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翻译分析

合集下载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本类型、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策略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

我们将对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文学类文本、科技类文本、法律类文本等,并分析各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难点。

我们将讨论翻译的目的,包括文化交流、商务沟通、学术研究等,以及不同目的对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翻译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包括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及如何在考虑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实现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可接受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二、文本类型及其特点文本类型对翻译的目的和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识别文本的类型,以便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文本类型包括文学文本、科技文本、法律文本、商务文本等。

文学文本以其艺术性、创造性和审美价值为特点,通常包含丰富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

这类文本的翻译需要高度忠实于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美感,同时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

科技文本则强调准确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科技类文本通常包含大量专业术语、复杂句型和长句,其翻译需要确保术语的准确对应和语法结构的清晰明了,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传递。

法律文本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语言精确、严谨,且常常涉及复杂的法律概念和逻辑关系。

在翻译法律文本时,必须确保法律术语的准确性,同时保持句子结构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商务文本则注重实用性和效率,语言简洁明了,信息量大。

商务文本的翻译需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考虑到商务场合的礼貌和得体,以确保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风格,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翻译目的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翻译活动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涉及到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文本类型及相关翻译策略摘要:文本类型是语言学、语用学里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影响到了翻译的方方面面。

文本的分类是翻译的参考性依据,近些年来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人致力于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的研究。

其中,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不仅为翻译研究、方法和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如何精准翻译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翻译策略;凯瑟琳莱斯一、文本类型理论长久以来,语言一直被分为功能性语言(functional language)和文学性语言(literary language),如果硬要通俗点说,可能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口头语和书面语是较为类似的。

由此可见,两种语言的所用的地点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再进一步细化,Karl Buhler将其分为信息性文本(informative),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还有呼唤性文本(vocative),这三种类型也与人认知的三方面相切合:思考(thinking or perceiving),感觉(feeling)和意愿(willing)。

凯瑟琳娜莱斯 (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认为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根据之前的三种分类,莱斯进行了详尽的解释:1)信息功能文本 (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皆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2)表达功能文本 (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3)呼唤功能文本(vocative),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动,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

这三种文本也与人际交流和沟通的三方面相对应:发送人(sender, speaker or writer),接受人(receiver, hearer or reader),话题(topic or information)。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翻译分析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翻译分析



纽马克还指出,一个文本很少只有其中一个功能,绝大多数文本兼有三种功 能,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此基础之上纽马克提出,不同文本类型样板要求不 同的翻译方法与之相适应。
他认为,译文可以分为两类: 忠于作者、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的叫做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的叫做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他非常明确地区分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标准,认为: 交际翻译——尽力为译文读者创造出与源语读者所获得的尽可能接近的效果, 语义翻译——在目标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 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简言之,交际翻译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译文的顺 畅,实际效果与原文内容发生冲突时,内容让位于效果; 语义翻译则屈从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注重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把原文内 容、信息置于第一位,必要时可牺牲实际效果而尽可能充分译出原文内容。 正如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中所说:“如果原作是一首诗,那就以表情为主。如果原作是一个科学报告,那就 以 达意为主。如果是一幅广告,那它的主要目的就显然不是抒发什么情感,也不是摆 什么事实,而是引诱读者,要他掏出钱来买东西。在翻译时,译者依着原文的词 句,力求准确无误地理解。至于译文,自然要看原著以什么为主,是文学作品还是 其他,分别采用适当的译法。”(陈婧,2004)
3.“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本质 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的桥梁。”(梅雷加利《比较文学 研究译文集》,1985)
4.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 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奈达,1982) 5.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 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 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 1987)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

文本类型理论与诗歌翻译一、本文概述文本类型理论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和英国翻译家纽马克提出,根据语言功能对文本进行功能划分。

根据这一理论,诗歌属于表达功能的文本,重点在于原语和原语作者,翻译时应尽量复制原文的美学特征和作者风格。

本文旨在探讨文本类型理论在中英诗歌翻译中的应用,解决诗歌翻译中的疑难问题,如直译与意译的选择等。

通过研究文本类型理论,可以为诗歌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以期提高诗歌翻译的质量,使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二、文本类型理论概述文本类型理论,作为一种研究文本分类和功能的理论框架,起源于20世纪中叶,由德国学者尤利乌斯克罗嫩贝格(Julius Krollenberg)首次提出。

该理论主张,文本可以根据其语言特征、内容、目的和交际情境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实践,尤其是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信息性文本:这类文本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如新闻报道、科技论文等。

