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赏析与分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师表》诸葛亮〔两汉〕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

短文言文及翻译和赏析1、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孰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赏析】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文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河蚌刚刚打开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如果你不放了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那就会有死蚌了。
”河蚌也对鹬说:“(我怎么能放了你)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那就会有死鹬了。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渔夫看见了,就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要成为渔夫了。
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
”赵文惠王说:“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赏析】鹬蚌相争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很有趣的道理。
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相持不下,就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诉人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
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做事要懂得权衡得失,化解矛盾互相谦让,以免顾此失彼,让别人钻空子。
2、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
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白《越中览古》全诗翻译与赏析李白是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著名的《越中览古》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不可多得的古典小品”。
本文将对《越中览古》进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一、全诗翻译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阆风吹我进簾幕,萧条断我肠心。
二、全诗赏析1、耳莫洗颍川水,口莫食首阳蕨李白在诗中表达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敬仰,这种敬仰的表达方式比较特别,就是通过“禁食”和“禁言”来寄托情感和表示敬意。
首先,关于“耳莫洗颍川水”,是因为颍川水是汉代哲学家荀子的故乡,汉代哲学家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故乡又是颍川水这种神圣水源,因此禁食颍川水,就是为了表示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的敬仰与敬意。
其次,“口莫食首阳蕨”也是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首阳蕨是指一个经儒学派影响甚深的地方,也就是孔子的故里。
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孔子的思想道德观念一直被奉为莫大的典范。
因此,禁食首阳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孔子思想的敬仰和敬意。
2、含光混世貌,何用孤高比云月“含光混世貌”是李白在诗中对于古建筑物的形容,把它比喻成一种含蓄隐约的光芒包裹着,神秘而又庄严。
这种宏大的建筑气势表现了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也是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崇敬之情的象征。
“何用孤高比云月”是李白在诗中表达的对于自身社会地位的认识。
孤高比喻的是人们孤立自负、独善其身,有多疑于人、独立于世的性格特征,而云月则是传统的文化长相措辞,也是一种典型的修辞技巧。
李白不希望自己的存在过于张扬和独特,只是不想把自己和古建筑的庄严与神秘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古建筑的一种尊重。
3、吾观此物已,欲言又止,思无邪。
这是诗中的一个转折点,诗人在看到了美好的历史遗迹后,有很多心中的感慨,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王勃《咏风》原文翻译与赏析王勃《咏风》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译文】清凉的山风肃肃地吹过来,使我的林壑变得清爽凉快。
驱散烟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
风的去来本就是没有踪迹,但动息之间却仿似有情谊。
红日西下山水等全都沉静,风为您吹响阵阵松涛之声。
【赏析一】《咏风》是一首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的五言律诗。
首二联是“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末联是:“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你看:肃肃凉风吹来,像急人所需似的吹散了暑热,使林壑为之清爽;也驱散了涧上的烟云,卷走山上的沉雾,现出山间的房屋,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
无怪乎诗人情不自禁地赞美风“出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了,这种“情”不只在白日,到了晚间,夜幕降临,万簌俱寂之时,它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雄浑的乐曲,给人以欢娱。
诗人在这里极力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着眼在“有情”二字。
诗人少有才华,壮志难酬,这里以风喻己,借物咏怀,寄托其“青云之志”,意远含蓄,余味深长。
【赏析二】《咏风》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
这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此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风喻人,借风咏怀,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抒写了诗人普济天下苍生的情怀。
全诗立意新颖,构思奇巧,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慷慨无私,独具性灵。
【赏析三】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
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
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
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
《岳阳楼记》-范仲淹-翻译、注释、赏析、分析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翻译赏析与分析

4. As luck would have it, 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
5.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oliticians of our times.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favoritism in his work.
[译文1] 没有人对他在工作中的偏爱感到满意。 [译文2] 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徇私作风谁都感到不满意。
显然,译文2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He was not displeased with her honesty…it took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in life, an courage, to want to do it quite that way.
注意划线部分的褒与贬。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月球离地球非常遥远,即使那边山上长着大树,有大象在跑来跑去, 我们用已经发明的最高倍率的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们。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的原文全文、翻译意思译文、注释释义解释及赏析讲解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
以下是《赠刘景文》的原文、翻译译文、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翻译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词语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2.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3.擎:举,向上托。
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菊残:菊花凋谢。
6.犹:仍然。
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9.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安石《赠外孙》原文翻译及赏析1【注释】(1)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
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外孙。
雏,指幼小的,多指鸟类。
(2)从:放纵,放任。
(通假字:通“纵”)(3)五车(chē):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
(4)年小:年纪小。
【译文】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得比画上的还好看。
他小时候就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年纪大些的时候必须读很多的书。
【赏析】这是王安石题赠外孙的七言绝旬,这首诗表明诗人对外孙真挚的爱抚中充满着无限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尽享天伦之乐的心情。
王安石有一个外孙叫吴侔。
这个孩子长得聪明伶俐,眉清目秀,十分可爱。
王安石非常喜爱,热切地希望他将来能够读书成材,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一是为了表达对外孙的.爱怜,二是对他进行教育和勉励。
“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
”诗的前两句,用南山的小凤凰比喻外孙的可爱,用画上的人来衬托外孙的好看,描绘出小外孙天真活泼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对外孙的无限爱怜。
“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
”小外孙伸手向他要东西吃,外祖父从不拒绝,因为诗人知道,“贪吃”这是幼儿的天性。
由此,诗人联想到外孙将来的发展前途。
小时候可以任他无忧无虑地玩耍要吃的,等到他该读书的时侯,就要督促他好好读书,以便使之成为有学问的人。
“五车书”,是说很多的书。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旧时因称读书多为“学富五车”。
这首诗充分抒发了作者对外孙的喜爱之情,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强调了博览群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Future does not wait. It becomes present and past with
every second that ticks. You have barely time to turn around and already the coming has met the going…what will be is entirely in what has been, and no matter how fast you run, tomorrow is behind you – never ahead. [译文] 未来是不等人的。随着每秒钟的流逝,未来变成了 现实,继而又成了往昔。你几乎来不及转身顾盼,来者就 变成了逝者。……未来的一切全都蕴育于现实之中。不论 你跑得多快,明天总落在你的身后,绝不会跑到你的前头。 [赏析] 把what will be is entirely in what has been译为 “未来的一切全都蕴育于现实之中”,译得不凡。
褒贬与曲直
She was vexed by the persistent ringing of the phone.
