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农田水利学灌溉排水工程学复试(version1)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515
水文地质学
516
基础工程学
农业水土工程
(082802)
501
水利水能规划
三选一,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517
农田水利学(含节水灌溉技术)
522
水泵及水泵站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3)
520
内燃机学
二选一,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521
机械设计
流体机械及工程
(080704)
567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参考书目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一)学术型研究生各专业复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专业名称及代码
复试科目代码
复试科目名称
备注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501)
501
水利水能规划
三选一,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502
水资源系统分析
515
水文地质学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502)
528
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徐芝纶,高等教育出版社
529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研究》、《绿色建筑》、《建筑高技术研究》、《中外建筑大师作品集》
530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概论》,吴添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31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533
数学物理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刘法贵等编,黄河水利出版社
53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希孺,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535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程其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考研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水利工程概论 (水电方面)
③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三版)田士豪 周伟 中国电力出版社
水利工程概论 《农田水利学》(第三版)郭元裕 《水工
(水利方面) 建筑物》陈德亮 《水泵及水泵站》刘竹溪
④
刘景植
方向 1、7 同①
方向 2、5、8、
4、10 同③④二选一
与学院电联(02768772339)
方向 12 水利史综合
《中国水利史稿》上中册 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利工程概论①
②③④任选一
水利工程概论 (河流方面)
②
《水力学》李炜、徐孝平 武汉大学出版社 《河流泥沙动力学》张瑞瑾 谢鉴衡 中国水 利水电出版社《河床演变及整治》谢鉴衡 中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工结构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7-8 方向) 材料学 水利水电工程(1-6 方向)
专 业 学
水利工程 位
工程管理 注:研究方向参见附件 3
附件 2 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
报考专业、方向 系统工程
复试笔试科目 系统工程
参考书目 《系统工程》 汪应洛 机械工业出版社
水文学及水资源 环境工程(3-4 方向)
学 术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位 流体力学
环境工程(1-2 方向)
水利工程概论 (水文方面)
①
《工程水文学》(第三版)詹道江 叶守泽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资源开发及利 用》陈惠源 万俊 武汉大学出版社 《水 环境分析及预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 社 宋星源 雒文生
灌排工程

重点:(1)土壤水的分类及有效水、无效水、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等名词;(2)砂、壤、粘三种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及差异;饱和土壤水、非饱和土壤水运动微分方程;(3)SPAC 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概念。
难点:(1)已知土壤含水率占体积、干土重、孔隙百分比,求含水量的公式;(2)垂直入渗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入渗速度、入渗总量推导。
第二章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重点:(1)作物需水量和田间耗水量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灌溉制度及有关概念;(3)水田泡田定额及生育期灌溉定额的计算方法、公式;(4)旱田灌溉制度的设计应收集的资料;(5)综合灌水定额法的作用;(6)灌水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7)修正灌水率图的原则。
难点:(1)间接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2)旱田灌溉制度计算的列表法(教案补充内容)。
第三章灌水方法与喷、滴灌系统重点:(1)各种灌水方法的特点、适用条件;(2)地面灌溉的技术要素;(3)喷灌的主要灌水质量指标;(4)喷灌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确定方法;(5)拟定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6)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步骤;(7)滴灌的主要灌水质量指标;(8)滴灌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难点:(1)地面灌溉的田间渠系布置和灌水技术;(2)喷灌系统规划设计的步骤;(3)滴灌系统的布置和设计。
第四章灌溉渠道系统重点:(1)灌溉渠系和田间工程规划原则、布置形式及适用条件;(2)渠道流量的概念及推算方法步骤;(3)渠道纵断面的设计方法、步骤;(4)渠道防渗的意义、材料、结构形式。
