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案例分析
国内工业遗址改造案例研究及启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许多曾承载着工业历史的旧建筑正在逐渐焕发 新生。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充满创意和价值的文化场所。本次演示将以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 馆为例,分享撰写文章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我们需要改造的背景、原因、方法、意 义以及效果等方面。这些关键词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 握主题。
一、工业遗址改造案例研究
1、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原为北京第一机床厂的工业遗址,该厂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转型。一部分艺术家开始进驻这里,将其改造成艺术创作和展示的空间。虽然 起初并未得到官方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798艺术区逐渐发展成为北京乃 至全国的艺术地标。通过对原有工业建筑进行保留和改造,798艺术区不仅保 留了城市历史记忆,同时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展示方面,该博物馆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博物馆拥有多个固定展厅和临时 展厅,展示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陶瓷、铜器、金器、玉器等。此外,博物馆 还通过多媒体互动、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 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在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 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仍以传统文物展示为主,缺乏对考古遗址背景和过程的深入 解读。其次,博物馆的观众服务和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参观人数和影响力有待 提高。最后,博物馆的科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 与合作。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及其 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探讨改造的策略和方法。
3、改造策略:重点阐述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适用的技术和方法等, 如结构加固、材料选择、空间布局等。
北京“798艺术区”案例

排版对齐用,完稿请到视图-幻灯片模板里删除
排
排
版
版
对
对
齐
齐
用
用
,
,
完
完
稿
稿
请
请
删
删
除
除
【概况】
• 区位: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
• 发展:自2002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
排
版
以文化艺术为核心,突出休闲商业业态
对
齐
用
,
艺术交 艺术创
完
流
作
稿请Βιβλιοθήκη 休闲商业删除
✓ 艺术创作:多个工作室、画室,成为园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艺术交流:大量画廊、沙龙活动,是园区面向社会的营销窗
口,极大地提升了798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 休闲商业:对接文化与艺术,衍生出多个特色餐馆、酒吧、
咖啡厅、创意家居等,是园区主要的商业收入来源
完
稿
请
删
除
以积极交流扩大影响
• 通过以艺术为主题的798 艺术节、沙龙、展览等, 提升知名度,炒热市场。
政企合作
排
版
• 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发展 模式。
对 齐 用 ,
完
稿
请
删
除
33
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
• 成就: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和城市休闲目的地;
• 运营主体:由朝阳区委、区政府、七星集团等组成“北京798艺术区领导小组”开始运营。
798艺术区—案例分析

798艺术区的成因
4.艺术群体集聚。798艺术区的兴起与紧邻中央美术学院这一有利条件是分不开的。
