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方面礼仪(非全)
宗教礼仪

伊斯兰教礼仪
• 伊斯兰教禁忌
穆斯林女子外出时要戴盖 头、遮面纱,在我国,老年妇 女要戴白色盖头、已婚妇女要 戴黑色盖头、未婚少女戴绿色 盖头; 忌在礼拜者面前走动、喊 叫、吃东西;忌评论宗教信仰 与民族习惯;忌直接向穆斯林 妇女赠送礼品;忌以人物雕像 或绘画作为礼品(偶像崇拜) ;穆斯林忌食猪、驴、狗肉以 及一切没有鳞的水生动物;忌 饮酒;
基督教礼仪
东正教
牧首(宗主教),是东正教的最高主教。 都主教,是重要城市的教会的主教。 大主教,一般指牧首所管辖的主教。 神父,也称主教,是教堂的负责人。
基督教礼仪
新教
• 牧师,是负责主持宗教仪式 和管理教务的人员。 • 传教士,是指未受神职而在 牧师指导下传道或为尚未领 洗的新入教者讲解经文教义 的人。 • 长老,由各级教堂一般教徒 中推选的参与管理工作的非 专职宗教职业者。 • 执事,由一般教徒中推选出 来协助长老和牧师管理教会 事务的人。
佛教礼仪
• 节日
节、花节(日本)。节日期间,佛教寺庙要举行斋会、放 生等活动,民间要举行泼水、赛龙舟、花车游行等活动, 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成道节:佛教纪念佛祖悟道成佛的节日,民间也称腊八 节。根据牧羊女献乳糜供佛的传说,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煮粥供佛的活动; 涅磐节:佛教纪念佛祖逝世的节日,“涅磐”是佛教修 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寺庙要举办诵经法会,民间要禁 食、禁歌舞以示苦修。
良渚王族的宗教信仰与礼仪

良渚王族的宗教信仰与礼仪
良渚王族的宗教信仰与礼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灵崇拜: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们崇拜的神灵主要包括天神、地神、祖先神等。
他们认为神灵具有超凡的力量,能够保佑族群平安、繁衍后代。
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通过献祭、舞蹈、音乐等方式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祈求。
2. 祭祀仪式:祭祀是良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仪式,主要用于沟通神灵、祈求赐福。
根据考古发现,祭祀仪式通常在祭坛上进行,祭坛一般位于墓地或居住区附近,以便于族群成员参加。
在祭祀仪式中,人们会献上各种祭品,如玉器、陶器、食品等,以表达对神灵的虔诚。
3. 玉器崇拜:在良渚文化中,玉器被视为神圣的物品,与神灵和祖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相信玉器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保佑族群平安、繁荣。
因此,玉器在祭祀仪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常常作为祭品献给神灵和祖先。
4. 祖先崇拜:在良渚文化中,祖先崇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认为祖先是人类与神灵之间的桥梁,能够传达神灵的意志和保佑族群的繁荣。
因此,祖先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其祭祀仪式也非常隆重。
5. 礼仪制度:在良渚文化中,还存在着一种严格的礼仪制度,用于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和社会关系。
这种礼仪制度以王族为中心,规定了不同阶层、性别、年龄等人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行为准则。
同时,礼仪制度也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良渚王族的宗教信仰与礼仪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社会结构,也为后人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与宗教文化中国自古便是一个拥有丰富宗教文化传承的国家。
在早期的时候,人们十分虔诚地信仰着神灵,所以在祭祀和礼仪方面十分严谨。
古代中国的祭祀礼仪和宗教既有崇拜天地、山水的自然信仰和对祖先先贤的敬仰,也有具有特殊性的道教、儒教、佛教的教派信仰。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祭祀礼仪和宗教文化。
一、古代祭祀礼仪祭祀礼仪在古代主要是修建宗庙、庙观等场所,进行祭拜、祈福、祷告等活动。
在这些场所中,人们用最庄重的方式进行宗教活动,以此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感激。
