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合集下载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用。
活载分析
活载是指使用过程中可能作用在结构上的临时性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 载等。
活载数值相对较小,但作用位置不固定,需要考虑其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方向上的组 合情况。
活载分析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活载情况,包括人员、家具、设备、积雪等,以确保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地震作用分析
01
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对结构产生的动态作用力,是一种特殊类型 的荷载。
02
地震作用分析需要考虑地震的强度、持续时间、频谱特性等因
素,以及结构的动力特性。
地震作用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包括侧
03
移、剪切力、扭矩等,以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05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内力计算方法
静力平衡法
根据静力平衡原理,通过建立平衡方 程来求解框架结构的内力。
弹性力学法
灵敏度分析
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参数,为优化 设计提供依据。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本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和有限元分析,成功建立了框架结构的计算简 图,为后续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基础。
荷载分析
对框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荷载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恒载、活载、 风载和地震荷载等,为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荷载
荷载是指作用在结构上的外力,包括恒载、活载、风载、雪载等。荷载的计算 和分析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 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恒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荷载计算(详细步骤)

恒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荷载计算(详细步骤)

1.1、 横向框架简图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上,框架梁与柱刚接。

框架梁的跨度等于柱截面形心之间的距离。

且各梁跨度近似取轴线间的距离。

底层柱高从基础顶面算至二层楼面,根据地质条件,室内外高差为m ,框架柱高度:取底层:mm H 49001=,其它层:mm H H 390032==,mm H 36004= 1.2、 第一层框架计算简图第一层框架框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第一层层楼板布置如图所示,为方便荷载管理,在梁布置图和板布置图中分别标示出梁和板。

(1)AB q 计算。

1) 板C 传递荷载:板C 的面荷载为2/5.4m KN ,由图可知,传递给AB 段为三角形荷载,等效荷载值为m KN /94.35.325.375.15.4=÷÷⨯⨯,因为左右两边板都传递荷载,故板C 传递荷载为:m KN /88.7294.3=⨯2) 梁自重及抹灰:梁)400300(mm mm ⨯自重:m KN /1.2)12.04.0(3.025=-⨯⨯,抹灰层(10厚混合抹灰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m KN /0952.0172)12.04.0(01.0=⨯⨯-⨯3) AB q 小计:m KN /07.1088.70952.01.2=++(2)BC q 计算。

1) 板B 传递荷载:板B 的面荷载为2/5.4m KN 由图可知,传递给AB 段为梯形荷载,等效荷载值为m KN /60.79225.2)95.4(5.4=÷÷⨯+⨯,因为左右两边板都传递荷载,故板C 传递荷载为:m KN /2.1526.7=⨯2) 梁自重及抹灰:梁)800300(mm mm ⨯自重:m KN /1.5)12.08.0(3.025=-⨯⨯,抹灰层(10厚混合抹灰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m KN /272.0202)12.08.0(01.0=⨯⨯-⨯3) 墙荷载:墙体选用200mm 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5m KN =γ)填充墙外墙面荷载计算见表2,填充墙内墙面荷载计算见表3。

4.3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Bz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 z B kH 1
Z
1
x
z
Z
φ 1(z)—结构第1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计算确定,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近似的取φ 1(z)=(z/H)[2-(z/H)],z为计算点到室外地坪距离; H—结构总高度; ρx—脉动风荷载水平方向相关系数;
x
10 B 50e B / 50 50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现浇框架结构
刚接节点
装配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框架 柱与基础的连接
铰接节点或半铰接节点
刚接节点 固定支座 铰支座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2结构的计算简图
3.跨度与层高的确定 (1)梁的跨度 取顶层柱轴线之间的距离,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 以最小截面的形心线来确定。 (2)层高 取本层楼面至上层楼面的高度,底层层高取基础顶 面到二层楼板顶面之间距离。
荷载形式。
15.80kN
16.45kN
框架结构风荷载简图
风荷起算位置
ic Ec I Hi
装配整体式楼盖
Ec—— 混凝土弹性模量; I —— 框架柱截面惯性矩。
装配式楼盖
按实际截面计算I。
1 3 I bchc 12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2结构的计算简图
6.荷载的计算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两种: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分布荷载居多 竖向荷载 楼面活荷载 建筑结构自重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4.3.1截面尺寸的估计
1.梁截面尺寸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可近似预估:
第四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
1 1 梁高 h ~ l , l 为梁的计算跨度 8 12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三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一〕梁柱尺寸
1.梁高h b=(1/12~1/8)lb
横向h b=600~900mm,取800mm
纵向h b=650~900mm,取800mm
过道h b=250~375mm,考虑到次梁高度为600mm,也取为600mm
2.柱截面尺寸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7度设防,高度<30m,抗震等级为三级,取底层C6柱估算柱尺寸,根据经验荷载为15kN/m2:
由轴压比限值得A c≥==260795mm2
为平安起见,取底层柱截面尺寸为650mm×650mm,其他层为600mm×600mm 〔二〕计算简图(取轴线⑥处)
初步设计根底顶面离室外地面500mm,那么底层层高为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三〕梁柱线刚度
(其中E=3.0×104N/mm2)
AC、BC跨梁
i=2E×3/7.2=3.56×10-3E
BC跨梁
i=2E×3/3.0=3.60×10-3E
上部各层柱
i= E×4/3.6=3.00×10-3 E
底层柱
i= E×4/5.3=2.81×10-3 E
将梁柱线刚度标于计算简图中。

