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构造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210978941_曲江某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探讨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 12月上82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曲江某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探讨陈小祥(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 512028)摘 要:斑岩型铜矿一直以来是广东省重要的铜矿资源占广东省铜矿储量90%上,粤北地区一直是斑岩型铜矿突破的重点地区,本矿区分别从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矿化富集规律、成矿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其成矿规律,为粤北寻找斑岩型铜矿提供一些思路,也为相同类型的斑岩型铜矿提供找矿参考。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因分析;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23-0082-3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QujiangCHEN Xiao-xiang(The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y, Shaoguan 512028,China)Abstrac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have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pper resour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copper reserves in Guangdong Province,Northern Guangdong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area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This mining area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metallogenic law,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law, and metallogenic model, and summarizes its metallogenic law,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search for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northern Guangdong, and also provide prospecting references for the same type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Keywords: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genesis analysis; metallogenic law收稿日期:2022-10作者简介:陈小祥,男,生于1989年,江西萍乡人,本科,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青海省沙丘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 西宁 8 1 0 0 0 8 )
( T h i r d Q i n g 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G e o l o g y a n d M 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 X i n i n g 8 1 0 0 0 8 , C h i n a)
中图分类号 : P 6 2 0 引 言
文献标识鹤 : A
文章编 号: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0 9 — 0 2 8 5 — 0 3
1 。 1 . 4新 近纪油 沙 山组( N 2 y )零 星分布 于 西侧 , 砂砾 沙 丘 地 区处 于 柴 达 木 准 地 台之 南 缘 ,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处 岩、 砂岩、 粉砂岩 、 泥岩 、 局部 夹石膏泥岩 , 依水 源地 附近钻 厚度 约为 3 7 — 1 5 6 m, 沙 丘 钻 孔 中 均 为 紫 红 色 中粗 于 青 海 省 东 昆仑 祁 漫 塔 格 早 古 生 代 裂 陷槽 , 该 地 区地 质 构 孔 资 料 , 造 演 化 经 历 了元 古 代 古 陆 形 成 、 早古生代 ( 加里 东期 ) 裂 解 粒 砂 岩 , 厚度 3 . 2 0 — 2 6 . 9 0 m。 1 . 1 . 5第 四纪 ( Q ) 区 内第 四纪 覆 盖较 普 遍 , 大面积 为 及造 山、 晚 古 生 代 一 早 中生 代 ( 晚华力西一 印支期 ) 造 山 和 另 有 少量 坡 积 、 残积 砂 、 砾 石 。 形 成缓 倾 斜 之 晚 中生代一 新生代造 山四个 构造旋 回 ,成矿 带隶 属于祁漫 近 代 风 成 砂 ,
鄂东南铁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

矿床地质鄂东南铁铜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夏金龙,黄圭成,丁丽雪(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1 成矿地质背景鄂东南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北缘,北邻大别造山带,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东南矿集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至第四系,大致以黄石-大冶-灵乡一线为界,其以北地区主要出露三叠系中统至白垩系地层,以南地区广泛发育寒武系至三叠系下统地层。
