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头枕强检报告QM10441LA4321
座椅头枕强检报告QM10441LA4321

检验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于田南路68号 电 话:86-021-69502222 邮政编码:201805
委托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圣阳路工业园区内 电 话:13771262082 邮政编码:/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报告编号: QM10441LA4321
检验报告
共3页
第1页
样品名称
汽车座椅头枕
商标
——
型号规格
YHCY3068000001
检验类别
强制性检验
受检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生产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送样者
蔡炯
送样日期
2010 年 7 月 30 日
样品数量
共3套
生产日期
————
GB 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 检验依据 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qm10441la4321样品名称汽车座椅头枕型号规格yhcy3068000001检验类别强制性检验受检单位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单位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送样日期2010检验依据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项目头枕性能经检验该样品符合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区域 2 的头枕其前、后表面都有衬垫,其 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 5.0mm。
头枕在座椅或车身构件上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头枕在试验
枕座 过程中,由于头型的作用压力,其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 未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符合 符合
椅的 接处,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特殊 规定
座椅测试报告范文

座椅测试报告范文一、测试目的:本次座椅测试旨在通过对座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测试,评估其在安全性、舒适性、耐用性等方面的性能表现,为产品进一步改进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二、测试内容及方法:1.安全性测试:通过模拟真实使用情况,测试座椅在各种力施加下的安全性能,包括抗冲击性能、承载力等。
测试方法为:模拟不同碰撞力施加在座椅上,观察座椅的变形程度及是否出现明显破损。
2.舒适性测试:通过实验评估座椅在日常使用中的舒适性表现,包括座椅的软硬程度、腰部支撑性、头枕高度等。
测试方法为:让多位测试人员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下坐在座椅上,通过问卷调查和主观感受评估座椅的舒适性。
3.耐用性测试:通过连续重复施加负荷以模拟长时间使用情况,测试座椅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测试方法为:设置负荷设备,不断施加压力于座椅,记录所施加压力和座椅的变化情况。
三、测试结果:1.安全性测试:经过多次碰撞测试,座椅未出现明显破损或变形,具备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承载能力。
符合相关安全标准要求。
2.舒适性测试:根据测试人员的反馈和问卷结果分析,大部分测试人员对座椅的舒适性较为满意。
座椅的软硬程度、腰部支撑性、头枕高度等方面都得到较高评价,但仍有少数测试人员提出了改进意见,主要是对座椅腰部支撑性的需求有所差异。
3.耐用性测试:经过长时间的重复压力施加,座椅未出现明显变形或损坏,耐久性较好。
座椅保持了较稳定的性能,并且承载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
四、测试结论: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本次座椅测试结果表明所测试的座椅在安全性、舒适性和耐用性等方面表现良好。
座椅正常使用下具备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承载能力,适合广泛的使用场景。
并且绝大多数测试人员对其舒适性表示满意,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腰部支撑性以满足不同需求。
从耐用性测试来看,座椅具备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五、改进建议:根据测试结果及测试人员的反馈,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腰部支撑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对腰部支撑性的不同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633–200×客车座椅The seats of passenger vehicles(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要求4.1 一般要求4.2 零部件要求4.3 装配要求4.4 调节功能4.4.1 座椅头枕4.4.2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机构4.4.3 靠背角调节机构4.4.4 座椅扶手4.5 安全性4.5.1 