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宗教礼仪和节日礼仪

合集下载

涉外礼仪的十二通则

涉外礼仪的十二通则

涉外礼仪的十二通则1、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2、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3、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4、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5、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

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

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7、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对人谦虚客套)。

8.不宜先为(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才好的情况是,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9、尊重隐私(在对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

10、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

11、爱护环境(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12、以右为尊(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会见,会谈,宴会席次桌次,乘车,挂国旗等都应遵循这一原则)。

2.不同国家的见面礼1.意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先是右侧,然后左侧。

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以示友好。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的原则和要求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的原则和要求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的原则和要求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为您解答,欢迎阅读,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帮助。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1、维护形象;2、不卑不亢;3、主权平等;4、信守约定;5、入乡随俗;6、求同存异;7、热情适度;8、谦虚适当;9、不宜为先;10、尊重隐私;11、女士优先;12、以右为尊;13、差异性。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涉外礼仪——各国习俗

涉外礼仪——各国习俗

仪表美
请记住两条黄金法则:
仪表是素养和品位的体现 仪表和成功联系在一起
穿衣是“形象工程”的大事! 国际服装设计大师 伊万诺 · 凯特琳 认为: “服装不能造出完人,但是第一 印象的80%来自于着装。” 因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如何挑选你的服装?
1.融入公司的特色(风格,形象) 2.工作性质(常跑外面,常作汇报) 3.办公室环境 严肃拘谨or随心所欲 4.看你的上司穿着风格
男士三大件:手表、金笔、打火机
女性西装
• 一个不喜欢看女人穿套装的男人,不是傻 瓜就是脑子有问题。职业套装更能显露出 女性高雅气质和独特魅力。
----韦斯特任德(美时装设计师)
形体语言
姿体礼仪
• 站如松
• 坐如钟 • 行如风
注视
• 公务注视:商务洽谈,上三角区
• 社交注视:舞会、酒会,中三角区 • 亲密注视:恋人、亲人,下三角区 • 一般社交扫视:下下三角
国花:乌丹玫瑰
沙特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星期四、五为休息日。
根据《伊斯兰法》,沙特每年只有两大节日,一是开斋 节(即回历10月的第一天),政府机关的假日从回历9
月25日至10月5日;二是宰牲节(即回历12月10日),
政府机关假日从回历12月5日至15日。
沙特阿拉伯人打招呼的礼仪很讲究,见面时首先互 相问候,说:“撒拉姆,阿拉库姆”(你好),有的沙特 人会伸出左手放在你的右肩上并吻你的双颊。
仪表礼仪
3V信号
• 人与人的交流相互 传递的信号主要有 三种: 视觉(VISUAL)、 声音(VOICE)、 语言(VOCAL)。
----阿尔伯特.马哈宾 (加州大学博士)
视觉 声音 语言 7% 38%
55%

涉外礼仪习俗概述

涉外礼仪习俗概述

❖ 二、服饰礼仪
❖ 庄重、朴素、整洁
❖ 正式场合,男式三件套西装,女士裙式服装。 对于服装品位与自己相近者,往往比较欣赏
❖ 德国人服饰的民族特点并不显著
❖ 德国人对于发型比较重视。在德国人,男士 不宜剃光头,免得被人当作“新纳粹”分子。 德国少女的发式多为短发或披肩发,烫发的 妇女打扮都是已婚者
❖ 三、餐饮礼仪
❖ 口味来讲,喜欢肥浓、偏爱鲜嫩
❖ 大都爱吃奶酪 ❖ 世界上,法国所产白兰地、香槟与红白葡萄酒,无出其右