1. 修建场所古代人们修建祭祀场所,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对于神灵的敬仰和崇拜。
而且,修建的场所也有很多规矩,一些不慎的操作都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
比如在宫殿、庙宇中,建筑的朝向方法往往是受到严格地要求。
具体的规矩是南面向,营造气势,符合人们心理感受。
2. 发放祭品古代人们在祭祀场所里,会奉献祭品以表达团结和敬仰之情。
祭品的种类包括食品、美酒、贵重物品等。
在祭品的分类中,美味食品占据了显著的地位。
这种祭品不仅旨在表示宗教情感,而且可以增加社交活动的欢乐气氛。
3. 指定祭祀时间在古代,祭祀时间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古人们相信时间是有灵性的,所以在祭祀过程中,他们会选择吉日良辰,以保证祭祀仪式的成功。
例如,孝子们每年的每个季节,都会举行祭祀先人的活动,而每个季节的时间又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宗教文化宗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的宗教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和儒教,这些宗教教义都表达了人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1. 佛教佛教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广泛的一种。
中国的佛教信仰源于印度,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风格的佛教信仰。
佛教的主要教义是慈悲、无我、舍己等。
佛教文化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雕刻等。
2. 儒教儒教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
它主张仁爱、孝顺、忠诚、谦虚等价值观念,倡导道德、礼仪等。
儒教所形成的文化更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例如“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这一著名经典被世人奉为经年不衰的道德经典。
东正教礼仪及意义

东正教的礼仪及其意义和影响1.受洗礼(Крещение):受洗礼是进入宗教神秘世界的庄严礼仪。
东正教徒一般出生后不久就行受此礼,纯洁的水据说能洗掉受洗者的原罪和本罪。
东正教的洗礼是浸礼式。
2.坚振礼(Миропомазание):该礼仪在受洗后不久进行。
教士用经过主教祝圣的橄榄油涂在入教者的身上,坚定他对上帝的信仰。
3.圣餐礼(Причащение):东正教相信,放在祭台上的饼和酒在被祝圣之后即成为基督耶酥固有的、有生命的肉和血,行此礼即分享主的生命。
4.告解礼(Исповедь):教徒向教士说出自己对上帝所犯的罪过并表示忏悔,教士对此需严守秘密,并告知教徒如何补赎。
东正教认为,只有补赎后才能得到赦免。
5.婚配礼(Церковныйбрак)6.终敷礼(Елеосвящение):教徒临终之际行此礼。
教士将经主教祝圣过的橄榄油涂抹在教徒的面部,并诵念经文以帮助教徒忍受痛苦,赦免其罪过,让他安心去见天主。
7.祝圣礼(Священство):该仪式是授予教徒神职时行的圣事。
行按手礼后,主教诵念经文,受神职者便被“圣化”。
俄罗斯从信奉多神教到改信东正教的意义:东正教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新的神灵崇拜,还给它带来了巩固的政权和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及生活方式,东正教成为俄罗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政治方面:东正教肯定了“皇权乃天授之神权”,使原来的统治者从“上帝的奴仆”摇身变成了由神授权的统治者,神化了统治者的权力,因而促进了国家政权的巩固,加快了国家的统一。
同时接受东正教也改编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接受东正教之后,俄罗斯逐渐吸收了先进的文明成果,摆脱了原始的蒙昧状态,开始以文明国家的身份进入欧洲基督教国家的圈子,文明史开始。
2.文化方面:出现了俄罗斯宗教文学和法律文学,包括《圣经》、早期拜占廷基督教作家的作品、圣徒行传和法律书籍译本等。
公元863年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翻译了《圣经》,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斯拉夫文字,为现代俄语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待不同国家和宗教游客的礼仪

主食大米,副食以蔬菜和鱼类为主,不爱红烧,忌吃牛肉,喜甜辣食。
五、斯拉夫语语族国家和阿拉伯及伊斯兰教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斯拉夫语代表俄罗斯
