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 复式折线统计图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2.能够根据实际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二、教学内容1.复习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3.能够根据实际数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4.分析和解读复式折线统计图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2.能够正确地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验法4.探究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用途,使学生可以联想到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比较和联系。

2.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简单介绍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3.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自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比较和配对分析。

同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和帮助。

4.解读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可以提问和讲解,让学生区分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该种统计图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六、教学评价1.基于学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质量和准确性,对学生进行评分2.基于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对学生进行评分七、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课时设置合理,能满足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初步学习和感性认识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规范用语和思路清晰,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八、实施方法1.教学时长:1课时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际数据表格,教材3.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九、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已准备就绪,包括实际数据表格和教材等教学资料,同时也准备了适当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以便能够使得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

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实用8篇)篇1: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二、综合练习1、出示P77第2题(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某呢?(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某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

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

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秀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秀课件

2.下面是某地区 7~15 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 /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 /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有统计名称,横轴表示 时间,纵轴表示数据, 绘制时按数据多少描出 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 各点,每相邻的年份之 间间隔要相等……
(3)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 数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较小; 死亡人口数呈上升趋势。
1.比较折线统计图中各组数据变化的大 小,可以看折线哪部分陡,越陡增减变 化幅度越大。 2.如果某一地区的出生人口数持续少于 死亡人口数,那么这一地区的人口总数 就会持续减少,也就是“负增长”。
不同
相同
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用一条折线表示一组 数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数量的多少, 以及增减变化的趋势。
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不同 的统计数据,右上角必须要有表示两组数据 的图例。不但能清楚地表示出两 组数据各自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更 方便地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①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2 )cm。 ②( 10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3.根据某超市(2004-2010年)第一、
第二门市部年利润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门市部年利润
增长得第快一?门市
(2部)。第一门市部哪一
年利润增

得最2快01?0年利润增长得最
快。
3.根据某超市(2004-2010年)第一、
(2)男生参加比赛的人数占全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8.2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8.2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2)两地最高气温相差 25℃ 的 是哪天?
4月10日 。
(3)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如何 变化的?漠河呢?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幅度不 大,总体趋势是升高,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大,有所下降。
(4)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 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是稳中上升,漠河 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不稳定,差异较大。
女生
64
从2007~2012年男生患
近视的变化趋势是呈上升
48 44
趋势;
36
35
从2007~2012女生患近
22 18 23
9 13
19
6
视的变化趋势大体上是呈 上升趋势,但在2009~2010 年间稍有下降。
(3)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 计2013年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1日最高气温 27℃, 是最高气温最高的一天。
10月4日和10月5日,最高 气温最低,是 24℃。
下面是2012年“国庆”长假期间北京市最高和最低气温的记录。 说一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月2日最低气温最高, 是 16℃。
标题
图例
曾母暗沙4月7日-10 日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漠河4月7日-10日 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日期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
清楚上地面看的出图数你据的看变懂化了情吗况?。 与同伴说一说。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多少?
4月9日最高气温相差最大, 相差29 ℃。
随堂练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

