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难点突破
议论文难点突破1

1、“因果分析法”: 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 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 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 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 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例3.
2、假设分析法: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 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是 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 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 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 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 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 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例1、论点: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 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 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 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 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 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通病——不懂或不会分析论证
• 观点:我们要勤俭节约: • 举出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 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 “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 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 人。 • 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 例说理。
中学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素材—议论文难点突破 (5)

【教学目标】1、整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
2、学会设计作文的架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3、提高思路意识,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重点】学会设计作文的结构,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难点】学会拟写议论文的提纲, 写内容充实、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的议论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幻灯机教学过程一、学一学:如何拟写作文提纲(一)作文提纲的模式:1、标题(提出论点)2、引论部分3、本论部分分论点一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分论点二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分论点三确定选用的材料(例子、名言)4、结论部分(二)作文提纲的要求:1、标题要求及作用:1、提示论点;2、提示论题(议论的范围及对象)3、新颖2、引论部分:提出问题本部分的中心任务:鲜明、正面地提出中心论点。
作文题目有材料的由分析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没有材料的可以列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从名人名言中引出。
可以是一段,可以是两段,但字数应控制在100字以内。
3、本论部分此部分的中心任务:分析问题,使中心论点能够成立。
字数600字左右。
分论点的要求:(1)要是一个明确的句子,不必另起一段。
(2)三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即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
(3)为了使分论点有说服力,必须要用到事例论证法。
选用事例的要求:(1)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说服力。
(2)要新鲜,事例过于陈旧也乏味。
(3)事例要能证明中心论点,至少能证明该分论点。
(4)每个分论点至少需要一个事例,多多益善。
4、结论部分:这里是一段集中的论述,语言要精当,字数100字左右。
这一部分的作用:1、进一步明确、深化中心论点。
2、对三个分论点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联系当前现实,体现文章针对性。
有多种写法:1、呼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点明题意,使文章观点更加清晰。
3、发出呼告,以求发人深省。
语言要铿锵有力,富有哲理内涵,宜多用排比、拟人、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
毕业论文写作的困境与突破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和提高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写作的困境与突破如何克服写作障碍和提高论文质量毕业论文是对一位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展示,它不仅对学生的成绩和学术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考验。
然而,许多毕业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境和写作障碍,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论文质量上不去。
为了克服这些困境,提高论文质量,下面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很多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困境是选题。
一个好的选题是一个成功论文的基础。
如果选题不当,可能导致对论文内容的兴趣不浓,进而影响写作的积极性和质量。
因此,学生在选择论文题目时应该结合自己的学术或专业兴趣,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此外,也可以向导师和同学寻求建议和指导,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
第二个困境是论文结构和大纲的编写。
一个良好的结构和清晰的大纲可以使论文更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在论文写作之前,学生应该仔细研究和理解所选定的主题,并确定自己要阐述的观点和论证的逻辑。
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或纸上草图来组织思维,明确论文的框架和层次。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迷失方向,还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思路和论证逻辑。
第三个困境是论文的查找和筛选。
当你开始写论文时,你需要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来支持你的研究。
然而,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很容易陷入文献泛滥和信息过载的困境中。
因此,学生应该善于利用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库,选择高质量和有权威性的文献。
同时,要善于筛选和整理收集到的文献,只选择与论文主题密切相关且有实证研究的文献,避免不必要的引用和文件堆积。
除了以上的困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可能面临写作技巧不足、语言表达不准确和参考文献格式混乱等问题。
下面给出一些建议:首先,学生应该提前积累一定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践经验和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寻找一些写作指南和写作课程,学习写作技巧和结构。
如何应对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难题

