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合集下载

汽车法规-内外饰.

汽车法规-内外饰.

沙特 沙特 沙特 沙特 沙特 沙特
GS_0098 GS_0042 GS_0096 GS_0097 GS_0684 GS_1007
1 2 3 4 5
车内部安装件(乘用车) 用于机动车成人身材乘坐者的保护装置(安 全带) 高抗穿透率车辆层压安全玻璃 车辆层压安全玻璃 车辆钢化安全玻璃
南非 南非 南非 南非 南非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51206-2004 10326-1 12.1.005-88 21015-88 28261-89 41.21.99 5727-88 R41.42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乘员在车内碰撞时的防护 头枕 玻璃材料 座椅系统 乘员碰撞保护 座椅安全带总成 座椅安全带总成固定点 风窗玻璃的安装 儿童约束系统 侧碰撞保护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ECE
R14 R16 R17 R21 R25 R26 R32 R33 R42 R43 R44 R46
13 14 15
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 关于车辆侧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 安全气囊
ECE ECE ECE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571.219 571.223 571.224 571.225 571.302 571.111 SAE J100A SAEJ1517 SAEJ1834 SAE J985
1 2 3 4 5 6
机动车内部材料的可燃性及其试验方法 机动车安全总则 机动车安全带试验方法 机动车安全带 运输车辆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运输车辆安全玻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633–200×客车座椅The seats of passenger vehicles(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要求4.1 一般要求4.2 零部件要求4.3 装配要求4.4 调节功能4.4.1 座椅头枕4.4.2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机构4.4.3 靠背角调节机构4.4.4 座椅扶手4.5 安全性4.5.1 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4.5.2 座椅纺织面料4.5.3 座椅有机材料的燃烧特性4.5.4 座椅头枕4.5.5 安全带的安装和固定4.5.6 纵(横)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4.5.7 座椅扶手强度4.5.8 座椅脚蹬强度4.5.9 座椅强度4.6 可靠性4.6.1 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4.6.2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4.6.3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4.6.4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4.6.5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5 试验方法5.1 座椅面料断裂强力试验5.2 座椅面料耐摩擦色牢度试验5.3 座椅面料透气性试验5.4 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QC/T 633—200×5.5 座椅5.6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试验5.7 座椅有机材料燃烧特性试验5.8 座椅头枕试验5.9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5.10 座椅扶手强度试验5.11 座椅脚蹬强度试验5.12 座椅强度试验5.13 纵(横)向调节疲劳试验5.14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5.15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5.16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5.17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试验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2 型式检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QC/T 633-2000《客车座椅》,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增加了以下要求:a)外购件、外协件的要求;b)座椅纺织面料断裂强力、缝合部位接缝强力的要求;c)座椅纺织面料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d)座椅有机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e)座椅调节装置调节功能的要求;f)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的要求;g)座椅扶手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h)座椅脚蹬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i)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的要求;j)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的要求;k)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的要求;2、更新了以下标准:a)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b)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c)GB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d)GB l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e)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3、修改了以下内容:a)客车座椅的名词术语;b)型式检验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CAE分析及优化设计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CAE分析及优化设计

第一作者:严莉,女,1980年生,工程师,现从事车辆有限元分析仿真工作。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移动后移量的确定
相对R点产生向后373 Nm力矩的初始作用力作用在假背上
图3 移动后移量计算结果
图4 座椅骨架应力图5 座框弯管局部应力
图2 座椅有限元模型
4 优化设计
座椅弯管以及头枕弯管强度不够,有可能是其自身强度不. All Rights Reserved.
图6 座椅静力有限元模型
通过观察座椅骨架应力分布,发现在头枕弯管、座框大弯
管、靠背边板以及调角器上板处的应力较大,故将它们的厚度作
图8 优化后座椅骨架应力
5 结束语
图7 各变量对优化目标影响程度
从图7可以看出,头枕弯管(图中绿色线条)、座框大弯管。