多数信仰东正教,握手递送物品不用左手,忌谈对方胖瘦、他人隐私、送刀子剪子、桥上告别,不在门槛上握手。
加拿大
基督教天主教信徒较多。
二、拉丁语族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意大利
忌送菊花、手帕
主要信仰天主教,意大,也忌一只手放口袋一只手与人握手,忌数字13、食狗肉、杀狗,3和7是吉祥数字。
见面礼仪有握手、亲吻、拥抱三种。做客习惯迟到一分钟,西班牙人有晚睡晚起习惯。
一、主要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俗
饮食习惯
英国
忌4人交叉握手、百合花、黑猫,不喜墨绿色、大象及图案,认为碰响水杯不吉利,认为星期三是黄道吉日、白马象征好运,喜养狗,信仰基督新教。
忌“13”、星期五、忌一根火柴或火机点三支烟、忌与同行跳舞、忌在别人面前打喷嚏或咳嗽、忌打听别人隐私。
不喜被称英国人,喜被称不列颠人,初次见面礼节为握手,女子一般施屈膝礼。
瑞典
半禁酒,做客不送酒,爱咖啡
挪威
爱红色,宴会礼品包装红色,谈话保持距离1.2米
芬兰
桑拿浴的故乡
四、日本、韩国、泰国的风俗习惯
信仰禁忌
礼仪习惯
饮食特点
日本
多信神教和佛教,忌绿色、荷花图案、夕阳风景画、数字4和42、筷子直插饭中、有动筷子、三人一起合影,喜欢红色和黄色、樱花、梅松竹、乌龟、仙鹤,也喜欢红白相间衣服,送礼忌9,数字6标记强盗。
世界各国宗教的的礼仪习俗

世界各国宗教的的礼仪习俗一、基督教以耶稣言行为指导的宗教(一)经典:《圣经》-上帝如何创造世界和派遣耶稣作为救世主来拯救世界。
旧约全书:法书、历史、先知、杂集新约全书:福音书、历史书、使徒书信、启示录。
全世界现在有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亿人口,不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此夫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文化的不同,礼仪方面也呈现很大差异。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犹太教、印度教。
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信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
大该有13亿之多,相当于中国人口的总数。
(二)基本信条1、十戒信奉上帝为万物之主,不信其它神灵。
不为自己雕刻或者敬拜偶像。
不以上帝之名妄名虚誓。
恪守礼拜日孝敬父母不杀人不行奸淫不偷盗不妄证不贪念他人妻子和财物。
2、三位一体:相信圣父、圣子、圣灵3、信原罪:一切罪恶根源是始祖亚当和夏娃偸吃禁果引起的。
4、信救赎:上帝把耶稣派到人间偿还人类偷吃禁果之罪,因此虔诚的信仰耶稣必得到救赎。
5、末世论:相信有世界末日上帝对人类进行最后的审判,无罪入天堂,有罪入地狱。
(三)门派: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摩门教。
(四)礼俗:1、十字架;国际礼仪中忌交叉握手形成十字,代表不详象征。
2、数字13的忌讳耶稣受难前夜,最后的晚餐被第13人的犹大出卖。
如果哪天周五和13重全就成为“黑色星期五”楼层、房间没有13层,被隐晦掉了。
电脑黑客也喜欢在这天发病毒。
3、饼和酒。
基督教在进行弥散活动时,使用饼代表主的身体、酒代表主的血,吃喝主的肉和血,表示已经领受了耶稣的意愿。
可以获得免罪。
饼和酒成为教徒常用的食品。
二、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创建经典《古兰经》。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成为穆斯林,意思为顺从真主安拉的人。
五个信条;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
教徒要行五功念功-念颂真经礼功-做礼拜,每天做五次礼拜。
斋功-斋戒课功-把收入的一部分奉献给安拉。
秦朝的祭祀仪式与宗教礼仪

秦朝的祭祀仪式与宗教礼仪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其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秦朝的社会生活中,祭祀仪式和宗教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秦朝时期的祭祀仪式和宗教礼仪。
一、祭祀仪式的重要性祭祀仪式在秦朝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活动。
秦人相信祭祀神佛可以保佑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因此,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祭祀活动举行。
1. 皇室祭祀仪式作为统治者的秦皇帝非常重视祭祀仪式。
每年秋天的祭天是皇室祭祀的重要活动之一,会隆重举行。
皇帝会身着华丽的礼服,率领群臣来到祭天台,向上天祈祷风调雨顺、丰收祥和。
2. 祭祀祖先秦朝的祭祀仪式也包括祭祀祖先。