❖ 餐餐必喝,常规做法:餐前要喝开胃酒,吃鱼要喝白葡萄酒, 吃肉要喝红葡萄酒,餐后才适合喝白兰地。对于鸡尾酒,法 国人则大都不大欣赏。
❖ 在公共场合和他人面前,绝对不会蹲在地上, 或是双腿叉开而坐,被视为失仪之举
❖ 成年同性共居一室或是公共场合携手而行或 是勾肩搭背,相邀共舞
❖ 注重保持适当的距离 ❖ 忌讳打探个人隐私 ❖ 听不得说自己“长胖了” ❖ 与美国人黑人交谈时,既要少提“黑”这个
词,又不宜打听对方的祖居之地 ❖ 切忌随意打骂、训斥孩子
❖ 交际场合,泰国人习惯以“名+小姐或先生” 称呼
❖ 跟外人打交道时,深受佛教影响的泰国人颇 有涵养,喜欢面带微笑,“微笑之国”
❖ 交谈时,爱细声低语
❖ (三)服饰礼仪
❖ 鲜艳之色,用不同的色彩表示不同的日期
❖ 气候炎热,多穿衬衫、长裤、裙子。只有在 商务交往中,才会穿着深色的套装和套裙
❖ 公共场合,尤其是参观王宫、佛寺时,穿背 心、短裤和超短裙是被禁止的
❖ 日本 ❖ 泰国
亚洲国家
韩国
❖ 一、基本概况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的南部,北接
朝鲜,东、西、南三面分别为日本海、朝鲜 海峡和中国黄海所环绕,并且隔海与俄罗斯、 日本、中国遥遥相望。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来自携训网什么是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

即,中国人在对外交际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对外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它包括:外交礼仪、习俗礼仪、宗教礼仪。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

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1、基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涉外礼仪常识(3篇)

涉外礼仪常识(3篇)

涉外礼仪常识(3篇)涉外礼仪常识1一、涉外礼仪内容: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

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与涉外商务活动,应该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

比如: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二、涉外礼仪注意事项:1.信守承诺。

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

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

与外国朋友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

这样才能巩固双方的友谊。

2. 热情有度。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

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

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3. 尊重隐私。

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

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

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家庭、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4. 女士优先。

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场合,要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

3 涉外、民族、宗教礼仪

3 涉外、民族、宗教礼仪

适用对象
埃塞俄比亚人 南美·印第安人
禁忌事项
出门作客时穿黄色服装 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名
禁忌俗由
哀悼死者 带来不幸
巴西人
多国人
用黄与紫的调配色作代装饰色
用左手握手或递物于客人
引起恶兆
不敬,侮辱
五、 花木交往中的忌讳
根花忌:探视病人时,日本人严忌以根花(包括盆花)为 礼,因为日文的“根”字与“睡”字的发音相同。 山茶花忌:日本人在探望病人时,忌用山茶花、仙客来、淡 黄花及白花。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 不吉利;仙客来花,日本念为“希苦拉面”,而 “希” 同日文的“死”发音相同;淡黄花与白花,多为 日 本人不喜欢。 白百合花忌:印度人,忌以荷花作馈赠品,因为印度人多以 荷花为祭祀之花。 白花忌:在欧洲,人们以花为礼时,除生日与命名病人时,往往忌用香 气浓烈的或具有特殊象征义的鲜花。送予中年人 的,忌用小花;送予年轻人的,忌用大花。 盆花忌:在通常以花为礼的交往中,许多欧洲人爱用切花, 忌用盆花,但在复活节之际,可用盆栽的风信子为 礼。 菊花忌: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忌用菊花为礼。传统习俗认 为:菊花是墓地之花。日本人忌用菊花作室内装 饰,认为菊花是不吉祥的。 双花忌:波兰人与罗马尼亚人以花为礼时,所用的花束必须 是单数,即使一枝也可,忌讳双数,但罗马尼亚人 的生日除外。
干花忌:除人造花之外,波兰人忌送干花或枯萎的花。波兰 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终结。 郁金香忌:德国人往往忌以郁金香为馈赠品。他们认为它是 无情之花。 黄玫瑰忌:英国人忌以黄玫瑰为礼花。英国传统习俗认为, 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黄花忌:法国人往往忌送黄花。法国传统的习俗认为:黄色 花象征着不忠诚。 妖花忌:许多拉丁美洲人,将菊花视为“妖花”,他们忌用菊 花装饰房间,忌以菊花为礼. 紫花忌:巴西人忌用绛紫色的花为礼,因为巴西人惯以紫花 为葬礼之花。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涉外礼仪常识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涉外礼仪常识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涉外礼仪常识 涉外礼仪,⼀般指的是中国⼈在与外国⼈进⾏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际交往的⾏为规范。

