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

合集下载

陨石坑地球论

陨石坑地球论

陨石坑地球论引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在宇宙中,地球并不是孤立的存在。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都可能受到来自外太空的陨石坑的撞击。

本文将探讨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1. 陨石坑的形成陨石坑是由于小行星、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地球表面而形成的凹陷。

当一个天体以巨大速度撞击地球时,能量会引起爆炸和冲击波,将地表物质抛射到空中,并在撞击点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陷。

这个凹陷就是我们所说的陨石坑。

2. 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2.1 地质变化大规模陨石撞击会对地壳造成巨大损害,甚至导致山峰倒塌、山谷形成等现象。

这种撞击还可能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对当地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

2.2 气候变化陨石撞击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碎片,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层后会遮蔽太阳光线,导致地球降温。

这种现象被称为核冬天,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撞击还可能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2.3 生态系统影响陨石坑撞击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影响。

撞击会摧毁植被、改变水文循环,并导致物种灭绝。

此外,陨石带来的能量释放也可能导致火灾和水域污染等环境问题。

3. 应对陨石坑的挑战3.1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全球范围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应对陨石坑挑战的关键。

通过使用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太空中的陨石,并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撞击事件。

3.2 风险评估与管理针对已知的陨石坑和潜在的撞击地点,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必要的。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陨石坑的形成和影响机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撞击事件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3.3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应对陨石坑挑战需要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各国科学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共享数据、经验和技术,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减轻撞击事件带来的影响。

结论陨石坑对地球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涉及到地质变化、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建立监测预警系统、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

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研究王凤琴;王久明【摘要】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岫岩地区具备发生重大地震灾害(6级左右)的地震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当邻近地区出现强地震时,我区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现象.【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63-68)【关键词】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作者】王凤琴;王久明【作者单位】岫岩地震局,辽宁岫岩 114300;岫岩地震局,辽宁岫岩 1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50 引言岫岩地区是辽宁地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

自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以来,先后在岫岩偏岭、哨子河、洋河等地发生多次地震活动。

特别是1999年11月29日发生在偏岭三间房附近的M5.6级地震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次地震造成了震中区Ⅶ度破坏,许多民房墙体开裂甚至倒塌,人员也有伤亡。

偏岭地震后十多年来,岫岩地区虽然再没有发生过这么强的地震,但是根据以往经验,地震活动具有在同一地区相同地点重复发生的特点,因此地震地质构造条件依然存在,有再次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研究岫岩地区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特征,掌握一些地震规律,以便提高我县地震监测综合防御能力,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1 岫岩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岫岩县及周围地区的主要断裂为海城河隐伏断裂、析木镇—胡家岭断裂、青堆子—鸡冠山断裂、庄河—小洋河断裂、红旗营子断裂、龙潭—苏子沟断裂及王家堡子断裂(表1)。

岫岩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在不同地点是有差别的,偏岭一带属于海城地震的余震区,这里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地震危险性较高[1]。

表1 岫岩区域主要断裂特征表断裂名称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活动时代海城河隐伏断裂断裂位于胶辽台隆区内,地表有平行该断裂展布的康家岭断裂和王家堡断裂等次级断裂分布70km—又名海城河、大洋河断裂,走向N45°W,断层面S45°W,倾角60°,在海城孤山子康家岭可见断裂,走向N23°W 方位的次级左旋滑动位移全新世时代析木镇—胡家岭断裂处于海城河隐伏断裂北侧,海城市境内65km—走向NEE,全面向NW,倾角50°~60° 中更新世时代断裂名称位置长度宽度走向活动时代青堆子—鸡冠山断裂起庄河青堆子,经花园、付业沟、白家河往北直至凤城市鸡冠山北160km 15~70m走向30°倾角在不同的段落实有所变化,南段倾向SE,倾角60°左右,中段倾向NW,倾角70°北段又倾向SE。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肖遥;丁浩;黄河【摘要】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岫岩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结合文献资料、岩土勘察工作建立了岫岩罗圈里陨石坑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选用粘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输入方法解决了有限元模拟半空间无限域时的边界问题和地震动输入问题.为了突出地形因素的影响,采用弹性材料介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水平场地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和对比表明:罗圈里陨石坑地形对于陨石坑中部的地震动有显著的放大作用,远高于水平场地模型.此外,盆地中部短周期部分的反应谱也明显高于盆地边缘和水平一维场地模型,这是导致海城地震中盆地中部自振周期较短的单层房屋破坏明显严重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防灾减灾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9页(P1-9)【关键词】陨石坑地形;地震反应;粘弹性人工边界;等效节点力输入【作者】肖遥;丁浩;黄河【作者单位】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辽宁省地震局,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罗圈里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一个由地外天体撞击形成的陨石坑。