[译文1] 她被执著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译文2] 她被没完没了的电话铃声搞得心烦意乱。
[分析] 这里的persistent根据句子的意思明显带有贬义,所 以,译为“没完没了”更为妥帖。
从逻辑上讲,“让世界了解中国”应是让世界上其他国家 (或人民)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也只是一种形 象的说法,翻译时应按照其语法上的内在逻辑做出调整。
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 托马斯· 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我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 好了备忘录。
[分析]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化整为零。这是从语言 的形态而言,不是从语言的意义来说的。汉译时要特别注意整体意义的 把握以及英语形态的拆零。译文1按照原文的思维方式叙述,在汉语中 显得含义不明。汉语读者的理解受阻。而译文2通过调整整个表达的次 序,使译文读起来自然,容易理解。
正反与虚实
All the inventors have a restless mind. [译文1] 所有的发明家都生性好动。 [译文2] 所有的发明家都有一个思想活跃的头 脑。
[分析] restless字面上没有明显表露出褒义或 贬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原句的意思,发掘出 句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忠实地翻译出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使人忘怀了许多事物。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Let the other people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know China. Let China make close contact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范例赏析
1) It is not a question how much a man knows, but what use he can make of what he knows; not a question of what he has acquired, and how he has been trained, but of what he is, and what he can do. [译文] 问题不在一个人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运用他的 知识;问题不在他学的是什么,受怎样的教育,而在于他 的人品以及他的能力。 [赏析] 这句英文中共用了7个名词性从句,翻译时都译成 了具体的指谓。特别是把what he is译为“他的人品”; 把what he can do译为“他的能力”,相当精彩。
The moon is so far from the earth that even if huge trees were growing on the mountains and elephants were walking about, we could not see them through the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 which have been invented.
[分析]在以上例句中,原文的主语都不是行为的发出者,而 在汉语译文中改换或增添主语,这样更符合英汉民族的思 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Any discourtesy shown to Chinese persons by any official of the Government will be cause for immediate dismissal. [译文1] 任何政府官员对华人的不敬都将构成直接被开除 的原因。 [译文2] 任何政府官员,如果对中国人有任何粗暴行为, 必须立即予以开除。 译文1按照原文的结构直译,但是不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 译文2从“官员”入手,比较符合汉语的语言和思维习惯。
[译文1] 他倒是喜欢她这么直来直去……有点生活经验、又 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译文2] 他对于她的直率没有感到不快……有点生活经验、 又有点胆量的人才敢这么做。
译文2种保持了原文的形式,也比译文1更贴切。
Wisdom prepares for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Hale Waihona Puke No one is satisfied with his favoritism in his work. [译文1] 没有人对他在工作中的偏爱感到满意。 [译文2] 对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徇私作风谁都感到不满意。 显然,译文2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He was not displeased with her honesty…it took a certain amount of experience in life, an courage, to want to do it quite that way.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Kissinger no longer appears to be the magician the world press had made him out to be, an illusion which he failed to discourage because, as he would admit himself, he has a tendency toward megalomania.
A seaman knows that the sea is all-powerful and can,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destroy man and the product of his brain and hand, the ship. 水手们都知道,大海的威力是势不可挡的;在某些情 况下,它能把人及人所制造的船只统统摧毁掉。(正说反 译) ―Mine! Mine!‖ They would shout at the pretty rainbows that are down to the earth, seeming never very far away. 他们会冲着那从天际弯弯地挂向地面的,看来好像伸手 可及的美丽彩虹大声呼喊:“天哪!天哪!‖ (反说正译)
3) Even his critics say the Ames test – his simple, inexpensive laboratory procedure that helps determine whether a substance might cause cancer – is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译文] 甚至他的批评者们也承认,爱姆兹试验是一项突出的成就。这种 试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一种简便、廉价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检测出 一种物质是否能引起癌症。
注意划线部分的褒与贬。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3. As luck would have it, no one was in the building when the explosion occurred. 4. As luck would have it, there was rain on the day of the picnic. 5.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one of the most ambitious politicians of our times. 6. Although he is very young, he is very ambitious in his research work.
[分析] 抽象名词wisdom, folly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 英美读者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 具象思维的中国读者来说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 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 词造句的行文习惯。
Memory, as time goes on, is a selective 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