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与翻译—英语小说汉译分析解析

合集下载

英语小说的翻译技巧略谈

英语小说的翻译技巧略谈

- 228-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英语小说的翻译技巧略谈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雨茹【摘要】文学的发展中,中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在国际文坛中,特别是英文的著作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前提下,人们对于文化的概念也从以前的故步自封变成了如今的文化不分国籍,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外文小说文刊翻译这一职业快速崛起。

从另一方面来说,小说翻译也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很多高校学生都尝试着去翻译小说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将来自己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英语小说翻译应遵循的规则和原则的角度对怎样地道的翻译英语小说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英语小说 汉译 翻译技巧从汉译英小说发展至现在不过有一个世纪的时间,而且在这一个世纪汉译小说的发展紧紧与中国客观历史发展相连。

在解放之前新文化运动时期,由梁启超先生、严复先生、鲁迅先生等大文豪带领了汉译小说发展的潮流,他们把英语小说翻译成汉语希望以国外先进的文化带动中国人民的文化造诣及精神方向,但是这些先生所翻译的文章太过于看重文章的社会性能,反而去忽略了一些人们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含义是小说发展至今,文化潮流推动着译者不断进步,下面本文将谈论一些汉译英语小说的技巧及所要注意的要点。

一、英语小说的翻译应注意的要点1.准确理解原文选择正确的字、词。

小说具有叙事性,是一种结构逻辑感十分重要的文体,小说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来完整小说情节,又通过对于不同人物在场景中的描写来体现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点,在描写实事之时揭露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用以来展现社会生活的矛盾。

这就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三大要素:情节、人物、场景。

也就是说在小说的描写中,无论是作者善于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小说人物性格和场景都会归于表达感情这一点。

但是文章的描写不同也会对翻译者带来不同的难度,在翻译出词句之时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翻译者也要确保自己所翻译的内容不偏离原本作者的含义。

比如有一句话‘You are a pel ’(选自小说Persumed Innocent)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你真够朋友或者是你真够哥们。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作者:苏越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2期摘要: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中英对译时,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直译,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时必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或变动,即:采取意译,才可以使翻译作品达到“信”和“达”的标准。

文章在对直译与意译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张培基先生翻译的萧红散文《永远的憧憬和追求》进行分析,具体探讨直译与意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直译;意译;散文一、直译与意译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张培基等 1980:13)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范仲英 1994:90)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见 Shut-tleworth&Cowie1997:62-63)。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关键词:直译;意译;散文一、直译与意译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张培基等1980:13)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范仲英1994:90)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意译法有以下特点:(1)以目的语为导向;(2)用规范的目的语语言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3)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不一定保留原文的结构及修辞手段。

(见Shut-tleworth&Cowie1997;:62-63)。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直译和意译各有优缺点,意译与直译不会形成二元对立,因为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恰当的做法是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翻译过程中表达阶段所采用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正如张培基等学者所说“,不同的语言各有其特点和形式,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所以翻译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或意译或直译,量体裁衣,灵活处理”。

(一)、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对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中国古代就有。

从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到慧远的“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以及从以释道安为代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实践。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