(3)纵轴上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 的数量不同,未画折线表
示(4;)未标明各个点所对应的数 据。
1.找出图中有误的地方并改正。
下面是两支篮球队四场对抗赛的比赛结果统计表。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球队1
73
80
92
球队2
90
97
94
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四场 96 89
改 正
2.甲、乙两车间6~9月份产量情况统计图如下所示。
人数/万人
60
58
54
49
50
43
40
30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人数/万人
60
58
54
城镇
50
49
46 43
乡村
40
35
30 21
24
20
10
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份
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还便于对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进行对比。
如何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 方法一:横向、纵向综合观察
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统计图
人口数/万人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11.0
2110000..506年的死1亡0.0人7 9.口65 10.23
10.70
10.22
10.67 10.87
数9.5是9.934.89.06万7 人。
9.0
(3)可以比较出某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差距的大小。
小组合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 题。 (1)观察复式折线图,你能说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课件)(共15张PPT)
我们(2制)哪作的一是届复亚式运折会线两统计国金牌数量 图,相图差中最必须少有? 标题和图例。 你能(指3)出根吗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面
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 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 减变化的情况
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制 作方法大体相同,都是先找到点,再 写数值,最后连线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就是用两种颜色的线 条分别代表两种量,不但能清楚表示出两种 量的多少,还能看出两种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以及两种量之间的差距。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 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 长温度为7-10℃之间,这 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 植?
这种植物适合在乙地种植。
甲、乙两地月平气温统计图
(3)小明住在甲地,他们一 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 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 准备?
应准备一些厚一点的衣服。
课堂小结
练一练 右图是某校2006~2012年患龋齿人数统计图。
(1)这个统计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2)男生、女生患龋齿最多的是(
)年。
一共( )人。
2006
(3)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67
(4)调查本班有多少人患龋齿?占全班人数的
答几:分2之00几6-?2012年患龋齿的人数越来越少
1.李欣和刘云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单位: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如果要看出两个国家各届 亚运会所获金牌数的变化 情况,该怎么办?
可以利用折线统计图 把数据表示出来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PPT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PPT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我能够读出美国 每届夏季奥运会 的金牌数量。
通过绘制折线统 计图,你从中能 够知道什么信息?
1984—2012年夏季奥运会中国、美国金牌数统计图
金牌数/枚 90
80 70
中国
60 50
美国
40
30
20
10
0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中国在(23 )届获得金牌最多,美国在( 29 )届获得金牌最多。
(2)中国在( 29 )届金牌比美国多。
(3)中国在( 23 )届与美国金牌差最大,( 28 )届金牌差最近。
课堂练习 ×年昆明和重庆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平均气温/℃
重庆
35
30.7
30 25
22.5
24.5
20
16.1
15 10.8
10
20.9
17
19.4
5 8.1 14.9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5.1 11.4
11 12
昆明
通过折线统计图,能 够直观地比较两地气 温的高低,以及能够 计算差值。
月份/月
(1)两座城市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在( 7 )月。相差(9.8 )摄氏度。
金牌数/枚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3届 24届 25届 26届 27届 28届 29届
我能够读出中国 通过绘制折线统计图,你 每届夏季奥运会 从中能够知道什么信息?
的金牌数量。
1984—2012年夏季奥运会美国金牌数统计图
金牌数/枚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复式折线统计图;2.学会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3.培养学生分析统计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有关某班级学生口味偏好的数据表格,与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据制成更直观的图表。

2. 讲解复式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是用于展示两组及以上数据在一段时间或某一现象中的变化趋势和规律的图表。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需要标明横纵坐标并画出各数据点,点练成线,粗细表示数据量大小。

3. 练习读取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1.给学生分发有关某景区不同年龄段游客数量的数据表格,并指导学生自行制作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制作的图表有什么规律和突出特点,让学生自我发现和总结。

3.教师展示其他数据和图表,进一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与应用1.分组或个人制作一个有关本身生活学习中收集的数据制成图表,学生对于图表进行分析,总结规律。

2.学生研究文章或新闻中有关统计数据的信息,并加以分析。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通过开放问答、答题竞赛、讨论发表等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主题的兴趣。

五、教具和材料1.PowerPoint:教师用来展示图表、讲解概念;2.有关不同数据统计的表格;3.纸笔、颜色笔、画板,学生用于制作图表;4.相关阅读材料或新闻。

六、教学评价1.通过废料统计图、新闻阅读、个人或小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2.对于学生制作的图表和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并形成评价报告;3.对于全班学生制作的图表、讨论分析的结果,并根据学生反馈得出教学总体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
下面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第几秒两
架飞机处

于同一高
度?
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课堂小结
课件PPT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 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还便于 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件PPT
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PPT
学习目标
1.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 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 能力。 3.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 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两架飞 机各飞行 了多少秒 ?哪一架 飞机飞行 的时间长 一些?
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 40秒,乙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学以致用
下面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起飞后第
10秒甲飞
机的高度
是多少米
20

●16
?乙飞机 呢?
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16米,乙飞机的高度是20米。
复习导入
折线统计图 描点→连线 数据、时间、题目、…… 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 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 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课件PPT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探索新知
●78
72

●68
50●
45●
41●
探索新知
实验开始后的第120分钟实,验两开个始杯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 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的度水?温相8差4-多5少8摄=氏26度(?℃)
72-45=27(℃)
探索新知
●70
陶瓷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 大约经过多少分钟? 下降到70℃大约经过40分钟。
40
探索新知
不降锈得钢慢杯些保 。温效果好。因为同样的时间内温哪杯性度种的能下保保好温温一 些?从图 中你还能 知道些什 么?
和同学说 一说风信 子芽和根 的生长变 化情况。
随着天数的增加,芽和根的长度 都在增长,根的长度增长的快。
易错提醒
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 子,每两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 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你有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 次这样的实验吗?可以和同学合 作。
学以致用
下面是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25
25●

17


16

14
易错提醒
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子,每两天观 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小明第几 天开始看 到根,第 几天看到 芽的?
第四天开始看到根,第六天看到芽。
易错提醒
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 子,每两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 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探索新知
与单式折 线统计图 比较,复 式折线统 计图有哪 些特点?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 据的变化情况,还便于比较两组 数据的变化情况。
典题精讲
90 72 57 45 35 25 17 90 68 50 36 25 16 14
典题精讲
90

72


68 57

50 ●
●45
36 ●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