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教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作文教学是随创新教育应运而生的。
它不仅开创了作文教学的新天地,而且还是对教师作文教学思想、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次全方位检验。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要想达到所谓“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的最佳境界,真正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教法形式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的转变”,教师应如何付诸实施,具体操作呢?笔者以为,创新作文,以“新”为贵。
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关键点:第一,在文章的选材上来说,要力求内容新颖,学会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异向”思维,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放弃题目字面上的本意,挖掘其新意。
比如《考试》这个题目,一般同学马上轻而易举地想到文化知识的考试,而这些材料正是所有人都可以想到的。
要想写出新材料,必须抛弃直觉材料,抛弃题目本意,延伸思维。
比如:可以选择对人的品格的考验。
像在一次关系到自己人生前途的考试路上,遇到了因天热中暑晕倒在地却素不相识的人,众人无人相救。
自己耽误考试去送他,还是为自己考试而置之不理,这样的材料写出了对人格的“考试”,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是转移视线角度,扩大思维空间,激发创造性联想和想象。
如:《关心》这个作文题大多数同学很容易把文章锁定在人类亲情上,这就落于俗套,我们可以把目光平移由亲情移向其他需关心的东西。
有人就写到了关心地球,文章将“绿阴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比喻为地球母亲“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腾不息的血脉”。
列举种种被污染被破坏的环境,抒写地球母亲正忍受着种种苦难的折磨而呻吟不止。
这样的材料,视角新颖,为读者所心动。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新颖的材料,才能给文章输送新鲜的血液,文章才会充满机活力。
第二,在文章的立意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求异”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的思考

、
激发 写作 兴 趣 。 学 生 有“ ” 说 使 话 可
俗话说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 便可 以自觉地 接近
中尝到写文章的甜味 , 消除了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 , 逐步写 出属于学生 自已的作品来 。例如 ,学了《 、 白杨礼赞》 , 后
文 本 , “ 己体 验 , 可只作 文字 看 ” 做到 “ 到 、I 、 要 切 不 , 心  ̄ N 口 t 1 到” 对于课外阅读而言 , 。 务求广泛 , 态度 从容 , 要有一定量 且
的双重压 力下 , 词读量少 、 在1 不懂积 累的前提下, 些学生 见到 一
作文 , 拿不出新鲜有效的材料时, 只好硬着头皮逼迫 自己编造故
事, 说空话 、 假话 、 套话, 无病呻吟之 状, 作 此情此景确实 令人 头 疼, 令教师 c寒。 、 叶圣陶先生 曾经说过 :生 活犹如泉源 ,文章 犹如 溪水 , “ 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泼 地流个不 停歇 。” 因为如 此 , 正 我在 引导学生写作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 出发 , 抓住他们平时喜 欢玩的活动 , 学生比较感兴 趣的话题 等等作为写作素材 。由于 比较 熟悉 , 且玩 的尽兴 , 因此 , 在写作 时便有物 可写 并有感 而 发, 很容易便能写出内容充实 , 感情充沛的文章。 我们 还应该引导学生 有意识地注 意利用一 切可以利用 的 时间 、 会去拓宽 生活面 , 社 会实践 , 机 参加 多深 入社 会各个 层 面, 多交朋友 , 多接触大 自然 , 但是我们更应 引导学生理清生 活 层面 :一 ) ( 校园生 活 ;二 ) ( 家庭生活 ; 三 ) ( 路途 见闻 ; 四 ) ( 同学 友情 ;五 ) ( 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 旅游 ;六 ) ( 所在城市的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关于生活作文教学的几点实践和思考

总之 , 语 文就 是生活 , 作 文教学 是一 门科 学 , 更 是一 门艺 术 。“ 生活作文” 会为我们打开更广 阔的精神视野 , 使我们深入
写 下来 就行 了。大部分 同学写起来得心应手 , 从而激发 了他们 作 文的积极 洼。如果教师再将相应 的作文技能 、 技巧做适当渗
透, 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提高得更快 。
自己想说 的材 料说给小组 其他同学 听 ,每位 同学 至少先说 一 个。 听的同学要认 真 , 不打岔 , 听完后可稍发议论 。 想 多说 的, 等
到诗意般 的生活世界 中。在平时的教学 中, 教师只有让小学生 在 生活 的体验 中学写作文 , 在章法 、 技巧 、 思维的训练中提升作 文能力 , 才能写出优秀的、 真实深刻的生活化作文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夺 ・ 夺 ・ t } ) ・ 夺 ・ 々 ・ 孛 ・ ÷ ・ ÷ ・ 牛 ・ 夺 ・ ÷ ・ + ・ - 6- ・ 牛 ・ ÷ ・ 专 ・ ≮ ・ t }・ ・ ÷ ・ + ・ 夺 ・ 々 ・ 々 ・ 争 ・ 々 ・ ÷ ・ 夺 ・ 夺 ・ {, ・ 夺 ・ ÷ ・ 夺 ・ 夺 ・ 辛 ・ 夺 ・ 争 ・ 牵 ・ 夺 ・ 夺 ・ 夺 ・ { ・ 夺 ・ 牛 ・ 夺 ・ 毒- ・ 夺 ・
三、 叙 写 生 活 的 真 情
的写作兴趣 , 提高 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
搜 寻 生活 的素 材
目前 , 教育界倡导“ 生活作 文” 的思想 , 即“ 通过 以生 活世界 为对象 的写作 , 在培养语言能力 的同时 , 通过 以作 文 内容 为 中 心的讨 论等活动 , 使学生深化对生活 的认识” 。因此 , 笔 者鼓 励 学生双休 日时跟社会 、 大 自然 广泛接触 , 让课外生 活更加 丰富 多彩 ; 要求学生 注意留心各种 自己认 为有意 义的材料 , 自己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走进生活,快乐写作

