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合集下载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105页)【105页】
(注意:病位=病邪反应部位≠病灶) 三个病位,每个病位各有阴阳之病性,三而二之为六,
此六经之由来。
表证
Hale Waihona Puke 表阳证表阴证太阳证
少阴证
麻黄汤、桂枝汤
麻附辛汤、麻附草汤
里证
里阳证
里阴证
阳明证
太阴证
白虎汤、三承气汤
理中汤、四逆汤、走马汤、白散
半表半里证
半表半里阳证
半表半里阴证
少阳证
厥阴证
小柴胡汤、四逆散
予小柴胡汤加味(免煎颗粒,换算成饮片 剂量):柴胡24g,法夏12g,党参10g, 大枣10g,生石膏60g,桔梗12g,炙甘草 6g,生姜6g,1剂。
嘱病人当即开水冲服,门诊留观。1小时后 再诊,发热减退,测T38.6℃,患者自觉精 神好转,头晕、咽干咽痛稍减。继予前方1 剂,嘱次日煎服。
次日再诊,发热已退,测T36.7℃,诸症均 减。前方略作调整,再服4剂而愈。
“抑尝考之仲景治伤寒著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 方,观其问难,明分经络施治之序,缓急之宜,无不反复 辨论,首尾贯赅,如日月之并明,山石之不移也。虽后世 千方万论,终难违越矩度。然究其大要,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若能究其的,则三百九十七法, 撩然手胸中也。” 此首将伤寒六经归入八纲辨证的范畴。
小柴胡汤的辨证要点1
应着重领会小柴胡汤方证病机。《伤寒论》第97条:“血 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 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即 小柴胡汤方证病机。由于“血弱、气尽,腠理开”,正气 抗力不济,邪气已突破太阳表之藩篱而入里。但正气又并 非过于虚衰,乃奋力抗邪,正邪分争,而停留于半表半里 之少阳部位,形成少阳证。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集锦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集锦