作为涉外交往的标准的、规范的作法,它好⽐“国际交通规则”,是每⼀位涉外⼈员均须⾃觉恪守的。

下⾯是店铺⼩编为您整理的⼀些涉外交往礼仪常识,欢迎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涉外交往中的礼仪 1.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礼俗”? “⼥⼠优先”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礼俗”。

在⼀切社交场合,每⼀名成年男⼦,都有义务主动⾃觉地以⾃⼰的实际⾏动去尊重⼥⼠、关⼼⼥⼠、保护⼥⼠、照顾⼥⼠,并且还要为⼥⼠排忧解难。

当男⼠给⼥⼠让座时,⼥⼠不要过于谦让,更不能把座位再让给其他男⼠,避免尴尬。

2. 国际上有哪些常⽤的见⾯礼节? (1)握⼿礼。

握⼿是⼤多数国家见⾯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

握⼿既是⼈们见⾯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励的适当表达。

如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来表⽰祝贺、感谢、⿎励等。

(2)鞠躬礼。

与⽇本、韩国等东⽅国家的外国友⼈见⾯时,⾏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

鞠躬礼分为 15°、30°和 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向对⽅表达的敬意越深。

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份最⾼、规格最⾼的长者⾏ 45°⾓鞠躬礼;⾝份次之⾏ 30°⾓鞠躬礼;⾝份对等⾏ 15°⾓鞠躬礼。

