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改造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08城市规划0841502014 杨青青为了应对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导致的“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北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鲁尔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改造传统工业,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新兴产业投资,充实区域产业结构。

○1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关、停、并、转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更新设备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对其他大型企业采取了稳定改造的政策,以避免社会动荡。

○2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工业迁入鲁尔区,优化发展这些新兴工业加入的有利条件:劳力充足,交通便利,及巨大的消费市场。

鲁尔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扶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科研和开发的支持力度。

政府制定了鼓励向中小科技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的计划以及联合研究和创新网络计划,促进和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中小企业凭借自身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安置鲁尔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失业人员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80%的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就业,中小企业被称为德国经济的“脊梁”。

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鲁尔区煤管协会在1968-1973年进行了交通规划中提出,有计划地对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

依照规划修建了鲁尔区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科隆-伍佩尔塔尔-多特蒙德两条高速公路。

区内架起了高架铁道,为解决了铁路公路交叉引起的矛盾,发挥了很高的效能。

鲁尔区在水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市紧密地衔接起来,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行作用。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1加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

全国厂房改造的一些实例

全国厂房改造的一些实例
目录
旧厂房改造的动因 创意产业的发展 代表案例 厂房功能改造方向分析 改造设计的重点 积极意义
旧厂房改造的动因
动因一:城市产业的升级
旧厂房功能的改变成为历史的必然结果。
旧厂房改造的动因
北京城市产业结构重心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工厂外迁; 市中心土地价格成倍攀升,工业厂房的产值已经无法承受市中心低容积率厂房的租赁成本。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产业支撑体系
政策保障与支持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空间发展格局
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从政策层面支持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正式出现在大众面前。 北京市30个聚集区的认定与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出台,标志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聚集区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从行业布局来看,聚集区涵盖文化创意产业的几乎所有门类,打破了之前产业园区主要以艺术业为主的单一格局,突出文化与科技、旅游、会展、娱乐等行业的融合。聚集区的项目建设体现旧城改建与新建并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分项目功能匹配性分析
旧厂房、旧仓库
创意产业
建筑形态
结构空间:框架结构建筑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建筑材料:多为混凝土墙面展示,原始材料的展示易于挖掘艺术美感
强调空间纵深感,可自由分割分层,以提高利用率,工作环境激发创作灵感
地段环境
市中心 多处于居民区的包围之中,生活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闹中取静,出行方便,满足SOHO要求
代表案例解读
北京798创意产业园
以民国建筑作为主题特色 “南京1912”的设计风格与总统府遗址建筑群总体风貌保持一致,依托于总统府的“南京1912”,体现的也是民国建筑的精神。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 —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

循环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分析—以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为例文/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朱文奇循环型工业园区又称为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国已经有几十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但在构建过程中普遍存在没有理清组织形式、关键要素缺失等问题。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作为世界上生态工业园区的典型代表,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规律来重构经济系统,建立起的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enneth E. Boulding提出,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最初循环经济的思想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关心仍停留在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上。

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国际社会才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核心的一套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弃物”所构成的物质单行道流动的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负荷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最终将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并造成环境污染。

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循环经济要求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遵循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其优先顺序依次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作者:————————————————————————————————日期:本科学生课程作业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学院系:旅游学院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年级: 13级规划姓名: 王妍学号: 1306040117成绩:评阅教师:刘晓霞时间: 2016年12月28日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