三叠系下统大冶群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自下而上分为7 个岩性段,其中第4~6 段地层多与岩体接触或在岩体内呈捕虏体产出,是成矿赋矿的主要层位。
鄂东南地区岩浆活动在燕山期达到顶峰,既有岩浆侵入,又有火山喷发,并显示多期次活动的特点。
岩体多为复式岩体,岩体出露面积相差很大,多呈椭圆形、圆形、纺锤状、长条状、不规则状。
鄂东南矿集区内的六大侵入体为由北向南依次为鄂城侵入体、铁山侵入体、金山店侵入体、灵乡侵入体、阳新侵入体、殷祖侵入体。
2 矿床空间分布鄂东南地区矿床的分布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等距性分布、按岩体边缘分布的特征。
自北向南,鄂东南地区分可为四个矿带:铁矿带、铁铜矿带、铜矿带、铜钼钨矿带。
四个矿带大体由北西到南东展布,呈现“南铜北铁”的分布特点。
铁矿带主要包括鄂城岩体、铁山岩体西缘、金山店岩体、灵乡岩体所在的西北片区;铁铜矿带主要包括铁山岩体中东部到铜绿山一带的中部片区;铜矿带主要为阳新岩体一带,除岩体南缘;铜钼钨矿带从铜山口、殷祖、阳新岩体南缘到丰山矿田,为研究区南部片区。
鄂东南地区南部属于隆起区,北部属于拗陷区;南部岩体侵位较早,北部岩体侵位较晚。
矿床的分带性明显受岩浆-构造活动的制约。
一些矿田内矿床具有等距性分布的特征,如灵乡铁矿田。
矿区内矿体大体呈格状分布,自西向东可分为下列3个矿带:西矿带——脑窖-广山-刘岱山矿带;中矿带——狮子山北-小包山-玉屏山矿带;东矿带——刘家畈-铁子山矿带。
矿带之间近等距性分布,中、西矿带相距约2~2.4 km,中、东矿带相距约2 km。
青海省都兰县巴隆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青海省都兰县巴隆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管祥波;李军【摘要】对巴隆岩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其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区内矿体与NWW向断裂关系密切,NWW向昆中主断裂为矿床的导矿构造,NWW向F1断裂为矿床的配矿构造,矿区内F2,F3,F4,F5等NWW向次级断裂为矿床的容矿构造;尤其是在拐弯或膨胀处;强烈的印支期岩浆活动,剧烈的构造运动为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提供了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重砂矿物标志、地貌标志、颜色标志、气味标志、化探异常标志等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结合区域上成矿背景分析认为该矿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并建议对矿床深部及外围做进一步工作.【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2)012【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巴隆岩金矿;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毒砂;找矿标志;青海省都兰县【作者】管祥波;李军【作者单位】平邑县国土资源局,山东平邑 273300;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兖州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矿区位于都兰县巴隆乡瑙木浑沟沟口东侧,北距青藏公路(109国道)10km,前人在矿区内已发现6条金矿体,并初步求得E级金储量540.45kg,其中表内金储量526.33kg,表外储量14.12kg。
从成矿带上看,该矿区隶属塔柴成矿域柴达木成矿省东昆仑金、铜、铅、锌、锑、铌、稀土、铁成矿带格尔木-清水河金、锑、铜、铅、锌、钴、钼、铁成矿亚带[1],矿体位于东昆中陆块东昆中印支-燕山期造山岩浆弧带[2]。
区域上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尤其是印支期侵入岩,断裂构造发育,断裂构造带内往往形成矿化蚀变带,为区内寻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3-10]。
该文依托青海省都兰县乌拉斯太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研究成果①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青海省都兰县乌拉斯太一带J47E024003等七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2014年。
剖析三宝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分析

060城市地理剖析三宝铜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原因分析赵恒志(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365101)摘要:三宝铜多金属矿区位于扬子陆块前陆南缘,为“江南古陆”北东段。
由东西向主体构造线向北东向构造线改变的变换部位。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断裂;隐爆角砾岩;蚀变引言三宝铜多金属矿区位于扬子陆块前陆南缘,为“江南古陆”北东段。
本文着重分析了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矿床成因。
初步理清了矿化富集规律、控矿因素等,总结了区域上寻找该类铜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其他类似矿床勘查提供依据。
一、矿区地质特征1、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东西向祁门—三阳深断裂北侧,南华纪—奥陶纪地层组成的近东西向的兰田向斜(盆地)西段,矿区内同时发育北东向汤口—里东坑大断裂和盆地北缘三宝———金谷山东西向滑脱构造。
出露地层有中元古代牛屋组、大谷运组,南华纪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纪兰田组、皮园村组,寒武纪荷塘组、杨柳岗组。