汽车座椅用线束布置卡位装置-2023标准

汽车座椅用线束布置卡位装置-2023标准

汽车座椅用线束布置卡位装置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座椅用线束布置卡位装置的结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座椅用线束布置卡位装置(以下简称卡位装置)的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5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30512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QC/T 941 汽车材料中汞的检测方法QC/T 942 汽车材料中六价铬的检测方法QC/T 943 汽车材料中铅、镉的检测方法QC/T 944 汽车材料中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检测方法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结构卡位装置主要由固定螺杆、底座、插销、支撑杆、连接杆、卡位治具头组成,结构示意见图1。

1—固定螺杆;2—底座;3—插销;4—支撑杆;5—连接杆;6—卡位治具头图1 卡位装置结构示意图5 要求外观5.1.1 表面应无裂纹、变形、毛刺等缺陷。

5.1.2 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光滑,无气泡、流挂、脱落、橘皮、漏涂等缺陷。

尺寸及偏差尺寸应符合图样要求,允许偏差为±2%。

使用性能可活动部件应灵活。

耐振动性试验后,应无机械损坏、变形和紧固部位松动现象,卡位治具头不应损坏。

关于汽车产品标准换版的通知

关于汽车产品标准换版的通知

关于汽车产品标准换版的通知各有关企业,各有关检测机构:汽车产品新版国家标准GB14167-2006《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14023-2006《车辆、船和由内燃机驱动的装置无线电扰乱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已于2007年2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

为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顺利进行,按照国家认监委2005年第25号公告和国家认监委国认科联[2005]18号等文件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咨询题通知如下:1.自新标准实施日期2007年2月1日起,新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的M 类和N类汽车整车产品,应按新版标准实施认证、检测工作。

2. 对差不多按老版标准获证的产品(包括在本通知公布之日前差不多完成了型式试验的申请认证产品),有关企业应于新版标准实施后、下一次跟踪检查之前,向CCAP申请换发新版标准证书,最晚不迟于2009年2月1日前完成新版标准的确认工作,换发新的认证证书。

在2009年2月1日后未取得新版标准认证证书的,原认证证书将自动失效。

3.关于已按老版标准GB14167-2000、GB14023-2000和GB15083-199 4获证的M类和N类汽车产品在申请按新版标准换证时,应由认证机构从已获证产品中抽取指定型号的产品补做差异试验。

如汽车产品使用的座椅已完成新版标准的认证转换工作,符合GB15083-2006标准要求,中心予以认可,不再重复进行试验。

特此通知。

中汽认证中心二OO七年五月九日关于汽车座椅标准换版的通知各有关企业,各有关检测机构:汽车座椅新版国家标准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已于2007年2月1日正式实施。

为保证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顺利进行,按照国家认监委2005年137号公告和国家认监委国认科联[2005]18号等文件规定要求,现就有关咨询题通知如下:1.自新标准实施日期2007年2月1日起,新申请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汽车座椅及头枕产品,应按新版标准实施认证、检测工作。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及与国际法规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建立之初,在研究分析国际典型汽车技术法规体系和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以欧洲的 ECE/EEC 技术法规体系为主要的参考借鉴对象来制定并完善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多年来,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也一直是沿着这一方向在发展。

本文将截止到 2013 年 11 月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和项目的最新状态,以及我国标准与所参照国际汽车技术法规(以ECE/EEC 法规为主,少部分项目参照ISO/IEC国际标准和美国、日本的汽车技术法规制定)对应关系做一详细介绍。

根据国际通行的惯例,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汽车产品实施安全、环保和节能等方面的法制化管理,专门针对汽车产品建立并实施配套、完善的法律和技术法规体系。

这是因为汽车产品不同于国民经济中的其它产品,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和效益的同时,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还可能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浪费不可再生的能源,给当代人及其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这不仅涉及汽车产品的使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更是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汽车工业已不仅仅涉及一个产业的利益问题,而直接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汽车产品的设计制造已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劳动工具、人与劳动对象的关系,而已转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约和规范。

