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培养
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教师工作计划——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在初中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地理学科以其独特的魅力,引导着学生们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这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我将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二、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将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地理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竞赛、撰写地理小论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手段应运而生。
我将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生动有趣的地理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将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学习资源,让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视野。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因此,我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将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兴趣浓厚的学生,我将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加强学科整合,培养综合素质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将积极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地理问题的同时,也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作者:夏燕平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1期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也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技能之一,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基础,没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种能力,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一、高考地理信息特点分析高考试题都比较新颖,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一般题中的信息量比较大,相对又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高考地理题强调以学生的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其中地理信息呈现以下特点: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地理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逐渐脱离了教材,即呈现教材之外的信息。
即使呈现教材中已有的信息,也不直接给出。
如果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试题中也会对概念或原理给出解释,使提供的信息不会给解题产生障碍。
这些信息或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合理的假设、推理,都是为了一定的能力考核目的而提供的。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地理试题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不仅便于阅读,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情境化的信息。
不仅教学、教材编写在创设情境,高考地理试题中提供的信息也在追求情境化,以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中提供的地理信息往往很简练,且可能隐含了一些信息,使得信息本身不完整。
一般来说,无论是文字还是图表,对解题无用或无关的信息必须删去,因为任何多余的信息都可能对学生解题形成障碍或干扰。
5.提供组合信息。
地理学习基本能力

地理学习基本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都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你对地里的学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地理学习基本能力,希望对你有用。
地理学习基本能力(一)一、地图运用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
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
1、地图的阅读要运用地图,首先必须会读地图。
这也是考试大港中能力要求的重要部分。
一般的地图都会涉及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要素,读图时必须先看一下这些要素。
接下来要根据提供的图表特点,判断这是哪一类地图,分布图、原理图、统计图、景观图还是其他的图。
根据具体图类,运用具体方法读图。
如等高线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等高距为多少,何处为山峰,何处为山谷,何处为山脊线,何处为集水线,等等。
究竟读哪几个方面要视题目要求而定。
2、地图运用地图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1)运用政区图,记国家、省(区)、市的空间分布及彼此相对位置关系。
读政区图,要注意观察国家、省(区)的轮廓特征,境内河流等地理事物在此基础上多次重复阅读,渐渐的在自己同形成有关国家与地区图。
这样当时卷中出现某国家图形时,头脑中存储有关国家的图形会立刻浮现出来,经过联系、核对,片刻即可判断出该图所示国家。
(2)运用地形图、记地势变化、地形区分布、河流流向、河流形状。
现行的图册中的地形图均为分层设色法所绘制,给人的感官刺激强,印象深,反复运读后,可在头脑中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地形图,借此科教容易地记注大洲、国家、地区的地势起伏、地形区分布及受制于地形的河流流向、水系形状。
(3)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
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寓文于图,则十分简单得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二、空间分析能力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以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
高考地理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文字背景材料中的信息 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心组织的,无效的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很少,解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在最短的 时间内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
解读信息要注意“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挖掘。如果忽 视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速准确提取出有效的地理信息就会 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答题速度。如“太阳最接近正南方向”信 息解读为“此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左右”;“板栗属于喜光、喜 暖的落叶阔叶树种”信息解读为“适于生长在温带季风气候、 山地阳坡地带”。其基本过程是:
(B )
A.东南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南京市城北地区建筑物高度和密度均 较小,由此推知江北新区发展水平较低,开发的最大优势为土 地成本低。第2题,交通建设有利于加强南京中心城区与城北 的联系,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3题,对比 2000年和2012年南京的天际线可知,城西、城南的建筑物高 度和密度增加最明显,说明南京城区建设发展最快的方向是 西南。
分析推理
文字材料 中的信息 ①指断层——岩层断裂,位移 地理图形 表述语中 某地质剖面——不同历史时期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及其
地貌特征 的信息
地理图形 中的信息
答案:(1)D (2)C
方法总结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三项能力的重要前提。没 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或这方面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调动 和运用知识等其他三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有以下五 点要求。
3.地理图形表述语中的信息 试题中通过对图形加以说明、解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丰富, 涉及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其意图主要说明地图表示的区域、 地图的类型和地图中的地理要素等信息。要突破一般思维方 式将图文结合综合阅读、理解题意,如“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宽谷中的爬升沙丘”说明“图中沙丘位于河流中游沿岸,并非 洪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并且由河谷低处向高处运动”。
高考复习冲刺——地理位置的描述及评价讲课教案

【例7】(2007年四川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位于C港西南方向且距离最近的世界著名海峡名 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C港成 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8分)
无答题模板
【例7】(2007年四川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参考答案: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 (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简述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
