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荒箐铁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
云南马厂箐(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查研究表明, 该矿带向北和南分别可以延伸至宾川宝 丰寺、 白象厂以及弥渡水目山一带, 扩大后的整个矿 化带仍限制在大理—祥云 ( 含宾川) 富碱岩体集中区 的范围内。在矿化带内部, 可以划分出多个近于平行 并具等间距斜列特征的近东西向亚带。在马厂箐矿 区, 从北到南依次可以划分为毛栗坡—金厂箐、 九顶 坡—乱硐山、 宝兴厂—铜厂等几个亚带, 而这些亚带
及接触带的接触变质石榴石夕卡岩和透辉石角岩中。 控于向斜南北两翼发育的缓倾斜近东西向层间滑动 一般内带为钼矿, 外带为铜矿。严格受接触带控制, 破碎带及围岩同花岗岩的接触带。矿脉以近东西向 矿体形态多呈透镜体或似层状, 近东西向产出。根据 矿体具体赋存的岩性不同, 可以划分出以下几种矿化 类型: %、 斑状花岗岩中的细脉浸染型; &、 角岩带中的 细脉浸染型; ’、 接触变质岩中的钙铁榴石夕卡岩型 或镁夕卡岩型; (、 蚀变的辉长岩或煌斑岩型; ) 外接 触带中的方柱石化大理岩型等。 主要分布于金厂箐矿段, 是马厂箐金矿床的主要组成 向为主, 南北向次之, 含矿的岩石主要为碎裂蚀变岩。 为主, 形态多为透镜体或扁豆体, 规模较小。南脉群 主要受北东东、 近东西和南北向的网格状构造控制, 陡倾、 缓倾均有发育, 在网格状构造的结点部位往往 形成较大的矿体。 +) 产出在古岩溶地貌或构造中的红土型: 该类 型矿化体主要见于毛栗坡矿段, 过去定为风化残坡积 褐黑色或褐黄色。 不同类型矿石及其主要特征详见表 $ 。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年 ’ 月
# #
地质与勘探
()*+*(, -./ 01*20)345.(
# #
# # # # # # # # # #
云南武定县梅子箐钛铁砂矿富集规律及成因分析

云南武定县梅子箐钛铁砂矿富集规律及成因分析常鸿;罗国栋;张玉林【摘要】武定梅子箐钛铁砂矿,矿体呈面状分布,产于华力西期浅成侵入的含钛辉绿辉长岩体风化壳残坡积层中,钛铁砂矿体的厚度、品位与辉绿辉长岩体的风化程度有关,其形成的第四系风化壳越厚,钛铁砂矿的厚度越大、品位越高.属含钛辉绿辉长岩经风化,水解作用形成的第四系风化壳残坡积钛铁砂矿床.【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7(036)001【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含钛辉绿辉长岩;风化壳残坡积砂矿床;云南武定梅子箐【作者】常鸿;罗国栋;张玉林【作者单位】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国际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地质矿产勘查二院,云南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P47梅子箐钛铁砂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古隆起,武定—易门隆褶区东缘之插甸-干河压扭性平移-逆断层以东,长岭岗-夭鹰水库断层从该矿区西侧通过,两断层组成“入”字形构造,是矿区各期岩浆、热液活动的通道。
近南北向的区域构造不但控制着震旦系及以后的地层分布,同时也控制着区内褶皱、断裂及岩浆岩的展布。
1.1 矿区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Qel),古生界寒武系中统双龙潭组(∈2s)、、陡坡寺组(∈2d),下统龙王庙组(∈1l)、沧浪铺组(∈1c)、筇竹寺组(∈1q),总体为海陆交替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震旦系灯影组(Zbdn)的灰绿色薄层状海绿石砂岩,粉砂岩,灰黄色薄层状含磷粉砂岩、泥岩。
1.2 构造区域构造发育的基本特征是在中元古界褶皱基底(昆阳群)之上不同程度的发育有地台盖层。
晋宁运动使之褶皱隆起,结束地槽发育。
构造总体为北东向(图1),褶皱基底构造远比盖层构造为之复杂。
以断裂构造为主,基底中褶皱较为发育且多为线状不对称型,连续性差,往往被各向系的断裂分切而不完整,其中向斜完整,背斜多被断层破坏。
禄丰-武定地区铁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分析

1 9 9 6;任 治机 ,1 9 9 6 ) 。区 内产 有 著 名 的古 元 古 代 大红 山式 和拉 拉厂 式海 相火 山岩铜 ( 铁 )矿 床 ,元
古代东川式 白云岩及变质火山岩 、火 山角砾岩层状
关键词 :铁铜多金属成矿 带 ;海相火山喷流沉积改造矿床 ;云南禄 丰一武定 中图分 类号 :P 6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1 8 8 5 ( 2 0 1 5 ) 1 - 0 0 1 - 6
