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pdf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pdf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pdf

中国历代皇陵一览表

秦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秦始皇蠃政前221--前210年始皇陵陕西临潼发现兵马俑

秦二世胡亥前209--前207年陕西临潼北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备注

西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汉高祖刘邦前206--前195年长陵陕西咸阳市窑店

汉惠帝刘盈前194--前188年安陵咸阳市韩家湾惠孝张皇后汉高后吕雉前187--前180吕后陵咸阳长陵东

汉文帝刘恒前179--前157年霸陵西安市东郊孝文窦皇后

汉景帝刘启前156--前141年阳陵咸阳市张家湾孝景王皇后汉武帝刘彻前140--前87年茂陵兴平县南位李夫人

汉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年平陵咸阳市大王孝昭上官皇后汉宣帝刘询前73--前49年杜陵长安县东少陵原上孝宣王皇后汉元帝刘奭前48--前33年渭陵咸阳市周陵南孝元王皇后

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年延陵咸阳市周陵西南孝成班婕妤

汉哀帝刘欣前6--前1年义陵咸阳市周陵东

汉平帝刘公元1--5年康陵咸阳市周陵西南

孺子婴6--8年

[新]王莽8--23年

淮阳王刘玄23--25年

东汉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光武帝刘秀25--57年原陵河南孟津阴皇后

明帝刘庄58--75年显节陵河南洛阳马皇后

章帝刘炟76--88年敬陵河南洛阳窦皇后

和帝刘肇89--105年慎(顺)陵河南洛阳熹皇后

殇帝刘隆106年康陵河南洛阳

安帝刘祜107--125年恭陵河南洛阳阎皇后

顺帝刘保126--144年宪陵河南洛阳梁皇后

冲帝刘炳145年怀陵河南洛阳

质帝刘缵146年静陵河南洛阳

桓帝刘志147--167年宣陵河南洛阳郑皇后

灵帝刘宏168--189年文陵河南洛阳何皇后王皇后

少帝刘辩189年

献帝刘协190--220年禅陵河南修武曹皇

三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蜀昭烈帝刘备221--223年惠陵四川成都照烈皇后甘氏穆皇后吴氏蜀后主刘禅223--264年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后追封高陵河北临漳武宣卞皇后

魏文帝曹丕220--226年首阳陵河南洛阳文德郭皇后魏明帝曹睿227--254年高平陵河南孟津明元郭皇后高贵乡公曹髦255--260年河南洛阳

魏元帝曹奂261--265年

吴武烈帝孙坚后追封吴陵江苏丹阳吴夫人

吴大帝孙权222--252年蒋陵江苏南京步皇后潘夫人吴会稽王孙亮253--258年

吴景帝孙休259--264年定陵安徽当涂朱夫人

吴末帝孙皓265--280年河南洛阳滕夫人

西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宣帝司马懿河南洛阳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景帝司马师河南洛阳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文帝司马昭河南洛阳

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峻阳陵河南洛阳武元杨皇后晋惠帝司马衷291--306年太阳陵河南洛阳

晋怀帝司马炽307--313年河南洛阳

晋愍帝司马邺314--316年河南洛阳

东晋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晋元帝司马睿317--323年建平陵江苏南京元敬虞皇后

晋明帝司马绍324--326年武平陵江苏南京明穆庾皇后

晋成帝司马衍327--342年兴平陵江苏南京成恭杜皇后

晋康帝司马岳343--344年崇平陵江苏南京康献褚皇后

晋穆帝司马聃345--361年永平陵江苏南京穆章何皇后

晋哀帝司马丕362--365年安平陵江苏南京哀靖王皇后

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吴陵江苏吴县孝庾皇后

晋简文帝司马昱372年高平陵江苏南京简文顺王皇后

晋孝武帝司马曜373--396年隆平陵江苏南京孝武定王皇后晋安帝司马德宗397--418年休平陵江苏南京

晋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冲平陵江苏南京恭思褚皇后隋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培葬情况

隋文献帝杨坚581--604年太陵陕西武功文皇后独孤氏

隋炀帝杨广605--618年炀帝陵江苏扬州

唐代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唐太祖李虎后追封永康陵三原县陵前

唐世祖李昺后追封兴宁陵咸阳市窑店东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献陵三原县徐木永合村

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昭陵礼泉县九山

唐高宗李治650--683年乾陵乾县梁山

武则天女皇684--704年乾陵乾县梁山夫妇合葬唐中宗李显684

(710)--712年定陵兴平县龙泉山

唐睿宗李旦684

(710)--712年挢陵蒲城县丰山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泰陵蒲城县金粟山唐肃宗李亨756--761年建陵礼泉县武将山