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4.5.2 座椅纺织面料4.5.3 座椅有机材料的燃烧特性4.5.4 座椅头枕4.5.5 安全带的安装和固定4.5.6 纵(横)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4.5.7 座椅扶手强度4.5.8 座椅脚蹬强度4.5.9 座椅强度4.6 可靠性4.6.1 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4.6.2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4.6.3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4.6.4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4.6.5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5 试验方法5.1 座椅面料断裂强力试验5.2 座椅面料耐摩擦色牢度试验5.3 座椅面料透气性试验5.4 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QC/T 633—200×5.5 座椅5.6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试验5.7 座椅有机材料燃烧特性试验5.8 座椅头枕试验5.9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5.10 座椅扶手强度试验5.11 座椅脚蹬强度试验5.12 座椅强度试验5.13 纵(横)向调节疲劳试验5.14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5.15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5.16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5.17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试验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2 型式检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QC/T 633-2000《客车座椅》,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增加了以下要求:a)外购件、外协件的要求;b)座椅纺织面料断裂强力、缝合部位接缝强力的要求;c)座椅纺织面料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d)座椅有机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e)座椅调节装置调节功能的要求;f)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的要求;g)座椅扶手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h)座椅脚蹬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i)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的要求;j)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的要求;k)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的要求;2、更新了以下标准:a)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b)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c)GB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d)GB l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e)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3、修改了以下内容:a)客车座椅的名词术语;b)型式检验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汽车座椅头枕强制性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汽车座椅头枕强制性试验影响因素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8T07:33:38.93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王月刘于[导读] 座椅是汽车上与乘员接触最为紧密的零部件之一,能够为乘员提供舒适的驾乘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或遭遇事故时车内乘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乘员所受到的伤害"。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摘要:汽车座椅是乘员约束系统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保障乘员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伴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从而对汽车座椅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座椅及头枕主要作用是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支撑乘员重心。
与此同时,在车辆发生事故时候,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伤害或者把伤害降到最低。
所以,汽车座椅以及头枕性能的质量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车内乘员在发生碰撞事故过程中的人的安全。