该坑形态呈碗状,直径约1.8公里,坑底与坑唇山脊高差为135~230 米,平均150米,地貌形态上表现为一个近圆形盆地。

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曾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1]。

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图1)。

在海城地震中,罗圈里距1975年海城7.3级地震震中约65km,位于VI度区范围内,但显示为高烈度异常点,烈度高达VIII度。

震害严重的地方集中于盆地中心罗圈里小队(当时称呼)。

该队共有房屋120多间,其中倒塌39间,严重破坏23间,其余轻微破坏,并有一人在地震中遇难。

辽宁岫岩陨石坑之行

辽宁岫岩陨石坑之行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讲解员又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房间,里面 有地下泉水自然涌出,然后他介绍说,这 是陨石撞击带来的好处,我们品尝了泉水, 感觉很清甜。他介绍说,撞击带来的微量 元素,跟这泉水有关。
• 我们离开博物馆,他跟我们介绍说,如果 你们要观赏整个景色,顺着这条路上去, 他给我们指明了上山的路线。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我们又移动几步,他说:“这是真正从陨石下 掉落的,看看这个,平滑,是由于大气层摩擦 产生的,这里,像是手印似的按了上去,这叫 气印。一般陨石分铁陨石、石陨石和石铁陨石, 这些都是用勘探机采出来的,很多爱好者想在 地表上找,但都失望而返,毕竟时间久远,又 有水和淤泥,撞击力度也强。”他又递给我一 块磁铁,它一接近陨石,磁铁“啪”地打在陨 石上,讲解员笑笑说:“含有陨铁,因为有微 量元素,甚至不会生锈。”ຫໍສະໝຸດ 以下为博物馆内陨石照片【自拍】
撞击形成 石铁陨石 明显的黑色是铁成分 是石
闪闪发光的是因与大气层摩擦 形成的容壳
铁陨石
似掌印般的是气印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我们又在一条小河旁边的土坡旁边看了一 下,讲解员也在旁边,要不是他不在旁边, 我们不会了解这么清楚。我们在小河捡了 些自认为比较有意思的石头,然后就往山 上,往撞击形成的坡爬去,我们爬上了小 山顶,拍了几张照片,风景是非常美妙, 即使是没有陨石坑,体验下这种鸡犬相闻 的乡野风情也是不错的。
发现者:陈民院士
我的岫岩陨石坑之行
• 2016年8月28日我和爸爸坐飞机到达沈阳,租车自驾 前往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不熟悉情况,顺着车道, 进到坑内,却还不知已进入。 • 在路边看到“岫岩陨石博物馆”,热情的讲解员出 来迎接我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 大石头,似乎 并没有什么异常,讲解员却说道:这并不是陨石, 但却与撞击有关。他又带我们走进去,来到几块小 石头前,说“你们看看这些闪闪发光的,这是柯石 英和斯石英,是辨别陨石坑的主要证据,你们广东 那位陈民院士,这坑是他发现的,他当时就是找到 这生要的证据,进而在2012年被国际承认,这是中 国第一个陨石坑。再看看这块,在高压作用下,不 同成分拼接在一起。”的确,几块形状,颜色各异 的岩石突兀的接合在一起。

A12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

A12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
昨天上午, 记者在清华园内看 到, 起火的清华学堂已经连夜搭起 了一层新的围挡, 学堂东面的尖顶 已经被烧光, 透过东侧围挡能看见 里面被烧得空空如也。 据现场保安 说, 学堂大约三分之一已经被烧没 了。 清华学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里面是木制结构,这里在过去 的几十年间都曾是清华学生们每年 开学报到登记的地方, 为迎接百年 校庆从年初开始维修, 里面早已腾 空。
360正式起诉 卡巴斯基
针对卡巴斯基指责 360 非 专业安全公司,并发表名为《360 欺骗 4 亿网民 胡乱解读 “超级 工厂”病毒》的文章,360 快速给 出回应称, 鉴于卡巴斯基的声明 与事实严重不符、 并使用了侮辱 性的语言,360 公司决定起诉卡 巴斯基 (中国),11 月 12 日,360 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正式起诉卡巴 斯基。
360 方面称,根据以往经验, 每当 360 为了用户利益而与其 他厂商发生冲突的时候, 总部设 在俄罗斯的卡巴斯基公司总会不 失时机 地 在 背 后 发 表 攻 击 360 的言论。这一次也不例外。360 强 调,这篇名为《360 欺骗 4 亿网 民 胡乱解读“超级工厂”病毒》 的文章, 为了掩盖卡巴斯基对超 级工厂病毒防护不力、 反应迟钝 的真相, 故意歪曲事实, 对 360 进行大肆攻击。 鉴于卡巴斯基的 声明与事实严重不符、 并使用了 侮辱性的语言,360 公司决定正 式起诉卡巴斯基(中国)。
齐石光。 齐石光的毒品生意越做越
大,最后反倒成了刘有余的上家。
在毒品生意稳定后,齐石光要儿
子齐万广学着做生意,出钱帮其开了
一家餐馆,后来多次要齐万广将一些
货品送到指定地点。 经过多次送货
后,齐万广才知道,父亲要他送的是
毒品。 齐万广不愿意参与贩毒。 “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