如何应对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难题议论文是学术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要求作者通过提出有力的论据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证据和例子进行论证。
然而,在撰写议论文时,很多人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难题。
本文将就如何应对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难题进行讨论,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一、难题一:论据不充分在撰写议论文时,一些人常常会面临论据不充分的问题。
论据不充分会导致观点过于主观,从而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在撰写议论文之前,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收集大量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查阅权威的书籍、学术文章和统计数据,可以提供更多有力的论据。
2. 引用权威的观点和专家意见:引用权威的观点和专家意见可以增强论据的可信度。
查找与自己观点相关的专家论断,并进行合理引用,可以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多的支撑。
3. 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案例:为了增强论据的说服力,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和案例。
通过引用真实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二、难题二:结构松散结构松散是很多人在写议论文时常遇到的难题。
结构松散会导致文章逻辑不清晰,读者难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以下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法:1. 编写提纲:在撰写议论文之前,编写一个详细的提纲是很必要的。
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并确定文章的主题和各个部分的顺序。
通过提纲,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连贯。
2. 使用连接词和过渡句:在文章中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
使用连接词如“首先”、“其次”、“最后”等,可以明确表达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使用过渡句如“因此”、“然而”、“另一方面”等,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连贯。
3. 将段落观点整合:在撰写议论文时,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围绕着主题句展开论述。
在文章的结构上,可以将相似的观点进行整合,使段落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
三、难题三:语言表达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准确是很多人面临的议论文写作难题之一。
作文难点突破-议论文论证段落写作

发出呼吁或号召,引导读者采取行动 或关注问题。
意义句
阐述论点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说服 力。
Part
02
如何展开论证段落
因果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阐述论点的合理性。
详细描述
在因果分析法中,首先需要明确提出论点,然后列举支持该论点的相关原因, 并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强调论点的合理性。
主体部分
STEP 01
论证句1
STEP 02
论证句2
用事实、数据、事例等支 持论点,与论点形成逻辑 关联。
STEP 03
论证句3
补充论证,提供更多证据 或从另一角度支持论点, 使论证更全面。
进一步阐述论点的合理性, 增强说服力,可从不同角 度或层面展开论证。
结尾部分
结论句
呼吁句
总结段落内容,重申论点,呼应引言 部分。
Part
03
论证段落的逻辑性
逻辑严密性
总结词
论证段落应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确保 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紧密。
VS
详细描述
在论证段落中,论点是核心观点,论据是 支持论点的理由或事实,结论是整个论证 的总结。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 系要清晰,论据要充分支持论点,结论要 准确反映论证结果。
逻辑连贯性
对比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事实或数据,突出论点的优势或正确性 。
详细描述
对比分析法要求在论证段落中,明确提出对比的对象和比较 的方面,然后列举对比的结果,最后总结出论点的优势或正 确性,强调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举例说明法
总结词
通过具体实例来支持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议论文难点突破---比喻论证

议论文难点突破---比喻论证议论文难点突破---比喻论证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的语言也要有文采。
在议论文写作中,不少同学之所以语言枯燥无味,缺乏文采,原因之一就是不会使用恰当的比喻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抽象、深奥的道理的论证方法。
用得恰当,不仅使语言变得灵动,而且使议论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
那么,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使你的议论生动形象呢?(一)、用比喻来形象地引出观点。
议论文引出论点的方式有许多,如讲述故事、引用诗词名句、开门见山等,但用比喻来引出观点却能让读者一开始就感受到文笔的灵动和智慧的非凡。
如:1、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终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把双刃的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伤痕累累。
朋友,铁血的男儿也有情,沙场的将士也有泪。
感情支配着心灵,左右着灵魂。
可是,小心啊,切勿让其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
(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这里,运用比喻句来诠释感情,形象地引出了莫让感情变幻了你评判的目光的观点,较好地扣住了文题。
2、生命是什么?是云,悠悠的,或起或落的云;是山,傲然挺立,高耸云天;是河,奔流到海,不舍昼夜……生命像段旅程,每一个人在里面则是疲于奔命的旅人,有着大段的春天、冬天。
你有你的目标,但却不敢断定下一个目的地是什么,是出人意料,还是情理之中?(河南考生《生命的奇迹》)篇首设问,引人思考,运用比喻组成排比句式,给以形象地回答之后,再用比喻加以分析,从而自然地引出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为结尾得出生命的奇迹,看似平常意外,其实都是在情理之中的结论做好铺垫。
(二)、用比喻来诠释自己的观点。
文章的观点提出之后,需要对观点进行诠释,加以分析论证,这样才能有说服力。
这时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比喻,就能使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抽象的说理变得形象。
请看下面两例:1、时钟一下一下走过,每一步都有齿轮的动,每一步都写下长与短的补合。
议论文难点突破