每年的清明节期间,秦人会到祖先的墓地前献上鲜花和食物,并烧纸钱祭奠祖先的灵魂。
这被视为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记念。
3. 地方祭祀仪式除了皇室和祖先的祭祀,秦朝还会在各地举行地方祭祀仪式。
这些仪式通常是为了祈求稳定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平安。
而这些地方祭祀的形式和内容各异,因地区而异。
二、宗教礼仪的特点在秦朝,宗教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表达的方式之一。
1. 祭祀巫祝在秦朝,巫祝是宗教仪式中的关键人物。
巫祝被认为能够与神灵交流,并通过祈祷和祭祀来保佑人民和国家。
巫祝会在宗教仪式中穿着特殊的服装,手持法器,进行特殊的仪式。
2. 祭品和祈求在宗教仪式中,祭品是必不可少的。
秦朝人们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酒水和其他物品,作为祭祀时的供奉。
同时,在宗教仪式中也会进行集体祈求,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平安吉祥。
3. 宗教节日秦朝有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常常和宗教仪式相结合,成为人们欢庆的时刻。
比如春节和中秋节,人们会在这些节日举行盛大的宗教仪式,并进行祭祀和祈福。
三、秦朝宗教的变迁在秦朝之前,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以神话和巫觋为基础的,秦朝时期这种信仰逐渐演变为以道家和墨家为代表的思想体系。
在秦朝晚期,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采取了同一的思想控制手段,推行了法家的思想。
第十二章:宗教礼仪

2.宰牲节 3.圣纪节
思考与练习
佛教与伊斯兰教对信徒的称呼各是什么? 基督教教义是什么?基督教分为哪三大派? 佛教的礼节是什么? 三大教派的饮食禁忌分别是什么?
(五)主要节日
1.圣诞节 2.复活节 3.圣灵降临节
(六) 禁忌 1.交往禁忌 2.作为禁忌 3.饮食禁忌 4.特殊禁忌
三、伊斯兰教礼仪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 (二)教义 (三)礼仪 1.称谓 2.“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 3.饮食习惯 4.服饰礼仪 5.葬礼 6.禁用左手
(四)主要节日
一、佛教礼仪
(一)佛教的起源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者人们日常生活 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产生于史前 社会的后期。
(二)佛教的礼仪
1.称谓 2.戒规 :四威仪;十重戒 3.饮食 :过午不食;不吃荤腥;不喝酒 4.礼节 :合十;顶礼;南无;功课;过堂; 忏悔;朝山 5.葬仪 6.非佛教徒进入寺庙应注意什么
(三)佛教的主要节日
1.世界佛陀日 2.佛诞节
3.成道节 4.涅磐节
二、基督教礼仪
(一)基督教的起源 (二三)教义
1.信仰上帝 2.信始祖原罪 3.信基督救牍 4.信灵魂不灭,末日审判
(四) 礼节
1.称谓 2.洗礼 3.礼拜 4.祈祷 5.唱诗 6.告解 7.终教 8.守斋 9.婚配
第八章
宗教礼仪
一、佛教礼仪 二、基督教礼仪 三、伊斯兰教礼仪
教学目标:
1.了解宗教的起源及其基本教义 2.理解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特殊作用 3.熟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礼仪 4.掌握各种宗教的有关习俗和禁忌
教学重点:宗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特 殊作用 教学难点: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基本礼仪和 习俗禁忌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图片展示、案例分析 教学学时:1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教派的信仰对象
天主教(罗马公教) : 除信仰天主和基督外,还尊奉玛利亚为圣母。建立以罗 马教皇为首的教廷和下属各级教会组织。罗马教皇成为全世 界罗马系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 东正教: 信奉上帝、基督和圣母,但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 主教的地位和权力,此外,还允许主教以外的教士婚娶。 新教: 民间成为耶稣教,新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不尊圣 母玛利亚为神,对基督教教义、仪式、教会管理方式做了一 些改革,允许教士婚娶。
行礼