所以,汽车座椅及头枕性能- -直是国家重点要求的强制性检验项目,当下国际社会都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法律法规去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汽车座椅头枕;强制性试验;影响因素引言:座椅是汽车上与乘员接触最为紧密的零部件之一,能够为乘员提供舒适的驾乘感受,更为重要的是保证车辆行驶过程中或遭遇事故时车内乘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乘员所受到的伤害"。
特别是座椅头枕,除了提供乘员头枕支撑,减缓乘员乘坐疲劳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有效减轻乘员颈椎受到的损伤,对于保护乘员头部和颈部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座椅头枕作为重要的安全部件,国家认监委规定对座椅头枕实行强制性检验。
目前针对座椅头枕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1 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CB11550-2009《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这两个标准中,除了对头枕的外观和尺寸的要求外,主要的两项试验为头枕静态强度试验和头枕能量吸收性试验,目的在于考察头枕在受到人体头部冲击时,对乘员头部保护效果以及对座椅结构,调节和锁止功能的影响,是评价头枕安全性能的最基本要求[”。
座椅检测报告

座椅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SC-2021-001
报告日期:2021年10月10日
检测单位:XXXX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标准
检测目的:对座椅的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测评价,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一、检测产品
产品名称:汽车座椅
产品型号:ABC1234
生产日期:2021年6月
生产厂家:XXXX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二、检测项目
1. 模拟人体压力测试
使用标准化模拟人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标准,对座
椅不同位置进行模拟压力测试。
结果:座椅各处模拟人体压力分布均匀,无异常。
2. 耐久性测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标准,对座椅进行10万次功能测试,检测座椅的使用寿命、可靠性。
结果:座椅在10万次测试后依然能够正常使用,无明显损伤。
3. 安全性能测试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标准,对座椅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主要检测其对人体的保护能力。
结果:座椅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提供良好的保护,并能够满足
相关的安全要求。
4. 舒适度测试
对座椅的坐垫、靠背、头枕等部位进行舒适度测试,主要评价
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是否合理。
结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得到良好的体现,能够满足用户
的舒适需求。
三、结论
经过检测,本产品的可靠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和技术标准要求,可以放心使用。
检测报告编制人:XXX
审核人:XXX
检测日期:2021年10月10日
注:本报告仅对被检测产品进行评价,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座椅测试报告

1
物
理
特
性
椅子规格
2
藤条规格
3
前\后脚规格
4
背顶规格
5
前\后横规格
6
7
8
9
10
测试项目
测试标准
测试情况记录
判定
备注
11
安全
检查
结构检查
除功能需求外无尖角锐边等
12
运动检查
使用过程中对人和产品无伤害可能性
13
可意外接触开口
所有间隙距离D>12mm或D<7mm
14
强度和疲劳测试
椅脚侧向静态强度测试
挡住椅子一侧的脚,在座位施力点施加750N压力,但施力点离未被当住一侧边缘不大于150mm.在座位未被挡住一侧边缘中央施加水平侧向力300N,重复10次。
15
椅脚向前静态强度测试
挡住椅子前脚,在座位受力点施加750N压力,在座位后部中央施加水平向前的力300N,重复10次。
18
座位和靠背静态强度测试
在座位受力点施加1600N力,保持座位上的力,垂直靠背施加向后的力450N,重复10次,前9次每次30秒,第10次30分钟。
19
座位和靠背疲劳测试
在座位受力点施加1600N力,保持座位上的力,垂直靠背施加向后的力450N,重复10次,前9次每次30秒,第10次30分钟。
20
16
扶手静态载荷测试
在离扶手前端50mm的位置施加垂直压力700N,重复10次,如果椅子要倾倒,则在椅子的另一侧施加平衡载荷。
17
座位
冲击测试
用50Kg沙袋(直径300mm)冲击座位10次,冲击高度:使地面对椅子的反作用力伟2000N,最大冲击高度伟180mm,冲击位置:座位受力点,座位几何中心向前50mm。
汽车座椅总装质检报告

汽车座椅总装质检报告本报告旨在对汽车座椅总装质检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
以下是对所检测的质检指标的评估以及相应的结果。
1. 外观检查:- 座椅表面:经过外观检查,座椅表面无任何明显的划痕、破损或其他缺陷。
符合质量标准。
- 缝线:所有缝合线条整齐,无断裂,无松动,符合质量标准。
- 熔接部件:座椅上的熔接部位稳固,无起泡、明显损伤或其他缺陷。
- 饰面件:饰面件安装位置准确,无明显错位或松动。
2. 功能性测试:- 调节系统:对座椅的前后、高低、靠背角度等功能进行测试。
所有功能操作正常,无卡滞或异常现象。