中央美术学院在798艺术区的形成中具有诱导作用。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从城市中心 区搬迁到北京电子器件二厂作为临时中转地。同年雕塑系租用闲置仓库作为雕塑车间, 而这个雕塑车间一直存在并经营至今,成为798艺术区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央美术学 院在过渡6年后迁址花家地。它陪伴并见证了798艺术区的兴起。举凡重要艺术村落的 出现,大都有知名高等艺术院校的学术支持与交流互动,这已为世界性的艺术村 落 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区是学院思想的一个实践基地与展示空间, 而学院则为艺术区提供思想来源与专业支持。798艺术区的发展,须常以新的艺术思 想浇灌,持续制造新的热点,要有怀抱艺术梦想的源源不断的艺术新生力量的加入, 没有艺术思想和艺术群体的丰富多样,将不会有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区的持久发展。 支撑798艺术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地缘优势,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政治、文化中 心的功能地位。上述艺术群体共同推动798艺术区的形成。艺术区既是学习借鉴西方 工业厂房利用经验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觉醒与文化创造的产8 艺术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 融合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合理的租金价格是促进艺术区 自然形成的关键因素。建筑与地理因素,增加了艺术区的吸引力,但它是服从于经济 因素的次要因素。 紧邻艺术院校与首都北京区位优势对艺术群体的聚纳效应,客观上加速了艺术区集聚 的规模和速度,提供了艺术区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大众求新求变的心理预 期则为艺术区的规划保留与和谐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 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我是798艺术区的创始人,一个热衷于文化和艺术事业的人。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798艺术区如何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798艺术区位于中国北京,原本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
20世纪50年代, East German architects designed this factory, whichwas known as the "Big Electric Building". 然而,在21世纪初,这个废弃的工厂迎来了一次新生。
我们看到了这个工厂的潜力,决定将其改造成一个艺术区。
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氛围吸引了众多艺术家、设计师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我们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宽敞的创作空间,同时举办各种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798艺术区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2013年的"798国际戏剧节"。
这个戏剧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剧团和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
在这个戏剧节期间,798艺术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这对于提升798艺术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了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798艺术区还拥有许多特色餐厅、咖啡馆和书店。
这些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食和文化。
如今,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了解和欣赏艺术的平台。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798艺术区的成长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不仅是我们成功的关键,也是其他文化产业可以借鉴的经验。
1. 工业遗产的改造与利用:798艺术区的前身是一个废弃的电子厂,我们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研究--北京798艺术区

城市设计案例的运作观察与分析--北京798艺术区简介:798艺术区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故又称大山子艺术区(英文简称DAD-Dashanzi Art District),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
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关键字:城市设计北京旧城在北京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土地资源与人的需求日益趋紧,而北京作为一个文化名城,其城市内部有一部分的土地资源事实上并不能移除或是摒弃。
而北京的798艺术区,不仅缓解了这种人与土地的矛盾,还将北京独特的文化气息、艺术风格融入其中,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提高了人们的文化修养。
