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说明书
汽车座椅头枕冲击测试仪座椅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

汽车座椅头枕冲击测试仪座椅靠背及头枕吸能性试验产品简介:靠枕强度测试仪包括机械试验机构和单独的落地式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系统。
整个系统在115V.A.C电源上运行(其他可用电压)。
通常,此为非常精确地仪器,可同时测试同一个长椅上最多三个头枕的极限强度。
机器显示均为液压动作,由双螺线管方向阀和补偿调节阀控制。
操作者可以通过控制&数据采集系统选择使用测试位的数量及所有其他测试参数。
一旦设定,机器将缓慢运转,让操作者有时间实时观察试验样品的变形过程。
所有数据保存在计算机中,且在完成试验后绘制在显示器上。
使用标准下拉菜单,可以选择绘制选项。
最终图像结果将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在白纸上,也可保持在控制系统内。
试验结果也可以保存或下载至其他可用的计算机内。
总体上,此破坏性试验系统的设置和操作都相当简单。
测试标准:FMVSS 202A试验:包括基准线投影在内的所有线,均应画在该座椅或乘坐位置的垂直中心平面上(见附录B)。
移位后的基准线是将相对R点产生向后373Nm力矩的初始作用力施加于GB11551-2014中附录A所述模拟人体模型靠背的部件上来确定。
距离头枕顶部向下65mm处,通过直径为165mm的头型,施加一个垂直于移位后的基准线的初始作用力,使其产生相对于R点373Nm的力矩。
基准线应处在5.4.3.2规定的移位后的位置上。
距离头枕顶部下方65mm处,若有间隙存在而阻碍 5.4.3.3规定的作用力的施加,则可以减小该距离,以保证力的作用线通过最邻近该间隙骨架的中心线。
对于4.9、4.10 所述情况,应该使用直径为165mm的头型,对每个间隙重复进行试验。
作用力应:通过该间隙最小截面的重心,在平行于基准线的横向平面上,产生绕R点373Nm的力矩。
确定与头型相切并与移动后基准线平行的切线Y。
测定用于4.12规定的最大向后位移量X。
X 为切线Y 与移动后基准线之间的距离。
如果座椅或座椅靠背未出现断裂,则将5.4.3.3和5.4.3.3.2规定的初始负荷增加到890N,以检头枕的有效性。
GB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汽车座椅头枕GB 11550—1995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代替 GB/T 11550—89Motor vehilles-Seats head restraint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1 主题内容与通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椅头枕。
2 引用标准GB/T ll55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GB/T 11563 汽车H点确定程序3 术语3.1 头枕指用以限制乘员头部相对躯干向后移位的弹性装置,其作用是发生撞车事故时,减轻乘员颈椎可能受到的损害。
3.2 头部模型(头型)指直径为165mm的球状或半球状的刚性模型,动态试验时其作用于撞击点的有效质量为6.8kg。
3.3 假背(靠背加载板)依照GB/T 11559规定的人体模型躯干背部形状制作的曲面加载板。
3.4 座椅中心面GB/T 11559规定的成人男子50百分位的三维H点装置按GB/T 11563的程序着坐在座椅上,由三维H点装置左右对称中心面来确定的座椅基准面。
4 性能要求4.1 位置及尺寸头枕的位置及尺寸应满足下述要求,然而位置能够调剂的头枕应能固定在同时满足4.1.1及4.1.2要求的位置上。
4.1.1 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测量头枕的顶端到R点的长度,驾驶员座椅为700mm以上,其他座椅为650mm以上。
4.1.2 由头枕顶端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向下65mm处或者由R点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向上635mm处,头枕的外形宽度以座椅中心面为对称面,左右各应宽85mm以上。
4.1.3 位置能够调剂的头枕的外形高度沿平行于躯干基准线方向测量为100mm以上。
4.2 强度和吸能4.2.1 头枕按5.2的方法试验时头型移动量必须小于102 mm,将载荷加至890 N时头枕及其安装部件在座椅及靠背等损破前不能破旧或脱落。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固定强度 a. 安装在车底板上的座椅总成,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承受水平 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的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和 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于可调试座椅,其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 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但试验后调节装置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在座 椅背面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对座椅可进行向前加载。 b. 对于向前座椅,当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在座椅上时,要求 在对座椅施加20倍座椅总成重量负荷的同时,还要按国GB14167《汽 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中的有关规定在加13500±200N的负荷, 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安全带固定点受到的负荷也同时加到座椅固定点上,此 时对座椅的要求仍与a中规定一致。 c. 对铰链式可翻转座椅,通过座椅质心,沿水平方向只向前施 加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与车身本体不得分离。