中医治疗⽪肤病⽅集锦1. 治银屑病(⽜⽪癣);(1).⽤醋熬花椒⽔,奇迹般地除根了.⽅法是:买⼀瓶醋,放⼀把花椒,熬半⼩时,放凉后将熬的花椒⽔装⼊瓶中,⽤⼀⼩⽑笔刷花椒⽔于患处,每天坚持早、午、晚刷涂患处,⽆论何种顽癣,均可根治.(2)⽅法是採⼏条鲜榆树枝,挤压出汁液抹在患处(汁液只能⽤⼀次).每天⼀次,连抹⼗天即可根治..(3)将⼤蒜捣成蒜泥,敷在患处两⼩时,以周围烧起泡为⽌,尔后再拔⽕罐,将毒汁吸出.2.⽜⽪癣、头癣、顽癣:猪胆⼀个,刺破,将胆汁放在⼩碗内,加⼊明矾(如黄⾖⼤),待溶化后⽤胆汁搽患处,每⽇2次,连⽤7天.此⽅治疗多年⽪癣、顽癣效果神奇.3. 湿疹:樟脑丸⼀个,放半⽄陈醋内浸3天后,⽤醋搽患处,⼀⽇3次,⾄治愈.使⽤善鑫堂万应⾍草膏对各种湿疹有显著效果.4. ⽜⽪癣:把⼤蒜放些盐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纱布盖好并⽤胶布固定,每天换新蒜泥⼀次.⼀段时间后⽜⽪癣便可以消除,患处只留下⼀块深⾊的斑印5. .⽜⽪癣:把旧的铜钱放在醋⾥泡⼀泡,然后在瓷碗⾥磨⼀磨,把碗底的醋汁涂在患处.这个⽅法的原理⼤概是醋和铜钱在⼀起会产⽣类似有药物疗效的物质吧.6. 冶脚癣;⽤⼤蒜5-6瓣,花椒25粒.先把花椒炒焦,碾压成粉和⼤蒜头⼀起捣成糊状.洗净患处,抹1-2毫⽶厚.每隔⽇敷药⼀次,敷药后20分钟左右即出现黄⽔.7.疥疮、恶疮、⽆名疮:⽩鸡⽑⼀把烧成灰,⽤芝⿇油调成糊状,每⽇涂患外2~3次,连⽤5~7天,效果极佳.8. 各种⽪炎: 鸡蛋对治疗⽪炎有着⾮常好的疗效,严重的⽪炎可以使⽤帕芙欧⽪癣康宁.⽣鸡蛋⼀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再取出蛋打破⽤蛋清涂患处,每⽇2--3次,7天可愈.忌酒、辣物.9. 冻疮偏⽅*,⽩罗⼘⼀个,⽣姜4两,桂枝3钱,煮沸,温后洗.⼀天⼀次,连洗3到5次.10.蛇胆疮:⽤旱烟油⼀⼩团(或抽过的⾹烟过滤嘴3个),⽤适量⽔调匀,涂患处,每⽇3次,连⽤3~5天痊愈.11.汗斑癣:独头蒜(或⼩蒜头)捣烂,⽤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三次,⽤5~7 ⽇. 12.扁平疣:每次⽤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次,连⽤10天.可除疣.13. ⼿⾜⽣疮久不收⼝:有⼈⼿⾜⽣疮久不收⼝.取⼤路⼝多⼈撒尿⽊板烂成⽩⾊者,以炭⽕煅化研细末加冰⽚少许掺之即愈.14.风疹块、痱⼦:鲜⾲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肤发红、发热,⼀⽇三次,2~3天即愈.15.脚⽓、⼿⽓:陈醋⼀⽄,加⼊去⽪⼤蒜头⼀两,明矾1钱,泡3天后⽤醋浸⼿、脚,⼀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次,连⽤10天,也可以使⽤蛇胆古⽅⽔,喷⼀下患处,不会再发.16.清除脚⽓:安徽名医:李⽂林⽤吸过的烟头,夹在脚趾头当中,三⽇痊愈.17脚鸡眼、刺猴:湖北:黄浩⽤⼤⿇⼦1粒,捣烂抹上⽤胶布贴上,⼀次即愈.头,夹在脚趾头当中,三⽇痊愈.18.清除脚汗:名医:朱⽟民⽤桐树上的花⼀把熬⽔洗脚,三⽇痊愈.19.治脚⼲裂:河北:黄涛⾷盐⼆⽄,加⽔六⽄,烧开煮化稍冷洗脚,七天即愈.20.⼿、⾜多汗:明矾*5钱,热⽔2⽄,⼀起溶化浸⼿脚,⼀次10分钟,浸后站其⾃然晾⼲,⼀⽇⼀次,5天后⼿脚汗正常.21.⼿⾜开裂(皲裂、粗糙):⽣⽺油或猪油⼀两,加蜂蜜或⽩糖3钱,捣匀搽⼿脚,⼀⽇2~3次,⼀般7天可愈.再搽⼏天以后不复发.22.⼿⾜及浑⾝肿病*:鲶鱼⼀条,花⽣100克,炖蓝烂,⽩酒适量,饮⾷并⽤⼀⽇三次,连服3到5天.23.疝⽓偏⽅*:带⽑⿇雀⼀只,去内脏,内装⼀钱⾦丝矾,⽤线封⼝,放⽕内烧焦研末,酒服,早晚各⼀次.不会喝酒⽤温开⽔服⽤.24.