设计的形成和发展789不仅仅只是一个生活的地方,更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当下的一种艺术体现,是在快速现代化发展之下的一种产物。
以798厂为主的厂区的建筑风格简练朴实,讲求功能。
巨大的现浇架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所少见。
它们是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几十年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北京都市文化定位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型、全球化浪潮的到来,798厂等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再定义再发展的任务。
随着北京都市化进程和城市面积的扩张,原来属于城郊的大山子地区已经成为城区的一部分,原有的工业外迁,原址上必然兴起更适合城市定位和发展趋势的、无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新型产业。
大批艺术家文化人的入驻,正是这一历史趋势的反映。
这批入驻者中,包括设计、出版、展示、演出、艺术家工作室等文化行业,也包括精品家居、时装、酒吧、餐饮、蛋糕等服务性行业。
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他们将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了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的是对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创造性的理解。
这些空置厂房经他们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作品,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开了生动的对话。
工业遗产园区沉浸式体验案例

工业遗产园区沉浸式体验案例要说工业遗产园区的沉浸式体验,那北京的798艺术区可太有代表性啦!一、园区背景798原本是老工厂嘛,那些大厂房、大烟囱,到处都透着一股子工业时代的硬朗劲儿。
后来啊,艺术家们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纷纷入驻。
二、沉浸式体验之旅开始1. 视觉盛宴一走进798,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保留完好的工业建筑外观。
红砖墙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讲述过去的故事。
厂房的大铁门,锈迹斑斑,可就是这种锈迹,让人感觉特别酷。
然后就是各种艺术展览。
从超现代的抽象画到奇奇怪怪的雕塑作品。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巨大的金属雕塑,像是一个变形的机器人,又像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外星生物。
它就那么突兀地立在一个老厂房改造的展厅中间,周围的旧墙壁和这个超现代的雕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就好像是两个不同时空在这个地方交汇了。
还有那些涂鸦墙,五颜六色的。
有些涂鸦特别有创意,像是把电影里的科幻场景搬到了墙上,人物的眼睛好像会跟着你走似的。
走在涂鸦墙之间,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露天的艺术画廊。
2. 听觉的奇妙之旅在798的某些角落,会有街头艺人在表演。
有拉小提琴的,那悠扬的琴声在老厂房之间回荡,就像是给这个工业遗产园区配上了一首优雅的背景音乐。
还有一次听到一个哥们儿在敲非洲鼓,那节奏明快的鼓点,让整个园区都充满了活力。
而且啊,一些艺术工作室里也会传出各种声音。
比如有个陶艺工作室,能听到陶泥在转盘上旋转时发出的“嗡嗡”声,还有工匠用工具修整陶坯的轻微刮擦声,就像在听一场泥土的交响曲。
3. 触觉与互动体验在一些手工制作工坊里,那可太好玩儿了。
有做皮具的,你可以亲手摸一摸那些柔软又坚韧的皮革,感受它们的质感。
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缝一个小钱包或者钥匙链。
当你用针穿过皮革的时候,那种感觉特别实在,就好像把自己的创意和对这个园区的喜爱都缝进了这个小物件里。
还有个活字印刷体验区呢。
你可以用手拿起那些小小的铅字,感受它们沉甸甸的重量,然后排版、刷墨、印在纸上。
工业遗址活化案例

工业遗址活化案例一、什么是工业遗址活化呀?嘿,小伙伴们,工业遗址活化呢,简单来说就是让那些以前的工业旧址重新活过来。
就像一个沉睡很久的巨人,咱们要把它叫醒,让它在现代社会里发挥新的作用。
比如说,那些废弃的工厂、矿场之类的地方。
二、工业遗址活化的成功案例1. 北京798艺术区这个地方以前可是电子工业的老厂区呢。
现在啊,它可酷了。
里面有好多艺术家工作室、画廊、创意小店。
咱们走在里面,能看到那些保留着工业风格的建筑,像大厂房、大烟囱,但是呢,里面又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墙壁上有各种涂鸦,画廊里展示着超有创意的画作。
而且啊,还有一些特色的餐厅和咖啡馆,咱们可以坐在那里,感受艺术和工业融合的独特氛围。
这就是把工业遗址活化成艺术创意空间的超棒例子。
2. 德国鲁尔区鲁尔区以前是德国重要的煤炭和钢铁工业基地。
后来啊,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遗址活化。
他们把一些旧的矿井改造成了工业博物馆,咱们可以在里面了解到以前煤炭开采的全过程。
还有一些废弃的钢铁厂,被改造成了公园。