禄丰一 武 定地 区铁 铜多 金属 矿 带处 于扬 子 准 地 台南 西缘 ,康 滇 地 轴 中南 段 ( 图 1 ) 。铁 铜 多金 属 矿床 形成 于康 滇古 陆边 缘 的 陆架 裂谷 一 海槽 环 境 中 ( 元古 代裂 谷一 昆 阳裂谷 带 ) ,主 要呈 带状 分 布于 滇
变 质岩 。落 雪 ( 汤丹 ) 铜 矿床 :产 于 落雪 组 白
云岩 中下段 含硅 质条 纹 和 圆藻 的 中厚 层 泥 砂 质
白云岩 中 ;桃 园式 :产 于 落雪 组 与鹅 头 厂组 过
渡 部位
2 禄 丰一武定成矿环境及 条件
2 . 1 成 矿地 质条 件有 利 2 . 1 . 1 区域 地背景 对成 矿有 利 昆 阳裂谷 的成矿 作 用 是全 球 元 古 代裂 谷 事 件 及 其铜矿 成 矿作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是在 晚太 古 代康 定群 、哀 牢 山群 组 成 的克 拉 通 基底 上 发 展 起来 的受 一组 南北 向深 大 断裂 控 制 的狭长 海
图 1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图
( 据滇黔桂石 油科研所 修改 )
云南省武定县大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省武定县大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文章通过对云南省武定县大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对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
标签:云南省武定县大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分析1概况矿区位于武定县城250°直距28km处,地处武定县猫街镇走马地村境内。
地理极值坐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东经102°08′40″~102°09′06″,北纬25°25′58″~25°26′17″。
矿区至猫街镇有简易公路相通,公路里程16km;猫街镇至武定县城里程42km;武定县为交通枢纽,可直达昆明,全程88km,公路四季畅通,交通条件较好。
2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处于大地构造一级构造单元扬子准地,二级构造单元台川滇台缘,三级构造单元武定-石屏隆断束,四级构造单元禄丰拱褶。
区域上属大箐倒转背斜,断裂构造主要有NE向和NW向两组(见图2-1)。
区内出露昆阳群绿汁江组(Ptkn2lz)、鹅头厂组(Ptkn2e)、落雪组(Ptkn2l)、因民组(Ptkn2y)、美党组(Ptkn2m);其中因民组上段上亚段(Ptkn2y22)为区内主要赋矿层位。
2.1矿区地质2.1.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全为元古界昆阳群地层,北西较老,向南东渐新。
现从新到老的关系分述如下:①第四系(Q)分布在走马地~大麦地河谷地带,为冲积、洪积层。
厚1~10m。
②昆阳群绿汁江组(Ptkn2lz)上段(Ptkn2lz2)上部青灰、肉红隐晶~细晶厚层状白云岩、含铁质白云岩。
可见硅质团斑和条纹条带,分化后局部可见呈假角砾状构造;下部为白色角砾状白云岩夹角砾状石英岩或互层。
厚>350m。
下段(Ptkn2lz1)上部青灰色白云岩夹薄层板岩;中部为青灰、灰白色含镜铁矿厚层白云岩夹条带状灰岩;下部黑、深灰、灰绿色薄层含炭泥质细纹状白云岩,局部夹炭质灰岩或千枚状炭质板岩。
滇西德钦曲隆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

滇西德钦曲隆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方沛英【摘要】矿体受岩体、地层、构造三位一体控制,含矿岩石以花岗闪长岩、构造角砾岩、角岩、斑岩为主.矿体脉状透镜状产出,金属矿物浸染状、细网脉状分布于岩石构造裂隙中.为热液—接触交代型铅锌铜矿床.【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3(032)002【总页数】4页(P142-144,132)【关键词】铅锌铜矿床;裂谷型;活动边缘;火山—沉积建造;云南德钦曲隆【作者】方沛英【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调查所,云南昆明6502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曲隆铜多金属矿区位于云南德钦县羊拉乡曲隆一带,加仁岩体南倾伏端。
区内断裂、次级褶皱、节理、裂隙及层间破碎带较为发育。
岩浆活动强烈,具多期次特征。
侵入岩以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
花岗闪长岩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产于其内及外接触带中。
1.1 地层(4)三叠系上统阿堵拉组(T3a):生物碎屑灰岩夹火山角砾岩。
(3)波里拉组(T3b):生物碎屑灰岩夹火山角砾岩。