07-04-04
• 编制原则: • 1、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座椅系统技术法 规和安全标准; • 2、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规则》; • 3、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 车主机厂和座椅生产企业等有关座椅的 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相 关部门的意见。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在技术要求方面: a. 一般技术要求: 首先标准中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 装置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 和更有操作性。对M1类和M2、M3和N类汽车座椅分别进 行技术要求方面的详细说明。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 规定了具体要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 况作了具体解释说明。即“不适用于:表面凸起部分的 突出高度小于3.2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 半的区域;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位于通过 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 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 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以及“柔性金属网”部件”。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设计说明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陈慧超学号:085265 系:机械工程专业:车辆工程题目: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指导者:武一民教授评阅者:2012年06月01日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纲要:汽车座椅头枕是汽车上与人体接触最亲密的零件,汽车座椅不只要乘坐舒适,还应能蒙受人体重量,同时还应能经受车辆诸如起步、加快、制动等重复动作和碰撞事故的冲击,汽车座椅头枕是汽车上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之一。
每年的汽车乘员伤亡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率是有成员与座椅的二次碰撞或车辆固定件无效一同的。
所以, 国家和行业拟订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 对汽车座椅头枕的要求愈来愈严格。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座椅和依据国标、行业标准及试验方法研制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
.重点词 :汽车座椅汽车座椅试验试验设施研制Car Seat and Headrest Impact Test Design of the DeviceAbstract :Car seat and headrest is a part car with human body contact mostclosely ,Car seat not only want to take the comfortable, should also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human body weight, also should be able towithstand vehicles such as the beginning, accelerate, brake repetitive movem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e crash. car seat headrest is importantin the car of the passive safety system . The crew accidents each year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members and the seat is a secondarycollision or vehicle fixed a failure cause. Therefore, the nation andindustry to develop a series of technical standard and test methods of car seat headrest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strictly.