在公园里,保留了那些巨大的钢铁架构,在这些钢铁架构中间呢,种上了花草树木,成为了很有特色的景观。
同时,还发展了文化产业,举办各种音乐节、戏剧节之类的活动,吸引了好多游客呢。
3. 上海的杨树浦水厂这个水厂有很长的历史啦。
现在呢,水厂的部分建筑被保留下来,并且活化利用。
一方面,它还是在正常供水,发挥着实际的功能。
另一方面,它的一些老建筑对外开放,成为了一个工业历史的展示馆。
咱们可以在里面看到那些古老的水过滤设备、巨大的水塔等。
而且,周围还规划了一些休闲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休息,感受工业历史和现代生活的交融。
三、工业遗址活化的好处首先呢,从文化角度来说,工业遗址是一个城市或者地区工业发展的见证。
把它们活化,就等于把历史保存下来,让后代能知道以前的人们是怎么工作、怎么发展工业的。
就像一本活的历史书,比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记录有趣多了。
其次,从经济角度看,工业遗址活化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旧厂房改造文旅项目案例

旧厂房改造文旅项目案例一、北京798艺术区。
要说旧厂房改造文旅项目的成功范例,北京798艺术区那可太有名啦!以前这就是一堆老旧的工厂厂房,到处是冰冷的机器和斑驳的墙壁。
不过呢,有一些独具慧眼的艺术家和创意人士发现了这里的潜力。
他们看到那些宽敞高大的空间,觉得这简直就是天然的艺术展示场所啊。
于是,一家家画廊、艺术工作室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现在走进798,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艺术的大迷宫。
你能看到各种风格的绘画,从抽象到写实,应有尽有。
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雕塑,有些摆在户外,和周围的旧厂房建筑相互映衬,特别有感觉。
而且这里还经常举办一些超酷的艺术活动,像艺术节、艺术展之类的。
不管是时尚的年轻人,还是对艺术感兴趣的大叔大妈,都喜欢来这儿溜达溜达,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
在这里,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艺术家在某个角落创作,或者碰到一群学生在讨论墙上的画作。
二、上海M50创意园。
上海的M50创意园也是旧厂房改造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前是个纺织厂,那时候厂房里都是纺织机的轰鸣声。
后来经过改造,这个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这里的厂房建筑保留了很多老上海工业的痕迹,比如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红砖墙,还有高高的烟囱。
在M50里,有很多创意小店。
你可以走进一家手工皮具店,看师傅精心制作各种皮具,从钱包到皮带,每一个都像是艺术品。
还有一些小众的独立设计师服装店,里面的衣服款式独特,在外面的商场可看不到呢。
另外,这里也有不少摄影工作室。
那些老厂房的光影效果特别适合拍照,不少摄影师就把工作室设在这儿,既能工作又能享受这个独特的环境。
而且,园区里经常会有一些文化讲座、创意市集之类的活动。
在创意市集上,你能淘到各种各样有趣的小玩意儿,像是手工制作的首饰、充满创意的明信片等等。
三、成都东郊记忆。
成都的东郊记忆也很有特色。
这个地方原来是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那可是承载了很多老成都人的回忆呢。
改造后的东郊记忆,就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8 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借鉴
798 艺术区由最初民间自发形成的集聚区,演变为由政府和国 有企业共同规划建设与治理的集聚区,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体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艺术机构主体参与的发展模式。
1. 管理体制。经调整之后798艺术区的管理体制由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
机构组成,即由朝阳区委、区政府、七星集团等组成“北京798 艺术区领导小组”, 下设工作机构 “北京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挂靠区委宣传部,办公室无编制、 不 定级,系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该管理体制的科学性依托于民主协商、集体决策, 并借助于专家机制提供决策咨询;筹建艺术区发展促进会提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基 础支持。798艺术区的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协同管理,地方政 府、 园区机构和经营主体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分担责任与风险。地方政府参与组建 事业性质的机构,以代行从工业厂区到公共社区的综合协调服务与管理引导。
798艺术区的成因
4.艺术群体集聚。798艺术区的兴起与紧邻中央美术学院这一有利条件是分不开的。
