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测微器教案

螺旋测微器教案
螺旋测微器教案

螺旋测微器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螺旋测微器的结构与用途

2.理解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3.掌握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书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和正确读书方法

三、新科引入

通过讲授卷尺,学生所用的直尺和游标卡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否还有比这些工具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来引入螺旋测微器。

四、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

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六、螺旋测微器的读书方法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之后通过大量的读数训练。

数据=主尺读数+可移动尺读数

七、注意事项

①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 (1)螺旋测微计的使用方法。 (2)巩固有关误差、实验结果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知识, 熟悉数据记录、处理及测量结果表示的方法。 【实验原理】 螺旋测微计原理 螺旋测微计是螺旋测微量具中的一种,其它还有读数显微镜、光学测微目镜及迈克尔孙干涉仪的读数部分也都是利用螺旋测微原理而制成的。 螺旋测微计是一种较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量具,常用来测量线度小且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物体的长度。较常见的一种螺旋测微计的构造如图1-4所示。 图1-4 螺旋测微计构造图 1-尺架 2-固定测砧 3-待测物体 4-测微螺杆 5-螺母套管 6-固定套管 7-测分筒 8-棘轮 9-锁紧装置 该量具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测微螺杆和螺母套管所组成,是利用螺旋推进原理而设计的。测微螺杆的后端连着圆周上刻有N 分格的微分筒,测微螺杆可随微分筒的转动而进、退。螺母套管的螺距一般取0.5mm ,当微分筒相对于螺母套管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就沿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0.5mm ;当微分筒转过一小格时,测微螺杆则相应地移动N 5 .0mm 距离。可见,测量时沿轴线的微小长度均能在微分筒圆周上准确地反映出来。 比如N =50,则能准确读到50=,再估读一位,则可读 图 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 1-5 7

到,这正是称螺旋测微计为千分尺的缘故。实验室常用的千分尺的示值误差为。 读数时,先在螺母套管的标尺上读出以上的读数,再由微分筒圆周上与螺母套管横线对齐的位置上读出不足的数值,再估读一位,则三者之和即为待测物的长度。如图1-5所示。 (a )L =5++= mm (b )L =5+= 【实验仪器】 普通螺旋测微器及待测物 【实验内容】 1.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球的体积 (1)测量前,进行“零”点核准。在测砧与测杆之间未放物体(小球)时,轻轻转动棘轮,待听到发出“轧、轧”之声时即停止转动。然后观察微分筒“0”线与螺母套管的横线是否 对齐。若未对齐,则此时的读数为零读数。零读数有正、负,测量结果需予以修正。如图1-6所示。 (a )D 0= (b )D 0= (2)测量时,将待测物放于测砧与测杆之间,转动微分筒,当测杆与待测物快要接触时,再轻转棘轮,听到“轧、轧”声音时停止转动,进行读数。 (3)重复测小球直径5次,记下每次的读数及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 (4)测量完毕后,要使测砧与测杆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免受热膨胀时两接触面因挤压而被损坏。 2.用数字式游标卡尺、数字式螺旋测微计测量铜棒的体积 (1)铜棒长度的测量。测量前,先核准数字式游标卡尺的零点。 将数字式游标卡尺量爪合拢,打开数字式游标卡尺的电源(按“mm/in ”键),按置零“0”键,数字表显示“”或“”。按“mm/in ”键,选择数字表显示“”。 测量铜棒长度L 。 (2)铜棒直径的测量。测量前,先核准数字式螺旋测微计的零点。 将数字式螺旋测微计合拢,打开数字式螺旋测微计的电源(按“mm/in ”键),按置零 图螺旋测微计测量小球体积 1-6 ()a () b

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教学设计)

《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教学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专业 使用范围:中等职业学校 课时:2课时 撰写时间:2014年6月 ●教材分析: 本书课时节选《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中项目二任务三,为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教师以引导启发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 2. 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 (二)能力目标 会保养种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主动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量具的刻线原理与读数方法 ●量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案 ●量具的刻线原理

