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复习题

合集下载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

城市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生态学基础部分(生态因子、种群、群落)1、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2、在有限环境中,当初始种群的数量较少时,全部空间和资源几乎未被利用,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3、(群团)分布是最常见的种群空间分布结构。

4、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分为(均匀)、(随机)、(群团)3种类型。

5、(最小面积)是指能够包括群落中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并表现岀该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一定面积。

6、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层)4层。

7、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中,(隐芽)植物以隐藏在地下或水中的芽度过不利季节,而地上部分死亡。

8、我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即植被型、群系和(群丛)。

9、(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数值,能够充分地显示岀不同植物在群落中的作用和地位。

10、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四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11、植物群落中,所占据空间最大,利用环境最充分和对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种,称为(建群种)。

12、(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00。

13、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1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15、光照强度达到(光补偿点)时,植物吸收与释放(CO2)的速率相等。

1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17、生理有效辐射中,(红橙)光和(蓝紫)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18、根据植物开花所需要的日照长短,可区分为(长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19、种群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N/dt = rN (1 - N/K)中的K代表(环境容纳量)。

20、(多度)表示所调查样地上植物种的个体数量。

21、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所导致的。

22、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群团分布)。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核心目标是()。

A. 提升经济效益B.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C. 实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D. 优化居民生活质量答案:C2. 下列哪个原则不属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A. 系统完整性B. 多样性与协调性C. 经济实用D. 物种保护答案:C3. 生态走廊的主要作用是()。

A. 连接城市交通B. 增加商业活动区域C.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D. 提高城市防洪能力答案:C4. 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水敏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 增加水域景观C. 保护水生生态系统D. 减少水污染答案:A5. 景观生态规划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指的是()。

A.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B. 城市绿地和生态系统C. 城市排水系统D. 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答案:B二、填空题1.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规划设计方法,它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考虑________和________的相互关系。

答案:生态过程人类活动2. 生态网络是由不同尺度的生态单元组成的复杂系统,其目的是在区域尺度上保障生物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存迁移3.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的“绿色空间”通常包括公园、花园、________等自然和半自然区域。

答案:森林4. 在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时,应优先考虑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如水源涵养区、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

答案:湿地三、简答题1. 简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别。

答案: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强调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

它倡导在规划过程中采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传统城市规划设计更多关注城市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等功能性需求,对生态环境的考量相对较少。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g)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和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与解决途径,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三)_真题-无答案(4)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三)_真题-无答案(4)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三)(总分111,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生态学由德国生物学家( )于1869年首次提出。

A.赫克尔 B.伯恩C.坦斯利 D.林德曼2. 种群具有( ),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特征。

A.共同性和相似性 B.程序性和规律性C.完整性和统一性 D.关联性和复杂性3. 生态系统一词由英国植物学家( )于1935年提出。

A.赫克尔 B.坦斯利C.罗斯 D.林德曼4.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0.14%B.能量只能朝单一方向流动,是不可逆的C.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掉D.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2.5%~10%之间,平均约7%5. 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由美国生态学家( )于1942年提出。

A.林德曼 B.帕克C.坦斯利 D.赫克尔6. 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层次上,根据( ),可将循环分为气相循环、液相循环和固相循环三种。

A.物质参与循环时的时间 B.能量流的方向C.物质参与循环的先后顺序 D.物质参与循环时的形式7. 生态系统服务中的( )是指由生态系统获取的非物质益惠。

A.供给服务 B.文化服务C.支持服务 D.调节服务8. 在生态系统服务项目中,岩石风化和有机质积累则是生态系统服务中的( )。

A.水调节 B.气体调节C.气候调节 D.土壤形成9. 关于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性能的基本原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能的源泉B.系统服务性能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 C.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的转换D.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是主观的存在10. 对自然生态亚系统、经济生态亚系统、社会生态亚系统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B.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基础,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社会生态亚系统是主导C.经济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社会生态亚系统是命脉,自然生态亚系统是主导D.自然生态亚系统是基础,社会生态亚系统是命脉,经济生态亚系统是主导11. 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生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部分试题及答案