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

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国的心脏”。

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

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

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2.1、优越的区位条件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1
。 � 09 国 德 占 � 吨 亿 02 2 约 量 储 采 可 济 经 中 其 � 4 /3 的 量 储 总 国 德 占 � 吨 亿 09 12 为 量储质地炭煤 。源 资 炭 煤 的 富 丰着 有 区 尔 鲁 。 富 丰 源 资 炭 煤 、2 。 作合 系 联 间 区 业 工 国 本 、 来往 易 贸 的 间 国 员成 体 同 共 洲 欧 与 于 便 位 区的 越 优 样 这 。区业工的 心 中 为 夫 多 尔 塞 杜 —隆 科 以 游 下 河 茵 莱 、区 业 工 角 三 待 吉茨 耳 扎 — 堡 斯 夫 尔 沃 — 威诺 汉 区 心 重 济 的 州 森 克 萨 下 国 德 近 邻 又 面 南、 北 东� 远 不 距 相 区 业 工 部 南 典 瑞 及以 麦 丹 与 边 北 �应 呼 区 业 工 的 卢、 比、 荷、 法 与 边 西� 内 ” 角 三 金 “ 的 达 发 最 济 经 洲 欧 于 位又 � 中 展 发 义 主本 资 代 近 在 。口路通交 的 洲 欧 是� 径 捷 的 欧 南、 欧 中 向 通 欧 北 是 也� 带 地 ”路 圣 “ 的 来 往 欧 西 东 于 处古 自 区 尔 鲁 件 条 位 区 的 越 优 、1 势优展发 、二 。 心 核费 消 的 大 最 国 德 是 � 带 市城 的 片 连 成 形 � 起 一 在 织交 网 通 交 的 密 稠 和 宅 住 、 厂 工 � 市 城 的 人 万 05 � 01 个 42 和 人 万 0 01 � 0 5 个 5 了 中 集 内 里 公 00 1 圆 方 � 心 中 为 区 尔鲁以 。 人 0 07 2 里 公 方 平 每 过 超 度 密 口 人 区 地 心 核 � � 9 的 口 人 国 全 占� 万 0 75 达 口 人� 集 密 市 城 和 口 人 内 区 。心 中 费 消 是 又 � 心 中 产 生是 既 区 尔 鲁 。 � 3.1 的 积 面 国 德 占 � 里 公 方 平 3 9 54 为 积 面 其 � 限 界 域 地 的� te ib e-g rh uR �区 尔 鲁 为 作� 区 地 的 辖 管 所 会 协 划 规 区 管 煤尔 鲁 将 常 通 。 � 间 之 河 珀利 与 河 尔 鲁 � 游 下 河 茵 莱、 部 西 国 德 于 位� 内 划 区 政 行� 州 威 北 称 简 � 州 伦 法特 斯 威 � 茵 莱 北 于 属 它 。” 脏 心 的 国 德 “称 号� 区 业 工的 要 重 最 国 德 是 区 业 工 尔鲁 介简况情 、一 。 性 要 重 的国 德 对 展 发 济 经 区 地 个 这� 出 看 难 不 里 这 从。 ” 锅 饭 “ 是 就 法 用 个 一 的 单 简 最�法用多 许有词一 ” 区 尔 鲁 “ 对 中 语 德。 名 得 而 过 穿 蜒 蜿 河 尔 鲁 流 支 的 河 茵 莱 因 区 尔 鲁。 一 之 区 地 的 大 最 度 密 口 人 洲 欧 是 也� 域 区 济 经 的 大 最 洲 欧 是 区 尔 鲁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案例分析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案例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分析——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摘要:旧工业建筑是旧建筑改造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空间类型和特征可以提供自由的空间与改造的可能性,而显示出巨大的改造潜力。

本文以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为例,探讨旧工业建筑改造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独特优势、原则与模式以及改造的具体措施等。

关键词: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旧工业建筑改造特点分析随着人们对旧建筑的关注范围从少量精品类历史建筑扩展到大量普通的非历史性旧建筑,近代旧工业建筑以其建筑主体结构坚固,空间高大灵活,体量大,拆除或新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等特点,成为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

工业建筑同其他一些民用建筑相比,外观一般朴素,体现工业美学的逻辑性和秩序性,这些特点都为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向城市外围搬迁,一个重大的问题放在城市决策者的面前。

这些工业厂房是否具有保留价值,是拆除还是保留?如果这些厂区被保留下来了,那么它们应该被改造成什么样功能的建筑,以及怎样改造才能提升城市的活力?厦工西廓厂区改造作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

在厦门市从海岛城市向海湾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总体功能划分重新整合,岛内许多工业企业向岛外搬迁。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同时改变厦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厦门市政府决图1 原厂房外立面定把将要迁离的厦工厂原西廓厂区部分厂房建筑改造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由美国KLP 建筑设计公司总设计师拉里·凯勒先生主持。