浅议岫岩玉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摘要岫岩位于辽宁鞍山市,是著名的岫玉之乡。

本文通过岫玉的历史、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的介绍,使读者对岫玉有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岫岩;地质特征;玉石特征;成因岫岩是辽宁省鞍山市著名的岫玉之乡,岫岩玉开发历史悠久。

辽宁省海城市小孤山仙人洞,距今2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出土的玉石片,辽西和内蒙东南部新石器时代,距今5 000~8 000年前的兴隆洼、查海及红山文化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主要为岫岩透闪石玉所制。

考古资料表明岫玉是我国开采利用最早的玉料,是中华玉文化的开路先锋,堪称“中华第一玉”,在中华玉文化历史长河中谱写了辉煌的篇章[1,2]。

岫玉规模性开采始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岫玉产业迅速发展。

1999年底、2004年初,岫岩玉两次被国内专家评为国石第一候选石。

目前,全县岫玉开采加工销售已经发展到4 000多家,从业人员40 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人民币,为岫岩矿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长期以来岫岩玉采、探比例失衡,探明储量不足,全县仅有17.63万吨保有储量,后备产地紧缺。

目前,岫岩玉加快勘查,限量开采,年开采量5 000吨。

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岫玉地质勘查找矿,为矿山提供接续资源,保证岫玉矿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岫岩玉质地细腻、色泽鲜艳、晶莹透剔,是玉雕业的好原料,岫玉工艺品早已驰名中外。

1 岫岩玉的地质特点1.1 岫岩玉的含矿层位岫岩玉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菱镁岩段中,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1)条带状厚层白云石大理岩,条带由透闪石集合体组成;2)不规划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含铅锌矿);3)条带状厚层白云石大理岩;4)厚层含硅白云石大理岩(含岫玉矿层);5)厚层菱镁岩(矿)层。

岫岩玉主要产在第四层含硅镁质大理岩中,直接含矿的大理岩富镁,平均含MgO 22.10% 、CaO 26.86%、CaO/MgO=1.22,而不含矿或远离矿体的方解大理岩含MgO 1.09% 、CaO 55.66%、CaO/MgO=48.31。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

中国境内发现首个陨石坑具重大科研意义(组图)塔吉克斯坦喀拉库尔湖喀拉库尔湖位于海拔3900米的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山脉中,直径25公里,靠近中国边境。

这个湖是在大约500万年前的一次陨石撞击中形成的。

岫岩陨石坑钻孔剖面图岫岩陨石坑地理图撞击模拟图石英击变面状页理3 结束30年的尴尬可不可以说,岫岩陨石坑的证实背后是一份较真的执著呢?也许正是这份执著,让陈博士和他的团队结束了中国陨石坑研究领域长达30年的尴尬。

众所周知,中国领土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1/15,但是却一直没有证实和发现陨石坑。

这成为中国地球和行星科学界多年来一直困惑的问题,也深受国际科学界的关注。

“有同行的外国学者问我,中国是地质大国,为什么陨石坑相关研究这么多年都毫无突破?”陈鸣博士回忆起在德国的岁月。

自20世纪60年代初地球表面第一个陨石坑(美国巴林杰陨石坑)被证实以来,至2009年1月,世界上已发现176个陨石坑。

而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寻找、论证境内可能存在的陨石坑。

虽然先后报道过一批疑似陨石坑,但一直没有找到陨石撞击的关键证据。

什么原因?从客观上说,中国地质板块活动十分活跃,板块俯冲、造山运动、火山作用和风化侵蚀等等,使得大量的陨石撞击坑被侵蚀、破坏和改造。

而且不少疑似陨石坑地处偏僻,条件有限,研究人员难以涉足。

陈博士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也曾考虑过边疆地区某些环状构造,但最终也因难以开展工作放弃了。

这些客观条件限制给寻找和证实陨石坑造成一定困难。

但是,陈博士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域问题”,陨石坑研究是跨学科研究,涉及地球学、行星学和冲击波物理学,“核心问题是冲击辨识。