●教学准备: ●1:简单零件 ●2:测量用量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产品精度的判断方法——测量、测试、检验。 2、量具的保养知识。 二、引入新课 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他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内径千分尺是用于测量小尺寸内径和内则面槽的宽度的精密量具。其特点是容易找正内孔直径,测量方便。 内测内径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1mm,测量范围有5~30mm、25~50mm、50~75mm三种。 内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与外径千分尺类似,只是套筒上的刻线尺寸与外径千分尺相反,另外它的测量方向和读数方向也都与外径千分尺相反。 【设计思路】讲解案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二、提出任务 通过问题“你能对课件中老师展示的零件进行测量吗?”,给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并接受任务。 测量步骤 (1)清洁、检查、校对内径千分尺。 (2)清洁工件,清理毛刺。 (3)测量孔径。测量时,固定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摆动活动测头的同时,转动微分筒,使活动测头在正确的位置一与被测工件手感接触,就可以从内径千分尺上读数,所谓正确位置是指:测量两平行平面间距离,应测得最小值;测量内径尺寸,轴向找最小值,径向找最大值。离开工件读数前,应用锁紧装置将测微螺杆锁紧,再进行读数。 【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 三、制定计划

外径分离卡(螺旋测微器)操作指导书

外徑分離卡(螺旋測微器)操作指導書: 1.目的: 1.1確保產品數據的準確性以及塊規使用方法的規範性。 2.適用範圍: 2.1針對本部門產品零件測量。 3.環境條件: 3.1溫度:20~25℃濕度:70% 4.分厘卡之各部名稱與用途: 4.1.1各部明稱: 4.1.2用途: 主要用途為測量工件外徑長度、厚度、外徑等。「外測分厘卡測 量範圍可從0至1000mm,測量較小尺寸之分厘卡,每隔25mm有一支,測量較大尺寸則每隔100或200mm有一支」。每支分厘卡只能測得其標示範圍內的尺寸。 4.2分厘卡的原理與讀法: 「分厘卡的原理是由螺紋作圓周運動,利用螺紋旋轉時主軸前進或後退所改 變的距離來做量測,可用鋼尺測知的基本概念之應用」(陳長成,2000);「讀法基本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看套管上的刻度,例如0~30mm的分厘卡,每5mm有最長的刻度線,每1mm有第二長的刻度線,每mm之間還有畫上較短的刻度線」(許源泉,1993),「第一個步驟是先看出固定襯套是轉到多少mm的地方,第二個步驟是看外套筒上的刻度,共有50條線,每5mm有標上數字」。所以應該輕易的就可看出是那一條線轉到主尺桿的線上,兩者數字合併就是量測 尺寸。 1.下圖測微器所示刻度是13.25mm。