⼿⾜⼲裂妙⽅*:⾷盐2⽄,加⽔6⽄,烧开煮化,等温后洗⼿脚.每晚洗10分钟,后⽤清⽔洗净,留⽔再洗.加热,⼏天痊愈.25.冻疮未破:尖头辣椒10个,⽣姜半两,⽩酒半⽄,⼀起放⼊瓶内浸3天后,在冻疮初起,⽪肤红肿发痒时搽患处,⼀⽇5次,有特效.连⽤⼗天⾄半⽉痊愈除根,不再复发.26.冻疮已破:陈旧棉花(越陈旧越好),烧成灰,⽤⿇油调匀搽患处,⼀⽇三次,搽好为⽌,不发.27.鹅掌风、灰指甲:陈醋1⽄,加⼊去⽪⼤蒜头⼀两,⾹烟丝(⼗⽀),泡⼆⽇后⽤醋浸⼿,⼀次10分钟,⼀⽇⼆次,浸后可⽤清⽔洗净,连⽤10⽇有特效.(此⽅最好在⼤伏天使⽤)28.疔、疖、痈(⽆名肿痛、搭背):⽣⼟⾖捣烂,涂患处,⽤布包好,⽇换⼀次,⼀般5天内可愈.29.鸡眼、瘊⼦:先⽤快⼑将患处外部⽼⽪削去.再涂上清凉油,⽤⾹烟⽕熏烤,⾄疼时稍坚持后拿掉烟⽕,⼀⽇⼆次,连⽤10天,半⽉后可脱落不发.30.烫伤:[1]活蚯蚓适量,加⽩糖少许化成⽔,涂伤处,⼀⽇三次,连⽤数⽇有清凉⽌痛,⽣肌功能,并不会留下疤痕,特效.[2]烫伤:可选⽤蛋清、⽩糖⽔、醋、蜂蜜、在烫伤时马上涂伤处,就不会起泡⼜易好.31.流⽕、丹毒:[1](多患于下肢、⽪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热、头痛):鲜冬⽠⽪⼀次⼀两,烧⼀碗汤内服并外搽,⼀⽇两次,连⽤5天可消肿⽌痛、清热解毒.[2]流⽕、丹毒(多患于下肢、⽪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热、头痛):⽤鲜丝⽠叶汁拌⾦黄散*成糊状,外涂患处,内服三妙丸*中成药有奇效.32.蚊⾍咬伤(红肿、痒):可选⽤⼤蒜头、⽣姜擦,或⽤醋、⽛膏、盐⽔、⾹烟灰加⼊⼈的⼝⽔调匀涂,均可⽴即见效⽌痒,解毒消肿.33.治脚⽓:花椒粒30克,⽣姜30克,⼤蒜30克三味(切碎)混合后,浸泡在500毫升醋中,三天后⽤醋搽脚,每⽇三次,连⽤3-4⽇可愈.34.治⽩癜风:1.未长熟核桃青⽪⼀个,半量硫磺混,混合,搗烂,外涂,每⽇2次.2.将杏仁连⽪搗烂,早晚搓擦患处,直⾄患部呈现红⾊.3.硫磺,密陀僧适量,共研细未,搓擦患处,每⽇2次.4.⽤烧酒泡⽣姜7天,⽤⽣姜沾酒擦患处每⽇3次,每次3分钟,擦红为⽌,数⽇即愈.35. ⽩癜风:取露⽔(最好⽤⾲菜叶上露⽔)⼀⽄,加⼊蛇壳*5克,装⼊瓶内,埋地下过半⽉后取出,⽤⽔涂患处,⼀⽇三次,连⽤1~2⽉.同时可⽤马齿苋*30~60克,煎汤⼀碗内服,⼀⽇⼆次.36.⿐疮:⿐中⽣疮以苡⽶冬⽠煎汤当茶饮.神效⽆⽐.37.冶疗指甲癣:氯霉素眼药⽔,早晚点抹患处⾄到长出新指甲.38. ⽼⿏疮:西宁市:李⽟洲 .⽤癞蛤蟆⽪⼀张,贴上毒⽔⾃⼰出来便好.39. 神经性⽪炎(或过敏、或季节性发⽣):⽼⾖腐三、四两炒焦,⽤芝⿇油调匀涂患处,⼀⽇3次,三、四天有特效.40. ⽪肤瘙痒:鲜⾲菜与淘⽶⽔,按⼀⽐10重量配好,先泡两⼩时再⼀起烧开,去⾲菜⽤⽔洗痒处或洗澡,⼀次见效,洗后勿⽤清⽔过⾝,⼀⽇⼀次,连洗3天可愈.41.荨⿇疹:糯⽶60克,慢⽕把⽶炒开花,取⽶花炖汤服,每⽇⼀次,3⽇愈.42湿疹:樟脑丸⼀个,放半⽄陈醋内浸3天后,⽤醋搽患处,⼀⽇3次,⾄治愈.特效.43.湿疹(⽪肤起红点、⽔泡、发痒):⽤绿⾖3两炒焦研成粉,⽤醋调匀涂患处,⼀⽇⼆次,连涂⼀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44.⿇疹:⾹菜500克,⽔烧开后,芫荽下锅煮⼀⼆开即可,先熏后洗⼿⾜,可治⿇疹应出不出,或不透的.。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传统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其中所载经方,对皮肤病的治疗卓有成效,而且,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也不需要多少钱即可治愈。