地球上圆状的地质地貌有很多,可以是火山,可以是天坑,但陨石坑却不多,而且有本质的区别,是经过天体撞击地表形成的,核心证据是撞击爆炸的特殊痕迹。

”现实中,国内曾从事陨石坑探索的不少行家可能缺乏这方面的物理学基础,给证实陨石坑带来困难。

从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一些科学工作者,陆续对岫岩坑进行实地考察、构造解译、地质填图、人工重砂样品分析等工作,但一直未能完成确定陨石坑的论证。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龙源期刊网
我国首个陨石撞击坑被证实
作者:金荣生刘家伟
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10期
2009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陈鸣博士等人联合发表论文,证实在辽宁岫岩发现了我国第一个陨石撞击坑。

该撞击坑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苏子沟镇古龙村,从撞击坑四周
山岭向下观望,整个坑形呈碗状。

撞击坑直径约2000米,坑深约150米。

这里的水与外边的水截然不同,村里很多人家打井取上来的水都漂着一层油,根本没法喝。

地下还埋藏着一种黑色的泥土,挖出晒干之后表面有白色的霜,扔到火里还能燃烧。

2007年年初,陈鸣博士率领科研人员在岫岩展开研究,并初步将此独特的地理地貌命名为“岫岩坑”。

2009年3月20日,陈鸣率队再次来到“岫岩坑”,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钻探勘测工作,揭示了坑体深部的地质构造,并获得了珍贵的深部岩石样品。

科研人员找到了陨石强烈撞击导
致靶区岩石发生变形、碎裂和局部熔融,以及岩石和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系列证据,并最终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该坑为陨石撞击所成。