2.下圖測微器所示刻度是21.43mm。 5.操作部驟: 1.分厘卡在使用之前必須檢查刻度有沒有歸零。 2.分厘卡使用前兩測砧座需要乾淨,才不影響量測尺寸。 3.使用分厘卡時手上不可有髒污、污垢,以免使用時內部卡進污垢。 4.不可以用力旋轉微分筒來增加測量壓力,使測量杆過度壓緊零件表面,致使精密螺紋因受力太大而產生變形,損壞精度。 5.測量時不可迴轉套管,應迴轉棘輪彈簧鈕約三響,使砧座接觸工件之壓力正常避免人為的誤差。 6.當預測量需快速旋轉外套筒時,不可用單手拿外套筒旋轉,必須左手拿卡架,用右手輕輕滑動來旋轉外套筒。 7.測量時工件之測量面必須與砧座盡量呈水平接觸才不至影響測得尺寸。8.依自己需要的,選擇適當分厘卡。 9.存放時砧座需張開約1-2mm 後,鎖緊,避免熱漲冷縮影響準確度。 10.「測量時應手握轉帽來旋轉測量杆,使測量表面保持標準的測量壓力。」分離卡: 正確方法:工件與砧座呈水平接觸 錯誤方法:工件與砧座無呈水平接觸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学案 一、考纲要求: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也叫 ),并会正确读数。 (千分尺(micrometer )、螺旋测微仪、分厘卡) 二、知识必备: 1、有效数字 2、误差 (请同学们课前温习) 三、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小砧,B 测微螺杆,C 固定刻度,D 可动刻度,E 旋钮,F 微调旋钮,G 止动栓,H 框架) 四、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 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 ,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 ,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 。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 ,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 。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五、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注意: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听到“吱吱”响声为止,以保护螺旋测微器。 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1)在固定刻度上读出整毫米数和半毫米。(2)从可动刻度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3)测量长度为上述二者之和。(4)公式:L=L 0+k 0.01 单位为mm 注:L 为物体的长度,L 0表示固定刻度所显示的读数,k 为与固定刻度线所对齐的可动刻度数。 注意:(1)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2)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必须估读一位,即估读到0.001 mm 这一位上. A D E F G C H B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常用长度量具(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1、游标卡尺的结构: (1)简介: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常用的游标卡尺按测量的准确度分为以下三种,即测量准确度分别为:0.1mm 、0.05mm 、0.02mm 。 (2)构造:(如下图)主要是一条主尺和一条可以沿着主尺滑动的游标尺(也称游标)左测量爪固定在主尺上并与主尺垂直;右测量爪固定在游标尺上并可随游标尺一起沿主尺滑动;左测量爪与右测量爪平行。利用主尺上方的一对测量爪可以测量槽的宽度和管的内径,利用主尺下方的一对测量爪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利用固定在游标尺上的深度尺可以测量槽和筒的深度。一般的游标卡尺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右测右测量爪 量爪 2、游标卡尺的原理:一般游标卡尺的的主尺刻度的最小分度均为1mm ,游标尺上有10、20、50 等分刻度三种,测量分别可以准确到1/10mm 、1/20mm 、1/50mm ,即0.1mm 、0.05mm 、0.02mm 。 (1)0.1mm 的游标卡尺:(如下图) 0 5 10 游标 尺 0 12 主 尺 准确度为 0.1mm 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共10个等分刻度,总长为9mm 。 (2)题1:游标尺上共10个等份刻度,总长为 9mm ,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尺的最小分度相 差 mm 。当左右量爪合在一起,即游标尺的零刻线与主尺的零刻线重合时,只有游标的第 条刻线(注:游标上0为第0条刻线,1为第1条刻线,以此类推)与主尺的 mm 刻线重合,其余的刻线均不重合。所以,两尺零刻线之间的距离就等于一对量爪间的距离,也就是被测物的长度。此时,游标尺的第一条刻线在距主尺 1mm 刻线左边 mm 处;第二条刻线在距主尺 2mm 刻线左边 mm 处;...... (3)0.05mm 的游标卡尺(图1):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一种精密的测量量具,下面将对螺旋测微器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 什么是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以下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工作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50=。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经常帮客户用螺旋测微器连接我们的进行高效率的测量时,我们经常指导客户在做螺旋测微器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 缓缓转动微调旋钮D′,使测杆(F)和测砧(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 2)左手持尺架(C),右手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杆F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D′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G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n×;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的注意事项 ?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

千分尺公开课教案hao

公开课教案20 -20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公开课教案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组织教学】:(时间:1分钟) 清点学员人数,做好考勤记录。 【复习提问】(时间:3分钟) 1、游标卡尺的测量方法。 【引入新课】:(时间:1分钟) 门捷列夫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非常重要,测量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适合的量具,我们已学习了游标卡尺的测量,可是在很多场合,仅有游标卡尺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种量具——螺旋测微仪,也称为千分尺。 【新课讲授】(时间:40分钟) 第二节千分尺的测量 一、千分尺的概述 1、组成:由固定套筒、微分套筒等组成; 2、量程 二、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宣布上课 提问 引入新课 利用PPT 展示千分 尺各部分 名称 给定测量 方法,比较 不同的应 用,重点讲 授间接法 测量。 班长报告 出勤情况。 回答问题 学生认识 千分尺 引起注意 做好上课 准备。 复习已学 知识,为新 课做好准 备。 从实物切 入,引起对 学习内容 的关注。 注重知识 的完整性、 结构性。 可动刻度的零线固定刻度的水平横