区内除上述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发育外,还有南北向和北西向横向断裂,相对规模偏小形成较晚。
区内发育中生代花岗闪长岩类和闪长岩类的斑(玢)岩侵入体,主要沿兰田向斜(盆地)震旦纪和寒武纪地层之间的东西向滑脱面隐爆侵入,形成含矿、矿化隐爆角砾岩。
花岗闪长斑岩呈小岩株,岩枝状产出,石英闪长玢岩呈岩枝状产出。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影响,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蚀变有硅化、角岩化、碳酸盐地、钾长石化和黄铁矿化。
2、物、化探异常。
矿区大比例尺物探工作发现激电异常与矿化地段吻合,矿体表现低阻高极化。
在蒋村—小柏溪地段有两条激电异常,小柏溪异常ηs ≥3%,长达1500米,宽100-250m ,最高值η≥8%。
蒋村异常带η≥4%,长达1000米,宽100-500米不等,最高值η≥8%。
矿区激电异常与次生晕异常套合较好,且与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关系密切。
矿区分布有Cu 、Pb 、Zn 、Ag 等元素分散流综合异常,异常元素组合为:Ag 、Au 、Sb 、Bi 、Cd 、Mo 、Te 、Co 、Ni 、Cr 等,最高剩余异常值:Pb 50ˑ10-6、Zn146ˑ10-6、Cu112ˑ10-6、Ag721ˑ10-9、Au7ˑ10-9、异常呈同心园状套叠,与矿区范围基本一致。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松辽盆地外围初步圈定了6个远景区。
西北银额盆地初步证实石炭—二叠系是
良好的油气远景区。
2008年新发现矿产地209处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截止2006 年底,累计投入资金3310 万元,完成钻探7000 余米,发现和 评价5 个矿体,共探获铜资源量 789.65 万吨,铜平均品位0.496%; 伴生钼资源量50.10 万吨、伴生银资 源量5931.80 吨。预测驱龙铜矿的远 景资源储量将达到1400~1800 万吨, 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铜矿床。
我国在 20 年以前,就紧紧追踪这一世 界前缘,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大量的勘 查研究实践和预测研究经验积累,建立了 有特色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拓宽了新的研 究方向,并取得丰硕的找矿成果。
一、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随着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工作 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 量的不断增减,易于找寻的露头矿、近 地表矿越来越少,一批 50~60 年代建设 投产的矿山保有储量逐渐枯竭,找矿工 作的目标转向了隐伏矿床、盲矿体和难 以识别的矿产。找矿难度的加大,找矿 费用的增加,对找矿理论和找矿方法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促进了有关预测 理论和预测方法的发展。
“十五”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安徽泥河铁矿,一年集中投入1.4亿元,形
成最多时19台钻.1亿吨的大型铁矿。
深部找矿在辽宁、山东、山西、河北等探
获厚大隐伏铁矿体,本溪基本探明一个超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多金属硫化物矿床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流体包裹体 胶东 地球化学 黄铁矿 金矿床 热电性 成矿物质来源 地质学 黑色岩系 青海 闹枝铜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 锆石u-pb年龄 铜多金属矿床 铅锌矿床 铅同位素组成 铅同位素特征 钼-镍矿床 金青顶 金矿 逆冲推覆构造 西昆仑造山带 西拉沐伦钼矿带 胶东照岛山 类mvt铅锌矿床 稳定同位素 碳酸盐岩 硫化物-氧化物包裹体 硫化物 矿石建造 矿物组合 矿物学 矿床成因 矿床地质 矿产勘查. 石城金矿 电子探针分析 电子探针 甘肃省 甘肃 燕山晚期花岗岩 照岛山 热液蚀变 热液 清岩沟 流体演化 沙里塔什 核桃坪铅锌矿 标型特征 构造演化 构造地质 板块缝合区(带)
53 cmf模式
1
推荐指数 6 4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流体包裹体 秦岭造山带 矿床地质 大陆碰撞体制 黄沙坪铅锌多金属矿床 黄家湾ni-mo多金属矿 镍钼多金属矿 锶同位素 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 银多金属矿 铅锌银矿 铅 造山型银矿 退蚀变作用 辉长岩 贵州省 贵州 西沟铅锌银矿床 藻类 花岗岩 芙蓉锡矿床 芙蓉锡矿 稳定同位素 碳酸岩 硫同位素 硫化物 矿石 矿物化学 生物作用 热液 深部地球化学动力学 浆控高温热液矿床 汤家坪钼矿床 栾川钼矿田 栾川 杨家坝多金属矿区 晚中生代 斑岩型钼矿床 拜仁达坝 成矿热液 大别造山带 夕卡岩 壳幔叠加成矿 土门萤石-钼矿床 囊果 同位素地球化学 南泥湖斑岩型钼钨矿床 单颗粒矿物rb-sr定年 东秦岭 与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上房沟钼矿床 cmf模式
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作者:王慧吴苑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3期[关键词]安徽铜陵;大姚村-杨家湾段;多金属;成因1. 区域地质研究区处于铜陵隆起北缘,属铜陵矿集区与繁昌火山岩盆地过渡地段。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铜金多金属矿集区,大地构造位置上,槽台学说划归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贵池-繁昌凹断褶皱束,地洼学说认为是燕山期活化带。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区区域上属于扬子陆块北缘,碰撞造山期为大别造山带的前陆褶冲带和前陆盆地,陆内变形期的应力转换阶段区内形成一系列火山岩盆地,至断陷阶段铜陵地区属于铜陵-马鞍山断隆。