行礼: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 抱、摸僧人头等行为。 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时, 俱不可礼拜。 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 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 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中途退场,向法师行合 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叫徒相处礼仪
称谓
信徒之间:平信徒,我国习惯城教友,新教的教徒可称兄 弟姐妹(同为上帝的儿女),还可称同道(共同信奉耶稣 所传的道)。 宗教职业人员(教职称):主教、牧师、神父、长老等尊 称。 外国基督教徒:先生、小姐、女士、博士、主任、总干事 等学衔或职衔
禁忌
禁止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星象学)等 守斋 忌讳 不吃血 13和星期五 因为这些迷信除了相信一种上帝之外的干预人生的神秘力量外, 基督徒有守斋的习惯。基督教规定, 他们讨厌“ 原因是血象征生命,是旧约献祭礼仪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而 13” 这个数字和“星期五” 教徒每周五及圣诞节前夕 这一天。在基督徒眼 还有一种宿命论倾向。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所爱,都 只食素菜和鱼类,不食其他肉类。天主教还有禁食的规定, 中“ 且,新约把血的作用解释为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舍命而 13” 和“星期五” 是不祥的, 要是13日和星期五恰巧即 有自己的意志选择权,上帝不强加意志给人,而让人自愿选择 在耶稣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 是同一天,他们常常会闭门不出。在这些时间, 带给人的救赎能力。血既然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出于纪 只吃一顿饱饭,千万别打扰 其余两顿只 人生道路,每个人又当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此类迷信活动 能吃得半饱或者更少。基督徒在饭前往往要进行祈祷, 他们。 念,不吃血成为《圣经》对基督徒的一种要求。 如和基 与此背道而驰。 督徒一起用餐, 要待教徒祈祷完毕后,再拿起餐具。 忌讳崇拜除上帝以外的偶像。向基督徒赠送礼品, 要避免上 面有其他宗教的神像或者其他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要尊重基督 徒的信仰,不能以上帝起誓,更不能拿上帝耶稣开玩笑。
宗教礼仪
092班 杨静,许凌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 期。 在人类的历史上,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权形式的演 变,宗教也逐步由拜物教、多神教发展到一神教;由自由 宗教发展到人为宗教;由氏族图腾崇拜发展到氏族宗教, 最后又出现了世界性宗教。
饮食禁忌
②不吃荤腥。 ③ 不喝酒。 ①过午不食。 荤食和腥食在佛门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荤专指葱、蒜、 佛教徒都不饮酒, 不利于修行, 所以 按照佛教教制,因为酒会乱性, 比丘每日仅进一餐, 后来也有进 辣椒等气味浓烈、刺激性强的东西。因为吃了这些东西 严格禁止。 两餐的, 但必须在午前用毕, 过午则不能进食。在东 不利于修行, 所以为佛门所禁食。腥则指鱼、肉类食品。 南亚一带, 僧尼和信徒一日两餐, 过了中午不能吃东 酒肉穿肠过 东南亚国家僧人多信仰小乘佛教, 或者到别人家托钵乞 西, 午后只能喝白开水。我国汉族地区因需要自己在 佛祖心中留 食, 或是由附近人家轮流送饭, 无法挑食, 所以无论 田里耕作, 体力消耗较大, 晚上非吃东西不可, 所以 素食、肉食, 只能有什么吃什么。我国大乘佛教的经典 少数寺庙里开了“过午不食戒” , 但晚上所吃的东西 世人若学我 中有反对食肉的条文, 汉地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 称为药食。 如同进魔道 所以汉族僧人和很多在家的居士都不吃肉。在我国蒙藏 ——道济禅师(济公活佛) 地区, 僧人虽然也信奉大乘佛教, 但是由于气候和地 理原因, 缺乏蔬菜, 所以食肉。但无论食肉与否, 大 小乘教派都禁忌荤食。
佛教
称谓 行礼 饮食禁忌 其它禁忌
称谓
1)住持或方丈——寺院主要负责人 2)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务 3)知客——负责对外联系,可尊称为高僧、大师、法师、 长老等。 4)和尚(僧)和尼姑(尼)——出家的佛教徒,亦可尊 称为法师、师太 居士(或檀越、护法、施主)——不出家而遵守一定戒 律的佛教教徒
为什么要学习宗教礼仪?