唐代宗李豫762--779年元陵富平县檀山

唐德宗李适780--805年崇陵泾阳县嵯峨山

唐顺宗李诵805年丰陵富平县金瓮山

唐宪宗李纯806--820年景陵蒲城县金炽山

唐穆宗李恒821--824年光陵蒲城县尧山

唐敬宗李湛825--827年陵三原县陵前柴家窑唐文宗李昂827--840年章陵富平天乳山

唐武宗李炎841--846年端陵三原县徐木桃沟村唐宣宗李忱847--859年贞陵泾阳县仲山

唐懿宗李凗860--874年简陵富平县紫金山

唐僖宗李儇874--888年靖陵乾县鸡子堆

唐昭宗李晔889--904年温陵河南洛阳

唐哀帝李柷905--907年和陵山东荷泽

让皇帝李宪惠陵蒲城县城西北

[附]孝明高皇后杨氏(武则天之母)顺陵咸阳市底张韩家村五代十国帝陵

帝号及姓氏在位时间陵名埋葬地址陪葬情况

后梁太祖朱晃907--912年宣陵河南洛阳元贞皇后张氏

后梁末帝朱友贞913--923年河南洛阳次妃郭氏

后唐庄宗李存勗924--926年伊陵河南洛阳

后唐明宗李亶927--933年徽陵河南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935--936年河南洛阳

后晋高祖石敬瑭937--942年显陵河南洛阳

后晋出帝石重贵943--946年

后汉高祖刘知远947--948年睿陵河南登封

后汉隐帝刘承佑949--950年颖陵河南开封

后周太祖郭威951--954年嵩陵河南开封

后周世宗柴荣955--959年庆陵河南郑州

后周恭帝柴宗训960--961年顺陵河南郑州

吴杨渥907--908年绍陵

吴杨隆演909--919年肃陵

吴杨溥921--?年平陵

前蜀王建907--918年永陵四川成都顺德皇后周氏

前蜀王衍919--925年

后蜀孟知祥925--935年和陵河南洛阳太后李氏

南唐李璟937--942年永陵南京牛首山元敬皇后宋氏

南唐李943--960年顺陵南京牛首山光穆皇后钟氏

南唐李煜961--?年金陵河南洛阳

南汉刘隐907--911年德陵

南汉刘龑911--942年康陵

南汉刘玢942年

南汉刘晟943--957年昭陵

北宋帝陵:

河南巩义

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北宋帝王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父亲的永安陵起,至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止,共计8陵,分布在巩义市(洛阳附近)洛河南岸的台地上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陵区以芝田镇为中心,在相距不过十公里的范围内。

(二)南宋帝陵:

浙江绍兴

南宋共有九个皇帝,除后三帝立于危难之中,仓皇间无法在此地建陵安葬外,有六个葬在绍兴,他们是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眘)永阜陵、光宗(赵敦)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禥)永绍陵。称“宋六陵

明陵分布:

1祖陵:

朱百六德祖玄皇帝太祖高祖不祥胡氏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乡

朱四九懿祖恒皇帝太祖曾祖不祥侯氏

朱初一熙祖裕皇帝太祖祖父不祥王氏

2皇陵:

朱世珍仁祖淳皇帝太祖父亲64陈氏安徽省凤阳县西南

3孝陵:

朱元璋洪武太祖高皇帝1368-1398 71马氏南京钟山南麓

4长陵:

朱棣永乐成祖文皇帝1402-1424太祖长子65徐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5献陵:

朱高炽洪熙仁宗昭皇帝1424-1425成祖长子48张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黄山寺一岭下

6景陵:

朱瞻基宣德宣宗章皇帝1425-1435仁宗长子37孙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黑山下

7裕陵:

朱祁镇正统英宗睿皇帝1435-1449宣宗长子38钱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石门山下

天顺1457-1464周氏

8景陵:

朱祁钰景泰代宗景皇帝1449-1457宣宗次子30汪氏北京西郊金山下9茂陵:

朱见深成化宪宗纯皇帝1464-1487英宗长子41王氏、纪氏、邵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聚宝山下

朱佑樘弘治孝宗敬皇帝1487-1505宪宗三子36张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笔架

山下

11显陵:

朱佑元睿宗献皇帝世宗父亲43蒋氏湖北钟祥县松林山(又名纯德山)下12康陵:

朱厚照正德武宗毅皇帝1505-1521孝宗长子31夏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莲花

山下

13永陵:

朱厚囱嘉靖世宗肃皇帝1521-1566宪宗孙60陈氏、方氏、杜氏北京昌平县

天寿山阳翠岭下

14昭陵:

朱载垢隆庆穆宗庄皇帝1566-1572世宗三字36李氏、陈氏、李氏北京昌平

县天寿山大峪山下

15定陵:

朱钧翊万历神宗显皇帝1572-1620穆宗三子58王氏、王氏北京昌平县天寿

山大峪山下

16庆陵:

朱常洛泰昌光宗贞皇帝1620神宗长子39郭氏、王氏、刘氏北京昌平县天

寿山黄山寺二岭下

17德陵:

朱由校天启熹宗折皇帝1620-1627光宗长子23张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潭峪

岭下

朱由检宗祯庄烈皇帝1627-1644光宗五子35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北京昌平县天寿山鹿山下

清陵分布:

努尔哈赤在沈阳的东陵至沈阳旧城东五公里处原来是公园(清福陵)

皇太极在沈阳的北陵皇姑区泰山路原来也是公园(清昭陵)

顺治的陵墓孝陵在在今河北遵化昌瑞山的主峰下(清孝陵)

康熙的陵墓清孝陵东侧1公里处(清景陵)

雍正的陵墓泰陵距易县15公里的温州市永宁山下(清泰陵)

乾隆的陵墓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孝陵以西就是乾隆的裕陵(清裕陵)

嘉庆的陵墓位于泰陵以西2里(清昌陵)

道光的陵墓位于昌陵西南15公里处的龙泉峪(清慕陵)

咸丰的陵墓位于裕陵之西(清定陵)

同治的陵墓在景陵的东南(清惠陵)

光绪的陵墓泰陵东5公里(清崇陵)

宣统就是溥仪没陵墓骨灰在北京八宝山

备注:

夏:

大多不可考,主要在河南省境内。

商:

除成汤葬于山西万荣县境内(后于元朝沉入黄河底)以外都集中在河南安阳附近。

西周:

大多在今陕西长安户县附近,自咸阳至西安周围。

东周:

除周赧王外都在今洛阳附近。

秦:

陕西临潼附近。

西汉:

陕西咸阳西汉王陵群。

东汉:

除献帝葬于河南修武外,其余集中在河南洛阳东汉王陵群。

三国:

蜀昭烈帝刘备——四川成都蜀后主刘禅——河南洛阳

魏太武帝曹操——河北临漳魏文帝曹丕——河南洛阳

魏明帝曹睿——河南孟津高贵乡公曹髦——河南洛阳

吴武烈帝孙坚——江苏丹阳吴大帝孙权——江苏南京

吴景帝孙休——安徽当涂吴末帝孙皓——河南洛阳

西晋:

河南洛阳

东晋:

江苏南京

五胡十六国王陵多不可考

南朝多葬于江苏丹阳,北朝多葬于山西大同和河南洛阳隋:

隋文献帝杨坚——陕西武功隋炀帝杨广——江苏扬州唐:

分葬于陕西境内。

五代:

河南开封洛阳附近

十国:

多不可考,在当时各国首都附近。

北宋:

河南巩义(洛阳附近)七帝八陵,南宋:

浙江绍兴七陵

辽:

因其习俗多不可考。散居在内蒙巴林左旗内。金:

北京房山,后为河南登封

元:

因其习俗多不可考。

明:

太祖为江苏南京,世祖后为北京市昌平共13陵

清:

太祖太宗葬于辽宁沈阳附近,福临后葬于于河北遵化及河北易县清东西陵帝王陵集中分布在

1河洛地区(包括洛阳巩义登封郑州开封等地)

2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咸阳等地)

3江南地区(包括南京丹阳绍兴等地)

4燕山地区(包括北京遵化易县等地)

5河东地区(包括安阳临漳等地)