厦工西廓厂区1 、2 号厂房及配套用房建于1994年,其中1 、2 号厂房净高大部为10.1米,局部高11.6米和16.6米,两座厂房长宽均为199 m ×151 m ,总建筑面积约61690平方米,建筑使用年限较短,质量良好,跨度大(柱距大都为18 m ×18 m),内部空间空旷;主体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柱,屋面网架结构,因而适合文化设施大空间的组织利用和外部建筑形象的重新塑造,改造建设的经济价值较高。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苏州工业园案例分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4.弹性规划——预留用地
为了准备未来的发 展潜力,计划扩大 预留土地面积。例 如,不包括第二区 和第三区的15公顷 保留土地,每个街 区单位预留另外0.5 公顷土地。
指导意义: 合理划定弹性更新区域 前瞻性的预留规划衔接 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SIP的新城规划和工业规划都参考了新加坡 经验。除了建立一个合格的工业用地之外,乡 镇规划的应用旨在为生活在乡镇的工人创造一 个愉快的家园。
地块尺度:3>2>1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指导意义:交通结构分级设置;不同功能沿 不同等级的道路布置;道路交叉口设置商业 核心;道路沿线建设绿化带,保障公共绿地 可达性。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结构
计划密度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3.交通规划——中央商务区
交通组织
指导意义: 组织单向交通 沿次干道布置服务入口
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
案例——苏州工业园 01 规划理念
1.采用新加坡的新城规划经验
在规划SIP时,最初的概念是将工业园区分 为两个部分:一个自给自足的乡镇和一个独立 的工业区,目的是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城市环 境,中间有一个大型水体。根据这一想法,乡 镇在1994年的SIP总体规划中分为三个区:
1.现代商业中心,平衡的职住和工业用地 2.高科技园区,优良滨湖居住环境 3.自给自足新城镇,轻工业用地

工业改造案例

工业改造案例

工业改造案例【篇一:工业改造案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曾经代表城市工业文明、象征城市经济发展的工厂及工厂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些旧工厂的价值及其所蕴含的历史痕迹并未随之消失,相反,随着全新的创意产业、新兴产业等新鲜血液的注入,旧厂房的生命也通过承载功能的变化重新焕发出生机,再一次推动着城市的变迁。

本文将通过国内外旧工厂改造的发展历程及典型案例来探究成功的种种成因。

一、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美国纽约soho区:旧工厂变身时尚街区类别:改造街区位置:美国纽约特色:通过功能布局的整合,打成综合性的时尚街区soho是英语单词south ofhouston的缩写,指的是处于纽约下城houston街。

1850年的soho地区建起了大批铁铸的厂房,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和艺术展览区。

60年代,一些主要由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家陆续搬进soho区,把这些空置的工厂变成工作室。

到70年代,政府将这个地区划分成居住区并加以保护,一些商家和有经济实力的画廊也相继进入,使soho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

今天的soho它是商业和艺术充分融合的区域,是富有个性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商业区,是时尚的代名词。

1967年美国旧金山吉拉德里广场类别:工厂改造位置:美国加州旧金山渔人码头特色:全美第一座工厂改造的露天购物中心1864年,这里叫做毛线磨坊(woolen mill);1893年,意大利移民吉拉德里(domingoghirardeli)以细火慢熬生产的意大利巧克力,推出后大受欢迎,便买下这栋大楼作为工厂;1964年,已经废弃的巧克力厂、毛纺厂等旧建筑被改建为商店及餐饮设施,成为全美第一座工厂转型的露天购物中心,并改名为吉拉德里广场。