- 安全系统:测试座椅的安全带、头枕等部件的功能。
所有安全系统运行良好,无故障。
3. 舒适性评估:- 坐垫和靠背:对座椅的舒适性进行评估,包括座椅的材料、填充物和人体工学设计等。
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具有舒适的弹性和适当的支撑,符合人体工学标准。
- 通风系统:如座椅上配备了通风装置,则对通风系统进行测试。
通风系统正常工作,能提供良好的通风效果。
- 振动与噪音:对座椅在正常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与噪音进行评估。
座椅在运行时无明显振动和噪音,符合质量标准。
4. 安全性能测试:- 强度测试:对座椅承受一定负荷下的强度进行测试。
座椅结构稳固,能够承受规定的负荷,不发生破裂或松动。
- 碰撞安全测试:对座椅在碰撞时对乘客的保护性能进行测试。
座椅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减少碰撞对乘客的伤害。
综上所述,经过对汽车座椅总装进行全面的质检评估,座椅在外观、功能、舒适性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均符合质量标准。
座椅测试报告

座椅测试报告报告编号:SEAT2021-001测试日期: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5日测试对象:某品牌座椅测试标准:国际汽车安全标准ISO 7176-19和ISO 10542-1测试机构:XX测验室1.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旨在评估某品牌座椅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人体工学性能,以确定该产品是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安全的使用体验。
2. 测试方法2.1 耐久性测试使用自制的耐久测试装置对座椅进行10万次机械臂往返摆动,模拟3年内每天使用2次的情况,以评估座椅的使用寿命。
2.2 安全性测试测试包括以下内容:2.2.1 前方碰撞测试:在40km/h的速度下模拟前方撞击,评估头部和颈部受力情况。
2.2.2 侧面碰撞测试:在30km/h的速度下模拟侧方撞击,评估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受力情况。
2.2.3 标准底座摩擦测试:使用标准底座通过40km/h的速度下的移位测试,以评估座椅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2.2.4 溢液测试:模拟座垫被溅洒液体的情况,以评估座椅表面的防水性。
2.2.5 静态负载测试:使用标准负载物体对座椅进行负载测试,以评估座椅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3 人体工学性能测试使用人体测量仪器对座椅的头枕、背椅、座椅和扶手等关键部位进行测量,评估座椅的适用性和舒适性。
3. 测试结果经过以上测试,某品牌座椅在以下方面表现良好:3.1 耐久性:经过10万次的机械臂往返摆动测试后,座椅仍然结实稳定。
3.2 安全性:在前方、侧面碰撞测试中,座椅能够良好保护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等关键部位,达到国际汽车安全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
3.3 人体工学性:座椅各部件的尺寸和高度设计合理,椅面和椅背材质舒适透气,扶手弧度适宜,能够减少人体疲劳感。
4. 测试结论某品牌座椅经过本次测试,符合国际汽车安全标准ISO 7176-19和ISO 10542-1要求,可放心使用。
建议生产厂家在制造时对产品细节部位加强品控,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枕上无间隙存在。
——
距可以大于 60mm。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
报告编号: QM10441LA4321
检验报告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二、检验时间、地点:
共3页 第3页
检验于 2010 年 8 月 2 日 在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进行。
附录 A:样品情况表 项目
车辆名称、型号 车辆类型 车辆生产厂 驾驶员座椅头枕型式 驾驶员座椅头枕型号 驾驶员座椅头枕生产厂 前排乘员座椅头枕型式 前排乘员座椅头枕型号 前排乘员座椅头枕生产厂 后排乘员座椅头枕型式 后排乘员座椅头枕型号 后排乘员座椅头枕生产厂 设计靠背角(°) 座椅型式、朝向 R 点三维座标(mm) 三维座标原点位置 备注
区域 2 的头枕其前、后表面都有衬垫,其 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 5.0mm。
头枕在座椅或车身构件上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头枕在试验
枕座 过程中,由于头型的作用压力,其衬垫内或头枕与靠背连 未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符合 符合
椅的 接处,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特殊 规定
能 量 吸
前向撞击:最大加速度 32g,超过 80g 的 对于区域 1 内的头枕,其前、后表面头型反弹加速度超过 持续作用时间为 0ms;
——
——
4
头枕高度 对于高度可调头枕,除使用者故意采用非正常的操作方法 正常操作不会使头枕调整到超过最高使用 调整极限 之外,不应使头枕高度调整到超过最高使用高度的位置。 高度的位置。
符合
5
头枕枕用 高度
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其枕用部分的高度应不小于
100mm。头枕枕用部分的高度为
180mm。
符合
6
头枕与靠 对安装高度不可调的头枕,其与座椅靠背的间隙不应大于60mm。
附录 B:试验照片
样品情况 —— M1 ——
分体式 YHCY3068000001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 —— —— ——
25 前向 —— (0,0,0) ——