1.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mm的刻度线, 2.微分筒作旋转运动,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 3.根据旋转运动原理,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移动0.5mm.即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X0.5mm=0.01mm,因此,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mm 的数值。 二、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1、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筒刻度线的分度值; 2、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通过挂图、 模型影像 资料讲解 新课 听课,做笔 记 以小组的 方式让学 生读PPT 上的读数 学生回答 问题 以小组竞 赛的方式 提高同学 的积极性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原理及练习题(有答案)

游标卡尺原理及练习题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和作用 二、游标卡尺的原理 以10分度游标卡尺为例说明。如图所示,将主尺的9小格9毫米长度平均分成10份,做成游标尺,游标尺的每小格即为0. 9毫米,比主尺相应小0.1毫米,根据游标尺和主尺的刻度错位可测量不足一毫米的长度。主尺和游标尺上对应的一等份差值,叫做精确度,它体现了测量的准确程度。游标卡尺正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上每一小格只差,来达到提高精确度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做示差法。 如图3所示,游标尺上的第六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一条对齐,则被测 物体的长度:精确度?=?=?-=-=?61.069.066mm mm mm L L L bc dc 同理,当游标上第n 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条刻线对齐时,被测物体长度为 精确度?=?n L 三、游标卡尺的读数 1、确认游标格数,算出游标卡尺精确度: 1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mm 1.010 1=; 2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mm 05.0201=; 50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度为mm mm 02.0501=; 2、从主尺读出游标尺零刻线前的毫米数1L ; 3、看游标尺上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精确度?=n L 2,得游标尺示数L 2; 4、测量结果精确度?+=+=n L L L L 121,对于不同规格的游标卡尺读数方法如下表所示: 游标尺(mm) 精度 (mm) 测量结果(游标尺上第n 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某刻度线对齐时)(mm) 刻度格数 刻度总长度 每小格与1毫米差 10 9 0.1 0.1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1 n 20 19 0.05 0.05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5 n 50 49 0.02 0.02 主尺上读的毫米数+0.02 n 5、注意单位和有效数字“0” 游标尺不需要估读。

金属加工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加工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 2.熟悉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3.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4.明确课程任务、性质、基本要求、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2.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环节与内容: [导入新课] [新授内容] 绪论 一、金属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加工是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形生产的全过程。 成形工艺是人们把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制造成为所需形状和尺寸产品的过程。 金属加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简要介绍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现代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二是金属加工的高度自动化。 制造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可用“三化”来概括,即全球化、虚拟化和绿色化。 二、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流程,可以把金属加工工种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其他工种三大类。 1.热加工 (1)铸造工(2)锻压工(3)焊工(4)热处理工 2.冷加工 (1)钳工(2)车工(3)铣工(4)刨工(5)磨工 3.其他工种 三、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1.工人安全职责 2.车间管理安全规则 3.设备操作安全规则 四、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3)培养其在机械类专业领域的基本从业能力。

(4)贯穿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实践能力目标 (2)学习能力目标 (3)社会能力目标 3.学习方法 (1)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学习、复习、巩固、应用、总结。 (2)要理解、要提问题、不能累计问题。 (3)抓住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基本常识。 (4)为了弥补实践方面的不足,采用录像教学以及到工厂参观和实习,通过师生的相互努力来学好这门功课。 [课堂小结] 1.金属加工与成形工艺 2.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3.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4.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及学习方法

最新游标卡尺的使用教案设计

《游标卡尺的使用》教案设计 教师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13高职机电3班课型新授地点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室课时1课时 任教课程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课题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任务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功能 ?理解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数方法 ?掌握游标卡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游标卡尺进行迅速、准确测量零件的尺寸;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在零件测量操作中的运用掌握 教学方法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 1、讲练结合(为主) 2、演示法 3、讲解法 4、激励法 学习方法(1)主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采用了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带领组员分组讨论。 (3)多动脑,多思考,多总结,在动手的练习中不断体会操作要领并掌握。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制造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本学期主要以认知性实训为主。在钳工实训中,制作加工零件,安装、调试、检修设备等,都需要使用量具对工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检查。游标卡尺是普遍采用的尺寸检测工具,它的使用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基本功,是钳工技能岗位要求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综合学生能力基础、课前登录校园教学资源网站学习情况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246810121416结构读数原理读数练习 正确 错误 重点: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 难点: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在零件测量操作中的运用掌握