框架结构计算

框架结构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1.1梯形(三角形)、均布恒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支座剪力和跨中弯矩(kN)(kN-m)式中g 1—梁上均布荷载值(kN/m);g 2—梁上梯形(三角形)分布荷载值(kN/m)。

各梁内力计算结果如表1.1表1.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按简支计算的梁端剪力和跨中弯矩g 1g 2V A0V B0l M AB0g 1g 2V B0r M BC06 3.4015.5241.6341.6375.30 2.709.959.597.291~517.5512.6478.2578.25127.842.708.108.446.33AB 梁 l =6m a =0.325层次BC 梁 l =2.5m a =0.51.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计算梯形(三角形)恒荷载化作等效均布荷载g =g 1+(1-2a 2+a 3)g 2 (kN/m ) 梁端固端弯矩(kN-m )梁固端弯矩计算结果如表1.2表1.2 框架梁恒荷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表g 1g 2gM g 1g 2g M M m 6 3.4015.5216.1748.52 2.709.958.92 4.65-2.641~517.5512.6427.9583.86 2.708.107.764.04-2.29AB 梁 l =6m a =0.325BC 梁 l =2.5m a =0.5层次框架结构利用弯矩二次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见图1.1。

1.3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剪力计算 梁: (AB 梁);柱:式中:V —计算截面剪力(kN ); V 0—梁计算截面在简支条件下剪力(kN ); M l 、M r —分别为AB 梁左右两端弯矩值(kN-m )。

M t 、M b —分别为计算截面所在柱的上下两端弯矩值(kN-m )。

图 1.1 恒荷载作用下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过程框架各杆件剪力计算结果见表1.3。

表1.3 框架梁柱在恒荷载作用下的杆端剪力值1.4 恒荷载作用下柱轴力值计算柱轴力根据上层柱传来轴力、节点两(一)侧梁端剪力、节点集中荷载的和求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计算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计算

3. 框架结构的类型
(1)全现浇框架 (2)全装配式框架 (3)装配整体式框架 (4)半现浇框架
(3)框架结构的规则性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要求,不宜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不规则 有结构平面凸凹不规则、扭转不规则、竖向侧向刚度不规则等。
(4) 抗震缝设置
用抗震缝把平面上不规则的结构分割成若干规则结构以减小震害。 设有抗震缝的建筑,如果抗震缝宽度不够,地震时难免相邻建筑发生 碰撞。而抗震缝设置过大,又会给立面处理和抗震构造带来困难。因此, 一般应尽可能选用合理结构方案而不设抗震缝,只有当建筑平面突出部分 较长,结构刚度以及荷载相差悬殊或房屋有较大错层时,才设置抗震缝。 抗震缝的最小宽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多遇地震作用下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满足:
e e h
式中:Δμ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 [θe]——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框架结构取1/550 h——计算楼层层高
9.3.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计算单元的确定 框架结构是空间结构体系,沿房屋长向和短向可分别视为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 每一榀平面框架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框架结构的荷载:竖向荷载(自重和楼屋面活载) 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纵、横向
框架分别承担纵向和横向水平荷载及竖向荷载
2 计算简图
框架杆件用其轴线表示; 杆件之间用节点表示;杆件长度用节点之间的距离 表示. 计算跨度取框架之间轴线距离; 柱的计算高度可以取层高, 底层柱一般取到基础顶面的距离;
9.3.3 框架结构侧移控制
框架结构的侧移
梁柱弯曲引起侧移 柱拉伸压缩引起侧移 两部分叠加
梁柱弯曲引起的侧移下部层间变形大,愈到上部层间变形愈小。 柱拉伸和压缩引起结构侧移,在上部各层较大,愈到底部层间变形愈小。 两部分侧移中多层框架第一部分侧移是主要的,随着建筑高度加大,第二部 分变形比例逐渐加大。