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r seat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industry standard and test methods ,to develop car seat and headrest impact test device. .Keywords: car seats, tryout of car seats,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 Equipment目录1 ⋯⋯⋯⋯⋯⋯⋯⋯⋯⋯⋯⋯⋯⋯⋯⋯⋯⋯⋯⋯⋯⋯⋯⋯⋯⋯⋯⋯ 1座椅枕冲装置的意⋯⋯⋯⋯⋯⋯⋯⋯⋯⋯⋯⋯⋯ 1汽座椅枕国、内外展状况⋯⋯⋯⋯⋯⋯⋯⋯⋯⋯⋯⋯⋯⋯ 2本次主要任⋯⋯⋯⋯⋯⋯⋯⋯⋯⋯⋯⋯⋯⋯⋯⋯⋯⋯⋯ 3 2 汽座椅枕的国家准⋯⋯⋯⋯⋯⋯⋯⋯⋯⋯⋯⋯⋯⋯⋯⋯⋯⋯ 4汽座椅行准⋯⋯⋯⋯⋯⋯⋯⋯⋯⋯⋯⋯⋯⋯⋯⋯⋯⋯⋯⋯ 4汽枕行准⋯⋯⋯⋯⋯⋯⋯⋯⋯⋯⋯⋯⋯⋯⋯⋯⋯⋯⋯⋯8汽座椅枕的构和分⋯⋯⋯⋯⋯⋯⋯⋯⋯⋯⋯⋯⋯⋯10 3 国家定汽座椅枕有关⋯⋯⋯⋯⋯⋯⋯⋯⋯⋯⋯⋯⋯⋯⋯⋯13汽座椅舒坦性方法⋯⋯⋯⋯⋯⋯⋯⋯⋯⋯⋯⋯⋯⋯13汽座椅枕性能要乞降方法⋯⋯⋯⋯⋯⋯⋯⋯⋯⋯⋯⋯14 4 座椅枕冲装置构剖析和⋯⋯⋯⋯⋯⋯⋯⋯⋯⋯⋯⋯16体尺寸确实定⋯⋯⋯⋯⋯⋯⋯⋯⋯⋯⋯⋯⋯⋯⋯⋯⋯⋯⋯⋯17成的⋯⋯⋯⋯⋯⋯⋯⋯⋯⋯⋯⋯⋯⋯⋯⋯⋯⋯⋯⋯18机构成⋯⋯⋯⋯⋯⋯⋯⋯⋯⋯⋯⋯⋯⋯⋯⋯⋯⋯⋯194.4 CAXA ⋯⋯⋯⋯⋯⋯⋯⋯⋯⋯⋯⋯⋯⋯⋯⋯⋯⋯⋯⋯⋯21使用明⋯⋯⋯⋯⋯⋯⋯⋯⋯⋯⋯⋯⋯⋯⋯⋯⋯⋯⋯⋯⋯⋯⋯26与展望⋯⋯⋯⋯⋯⋯⋯⋯⋯⋯⋯⋯⋯⋯⋯⋯⋯⋯⋯⋯⋯⋯⋯⋯⋯27 参照文件⋯⋯⋯⋯⋯⋯⋯⋯⋯⋯⋯⋯⋯⋯⋯⋯⋯⋯⋯⋯⋯⋯⋯⋯⋯⋯⋯28 致⋯⋯⋯⋯⋯⋯⋯⋯⋯⋯⋯⋯⋯⋯⋯⋯⋯⋯⋯⋯⋯⋯⋯⋯⋯⋯⋯⋯291绪论1.1 设计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的意义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实质已经日益完美。
摆锤式汽车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台的设计

摆锤式汽车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台的设计姜涛;张桂林;高俊鹏;李会明【摘要】针对普遍使用的重力摆锤式汽车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台关键参数,提出了一种提出了一种虑及反碰撞冲量的计算方法.在《GB 11550-2009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中撞击质量折算公式基础之上,根据刚体动力学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动量定律与撞击中心理论,进行了撞击中心与碰撞点重合的条件推导,得出了摆锤轴承中心与撞击点距离表达式,并进行摆长设计.最后依据机械优化理论,以摆锤总质量最小为目标,摆杆几何尺寸、材料为变量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得出了摆杆的几何参数.【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4页(P114-116,120)【关键词】汽车座椅;吸能性试验;撞击中心;优化设计【作者】姜涛;张桂林;高俊鹏;李会明【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U467.3针对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我国制定了国标《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GB1150-2009)》,其中能量吸收性试验是头枕性能重要指标要求[1]。
按照原理的不同,人们研究了两种产生撞击能量的方法:以能量守恒定理为依据,设计重力摆锤撞击机;以弹射原理为依据,设计头枕撞击试验装置。
在以弹射原理为依据研究上,文献[2-3]中以液压作为加载源进行了研究,这种加载方式不仅能完成汽车座椅吸能性试验,也能实现头枕静态性能试验;文献[4]则研究了以气动加载方式对头枕进行性能试验;文献[5-6]提及了重力摆锤式头枕吸能性试验装置,但并没有详细深入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献[7-8]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汽车座椅进行了强度仿真。
在实际生产制造中,重力摆锤撞击机以其简单的原理,低廉的设计制造成本,便捷的操作、维护方式成为国内汽车座椅头枕吸能性试验的首选,然而,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对摆锤式吸能性试验装置基本参数设计、计算方面的具体信息却鲜有提及,人们设计过程中也往往仅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进行计算。
汽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车辆型式 vehicle type 是指在下列主要方面没有差异的车辆。 3.1.1 座椅的结构、形状、尺寸、材料以及质量,允许座椅蒙皮和颜色不同;允许质量差在批准座椅型式的座椅质量的5%范 3.1.2 座椅、座椅靠背及其组成部件的调节装置、位移装置及锁止装置的型式和尺寸; 3.1.3 座椅固定装置的型式和尺寸; 3.1.4 头枕的尺寸、构架、材料和衬垫,允许其蒙皮和颜色不同; 3.1.5 头枕附件的型式和尺寸,若头枕为分体式头枕还包括头枕连接部件的特性。 3.2 座椅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3 长条座椅 bench seat
