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合集下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论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摘要:实现新课改理念下中学语文作业创新,就是要在于改变以往作业形式单一,效果低下,学生缺乏兴趣、负担过重的情况,建构起与新课改相适应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作业模式。

关键词:作业;创新;新课改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70—01一、作业乃学之大事,不可不察语文作业就是连接学生课内语文学习和课外语文实践的重要纽带。

然而,如今很多学校的语文作业多少存在着以下问题:有的随意布置,知识能力体系相当零乱,还存在严重的重复低效问题;有的目的不明,不分对象,全班好中差学生却做着相同的作业,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也满足不了学生的个性需求;有的形式和内容都趋于老化,缺乏创新,给学生多年单调的面孔,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越做越反感。

这些问题都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标下语文课程的要求,缺乏创新性、民主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大语文观相去甚远。

作业这个在学习过程中的大事,在相当多的教师眼中,还真的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的创新性研究显得极为紧迫,这也是笔者将眼光聚焦于此的原因。

二、欲求清流,还需源头活水要实现中学语文作业的创新,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对语文作业要求的认知,要提升作业的独立价值观,抛弃以前只是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附属品的观念。

其次要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姿势习惯等,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再者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在作业中鼓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语文的无限乐趣。

最后还要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

基于上述理念,借鉴同行好的做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试做以下浅显的分析:(一)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作业创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论文材料) 2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论文材料) 2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让低年级口语交际“活”起来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可见这源源不断的活水是水塘保持澄澈的根本所在。

同样,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也需要不断注入这新鲜的“活水”——创设情境。

巧妙地创设情境能够营造活跃的交际氛围,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使他们想说、敢说、乐于说。

下面我就和大家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一、实物“活”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

因此在教小学生说话时,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的观察,促进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口语交际课堂生动有趣。

如我在教《有趣的动植物》口语交际课时,干脆把花盆中的含羞草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发现了它会“害羞”的秘密。

二、表演“活”低年级课堂教学创设表演情境是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

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交际,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经典童话《狐假虎威》,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分别带上头饰表演、续演这个故事。

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积极性,又诱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的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创设活动课堂教学虽然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却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际空间。

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春游活动,当学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畅谈感受,培养审美能力;进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怎样保护环境”、“雷锋精神是否过时”等讨论课时,我们不妨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各抒己见,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再如本学期学校开展的“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讲故事(演讲)比赛,不仅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中国古代诗人杨万里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我
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不断追求清澈明亮的水源,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

这句诗句不
仅仅是表达了对生活的期望和向往,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这
句诗句不仅仅是诗歌中的一句话,更是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用这句诗歌来告诫我们,要追求有源头的活水,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辉煌,而要深入去寻找生命之源,寻找真正能够滋润心灵和身体的
活水。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美好,而不是被表
面的虚华所迷惑。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

而这句诗句告诫我们,人生道路上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美好,而不是被表面的虚华所迷惑。

我们要明白,
真正的幸福和美好并不是表面的虚华,而是内心的清澈和真实。

人生如同江河之水,流淌不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正是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要追求真实和纯粹。

只有像源头的活水一样,清澈明亮,才能给人带来
清新和活力。

我们要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真正能够滋润我们身体和灵魂的源头
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义就在于告诫我们,要追求内心的清澈和真实,不被表面的虚华所困扰。

我们要明白,真正的幸福和美好并不是表面的虚华,而是内心的
清澈和真实。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从而找到生命的真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一诗,意指要问那里的水为何如此清澈,正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哲理,即事物的优良状态往往得益于其根源的纯净和活力。

这句诗也告诉我们,要想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就必须从源头上保持纯净和活力。

那么,究竟什么是“源头的活水”?在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保持源头的纯净和活力呢?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源头的活水”。

源头即水流的发源地,活水则是指源头所涌出的清澈、活力充沛的水。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水是生命之源,水之清澈、活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

保持水源的纯净和活力一直都是人们重视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源头的活水”也有了更广泛的理解。

除了指代实质的水源,还可以指代事物的根本原因、核心价值、灵感来源等,是指那些能够不断为事物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使事物始终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东西。