建筑结构——框架计算

建筑结构——框架计算

(1)根据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杆件的弯矩 分配系数;
(2)计算各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短;
(3)计算框架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
(4)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短同时进行分配,并向 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为1/2), 第一次分配弯 矩传递后,再进行第二次弯矩分配而不再传递即结 束.
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 图11-7 多层框架反弯点计算示意图
作用于多层框架上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 及地震荷载,计算时一般均将其化为节点集中荷 载,如图11-7a所示。因无节间荷载,梁、柱的 弯矩图都是直线形,都有一个反弯点(弯矩为0 的点),如图11-7b所示.若能求出各柱反弯点 的位置及其剪力,则各梁、柱的内力就很易求 得.因此,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主要任务是:
2A2.5 框架计算
2A2.5.1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一、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l、计算单元确定:
如图11-4在各榀框架中选取若干很有代表性的框 架进行计算,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 进行分析即可,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单元宽 度取相邻开间各一半。
图11-4 计算单元
2、节点的简化
在计算简
给出的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得小于 0.25k N/m2。山区及海岛等特殊地形地区,应乘以相应 的调整系数。
2A2.5.2 框架结构内力及侧移的近似计算
一、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近似计算——弯矩二次分配 法
弯矩二次分配法为无侧移框架的弯矩分配法,但 为了简化计算,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 传递,并以两次分配为限.弯矩二次分配法所得结果 与精确法相比较,相差甚小.其计算精度已满足工程 设计要求.现将具体步骤介绍如下:
对于楼面梁,当其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 折减系数为0.9。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荷载计算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荷载计算

结构设计2 荷载计算2.1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2.1.1 方案的确定由于设计商场需要有较大的开场空间和较高的层高,而无需太多的墙体来分隔空间,所以选择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来承担,墙体只是起到围护和分隔的作用,所以无需太多的墙来承重,因此能够设计出较大的开场空间,此外选择框架结构是因为它整体性好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且施工简单迅速、耐久性好。