参考答案:地处非洲中北部内陆,位于低纬度、热 带,周边有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四个 国家
38.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 位,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位于热带(1分);东濒红海(1分);非洲东北 部(1分)。
【例6】读我国东南沿海及某省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8),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省东南部海域在交通位置的重要性。(4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概念混淆
【例6】读我国东南沿海及某省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8),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省东南部海域在交通位置的重要性。(4分)
台湾海峡连接东海和南海,是我国沿海(南方)航 线的必经之地;(2分) 东北亚各国(韩、朝、日、 俄)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捷径。(2分)
(1)据提供信息,描述K地峡的地理位置。(8分)
处于北纬7°至12°之间的地段(泰国境内),北连中南半岛,南接马来半岛; (4分)东经98°至101°之间,西侧为印度洋(安达曼海),东侧为太平洋 (暹罗湾)。(4分)
经济位置 交通位置 政治位置
所处经济区及地位、临近(远 离)某经济区
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枢 纽、控制重要海峡等
100°
运用地理材料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的能力 。 例如:在高 三二轮专题复习时,为训练和培养学
例如,在讲 "东北"时.为了学生能分析 " 该区 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 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
展的方法和途径",笔者搜集 f 东北地区和江浙沪农业
生综合分析地质构造、地貌、自然带分布之间的内在联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这项能
力的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要求学
生能从问题的表述或提供的各种地理图文材料中,获取
所承载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第二层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①材料一说明我国矿产资源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它会造成什么影响?②材料二说明 这三种资源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③材料三说明我国水
丰富 的地理信息 。 地理图像种类多样 ,包括地理示意
图、地理分布图、地理景观图 、 地理统计圆 、 等值线
图、地理模式图等 。 设计和呈现地理图像类材料,以培
用表格 、 数据等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所学
的知识辩证地分析概括其中的现象、问题.并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 、建议、措施、思路等 。
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比
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次,要求能迅速地从地理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提炼
有效信息和价值,并对其分析与整合;第三层次,要求
40
教学经验
再如,教学地理环境整体性时.为弥补教材不 足,拓宽知识面,同时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
2015 年第 9 期
~1:.
力,备课时我在精选了三幅有关天津温地景观图的同
1
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q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共29张PPT)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综合能力测试信息的呈现特点:
教材之外的信息
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 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这些新信 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 生解题造成成障碍。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综合能力测试信息的呈现特点: 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
辨证的视角 地理问题一般具有两面性,分析问题时都要辨证地去看。 如气候资源对农业既是有利因素,而气象灾害又是不利因素。 再如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辨证关系。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解读地理信息
动态的视角 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分析 地理信息需要用动态的视角,从过程中予以分析。如区域与区 域之间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高考地理四大能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 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等。 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 城市和人口等。 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便于考查学生地理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综合能力测试信息的呈现特点: 信息情境化
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综合能力测试信息的呈现特点: 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提炼地理信息
反馈地理知识结构,只有在地理知识结构的框架下,才能提炼出重要的、 关键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源。 反馈地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与区域地理知识等都有着内在联系。 区域地理知识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载体,区域位置决定气候,气候会影 响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进而对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人类活动的 影响。认识地理知识内在联系,可以由某地理知识推知其他方面的知识。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
高中地理四大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提取关键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使用地图、地球仪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理现象,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四大能力要求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日本 的人口问题及其措施分别是 什么?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青壮年 负担过 重 劳动力不足
(2)注重学法指导,从试题分析中提升学生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怎样处理好“鱼”与“渔” 的关系,已引起许多老师的关注。教学的理想是让 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 的训练,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情境问题或试 题的分析来实现,其中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方法的 提炼,能让学生得到认识能力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 飞跃。
地理景观等。然后再按设问的要求进行分 析,与设问无关的图形要素可以不管,排
例6、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下图是2月10—12日某地区锋线 从指向标可以看出, 移动情况,读下图回答 该系统向东南方向运
动,应在北半球
1、该锋面属于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该系 统降水在锋后,说明应是冷 锋。
根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例2(2013高考题安徽卷)(35分) 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
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种植业——破坏植被; 收入低
种植业需要 林业—保 灌溉——水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 护植被, 源不足;
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法,要勇于改变传统的结论式教学模式 ,实施开放性地理教
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收集资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
习过程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知