因此各国政府从维护整个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将汽车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单独纳入法制化的管理体系中,对汽车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专门立法,授权各自国家主管运输和工业的政府部门作为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的主管部门,制定汽车技术法规,并按照汽车技术法规,对汽车产品实施法制化管理制度,即以欧洲为代表的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汽车产品自我认证制度,实现政府对汽车产品在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有效控制。

我国从 1988 年开始,按照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将汽车标准在属性上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将涉及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标准划归为汽车强制性标准,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确保我国政府对汽车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性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提升其水准。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表(2018年)

中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表(2018年)
不适用于外后视镜,也不适用于牵引装置
内外饰
车身 内外饰
6 GB 11552—2009 乘用车内部凸出物
GB 11552—1999 2012.01.01 适用于M1类汽车
车身 内外饰
底盘
7 GB 15086—2013
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5086—2006
2015.01.01
6 GB 9743—2015 轿车轮胎
GB 9743—2007 2016.02.01
底盘 底盘
7 GB 9744—2015 载重汽车轮胎
GB 9744—2007 2016.02.01
底盘
8 GB 12676—2014
商用车辆和挂车制动系统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适用于GB/T15089规定的M2、M3 及N 类机动车 辆和O 类挂车;
电器 整车
19 GB 25991—2010 汽车用LED前照灯
2012.01.01
适用于M、N类汽车使用的LED前照灯、或主要由 LED光源或LED模块形成远光或近光的LED前照灯
电器
20
发射对称近光和/或远光的 机动车前照灯配光性能
\
二、汽车主动安全标准——制动、转向、轮胎(9项)
序 号
标准代号
1 GB 16897—2010
标准名称
已发布的项目:9项
代替标准
实施日期 适用范围
制动软管的结构、性能要 求及试验方法
GB
16897—1997
2011.07.01
适用于汽车(含摩托车)及挂车使用的液压、气压 、真空制动软管及制动软管接头和制动软管总成
专业 底盘
GB 12676—2014 2

汽车座椅3c实验内容

汽车座椅3c实验内容

汽车座椅3c实验内容汽车座椅3C实验内容引言:汽车座椅是汽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驾乘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汽车座椅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座椅的3C实验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座椅3C实验的内容和要点。

一、座椅结构和材料测试1. 座椅结构测试:a. 提取座椅样品,检查座椅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损坏或变形。

b. 检测座椅的固定装置,包括座椅底座和座椅背部的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

c. 测试座椅的调节机构,确保座椅可以正常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乘者。

2. 座椅材料测试:a. 检测座椅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确保座椅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b. 测试座椅材料的耐火性能,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座椅不易燃烧或蔓延火势。

c. 检测座椅材料的舒适性,包括透气性、温度适应性和触感舒二、座椅安全性能测试1. 安全带测试:a. 测试安全带的拉力和断裂强度,以确保安全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效约束驾乘者。

b. 检测安全带的调节装置,确保驾乘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安全带的长度。

2. 头枕测试:a. 测试头枕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以确保头枕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保护驾乘者的颈部安全。

b. 检测头枕的柔软度和抗压性能,以确保头枕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3. 座椅背部测试:a. 测试座椅背部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座椅背部在碰撞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保护驾乘者的脊椎安全。

b. 检测座椅背部的调节装置,确保驾乘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座椅背部的倾斜角度。

三、人体工程学测试1. 座椅舒适性测试:a. 进行静态座椅舒适性测试,包括座椅的硬度、压力分布和支b. 进行动态座椅舒适性测试,模拟驾驶过程中的震动和颠簸,评估座椅对驾乘者身体的减震和支撑效果。