区域l内为2.5 mm; 区域2内为5.0 mm; 区域3内为3.2 mm; 区域的定义见5.8。 4.1.4.1 本规定不适用于: 4.1.4.1.1 表面凸起部分的突出高度小于3.2 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半的区域; 4.1.4.1.2 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 4.1.4.1.3 位于通过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 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4.1.4.1.4 诸如“柔性金属网”部件。 4.1.4.2 位于5.8.1.2规定的区域2内的表面,若满足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靠背吸能性试验,则允许其曲率半径小于5 mm,但不 表面应加衬垫以避免座椅与乘客头部直接接触。 4.1.4.3 位于上述区域内的部件,若表面材料邵尔(A)硬度低于50,则上述除对附录C规定的靠背吸能性试验要求之外的所有要 件。 4.1.5 在按5.2和5.3规定进行的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座椅骨架、座椅固定装置、调节装置、移位折叠装置或其锁止装置均不 在碰撞过程中不会增加伤害程度的永久变形(包括断裂)且能承受规定载荷。 4.1.6 在进行5.3和附录F中F.2.1规定的试验过程中,锁紧装置不得松脱。 4.1.7 试验后,用于或有助于乘员通过的移位折叠装置应处于工作状态,且至少保证能解锁一次,并按需要使座椅或座椅的一 对于其他座椅移位折叠装置、调节装置和锁止装置,允许产生变形、断裂,但不允许失效,并保持在原位置。对于带有头 5.4.3.6试验过程中或试验后,如座椅或座椅靠背不出现断裂,则座椅靠背及其锁止装置满足5.2规定。否则,应进行5.2规定 椅靠背及其锁止装置的强度是否满足该规定要求。 对于座位个数多于头枕个数的座椅(长条座椅),也应进行5.2规定的试验。 4.2 M2、M3和N类汽车座椅的一般技术要求 4.2.1 座椅及长条座椅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汽车上。 4.2.2 可移动的座椅和长条座椅在其使用位置都应能自动锁紧。 4.2.3 可调式座椅靠背在调节范围内任意位置都应能锁止。 4.2.4 所有可前翻的座椅或可折叠的座椅靠背,在其使用过程中都应能自动锁止。 4.3 头枕的安装 4.3.1 M1类型汽车的头枕应安装在前排外侧座位上。装在用于其他类车辆和其他座位位置的头枕,其座椅也可以按照本标准进 4.3.2 M2类(总质量3500 kg以下)和N1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位应安装符合GB ll550的头枕。 4.4 装备或可以装备头枕座椅的特殊规定 4.4.1 头枕在任何使用位置上,都不应有任何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凸起或尖棱。 4.4.2 位于5.8.1.1定义的区域1内的头枕,其前、后表面应满足下列吸能要求。 4.4.2.1 如果按照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头型的减速度大于80 g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 ms,并且试验过程中或试 的边棱出现。 4.4.3 位于5.8.1.2定义的区域2内的头枕,其前、后表面都应装有衬垫,以防乘员头部与骨架部分直接接触,并且满足适用于 的4.1.4的规定。 4.4.4 上述4.4.2和4.4.3规定不适用于最后排座椅头枕的后表面部分。 4.4.5 头枕在座椅或车身构件上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头枕在试验过程中,由于头型的作用压力,其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接处
《汽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f)增加了对移动行李乘员防护的特殊规定。
增加该方面的要求,是针对目前国内对乘 用车多数均把后排座椅靠背和/或头枕构成行 李舱的通用设计来考虑的。因目前国内对于该 方面的试验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因此,对这部 分要求主要采用了ECE R17方面的相关规定。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3. 技术内容的说明:
• 1)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方面:共计引用了现行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7个。并明确说明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55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c) M1 类型汽车的头枕应安装在前排外侧座位上。装在用于其 它类车辆和其它座位位置的头枕,其座椅也可以按照本标准进行 认证。 M2 类(总质量3500Kg以下)和N1 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
位应安装符合GB11550的头枕。(见标准4.3) 在头枕高度方面比原标准增加了100mm的限值,并严格规定了在 750mm以下头枕不允许有使用位置。同时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的 具体要求(见标准4. 5)。并且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规定了头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二、 关于标准制修订依据的说明:
• 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参照 欧洲ECE/EC汽车法规建立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本标准 即为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中关于汽车被动安全方面的重要标 准之一,其修订主要以欧洲ECE法规为依据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 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其中技术内容修改采用欧洲经济委员会制 定的ECE R17法规(第三版修订4:2000年版)《机动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英文版)。而对该法规 中有关座椅类型和车型认证方面的内容未与采用。并在附录G中 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17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加 以说明。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试验台架设计

G B 1 1 5 5 0 — 2 0 0 9要求 , 为汽车座椅的设计提供详实可 力臂 , 为了实现精确控制 , 加载采取将 n 在背板上 靠的数 据和依据 ,确保 设计 的座 椅符合 国家法规 的作用点 固定 , F Βιβλιοθήκη 作用方 向在加 载过程中始终 与基
G B 1 1 5 5 0 — 2 0 0 9 要求 , 为乘员的安全提供切实有效 的 准线 r 垂直且绕 H点旋转 , 力臂 L 1 为固定值 的方法。 选 择 背 板 的 中心 为 几 作 用 点 , F 1 在 加 载 过 程 保障。 中 ,方 向始 终 与基准线 r 垂直 , F 1到 H点 的力 臂 l
油缸力加载可分为直接加载方式 和间接加载方 在试验过程 中,加载作用力及测量头枕后移距 间接加载方式又分为推和拉两种方式 , 以下就油 离 值 x都 是 以座 椅 的 H点 和基 准线 r 为基 准 , 因此 , 式, 试验 的第一步就是设计 3 一 D H装置, 如图 1 所示 , 将 缸力 的直 接加 载方 式分 析讨论 。 油缸 活 塞杆 作 为 F 1 载荷 杆 直接 作 用 在 背板 上 , H点和基准线 r 实体化为 3 一 D H装置中的点 和线 , 所示。 在F l 加载过程中, 作用点绕 H点旋转 , 按G B I 1 5 5 1 — 2 0 0 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中 如图 3 附录 c的操作程序 ,将 3 一 D H装置摆放到试验座椅 同时油缸活塞杆在施加力 的过程 中不断伸长 ,使得 油缸的轨迹较复杂 , 油缸基座安装机构设计较 困难 。 上, 确 定座 椅 H点 和基 准线 r , 如 图 2所示 。
1 设计 方案分析
1 . 1 座 椅 的 H点和 基 准线 r
取值为 3 0 0 m m 。F 1 的最终值 可确定 : F 1 =M1 /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系:机械工程专业:车辆工程题目: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 2012 年 06月 01 日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摘要:汽车座椅头枕是汽车上与人体接触最密切的部件,汽车座椅不但要乘坐舒适,还应能承受人体重量,同时还应能经受车辆诸如起步、加速、制动等重复动作和碰撞事故的冲击,汽车座椅头枕是汽车上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之一。
每年的汽车乘员伤亡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有成员与座椅的二次碰撞或车辆固定件失效一起的。
因此,国家和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试验方法, 对汽车座椅头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本文主要介绍汽车座椅和根据国标、行业标准及试验方法研制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
.关键词: 汽车座椅汽车座椅试验试验设备研制Car Seat and Headrest Impact Test Design of the DeviceAbstract :Car seat and headrest is a part car with human body contact most closely ,Car seat not only want to take the comfortable, should also be able to withstand the human body weight, also should be able to withstand vehicles such as the beginning, accelerate, brake repetitive movements and the impact of the crash. car seat headrest is important in the car of the passive safety system . The crew accidents each year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members and the seat is a secondary collision or vehicle fixed a failure cause. Therefore, the nation and industry to develop a series of technical standard and test methods of car seat headrest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strictly.