其语言特点是准确、客观、逻辑性强。

表达性文本:这类文本强调个人情感和观点的表达,如个人日记、诗歌等。

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形式多样。

指令性文本:其目的是指导或影响读者的行为,如说明书、广告等。

语言直接、明确,具有说服力。

操作文本:这类文本主要用于日常交流,如电子邮件、短信等。

语言简洁、实用。

诗歌翻译是翻译实践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表达性的文本,其语言充满隐喻、象征和节奏感,传达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在诗歌翻译中,译者需充分理解原诗的文本类型特征,从而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保留原诗的形式特征:诗歌的形式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律、节奏和分行等特征。

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境:诗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意境的再现。

译者需深刻理解原诗的情感内涵和意境,力求在目标语言中达到情感和意境的共鸣。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网页文件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网页文件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范文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网页文件英汉翻译实践报告》篇一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网页文件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普及,网页文件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在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进行网页文件英汉翻译的实践过程,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二、文本类型理论概述文本类型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文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和翻译要求。

根据文本的类型和目的,可以将文本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文学类、科技类、广告类等。

每种类别的文本在语言表达、逻辑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进行适当的处理。

三、网页文件的特点网页文件是一种常见的文本类型,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交互性强等特点。

在英汉翻译中,网页文件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语言习惯、读者群体等因素。

此外,网页文件的翻译还需要注意保持原文的语义准确性、语言流畅性和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四、实践过程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对网页文件进行了文本类型的分析,确定了其属于信息类文本。

然后,我们根据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进行了适当的语言转换和表达方式的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注重保持原文的语义准确性,同时尽量使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对一些专有名词和习惯用语进行了适当的解释和补充。

五、难点与重点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以下几个难点和重点:1. 文化差异的处理:由于中英文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两种语言中的含义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文化差异的处理,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2. 专业术语的翻译:网页文件中可能包含一些专业术语或行业特定用语,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业人士进行准确翻译。

3. 语义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文的语义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解或歧义。

这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进行表达。

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课件

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课件

交际翻译的成功仅仅通过读者的反应来考察, 未免
不够客观。
9
思考题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与奈达的形式对等、 功能对等有何区别?
如何理解“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 一个人单独承担;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 可由多人合作承担”?
10
11
文本类型及翻译理论
1
彼得·纽马克
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 是语言学派 的代表人物。
《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在《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中, 纽马克根据不同
的内容和文体, 将文本主要分为表达功能型文 本、信息功能型文本和号召功能型文本;而针 对不同的文本类型, 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 法——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
5
(三)号召功能
号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 目的是“号召读者去 行动、去思考、去感受”。
告示、产品说明书、宣传手册、广告, 以及以取悦读 者为目的的通俗小说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翻译时, 应遵循“读者第一”的原则, 把目标语读者 放在首要位置, 译者可以充分利用目标语的优势, 不 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 使译文语言尽量达到与原作 语言同样的效果。
6
二、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
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ion)
语义翻译: 目标文本应在目标语的语义和句法结 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本的语境 意义。(即以源语为依归,更多的考虑源语的美 学因素。)
交际翻译: 试图对译文读者产生一种效果,这效
8
四、交际翻译的四种局限
译者心中有一个想象出来的读者, 他想要符合译语 的习惯用法, 就常常会脱离原文来修饰、改正和完 善他翻译的最新版本。

商务英语翻译(第二版)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商务英语翻译(第二版)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译文] 我方已于2005年11月11日收到贵方第006869号支票一张,金额计 人民币36,000 元,用以支付我方佣金。该笔款项已入帐,谢谢。
[分析] 上述译文从结构到语序都与原文相差无几,只是个别措辞需遵从 商业信函习惯译法。如:“我方”“贵方”。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同点
[例2] The statement declared tha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must be changed or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would continue to widen.
〔译文〕无论是过去还是在将来,我们都将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你们 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分析〕译“have” and “will”时分别加了“过去”和“将来”,也较好地 表达了英语通过词形变化所要表达的意思。
第二节 英汉语言的不同点
〔例3〕We have been expecting to hear from you concerning the
第二章
英汉语言的对比
知识目标: 了解英汉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英汉语言对译
能力目标: 掌握英汉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英汉翻译
第一节 英汉语言的共同点
1. 从词类划分来看,英语和汉语都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中的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的语法功能基本相似, 虚词中的介词、连词、语气词(英语有冠词而汉语没有)的语法功能也有不少相同点。
〔译文〕他们告诉我今年冬天时刘先生在这里工作要满二十年了。
〔分析〕“would have been working” 是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译成汉语时必须加字,译为“工作要满……”, 较好地表达了英语通过词形变化所要表达的意思。