2.1.2 主要承重构件尺寸的确定及结构平面布置图估计柱截面尺寸:地下室与第一层柱截面尺寸700×700,其他各层柱截面尺寸为600×600,柱间距均为7800mm;现浇板的厚度为跨度的1/30~1/40,而且不小于60mm,所以取板厚120mm;次梁的梁高为跨的1/10~1/15,所以取h=600mm,梁宽b为梁高的1/2~1/3,所以取b=300mm;横向框架梁的梁高为跨度的1/8~1/12,所以取h=800mm,梁宽b为梁高的1/2~1/3,所以取b=300mm;考虑到结构步筋的可行性,纵向框架的梁高应该与框架梁错开至少50mm,所以取h=750mm,梁宽b=300mm ;结构布置详见结构平面布置图2.1.3 结构计算简图2.2 恒载的计算2.2.1 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ф4双向钢筋: 0.04×25=1.00kN/㎡20厚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0kN/㎡70~210厚(2%材料找坡)沥青珍珠岩块保温层:(0.07+0.21)/2×4=0.52kN/㎡20厚1:3 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0kN/㎡屋面恒载: 1.00+0.40+0.52+0.40+3.00=5.32kN/㎡管路与吊顶自重: 1.00kN/㎡框架梁自重:(0.80-0.12)×0.30×25=5.10kN/m 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标准值为:g 6a =5.10kN/mg=(5.32+1.00)×3.9=24.65kN/m6b2.2.2 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20厚大理石楼面: 0.02×28=0.56kN/㎡8 厚1:1水泥砂浆结合层: 0.008×20=0.16kN/㎡20厚1:1水泥砂浆结合层: 0.02×20=0.40kN/㎡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2×25=3.00kN/㎡楼面恒载: 0.56+0.16+0.40+3.00=4.12kN/㎡管路与吊顶自重: 1.00kN/㎡框架梁自重: 5.10kN/m 因此,作用在楼面框架梁上的线荷载标准值为:g=5.10kN/mag=(4.12+1.00)×3.9=19.97kN/mb2.2.3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0.75-0.12)×0.30×7.8×25=36.86kN 女儿墙自重: 0.19×0.90×7.8×11.8=15.74kN贴瓷砖墙面重: 0.90×7.8×0.5=3.51kN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2×0.5×3.9×0.5×3.9×(5.32+1.00)=8.06kN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2×0.5×(3.9+7.8)×0.5×3.9×(5.32+1.00)+(0.60-0.12)×0.30×7.8×25]/2 = 86.14kN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6E=36.86+15.74+3.51+48.06+86.14=190.31kN6A2、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 2×48.06 =96.12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86.14 =172.28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6C=G6D=36.86+96.12+172.28=305.26kN6B2.2.4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第五层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墙自重: 0.19×(4.80-0.75)×(7.8-0.6)×11.8= 65.38kN 内墙粉刷重:(4.80-0.75)×(7.8-0.6)×0.017×20 = 9.91kN 外贴瓷砖重: 7.80×4.80×0.50 =18.72kN 减去洞口加上窗户重:-1.80×4.00×(0.19×11.8+0.017×20+0.5)+1.80×4.00×0.4=-19.31kN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2×0.5×3.9×0.5×3.9×(4.12+1.00)=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2×0.5×(3.9+7.8)×0.5×3.9×(4.12+1.00)+(0.60-0.12)×0.30×7.8×25]/2=72.45kN框架柱自重: 0.60×0.60×4.8×25=43.20kN2)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 65.38+9.91+18.72-19.31+36.86+38.94+72.45 +43.20=266.15kN5A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墙自重: 65.38kN 内墙粉刷重: 9.91kN 外贴瓷砖重: 18.72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框架柱自重: 43.20kN 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65.38+9.91+18.72+36.86+38.94+72.45+43.20=285.46kN5E3)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2×38.94 =77.88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72.45 =144.90kN 框架柱自重: 43.20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5C=G5D=36.86+77.88+144.90+43.20=302.84kN5B2、第三、四层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玻璃幕墙自重: 7.80×4.50×1.5 =52.65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框架柱自重: 0.60×0.60×4.5×25 =40.50kN 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4A=52.65+38.86+38.94+72.45+40.50 =241.40kN3A2)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墙自重: 0.19×(4.50-0.75)×(7.80-0.60)×11.8 =60.53kN 内墙粉刷重: 0.017×(4.50-0.75)×(7.80-0.60)×20 = 9.18kN 外贴瓷砖重: 4.50×7.80×0.5 =17.55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框架柱自重: 40.50kN 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4E=60.53+9.18+17.55+36.86+38.94+72.45+40.50 =276.01kN3E3)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2×38.94 =77.88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72.45 =144.90kN 框架柱自重: 40.50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 C=G D=36.86+77.88+144.90+40.50 = 300.14kNB3、第二层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玻璃幕墙自重: 7.80×4.50×1.5 =52.65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纵向框架梁传来雨棚板自重: 0.08×0.90×3.9×25 =7.02kN 框架柱自重: 0.60×0.60×4.5×25 =40.50kN边节点A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52.65+38.86+38.94+72.45+7.02+40.50 =248.42kN2A2)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墙自重: 0.19×(4.50-0.75)×(7.80-0.60)×11.8 =60.53kN 内墙粉刷重: 0.017×(4.50-0.75)×(7.80-0.60)×20 = 9.18kN 外贴瓷砖重: 4.50×7.80×0.5 =17.55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纵向框架梁传来雨棚板自重: 0.08×0.90×3.9×25 =7.02kN 框架柱自重: 40.50kN 