从文体学角度看《活着》的英译文

体来看译 文 忠 实 于 原 作,较 准 确 地 传 达 出 作 者 的 意 图,体现了译者的翻译功底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三、《活着》及译作文本研究 《活着》讲述了福贵从旧社会到新中国的一生,从 任性纨绔的富家少爷到贫苦落寞的孤寡老人,目睹了 亲人的相继逝去,经历了解放战争、“大跃进”、文化大 革命以及自然灾害等各种苦难。尽管面对诸多不幸, 福贵依然顽强地活着。余华用简明朴实的语言以福 贵的口吻叙述了 20世纪中的中国史,作品以简单的 美丽和朴素的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海内外读者。[2]由于 故事时间背景跨越了中国从国民党到后毛泽东时代, 历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值得译者仔细斟 酌,这些中西文化差异使得翻译难度增大。本文从词 汇、句法以及韵律三方面对译作进行文本分析,探讨 其中的翻译策略。 (一)词汇 对于翻译作品,词汇的选择至关重要。词汇作为 语言的基本单位,若选用不当,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 响情感的表达。白睿文在选词方面十分谨慎,在词汇 的运用和处理上基本遵守了忠实原文的原作,努力做 到功能对等。 1.小说题目的翻译 文学作品中的题目往往简明,能够反映出时代特 征或隐喻作 者 的 意 图。《活 着 》中 的 “着 ”,在 中 文 里 为动态助词,在语境中常常体现出正在进行的状态。 “活着”则 可 以 理 解 为 “活 ”这 种 状 态 持 续 进 行,那 么 作为小说标题的《活着》该如何翻译? 余华指出,活 着 的 力 量 来 自 忍 受,去 忍 受 现 实 带 来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所以“活着”不再作为 一种正在进行的状态的简单词语,而被作者赋予了更 多含义,它象征着主人公对生命的追求,即使在生活 艰难的条件下也要努力求生的态度与信念。 据白睿文所 讲,当 时 他 考 虑 过 使 用 “lifetimes”来

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英汉翻译

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英汉翻译

第19卷第4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9No.4 2001年10月 Jo urnal of Fo 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Oct.2001文章编号:1008-018X(2001)04-0041-05从语域分析的角度看英汉翻译巩湘红(中山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解决翻译的问题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一个特点。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标准便是将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中而提出的。

语域分析作为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动态对等”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动态对等;语域分析;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来解决翻译的问题。

比如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对现代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功绩之一就是把现代语言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了翻译理论当中,结合信息论和符号学的知识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

在他的定义中,“所谓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的对等语把原语中的信息复制过来,首先是在含义方面,其次是文体风格”(周仪、罗平,1998)。

他的“动态对等”论用一句话就是“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等。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奈达提出了四个原则:(1)忠实于原文的内容;(2)译文与原文的文学体裁所起的作用一致;(3)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4)译文将用于什么样的环境(周仪、罗平,1998)。

奈达的这四个原则使人们很容易想起现代语言学中对语言语域的划分,语域分析自然也是探讨奈达的这一“动态对等”论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

本文就将从这一角度结合实例来证明语域分析是实现等效翻译所不可忽视的因素。

何谓语域(Reg ister)关于语域的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并未达成一致,但大多数语言学家一致认为语域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或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

英汉翻译教程 文体与翻译

英汉翻译教程  文体与翻译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例子: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November 18 asking whether we can supply you with Art.No.6120.
很高兴收到你方11月28日来函询问我方可否供应 6120货号商品。
还表现为应用一系列的商业术语: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是价格术语,
第二单元
文体与翻译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第一节 文体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文体的概念和分类
文体的概念: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 体栽(或样式、体制),是文本构成的规 格和模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某种 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它反映了文本 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现函复贵方3月25日询价,并报盘如下: In credit operations all parties concerned
deal in documents and not in goods, services and/or other performances to which the documents may relate. 在信用证事务中,各有关方面处理的是单据,而 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或其他行为。
风轻轻的低声吹着,吹过百叶国,吹在窗 上,轻揉的好家羽毛一般;有时候数声叹 息,几乎叫人想起夏季长夜漫漫和风吹动 树叶的声音。
中国海洋大学 邓红风
The meadow mouse has slept in his snug gallery in the sod, the owl has sat in a hollow tree in the depth of the swamp, the rabbit, the squirrel, and the fox have all been housed. The watch-dog has lain quiet on the hearth, and the cattle have stood silent in their stalls.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作者:苏越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4期摘要: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中英对译时,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直译,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存在差异,翻译时必须在译文上作些调整或变动,即:采取意译,才可以使翻译作品达到“信”和“达”的标准。

文章在对直译与意译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就张培基先生翻译的萧红散文《永远的憧憬和追求》进行分析,具体探讨直译与意译在汉英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直译;意译;散文一、直译与意译八十年代初,张培基等学者在当时的统编教材《英汉翻译教程》中这样下定义“: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