中央美术学院在798艺术区的形成中具有诱导作用。1995年中央美术学院从城市中心 区搬迁到北京电子器件二厂作为临时中转地。同年雕塑系租用闲置仓库作为雕塑车间, 而这个雕塑车间一直存在并经营至今,成为798艺术区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央美术学 院在过渡6年后迁址花家地。它陪伴并见证了798艺术区的兴起。举凡重要艺术村落的 出现,大都有知名高等艺术院校的学术支持与交流互动,这已为世界性的艺术村 落 发展的历史所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区是学院思想的一个实践基地与展示空间, 而学院则为艺术区提供思想来源与专业支持。798艺术区的发展,须常以新的艺术思 想浇灌,持续制造新的热点,要有怀抱艺术梦想的源源不断的艺术新生力量的加入, 没有艺术思想和艺术群体的丰富多样,将不会有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区的持久发展。 支撑798艺术区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地缘优势,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政治、文化中 心的功能地位。上述艺术群体共同推动798艺术区的形成。艺术区既是学习借鉴西方 工业厂房利用经验的产物,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觉醒与文化创造的产物。
798 艺术区的发展模式借鉴
2. 运行机制。798 艺术区的运行, 已由民间性质转变为产权主体七星集团为主导。
具体体现在:政府提供艺术区的市政配套设施,七星集团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统筹规划 建设艺术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七星集团投资控股组建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 有限公司,具体负责艺术区规划建设项目的运作,以及依托798品牌的对外合作;七 星集团出资举办以艺术为主题的798艺术节和以产业为主题的798创意文化节;由七星 集团物业部门提供艺术区的全方位物业管理服务。上述运行机制显示,798艺术区是 由业主国有企业掌控的集工业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社区。
798艺术区的成因
2.建筑风格独特。798艺术区建筑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工业建筑空间利用上的开放
性与可塑性。工业厂房空间开阔,艺术家与艺术机构租用后可以相对自由地搭建和创 造符合艺术创作和生产需要的环境,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进入工厂,不仅创作艺术作品, 也创造文化空间,它将工业建筑利用转化为博物馆、画廊和其他附属商业设施,以产 业建筑的新功能替代旧功能。工业建筑空间利用的独特性所带来的开放性与可塑性, 大大提高了工业厂区对艺术家、艺术机构的吸引力量,引导更多的艺术群体聚集泛 798艺术区。 国际范围内包豪斯建筑所剩无多。798艺术区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的独特性,使得798艺 术区与世界的对话有了共同的基础,即由建筑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无与伦比的 影响。陈履生甚至提出,798工厂可以改建为一个反映20世纪中期国际政治或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博物馆。可见798艺术区建筑的形成还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画布”构思——远去的工厂
工厂的一角?
自发形成、自然生长
798会永远存在,尽管草地里废弃的机床、生锈的铁门随处可见,斑驳的电线杆 和如麻的电线诉说着工业时代的传说,还有两个巨型的锅炉仍在“怒吼”着坚持在 自己的“岗位”。但是这一切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艺术,这个日渐庞大的艺术工 厂取代了过去798的辉煌。
798艺术区的成因
3.地理环境优越。798艺术区紧邻首都机场高速路、京顺路等交通主干道,交通便
利。从区域版块上看, 798 艺术区与北京的使馆区、商务区和大型居民社区的距离不远不近,由于整体作为 一个国有企业的厂区而相对与周边隔离,因此形成了一个环境幽静的“城中区”。这 样的交通地理因素,使得798艺术区在整体风貌上区别于周边环境,厂区草木生长也 不同于城区园林,一些区域的植被创造了城市森林的特殊环境。798艺术区就像是北 京交通干线边上的一块未经开发的处女地。 国内外艺术村落发展的实践表明,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适宜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增进艺 术区的吸引力。而798艺术区的建筑和地理因素,的确增加了艺术区的魅力。但从客 观的角度,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宜过度地将建筑与地理因素的作用放大。事实上, 宋庄的地理位置远不如798优越,周边配套基础设施远不如798繁华,建筑也不如798 那样更加符合工业文明的特征,但宋庄却聚集了数千个艺术家和几十个画廊(美术 馆),规模气象也要超过798艺术区。
“画布”构思——远去的工厂
破旧彰显个性
在“798”我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看到各个艺术家对空旷的厂
房,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斑驳的外墙面的各 种空间改造。新与旧、光明与静谧,都在不停的穿插
交融;旧的空间被穿越,新空间正在被重新界定。
“画布”构思——远去的工厂
无心抑或有心? 交织的是空间还是时 间?