螺旋测微器使用知识点讲座及练习题(有答案)

螺旋测微器 1:螺旋测微器结构及原理: 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如图所示,有固定和可动两个部分。固定y 刻度B 刻在轴圆柱面上,柱面的刻度分上下两条。最小分度值为0.5mm 。可动部分的可动旋钮D 、可动刻度E 与测微螺杆F 固定在一起。当小砧A 和F 并拢时,可动刻度E 的零点应该恰 好跟固定刻度B 零点的重合。逆时 针旋转旋钮D ,使A 、F 正好接触待测金属丝直径的两端。在使用时,F 快要接触被测物体时,停止使用旋钮D 。改用微调旋钮D ′,这样就不至于在F 和被测物体之间产生 过大的压力,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当微调旋钮D ′使可动小砧向左顶住物体时,会发出“嗒、嗒、…”声,此时微调旋钮打滑测微螺杆F 不再前进,可 以读数了。旋钮旋转一圈,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 ,旋钮 上可能刻度分成5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0.01mm ,把沿轴线方向不便于测量的微小距离用圆周上的点移动较大的距离表示出来(机械放大原理) 2:读数: 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读数时准确到0.01mm ,估读到0.001mm 。因为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 (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在可动刻度的周长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 。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右图中的读数应该是6.702mm 。 3、练习题 1、螺旋测微器是一种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 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01mm ,右图是某次测量的读数,为5.620mm 。则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符合给出的读数相应的数值是:A ,B ,C 。 答案 5 10 15 2.将图所示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写出来.甲.__ _mm 乙._____cm 解析;先读出固定尺上的读数,再读出可动尺上的读数. 甲.8 mm +47.7×0.01 mm =8.477 mm. 乙.6.5 mm +7.8×0.01 mm =6.578 mm =0.6578 cm. 答案:8.476 0.6578 3.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实-5-20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解析: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部分读数为4.5 mm ,可动刻度部分读数为0.093 mm ,所以所测铜丝直径为4.593 mm.答案:4.592~4.594 4.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实-5-22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 答案:(1)10.40 (2)2.720 Y B D E A F D ’

钳工实训千分尺的使用教学设计

钳工实训千分尺的使用教学设计 机电组陈章上课班级:12职1上课时间:6月6日 一、设计思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先进的发展方向。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我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得到鼓励和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是属于个人学习,学生需要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让课堂“向前延伸”,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情境的结合,所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做好导演,做好适当的帮助;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等方面有促进作用。94%的学生在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在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指引下,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能发挥自我想象力,在练习中有创新表现。当没有语言激励时,79%的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与同伴协作,且无创新表现可见,语言激励对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分析 所选教材《钳工技能训练项目教程》[编号为ISBN978-7-5427-4333-6]是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型规划教材,本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而编写的,本书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在操作技能训练。 2、本课题在整体知识与能力结构中的位置 本课题是数控、模具、机电、汽修专业《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章的内容,钳

与学生分析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使用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使用方法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一种精密的测量量具,下面将对螺旋测微器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 什么是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以下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工作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 缓缓转动微调旋钮D′,使测杆(F)和测砧(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 2)左手持尺架(C),右手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杆F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D′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G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的注意事项 ?测量时,注意要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教学设计)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教学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专业 使用范围:中等职业学校 课时:2课时 撰写时间:2014年6月 ●教材分析: 本书课时节选《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中项目二任务二,为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教师以引导启发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根据轴径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 2. 能根据测量轴径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 (二)能力目标 会保养种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主动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量具的刻线原理与读数方法 ●量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案 ●量具的刻线原理