叶 圣 陶说 过 , 活 如 源 泉 , 章 生 文 如 溪水 , 源丰 富而 不枯 竭 , 水 自 泉 溪 然 活 泼 泼 地 流 个 不 停 。 富 的 积 累 既 丰 能 增 长 学 生 的 知 识 , 对 提 高 写 作 水 又 平 有 着 重 大 的 意 义 。 代 大诗 人 杜 甫 唐 曾 写过 “ 书破 万卷 , 笔 如 有 神 ” 读 下 的
目远 眺 , 海 无 边 无 际 , 水 在 阳 光 大 海
生下笔有话, 吐心 中真言, 写心 中实情,
习作 状 况 就 会 大 为 改 观 。 班 上 一 位 如
男 生 在 和 妈 妈 一 起 卖 了 一 上 午 的 菜
下 闪烁 着 金 光 。 白帆 点 点 , 鸥 翻 飞 。 海
式和 策略, 力实践 “ 努 学生 为本 、 兴趣
乐于表达 , 要为学 生的 自主写作提供
有 利 空 间 , 励 自主 表 达 和 有 创 意 的 鼓
汇 、 美 的 句 段 , 作 时 就 能 畅 所 欲 优 写 言 , 心 应 手 。 么 , 何 丰 富 学 生 的 得 那 如
积累呢?
积 累才会被 搅动起来 , 学生才会 有话 想说 , 这个过程 即是无声 的作 文指导 与 写作意 识渗透 的过 程 。 然而 , 学 让 生 真正 用心 去阅读 与欣 赏作 品并 非
课 堂 新 探
口 陈 玉 洁
著 名 语 文 教 育 家 叶 圣 陶 先 生 在 他 的 写 作 教 学 论 著 中 曾说 : 作 文 这 “ 件 事 离 不 开 生 活 , 活 充 实 到 什 么 程 生 累 生 活 , 一个 生活 中的 “ 心 ” 。 做 有 人 与 现 实 生 活 相 比 拟 , 入 学 生 自 己 的 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发现大部分的高中生已经能较好地完成一篇作品,但就如何向高深层次发展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
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较为关注写作教学,尝试了针对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展开研究,希望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孙中山先生曾经讲:“世界潮流,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教学概念之下,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以及高中教材内容作为基础,为高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方向。
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把语文核心素养概念融入到议论文写作活动中去,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的文字运用能力,还要实现创造性学习化、问题导向化、自主合作化的教学模式,把浏览知识与学科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
传统的议论文写作和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议论文写作相比,后者更加重视统筹安排、整体设计,重点体现出语文写作活动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学习任务分工明确化、细化,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自我写作能力。
一、缘起(一)新课改核心素养对作文的要求在新课改核心素养模式下,对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比较高。
其中主要包含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不一样文学体裁的具体特征、学生要珍视自身的独特感受、注重借鉴与分享。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把写作活动和阅读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实现阅读知识的再次创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课改核心素养标准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并且要全面感受不一样体裁的文本,防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文体混用的情况,同时,还要关注思想内涵、逻辑思维、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的作用,让学生去感受到写作的趣味性。
最后,新课改核心素养标准下,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奇思异想,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与想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
教学案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内容生活化大邑县城西学校——万霞案例背景:自从我校把“生活体验”作为学校特色教育以来,我在教学中经常渗透“生活体验”教育教学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完《瑞雪图》这个单元后,我准备了一个小练笔——“雨”。
打算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回忆雨中情景,可是写下来不如人意。
有的学生写出来内容空洞,语句贫乏,大部分学生泛泛而谈,根本没有抓住“雨”的特点。
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对“雨”很熟悉,但没有进行过细致地观察。
二是学生的语言贮备比较贫乏。
直到一天大雾弥漫,一走近教室就看到学生在门外兴奋地大叫:“好大的雾呀!看都看不见!”“今天肯定有太阳”“好像是仙境,好美呀!”……我灵机一动,何不写“雾”呢!下面就是我习作教学的片断:案例描述:师:孩子们我们先到教室外去看雾,从近到远你看到了什么?每一次描述都可以用比喻句或拟人句或排比句。
生1:什么也看不见。
生2: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师:从下往上看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雾慢慢地升起来。
生2:觉得像是来到了仙境……生排队来到操场,师:孩子们观察时,用手摸摸,,闭着眼体会体会,还可以伸出舌头尝一尝,鼻子闻闻,说出你的感觉。