厂房之所以赢得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青睐, 是因为工业建筑有别于日常生活空间的建筑和景 观,因而可容纳各种非日常的活动,为艺术家的个 性设计和创造提供非同寻常的体验;旧建筑是有 历史和故事的,通过物质的元素,给空间带来一种 非物质的氛围,并弥漫四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场 所感。这是新的建筑设计所不能带来的。 ——俞孔坚
798艺术区的成因
5.大众心理预期。在国内城市建设中普遍采取推倒重来的背景下,798艺术区旧厂
房改造利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且最终得以善待保留,成为城市重点规划建设的文 化社区,不仅源于建筑风格的独特性,更是因为它迎合了大众的文化审美与心理期待。 798艺术区的形成是一个偶然,有媒体说798艺术区是北京城市文化的神来之笔,反映 的正是它作为文化传奇的一面,符合了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因此,在拆与不拆的讨 论中,798艺术区积极正面的形象因心理期待而无限放大。798艺术区发展的关键7年, 也是北京筹办奥运会的7年,奥运因素是798艺术区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它引导民众以国际化的眼光审视798艺术区的价值与存在的合理性。从规划建设角度, 打破传统的中关村建设模式的心理期待也深刻影响和左右798艺术区的规划。学者俞 孔坚指出,中关村之所以相比以往丧失活力,就是政府将高科技园区理解得过于单一, 认为只是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场所,没有居住、餐饮等其他元素,因此难以形成氛围。 以中关村为鉴,北京的东部,人们对于仅仅单纯重新复制一个中关村的热情不高,都 在期待一个更加富有活力的地方,一个文化社区,一个可以创作生产,可以文化消费 的综合性的集聚区。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 代的标语。马路上穿着制服的工人与打扮时尚前卫的参观者相映成趣,历史与现实、
工业与艺术在这里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这里就是北京798艺术区。
地理位置
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 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 北路,南至将台路,面积 60多万平方米。
图底分析
798艺术区的成因
798 艺术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 融合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具有决定 性意义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即合理的租金价格是促进艺术区 自然形成的关键因素。建筑与地理因素,增加了艺术区的吸引力,但它是服从于经济 因素的次要因素。 紧邻艺术院校与首都北京区位优势对艺术群体的聚纳效应,客观上加速了艺术区集聚 的规模和速度,提供了艺术区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大众求新求变的心理预 期则为艺术区的规划保留与和谐发展提供了舆论支持。
798艺术区的成因
1. 租金价格适宜。由于经济效益不景气,20世纪90年代798地区部分厂房闲置。
1995年798厂区租金0.3元/天•平方米,2004年租金0.726元/天•平方米,2008年一手 标示租金约在2元/天•平方米左右,而实际能够租到的价格在4元/天•平方米以上,租 期1至6年不等。艺术区从起源到初具规模的13年间,租金价格实际上涨7倍以上。 2004年前租金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这个地方的厂房设计不符合大型企业建产品生产基地, 同时厂区及周边道路较窄,不适合建大型物流基地,从而限制了租金的上涨,一度甚 至有做豆腐、香肠的小贩 在区域内活动,可见这个地方偏僻和冷落的程度。2004年 后租金上涨的直接推动力量是艺术家和艺术机构的规模聚集,推动租金上升,同时存 在倒租,从而将租金推到相当于城市中心区写字楼的水平。2001年起艺术家租 用工 业厂房后,由于798艺术区艺术活动本身还没有达到可以实现盈亏平衡,艺术家部分 采取以商养文的方式,比较典型的是时态空间,通过举办一些商业文化活动,租赁场 地获取部分收入,以此维持免费的艺术展览活动所需要的成本支出。其赢利模式是通 过艺术活动本身的宣传,提高场所的知名度,把空间租赁给商家举办活动。适宜的租 金,是798艺术区形成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由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2001 至 2006年,798艺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价值完全被低估了,而艺术家发现了这一被低估 了的价值,并借助这一机会很好地将艺术活动本身的潜能发掘出来。
对798艺术区的建议:从北京文化经济发展整体布局中思考泛798 艺术区的规划问
题,引导建设国际知名的文化经济社区;根据利用服 从于保护的审慎原则,保持 798 艺术 区的丰富多样性,将其规划建成首都 北京的 新型文化旅游场所;密切关注 管理主体与艺术机构的关系,平衡艺 术价值与商业价 值;面向未来创新艺 术区管理体制,创造宽容开放利于百 花盛开的文化经济环境; 警惕和防范 意外事件对 798 艺术区的负面影响, 比如艺术区建筑隐患引致的安全 事故、 艺术区展览内容触犯法律底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