(2)二叠系上统上部(P2c3):变质石英砂岩、砂质绢云板岩;中部蚀变玄武岩、蚀变安山玄武岩、板岩夹火山角砾;砂质绢云板岩夹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为矿区主要含矿层。
(1)泥盆系上统里农组((D2+3l)):上部为细晶大理岩;中部为变质石英砂岩、砂质绢云板岩夹大理岩透镜体;下部为砂质绢云板岩夹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及大理岩透镜体。
是主含矿层。
1.2 构造受羊拉断裂及金沙江深大断裂影响,区内次级构造发育。
主断裂有茂顶—曲隆断裂,北北东向纵贯全区,长大于10km,断面倾向西,倾角在45°~65°之间。
破碎带宽20m~100m,为隐伏断裂,地表岩石破碎,蚀变明显,具黄铁矿化,局部见孔雀石化,为多期活动西倾逆断层。
北西向次级褶皱、节理、裂隙及层间破碎带发育,构造交汇处见含铜铅多金属矿,是区内主要容矿控矿构造,铅锌矿体多产于其中。
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技术在稀土稀有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技术在稀土稀有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温利刚;曾普胜;詹秀春;范晨子;孙冬阳;王广;袁继海【摘要】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是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具有代表性的元古代铁-铜-稀土矿床之一,矿床中除Fe、Cu外,还伴生REEs、Nb、Co、Mo、Au、U等元素.由于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并且稀土、稀有矿物结晶粒度细小、嵌布特征复杂,使用传统的测试技术很难准确地识别鉴定,因此该矿床中稀土、稀有(铌)矿物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应用目前国际上矿物与地质行业先进的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显微结构原位分析技术,实现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定量识别和鉴定,准确地测定了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脉状矿石中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在脉状矿石发现了含量可观的氟碳钙铈矿(0.82%)和少量的含铌金红石(0.02%)等稀土稀有矿物.研究表明,除了铁氧化物成矿阶段,在铜硫化物成矿阶段也伴随有稀土成矿作用,因此可将主矿化期划分为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Ⅱ-1)和铜硫化物(-金)-稀土矿化阶段(Ⅱ-2).研究成果为矿石中稀土、稀有金属等战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矿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可望在地质、勘探、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The Yinachang Fe-Cu-REE deposi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roterozoic Fe-Cu-REE deposits in central Yunnan,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China.Beside Fe and Cu,there are REEs,Nb, Mo,Co,Au,U and other elements in the ores.The study on the occurences of rare earth minerals and rare minerals is very weak.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precisely using the traditional test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 due to the relatively complexmineral composition,the small size and the complex disse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minerals and rare minerals in ores.