生1:我觉得用手什么也摸不着。
生2:我觉得凉凉的。
生3:我觉得雾挨着我的脸很舒服……师:再看看我们的篮球架、操场的塑胶跑道、远处的树木,说出你有什么发现。
生1:远处的树好像披上了一层纱衣,好漂亮呀!生2:模模糊糊看得清篮球架了。
生3:雾像调皮的孩子东躲西藏……生排队来到校门口,师:同学们,你们看看雾中的教学楼、同学、街道、行人……说说你的发现?生1:教学楼笼罩在大雾中。
生2:街上的车辆还开着车灯,开的很慢。
生3:同学们的身影模模糊糊,只听见他们的欢声笑语……随后回到教室学生开始畅所欲言,教师先让孩子们说说有关描写雾的词语。
生:白茫茫一片、千层银纱、薄薄的、如丝如绵如烟、袅袅大雾漫天、大雾蒙蒙、大雾迷途、弥天大雾、雾气腾腾、雾气朦胧、白雾茫茫、云雾变幻、雾气笼罩、云闭雾和、风吹雾散、山间云雾、雾似清烟、雾色灰白、云雾消散、滚滚雾海……师小结:生活中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学校、家庭、社会也有许多有趣、难忘的事,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主动去观察、关心、思考。
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案

初中生《快乐作文》教案(七)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二教学目标:1、要培养观察的兴趣。
2、观察要选好角度,抓准特征。
3、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点。
教学重点:观察要选好角度,抓准特征。
教学难点:要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点。
课前准备及教具ppt课件格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新课导入教师讲有关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的故事导入新课,启发同学们认识观察的重要意义,进而有意识地培养善于观察、广泛积累写作材料的好习惯。
被誉为20世纪一项伟大的发明——方便面1957年的一个冬夜,在一家拉面摊前,一群穿着简陋的人顶着寒风排着长队,就为了吃一碗拉面。
碰巧经过那里的安藤百福观察到了这一幕,一个深藏已久的念头再度被激活。
安藤百福,1910年生于台湾。
从小父母双亡,年轻时做过针织品生意,开过信用合作社,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入狱。
在狱中他饱尝了没有食物的痛苦。
1957年安藤出狱后,正值日本经济开始腾飞,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忙碌的工薪阶层急需一种方便的廉价食品。
而当时,日本大米严重不足,粮食主要靠美国援助。
政府鼓励人们多吃由美国面粉做成的面包。
不过,喜欢吃米的日本民众不爱吃面包,对面条却情有独钟。
于是,就出现了上述那一幕。
受到触动的安藤百福决定要研制出一种在快速冲泡后就能食用的拉面。
于是,他在家里专门搭出了一间小屋,埋头研制方便面。
安藤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日光晒干法”和“熏制法”虽然解决了保存问题,但干了的面条在泡开后却无法恢复弹性。
有一天,安滕仔细观察妻子炸日本人常吃的天妇罗,一筹莫展的他心头突然一亮。
他把面条也放进油锅里煎炸,果然,他成功了。
接着,安藤又对调味料进行了反复调配。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1958年8月25日,世界上第一份方便面——塑料袋包装的“鸡汁拉面”正式上市。
安藤由此开始了他的事业,创立了日清食品株式会社。
当时他已经48岁。
很快安藤把这种日式快餐推广到了欧美市场,甚至送入了太空。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法点滴谈

让学生多去参加社会 的听觉、 视觉等器 官 , 到意想不到 还指导学生动手多做 , 收 实 践 , 摸 生活 。 到 了初 二 , 习说 明 文 后 , 触 学 的效 果。如果将古诗背诵 激化成为 诗朗诵比赛 , 再配上 音乐 , 那效果 自
音 乐 与语 言 文 字 沟 通 起 来 ,这 样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就 真 正 实 现 了 调 动 学 生 生 活 是 丰 富 多彩 的 , 我 们 的启 示也 是 给 多方 面 的。 在 教 学 中我 不 仅 引 导学 生 观 察 ,
教研 , 就背离 了语文 的本义 , 弃 了 放
最 终 由 “ 之 以 鱼 ”走 向 “ 之 以 授 授 悟 方 法 , 力 提 高 自己。 努 生 双 方 相 互 交 流 、 互 沟通 、 互 启 相 相 验、 法和技巧。 方 关 键 词 :作 文 教 学 技 巧
每 一 个人 单凭 直 接经验 , 对社会 的了解总是有限 ,要积 累素材 , 也不可能事事 亲历 , 所 以除 了让学生从 生活 中积累作 文的直接材料 , 还要指导学生必
问渠 那得清 如许 为有 作文教学法点滴谈 源头 活水来
、
让 学 生 多 观察 、 实 践 。 累 素 材 多 积
观 察就 是引导学 生实地察看 自然风光 、
需要 , 这些储 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使 用, 你可以很 自然地信手拈 来, 不加思 索而顺 理成 章, 进而推陈 出新 , 自己的情感表达得 把 生动 、 完美。 读书除了能积 累间接材料 , 还可以 通过摘抄来积 累语言材料 ,只要每天积 累一
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针对这个 问题 , 我 曾做过一些探索和努力 , 现将实践 中一 点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电视上曾多次播放过这样一幅画面:一位年轻的妈妈在安抚好自己的宝宝入睡后端一盆水给年迈的婆婆洗脚.正在这时小孩见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好奇的寻找.结果发现这样的情景.小孩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踉踉跄跄地端着一满盆水说是给妈妈洗脚.我不由得被这则广告触动和感动.小小的手大大的盆满满的水装载着的是浓浓的亲情和留给我无限的深思.我想以此为素材让学生写一篇习作相信能让学生联想到很多记忆犹新的画面.许多萦绕耳旁的轻声细语.这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又是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好素材.现在的小学生一见到写作文就头痛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无头绪可理请无章可循总之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纵然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出来的文章也是空话大话成堆套话固定模式屡见不鲜.