实用商务英语翻译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商务文本翻译

实用商务英语翻译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商务文本翻译

审美的
侧重形式 表现其形式
对话的
侧重感染作用 诱出所期望的反应
翻译方法 简朴白话文,按要求简洁明了 仿效,忠实原作者
三、彼得·纽马克的分类及翻译原则
编译,等效
第二节 商务文本的文体特征与翻译
一、商务文本的文体特征
二、商务文本的翻译
Informative 信息型
(一) Chesterman 的文本类型图
reference report lecture
operating instructions tourist brochure sermon official speech
electoral speech
biography play poem
satire
advertisement
Expressive 表情型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商务文本翻译
本章主要内容
1 2
文本类型理论 商务文本的文体特征与翻译
第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本类型理论
一、凯瑟琳·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二、赖斯的文本分类说及翻译原则
文本类型
信息型
表情型
操作型
语言功能 信息的(表达事物与事实)
表情的(表达感情) 感染的(感染接受者)
语言特点 逻辑的
文本焦点 侧重内容 译文目的 表达其内容
Appellative 感染型
(二)商务文本翻译的“7 C 原则”
Completeness(完整) Concreteness(具体) Correctness(准确) Conciseness(简洁)Clearness(清楚) Courtesy(礼貌) Consideration(体谅)
THANK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特· 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看法与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有异曲同工之 妙。纽马克同样是运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在语言功能分类的基础之上对文本 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 • 表达类文本,包括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随笔、私人信函等; 表达类文本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它往往运用一些夸张的、有个人特点 的词语和句型来反映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信息类文本,包括教材、专业报告、报刊文章、学术论文、论著、会议纪要 等; 信息类文本是对客观事件的写实性描述,它的语言往往不带有个人特色,经常 用普通的搭配、正常的句型、传统的习语和比喻等; 召唤类文本,包括告示、说明书、宣传手册、广告等。 召唤类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其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原作者的意图来行动。
一、翻译的类型
首先, 就涉及 的语言 而论, 翻译分 为两大 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 种语言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 文本译为白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
另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 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 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语文本等。
1789 年,英国翻译家、学者乔治· 坎贝尔率先提出了翻译“三原则”, 即译者必须:第一,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义;第二,在符合译作语言特 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第三,使译作至少具有 原创作品的特性,显得自然流(Venuti,1995:75)。 翌年,英国另一位翻译家亚历山大· 泰特勒也提出一个“三原则”, 跟坎 贝尔的“三原则”如出一辙:第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 二, 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于同一性质;第三,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 的通顺(Lefevere,1992:128)。 坎贝尔和泰特勒的两个“三原则”虽有措辞上的差异,但都以“忠实” 为 大前提,要求译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忠实地展现原作的风格,同 时还要具有原创作品的通顺。
从历史的角度看,“岸本—求信—神似—化境”反映了 中国 翻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代表了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 立的学说,即古代的“文质”说、近代的“信达雅”说和现 代的 “神似”、“化境”说。“质”最单纯,认为语言形式的对 应就是意 义的对应;“信”是发现了语言意义对应不一定就是意义的 对 应;“化”是认识到了语言意义对应并非意味着文学意义的 对 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 应。 译文文字流畅地道 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采用“忠实与通顺”这一翻 译的 基本标准。
其次, 就翻 译的 活动 方式 而言, 翻译 也可 分为 两类。
口译 (interpretation)
连续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又称即席翻译。
用于 会议发言、 宴会致辞、 商务谈判、 学术研讨 等。
同声传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第二节 文本类型与翻译
文本类型与翻译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翻译者在从事翻译时必须有文本 意识,否则,尽管语义信息能够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文本信息的流失却可能导致 翻译质量的欠缺布勒(Karl Buhler)将语言的语义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功能、信 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在这三种功能的基础上,德国翻译学家赖斯(Reiss)将文 本分为三大类:内容为主文本、形式为主文本和感染为主文本,他也是较早提出 文本类型(text typology)问题的人。 • • • 内容为主的文本注重文本的内容,这种文本主要反映客观事实、传递信息,所 以该文本也被称为“信息文本”; 形式为主的文本,其内容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文本实际就是指文学文本; 感染为主的文本是指以感染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广告、布告、宣传、营销等 文本。
尤金· A· 奈达是西方语言学翻译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信息论与 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所谓翻 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 信息。”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 式对等翻译是以源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功能对等翻译注 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 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 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严复 的“求信”、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都不离开“忠实”这个总原 则。 特别是严复在1898 年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我国一个世纪以来 的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严复看来,“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本意, “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古雅。 20 世纪傅雷提出的“神似”与钱钟书推崇的“化境”都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翻 译研 究上的延伸,是同一体系的两种不同的说法。傅雷从中西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方面 的不同,谈到翻译中“传神”是很不容易的。在继承鲁迅、郭沫若等人关于翻译须 “传 神”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深湛的艺术修养,指出“重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不重形似”的、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
商标和广告语代表着一种品牌的形象,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
并展示商品的优势。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内涵的商标、广告更能激起人们的兴 趣,加深人们对商品的印象。商标、广告必须简洁、清晰和一目了然,以便于接 受者在短时间内接受,也就是说,它必须遵循AIDMA 法则,即: attention(注目)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memory(记忆) action(行动) 为了让产品能够在外语国家或地区吸引观众,就必须融入对方的文化,让他们 产生亲切感,另外还要有美感,让人不但过目不忘,更有要买的欲望。
•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 翻译
第一节 翻 译 概 述
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本质和意义有过种种论述,如: 1.“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 言活动。”(张培基,1983)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 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译》,1985)
3.“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本质 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的桥梁。”(梅雷加利《比较文学 研究译文集》,1985)
4.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 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奈达,1982) 5.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 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 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 1987)