相比之下,在西医那里,花上两三千元,可能刚刚做完检查,能不能确诊还不一定,更别说治疗了。

而在中医这里,两三千元,可能病早就治好了。

举例如下:大黄甘草汤治疗湿疹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所载,适应证为“食已即吐者”,用于荡涤肠胃实热,缓急和胃,泻下而不伤正。

用于亚急性湿疹,病例如下:王××,男,39岁,2008年6月5目初诊。

自述在2日前,臂内侧靠近肘部及两胫前不明原因出现较密集的点状红斑和淡红色粟粒样丘疹,伴发瘙痒,搔抓后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加剧。

症见:双侧前臂内侧及两胫前对称性出现点、片状红斑和粟粒样丘疹,部分有少量水疱,如米粒到绿豆大小,轻度糜烂、渗出、痒甚、大便干、舌稍红,苔腻微黄,脉弦滑。

诊为亚急性湿疹。

证属:温热内蕴、复感风热之邪,搏结于肌表所致。

拟大黄甘草汤:大黄120克,甘草3O克,水煎20分,待凉湿敷患处,每天2次。

5日后红肿减退,水疱有吸收之势,糜烂面趋于干燥,瘙痒明显减轻。

继原方外洗3日,症状基本消除,至今未见复发。

按: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

湿蕴化热、湿热交结,偶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两相搏结,蕴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乃为热邪波及营血,热气蒸腾,水湿之邪浸淫泛滥所致。

大黄清利湿热,兼祛表皮风热湿邪,配甘草增强清热除湿、止痒、解毒之功,使药力直达病所。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

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皮肤科上也取得独特疗效。

张×,女,40岁2007年l2月9日初诊。

治疗皮肤病,不外六法20方

治疗皮肤病,不外六法20方

治疗皮肤病,不外六法20方皮肤病是一类特别困扰患者的疾病,不仅让患者身体受到伤害,而且还十分影响心情,最后使得患者身心俱疲。

皮肤病怎么治?这6种常用的内治法不妨学习一下。

一、疏风解表止痒法偏于风寒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麻黄方:麻黄3g,杏仁4.5g,干姜皮3g,浮萍3g,白鲜皮15g,陈皮9g,丹皮9g,白僵蚕9g,丹参15g。

偏于风热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荆防方:芥穗6g,防风6g,僵蚕6g,银花12g,蝉衣3g,牛蒡子9g,丹皮9g,浮萍6g,生地9g,薄荷4.5g,黄芩9g,甘草6g。

风湿蕴阻肌肤,久治不愈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全虫方:全虫(打)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g,炒槐花15g,威灵仙12g,苦参9g,白鲜皮15g,黄柏15g。

二、养血润肤止痒法临床上常用代表方剂养血润肤饮:生地9g,熟地9g,当归9g,黄芪9g,天冬6g,麦冬6g,桃仁6g,红花6g,花粉9g,黄芩6g,升麻3g。

养血解毒汤(白二号):鸡血藤30g,当归15g,土茯苓30g,生地15g,山药15g,威灵仙15g,蜂房15g。

止痒合剂:防风9g,当归9g,首乌藤30g,苦参15g,白鲜皮30g,刺蒺藜30g。

广告皮肤病防治验方精编作者:阎俊国,胡可主编当当三、清热凉血泻火法肝胆湿热,热重于湿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龙胆泻肝汤:龙胆草9g,黄芩9g,栀子6g,泽泻9g,木通6g,车前子9g,当归6g,柴胡6g,甘草3g,生地9g。

清热除湿汤(湿疹一号):龙胆草9g,白茅根30g,生地15g,大青叶15g,车前草15g,生石膏30g,黄芩9g,六一散15g。

三焦热盛,蕴于肌肤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

热入营血,气血两燔者临床常用代表方剂解毒凉血汤:犀角镑1g(或生玳瑁),生地炭15g,金银花炭15g,莲子心9g,白茅根30g,花粉15g,紫花地丁9g,生栀仁6g,蚤休15g,生甘草6g,川黄连9g,生石膏30g。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

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

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

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

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

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

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

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

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

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医门传薪】治疗皮肤病的奇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俗话说“医不治癣,治癣必丢脸”。

这里的“癣”泛指各种难治性皮肤病。

孙师治疗皮肤病方法多样。

其中包括保和丸、苍白二陈汤加荆防,肾气丸、防风通圣散、桂麻各半汤等等。

其中具有特色、令人意想不到的当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此方本为治黄疸而设,但如今却少有人用治黄疸,现黄疸多用柴胡剂合菌陈蒿汤。