●教学准备: ●1:简单轴类零件 ●2:测量用量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产品精度的判断方法——测量、测试、检验。 2、量具的保养知识。 二、引入新课 轴——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外表面,包括圆柱形外表面和其他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被包容面。 轴类零件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轴径是各类电动机主轴、传动轴、齿轮轴等零件与机座、轴承等腰部件配合的重要部位,轴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影响到机器结构与运行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必须根据轴径尺寸精度要求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对其尺寸进行检测、控制。 【设计思路】讲解案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二、提出任务 通过问题“你能对课件中老师展示的轴类零件进行测量吗?”,给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并接受任务 测量步骤 (1)清洁、检查、校对外径千分尺。 (2)清洁工件 (3)测量方法:小尺寸轴径用单手测量;大尺寸轴径用双手测量。测量时要注意测砧应通过工件中心线。单手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力度。 (4)记录测量数据。 (5)填写检测报告。(书本附录2) 【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 三、制定计划 1.通过ppt展示零件,提问学生是否能完成对其测量。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内讨论写出测量方法,根据教师点评,记录正确测量步骤和方法以便加深知识的记忆。

螺旋测微器(千分卡)的使用方法

螺旋测微器(千分卡)的使用方法 (1)用途和构造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小砧的固定刻度固定在框架上、旋钮、微调旋钮和可动刻度、测微螺杆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固定刻度上。 (2)原理和使用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 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丰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 (3)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4)读数范例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和使用之令狐文艳创作

班级:姓名:学号: 令狐文艳 常用长度量具(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1、游标卡尺的结构: (1)简介:是一种比较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常用的游标卡尺按测量的准确度分为以下三种,即测量准确度分别为:0.1mm、0.05mm、0.02mm。 (2)构造:(如下图)主要是一条主尺和一条可以沿着主尺滑动的游标尺(也称游标)左测量爪固定在主尺上并与主尺垂直;右测量爪固定在游标尺上并可随游标尺一起沿主尺滑动;左测量爪与右测量爪平行。利用主尺上方的一对测量爪可以测量槽的宽度和管的内径,利用主尺下方的一对测量爪可以测量零件的厚度和管的外径;利用固定在游标尺上的深度尺可以测量槽和筒的深度。一般的游标卡尺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2、游标卡尺的原理:一般游标卡尺的的主尺刻度的最小分度均为1mm,游标尺上有10、20、50等分刻度三种,测量分别可以准确到1/10mm、1/20mm、1/50mm,即0.1mm、

0.05mm、0.02mm。 (1)0.1mm的游标卡尺:(如下图) 准确度为 0.1mm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共10个等分刻度,总长为9mm。 (2)题1:游标尺上共10个等份刻度,总长为 9mm ,因此游标尺的每一分度与主尺的最小分度相差mm。当左右量爪合在一起,即游标尺的零刻线与主尺的零刻线重合时,只有游标的第条刻线(注:游标上0为第0条刻线,1为第1条刻线,以此类推)与主尺的mm 刻线重合,其余的刻线均不重合。所以,两尺零刻线之间的距离就等于一对量爪间的距离,也就是被测物的长度。此时,游标尺的第一条刻线在距主尺1mm 刻线左边mm 处;第二条刻线在距主尺 2mm 刻线左边mm 处;...... (3)0.05mm的游标卡尺(图1): 图1 准确度为 0.05mm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共20个等分刻度,总长为19mm。0.05mm的游标卡尺(图2): 图2

螺旋测微器教案

螺旋测微器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螺旋测微器的结构与用途 2.理解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3.掌握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书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和正确读书方法 三、新科引入 通过讲授卷尺,学生所用的直尺和游标卡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否还有比这些工具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来引入螺旋测微器。 四、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