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ar seat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industry standard and test methods ,to develop car seat and headrest impact test device. .Keywords:car seats, tryout of car seats,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 Equipment目录1绪论 (1)1.1 设计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的意义 (1)1.2 汽车座椅头枕国、内外发展状况 (2)1.3 本次设计主要任务 (3)2 汽车座椅头枕的国家标准 (4)2.1 汽车座椅行业标准 (4)2.2 汽车头枕行业标准 (8)2.3 对汽车座椅头枕的结构和分类 (10)3 国家规定汽车座椅头枕相关试验 (13)3.1 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 (13)3.2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14)4 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结构分析和设计 (16)4.1 总体尺寸的确定 (17)4.2 摆锤总成的设计 (18)4.3 绕绳机构总成设计 (19)4.4 CAXA 图纸设计 (21)4.5 使用说明 (26)结论与展望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1 绪论1.1设计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的意义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实际已经日趋完善。
从它的诞生起,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并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是现代交通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在现代化的今天,汽车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正起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社会的需求也给汽车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座椅头枕作为汽车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标准非常严格。
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部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与驾乘者联系最为密切的部件,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根据J.D.Power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汽车座椅设计和车辆外形设计已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的2个主要因素,而消费者选择汽车座椅的要求依次为安全性、舒性、轻便。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除了为驾驶人员提供一个与人体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舒适而稳定的坐姿、良好的野位置、具备一定的操纵空间和安全空间外,最重要是减轻传给驾驶人员身体的振动和冲击,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
头枕是为了提高汽车乘坐人员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装置。
头枕的主要作用是在汽车受到冲撞时,具有防止反弹的作用,以保护驾乘人员的头、颈椎部位不受损伤。
早期,汽车的研究主要是为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制动性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很快解决了上述主要性能之后,把各项技术和精力转移到汽车各方面。
如: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安全靠性等等一些细微的地方上来,而影响这些因素的一个重要部件就是汽车座椅。
汽车座椅是汽车中将乘员,驾驶员和车身联系在一起的部件。
它的功能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舒适的位置。
正因它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安全性及操作方便性有很大影响,每年的汽车乘员伤亡事故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乘员与座椅的二次碰撞引起的,基于以上因素,汽车座椅的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此次试验设备检验汽车座椅头枕性能,保证座椅头枕的合格性,车辆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
1.2 汽车座椅头枕国、内外发展状况汽车座椅不仅代表着很重要的汽车价值,而且还包含了浓重的感情色彩,那就是对乘客负责的态度。
基于这些原因,一款新型汽车在开发初期就会提出对座椅设计的要求。