研究中国古代战争史的佳作何冠环-CUHK

題目:研究中國古代戰爭史的佳作 講者:何冠環 日期:二零零四年三月廿六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七時至九時 地點: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一樓A中大校外進修學院演講廳 **********************************《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談到宋遼戰爭, 人們會馬上想起北宋楊家將和他們的對頭蕭太后。其實宋遼戰爭有兩次, 第一次發生在北宋初, 第二次在北宋末年。中學的教科書對宋遼第一次戰爭多半描述成宋軍屢戰屢敗, 而宋人最後被逼簽訂城下之盟的澶淵之盟。上述通俗的論述自然距離真實的歷史甚遠, 宋與遼作戰其實是勝負參半, 而楊家將也不是宋廷惟一的擎天柱。在眾多研究宋遼戰爭的學術論著中, 中文大學歷史系曾瑞龍教授的遺作《經略幽燕: 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 是筆者目前所見, 第一本成功地以科際整合的取向, 特別是結合軍事、戰略研究寫成的古代的中國戰爭史佳作, 是喜愛軍事史或戰爭史的讀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過去, 研究古代中國軍事史的學者, 多長於史事 述及史料、史事考證, 而短於史事解釋的, 往往提出的分析、解釋只停留於常識的層次, 罕能應用現代軍事戰爭理論於歷史解釋上。與之相反, 在軍事院校任教軍事史或戰爭史的專家學者, 他們長於運用現代的軍事理論、概念解釋相關戰爭現像, 但由於泰半欠缺歷史學家的訓練, 他們所撰寫的軍事史或戰爭史, 特別是古代史, 最受人批評的卻是史料考證不嚴和史事疏略不全。而本書即兼有二者之長, 而無二者之短:本書在史料搜集之豐瞻, 與史事考證之精審方面, 比起國內外治軍事史、戰爭史之同類著作毫不遜色之餘, 更在歷史解釋與史事詮釋方面推陳出新。 筆者與曾教授同門學藝, 論學相交凡二十餘載, 對其在中國古代戰爭史, 特別是宋遼戰爭、宋夏戰爭之研究旨趣, 與多年來一點一滴累積而得的豐厚知識, 既知之甚深, 亦復欽佩不止。倘非造物弄人, 按曾教授的計劃, 他會在今後數年, 到宋遼交鋒的古戰場及相關之州軍、山河作實地考察, 進一步結合考古學、歷史地理學之知識, 擴大宋代戰爭史之研究視角。平情而論, 從宋遼戰爭史之角度而論, 尚有不少課題未為本書所涵蓋; 而從戰略文化研究者之角度, 本書所持的觀點, 未必全無可議之處; 但筆者可以肯定, 本書已如太史公所言, 已成一家之言。誠如家師陶晉生教授所概括:「這本書不僅是研究宋代軍事史的重要著作, 也在傳統中國史上有很大的貢獻」。