————————————
位应安装符合 GB11550 的头枕。
——
符合 ——
头枕在任何使用位置上,都不应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的 凸起或尖棱。
无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的凸起或尖棱。
符合
2
装备 或可 以装 备头
一 般 要 求
区域 2 内的头枕,其前、后表面都应装有衬垫,以防乘员 头部与骨架部分直接接触。其表面曲率半径应不小于 5.0mm。
检验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于田南路68号 电 话:86-021-69502222 邮政编码:201805
委托单位地址电话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圣阳路工业园区内 电 话:13771262082 邮政编码:/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报告编号: QM10441LA4321
头枕最低高度 760mm,在 750mm 以下无“使 用位置”。
——
符合 ——
若非前排座椅的头枕高度可调到低于 750mm 的位置, 但要清楚地表明该位置不是头枕的使用位置。
——
——
为保证头枕与车顶、车窗和车身其它部件之间的足够间 隙,对于前排座椅头枕高度可以小于 800mm,对于其它座 椅头枕高度可以小于 750mm,但该间隙不应超过 25mm。同 时应保证在高度 700mm 以下应无“使用位置”。
——
背间距
对安装高度可调的头枕,在头枕调至最低位置时,其与座 椅靠背的间距不应大于 25mm。
头枕与座椅靠背的间距为
10m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符合
7
头枕宽度
应保证头枕两侧距座椅垂直中心平面的距离都不小于 85mm。
左侧宽度为 右侧宽度为
110mm; 110mm。
符合
8
通过头型相对“R”点向头枕施加 373N.m 负荷,头型相对 头型相对于移动后基准线的最大后移量为
——
——
不可 调
后排中间座椅或席位头枕高度应不低于 700mm。
——
——
前排座椅头枕的最高高度应不小于 800mm; 其它座椅头枕的最高高度应不小于 750mm。
前排座椅头枕最高高度 820mm。
符合
头枕 在高度 750mm 以下应无“使用位置”。 3 头枕高度 高度
可调 后排中间座椅或席位头枕高度应不低于 700mm。
报告编号:QM10441LA4321
检验报告
汽车座椅头枕
产品名称:
汽车座椅头枕
产品型号:
YHCY3068000001
受检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检验类别:
强制性检验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注
意
事
项
1.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3.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通知本检验中心总师室受理。 6.送样检验仅对样品负责。
收 80g 的持续作用时间应不超过 3ms,同时试验过程中或试 后向撞击:最大加速度 39g,超过 80g 的 符合
性 验后不允许有危险的边棱出现。
持续作用时间为 0ms;
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无危险的边棱出现。
头枕 对于前排座椅的头枕高度应不低于 800mm; 高度 其它各排座椅的头枕高度应不低于 750mm;
批准:
审核:
主检:
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
报告编号: QM10441LA4321
检验报告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共3页
第2页
一、检验结果:
序 号
检验项目
标准要求
检验结果
符合性 判定
M1类型汽车的前排外侧座椅应安装头枕。
前排外侧座椅,已安装有头枕。
1
头枕 的安装 总质量不超过 3500Kg 的 M2 类和 N1 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
头枕性能
经检验,该样品符合 GB 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 检
和试验方法》的要求。 验
结
论 签发日期:2010 年 8 月 4 日
备注
委托单编号:J2010080102 样品编号:J2010080102-01~03(头枕) 其他说明:覆盖型号 6800010-06A1/6800020-06A1/YHCY3068000001/YHCY3068100001/ YHCY3069000001/YHCY3069100001/YHCY3668000001/YHCY3668500001/P851009/P850012 /YHCY3669000001/YHCY3669500001/P851008/P850011/YHCY3768000001/YHCY376900000 1/6900010-P01/6900020-P01
检验报告
共3页
第1页
样品名称
汽车座椅头枕
商标
——
型号规格
YHCY3068000001
检验类别
强制性检验
受检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生产单位
江苏裕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送样者
蔡炯
送样日期
2010 年 7 月 30 日
样品数量
共3套
生产日期
————
GB 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 检验依据 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检验项目
头枕静态 于移动后基准线的最大后移量应小于 102mm。
92mm。
强度 将头型上的初始负荷继续加载至 890N,座椅或座椅靠背及 座椅或座椅及其锁止装置靠背未发生断
其锁止装置靠背不得发生断裂、破坏。
裂、破坏。
符合 符合
如果头枕上有间隙存在则应对每个间隙进行强度试验,通
9
头枕间隙 过头型相对“R”点向头枕施加 373N.m 负荷,头型相对于 静态强度 移动后基准线的最大后移量应小于 102mm,此时该间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