研究结果显示,岫岩陨石撞击坑区岩石为20亿年前形成的早元古代变质岩。

通过对坑内物质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初步确定陨石撞击事件发生在5万年前。

陨石撞击坑形成后,坑内积水形成了小湖泊并沉积了上百米厚的湖泊沉积物。

大约在3.9万年前,地势较低的“岫岩坑”东部形成了缺口,积水流出并侵蚀山体,最后湖泊消失,演变为如今所看到的碗形凹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㊀收稿日期:㊀20190422㊀㊀责任编辑:㊀余和勇作者简介:㊀苗阶(1982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㊁灾害地质㊁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通信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鞍千路298号地质科技园,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邮政编码:114038;E Gm a i l :15998000116@139.c o md o i :10.6053/j.i s s n .10011412.2019.03.021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苗阶(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鞍山114038)摘要:㊀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被证实并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陨石坑,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及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岫岩陨石坑范围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根据地貌单元㊁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地质遗迹景观区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等3个分区;借鉴国外对陨石坑遗迹保护开发的经验和岫岩陨石坑的现状,提出了进行保护和开发的路线;针对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㊁场馆的建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建议.关键词:㊀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辽宁省中图分类号:㊀P 901㊀文献标识码:㊀A0㊀引言陨石坑是由小行星㊁彗星和流星体等小天体超高速撞击行星及卫星表面而形成的凹坑或环状构造,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客观的记录了天体和地球地质演化的历史,是人们解读天体地球运行㊁演化的钥匙.地球上目前已被确认的陨石坑已有179处.中国对陨石坑的地质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许多与陨石坑相关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15].岫岩陨石坑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N E 方向约18k m 处,行政区划隶属于苏子沟镇古龙村罗圈里村民组,地理坐标为N 40ʎ21ᶄ55ᵡ,E 123ʎ27ᶄ34ᵡ.自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这个特殊的地质构造以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探索,终于被确认是撞击成因的陨石坑,并且得到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的认可.岫岩陨石坑的确认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在陨石坑和冲击变质领域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岫岩陨石坑的撞击构造形态保存完好,撞击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矿物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价值;为了有效保护撞击陨石坑这种罕见的地质景观,应尽快将岫岩陨石坑列为地质遗迹进行管理,加强陨石坑及周边地质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将来陨石坑多学科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同时以陨石坑为主体规划建设地质公园,积极适度开展与地质科普教育有关的科学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科教文化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1㊀岫岩陨石坑的确认过程岫岩陨石坑这一地质遗迹从最初发现线索到找到确认的关键性证据先后历经了约40年的时间.1970 1975年,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域测量大队发现罗圈里一带的环形构造,认为是旋涡状构造①.1998 1999年,覃功炯等对罗圈里环形构造进行了航片解译㊁地质填图和地球化学研究;2001年撰文提出该环形构造是一个撞击坑构造,认为样品中出现的铂族元素异常和粗铂矿是陨石及其撞击作用的重要依据之一[2].1983 1992年,赵树明对罗圈里环形山影像进第34卷㊀第3期2019年9月:493498㊀㊀㊀㊀㊀㊀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㊀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t oG e o l o g y an d M i n e r a lR e s o u r c e sR e s e a r c h 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 .34㊀N o .3M a r .2019:493498行了地质考察㊁遥感解译和数据处理;2004年在报道中认为该环形山影像特征与月球㊁水星㊁火星上的环形山相似,判断罗圈里环形山是撞击作用形成的陨石坑[3].2007 2009年,陈鸣率领的研究团队对岫岩陨石坑进行了地质调查和岩石矿物的采样,并在陨石坑的中心部位实施地质科学钻探.在历时3年的研究中,不仅找到了撞击角砾岩㊁震裂锥等宏观地质证据,还发现了石英㊁长石和方解石等矿物中发育的面状变形页理(P D F s )㊁呈石英和长石假象的击变玻璃等微观地质证据㊁长石击变玻璃,而且还发现了超高压矿物柯石英(S i O 2)㊁莱氏石(Z r S i O 4)和金红石Ⅱ(T i O 2Ⅱ)[411];在后续的研究中又发现了高温高压成因的新矿物毛河光矿(M g F e 2O 4,M a o h o k i t e )和与之相伴的纳米金刚石等矿物[1213].这些陨石坑关键性证据的确定使岫岩陨石坑的撞击成因假说得以证实,并被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所认可,2010年底,岫岩陨石坑被收录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行星与太空科学中心(P A S S C )地球撞击数据库 [14],成为中国第一处被国际撞击陨石坑学术界认可的撞击陨石坑.全面反映岫岩陨石坑科研成果的2部学术专著已经出版[1516],多篇学术论文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相继发表[413].2010年以后,樊计昌[1718]㊁赵成彬[19]㊁王心源[20]分别采用地球物理㊁遥感地质等方法对岫岩陨石坑撞击坑结构㊁形貌特征㊁成坑过程反演等进行了研究.