2. 驾驶员姿势测试:a. 测试座椅的调节范围,以满足不同身高和体型的驾驶员的需求。

b. 评估座椅对驾驶员腰部、背部和头部的支撑效果,以确保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中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f)增加了对移动行李乘员防护的特殊规定。
增加该方面的要求,是针对目前国内对乘 用车多数均把后排座椅靠背和/或头枕构成行 李舱的通用设计来考虑的。因目前国内对于该 方面的试验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因此,对这部 分要求主要采用了ECE R17方面的相关规定。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3. 技术内容的说明:
• 1)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方面:共计引用了现行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7个。并明确说明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55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c) M1 类型汽车的头枕应安装在前排外侧座位上。装在用于其 它类车辆和其它座位位置的头枕,其座椅也可以按照本标准进行 认证。 M2 类(总质量3500Kg以下)和N1 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
位应安装符合GB11550的头枕。(见标准4.3) 在头枕高度方面比原标准增加了100mm的限值,并严格规定了在 750mm以下头枕不允许有使用位置。同时规定了几种特殊情况的 具体要求(见标准4. 5)。并且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规定了头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二、 关于标准制修订依据的说明:
• 从1995年开始,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并参照 欧洲ECE/EC汽车法规建立我国的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本标准 即为我国汽车强制性标准体系中关于汽车被动安全方面的重要标 准之一,其修订主要以欧洲ECE法规为依据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 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其中技术内容修改采用欧洲经济委员会制 定的ECE R17法规(第三版修订4:2000年版)《机动车座椅、 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认证的统一规定》(英文版)。而对该法规 中有关座椅类型和车型认证方面的内容未与采用。并在附录G中 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ECE R17法规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加 以说明。
GB11551-2003 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1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T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ISO 6487-1980 碰撞试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4、对于座椅头枕高度的确定和宽度的测量增加了附录A的 图示进行详细说明。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5、对于座椅头枕强度试验中的头型位移量的判定在 附录B图示中进行了明确;并且规定了对于长条座椅, 如骨架部分或全部(包括头枕部分)为一个以上座位 共用时,则应对这些座位同时进行试验。
6、对于如何确定头枕间隙尺寸“a”在本标准附录E中 用图示进行了说明。
• 编制目的和意义:汽车座椅系统是车辆乘员的乘坐工 具,其不但应能承受人体重量,同时还应能承受车辆 起步、加速、制动等重复动作和碰撞事故中的冲击, 是汽车上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的重要安全部件之一。因 此,国内外对汽车座椅系统安全标准的制定也都非常 重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旧的1994 年制定的汽车座椅标准(实施以来一直未进行修订) 其部分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对整 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总体要求,并且与国际上发达国家 现行的汽车座椅标准也有很大差距。因此,经国家技 术监督总局审核全国汽标委批准,对旧的汽车座椅国 家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从而使该标准更加适应我国 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编制原则:
• 1、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座椅系统技术法 规和安全标准;
• 2、标准的编写按照GB/T1.1-2002《标 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 编写规则》;
• 3、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和听取汽 车主机厂和座椅生产企业等有关座椅的 科研、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等各相 关部门的意见。
枕使用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100mm。
d) 增加了头枕与座椅靠背的间隙的限值以及如果头枕上存在间隙 则必须满足的相关要求(见标准4.6)。
e) 在头枕宽度方面与原标准规定一致,但定义更加明确。头枕及 其固定装置强度的要求与原标准一致。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检测中心