矿集区四周由近东西向与北东向深断裂围限,呈近似菱形。
研究区在区域上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之芜湖-石台地层小区。
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志留系,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及上三叠统外,晚古生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发育基本齐全,累计厚度在4500 m以上[1]。
研究区整体处于铜陵隆起北部边缘、繁昌火山岩盆地西部及荻港隆起西南部结合部。
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发育网格状构造系统,现有构造格局是中生代强烈的褶皱和断块构造变动所致,可分为基底断裂及盖层构造两个层次。
繁昌火山盆地为上叠式盆地,火山岩系厚220~2250 m。
整个火山岩系的化学成分为玄武质-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粗面质岩石组合,火山岩具有介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的特点。
根据火山喷发-沉积特征,划分为中分村、赤沙、蝌蚪山三个旋回。
火山活动从早到晚由裂隙式向中心演变;火山喷发由凹陷盆地边缘向中心蔓延,晚期向盆地边缘迁移或向盆地边缘收缩;岩浆压力由强-弱-强-弱,具有收缩-膨胀、沉积-喷溢-爆发的岩浆演化动态。
火山活动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间断性。
整个火山岩系碱质(Na2O+K2O)含量普遍高,绝大多数K2O>Na2O,火山岩化学成分总体上具有富钾的特点;岩系指数1.84ϵ5.13,绝大多数在2.50~4.50之间,属钙碱性-碱钙性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构造分析和成矿规律研究
赵卡隆矿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矿床,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青海玉树的南部,在实际的矿产资源开采工作中,由于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再加上地理位置偏远的原因,使得其矿产的勘察工作具有较大难度,探索该地区铁铜多金属矿的矿床构造及成矿规律,对于实际的矿产勘察及开采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研究。
标签: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构造成矿规律
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的区域面积达5.24平方米,其位于玉树县巴塘乡,海拔高度为4700米到5139米,属于侵蚀-冰蚀高山区,该区域中主要的覆盖物就是坡积物与碎石流,并且其地形切割的深度非常的大,区域中的地表植被大多数是是木本植物,有少量的草本植物,农作物种类主要是青稞与油菜,而在海拔超出4500米以上的区域中,由于其地表长期覆有积雪,植物是比较少见的,该区域中的气候为高原大陆气候,气候的变化比较急剧,并且具有很大的温差,气候条件恶劣,并伴随有普遍的气象灾害,该区域中的地表水体就是通天河,与矿区的距离大概为11千米,该区域中的人类主要为藏族,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目前只有小型的水电站可供当地居民的生活用电。
1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的探测历史
赵卡隆矿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工作开始比较早,在1959年就已经开始开展矿产勘探工作,并且勘察工作的开展比较频繁,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设备条件落后,并且当地的环境条件恶劣,对于该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比较浅薄,主要是实施普查与详查。
随后有6家地质勘查单位在该矿区实施了八次的勘探,该阶段中所采取的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地质调查、物探与化探,并且有各种轻重型设备参与到勘探工作中,使得勘探工作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根据该时期的勘探结果,认为在玉树一义敦岛弧带西段的火山沉积盆地周围,其含矿地层是一套碎屑岩系、碳酸盐岩、中性火山岩系,下部为铜,上部为铅锌,并且具有黑矿的成矿特征,火山喷流沉积是该区域成因的主要类型。
2006年,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与青海诺儿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区探矿权的转让协议,将其勘探工作委托给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七队来进行,从2006年到现在,该矿区中的地质勘查工作不断深入,其勘探工程主要以大量的钻探、坑探工程控制为主,并有物探、地质调查等辅助勘探工作。
2矿区的地质概况简介
赵卡隆矿区的地层为巴颜喀拉低层区的一个部分,该区域地层分布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第三系、第四系、上三叠统、元古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上三叠统,该区域中的界线为尼玛郎断裂线,将该区域划分为东区与西区,分别称作杂多分区与玉树分区,其中杂多分区位于断裂线的西部,主要分布于上三叠统结扎群中,而玉树分区出露于上三叠统巴塘群中,位于断裂线的东部,其主要为碎屑岩组与
碳酸盐岩组,依据各个时代地层岩性组合及分布特征的不同,有旧至新的分布如图1所示。
赵卡隆地区的地质构造线主要是北西向分布,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对于区域的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其断裂构造除了两条深大断裂通过以外,剩下的规模都是比较小的,该区域中,主要有一个单斜的构造与一个向斜构造,如图2所示。
