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北, 黑龙江五大连池有“ 中国火山博物馆” 之称, 吉 林长白山火山地貌景观, 内蒙古克什克腾不仅有美 丽的大草原, 而且有神奇的地质地貌景观, 美丽的 湖泊河流和火山遗迹; 在华北, 发育了许多具有重 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产地, 如天津蓟县 的前寒武纪地质剖面, 蓟北、 辽西中生代热河动物 群、 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遗迹、 山东山旺中新世化 石群、 二连的恐龙化石群,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 还 有著名的中岳篙山, 不仅文化遗产丰厚, 而且在地 质学上是世界上典型的前寒武纪构造运动和地层 遗迹等; 在西南, 云南路南石林以千姿百态的岩溶 峰林引人入胜, 澄江动物群以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展 现了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大爆发的过程, 还有贵州 织金溶洞, 川西北龙门山的飞来峰, 雅鲁藏布江大 峡谷, 高大挺拔的喜马拉雅山等; 在西北, 有秦岭北 麓的翠华山的山崩地貌奇观, 秦岭地区的高山峡 谷、 独特的风蚀地貌和冰蚀地貌, 雄伟的西岳华山, 还有著名的矿产地如白云鄂博、 甘肃白银、 金川等; 在东南, 湖南张家界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独 娇天下, 旅游胜地江西庐山有著名的第四纪冰川遗 迹, 广东仁化以奇特秀丽的丹霞地貌引人入胜, 福 建漳州有以“ 火山盆景” 著称的滨海火山景观, 福建 和浙江独特的沿海海蚀地貌, 还有大型矿产地紫金 山、 西华山等。这些不仅是中国的财富, 也是世界 的财富, 它们在生物演化及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地位 日 益重要。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 是社会文明和进 步的客观要求, 是人与 自 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一 0155(2006)05 一 0079 一 04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 期, 由于内、 外动力的地质作用, 形成、 发展并遗留 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 然地质遗迹, 是人类宝 贵的自 然财富, 是人类追溯地球历史的链条, 了解 地球环境演化的信息, 了解过去, 预测未来的重要 资源, 其主要类型包括: 重在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给人类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资源,它是地学科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地学科学和教学实践的天然实验室,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典型遗迹;标签: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开发于利用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张掖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甘肃省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调查统计发现甘肃省具所有地质遗迹大类,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地质剖面3处,古生物类6处,地质工程类2处,地质灾害类6处,地质地貌类47处,水体类9处,典型矿床及采矿点类5处。

综合研究发现甘肃省地质遗迹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分区特征,地质遗迹类型分布与气候带分区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与地层有密切的关系。

1 甘肃地质遗迹特色及评价①地质地貌遗迹独待,具有代表性及观赏性,甘肃的地质地貌遗迹景观独特多姿,极具代表性和观赏性。

集中连片分布着造型奇特的敦煌雅丹风蚀地貌,张掖丹霞,麦积山、冶力关展现了红层的多样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科普教育和地学研究的价值与功能。

此外,甘肃还保留着西北地区罕见的现代冰川和冰川遗迹,构成了类型多样、科研价值高的冰川地貌。

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遗迹保护引言:地质遗迹是自然界中的瑰宝,它们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质过程的信息,具有独特的科学、教育和观赏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地质遗迹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质遗迹的重要性1.地质遗迹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依据:地质遗迹是地球变迁历史的见证,通过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探索大地构造和全球变化等科学领域。

2.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中蕴藏着众多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和能源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地质遗迹是乐土:地质遗迹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地质遗迹的保护可以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1.地质遗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机构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

2.地质遗迹保护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地质遗迹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损坏和破坏;另一方面,地质遗迹保护需要政府、学者、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三、地质遗迹保护的措施1.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同时完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加强科研和监测:建立科学的地质遗迹保护和监测网络,开展相关研究,掌握地质遗迹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破坏因素。

3.推动社会参与:政府应当加强与学者、社团和公众等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共同制定地质遗迹保护计划,并让公众了解地质遗迹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国际合作:地质遗迹保护事关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地质遗迹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政策建议。

结语:地质遗迹作为地球演化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和观赏价值,保护地质遗迹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为了保护我国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旅游事业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总则1. 地质遗迹是指地球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科学、文化、教育和旅游价值的自然地质现象、景观和遗址。

2.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地质遗迹原貌,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发展地质旅游业,提升公众地质科学素养。

3. 地质遗迹保护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二、保护原则4. 保护优先原则:对重要、独特和脆弱的地质遗迹,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优先保护具有全球、国家和地方意义的地质遗迹。

5. 系统保护原则:以地质保护片区为基本单位,通过建立保护区网格,划定和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边界,确保遗迹资源系统完整。

6. 分层保护原则:根据地质遗迹价值和风险程度,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实施不同层次的保护管理措施。