应当指出,在能够确切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直译法显然有其可取之处。

直译法一方面有助于保存原著的格调,亦即鲁迅所说的保持’异国情调’和’洋气’,另一方面又有助于不断从外国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词语、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使我们的祖国语言变得日益丰富、完善、精密。

”(张培基等 1980:13)九十年代出版的翻译教程,对直译又有了不同的阐释“: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

”(范仲英 1994:90)一般说来,采用直译所产生的译文看起来肯定有翻译的痕迹,读起来也不是那么通顺。

如果直译也“要求语言流畅易懂”的话,说明译者心目中的直译与意译的界线已经开始模糊,二者不再是对立的两种策略。

1、直译与意译的历史对直译与意译的讨论中国古代就有。

从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到慧远的“以文应质则疑者众,以质应文则悦者寡”,以及从以释道安为代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实践。

在西方的翻译史上,美国语言学家、翻译专家尤金・奈达,英国语言学教授彼特・纽马克也就直译和意译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从文学文体学分析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两个中译本

从文学文体学分析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两个中译本
第3 2卷
第 9期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 报
J u a f o r l Hu e Un v r i n o Bi TV i e s y t
Vo . , o. 132 N 9
21 0 2年 9月
S p e e . 01 , 8  ̄ 0 0 e t mb r 2 2 0 9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文体学的基本理论 L eh和 S ot ec h r 在他们合 著的书 《 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 门》 中提 出了对小说 的文体分 析可 以从四个包含文体 因素 的 层面进行 :词汇层面 、句法层面 、修辞 层面以及 衔接和语境