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ccurrences of rare earth minerals and rare minerals,the Automated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System(AMICS)was used.This system is the most up-to-date mineral automatic analysis system in mineralogy and geology in the bined with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microstructure in-situ analysis technique,this system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and contents of minerals in vein ores from the Yinachang Fe-Cu-REE deposit.The quantitative mineral identification,which was difficult to achieve by conventional means of rock-mineral identification,have been comple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0.82%parasites and 0.02%Nb-bearing rutiles in the vein ores.Both of the iron oxides and copper sulfides mineralization stages are associated with REE mineralization in this deposit.Two main mineralization stages are identified,i.e.,the Fe-REE mineralization stage (Ⅱ-1)and Cu(-Au)-REE mineralization stage(Ⅱ-2).This study provides accurate and reliable evid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and rare metal resources and the further study of Fe-Cu-REE deposits.An advanced and practical technical method of rock-mineral ident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which is expected to be more widely used in fields such as geology,exploration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9页(P121-128,129)【关键词】AMICS;氟碳钙铈矿;铁-铜-稀土矿床;迤纳厂;滇中【作者】温利刚;曾普胜;詹秀春;范晨子;孙冬阳;王广;袁继海【作者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5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元古代东川群下部因民组和落雪组地层中产出大量的前寒武铁铜矿床,这些矿床在铁、铜成矿过程中,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稀土稀有金属富集或矿化现象[1-5],其中以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4-5]最为典型。
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

滇中中晚元古代铜铁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龚琳【摘要】滇中元古代铜铁矿带集中分怖东川、武定、易门、元江等多个大、中型矿床。
中、晚元古代昆阳古陆间裂谷,在演化过程中发生火山喷流沉积、热水沉积、蒸发成岩、炭泥质吸附、热液改造和碎屑堆积等成矿作用,形成“四楼一梯”的裂谷成矿系列和矿床组合模式。
深入分析“裂、火、构、盆、层、相”等成矿条件确定远景区,找矿方法应重视基础、分析差异、综合找矿。