7. 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教育宣传和旅游经营,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三、保护措施8. 设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地质遗迹的类型和价值,设立不同级别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9. 制定保护规划:对地质遗迹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范围和措施,提出实施计划和保护区治理管理要求。

10.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地质遗迹监测体系,定期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11. 强化修复工作:对受损的地质遗迹进行修复,恢复地质遗迹的原貌和功能,维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2. 提升科普教育:加大地质遗迹科普教育力度,提供专业讲解和解说服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地质科学素养。

13. 规范旅游经营:合理划定游览线路、设立标识和导览牌,建立游客接待服务机构,强化游客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旅游活动不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

四、监管机制14.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由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立健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地球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星球。

地质遗迹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学通过对地球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历史和文化遗产,并提供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遗迹的意义以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演变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地质学分为几个分支学科,包括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历史学等。

这些学科共同构建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体系。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地球内部构造、地表地貌等。

通过分析这些对象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壳构造和地球资源的分布。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遗迹的意义地质遗迹是地质学与文化遗产的结合体。

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地球上各种地质、地貌、生物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地质遗迹可以分为化石、岩层、地层对比等。

1. 化石化石是地质遗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痕迹,保存下来的化石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演化过程。

通过分析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科学家可以重建过去的生态系统,了解不同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灭绝。

2. 岩层岩层是地质遗迹中具有地层特征的岩石层序。

不同的岩层中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包括沉积环境、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

通过对岩层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地球的表面特征,如古代湖泊、海洋、河流等。

岩层的厚度、颜色、纹理等特征都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

3.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演化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岩层进行对比,可以推断各个地质时期的相对年代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

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

地质历史的主要 参数 。
维普资讯

1 26 ・
第3 3卷 第 1 6期 20 0 7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URE
Vo . 3 No 1 13 . 6
JⅡ L 2 0 1 07
文章编号 :0 96 2 (0 7 1 .160 10 .8 5 2 0 )60 2 .2
中 图分 类号 : 6 2 P4 文献标识码 : A
当今是人类 与 自然矛 盾不 断显 现的时 代。人 类 在不断地 开 独特 , 因而具有 巨大 的科研 价值。它们是 揭示 天体起源 、 地史 变 发利 用 自然资源 , 形成当今社会高度发达 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 迁 、 生命起源 、 生物演化 以及人 类起源 等现 代基础 性重大 科研课
条件 , 就 了种类 繁多 的地 质遗迹 , 造 如各 种岩溶 、 霞 、 山、 丹 火 冰 景观—— 乌尔禾魔鬼城 等, 经济效益显著。
我 国地域辽阔 ,漫长 的、 复杂 的地质 作用 , 成独 特 的 自然 2 存 在 的问题 形
虽然 我国政府对地质遗迹保 护十分重视 , 2 从 0世纪 7 0年代 川、 海岸和 出露 的古 代地层 剖面等 , 中著名 的如 云南石林 碳酸 末期就开始着手于 保护 工作 , 其 取得 了一定 的进 展 , 是还存 在一 但 盐岩溶峰丛地貌 、 洞 ; 南嵩 山完整的华北地 台地层 剖面、 溶 河 三个 些 问题 。
2 地质遗迹是重要 的旅游景观资源 。 )
地质遗迹 的外 貌特 征大多 “ 、 险 、 、 、 , 通常 具 雄 秀、 奇 幽 旷” 且
内外动 力地质作用 形成 、 发展 并遗 留下来 的珍贵 的、 不可再 生的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指的是通过地质过程形成的具有科学、文化和教育价
值的地质现象。

这些遗迹对于了解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以及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我
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投入人力物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
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区应设立警示标志,限制人工干扰,严禁破坏
地质遗迹的行为。

其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是保护地质遗迹的关键。

通过
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和价值,
为保护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通过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
了解地质遗迹的意义和保护重要性,形成保护地质遗迹的良好氛围。

此外,加强监督和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地质遗迹的必要手段。


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罚破坏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地质遗迹的保护纳入法律范畴,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方式。

地质遗迹往往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来加强保护。

各国可以共享保护经验和技术,加强交流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保护地质遗迹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保护地质遗迹需要建立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加强监督和法律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保护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让更多人共享其中的知识和美丽。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遗迹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地质遗迹包含着重要的地质信息,也是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历史、探索地质奥秘的窗口。

为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建设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物质的遗迹,是地质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宝库。

它们孕育着宝贵的地质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

同时,地质遗迹也是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发展的见证,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质遗迹还具有教育、科普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

二、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对地质遗迹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多珍贵的地质遗迹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保护。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地质遗迹的破坏日益严重,例如采矿、工业活动和旅游开发等,都对地质遗迹构成威胁。

因此,为了实现对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法规。

三、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地质公园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地质科普和旅游的重要载体。

地质公园通过将地质遗迹纳入管理范围,保护地质遗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地质公园建设的原则和步骤在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科学性原则。

建设地质公园需要依据地质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公园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全面性原则。

地质公园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以展示地球演化的全貌。

再次,兼顾环保原则。

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求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最后,参与性原则。