纽马克还指出,一个文本很少只有其中一个功能,绝大多数文本兼有三种功 能,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此基础之上纽马克提出,不同文本类型样板要求不 同的翻译方法与之相适应。
他认为,译文可以分为两类: 忠于作者、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的叫做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的叫做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他非常明确地区分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标准,认为: 交际翻译——尽力为译文读者创造出与源语读者所获得的尽可能接近的效果, 语义翻译——在目标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 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简言之,交际翻译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译文的顺 畅,实际效果与原文内容发生冲突时,内容让位于效果; 语义翻译则屈从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注重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把原文内 容、信息置于第一位,必要时可牺牲实际效果而尽可能充分译出原文内容。 正如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中所说:“如果原作是一首诗,那就以表情为主。如果原作是一个科学报告,那就 以 达意为主。如果是一幅广告,那它的主要目的就显然不是抒发什么情感,也不是摆 什么事实,而是引诱读者,要他掏出钱来买东西。在翻译时,译者依着原文的词 句,力求准确无误地理解。至于译文,自然要看原著以什么为主,是文学作品还是 其他,分别采用适当的译法。”(陈婧,2004)
请欣赏一些商标和广告的妙译。
英译汉: • Coca-cola 可口可乐(饮料) • Kiss Me 奇士美(口红) • Goldlion 金利来(领带) • Johnson’s 强生(婴儿用品) • Colgate 高露洁(牙膏) • Mild Seven 万事发(香烟) • Budweisser 百威(啤酒) • Benz 奔驰(汽车) • Chanel 香奈儿(女装) • Pantene 潘婷(洗发膏) • Rejoice 飘柔(洗发膏) • Quick 快克 • Obey your thirst. (Sprite) 服从你的 渴望。(雪碧) • A diamond lasts forever. (De Bierres)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第比尔斯) • Communication unlimited. (Motorola) 沟通无极限。(摩托罗拉) 汉译英: • 护舒宝Whisper(卫生巾) • 海尔Haier(冰箱) • 乐百氏 Robust(饮料) • 四通 Stone(电脑) • 乐凯 Lucky(胶卷) • 西山 Sunshine(瓷砖) • 长城 Great Wall(电器) •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Fair skin now? Dabao knows how. • 百闻不如一见。Tasting is believing. • 哪里有“芯”,哪里就有希望。 Where there is “chip”,there is hope.
从上面的妙译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商标译法能让人产生美感,让人一看 到译文就对产品的特点、质量很信任。如Kiss Me(奇士美(口红))的译名, 既巧妙、风趣地展示了使用这种口红的动态感,又暗示出使用这种口红能产生奇 特的美。又如Benz 译作“奔驰”, 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在空旷的地面上疾驰的刺 激; “护舒宝”翻译成Whisper 能让人联想既有如耳语般的亲柔和细致的关怀,又指 “安 全、舒适之宝”。而药品Quick,其英文意为迅速的,快的,译作“快克”让人 联想 到此药能迅速攻克疾病。 广告语的翻译不仅要追求对称、朗朗上口,更要体现出文化特色。如“哪里 ‘芯’,哪里就有希望”译作Where there is “chip”, there is hope,仿用了英语 中的经 典励志语句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相信此产品到英语国家后肯定能 给当地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总之,无论是商标的翻译还是广告语的翻译,都是为 了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在美感和信任感的驱动下去尝试产 品,因此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原则可以总结为: “新奇”(unexpected) “美感”(aesthetic) “易记”(impressiv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