%There are manylarge and middle scale ore deposits in central Yunnan Proterozoic Cu - Fe metallo- genetic zone of Dongchuan, Wuding, Yimen and Yuanjiang, etc.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of them is the rift between Middle, Late Proterozoic oldlands. In the evolution, it has experienced the metallogenesis of volcanic effusion sedimentation,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evaporation diagenesis, carbon - mud adsorption, hydro- thermal reformation and clast accumulation, etc, which form the rift metallogenesis series and assemblage model of "4 stories and 1 stairs".In the ore prospecting, we must have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metallogenetic conditions of "rift, volcanic, structural, basin, horizon, facies", etc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rospective area, ore pros- pecting metho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undation, differenc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6页(P255-260)【关键词】铜铁矿带;成矿系列;矿床组合模式;昆阳陆间裂谷;滇中地区【作者】龚琳【作者单位】云南有色地质局,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滇中地区南自元江,北至东川,集中分布东川、武定、罗茨、易门、元江等大中型矿床,形成以铜铁矿产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且继续北延至四川雅安一带,全长约630km(北纬23°~30°),宽约130km(东经102°~103°),云南境内长约288km。
滇中鹅头厂铁矿地质及成因新知

滇中鹅头厂铁矿地质及成因新知杜再飞;徐茂华;赵波;潘泽伟;唐忠【摘要】鹅头厂铁矿是滇中元古宙铁铜矿床的典型矿床,认为该铁矿是一个复成因矿床,矿床主体(Ⅰ1矿体)为沉积-热液改造型,次要矿体(Ⅰ2矿体)是热液脉型铁矿床.【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3(032)004【总页数】5页(P393-396,392)【关键词】复成因铁矿;沉积改造—热液脉型;赤铁矿和磁铁矿;昆阳群因民组;云南武定鹅头厂【作者】杜再飞;徐茂华;赵波;潘泽伟;唐忠【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勘测设计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051;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昆明6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31鹅头厂铁矿位于滇中中元古宙昆阳裂谷西侧、武定—易门—元江裂陷槽北段的禄武断陷盆地内。
盆内发育NE向平行褶皱与断裂。
在罗茨—武定地区形成三个成矿带,自东至西:鹅头厂—温泉铁铜东矿带;牛德庄—大美厂铁铜中矿带;罗茨—武定铁铜西矿带。
鹅头厂铁矿是东矿带北端鹅头厂背斜内的铁铜矿床。
由于对矿床特征认识的不同,矿床成因长期争论不休。
矿区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由老至新为:因民组(Pt2y):上部钢灰色变铁质岩,为主要铁矿层;中部为灰绿色钠长绿泥片岩、浅灰色变白云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板岩,局部夹薄层状钢灰色变铁质岩;底部浅紫灰色凝灰岩。
厚度大于60m落雪组(Pt2l):底部白色、浅黄色砂泥质白云岩过渡层,主要铜矿赋矿层位。
中、上部深灰色、灰白色厚层细晶白云岩,含硅质、泥砂质,部分夹薄层炭质白云岩。
从南至北由厚变薄。
厚度60m~110m鹅头厂组(Pt2e):厚度252m~849m下段(Pt2el):黑色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硅质岩、白云质粉砂岩和泥砂质白云岩。
底部常见受挤压滑动形成的石墨化层间破碎带,含黄铜矿、黄铁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J ),前震 旦 系昆 阳群鹅 头 厂组 ( tn) 厂 Pke 、落雪 组 ( tn) Pk 1 、因民组 ( tn ) Pky 。
矿区已发现铁矿体 2个 ,产于昆阳群 因民组板岩、粉砂岩的构造裂隙中,常与石英 纳长斑岩相伴 出 现,矿体呈脉状产出。矿 区发现铜矿体 1 ,分布于矿区北部 ,F 断裂南东侧 的昆阳群落雪组 白云岩中 , 个 呈似层 状产 出 。 矿区地处迤纳厂东西向褶断带南缘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 ,地层多呈断块出现。总体为一个近东西向挤 压褶 断带 ,以及 北 西 一 东 向 、北东 一 西 向的几 条 主 干 断裂 ,组 成 “ ” 字 型 构造 ,交 角 一般 为 7 。~ 南 南 Y 0