难点:(1)干、支渠的规划布置、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2)轮灌渠道流量推算方法步骤;(3)各级渠道水位推算方法步骤;(4)寒区渠道防渗工程的特殊要求。
第五章低压地面灌溉管道系统重点:(1)低压地面灌溉管道系统的组成;(2)低压管道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和方法;(3)低压管道系统的流量与压力推算方法。
第六章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重点:(1)地下水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灌溉水源的水质要求;(3)地面灌溉取水方式的类型和适用条件;(4)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多年均衡法。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个专业之一——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个专业之一
——农业水利工程就业前景
农业水利工程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从国际总体趋势上看,农业节水发展的重点已经由输水过程节水和田间灌水过程节水转移到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这也代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水保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能力。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
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业方向:一般分配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2020年博士生综合考核结果

赵宁
50
605
2020420 100773
杨丽妍
51
603
2020420 100891
徐雅倩
52
607
2020420 106835
李严
53
610
2020420 105034
王奕森
54
511
2020420 106482
陈慧芳
55
609
2020420 100428
岳珍珍
56
516
2020420 106286
姜庆玲
64
611
2020420 106620
蒋心越
65
612
2020420 100365
刘云龙
66
616
2020420 102215
李睿鑫
67
617
2020420 103542
赵占超
68
517
2020420 106349
温圣林
69
618
2020420 108992
冯园林
70
2020420 104917
2020420 100821
姚斯洋
11
206
2020420 101725
黄宇明
12
205
2020420 100262
张剑
13
207
2020420 105488
冯博
14
208
2020420 101753
刘军政
15
301
2020420 102863
邹宇雄
16
302
2020420 100427
李阳
17
305
水利工程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自我介绍1.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工作经验。
2. 您认为自己在水利工程领域有哪些优势和特长?3. 您为什么选择从事水利工程行业?二、专业知识与技能1. 请解释一下水利工程的定义及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 请简要介绍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4. 请解释一下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
5. 水利工程管理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6. 请解释一下水库调度原则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灌溉、供水等方面有哪些作用?8. 请简要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三、案例分析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谈谈您的看法:案例一:某地区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导致旱灾严重,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案例二:某水利工程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水库大坝出现裂缝,存在安全隐患。
案例三:某地区水利工程因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2. 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与效益。
四、项目管理1. 请解释一下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哪些阶段?3. 请简要介绍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常见方法。
4.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进行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控制?5. 请谈谈您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遇到过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五、政策法规与标准1. 请列举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常见的法律法规。
2. 水利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如何遵守相关标准?3. 请谈谈您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政策法规的理解。
六、团队协作与沟通1. 请谈谈您在团队协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 如何在水利工程项目中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有效沟通?3. 请谈谈您在团队管理中的经验与心得。
七、应急处理1. 请列举水利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并说明如何进行应急处理。