图1㊀岫岩陨石坑全景照片F i g .1㊀P a n o r a m i c p h o t oo fX i u y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2㊀地质遗迹特征由岫岩陨石坑的发现者陈鸣研究员㊁尹锋博士和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的姚良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共3人组成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鉴评小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D Z /T0303 2017地质遗迹调查规范»[21]的要求,从科学性㊁稀有性㊁完整性㊁美学性㊁保存程度㊁可保护性6个方面对岫岩陨石撞击坑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将其评为国家级(Ⅱ级)地质遗迹②.由于陨石坑在国内现有的地质遗迹分类中尚无划分,所以只能参考相近的地质遗迹类型进行描述和阐述[2223].2.1㊀地形地貌特征岫岩撞击坑的地貌特征为一个直径1800m ㊁深约150m 的环形凹坑.环形山脊海拔高度为230~330m ,平均285m ,坑底中心部位海拔高度为135m .撞击坑由坑缘山脊㊁坑壁和坑底几个主要部分构成.在遥感图像上,坑缘山脊轮廓呈现为不大规则的似圆形.坑壁展现为舒缓的下凹状弧形坡面.坑底形态形如一个舒展开阔的下凹弧形大碗底(图1).坑体形态特征与世界典型的简单撞击坑一致.2.2㊀地层及岩性特征岫岩陨石坑的基底岩石为古元古界变质杂岩,主要岩性有浅粒岩㊁变粒岩㊁片麻岩㊁斜长角闪岩㊁透闪岩㊁大理岩㊁片岩和千枚岩等[6].陨石坑坑缘山脊局部区段可观察到基岩出露,岩性为片麻岩㊁变粒岩和角闪岩等.从坑内往坑外方向,随着距离增加,岩石的变形程度不断减弱,从强烈变形碎裂的岩石渐变过渡为正常产状的岩层.撞击成坑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岩石碎块,一部分岩石碎块被抛射到陨石坑的坑体边缘以及坑外地段,一部分则回落到陨石坑的底部堆积起来[45,16].由于坑缘区段多被植被土壤㊁残坡积层和植被所覆盖,直接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碎块或角砾岩十分有限.坑底覆盖了厚层的第四系湖沼相沉积物.4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图2㊀岫岩陨石坑垂向电测深剖面示意图(N E 方向)F i g .2㊀S k e t c ho f v e r t i c a l e l e c t r i c s o u n d i n g of t h e c r a t e r 2.3㊀地质构造特征分析整理已经施工的地质钻探资料,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图2),将撞击坑大致分为3个地质构造单元:①上部(0~107m ):湖沼相沉积物堆积层;②中部(107~295m ):岩石碎块和角砾岩堆积体;③295m 以下:原位碎裂变形的基底岩石.湖沼相沉积物㊁岩石碎块和角砾岩均属于撞击坑内的充填性堆积物.坑底295m 深处的岩石碎块及角砾岩堆积体与基底岩石之间的分界面代表了撞击成坑时出现的瞬态坑底的界面,代表撞击坑形成时的最大深度,这个地质构造界面往四周延伸并构成碗形坑的实际坑底及坑壁的界面[15].3㊀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地质遗迹区划包括自然区划和保护区划.依据地域聚集性㊁成因相关性和组合关系等条件按类型进行自然区划;依据地质遗迹的等级㊁保存现状和可保护性等因素进行保护区划.保护区划应当遵循自然属地和行政区划分原则[21].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属于国家级地质遗迹,按照保护级别划分,整个地质遗迹保护区均应定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根据地貌单元㊁遗迹点分布特点及人文因素,将保护区划分为3个分区,即地质遗迹景观区㊁居民点保留区和自然生态区.3.1㊀地质遗迹景观区陨石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特征点主要集中分布在陨石坑坑唇山脊及两侧250m 范围内的条带状区域.在该500m 宽的条带状区间内,坑口地质剖面㊁坑内原位撞击岩㊁西南坑缘外侧碎石堆积㊁西北部山脊碎石堆积㊁南部坑缘山脊处的强变形岩石㊁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等6处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点均包括在内(图3).3.2㊀居民点保留区陨石坑底部坐落着一个小村庄,居住着岫岩县苏子沟镇古龙村的一个村民组,名为 圈里村民组 ,现有近70户居民.村内房屋主要沿着坑底向北东流淌的一条小溪两侧建造,在陨石坑的东北部㊁西部和南部坑体边缘附近也有人居住.3.3㊀自然生态区在坑底,除以上分区以外的其它用地,表层多被薄层的黄褐色土壤覆盖,以下是湖沼相沉积物.湖沼相沉积物主要有富含水分和有机质的黑色淤泥㊁泥炭土㊁淤泥状粉砂质黏土㊁粉砂质黏土等组成.富含有机质的湖沼相沉积物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条件.4㊀陨石坑的保护与开发4.1㊀国外陨石坑的保护与开发目前世界上已经被确认的陨石坑大多地处人迹罕见的偏远沙漠㊁戈壁地区,经过开发利用的陨石坑遗迹非常之少,所以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的巴林杰陨石坑是最为著名的陨石坑旅游景区之一,由于该陨石坑所处环境与月球有相似之处,所以美国阿波罗登月的部分训练活动曾经在此地进行,借助广泛的公众宣传使该陨石坑广为人知,吸引了大批前来观光的游客,每年大约有20万游客前来观光㊁游览.巴林杰陨石坑并没有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观光旅游活动分为两个部分:①接待中心㊁停车场和展览馆等设施均建于陨石坑的外缘地带,基本上不破坏坑体原貌,游客可在展览馆内观看有关陨石撞击坑形成的宽屏科普电影㊁互动性陨石展览和阿波罗登月仓;②室外观览:游客可以选择自助线路游览,亦可选择由导游引领游览,在专门修筑的长度为0.8k m 的游览栈道拾阶而下,听导游介绍有意思的景观现象;在坑内还修594第34卷㊀第3期苗阶: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图3㊀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特征点及区划示意图F i g.3㊀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o t s a n dd i v i s i o no f t h e z o n e s o f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1.坑口地质剖面点;2.坑内原位撞击岩点;3.西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点;4.山脊碎石堆积点;5.强烈变形岩层点;6.南部坑缘外侧碎石堆积点;7.陨石坑轮廓线;8.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议划定范围;9.地质遗迹景观区;10.居民点保留区;11.自然生态区建了观景平台,导游带领游客在观景平台及坑底参观.巴林杰陨石坑周围人烟罕至,人为破坏现象不易发生;经营方除景观游览外,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商业开发.4.2㊀岫岩陨石坑的现状岫岩陨石坑目前基本处在原始状态,坑内村落中仍有农民居住,平时农业生产㊁养蚕等经济活动依旧进行.由于人们近年来对陨石坑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当地也掀起了一股 陨石热 .由于科学普及和法制方面的宣传不够,一些人听信传言,想借机发财,私自到陨石坑内偷挖乱采,并拿到市场上当作陨石进行售卖,一定程度地破坏了陨石坑的原始容貌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另外,游客数量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问题.所以,对岫岩陨石坑这处地质遗迹的有力保护和有序开发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4.3㊀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路线岫岩陨石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并进入了世界陨石坑名录的星球撞击地质遗迹;岫岩陨石坑是一个碗形简单坑,其坑缘㊁坑壁㊁坑底和坑内充填撞击角砾岩单元等主要地质构造要素保存较为完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岫岩陨石坑是一个产出于丘陵地区的陨石坑,在地球陨石坑分布中具有特色;岫岩陨石坑所在区域气候温暖湿润㊁自然生态环境良好㊁交通方便,可建设成为特色科普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因此,这是一处类型独特㊁价值重大㊁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必须得到有效的保护.