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历史及西方军事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频繁的战争实践和军事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出兵家182家),使得军事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军队的组织制度初步完善,战略战术原理走向系统,作战兵器也不断改良,许多军事家及兵书著作不断涌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子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简介: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与孔子同代,生卒年月不详。因齐内乱投奔吴国,经吴国大臣伍子胥推荐,晋见吴王阖闾,献兵书,被吴王阖闾委以将军,经国治军,显名诸侯,助吴“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其军事思想集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第三讲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主题] 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古今战例选讲之中国古代战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发展特点; 2.结合历史、语文学科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战例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教案及课件,了解学生的现状,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实施过程] 一、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在组织、管理、使用、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活动中形成的一整套制度。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古称“军制”、“兵制”。它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从夏朝到清朝道光年间,中国军制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发展阶段,它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主要内容包括:军事体制、编制、管理教育、训练、军事职官、兵役动员、军队调发与战时指挥、粮饷兵器与马政保障等各项制度。其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确保统治权的稳固与发展。 奴隶社会军事制度据《尚书·甘誓》载,公元前 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产生,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同时产生,并且建立了战时军队编组与奖惩制度。夏王掌国家军政大权,主要政务官“六事之人”,战时便是统军将领。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以商王为最高军事统帅,以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为高级军事将领。商军出现了“师”的编制单位,建立了“登人”、“登众”的兵役、动员制度和以射、御、田猎为内容形式的训练制度。军队分车兵和徒卒,以车兵为主,主要装备是畜力驾挽的战车。西周军制比夏、商有了很大发展,中央常备军力量扩大,拥有“西六师”、“成周八师”和“殷八师”,共22个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各诸侯国和一些贵族大臣虽有少量军队,但要听从周王统一调遣。 奴隶社会军制的特点是:①与王权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王是最高军事统帅,常常亲自统军出征,方国诸侯的军队虽有一定独立性,但战时要听王的调用;②常备军由王卫队发展演变而来,并不断扩大,在征战中起主要作用,战时军队主要靠临时征发;③实行奴隶主贵族血缘种族兵役制和军政一体、文武不分的民军制;④军政官吏实行世卿世禄制,与宗法制度相适应。 春秋战国军事制度春秋战国是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形成的大变动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各诸侯国君,在改革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纷纷改革军制,以适应政治、经济变革的顺利实现。如齐国“作内政以寄军令”,郑国“作丘赋”,鲁国“作丘甲”,晋国“作爰田”、“作州兵”。尤其是战国时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建立军功爵制,健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着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包括战争观、国防观、作战思想、建军思想、谋略思想、军事发哲学等,是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战争和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大约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于秦至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漫长的历史时期。它是中国古代千百次王朝战争和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的经验总结。它的丰富内容,是前人留下的宝贵军事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近代的直至现代的军事思想,都从中批判地继承和吸取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哲理深刻,影响深远 中国军事思想对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观察分析,宏观上具有一览群山的博大气概纵横联络的系统思想,言兵而不限于兵,而是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心理、艺术等有关因素融合在一起,通血考虑。微观上的分析往往入木三分,深刻独到,发人深省。在战争观、安全观、建军思想、作战准则、方法与谋略等方面都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真知灼见。例如,《孙子兵法》归纳的: “道、天、地、将、法”战争五个取胜因素; “智、信、仁、勇、严”的将帅五项素质指标;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 “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着名论断;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精妙见解;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谋略思想; 对计与战、力与智、利与害、全与破、数与胜、奇与正、形与隐、虚与实、动与静、迂与直、势与能等范畴的深刻分析,像金子虽历经千载而光彩依旧,被无数古今中外兵家名将作为座右铭。中国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军事领域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窥见一斑:美国根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建立’确保摧毁、确保生存”的核威慑战略;24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1991年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中成了美军指挥官的必备之物;《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了西方一些中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常设课程,尽管他们开设此课的指导思想与我们不同。 二、崇尚道义,追求和平 日本历史学家浅野先生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军事历史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是以非战主义为原则,尽量通过外交和谋略活动,求得政治解决。第二个特点是在军事上力争把战争控制在局部并在短时间内结束”。“中国的兵学的价值是以政略性和道义性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兵家的得意之处在于外交和谋略,其着眼点是极力避免诉诸武力”,“他们主要是以用兵的方略和讲究道义而闻名于世的”。也许是旁观者清,浅野先生对中国军事思想特点的概括,确有翔实的历史根据。以中国古今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伟大的三位军事思想家孙武、孙明和毛泽东为例,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中国军事思想中的崇尚道义、追求和平的可贵之处。孙子把“道”也就是道义作为战争取胜的头一条因素,并告诫人们一定要慎重对待战争,战争关系到国家的“死生”、“存亡”,“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战国初期的《司马法·仁本》也提出“好战必亡”的着名论断。三国时期足智多谋的孔明,在他运筹帷幄的戎马生涯中,始终以“据道讨淫”为宗旨,并指出,“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他的“七擒七纵”的杰作,充分表现出他那不图杀戮,只求安邦的思想。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段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毛泽东,始终把战争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种,坚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始终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实现和平的一种手段。 三、注重谋略,力求智取 革命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而谋略思想在中国出现之早,受到重视的程度之高,施计用谋的着名战例之多,变谋论略的不朽着作之丰,足智多谋的古今将帅之众,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中国军事谋略思想的产生与运用,可以溯源到远古的战争。黄帝、炎帝联盟与蚩尤的涿鹿之战,炎帝与黄帝的阪泉之战,已经孕育着军事谋略思想的萌芽。商朝着名的鸣条之战,就已运用了离间计。周朝着名的牧野之战,是“兵家之祖”、“军事谋略的奠基人”吕望奇计良谋的杰作。此后,从孙膑首创的“围魏救赵”,到毛泽东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国军事历史上运用奇妙方略的经典战例举不胜举。最早的战略名着《孙子兵法》首篇就言计,它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主张先计而后战。还在书中提出了旨在“全胜”、速胜、巧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系列至今还被反复引用的不朽的谋略思想。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在军事谋略思想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强调思危,未雨绸缪 进入中国军事思想宝库,人们会发现,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这一宝库中古今皆具的“通宝”。古代中国的战争相当频繁,因此,做好战争准备,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几乎所有的军事家、军事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极强的思危意识,都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古代战争礼仪 篇一:尔雅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答案完整版 1世界三人种不包括()。 A、尼格罗人种b、欧罗巴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非洲人种 2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 A、语言b、文化c、地域D、心理 3关于文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别b、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 c、民族语言是民族存亡之根D、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4人类最早发现的头骨是肯尼亚1470号头骨。()我的答案:√ 5距今约八万年左右时,古人类开始分化成三大人种。()我的答案:×1关于顾炎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名绛b、字忠清c、生于清末D、思想家、史学家、

语言学家 2“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b、顾炎武c、严复D、胡适 3以下哪国的文化是原生文明?() A、日本b、中国c、朝鲜D、韩国 4民族文化消失,民族最终会走向消亡。()我的答案:√ 1“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b、严复c、朱自清D、梁启超 2《国史大纲》的作者是()。 A、高尔基b、顾炎武c、钱穆D、胡适 3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印度 4胡适把今人之过错推卸到两千年前的古人身上。()我的答案:√ 5科学技术和民族精神都可以从西方引进。()我的答案:×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 A、南京大学b、南开大学c、北京大学D、清华大学 2中国考古学之父是()。 A、苏秉琦b、梁思永c、李济D、王巍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科技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网课答案最新版