一个组织的“源头的活水”就是指那些能够为组织不断输送新的理念、激励员工、推动发展的力量和资源。

一个人的“源头的活水”就是指那些能够不断激励自己,为自己注入动力和活力的东西。

一个国家的“源头的活水”就是指那些能够激发国民创造力、凝聚国家力量、引领国家发展的因素。

无论是对于个人、组织还是国家来说,“源头的活水”都是那些能够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因素,使其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那么,如何保持“源头的纯净和活力”呢?就是要坚守初心、守住底线。

正如刘禹锡诗中所写,问渠为什么清澈,正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只有始终坚守初心、守住底线,才能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使自己始终充满生机。

一个人,只有守住初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一个组织,只有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才能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里用“源头活水”比喻知
识,并以此鼓励人们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

这句话也启示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观书有感》这首诗中,朱熹通过描绘池塘清澈见底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读书有悟、有得的境界的向往。

他认为,读书是一种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明和清新。

总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进步,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相关推荐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精选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篇1疏影曳,暗香浮动,柳条枝藤。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情意绵绵的真实写照吗?——书的力量无穷啊!榕阴剪剪,林鸟瞅瞅,淡远逍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这是自然风情万种的昭示吗?——书的力量无穷啊!幽谷兰馨,小溪欢歌,林间蜜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人间心韵的快乐呼唤吗?——书的力量无穷啊!拂过几缕风,吹面不寒;飘过几丝雨,沾衣欲湿;燕子衔泥,那是入春的一景。

有书做伴,我的生命永远是春天!沙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我信了,我折服了,我敬畏了,因为我体验过。

每次心受伤后,都不愿与人交谈,我只要有书作伴则可,与李白共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再大的困难也只是我的垫脚石。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是书,抚慰了我沧桑的心田。

于是我载着无尽的书,驶向我人生的港口;也载着人生的无限哲理,划向我理想的大海!因为书中的一句话,我曾领悟过;因为书中的一件事,我曾努力过;因为书中的一则寓言,我曾经旷达过……即使千言万语,也畅棕不尽此时的快意。

我默然了,无言,用灵魂去感受书的温暖,用鼻子去闻书的香味,用双手去抹书的尘埃……我爱书!我喜欢同陶渊明爷爷一起去南山采菊;我喜欢同苏轼爷爷一起对月当歌,祝福远方的朋友;我喜欢同常建一起游览曲径通幽的古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书是我生命的花雨,理想的晨雾,带着书,潇潇洒洒,痛苦也会带着微笑的眼泪,有书作伴,我的人生不会孤独。

书——人类知识的源头活水!书——我生命的幽灵!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作文篇2每当心情低落或烦闷时,一想到老师,我的心情就会好多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胡居仁的《青溪》诗,它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于清澈的水源的向往和追求。

而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哲理和意境,也让人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向往和敬畏之情。

源头活水,不仅仅是指清澈的河流湖泊,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境界。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源头活水”的向往成了一种时代的追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和实践这句话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清澈的水源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资源,它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因为水源而兴起的城镇富饶,因为水源而发展的文明昌盛。

当今社会的水源已经被严重污染,清澈的河流变成了混浊的渠道,湖泊也因为污染而失去了原本的美丽。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向往清澈的源头活水,努力保护现有的水资源,让湖泊、河流和水库重现生机,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珍惜原始的纯净,因为只有源头的活水才是最纯净的。

在道德和人性方面,我们也应该向往那种纯净的品质和高尚的心灵,追求高尚的品质和纯净的心灵,保持内心的清澈和纯净。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诱惑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纯净和高尚,不为外界的浮华所迷惑,不被现实的压力所困扰,始终向往那个源头活水的精神境界,保持心灵的清澈和纯净。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只有从源头出发,才能保持事物的长久,才能保持自己的长久。

水源虽小,却能滋润万物,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大海。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重在源头处着手,把握事物的本质,保持事物始终的正向发展。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奋斗,将自己的生活开发成一条清澈的流水,汇聚成一条宽广的江河,最终汇入大海。