2. 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如何确保人员安全与工程安全?3. 请谈谈您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灌溉排水工程学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二、课程英文名称:三、课程编码:四、课程性质:专业课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面对专业学时:32;学分:2;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水资、水利水电六、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目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田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计算,灌溉用水过程、用水量的确定,灌水方法和灌水技术的应用,灌溉系统规划布置及设计施工与管理。
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质水情,及消除水旱灾害,合理科学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学习本课程须注意下列要求:(1)要深入了解各种农田水分形式对作物影响和机理及作物生长对水分状况的要求,掌握利用势能理论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原理及计算。
(2)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选择合理的设计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作物需水量的计算、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值的基本技能。
(3)了解目前我国各灌区主要采用的灌水方法类型及原理,掌握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确定、细部结构设计。
(4)具有有压管道灌溉输水系统水力计算,管道布置的技能。
(5)能够结合实际确定灌溉渠系的规划布置原则并能合理规划布置,必须掌握灌溉渠道流量计算,渠道纵横断面设计,渠系水工建筑物工作原理的基本内容。
(6)具有绘制规划设计图纸、编制规划设计文件的技能。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水文水资源原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专业课。
先修课程:测量学、水力学、水文与水利计算、土壤物理学。
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课。
八、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和节水模型讲解。
九、考核方法:闭卷考试,考试内容覆盖全部讲授内容;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和出勤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史海滨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8月参考书:《农田水利学》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自学指导教材》农大内部出版。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三版课后答案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2.参考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大于200m)矮草地(8- 15cm).上的蒸发量3.多年均衡法:是指将地下水含水层作为-一个多年调节的地下水库,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按照与地面水库相似的方法进行多年调节计算,从而确定地下水库的库容和最低静水位的一种方法。
4. SPAC系统:将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连续体,水分通过土壤、植物到大气的传输过程用势能理论来描述。
5.灌溉用水管理:灌溉水量、流量的调配与控制及灌溉时间的安排等。
二、是非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X2. V3. N4. V5. X6. X7. X8. V9. X10. X三、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田间持水率、凋萎系数2.孔隙水、裂隙水、溶洞水3.平均排除法、地区经验公式法4.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5.续灌、轮灌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要点:影响因素:气象因素:日照、风速、气温、湿度、气压等作物:作物种类、种植密度、生育阶段土壤:土壤类别、土壤湿度等农业耕作措施等作物需水量推求方法:经验公式法:水面蒸发为参数、气温为参数、产量为参数水汽扩散理论为基础的半经验公式法:空气湿度法、温度风速法、温度8照法参照作物需水量法:彭曼公式2.答案要点: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的要求:1)地面--般不允许有积水2)地下水一-般不允许上升至根系层内3)根系层允许最大含水率不超过田间持水率,最小含水率不小于凋萎系数4)盐碱土地区,土壤水溶液浓度不能超过允许最高值水稻对农田水分的要求:1)田面可以有适宜的淹灌水层2)地下水位要维持适宜的深度3)要维持适宜的渗漏强度3.答案要点:取水方式: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水分运动1.1.农田水分状况1.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2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1.控制农田水分状况2.改善土壤气热养状况3.满足农业的需水要求2.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多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
3.农田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汽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吸湿水),毛管水(悬着毛管水,上升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4.土壤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常用),重量含水量5.吸湿水:空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吸湿水达到最大时对应的土壤含水率。
6.凋萎系数:当土壤含水率低至吸湿系数的1.5-2倍时,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凋萎系数。
7.田间持水率:土壤中的水能客服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最大含水量。
