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 弟子规

浅谈什么是幸福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幸福是什么? 没有解释!幸福是一种感觉,一个简单却让人遥远的词!下面就浅谈一下我个人对幸福的看法及了解。
许多人都在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中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过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让悲伤包裹自己!
仔细看。。。仔细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孩子。幸福,快乐都是自己的感觉!人都有自己的悲伤,都有自己的心情故事,都会有想哭的感觉!
但,如果让悲伤包裹住自己,让自己的悲伤带著自己走未来! 让哭的感觉一留着,幸福,是遥远的! 为什么有的人只看到别人的快乐、幸福,却在哀告自己的不幸福!快乐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同样悲伤也是自己的!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的人生,不一定拥有财富的人就拥有了幸福,要想幸福就要懂得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所以我们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得到一生美满的幸福。没有幸福的人是痛苦的,人之所以痛苦,就是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别人总是对不起我,将一切错误都归罪于别人,而不反省自己,也有满身的错和过失,这就使自己远离了幸福。。正如劳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了错误,我们要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的感化他,而不是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像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远离了幸福的人生。
我们要认识幸福,了解幸福,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聪明的人他必定懂得无论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心正则从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处,人心邪,则次情纵欲,任意妄行,自必贻患无穷的道理。任何一种麽炼都是通向幸福的宝贵经验,要从失败中站起来。事不三思终会后悔,能够忍让自然幸福而无忧。
拥有幸福,需要多了解他人,社会、文化,历史、从而爱国守法,学科学干好本职工作,必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幸福人生讲座》观后感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在上学期的寒假里,我和孩子一起观看了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名称叫《幸福人生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感谢学校,感谢刘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和大家共同分享观后感触。
《弟子规》共分八个部分,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

子规》正文七个部分的题目。《孝》篇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与兄弟和睦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护所有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计划、态度。

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如何让人生幸福?过去的日子你觉得幸福吗?讲座说,学了《弟子规》,能按《弟子规》上面的要求去做,人生就能幸福。因为《弟子规》不仅是教子宝典,也是为人处世的经典。
开始学习之前,和大多数人初闻《弟子规》的想法一样,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行为规范,大人学了没有多少用,尤其像我们现在,自己的孩子都这么大了,或者说觉得自己的品德及行为习惯都已经形成了。听了讲座后发现《弟子规》不仅仅是学童们的行为规范,对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也有指导作用。小时候没有学到,现在补上虽有亡羊补牢之嫌,但也为时不晚。
《弟子规》虽是教子宝典,但我们现在开始学也算不晚,因为孩子不管多大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或引导,况且我们还有教育下一代的职责。说《弟子规》是为人处世宝典,现在学就更不晚,学会如何与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学会如何与家人或朋友相处,学会如何与同事或领导相处,更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谐相处。
现在常常会听到说如今的人没有道德感,医生没有医德,老师没有师德,商家没有商德,官员没有官德,奥巴马也曾经说过华尔街的金融高管视金融危机而不顾仍拿着天价高薪也为不道德的行为。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而要想人有道德讲道德,首先是要人先明白什么是道德,良好的品德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先知道了,才能后做到有道德。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仙人指路。那么这仙人是谁呢?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弟子规》。




《弟子规》讲座观后感


一年六班 杨诗琦


这个寒假,我同妈妈一起观看了蔡老师关于《弟子规》的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讲座的主题是“创造幸福人生”。
首先,关于《弟子规》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它在教导人生哲理、规范世俗行为上是一部好的伦典。《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本书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乃“夫见”的意思,是君子的见解。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诵读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所以每一个学习圣典,效仿圣典的人都应该学习的。《弟子规》没做到的,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弟子规》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而嘉汇中学发给每一位学子的《弟子规》讲座中,蔡老师很透彻地帮助我们分析了《弟子规》的每一句话。
蔡老师面带微笑的面庞留给人清新的印象。他的语言也是通俗易懂,自然明了。但是他的所讲诉内容却十分深刻,幸福人生于我们手中创造。
蔡老师说:“当你以佛的心态对整个世界,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嗔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入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弟子规》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