对上图进行简单分析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板块结合带上,所以其所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区域中的烈焰火山岩带及俯冲火山岩带,主要代表了各个洋盆从张开、扩展到闭合的过程,并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成矿构造带,由于该区域属于岛弧带的成矿性质,属于金沙江洋盆俯冲闭合的产物,这是该区域基本的成矿区域背景,但是在空间上,岛弧带与造山带是叠加存在,并没有明显的分离,其分布于一个构造单元之中。
赵卡隆矿区岩浆活动的三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华力西期、印支期与喜马拉雅期,其中华力西期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其主要的形成条件是中酸性的侵入,其重要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印支期侵入岩不发育,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海海底中中基性的多旋回火山喷发、安山玄武岩及安山岩;喜马拉雅期中,其主要的形成条件是酸性的侵入,分布于西南部,其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英斑岩、浅成花岗闪长斑岩、花岗岩。
3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点
赵卡隆矿区矿床的主要类型是以铁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除了铁元素与铜元素以外,还具有金、银、锌、铅等有色金属元素与贵金属元素,其矿体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巴塘群上部的碎屑岩组上的岩性段地层中,矿床的分布主要受地层与岩性的控制,其矿带的倾斜延伸大于700米、走向长大致为2400米、水平宽度约为200米到800米。
依据矿体的分布特点,可以将矿带划分为四个矿化带及七个矿群,其中分布于矿区中部的矿群是规模最大的矿群,各个矿群中,依据矿体分布位置的不同,又可以将各个矿群划分为若干个矿体,依据矿石中共生金属元素组合的类型,可以将矿体划分为:锌矿体、铅矿体、铁锌矿体、铁铅矿体、铁铅锌矿体、铁铜矿体、铜矿体、铁矿体等。
依据成矿元素分布规律、矿化类型差异、岩相空间分布、岩性等可以将该矿区的矿床划分为4个矿化带,其中1号矿化带位于该区域的西部地区,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长度超过800米,宽度为80~200米,其岩性组合主要表现为凝灰岩、泥质板岩、灰岩,其蚀变的主要特征是碳酸盐化及硅化比较强,其第二大特征是黄铁矿化,硅化与矿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2号矿化带主要分布于上部安山岩带与中部安山岩带之间,其断续宽为100米到340米,长度为1千米,其岩性组合主要有粉砂岩、灰岩夹板岩、炭质板岩与安山岩,其中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赤铁矿、菱铁矿、磁铁矿等主要呈细脉侵染状、碎屑状、微粒侵染状分布,
矿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铁、铜,其次是锌与铅,其中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是贵金属金元素。
3号矿化带位于该区域中的北部安山岩带的上部,断续宽度为40米到60米,长度为1.2千米,其矿石的主要类型有:闪锌矿、方铅矿、菱铁矿等。
4号矿化带位于矿区的北部,其断续宽度为200米到300米,长度为0.4千米,其岩性组合主要为灰岩与安山岩,主要矿产为闪锌矿、方铅矿与菱铁矿,其中锰、锅、锌、银的含量比较高,深部矿产主要为黄铜矿、菱铁矿与磁铁矿。
4成矿规律分析
赵卡隆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成分是岩浆水,并且混合油循环的地层水与海水,其主要成分是富氧化物的胶体溶液与真溶液,其矿床的成矿过程主要表现为:海底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间隙期或者是后期发生之后,大规模的岩浆喷溢活动已经停止,但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喷气与热液仍然在继续活动,这会导致岩浆水在大量的岩浆分异之后形成,在岩浆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物质,在矿区深部加热的作用之下,岩浆水的上升期间混入了一些地层水,喷流过程中,由于海水与成矿流体的混合,形成初始的成矿流体。
在深部加热的作用之下,下渗的海水与成矿流体会形成对流循环系统,深部的岩浆房活动会受到流循环系统的热源的影响,在对流循环的过程中,成矿物质会进一步的丰富,在其喷出地表的过程中,成矿流体会随着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海底盆地中实现成矿物质的沉淀,铁会以氧化铁的形式沉淀于盆地中,铜、锌、铅等以硫化物的形式沉淀于海底盆地中。
5结束语
青海玉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是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勘探与开采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结合其矿区地质特点及勘探背景,对其金属矿床的构造以及成矿规律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对于该地区实际的矿产资源的勘探与采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欢,奚小双,吴城明,狄春霞.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质与勘探,2011(5).
[2]李欢,奚小双,吴城明,张代斌.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床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
[3]刘朝阳,刘晓,孙强山.青海玉树赵卡隆铁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