(一般认为灌水后两天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量为田间持水率)8.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能否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易程度。
取决于:形态、数量、作物吸水力和土壤持水率之差。
9.有效水:凋萎系数~田间持水率10.土水势: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所具有的能够做功的能量。
重力势、基质势(负)、压力势、溶质势(负)、温度势。
11.滞后作用:同一土质,吸湿和脱湿过程土壤水势和数量关系不同,瓶颈效应,土壤孔隙的不规则性12.干旱:大气干旱(大气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低,阳光过强,有时伴有干热风,造成植物蒸腾耗水过大,而使根系吸水速度不能满足蒸腾需要)、土壤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根系从土壤中所能吸取水量很少,无法补偿叶面蒸发的消耗)、生理干旱(由于植物生理方面原因造成植物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出现干旱现象。
如: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温度过低,严重缺氧)13.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1.根系层最大含水量不超过田间持水率,最小含水量不低于凋萎系数2.地面一般不允许有积水3.地下水一般不允许上升至根系层内4.盐碱地区土壤水溶液浓度不能超过最高值,最低含水率应满足土壤含盐量的要求14.水稻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1.田面有适宜的淹灌水层2.维持适宜的渗漏强度3.地下水维持在适宜的深度。
15.农田水分:1.过多:1.降雨量过大2.洪水泛滥3.地形低洼,地下水位上升4.出流不畅2.不足:1.降雨量不足2.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3.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4.蒸发量过大1.2.土壤水分运动16.扩散度D(θ):单位含水率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水流量17.容水度C(h):压力水头减小一个单位时,自单位体积土壤中所能释放出的水的体积18.菲利普公式和考斯加可夫公式1.3.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19.SPAC的基本思想:1. 水分势能的概念通用于整个系统2. 水分从势能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处3. 整个系统中不同部位的水势差与相应的阻力成正比20.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1.土壤通气状况:通气状况良好,有利于根吸水;(缺氧影响根压)2.土壤温度: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土温愈高,根系吸水愈多;(生长缓慢,活性差)3. 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水势小于土壤水势有利于根系吸水4.土壤含水量:适宜含水率下吸水多,过低(有的植物过高)都不适宜21.影响叶面蒸腾的外界条件: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光22.潜在蒸腾量:ETp2.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量2.1.作物需水量23.植株蒸腾:植物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水,通过叶片的气孔蒸散到大气的过程24.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水分的蒸发25.腾发量:=旱作物作物需水量=蒸腾+蒸发量26.腾发量决定因素:气象条件,作物特性,土壤性质,农业技术措施27.深层渗漏:指旱田中因为降雨或灌水过多,超过了田间持水率,而导致向根系吸水层以下的渗漏现象28.田间渗漏:水稻田的渗漏29.田间耗水量:水田:=作物需水量+田间渗漏30.计算需水量的方法:1.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蒸发系数法(水田)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旱田)3.多因素推断法4.模比系数法)2.通过参照作物需水量计算(1.用水面水面蒸发量推算2.用气温和昼长时间推求3.能量平衡法)3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地表径流32.彭曼公式:1.可用普通气象资料计算,计算精度较高2.理论公式,计算简单工作量小3.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4.只能求出潜在腾发量,还需进一步修正33.作物灌作物需水敏感期: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称为作物需水敏感期或需水关键期溉制度34.参照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2.1.1.充分灌溉35.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一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溉制度是灌区规划管理的依据,据此确定灌区建筑物规模和控制面积。
36.灌水定额:指单位灌溉面积上一次灌水的灌水量37.灌溉定额:播前及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定额之和38.灌溉制度的影响因素:1.作物种类、品种2.自然条件3.耕作方式4.农业技术39.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1.总结群众丰产灌水经验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3.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制度40.水稻灌溉制度:以淹灌水层为控制条件41.旱作物灌溉制度:以计划湿润层含水量为控制条件42.适宜水层下限,适宜水层上限,降雨后最大蓄水深度43.水分生产函数:作物在生长发育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44.非充分灌溉的理论依据:1.供水不足时,作物发生生理,生化变化以适应环境,增加吸水,减少散失2.生长补偿效应,缺少灌溉后,作物受一定影响,后期灌水会造成补偿效应3.适度的水分亏缺,对作物营养物质起到调节作用,有益于高产4.土壤含水率在较宽的范围内有效性相等。
2.2.作物灌溉制度2.3.灌溉用水量45.全面掌握:设计典型年的选择综合灌水定额的概念及作用46.重点掌握:灌溉用水过程灌溉水利用系数47.灌溉定额:一种作物的净用水量48.灌溉用水量:各种作物的净用水量和毛用水量。
决定因素:灌溉面积、作物种植、土壤、水文土质、气象作用:其大小直接影响灌溉工程的规模49.设计典型年:根据某一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得到的一个特定的水文年份。