层面 。 刘世生则要分析小说文体 ,可 以从几下方面入手 :“ 词 汇模式 、语法 组织模式 、语篇组织模式 、前景 化模 式、风格 变异模式 、话语模式、叙述视角模式 、话语表 述模式、思想
表述模 式、作家的风格、作品 的风格 。 2 0 :14 ”( 0 2 9 ) 变异是文学文体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 在文体学研究 中共 核语 言 (o c mmo oe ncr )中大量地按照普通 方式运用的基本 词汇 、 基本句 式、 基本 表达 手段的通常用法构成语 言的常规 , 而一 种文体的特殊用法则是对这类常规 的变异或偏 离 ( 王佐 良,丁往道 ,1 8 :1 。变异 的表达方 式给 人带来陌生感和 97 ) 新鲜感 ,延长读者对文学作 品感知 的长度和难度 ,实现读者 的艺术性 体验 。 文 学文体学 相关理 论可 以有 效应用 到文学翻 译批 评中 来 。文学文体学为翻译批评提供 了新视角和 内涵 ,无疑是评 价译 文质 量的试金石 。 鉴于此 ,本文 旨在从文学文体学 的角度 ,比较和评析美 国著名作家海 明威 的短篇小说 A C en W l l he lc la eli t P ae的 -g d 两个 中译本 :《 一个干净 明亮 的地方 》( 曹庸译 )以及 《 洁净 明亮好地方 》( 张祥麟译 ) ,判断译文是否保 留了原文文体 以 及其保 留的幅度 二 、A C e n W l一 ih e lc la e l ,g td P a e曹译本和 张译本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4
小说翻译的基本 方法
Tankertanker Design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心里描写
Tankertanker Design
1.人物语言个性的翻译 2.人物塑造与翻译 3、修辞翻译法
Tankertanker Design
• 1.人物语言个性的翻译 • 再现人物独特的言说方式,细细品味原作字里行间的信息,
accepting it. Is it not so. Mrs. Benner?" 摘自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这是班纳特夫妇和女儿讨
论她的婚姻大事时的一段针锋相对,互不退让的对话。三 人意见严重分歧体现在称呼对方时直呼其姓并郑重其事地 在姓氏前冠以Mr. Mrs.。译作“我的好老爷”,“我的好 太太”反应人物心情,传达丰富的审美信息。
最大程度地准确再现原作
2020/4/24
• 例子:"O Mr.Bennet, you are wanted immediately.We are all in uproar…" Elizabeth replied that it was.
• "Very well-and this offer of marriage you have refused?" • "I have, sir." • "Very well. We come to the point. Your mother upon your
countenance and an innocent, diffident manner. Her eyes were large and patient, and in them dwelt such a shadow of distress as only those who have looked sympathetically into the countenances of the distraught and helpless poor know anything about.(Theodore Dreiser Jennie Gerhardt) • 译文:那妇人生着一副绵软多肉的体格,一张坦率开诚的 面容,一种天真羞怯的神气,一双大落落的柔顺眼睛,里 边隐藏着无穷的心事,只有那些对于凄惶无告的穷苦人面 目作过同情观察的人才看得出来。(傅东华 译)
英语小说汉译
邹倩文,徐冉颜
内容概要
• 英语小说汉译简史 • 英语小说的语言特征与翻译 • 小说翻译的基本方法 • 参考文献
英语小说汉简史译
• 1、中国近代第一部翻译小说《淡瀛小录》,英语小说汉译 正式拉开序幕
• 2、晚清出现大量作品:长篇、短篇 • 3、五四运动后新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英语小说进入辉
2020/4/24
• 2.生动性 • 例子:…but they want to take in everything, and why
shouldn't Miss Chancellor just make that feild her own? Mrs. Farrinder spoke in the tone of one who too views so wide that they might easily…(Henry James The Bostonians) • 译文:……但是她们什么都想知道,为什么羌色勒小姐不 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法林德夫人说话的口气像这 样的人,他们眼界开阔……(陈平 2005::58-59)
2020/4/24
• 2.人物塑造与翻译 • 了解不同民族审美观的差异,定酌翻译的策略 • 探讨人物塑造三种方法—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心里描写
的等值翻译
2020/4/24
2.1肖像描写
通过描写人物的容貌、衣饰、姿态等外部特征刻画 人物形象,形神兼备地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 翻译时要特别注意这些起关键作用的细节描写,通过不 同的翻译策略,出神入化地再现人物形象
2020/4/24
• 3.个性化 • 例子:"I shall hate you till I die, you cad-you lowdown-low-
down-"What was the word she wanted?She could not think of any word bad enough.(Mitchell, 1947) • 译文:“我要恨你一辈子,你这混蛋—你这下流—下流—” 她要用这个最恶毒的字眼,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戴偘 等译, 1990)
体现出来
与人物的身份、 可以通过语篇对
角色相吻合,与 小说人物的描绘
人物的习惯、个 和刻画体现出来,
性相吻合,与所 如心里活动、意
处的环境、场合 识流的表达等
相吻合
英语小说具有用 词最丰富、语言 现象最丰富、情 态最丰富和风格
最多样
英语小说的语言特征与翻译
• 1.形象性 • 例子:She was of a helpless, fleshy build, with a frank, open
14
• 2.1肖像描写 • 例子:One day she was pink and flawless; another pale and
2020/4/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4.多样性 • 例子; Soapy stood still, with his hands in his pockets, and
smile at the sight of brass buttons.( O. Henry The Cop and the Anthem) • 译文:苏比站着纹丝不动,双手插在衣袋里,一见到警察 制服上的黄铜纽扣就笑了。(徐丽娟 2001:62) • brass buttons运用Metonymy的手法,指代警察。用警察 制服上的铜纽扣指代警察,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煌时期。 • 4、建国以后,矛盾“文艺创造论性翻译”,傅雷“神似”
说,钱钟书的“化境”说 • 5、“文革”之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达洛维夫
人》,《如愿以偿》
2020/4/24
英语文学翻译工作者的素养
1
2
3
英语小说的语言特征与翻译
1、形象性
2、生动性
3、个性化
4、多样化
通过作者运用 有效和生动的 语言刻画和描 写的人、物、 行为、动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