了解宗教的一般知识、礼仪和禁忌,是在旅游接待与交 际活动中,帮助了解各国人民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习俗的一 把钥匙,也是在交际活动中对客人尊重和友好的表示。 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者为表达对崇拜现象的尊敬和崇拜 而形成的各种仪式活动,是巩固和发展宗教信仰、宗教组织、 宗教感情的重要手段,担负着满足大众心理需要的社会功能。 对大多数信徒来说,其宗教观念往往是从实际、直观的 宗教礼仪及充满宗教色彩的风俗习惯中得到的。
基督教
基督教三大教派 在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 由此形成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公元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基督教会形成西部 的罗马和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两个中心。1054年,东西 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部教会自称“正教”(东正 教),西部教会自称“公教”(天主教)。16世纪, 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的分裂在罗马天主教内部因 宗教改革而引发。天主教中分离出基督教的一个新派 别——新教。
其它禁忌
① ② 交往禁忌。 ③ ④ 行为禁忌。 祭拜禁忌。 国别禁忌。 佛教徒内部不用握手礼节, 不要主动伸手与僧众相握, 佛寺历来被佛教视为清净圣地, 入寺拜佛一般要烧香, 缅甸, 佛教徒忌吃活物, 这是为了袅袅香烟扶摇直上, 有不杀生与放生的习俗。 所以, 非佛教徒进入 尤其注意不要与出家的尼众握手。非佛教徒对寺院里 寺庙时,衣履要整洁, 把诉诸佛的“信息” 忌穿鞋进入佛堂与一切神圣的地方。他们认为制鞋用的 传递给众佛。但在拈香时要注意香 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 的僧尼或在家的居士行礼, 以合十礼为宜。 当寺内要举行宗教仪式时, 的支数, 是皮革, 由于佛教把单数看成吉数, 是杀生所得, 并且鞋子踏在脚下是肮脏的物 不能高声喧哗以及做出其 所以烧香时, 每 他干扰宗教仪式或程序的举动。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 炷香可以有很多支, 品, 会玷污圣地, 受到报应。在日本, 但必须是单数。 有佛事的祭祀 许, 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以及其他不对外开放的坛 膳桌上禁忌带腥味的食品, 同时忌食牛肉。忌妇女接触 口。另外, 为保持佛门清净, 寺庙里的和尚, 忌妇女送东西给和尚。在泰国, 严禁将一切荤腥及其制 佛教 品带入寺院。 徒最忌讳别人摸他们的头。即使是大人对小孩的抚爱也 忌讳摸头顶,因为按照传统的佛俗认为头部是最高贵的部 位,抚摸或其他有关接触别人头部的动作都是对人的极大 侮辱。同时还忌讳当着佛祖的面说轻率的话。佛教徒购 买佛饰时忌说“购买” ,只能用“求租” 或“尊请” 之类的词, 否则被视为对佛祖的不敬, 会招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