(3)拥抱礼。

两⼈正⾯站⽴,各⾃举起⼿臂,将右⼿搭在对⽅的左肩后⾯,左臂下垂,左⼿扶住对⽅的右后腰。

⾸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

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晚辈吻长辈的下颌。

同辈⼈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贴⾯颊。

(5)吻⼿礼。

吻⼿礼即男⼠亲吻⼥⼠的⼿背或⼿指。

吻⼿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性。

男⼠以右⼿或双⼿轻轻抬起⼥⼠的右⼿,俯⾝弯腰⽤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下⼥⼠的⼿背或⼿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一神论宗教。 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 人口25%~30%。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 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 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1.基督教礼节 2.基督教禁忌
二、伊斯兰教
第一节 涉外礼仪
• 一、涉外礼仪的原则 • 二、礼宾次序 • 三、部分国家的礼仪
一、涉外礼仪的原则
1.个人形象原则 2.不卑不亢原则 3.求同存异原则
4.入乡随俗原则
5.信守约定原则 6.热情适度原则 7.谦虚适当原则
8.尊重隐私原则
二、礼宾次序
礼宾次序,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 团体、各国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 先后次序,它不仅代表东道主对各国宾客的礼遇,也体 现出各国在国际集会上享有主权平等的地位。
(1)“迎春日”。(2)贴春联。(3)除夕守岁。 (4)“除夕”年夜饭。(5)压岁钱。(6)放爆竹。(7) 拜年。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 宵之夜要吃元宵、观花灯。元宵源于宋代,它是糯米里 裹馅的糕点,放在水中煮熟后连吃,人们也称之为“汤 圆”。在元宵节前后还有舞龙灯、猜灯谜、坐花轿、跑 旱船等活动。
十三、情人节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 的2月14日。
值得注意的是,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 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情侣们互赠卡 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长辈以及其他受自己尊 敬和爱戴的人赠礼物和卡片。
人们还要洒扫庭院,清腐除垢,采艾蒿悬于户上,叫 做“插艾”,以驱除邪气,消除病毒。姑娘们用彩色丝绒 或多色花布缠制五彩缤纷、小巧玲珑的香包,长江流域地 区的人家还盛行饮雄黄酒。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 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 郎”和“织女”相会之时。
第7章 涉外礼仪、宗教礼仪和 节日礼仪
第一节 涉外礼仪 第二节 宗教礼仪 第三节 节日礼仪Fra bibliotek知识导航灯
认知:掌握涉外礼仪的原则,掌握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的礼节及禁忌,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态度:养成重视涉外礼仪、宗教礼仪及节日礼仪的态度。 运用:能够运用礼宾次序的礼仪从事涉外活动,同部分国家 的人打交道的时候,能够遵守对方的礼仪规范,在特定的时 间、场合,会恰当地运用节日礼仪和宗教礼仪。
1.按宾客身份与职务高低排列 2.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 3.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三、部分国家的礼仪
(一) 日本 (二) 新加坡 (三)泰国
(四)沙特阿拉伯
(五) 英国 (六) 德国 (七) 法国 (八) 俄罗斯
(九) 美国
第二节 宗教礼仪
• 一、基督教 • 二、伊斯兰教 • 三、佛教
十一、母亲节
母亲节是英美等国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而设的一 个节日。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每逢母亲节,做儿女的会送给自己的母亲节日贺卡、 鲜花以及母亲们喜欢的精美礼物等,同时,在这一天做父 亲的会领着子女们包揽家务,以便让做母亲的有个休息的 机会。
十二、父亲节
父亲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日期是每年的6月的 第三个星期日。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 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端到父亲的床头, 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另外,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还向 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每到七月七日晚上,我国各地方的妇女都要举行别致 的活动。少女们“贺双星”,妇女们向织女乞求灵巧。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中秋 节”。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八月十五吃月 饼的习俗,是中秋佳节的特色。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 故乡、思念亲人之情,企盼丰收、幸福。月饼还被用 来当做礼品送亲友,联络感情。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汉族和壮族、朝鲜族、苗族等数十个 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是24个节气中 的一个。节日期间活动主要有踏青、扫墓、放风筝等。 现在往往把踏青与扫墓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旅游项目。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 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南方还有赛龙舟等 习俗。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 国素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每逢这一节日,古人都要头 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
重阳节正值深秋,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登高可 以赏花、观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是一项有益处 的体育活动。
八、元旦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含有第一和开 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 “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 年。
1.佛教礼节 2.佛教禁忌
第三节 节日礼仪
• 一、春节 • 二、元宵节 • 三、清明节 • 四、端午节 • 五、七夕节 • 六、中秋节 • 七、重阳节
• 八、元旦 • 九、圣诞节 • 十、愚人节 • 十一、母亲节 • 十二、父亲节 • 十三、情人节
一、春节
春节(含除夕)是炎黄子孙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 富于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年节”,其影 响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海外华侨和华人。中国民间过春 节的主要风俗有: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 为世界三大宗教。中国旧称大食法、大食教、天方教、清 真教、回回教、回教等。截至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 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占全世界人口的23%。
1.伊斯兰教礼节 2.伊斯兰教禁忌
三、佛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 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姓是乔达 摩,名悉达多。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佛教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 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
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 品。贺卡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上一句祝 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
十、愚人节
愚人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 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 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多,越能得到推崇。愚人节活动活 跃气氛,放松一下大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本不 是件坏事。但是开玩笑或愚弄人应该有个分寸,要适可而止, 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骗术的高明,而不顾他人的承受性,也 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一时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元旦期间人们互送贺卡、登门拜访、电话问候。友好 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也都常以互发贺卡或互送 名片,团拜等形式来欢度新年。
九、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 日期是1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 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 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 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