使得本方湮没,不为时医所用。

笔者跟师后发现孙师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治疗皮肤病竟有如此好的疗效。

究其理,原文已云“瘀热在里”;病机相合,异病同治也。

关于组成,原方的连轺,据考证应为连翘的根,但说法不一,常代以连翘。

原文的生梓白皮,药房多无,代以桑白皮,且不影响大局。

常用组成为:麻黄10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可加僵蚕10克,蝉衣10克等。

胡诌方歌一句,便于记亿:麻黄连翘小豆汤,梓白杏仁草枣姜。

下面附笔者验案1则。

【验案】李某,男,48岁,脉缓,舌红苔黄腻,全身红疹,痒三年有余,中成药无效。

大便偏干,一日一次,小便调,纳眠可,证属血热生风。

方子: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30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生地20克,赤芍30克,益母草30克,土茯苓3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三付。

二诊(大年初三),服上方身痒明显减轻。

现:舌尖红苔白腻润,脱衣服加重,夏天轻。

右寸关不足,长年流清涕,打喷嚏(受凉明显)。

证属肺气不足,表阳亏损。

方子:生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徐长卿20克,生姜大枣为引。

三付三诊,后来我家串门,诉上方三付不如首诊效果明显,请仍用首诊之方。

后我已回郑州,患者首方再进六付。

随访至今半年未发。

【按语】首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荆防四物汤。

前方散郁热,利湿热。

后者含‘’治风先治血‘’之意。

万能皮肤病特效配方,皮肤病一擦灵祖传秘方

万能皮肤病特效配方,皮肤病一擦灵祖传秘方

万能皮肤病特效配方,皮肤病一擦灵祖传秘方〔配方〕柴胡10g、黄芩10g、生甘草10g、生地10g、荆芥10g、防风10g、滑石30g(布包)、丹皮10g、栀子10g、黄柏10g。

〔加减〕无〔制法〕1.把上面药材加水浸泡半个小时,大火烧开后,再用小火煎30分钟即可。

〔用法〕•趁热用煎好的药汤擦洗患处,也可以后毛巾浸湿药水后,热擦患处并进行热敷;•一剂药可以用一天,每天擦洗3、4次,每次擦洗前要加热后,趁热使用效果才好。

〔功用〕清热燥湿,袪风止痒。

〔主治〕各种类型皮肤瘙痒症。

〔疗效〕一般当剂见效,3剂治愈。

网上搜索无数的治验案例,堪称神奇。

据说有位皮肤科主任,自从得到这个方子,基本不再开湿毒清胶囊、消风止痒颗粒,用得特别顺手。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甘草三味是小柴胡汤的灵魂主要药物,能清肝胆郁热,柴胡能推陈致新,黄芩专清肺热,肺主皮毛,皮肤病与肺有很大关系。

风盛则痒,荆芥防风是一组对药,疏风清热,和血止痒。

丹皮栀子,清热凉血。

黄柏、滑石利湿燥湿。

〔验案〕安徽繁昌县肖女士,两腿瘙痒一月余,有时挠出血来,血痂干了挠破了又结,白天黑夜,说痒就痒,不挠则已,一挠拿不下手来,晚上更严重。

上方加了紫草和地骨皮。

三副。

肖女士只用了一副,高兴地说,用了那么多中药西药,没有一种有这个方法灵验。

她怎么也不相信,3副药外洗就好了。

有个孩子脚、身上出了一些类似荨麻疹的红疙瘩,特痒,在县医院看了一月,外用药内服药用了不少,也没治好,给他开了十副药,熬汤后外用。

先外敷身上,然后再泡手,最后泡脚,药凉了再加温。

药没用完就好了。

〔出处〕据说是黄煌经方教学里传出来的方子。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上)皮肤病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急性传染性病、冠心病也好、感冒也好、肝炎也好、肺炎也好,是根据六经辨的,皮肤病也不例外)。

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最常见的方子。

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

理解这个方子就能懂得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

经方治病不是讲病因病机,而是注重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来。

“太阳病,得之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不是张仲景因为家里瘟疫流行死了好多人,所以他不做官了,去学医了,写成了《伤寒论》,不是这样的。

《伤寒论》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这本书是在三国战雄。

汉代时候还有的,可惜没有传下来,张仲景见了。

《汤液经法》经过张仲景论广,就是补充,写成了《伤寒论》。

后来又发现一部分没有整进去的内容,又整了整,叫作《金匮要略方论》,也叫《金匮要略》。

所以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伤寒论》或者叫《伤寒杂病论》,它是论广来的,不是张仲景一出道就一下写成的,所以这条文就是这样。