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旧工厂改造风潮进入了延展期。

随着工业文明的衰落,越来越多的旧工厂改造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功能上的再生;同时,日本也紧跟欧美部分加入了经济转型和旧厂房改造之列,其代表项目是1974的仓敷阿依比广场项目(图示案例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钢——改造方法
整体性保留部分
长安街北部石景山、晾水池、炼铁厂、焦化厂等区域工 业遗存最为集中,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历史脉络清晰, 钢铁工业风貌特征也非常明显。因此,建议对以上区域进行 整体保护。保护原有历史格局和工业风貌特征,确保山水格 局及重要保留建、构筑物的标志性。在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功 能应该加以控制和引导,应以主题公园、公共文化设施及旅 游服务设施为主,设立各种门类的工业技术博物馆、厂史展 示馆、企业纪念馆或专题博物馆等,同时还应强调生态恢复 ,并可大力开展工业遗产旅游。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引入 一些文化创意产业及与首钢相关的展示、办公等功能。
在核心区外 ,新规划将包括 特钢、丰台、门 头沟部分区域在 内的周边约22 .3平方公里列 为协作发展区, 统一规划,协调
开发。
首钢——功能分区
首钢——用地规划
首钢——交通组织
首钢——道路规划
首钢——遗产与保护
规划方案对具有一定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经济价值 或技术价值的工业遗 存予以保留。包括强 制保留物36项,建议 保留物45项,共计保 留物81项。其中36项 强制保留建筑中28项 原址原样保留,8项可 移动的移入工业主题 公园和城市景观绿化 中;45项建议保留建 筑也全部保留,其中 34项原址保留,适当 改造,7项与开发建设 相结合保留局部构件 与特征,另外还有4项 可移动的移入工业主 题公园和城市景观绿 化内。
首钢——改造方法
发展新的使用功能,实现工业遗产的再利用
工业遗产旅游:首钢庞大的工业建筑群,雄伟的 炼铁高炉,丰富的工业景观类型为它成为吸引人 的工业遗产旅游胜地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文化艺术活动:首钢间 构成形态,极富艺术感染力。在这样的空间环境 中无疑会激发艺术创造的灵感,所以经过改造的 厂区非常适合开展公共艺术文化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 重新审视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更新成 为兼顾城市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采用对有历史价值的旧工 业区进行旅游开发等方式, 重新诠释工业文明的魅力, 体现工业革命对历史以及现代生 活的深刻影响。
798艺术区
此区域西起酒仙桥路,东至京包铁路、北起酒仙桥北 路,南至将台路,面积60多万平方米。
798艺术工厂——改造方式
结合旧物增加小品,丰富环境
在798艺术区中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形态 迥异的小品设计,有的是利用原来废弃物进 行改造加工,有的则是为了配合环境新进创 作,为艺术区增添更浓厚的艺术氛围。
首钢
首钢工业区位于北京石景山区中部,中心城区西侧边缘,长安街 西延线的端部。西南一侧沿永定河,与门城门头沟新城隔河相望。
这些由前苏联、德国援建的老工 厂变身为当代艺术区后.798已经不 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名称.它还是一种 文化概念.代表着一种名LOFT的居 住工作方式。798还代表着把当下十 分鸡肋的老厂房变废为宝的发展方式 。新世纪伊始 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 外的艺术家发现了这片包豪斯风格的 的老厂,他们集聚起来.把这些颓败 的老砖头变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 和创作空间
首钢——改造方法
结构性保留
长安街以南地区,是50年代后期首钢扩 建以后的发展区域,历史遗存较少,建议进 行结构性的保护,保留由铁路线串接的生产 流程中的重要建、构筑物及设施设备。在大 型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同时,保留工业区的肌 理。以工业旅游项目和旅游服务设施等为主 和以公共服务设施和休闲服务会所等为主。
首钢——改造举例
烧结厂房改造设计
基本保留原烧结厂房的结构与内部空间格 局,改造后的功能为综合性会议中心,包括若 干个不同规模的会议厅和多功能厅,可举办大 型国际会议,平时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会议或 宴会空间。外立面改造体现“复合型绿色建筑” 的理念,建筑屋顶及南立面大量设置太阳能光 伏板。各个立面均有植草挂板形成丰富的立体 绿化。以具有工业特征的锈蚀钢板穿插于立面 中,共同形成“传统工业与高新科技结合、自 然与人工交融”的独特场景。
旧工业区改造
前期资料收集
旧工业区的改造模式
1 以功能转换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
在逆工业化的背景下, 以产业结构升级、用地功能转换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 更新模式成为激发旧工业区活力的重要方式. 这种模式通常以旧工业区强大的传统工 业为基石, 通过吸引信息产业、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进驻, 实现旧工业区产业结构 的更新升级, 从而启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并通过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 适应性再利用 原有旧工业空间, 赋予旧工业区新的游憩、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
2 以生态恢复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
城市中的旧工业区不但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它 如同城市肌体上的疮疤一样阻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循环与再生, 制约了社会、经济的 发展. 为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诸多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以环境再生、生态恢复为主 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项目。
3 以历史保护为主旨的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
798艺术工厂——改造方式
内部空间新改造
尽管外表是陈旧的,但是内部空间会根据需 要进行一定的改造与重修并添置现代的设备与设 施,使其更加满足了现在化的需求。
798艺术工厂——改造方式
外部空间的扩充
通过对建筑边缘出口增建钢架结构的方式 来扩充空间,用以满足对空间的需要。抑或是 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能加纵向高度,屋顶穿加 “外衣”也能满足扩大展览空间的要求。
798艺术区
798艺术区——背景介绍
曾经显赫一时的798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战略工程“一五”计划中规模 最大的项目之一,涵盖了包括原798厂、706厂、797厂、707厂、718厂(现已合并 成北京七星华 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区域,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 1952年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属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在亚洲亦属 罕见。
首钢——规划思想
1山水人文特质和现代都市景观交相辉映 2工业遗产保护和新型高端产业齐头并进 3区域交通体系和多元出行方式协调发展 4市政系统创新和健康生态体系相得益彰
首钢
首钢——规划结构
首钢工业区 改造划分为工业 主题公园区、文 化创意产业区、 行政中心区、综 合服务中心区、 滨河生态休闲区 、总部经济区和 综合配套服务区 等七大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