汽车座椅设计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赋予产品新的功能,提高座椅的品质,给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愉悦的驾乘体验。
目前,高品质的汽车座椅已经成为汽车设计人员乃至整车个性化设计风格的重要考核标准之一,同时也是保障汽车安全性能的一部分。
安全、舒适、美观的汽车座椅往往会成为一款汽车的一大亮点和卖点所以,随着国内外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汽车座椅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地加大对汽车座椅的研发力度.在座椅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及应用领域下工夫顺应汽车技术“绿色”和安全的发展潮流.轻量化、模块化,以及更注重安全性、环保型、舒适性,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座椅设计的发展趋势。
1轻量化要求鉴于汽车节能及降低汽车重量这一发展趋势,座椅的减重也被斌予重大意义。
目前,已经有部分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厂家运用了各种高强度钢材及铝合金等材料代替原有材料,满足了座椅强度的要求,同时又能降低座椅重量。
2模块化将各种标准化部件组合成独特的模块,形成不同的平台化结构。
进行产品开发时,可以从一整套灵活机动的组合构件中有选择地组成座椅系统,不仅能减少投资,同时还能节省研发时间和成本。
3安全性为了增强座椅的安全性,各种新技术也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座椅系统中,例如自适应主动头枕、带有被带或者安全带的靠背支撑系统,保护头部、躯体臀的安全气囊等。
4舒适性座椅的舒适性不仅要让驾乘人员坐在座椅上时感到舒服,还应综合考虑驾乘人员的各种感官知觉(比如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心里感觉和功能性感觉(是否符合人体工程)等,这将在未来的座椅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动座椅、腰托和按摩系统、座椅加热的通风装里、双密度的坐垫泡沫等技术的普及也将大大提升座椅的舒适性。
5环保性目前,在座椅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更注重采用“绿色”和可再生环保材料,例如采用可再生的原材料生产发泡产品等。
另外,轻量化的产品设计.即采用更少的材料也是提高产品环保性1.3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查阅相关的汽车座椅及头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及国家标准,了解汽车座椅结构及实验装置。
熟悉CAXA、UG等计算分析软件,撰写前期报告。
根据标准,计算分析实验装置,设计装置结构,绘制装置相关图纸。
本次参照汽车座椅头枕国家标准的冲击要求,设计一套座椅冲击试验装置,本次毕业设计要求首先对实验装置进行计算分析,设计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绘制装置的CAXA图纸。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认真深入回顾大学里所学的知识。
毕业设计设计汽车制造、汽车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通过不断思考不断计算,学会设计过程中的探索,培养自己独立设计,查询书籍,计算数据的能力。
2.汽车座椅头枕的国家标准2.1 汽车座椅行业标准2.1.1 一般要求(1)座椅总成应符合标准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2)座椅表面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面或尖棱,应符GB-11552-1999的要求(3)所有面套应符合其对应图样的缝制及外观要求(4)座椅表面应无污染、破损、开裂等缺陷以及客户不能接受的褶皱(5)座椅H点的测量啊按GB/T11563-1995.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误差 15mm。
躯干角度误差±3°。
假人的型号采用SAE J826-2002的规定。
(6)安装扭矩应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7)座椅安装位置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验具检验。
(8)座椅处于任何给定的位置,滑道手柄应能够复位。
滑道调节后应能够锁定座椅。
2.1.2 性能要求(1)面料性能要求座椅面套的面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应满足客户要求(2)非金属材料的排放性能试验座椅非金属材料的排放性能试验应满足以下条件:A)可凝结水试验按照SAE J1756-1994 的试验方法,其界定值为:G ≤3mg;B) 气味测试按照SAE J1351-1993 测试方法,其界定值为:气味评分小于或等于3.5(3)燃烧特性烧特性和试验方法按GB 8410。
(4)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按 GB 14167(5)正面碰撞要求正面碰撞要求通过汽车向前的碰撞试验,对配置假人的座椅状况进行验证分析,要求在减速时,假人不允许冲撞其他物体。
座椅零件及止动和调节装置不准碎裂或拉断,允许弯曲。
靠背松开装置仍需保持功能完好。
(6)后部碰撞要求后部碰撞要求通过汽车向后的碰撞试验,对配置假人的座椅状况进行验证分析,在碰撞时,靠背可弯曲,但不允许冲撞其他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