老师们也犯愁:为什么学生们的水平就这么难提高呢?为什么学生的作文模式都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们的心里话表达出来都一样呢?是巧合吗?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这则广告后不禁茅塞顿开我想这则广告也不是作者刻意编造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从真实平淡的生活中来又真实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的镜头生活之美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一粒沙中见世界.从平凡中见不平凡从平常中见特别要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惊天动地和激情飞跃呢?所以小学生要放亮眼睛去看放大脑袋去想放稳笔
去写下面是我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方面的一些肤浅的思考: 一.用眼观察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又一个的镜头组合在一起可以成一部电视剧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片段围绕一个中心也可以练就成一篇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品味生活.用独特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品平常的生活谈真实的想法不拘一格只要有真情流露即为好文章.如果说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它的躯体那么真挚的情感就是它的灵魂.平时我最喜欢批改学生的周记也许很多人会说我傻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每当这时我仿佛在与他们交谈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周记是训练学生写作的重要方式更是师生心灵交汇的一种重要渠道.每改完一篇周记我的心情都是快乐的放松的.因为他们开始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同时不断丰富了自己的阅历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话可说,而是羞于表达.课间我留意到几个男生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中的精彩故事情节佩服其中的某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英勇善战等.不同班女生在一起比较谁的语文老师漂亮,严格,更关心学生等.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时,老师要鼓励他们把这些话记录下来,再拓宽思维有条理的叙述,相信其中不乏好文章.
二.亲自体验生活,创设写作的情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作为老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
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老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或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教完一文后,我组织学生可后收集资料,在课堂中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真是积极主动,个个振振有辞,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是热闹.此后,一篇篇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也就能流露真情的文章.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实践出真知.
三.用心感悟生活,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不同的学生对生活有不同的思考和感受.在习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具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耳朵,心灵感悟和表达方式.我在授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曹丕和曹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学生体会到曹植对曹丕悲愤填鹰的感情和谴责劝戒的语气.学生开始觉得很可笑,但两三次演下来,教室里空气凝重,同学们的表情异常严肃,目光严厉.我知道他们体会到了这些情感.又如,我在授时,学到”周瑜很高兴”时,让学生想他高兴的同时想了些什么.有的说:"诸葛亮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这回恐怕凶多吉少了."有的说:"诸葛亮这个大笨蛋中计了,这回看他怎么在三天之内造十万多枝箭,这回他必死无疑,我可以去除这个心腹大患了,除去这个眼中钉了.哈!"我再叫学生
以小练笔的形式写入本子中,就是一段很好的写作素材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让每个学生勇于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老师在习作中要理解,尊重,珍视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四.用笔描绘生活,吐出真情.
学生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怎样让学生乐于表达呢?教师要引导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情感,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体验以及深沉的内心世界.那么他们的习作离真实和精彩就并不遥远了.
总之,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想,欣赏他们的一切想法,为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创造宽松的环境,激发写作欲望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