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六、螺旋测微器的读书方法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之后通过大量的读数训练。 数据=主尺读数+可移动尺读数 七、注意事项 ①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②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③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④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万能角度尺+千分尺)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案知识点三、万能角度尺的使用 万能角度尺 测角度值。 【学习目标】:1、了解万能角度尺的结构及刻线原理 2、掌握万能角度尺的读书方法 3、利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不同的角度值 【学习重点】:1、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 2、利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不同的角度值 【学习难点】:利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不同的角度 【教学方法】: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万能角度尺的结构 组成:尺身、基尺、游标、角度、直尺、夹块、扇形板、制动器. 万能角度尺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量具。按分度值可分为5’和2’两 种, 按尺身的形状不同可分为圆形和扇形。 知识点二、万能角度尺的刻线原理和读书方法 1、刻线原理:尺身刻线每格为1°,游标刻线共30格为29度,万能角度尺 的分度值为2' 2、读书方法:先从尺身上读出游标零刻线指示的整度数,再判断游标上第 几格的刻线与尺身上刻线对齐,就能确定“分”的数值,两者相加,既是被

1、0°?50°:被测工件放在基尺和直尺的测量面之间,按尺身上第一排刻度读数。 2、50°?140°:角尺取下,直尺直接装在扇形板的夹块上,利用基尺和直尺的测量面进行测量,按尺身的第二排刻度的数值读数。 3、140°?230°:将直尺和角尺上固定直尺的夹块取下,调整角尺位置,使角尺直角顶点与基尺的尖端对齐,把角尺的短边和基尺的测量面靠在被测工件的被测量面上,按尺身第三排刻度读数。 4、230°?320°:将角尺、直尺、夹块全部取下,直接用基尺和扇形板的测量面测量,按尺身上第四排刻度读数。 知识点四、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角度,正确搭配使用直尺和角尺。 2、使用前先检查0°,基尺_和直尺贴合面不漏光,尺身和游标的刻线应对 齐。 3、测量时,工件应与万能角度尺的两个测量面在全长上接触良好, 避免误差。 【课堂小结】:掌握万能角度尺使用方法 【课后作业】:完成习题册28页的读数。

千分尺工作原理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一种精密的测量量具,下面将对螺旋测微器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讲解。 什么是螺旋测微器? 螺旋测微器又称千分尺(micrometer)、螺旋测微仪、分厘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 0.01mm,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以下为螺旋测微器的结构示意图: 螺旋测微器工作原理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这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我们经常帮客户用螺旋测微器连接我们的数据采集仪进行高效率的测量时,我们经常指导客户在做螺旋测微器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 缓缓转动微调旋钮D′,使测杆(F)和测砧(A)接触,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此时可动尺(活动套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否则有零误差。

2)左手持尺架(C),右手转动粗调旋钮D使测杆F与测砧A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保护旋钮D′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G使测杆固定后读数。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0.0mm;

外径千分尺教案

教案用纸 学科公差配 合与技 术测量 基础 第二章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计量器具 §2-2 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计量器具 §2-2-2 外径千分尺 时间 2012.02.14 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方法启发、引导、 赏识教育法、 竞赛激励法 教具 多媒体教室、外径千分尺50套、 测量记录表、自评表及互评表各 50份 授课时间2012.2.14 授课班级11级高数车工班、 教学目的掌握知识:①熟练应用外径千分尺对各类工件进行检测; ②掌握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训练能力:学生通过对外径千分尺的学习与理解,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继续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扩展思维:采用启发、引导、赏识教育的教学方法,围绕所学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能团结互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1、外径千分尺的的结构和用途;2、各种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难点: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和读数方法。 解决措施:演示、讲解、练习、启发、引导、讨论。 授课过程 第一节:组织教学:1分钟复习提问:4分钟讲授新课:40分钟 第二节:实训提高:41分钟总结课程:3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备注: 参考资料: [1]陈于萍、高晓康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专业基础系列《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第 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李晓沛,张琳娜,赵凤霞. 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韩进宏.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廖念钊.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授课前分析: 学生:针对现在技校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基础较差,对机加工十分陌生的特点,在授课时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激励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求;在概念的基础上去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多利用多媒体、教具、实物,采用讲、练结合,多启发、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模式,进而更准确地理解理论、利用理论,使学有所用。 教材:本次课内容主要讲述了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读数方法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以后的生产实践中的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生产成本,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知识点。★原教材的内容结构:外径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使用注意事项 ★调整后的内容结构:外径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使用注意事项-→读数练习-→实测练习-→实训练习 教案用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