桂枝麻黄各半汤,它治疗身痒、治疗皮肤病的原理就是小发汗。

小汗出要注意,不是大汗出,小汗出以后就是让风邪、寒邪和湿一块儿出去。

所以桂枝麻黄各半汤的病因病机以前不知道,后人逐渐总结认识到了,这个痒就是湿在表。

湿,在表,引起了痒,所以解表、小发汗、祛湿是治痒的一个办法。

病例:痒因湿在表例1: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初诊。

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新息敏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疹,水痘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桂枝加黄耆汤 •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9条:黄汗之病,两胫自
冷,……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 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 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驰痛, 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 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 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 赤小豆当归散主之。
• 按:本方各处内外痈皆可用,赤小豆排脓,其芽得生发之气,能 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当归可治各种恶疮。可用于白塞氏 综合征。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升麻鳖甲汤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4条:阳毒之为 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 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8条:五劳虚极羸瘦, 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 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面目黯黑, 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 按:血积则不能濡润肌肤,故肌肤甲错,不能营养于目,则两目 黯黑,与大黄蟅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是以谓之 缓中补虚。
•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按:阳毒之为病,颜面发斑,类似今之红斑性狼疮,阳毒轻浅, 利于速散,故用雄黄、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诸药透邪外出,方后 有服之“取汗”,可见本方透解之功,其阴毒去雄黄、蜀椒者, 以邪毒不在阳分,不若当归、鳖甲直入阴分之为得也, 《医宗 金鉴》有二味拔毒散:白矾、雄黄各等分,共研细末,凉开水调 涂,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本经》记载升麻解毒, 且有透发之功,本方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 按:太阳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故见痒症,用药微出汗,则痒
可除,属于表郁轻症,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
轺赤小豆汤主之。
• 按: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外感风热之邪,内有 湿浊蕴郁,阻于肌表而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 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 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 之意。可用于荨麻
• 按:营卫不和,水气乘虚袭入,所以有汗出恶风,身体重痛,皮 肤甲错,肌肉瞤动等证,桂枝加黄芪汤,调和应为,散寒逐湿, 乃邪正兼理之法。可用于顽固性痒疹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薏苡附子败酱散
•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3条:肠痈之为病, 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 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黄芪桂枝五物汤 •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条:血痹阴阳俱
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 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按: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腠理开,为风邪所侵,邪 入于血而痹,故为血痹,主要以局部肌肉麻木为特征, 脉阴阳俱微,营卫气血不足,《内经》云:“阴阳形气 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和 营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可用于白癜风, 顽固性麻木等神经性病变。
• 狼牙汤方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 ,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经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 2. 细辛在皮肤病中新用 3. 经典名方治疗皮肤病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桂枝麻黄各半汤
•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 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 俱虚,不可复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 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 半汤。
• 按:“蚀于上部”,提示泻心汤可用于治疗上焦火热之疾,如痤 疮,此乃心胃热毒发于面部所致,恰如《内经》所言:“诸痛痒 疮,皆属于心。” 甘草泻心汤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专方,本方 还可用于口糜与面痤、口周疱疹,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赤小豆当归散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3条:病者脉数,
• 按:《心典》云:甲错,肌皮干起,如鳞甲之交错;由营滞于中, 故血燥于外也。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治暴热、排脓为 臣;附子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 皮表之病则可愈。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甘草泻心汤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
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 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 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a),甘草泻心汤主之。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其他
• 苦参汤方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1条:蚀于下 部则咽干,苦参汤主之。
• 雄黄熏方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2条:蚀于肛 者,雄黄熏之。
• 黄连粉方证,《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8条:浸淫疮,黄 连粉主之。
• 蛇床子散方证,《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20条: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王不留行散 •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第5条:若身有疮,被
刀斧所伤,亡血故也,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
• 按:由于经脉肌肤断伤,营卫气血不能循经脉运行,治疗必须恢 复经脉肌肤的断伤,使营卫通行无阻,金疮自然向愈,用王不留 行散主治,方中王不留行主金疮止血。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大黄蟅虫丸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木防己汤
•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 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 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 按:膈间有支饮,发为喘满,心下痞坚;饮聚于膈,营卫运行不 利,故见面色黧黑。木防己、桂枝,一苦一辛,并能行水气而散 结气。而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故以石膏 治热,人参益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