鉴于陨石坑的重要价值,其保护及开发工作都应以政府为主导,宏观把控.一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有对接㊁有协调;二是以地质公园建设为依托,做好典型地质遗迹点的保护,同时做好对现有旅游地质资源的梳理,按地质遗迹调查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三是引进社会资金,在地质遗迹保护前提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发经验[2427],适度进行市场开发,以经营收入反哺陨石坑的保护工作,形成良性的循环.5㊀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初步建议岫岩陨石坑以及周边地区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与世界上其它保存良好的碗形陨石坑相比较,岫岩陨石坑具有山青㊁地绿㊁天蓝㊁气爽6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的独特优势,是一个理想的地质旅游景观㊁科普教育场所和科学研究基地.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陨石坑遗迹的保护规划与建设.5.1㊀地质遗迹景观区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参照省级㊁国家级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做好申报的必要准备.设施建设应以保护为根本的基础上兼顾科普㊁参观旅游作用.很多地质遗迹特征点分布在陨石坑坑唇山脊或坑缘外侧的山坡,交通不够方便,特别是在植被茂密的春夏之际.因此,修建与当地环境相适宜的观景道路是开发和保护地质遗迹的基本措施之一.另外,选择便于观赏陨石坑全景的地点修建观景亭阁或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一是避免人群聚集无路线扩散,破坏原有地貌景观及环境;二是使游人在旅途劳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提升旅游品质.5.2㊀居民点保留区㊁自然生态区功能性升级陨石坑内的居民住所大体是沿着坑底部由南西流向北东方向的一条小溪两侧建造的,现有居民房屋普遍相对老旧.建议对小溪及溪岸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使其具有排水㊁休闲的双重功能;提升美观度,引导居民逐步对房屋院落进行翻新整修,民居建筑既要宜居,又要美观,既保持了地方建筑特色,又与地质遗迹㊁自然风景和谐统一;要在景区外围选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院群落和配套服务设施,引进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自然生态区内应由现有单一农作物种植向多样化农业种植转变,尤其是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观赏性的植物类型,吸引更多的游人观赏游览,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5.3㊀场馆的建设场馆的建设要兼顾到科普与旅游,将地学普及㊁公众游览㊁自然文化一体化作为景区发展的基本要旨,由于陨石坑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与侵蚀作用[20],各种场馆工程用地应选择在陨石坑以外,以景区入口处附近为宜,以避免对地质遗迹的影响和破坏.展览(博物)馆的展示内容要以点带面㊁发散式展示,要把陨石坑与地质作用㊁天体演化㊁自然与生物演变联系起来,把世界陨石坑分布和研究与国内陨石坑及陨石的研究现状联系起来,把多学科㊁多领域的知识进行有内涵的相互联系㊁有层次的递进和深入浅出的普及,打开不同游客群体的兴趣闸门;展示方式要力争多样化,多利用高科技展示方式,多采用互动式展示方法,积极挖掘陨石坑的科学文化内涵,开展以陨石坑为切入点的文化创意活动,以多维度㊁多样式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个体性知识渴求和文化需求.6㊀结语岫岩陨石坑是一个保存较为完好的地质遗迹,它展示出的独特地形地貌特点㊁典型的撞击坑地质构造以及多种矿物冲击变质现象均体现了重要的科学价值,是一个理想的撞击坑及冲击变质科学研究基地㊁实行大众天体地质科学普及教育园区㊁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的景点.如何保护好㊁利用好这样的珍贵稀缺资源是一个具有高度科学性与前瞻性的课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陨石坑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重视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保护技术和监测技术水平,建立起由学者㊁社团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保护开发团队,避免无序开发与商业炒作,确保岫岩陨石坑的科研工作再获进展,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大众.注释:①㊀辽宁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1ʒ200000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岫岩幅和大孤山幅.沈阳: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1976:143147.②㊀苗阶,刘超,刘佳畔,等.辽宁省岫岩县陨石坑地质遗迹调查报告.鞍山: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2018.参考文献:[1]㊀覃功炯,欧强,常旭.国内外对天体撞击地球的撞击构造研究的新进展[J].地学前缘,2001,8(2):345352.[2]㊀覃功炯,卢登蓉,欧强,等.罗圈里撞击坑铂族元素异常及粗铂矿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01,8(2):333338.[3]㊀赵树明.在辽东半岛中部岫岩满族自治县内发现一撞击构造:陨石坑[J].国土资源遥感,2004,3:27.[4]㊀陈鸣.岫岩陨石坑:撞击起源的证据[J].科学通报,2007,52(23):2777–2780.[5]㊀陈鸣,肖万生,谢先德,等.岫岩陨石撞击坑的证实[J].科学通报,2009,54(22):35073511.[6]㊀陈鸣,肖万生,谢先德,等.岫岩陨石坑撞击成因的矿物学证据[J].矿物学报,2010(S1):51.[7]㊀尹锋,陈鸣.岫岩陨石坑菱铁矿角砾岩的特征及成因[J].地球化学,2012,6:538544.[8]㊀C h e n M,X i a o W,X i eX.C o e s i t ea n d q u a r t z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f r o m s h o c kGp r od u ce ds i l i c a m e l t i nt h e X i u y a nc r a t e r[J].E a r t hP l a n e t S c i L e t t,2010,297:306314[9]㊀C h e n M,K o e b e r lC,X i a o W,e t a l.P l a n a rdef o r m a t i o nf e aGt u r e s i n q u a r t z f r o mi m p a c tGp r o d u c e d p o l y m i c t b r e c c i a o f t h eX iGu y a n c r a t e r,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P l a n e t S c i,2011,46:729736.794第34卷㊀第3期苗阶:岫岩陨石坑地质遗迹保护浅析[10]㊀C h e n M,Y i nF,L iX,e t a l.N a t u r a l o c c u r r e n c eo f r e i d i t e i n t h eX i u y a n c r a t e r o f 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P l a n e t S c i,2013,48:796805.