干旱年85~90%,中旱年75%中等年50%50.设计灌溉制度:依据设计典型年计算的气象资料得出的灌溉制度51.设计灌溉用水量:利用设计灌溉制度、各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和灌溉水利用情况而得到的灌溉用水量52.净灌溉用水量:某种作物某次灌水定额与该作物种植面积的乘积,为这次灌水需供水到田间的灌水量53.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渠长、流量、土质、水文地质、工程状况、管理水平54.灌溉临界期:2.4.灌水率55.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56.在修正灌水率图时,要以不影响作物需水要求为原则:1.不要改变主要作物关键用水去的各次灌水时间;2.若需要调整移动,以往前移为主,前后移动不超过三天;3.将灌水率图修正的比较连续、均匀;4.选取连续时间较长,而不是短暂的高峰值,作为渠首设计流量的设计灌水率。
在运用的过程中,对短暂的大流量可利用渠堤的超高部分来满足。
3.灌水方法3.1.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57.灌水方法:就是灌溉水进入田间并湿润根区土壤的方法。
目的:将集中的灌溉水流转换为分散的土壤水分,以满足作物对水、气、肥的需要。
58.灌水方法的要求:1.灌水均匀2.灌溉水利用率高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结构4.便于和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5.应有较高的农业生产率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7.基建投资管理费用低8.田间占地少59.灌水方法分类:全面灌溉(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淹灌、漫灌)、喷灌),局部灌溉(渗灌、滴灌、微喷灌、涌灌、膜上灌)60.喷灌特点:1. 灌溉均匀,水利用系数高,适合透水强的土壤2.地形适应性强(可坡地灌溉)3.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4.受风影响大5.基建投资高,主要用于经济作物3.2.地面灌溉61.畦灌:适用窄行密播作物62.沟灌:宽行作物,或枝干、冠等不能被水淹的作物砂性土壤间距窄,粘性土壤间距宽波涌灌3.3.喷灌63.适用情况:1.作物:多数作物,经济作物,弱小植物不能使用大喷头。
2.土壤:渗透性较高,以免地表积水,避免易结壳土壤3.地形:任意地形,尤其复杂地形4.水源:干净,没有悬浮物和沙子,避免堵塞,和污染作物表面64.分类:管道式喷灌系统(固定式,半固定式(人工移动支管、机械移动支管)),机组式喷灌系统(小机组定喷式,时针式喷灌机系统,平移式喷灌系统)65.质量指标: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水滴打击强度66.喷头:旋转式、固定式、孔管式3.4.滴灌67.滴灌系统阻塞原因:1.悬浮固体堵塞。
如泥沙,有机物2.化学沉淀堵塞。
3.有机物堵塞68.疏通方法:酸液冲洗法,压力疏通法3.5.微喷灌3.6.渗灌4.灌溉渠道系统69.灌溉渠道系统: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灌水的工程系统。
包括:1.渠首工程2.输配水工程3.田间工程4.1.灌溉渠系规划70.灌溉系统的组成:1.灌溉渠道(固定渠道(干支斗农),临时渠道(毛,输水垄沟))2.退(泄)水渠道(渠首排沙渠(定期冲刷,排放渠首泥沙),中途泄水渠(设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道上游,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渠尾退水渠(设在干支渠末端,用于退泄余水))71.7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 尽量将干、支渠布置在较高地带,以便控制最大的灌溉面积2. 与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密切结合,并适当考虑行政区划,便于管理3. 与排水沟的布置相配合,统一布局(路桥涵)4. 渠线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5. 确保渠道工程安全可靠6.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7. 要考虑综合利用:发电,航运,加工,养殖73.山区干支渠布置形式:1.干渠沿等高线布置,支渠沿溪间分水岭布置2.干渠沿山脊布置,支渠两边分出74.平原干支渠布置形式:干渠沿等高线布置,支渠垂直等高线布置75.圩垸干支渠布置形式:通常只有两级,干渠沿圩堤布置76.斗、农渠的规划要求:1.适应农业生产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2.便于配水和灌水,有利于提高灌水工作效率3.有利于灌水和耕作的密切配合4。
土地平整工作量较少77.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的配合:1.灌排相间布置(地形平坦,两侧控制)2.灌排相邻布置(地形向一侧倾斜,上灌下排)78.引水建筑物:1.无坝引水(渠首进水闸,调节饮水流量)2.有坝引水(拦河坝、冲沙闸、进水闸)3.提水泵站(调节河道流量的水库)79.配水建筑物:分水闸(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分水,控制和调节配水流量),节制闸(抬高上游水位,节制向下流量;满足下级引水,轮灌组分界处,保护建筑物)80.交叉建筑物:隧洞、渡槽、倒虹吸、桥梁、涵洞81.衔接建筑物:跌水、陡坡82.泄水建筑物83.量水建筑物4.2.田间工程规划84.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85.田间工程的规划要求:1.有完善的排灌系统2.田面平整3.田块的形状和大小要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有利于农业机械作业和提高土地利用率86.田间规划的规划原则:1.田间工程规划是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农业发展规划和水利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2.田间工程规划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既要充分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要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当年增产3.田间工程规划必须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注重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4.田间工程规划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87.条田规划的要求:1.排水要求2.机耕要求3.田间用水管理要求88.田间渠系布置:纵向布置、横向布置4.3.灌溉渠道流量推算89.设计流量: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