科技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网课答案最新版 1. 单选题中国的铁兵器为何迟迟不能替代青铜兵器? 中国缺少高品质的铁矿石。 2. 单选题商代的人牲、人殉,所使用的主要是( )。 战俘 3. 单选题为什么古代文明地区中,只有中国人用筷子? 中国有竹子生长,古人用它制成了竹夹吃饭,最终演化成了筷子。 4. 单选题杀害岳飞的真正元凶是谁? 宋高宗 5. 多选题安禄山为何能成为手握重兵的边防将领? 气候变化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战争频繁,为应对这种局面,唐军招募大量少数民族军人入伍,为安禄山提供了机会。&安禄山会多种胡语、作战勇敢。&安禄山为人机敏,深得皇帝信任。 6. 多选题起源于中国、南亚和近东的古代文明,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几种容易驯化、且品质上乘的农作物,它们是()。 玉米 7. 多选题清朝的人口为何会远远多于明朝? 清代时期,域外引入的高度产作物大量种植。&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8. 判断题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是商代的晚期---商王武丁时代的作品。因此可以判断,武丁时代的甲骨文文献,基本上就是中国文字的发生期。

9. 判断题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证明,历史上的战乱与和平存在着周期性波动,但二者之间没有关系。 false 10. 判断题匈奴人建立的草原帝国基本属于一个单一民族的草原帝国。 true 11. 判断题据气候学家的研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每变化1℃,粮食作物就相应有10%的变动。就是说,如果年平均气温降低1℃,粮食就可能减产10%。 雨季和旱季 12. 判断题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马和战车最终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商代晚期。 true 13. 判断题“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王维这首诗所说的故乡,是现在的山西运城。由此可以认为,唐代时期的温度比现在要寒冷得多。 王维 14. 判断题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在谈及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曾说:我们的教科书有些问题,就是忽视基本史实,直接给政治结论。而正确的教学方式应当是:教师应将各种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并给出各方面见解和评述,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得出结论。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战役 第一位牧野之战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第二位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

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第三位利格尼茨与邵约河之战时间:公元1241年4月博弈:蒙古军(速不台)vs 波兰联军马札尔军(贝拉)结果:蒙古军大胜,斩杀10万欧洲精锐评价:对世界历史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战役波兰联军统帅亨 利力战身亡,圣殿骑士团无一生还,条顿骑士团首领奥施特恩重伤故去,马札尔国王贝拉远遁亚德里亚海;今日的波兰、匈牙利地域沦丧... ...这是一次令欧洲贵族与民众们,在久远的时段里谈虎色变的战役。冰天雪地之中,人数劣势、远离后方支援的蒙古骑兵以极少的伤亡,缔造出了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杀伤率。成就这一奇迹,肇因于胜利方全面领先的军事技术、组织战略、战术思想、激励体系,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是一次对世界文明进程带来重大影响的远征,东方文明首次以这种另类的方式,全方位地作用于西方,催生出了日后的奥斯曼与俄罗斯帝国,更对欧洲人文主义的苏醒功不可没。 第四位漠北之战时间:公元前119年春博弈:西汗军(卫青、霍去病)vs匈奴军(伊稚斜单于)结果:西汉大胜,歼灭匈奴主力9万余人评价:中原农业文明对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战略胜利当卫青、霍去病挥数十

中国历代王朝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 第七册上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1.8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距今约7000万年河姆渡聚落时期 距今约6000多万年半坡聚落时期 距今约4000多万年传说中的炎黄尧舜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帝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前138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4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200年曹操袁绍官渡之战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赤壁之战 220年曹呸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 222年吴国建立 263年魏国灭蜀 266年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 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全国 317年东晋建立 383年淝水之战 386年北魏建立 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9年隋统一中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第七册下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方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29年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754年鉴真和尚到达日本 823年立唐蕃会盟碑 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国 960年赵匡胤家里北宋 1005年宋辽之间订立“澶渊之盟” 1038年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1044年宋夏合议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南宋开始皇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权,称“成吉思汗”1234年成吉思汗之孙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9年元统一全国 13世纪末黄道婆回到故乡,开始传授先进的棉纺织技术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灭亡 1403年明成祖定都北京