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人生才会充满活力,事物的发展才会持久,社会的进步才会向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水源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更是对人生境界和人生追求的一种哲理和意境的表达。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道为何清澈明亮,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流入。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味着清澈的渠水并非偶然之物,而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

源头的水清澈,渠道的水也就自然清澈了。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有清澈的渠水,就要保护好源头的活水。

只有源头的水不受污染,渠道的水才能保持清澈。

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道理,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才能拥有清澈的思维和纯净的心灵。

渠道是输送水流的通道,而水源是渠道的根本。

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再清澈的渠道也无法保持清洁。

要保持渠道的清澈,就必须重视水源的保护和治理,确保水源的干净纯净,不受污染。

同样地,在人生中,我们也要认识到自己的根本是什么,只有保持内心的清澈和纯净,才能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内心的清澈和纯净是我们人生的源头活水,只有保护好内心的源头,才能拥有清澈的人生之渠。

保持源头的清澈,就是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升。

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内心的纯净。

也要注重清除外界的负面影响,不让污浊的思想和情绪侵蚀内心。

只有如此,才能保持清澈的源头活水,让渠道的水永远保持清澈明亮。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水源的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协同配合。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源的清洁。

只有确保水源的干净纯净,才能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要注重维护人际关系的清澈明亮。

只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我们要注重平等相待,要尊重他人的经济利益和情感需求,要注重沟通和合作,避免利益冲突和矛盾产生。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清澈明亮的人际关系,享受人生的幸福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的话,总是能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浅显的言词比喻之间。

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理解的过程,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鉴赏诗词,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继承中华经典的传统文化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初探,我积累了些许浅薄的方法与技巧,与大家共同探讨。

1明确诗词所写内容
这里的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呢?
1.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

定了诗歌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个标题就交代了是一次春天的出行,地点、时令等都很清晰,一看标题就知道是一次春游,我们还可以猜测到春游的情景与诗人的心情等。

1.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即诗眼。

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凝炼、最传神的词语,是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中心思想。

如“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其中的“客”,就能看出本诗写的是漂泊其在外的游子的羁旅愁
思;“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从“离人”二字,即可读出其主旨是离愁别恨。

1.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词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表面上讲的是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谢了,实际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留念和惜别。

1.4调动知识积累。

提到王维和岳飞,你就会想到诗中的有画和精忠报国。

提到杜甫与李白,你就会展现出心忧天下、忧国忧民与洒脱、豪放、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注意诗词的形象、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诗词中的形象不外乎三种: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戚、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和诗人自我形象(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

在这里我只谈人物形象的鉴赏。

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性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归纳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典型意义。

还要结合诗词人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分析诗词中的内容,从中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人的形象和特征。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狼。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此词时,首先我们要抓住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发、牵、擎、卷,这些动词非常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再联系作者的背景及下片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弯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不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但要注意对于表现自然美的诗歌,理解时切忌牵强,要避免程式化的认为拔高。

3鉴赏诗词的思想内容、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诗词的观点态度在教学实践中,我归纳出对于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鉴赏,主要有以下三点:①概括全诗的主旨。

主旨指的是全诗表达的某种感情,或是作者阐述的某种哲理,或是诗人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的某种感悟所作出的总结,如忧国忧民、怀才不遇、怀古伤今、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等高览胜、惜春伤秋、思乡念友、离愁别恨、相思、相知等等。

②评价诗词的意义。

主要评价诗词的积极意义及其社会影响,有的也可指出其局限性。

③分析作者的态度。

“态度”往往是抽象的,诗中只用一句话,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来表述。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评价他对人物、事件、社会、历史、人生的看法。

鉴赏古代诗词的主旨与思想感情,还要注意:①了解作
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这样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

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诗人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③大多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的情感,如《渔家傲秋思》中未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却又不能回的种种矛盾心情,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④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苏轼属于豪放派,但他也有婉约之词,因此,在掌握其主要风格外,还要联系他的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以便在鉴赏是更好的把握诗人作品的特点及感情基调。

鉴赏主旨内容及思想感情的步骤:描写了什么形象——构成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