边节点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60.53+9.18+17.55+36.86+38.94+72.45+7.02+40.50=283.03kN2E3)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2×38.94 =77.88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72.45 =144.90kN 框架柱自重: 40.50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 C=G D=36.86+77.88+144.90+40.50 = 300.14kNB4、第一层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1)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窗下墙自重: 0.19×0.90×(7.80-0.60)/2×11.8 = 7.26kN 内墙粉刷重: 0.017×0.90×(7.80-0.60)/2×20 =1.10kN外贴瓷砖重:(0.90+0.75)×7.8/2×0.5 = 3.22kN 大玻璃窗自重:(5.40-0.75-0.90)×(7.80-0.60)/2×0.4=5.40kN 玻璃门自重:(5.40-0.75)×(7.80-0.60)/2×0.4 =6.70kN 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38.9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72.45kN 框架柱自重: 0.7×0.7×5.4×25 =66.15kN 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1E=7.26+1.10+3.22+5.40+6.70+36.86+38.94+72.45+66.151A=238.08kN2)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自重: 36.86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自重: 2×38.94 =77.88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72.45 =144.90kN 框架柱自重: 66.15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G=G1C=G1D=36.86+77.88+144.90 +66.15=325.79kN1B2.2.5 恒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图2-2-1恒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2.3活载的计算2.3.1 查《建筑结构和载规范》得出各种活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楼面均部活荷载:3.5kN/㎡雪荷载:0.35kN/㎡2.3.2 活载计算1、屋面活载标准值: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3.90×2.0=7.80kN/m 2)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2×0.5×3.9×0.5×3.9×2.0=15.21kN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2×0.5×(3.9+7.8)×0.5×3.9×2.0]/2 =22.82kN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 Q6A =Q6E=15.21+22.82=38.03kN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2×15.21=30.42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22.82=45.64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Q 6B =Q6C=Q6D=30.42+45.64=76.06kN2、屋面雪载标准值: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3.90×0.35=1.37kN/m 2)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2×0.5×3.9×0.5×3.9×0.35=2.66kN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2×0.5×(3.9+7.8)×0.5×3.9×0.35]/2=3.99kN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 Q6A =Q6E=2.66+3.99=6.65kN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2×2.66=5.32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3.99=7.98kN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Q6B =Q6C=Q6D=5.32+7.98=13.30kN3、楼面活载标准值:1)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3.90×3.5=13.65kN/m 2)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活载: 2×0.5×3.9×0.5×3.9×3.5=26.62kN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2×0.5×(3.9+7.8)×0.5×3.9×3.5]/2 =39.93kN边节点A、E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 QA =QE=26.62+39.93 =66.55kN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2×26.62=53.24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次梁作用力: 2×39.93=79.86kN 中间节点B、C、D所受集中荷载标准值:Q B =QC=QD=53.24+79.86=133.10kN2.3.3 活载作用下的结构计算简图2.4.1风荷载计算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ω=βz·μs·μz·ωo邳县地区基本风压ωo=0.35kN/㎡因结构高度H=24.9m<30m,可取βz=1.0;对于矩形平面μs=1.3;μz可查荷载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工程中对计算模型可作修正:
(1)当横梁为斜梁,其坡度≤1/8时,可简化为水平直杆; (2)不等跨框架,当各跨跨差≤10% ,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跨度取平均值。
二、构件截面尺寸
1、梁 :h = (1/8~1/12) l b = (1/2~1/3) h
2、柱: h一般取 (1/15~1/20)层高
同时满足轴压比
{ N/fcbh
一级 0.7 二级 0.8 三级 0.9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3、框架结构截面抗弯刚度 P.158
现浇楼盖: 中框架取 I = 2 I0 边框架取 I =1.5 I0 装配楼盖: 中框架取 I = I0 装配整体式:中框架取 I =1.5 I0 边框架取 I =1. 2 I0
三、框架结构的荷载
{ { 竖向荷载
永久荷载 (恒载) 可变荷载 (活荷载)
风荷载 水平荷载 地震作用
1、楼(屋)面活荷载(活荷载折减,表13-1,P.158) 2、风荷载 3、地震作用 4、荷载图式的简化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楼面竖向荷 载 P.157 例24-1 图24-6,框架梁上荷载未按双向板荷载传递原则确定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风荷载 P.139
w z z w0 si Bi cosi
i
风力应为压(吸)力投影的代数和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荷载
1、计算单元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二节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及荷载 一、计算简图
2、节点简化
刚接节点
铰接节点
14.2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第十四章 多层框架结构
3、计算模型
梁柱以截面几何轴线来确定:框架跨度——柱子轴线之间距离; 框架层高——相应于建筑层高,底层取基础 顶面到二层楼板顶面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