[11]㊀C h e n M,G uX,X i eX,Y i nF(2013)H i g hGp r e s s u r e p o l yGm o r p ho fT i O2GⅡf r o mt h eX i u y a n c r a t e r o f C h i n a[J].C h i nS c i B u l l58:46554662.[12]㊀C h e n M,S h uJ,X i eX,e ta l.N a t u r a l d i a m o n df o r m a t i o nb y s e l fGr e d o xo f f e r r o m a g n e s i a n c a r b o n a t e[J].P N A S,2018,115(11):26762680.[13]㊀C H E N M,S HU J,X I E X,e ta l.M a o h o k i t e,a p o s tGs p i n e l p o l y m o r p ho fM g F e2O4i n s h o c k e d g n e i s s f r o m t h e X i u y a n c r a t e ri nC h i n a[J].M e t e o r i t i c s P l a n e t S c i,2019,54(3):495502.[14]㊀李洁尉,徐文新.我国陨石撞击坑研究获国际科学界肯定:岫岩陨石坑被录入世界陨石坑版图[N].广东科技报,20110107(2).[15]㊀陈鸣.岫岩陨石撞击坑发现及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㊀陈鸣.岫岩陨石坑星球撞击遗迹[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7]㊀樊计昌,刘明军,赵成彬,等.岫岩陨石坑三维Q值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3672375.[18]㊀樊计昌,刘明军,韩艳杰,等.利用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我国首个国际认可的陨石坑[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31(5):18951901.[19]㊀赵成彬,刘明军,樊计昌,等.岫岩陨石撞击坑结构高精度地震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6):15591565.[20]㊀王心源,骆磊,郭华东,等.岫岩陨石坑的成坑过程与形貌特征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44(7):14881497.[21]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 Z/ T0303 2017[S].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22]㊀张忠慧.嵩山世界地质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科学内涵[J].地质论评,2012,58(6):11831192.[23]㊀张焕新,曹俊,张成功,等.中国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价值[J].地质论评,2018,64(2):447449.[24]㊀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51(3):301308.[25]㊀赵逊,赵汀.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J].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26]㊀谢萍.泰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27]㊀王敏,孙文燕,张志光.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模式初探[J].地质论评,2017,63(增刊):375377.A n a l y s i s o f p r o t e c t i o no f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o f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M I A OJ i e(G e o l o g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I n s t i t u t e o f L i a o n i n g M e t a l l u r g i c a lG e o l o g y B u r e a u,A n s h a n114038,L i a o n i n g,C h i n a)A b s t r a c t:㊀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i s t h e f i r s t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i nC h i n a c o n f i r m e da n dr e c o g n i z e db y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m m u n i t y.I t i s a ne x t r e m e l yp r e c i o u s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 a n dn a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w i t h i m p o r t a n t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v a l u e.T h e c r a t e r s h o u l db ed e s i g n a t e da s t h ek e yp r o t e c t i o na r e ao f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A c c o r d i n g t o g e o m o r p h i cu n i t s,s c e n i cs p o t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h u m a nf a c t o r s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a r e a s h o u l db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z o n e s,i.e.t h e l a n d s c a p e,r e s i d e n t i a l a n d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z o n e.R e f e r r i n g t oe x p e r i e n c e s a b r o a d a n d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r u t e o f t h e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 i s p u t f o r w a r d a n d f a c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z o n ea n du p g r a d eo f f u n c t i o no f r e s i d e n t i a l a n d n a t u r a l e c o l o g i c a r e aa n dt h es p o ta n de x h i b i t i o nh a l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m e a s u r e m e n t sa n d p r o p o s a l s a l s o p u t f o r w a r d.K e y W o r d s:㊀X i u y a nm e t e o r i t e c r a t e r;g e o l o g i c a l r e l i c s;p r o t e c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L i a o n i n gp r o v i n c e 894地㊀质㊀找㊀矿㊀论㊀丛201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