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特征 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而且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 ② 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人口 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预计 今后几十年,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 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例如俄罗斯和德国。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发 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 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印 度尼西亚等国就占了每年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20世纪 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 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1(2013高考题新课标I卷)(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 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 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 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例1、(2013高考题天津卷)(30分)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最冷月气温100C,在秦岭——淮河以南;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
10~35℃,年降水量在 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
年降水量 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 800毫米 以上,在 件良好的地区。 地形——低山、丘陵 秦岭—— 淮河以南。 (1)图中所示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 长的是 乙地 。你是依据图6中哪些信息 判断的?请列举两条并说明。(9分)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D.南半球暖锋
例7、读天气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 统图,回答 位于冷锋与暖锋之间,
在暖锋锋后、冷锋锋前。 1、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 ) A.①线绘制的 B.②线绘制的 C.③线绘制的 D.④线绘制的
2、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A.为南半球的锋面气旋 根据风向可以看 B.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出,风向右偏, C.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应为北半球 D.多出现在海洋上,陆地一般不会出现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 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 目要求作答;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 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 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 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 观测、地理实验等;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 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一、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学生备考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 1、信息获取不全面。无论是图像信息还是文字信息,
放到卷面上给考生提取和解读,但是,并不是所 有的考生都能够无遗漏的提全信息,最终,由于 信息不够,导致解题过程出现错误。
(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措施 1、精心选取高考试题,让学生了解高考地理试 题信息呈现的主要形式 (1)文字信息:通常是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 象的文字信息。不仅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材料,还 包括地图、表格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必要的限定 或提示等。地理文字材料不仅给出了解题的基本材 料,还包含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 (2)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像提供的信息,包 括专题地图、综合性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 联系图、景观图等地图是承载量最丰富的一种图像, 她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 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 (3)表格信息:指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地理数据资 料及数据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因(8分)
③从地理图形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试题在提供一幅地图时往往会通过文 字表述的形式告诉学生此图的名称、含义 等信息。 解题时学生需要从这些表述语中获取 和解读重要的地理信息。标注于图下的地 图名称可以提供与解题有关的信息。
例4、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 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
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例3(2013高考题新课标II卷) (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
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 水源主要有雨水、冰川融水、积雪 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其中地 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 下水是稳定水源——利于地下水下 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渗的条件:降水时间长、强度小、 坡度小、植被覆盖良好。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保持水土
收入高 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 机会。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
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
(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 (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14分) (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分)
2、信息提取过程中解读错误。提全信息只是正确解
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不同的信息进 行解读和归类,并在解题的过程中正确使用。 3、对解读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描述,不能利用解 读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例:读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 事安排)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为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2)依图示信息可知农场分 布在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错误)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例2(2013高考题广东卷) 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3)重视“实战”训练,选择有问题情境的题目, 培养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地理信息的载体不同,获取 和解读地理信息的途径也应“因地制宜”,需要 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有效获取和 解读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具体途径:①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以中心问题为背景材料设计试题的命 题模式,每一组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文字材 料都是经过精选的,对解题无效的信息或 有一定干扰作用的信息一般没有,而对解 题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完整。因此,解题 时一定要对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在 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 息。如果忽视背景材料的存在或者不能快 速准确地从背景材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地理 信息就会影响解题的思路和速度。
地理备考中培养学生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的实践探索
《山东省考试说明》对地理学习和应试能力的要求是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 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 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从图名“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线路示意图”——可以联想 到影响因素是地形 影响南水北调中线 河南段走向变化的
主要因素是
A.地形 C.交通 B.水源 D.城市
人口增长统计图,需要说明数量的 多少,增长的快慢
例5、读“1950~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表示某一时间段,说明 人口的时间变化特征
2000-2010年人口 2009年人口密度 年均增长率(%) (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 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 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