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古代战争汇总

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古代战争汇总 古代战争史: 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汇总 大概历史的每一次进程,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在推进和演变,时至今日,回顾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大小战中国役不计其数,而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战役以时间顺序是下面的这些一涿鹿之战黄帝以少胜多歼灭蚩尤,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二鸣条之战商汤以少胜多大败夏桀,标志着中国第一王朝夏的灭亡和第二王朝商的建立三牧野之战周武王以少胜多击败商纣王,标志着第二王朝商的灭亡和第三王朝周的建立四城濮之战晋文公以弱胜强大败楚国,为晋国长期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五马陵之战孙膑歼灭庞涓军,标志着魏国霸权的丧失和齐国的兴盛六长平之战白起全歼赵括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七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全歼章邯军,为后来秦国灭亡和楚国崛起奠定了基础八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标志着西汉王朝的鼎盛和匈奴的衰弱九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大败王邑、王寻军,为后来王莽的覆灭和东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十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几乎全歼袁绍军,为后来曹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十一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后来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十二夷陵之战陆逊以少胜多几乎全歼刘备军,使蜀吴两国实力大减,

曹魏更强十三淝水之战谢玄、谢石以少胜多大败苻坚军,使北方霸主前秦瓦解,北方诸国独立,进入混战阶段十四参合陂之战拓跋魏以弱胜强击败慕容燕,为后来拓跋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十五东都之战李世民以少胜多歼灭王世充和窦建德军,为后来唐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十六野狐岭之战成吉思汗以少胜多大败金国主力,标志着蒙古的兴起和金国的衰落十七钓鱼城之战王坚以弱胜强歼灭蒙哥军,直接阻挡了蒙古对南宋的侵略和间接阻止了拔都对欧洲的侵略十八崖山之战张弘范全歼张世杰水军,崖山之后无中华!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灭亡和元朝对中国的统一十九鄱阳湖之战朱元璋以少胜多歼灭陈友谅军,为后来中华民族的再度复兴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二十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大败杨镐军,标志着后金的崛起和明朝的衰弱二一山海关之战多尔衮和吴三桂大败李自成军,为后来清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古代战争史: 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汇总 https://www.360docs.net/doc/855519913.html,/narticle-3149920659509820392.html 古代战争史: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汇总_u9历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855519913.html,/news/2351.html古代战争史: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战争汇总- 要常来 https://www.360docs.net/doc/855519913.html,/junshi/junqingjiema/72531.html影响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十大经典战争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所

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演变

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演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陪伴我们左右。中国的历史其是就是一部战争史,它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向前发展。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古代战争中,短兵相接成了双方将士最常见的对抗,因此士兵身体的强壮程度及技击格斗术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战斗的胜负及战争的进程。随着战争模式的演变,对军队训练也有不同要求。 一、原始军事活动对体育技能的影响 氏族社会末期出现了战争。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的战争、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以及后来大禹和九黎三苗之间的战争,都是大规模的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这些战争有力地促进了兵械制作和技击术的发展。蚩尤成为传说中的“战争之神”,传说中许多武器的发明都归功于他。《世本》载:“蚩尤作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蚩尤还是搏击能手,《龙鱼河图》说他“铜头铁额”。《述异记》载:“蚩尤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这折射出原始战争对徒手格斗的擒、拿、摔、打等战斗技能的产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战车的出现对军队体育的影响 国家产生以后,出现了常备军,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大约在公元前2000 年前后,马开始被用于拉车,马车很快成为战争的重要利器,夏商周时期战车已是主要的作战工具。《吕氏春秋》说,商汤以“良车七十乘”战败了夏族。商在灭夏之后设置了三军,每军有一万人左右。西周灭商也是依靠了“戎车三百乘”。战车上使用的武器除了弓箭外,主要有戈、矛、戟等最为常见的武器。《楚辞·国殇》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失交坠兮士争先”,便是车战场面的生动写照。先秦训练车兵常通过四时田猎进行,亦称“蒐狩”,春称蒐,夏称苗,秋称狝,冬称狩。天子、诸侯遇农隙无事,行围射猎,既是娱乐,也是借此演习军事,因而受到历代重视。 史载,夏代太康率领亲属到济水之北田猎,被后奕乘机篡权夺取王位。 商代田猎频繁,卜辞中多有记载。西周时田猎形成制度,天子六军,诸侯国三军、二军或一军,每年进行田猎。战争促进了兵器的改进,先秦普遍使用青铜兵器,种类增加,已经有戈、矛、刀、斧、钺、镞、盔等,而且质量大有提高,比以前更加锋利、轻便和坚固。战车作战,兵器使用技巧远不如体能重要,因而在夏商周直至春秋时期,军人体能受到高度重视。据史书记载:“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秦武王与大将孟说比赛举鼎,结果弄断了自己的膑骨,这也影响到当时的文人,如孔子不但善于射、御,而且力气大到“能拓国门之关”。