当堂练习:
孙膑与庞涓二人都精于谋略,都是不
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 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 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 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 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 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结合上面的事例,运用所学方法来论 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这一论点。
例文参考:
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
因其效劳于优劣不同集体。在魏国, 庞涓妒贤嫉能,魏王偏听偏信,孙 膑在这样的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臣子上下齐 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才 能。可见,好集体懂得重用人才。
课堂拓展练习:
根据课堂所学,任用一种分析说理方法修改
文段。 论点:贫困是一笔财富 论据: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 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 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 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 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 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 富。
论点: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保证 论据:2000年奥运会上,44岁“高龄”的王义夫老 枪新传,一枪失准,下枪再来,最后关头的二次举 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 奥运会的遗憾;美国射击运动员埃蒙斯也是一流好 手,在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领先的大好形势下却痛 失金牌。 分析: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王义夫 有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镇定,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 快速调整心态,重振旗鼓,赢得了金牌;而埃蒙斯 却因心理素质不过硬,关键时刻丧失了意志,留下 了终身的遗憾。可见,良好的品质和心理是成功的 保证。 思考:我们看参考例文,请同学说说这段文字又是 怎样说理的?
议论文难点突破

议论文难点突破——教你展开分析论证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以叙代议)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高考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
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句话:论点是统帅,论据是士兵,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例文一)“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难点突破——手把手教你如何展开分析论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才子出寒门。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
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出去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分析:通常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常常是引出论点之后,列举几个例子,便以为大功告成,通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同学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
议论文缺少分析议论,即使论据选得不错,也难以达到论证的目的,因为缺少分析议论,论据与论点就不能很好地结合,油和水分离着。
这类作文只能得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经验: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文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
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
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要重视对论据的分析议论。
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就是论证的内容和过程。
它不仅是维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能有效地避免初学者写议论文的“观点+例子”(或“引文+观点”)的弊病,而且更是议论文说服力的所在。
修改: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
这都是些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
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评点:作者在列举事例后,先用一句紧扣论点(标题)进行归纳:“这都是些曾贫困而后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
”然后作探因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由于紧扣论点对论据作了具体的分析议论,使论据很好地为论点服务,所以很具说服力。
再如: 谈踏实文学艺术的成功需要踏实。
尽管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激情的释放。
但是踏实的功底决定了表达的效果。
李贺作诗呕心沥血有了诗鬼盛名;曹雪芹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方成就千古奇书;齐白石老人印章的遒劲功底是从前不分昼夜千刻百磨练就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其实背后有达芬奇幼时画鸡蛋的刻苦。
大凡拥有极高艺术造诣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踏实的功底。
因此,可以说,艺术殿堂精美的纹饰是用踏实雕刻成的。
二、论证段落的常规形式比如:我们要勤俭节约举出例子,写张三勤俭节约,李四勤俭节约,王五勤俭节约……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
“为什么”所以“我们要”啊?这点不阐述清楚,就是没有分析论证,这样的文章就难以服人。
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说理。
论证段落的层次往往较多,但不必弄得太繁复,应追求中心清楚、层次明晰,所以一般采用“中心句+支撑句”的形式。
中心句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中心句。
支撑句可以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组合。
常规形式:中心句。
支撑句①,支撑句②,支撑句③,支撑句④,支撑句⑤,……例如:①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
②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堪称一代儒将。
③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终忧愤而死。
④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评点:上面一段话就是按论证段落的常规形式写的,由四个句子组成。
“主题句”是第一句,二、三、四句是支撑句,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转折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是承接关系。
整段话清晰明白,有理有据。
三、常规形式的展开方式在掌握了常规的形式后,具体到每一段话如何展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事例论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假设分析、比较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等,分说如下:1、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例2: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
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方法:自问自答例3:人贵有自知之明邹忌的妻、妾和客出于私心,异口同声地肯定邹忌比美丽的城北徐公更美,但邹忌没有被假象迷惑。
为什么邹忌能透过妻、妾和客的交口称赞的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呢?因为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
方法:自问自答例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
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2、假设分析法 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解说: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例子,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因为它是假设性的,所以叫做假设分析法。
例如《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例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
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
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段文字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例2: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
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
试想,如果贝多芬在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提示:多问几个“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3:在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时,引用了司马迁的例子,说他受了腐刑之后,“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