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广泛吸纳相关各方的参与,形成共识,确保公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正文】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

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

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

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

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2.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三清山地质构造等。

2.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2.6地质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江西庐山冰川遗迹等。

3、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3.1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护性;③发展旅游所需的面积;④地质遗迹和自然人文资源相关联性和公园的整体性等因素确定。

按照地质公园中划分的核心区、旅游区、建设控制区、外围保护区和面积适宜性原则来圈定公园边界。

3.2 建设要求:3.2.1 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没有地质遗迹就没有地质公园的存在。

3.2.2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大地景观。

3.2.3 维护和恢复河道、湖岸的自然状态。

3.2.4 保护和恢复湿地。

3.2.5 建立环境通道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

3.2.6 建立环境卫生保障系统4、我国大力度开发地质公园的主要意义地学旅游资源很早就得到中国祖先的认识,有些诗人、文学家讴歌名山、行吟大川,融入自然,实践了天人合一。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天地人和、全民族开发和保护中华大地自然资源的历史,而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认识、开发和保护正是孕育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承载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而增添了地学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之增色生辉,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4.1 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开发地质公园其目的之一是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在地质公园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无不增添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目前我国44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有近30个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这就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4.2 让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成为共识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仅仅几千年,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从地质过程中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定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合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使之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谁也不许乱伐乱采,这也感染了周边居民,学有榜样,保护这些新的地质资源也蔚然成风,这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4.3 地质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开发地质遗迹建立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地质公园,是的当地可以以此为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以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总面积190km2,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突出了以“崖谷林瀑”为主的旅游资源组合。

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已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

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较上年增加15.4%,全年全县新增宾馆饭店60余家,旅游发展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 000多个,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县里投资,在建和谈判的引资投入达3.79亿元,这又为县里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助力。

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就更加有积极性了。

5、我国现今保护地质公园的现状情况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因此,不合理的的开采和工程活动以及缺乏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使各种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受严重的破坏并呈上升趋势,极大地降低了地质景观的自然观赏价值,有的甚至永久地消失;由于化石产地被乱采滥挖,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被破坏,个别地方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各种走私、倒卖重要古生物化石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珍贵化石流失到国外;由于至今还没有开展全国性系统性的地质遗迹调查,缺乏系统、完整、切实的地质遗迹的基础资料,更谈不上规划;保护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已有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未得到保护。

为了履行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保护地质遗迹”的职能,走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路子,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5日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领导作为成员,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有关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

6、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需付诸更多策略6.1 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在法律规制方面,我国对地质遗迹保护主要通过制定法律、部门立法、制订地方人大规章和地方政府有关条例。

就全国性法律来说,仅有1985 年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89 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5 年地矿部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其余大多是地方性管理条例,如《吉林省保护地质遗迹的若干规定》、《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安徽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

这些与地质遗迹资源相关的法律级次较低不系统、不健全,评定条件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并缺少全国性、权威性的专项法律。

有必要在已有的与地质遗迹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基础不断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形成不同级别的法规体系,使地质遗迹保护有法可依,司法行政部门可以严格执法。

6.2 加强地质公园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力度6.2.1 加强对地质公园的专项立法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方式。

已经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法》对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有明确的保护规定,但对如何保护地质公园尚无法律上的规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比较全面的法规,但也存在缺陷。

因此,应制定一部专项《地质公园保护法》,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有效保护。

6.2.2 明晰地质公园产权制度6.2.3 地质公园内开展地质旅游应谋求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7、从法律法规上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监督职能7.1 变“大家管”为“一家管”,避免条块分割和多头指挥7.2 做好地质遗迹普查、规划工作7.3 建立健全的条文,让全民共同参与到地质遗迹的保护中,使得这些宝贵的遗迹更好的在人类历史中熠熠生辉。

8、结束语人类在探索自然历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护地球遗产的重要性,又从保护地球遗产的长期过程中找到了最佳办法和最好途径,这就是建立地质公园使之成为保护地球遗产、保护地质生态环境的特殊景观区,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成为重要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学生实习的教学基地、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基地,同时以其为知识旅游、科学旅游、环保旅游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当地政府、经济实体和居民自觉融入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地质的形成是经过千万年或数亿年,为了让它很好的留在地球上,我们应该在开发它的时候给予更好的保护。

让它成为地球发展的见证。

同时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什么,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必须的责任。

同时在我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也给自己的精神方面建立一个长久的放松、得到休息的纯洁之地。

【参考文献】[1]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 年,51卷(3)[2]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5)[3]黄德林,张艳芳地质遗迹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湖北地矿,2004 年,18 卷,(2)[4]黄德林,崔亚杰保护古生物化石法律制度建设探讨[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 年,(2)[5]郑敏,郑宝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我国地质遗迹资源[ 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24 卷,(6)[6]魏军才.浅议地质公园产权管理[J]国土资源导刊,2004 年,(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