岳飞郾城之战,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岳飞郾城之战,中国古代著名战役 篇一:历史著名战役 历史战役 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地点:今河南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地点:今山西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宋辽岐沟关之战,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 片石之战 时间: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顺军(李自成)vs 明清联军(吴三桂多尔衮) 结果:大顺军溃败,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评价:决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业的开山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博弈:东晋军(谢安)vs 前秦军(苻坚) 结果: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评价:鼎定两百年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神了!的确,以不足八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不神才怪。 涿鹿之战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

中国古代战争史

中国古代战争史 (AL—2)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学习对象 1、目的 A、以古鉴今 B、弘扬正义战争 2、学习对象——战争,主要是战例 二、战争史的分期 1、先秦 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3、隋唐五代十国 4、宋辽夏金元 5、明清 三、战争分类 1、按进行战争的不同阶级 2、按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 3、对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影响 4、按战争在时空中的运动状况 5、使用兵器的不同 6、战争的根本性质 四、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概况 1、原始社会——战争的起源 A、远古时期 a、干戈不用,城池不设 b、斧隧之战——血亲复仇 B、上古时期——掠夺性战争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2、中古时期 A、甘之战 a、青铜武器 b、专业军队 c、原始编制 d、车站为主,车马联合

B、鸣条之战 C、牧野之战 D、春秋战国时期 3、秦至隋唐五代 A、以钢铁兵器为主 B、水战成为战争的一个重要形式 C、军制进一步发展 4、宋辽夏金元明清——冷兵器逐渐让位于火器 五、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战争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已植根于深厚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土壤里,受各种条件与 因素制约 A、社会经济条件是制约中国战争发展变化的客观前提 a、中国战争史的发展历程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的演变过程 b、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武器和人以及作战样式的发展变化,对军队组织形式有着直接影响 c、富国是强兵的前提 B、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特殊的政治,这决定了中国战争史发展必受具体政治条件的制约 a、政权的高度专政,导致军权的高度集中 b、中原王朝长期实行的民族外交政策,对战略原则的制定和战争基本立场的确立所产生的 影响,是政治驾驭军事的又一表现 C、思想文化传统也是影响中国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战止战 2、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共同抵御外侮,是历史战争的主流 A、中国历史上“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使得战争多是反对分裂,谋求与巩固统一 B、民族间战争客观上推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C、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统一一定会战胜分裂,这是数千年战争史反复揭示和证明的历史规律 先秦时期 一、主要特点 1、一战而决胜负 2、由步战为主到车战为主,再到步战为主 二、武器装备的发展 1、西周 A、远射兵器 B、格斗兵器 C、卫身短兵器 D、护体兵器 2、春秋 A、战车——楼车、巢车(主将坐车) B、弩——前521年,齐国乌枝鸣(剑) 三、军事训练方式的演变 1、商周时期——利用农闲时期进行军事训练 2、春秋战国时代建立了正规的军事训练制度 A、军队人员成份的变化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 中图机器人 这里主要选取的是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方面的、评分较高的书籍,主要来自网友们的推荐并参考豆瓣评分。各位中图书友如有推荐请在评论中留言,万分感谢。 地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地理学科普书物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物理学科普书数学>>>书单|业余爱好者的10本高分数学科普书化学>>>书单| 罗密欧的毒药!化学科普书!天文学>>>书单| 星辰之书!业余爱好者的天文学科普书心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高分心理学读物建筑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建筑学读物艺术史>>>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82-10页数: 120定价: 48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ISBN: 9787503118449豆瓣:9.5分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

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本书深受网友好评,几乎所有关于历史地图集的贴子中都被推荐。价格较高,可尝试搜索电子版。部分电商有售)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91-10-01页数: 125定价: 48.00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地理丛书ISBN: 9787503110153豆瓣:8.9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同样由谭其骧老师著作,据网友评价这本确实相当“简明”。各电商有售)《北平历史地理》作者: 侯仁之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原作名: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译者: 邓辉/ 申雨平/ 毛怡出版年: 2013-11-1页数: 215定价: CNY 72.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13537582豆瓣:9.3分《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

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

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 两岸军界指定分发将校军官阅读的战争史读本 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 台湾三军大学主持,囊括中国最顶尖文史、军事、地理专家 钱穆、王云五、姚从吾、黎东方、陶希圣、蒋复璁、陈致平等倾力襄助 历经16年编纂,5年修订,18巨册,500万言,789幅战争地图 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 《中国历代战争史》(18册)即将于2012年12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10月1日,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台湾三军大学(前身为广东黄埔军校)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旨在检讨战史,从中抽绎出切实有用的军事与政治原则,用以指示现代战争。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以台湾三军大学校长、陆军上将徐培根为主任委员的“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众多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在蒋纬国主持下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最后是综合评论,恢弘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 本书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本书自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影印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