相关要求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装置 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和 更有操作性。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规定了具体要 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况作了具体 解释说明。并对M1类和M2、M3、N类分别进行了说明。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2、座椅系统强度方面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根据我国汽车座椅的科研、制造、使用 等部门的不同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和根据我国刚颁 布实施的GB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 强度》相关要求。且国外标准中例如FMVSS207和日本 保安基准R14也均采用静态试验方法。所以未按原标准 仅采用一种动态方法进行评价,而是由各有关部门根 据具体情况可任选用动态或静态其中一种试验方法进 行检验;两者是等效的。如此选择的优点如下:可克 服只使用动态试验方法进行模拟试验时,其测量方法、 分析方法及精度都存在很多困难,并且可避免为了实 施新标准,需各有关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专用 的试验仪器和设备。
07-04-04
f) 本标准新增加要求允许头枕有一个或多个间隙存在。 而对于该间隙不论其形状如何,必须满足标准中“使 用直径为165mm的头型,对每个间隙重复进行试验。作 用力应通过该间隙最小截面的重心,在平行于基准线 的横截面上,并且相对于R 点的力矩为373Nm。”的要 求。
g)对于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其安装高度的最高调整极 限做出了限制。(4.13)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b)新标准增加了对座椅头枕的表面曲率以及 “若满足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吸能性试验,则 认为满足要求。如果上述所述头枕和其支承件 部分的表面材料邵尔(A)硬度低于50度,本条 中除对本标准附录C规定的吸能性试验的要求 外的所有要求只适用于刚性部件”的要求。更 详细的明确了对座椅头枕各部分的技术要求, 对头枕的固定方式也作了必要的限制。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一、新修订座椅标准的背景及原则
• 任务来源:《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 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是经 国家技术监督总局审核,列入全国汽 标委车身分标委“2002年标准制订计 划”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由第一汽车 集团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7、由于我们采用的是2000版的ECE R17标准做为主要 修订本标准的基础,新修订标准与原标准在技术要求 和试验方法两方面有一些变化。国内部分企业可能要 有一段适应过程。因此,本标准对于已定型的产品有 一年的过渡期,对于新定型的产品则必须按照新标准 实施检验。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座椅动态模拟试验的碰撞速度的确定,是根据我国新颁 布的碰撞标准,实车碰撞为48~50km/h。并参考国际标准 确定继续沿用ECE R17标准中的48.3~53.1km/h的速度, 为了数据的规范,根据会审时专家建议在标准中速度改为 48~53km/h,虽然上限偏高一点,考虑到汽车座椅在被动 安全方面的特殊作用,也是适当的。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3)在技术要求方面:
a. 一般技术要求:
首先标准中与原标准修订前一致,强调了座椅调节 装置和移位装置方面的要求,但比原标准规定的更具体 和更有操作性。对M1类和M2、M3和N类汽车座椅分别进 行技术要求方面的详细说明。并对座椅背面部件按区域 规定了具体要求;对不适用于一些特殊座椅和部件的情 况作了具体解释说明。即“不适用于:表面凸起部分的 突出高度小于3.2mm,且突出高度不超过突出部分宽度一 半的区域;最后排座椅和背对背安装的座椅;位于通过 该排座椅最低R点的水平平面以下的座椅靠背部分(如果 每排座椅高低不同,则从后排座椅起,该水平面应通过 前排座椅的“R”点,在垂直方向或高或低形成一个台阶) 以及“柔性金属网”部件”。
• 不适用于折叠式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
原标准应用范围:适用于M、N类汽车的座椅及其固 定装置。不适用折叠式的附加座椅、侧向座椅。 但对 于M类中的M2、M3类汽车只要求驾驶员和前排副驾 驶员座椅(如果有)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由两部分组成 1.座椅部分:
1) 一般技术要求: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四、新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建议:
1、为了更加严谨准确的确定座椅的H点位置,本标准未纳 入ECE R17法规中的附录3“汽车乘座位置‘H’点和实际靠 背角的确定程序”的全部内容。标准中涉及到该方面的内 容参照新颁布的国标GB11551-2004中的附录C中的内容指 行。避免了由于标准起草用语的差异在实际操作时产生误 差。这对统一试验时座椅的测试装置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
07-04-04
• 强度要求
• 汽车座椅固定强度
a. 安装在车底板上的座椅总成,通过座椅质心,分别承受水平 向前和向后各施加的相当于座椅总成重量20倍的负荷,座椅总成和 车身本体不得分离。对于可调试座椅,其调节装置在试验中应能使 座椅保持原调节位置,但试验后调节装置允许失去调节功能。在座 椅背面有防止座椅后退的结构件时,对座椅可进行向前加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