触 。矿 体 长 约 2 2 7 m,平 均 厚 32m,产 状 为 4 _ 5 ,近 东 西 向 展 布 ,向 北 倾 斜 ,倾 角 较 陡。 .4 。/ 。 6 T e 0 0 o ~ 6 . 8) ,平 均 5 . 2  ̄ 。 F 5 . 4 ̄ % 04 o % 28 o % ②号矿体 ,位于矿 区北西部 ,产于 ( F )断裂北东侧与 ( 断裂交接部位 的北东 向断裂中 ,脉状 F)
1 下侏罗统冯家河组 ;2 昆 阳群鹅头 厂组 ;3 . . .昆 阳群 落雪组 ;4 .昆 阳群 因民组 ;5 .地层
产状 ;6 地质界线 ; . . 7 不整合地质 界 线 ;8 .实测逆 断裂及 编号 ; . 测正 断裂及 编号 ; 9实
1. 0 实测性质不明断裂;1.推测性质不 明断裂及编 号;1.石英钠长斑岩 ;l.斜坑及编号; 1 2 3 1. 4 探槽及编号;1. 5 横剖面线及编号 ;1. 6 纵投影线及编号;1. 7 矿体及编号 ;1. 8 采场
20 第 9 第1 3 5页 0 年 2卷 1 期5~ 5
云 南 地 质
C5—0/ IN 0—8 N 1 1 S 14 15 3 4P S0 8
云 南 武 定 荒 箐 铁 铜 多 金 属矿 矿 床成 因
朱 晖 ,周元 昆,李 迅 ,周 丽英 ,赵 云
( 云南省 有色地质 局 3 2队,云南 安宁市 1 600 ) 53 0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 ,仅在工作区的北西 、南东部位 ,见到小面积的晋宁期辉绿岩和石英钠长斑岩 ,呈 岩株、岩脉状零星分布,与铁矿床关系较密切。
1 矿床地质
铜矿 体产 于 昆 阳群 落雪 组 白云 岩 中 ;铁 矿体 产于 昆 阳群 因 民组板 岩 、粉砂 岩 的次级 断裂 带 的构造 裂 隙
8。 0 ,铁矿 体往 往分 布在 “ Y” 字 型 的交接 带 内或赋存 在 次级 的东 西 向断 裂 带 中 ,呈 脉 状 产 出。 区 内构 造 控 矿作 用 比较 明显 。
北西 一 南东向断裂 :区内荒箐主干断裂 ( , ,分布于矿 区南西部 ,北起海源山东侧 ,沿荒箐冲谷沟 F) 向南东延至龙潭山北侧 ,全长约 22 m,产状 6 。 6 。_5 ,为正断裂。 .k 0 一 5 /5 。 _
摘
要:矿 床产于断层破碎带 中 ,受断层 和地层层 位控 制 ,与迤 纳厂矿 床具有 一定 的相似性 。铁矿 为 中
低 温热液裂 隙充 填型脉状矿床 ,而铜矿床应为沉积——变质 型。 关键词 :昆阳群铁 铜矿床 ;断裂背景 ;构造复合部位 ;改造 富集 ;云南武定荒箐。
中图分类号 :P 1. 1 1 6 8 3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 18 (0 0 0 -5 -3 10 .85 2 1 ) 1 3O 0
\ 圆圆
4
¨
圈 目
5
H
6
团
r
l
/
\ /
圈 园
园圃
9
0
— } 。
50 m
, F 。
图 1 云南武定荒箐铁铜多金属矿地质 图
Fi. Ge l g c l a f g1 o o ia p o a g i g F M Hu n q n e—C u t ea l e ed u M l m t l c Or f l i i i
荒箐 铁铜 多金属 矿 矿床 位 于康 滇地轴 南 段 中部 、南北 向 汤 郎— — 易 门深断 裂 西 侧 8 m 处 的次级 断 裂 K
一
刺 竹箐 、过水 沟及 扫 渣 坡 三 条 断 裂 之 间 夹 持 的 挤 压 褶 断 带 南 缘 。矿 区 出 露 地 层 有 下 侏 罗 统 冯 家 河 组
收 稿 日期 :2 0 —2 1 0 91 -9
作 者简介 :朱晖 (9 7~)女 ,云南 宾川人 ,地质工程师 ,从事矿 产地质普查及 工 地 质勘查工作 。 16
云
南
地
质 , k
一 ~
回 圈 团 圃 固
3
7 6
厂
‘
中,并常与石英钠长斑岩体相伴产出。从矿床的赋存关 系及矿体 的分布形态 、产状 、矿物组合特征来看 , 铁 矿床 的成矿 条件 受 地层 、构 造 、岩 浆岩 等多种 因素的 控制 ( 1 。 图 )
1 1 矿 体形 态 、规模 .
铁 矿体 :区内有① 、② 两条矿 体 :① 号 体 矿 分 布于 矿 区 中 下 部 ,处 于 荒 箐 断裂 ( 西 旁 侧 次 级 的 F) 东 西 向断裂 ( , 中 ,脉 状 产 出 ,上 、下 盘 围岩 为 昆 阳群 因 民组 白云 质 粉砂 岩 、绢 云母 板 岩 ,呈 断 裂 接 F)
北 东 一 西 山断 裂 :区 内有 F 、F 、F 、F 、F 断裂 ,被 北 西 向断裂 错 断 ,分 布 于 矿 区 东部 ,长 南 。 等 度 60 0 m—l30 0 m,倾 向不 明 ,推 断 的性质 不 明断裂 。 东西 向断裂 :有 F 、F 断裂 ,分 布于矿 区中部 和 北 部 ,往 往 被 北西 向和 北 东 向 断裂 错 断 ,长 度 一 般 , 。 为 20 40 0 m~ 0 m,近 东 西或 北东 东走 向 ,向北倾 斜 ,倾 角 6 。一 5 ,常 为本 区 的控岩控 矿 断 裂 。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