生态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1.在城市设计的4个层次中,()更注重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A.区域性城市设计和总体城市设计B.区域性城市设计和地段城市设计C.总体城市设计和地段城市设计D.地段城市设计和地块城市设计用户答案:[A] 得分:6.002.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属于()的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实践活动。

A.屋顶与垂直绿化B.透水性铺装C.生物滞留系统D.绿色街道用户答案:[C] 得分:6.003.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是由自然环境决定土地利用,突出自然环境的()功能,将社区发展融入自然,建立系统化生态功能网络结构。

A.自我调节B.自我修护C.生命保护D.生命支撑用户答案:[D] 得分:6.004.按水利总体规划可分为四类,其中()的河道未受水利工程控制,水位、流速等水文特性受潮汐影响。

A.外河B.内河C.行洪河道D.调蓄河道用户答案:[A] 得分:6.005.生物屋顶是“被覆盖了植被的屋顶,是用生长着的植物来代替裸露的合成屋顶、复合和木质屋面板瓦、黏土和水泥瓦,以及金属板、拉膜等各种屋顶材料,其主要目的和重要功能是()。

A.减少雨水污染B.降低噪音污染C.减少热岛效应D.减少暴雨径流用户答案:[D] 得分:6.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1.立体绿化在高密度城市发展下具有了新的功能与定位,建筑立体绿化在美观与功能的原有需求基础上对于承载城市能源、生态与社会使用上有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

A.健康舒适室内环境的营造B.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C.微环境的调节D.城市活动空间的使用E.建筑能效的提升与优化用户答案:[BCDE] 得分:10.002.植草沟的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

A.正方形B.倒抛物线形C.椭圆形D.三角形E.梯形用户答案:[BDE] 得分:10.003.雨水最佳管理措施通常可以分为()。

A.结构性措施B.半结构性措施C.非结构性措施D.有机措施E.无机措施用户答案:[AC] 得分:10.00三、判断题【本题型共5道题】1.在透水铺装中,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顶板覆土厚度不应小于500 mm,并应设置排水层。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5.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6.环境绩效: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7.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8.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9.污染预防: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染的策略。

10.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1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2.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13.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

14.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园林设计与生态规划测试 选择题 64题

园林设计与生态规划测试 选择题 64题

1. 园林设计中,哪种植物配置方式最有利于生态平衡?A. 单一物种大面积种植B. 多种植物混合种植C. 无植物配置D. 仅种植外来物种2. 生态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美化环境B. 提高经济效益C.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D. 增加建筑密度3. 在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材料最环保?A. 塑料B. 天然石材C. 合成木材D. 金属4. 生态规划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实现?A. 限制人类活动B. 增加绿化面积C. 建立自然保护区D. 以上都是5. 园林设计中,水体的设计应考虑哪些生态因素?A. 水质净化B. 水生生物多样性C. 水循环系统D. 以上都是6. 生态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A. 经济增长B. 环境保护C. 社会公平D. 以上都是7. 园林设计中,哪种铺装材料对环境影响最小?A. 混凝土B. 沥青C. 透水砖D. 大理石8. 生态规划中,城市绿地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空气质量B. 提供休闲空间C. 促进经济发展D.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9. 园林设计中,垂直绿化的主要优点是?A. 节省空间B. 美化环境C. 提高生物多样性D. 以上都是10. 生态规划中,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在于?A. 提供水源B. 净化水质C. 维持生物多样性D. 以上都是1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空气净化?A. 松树B. 竹子C. 常春藤D. 玫瑰12. 生态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土地价值B.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C. 增加建筑用地D. 减少绿化面积13. 园林设计中,雨水花园的主要功能是?A. 收集雨水B. 净化雨水C. 减少洪涝灾害D. 以上都是14. 生态规划中,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是?A. 节能B. 环保C. 可持续D. 以上都是15.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自然式种植B. 规则式种植C. 无序种植D. 单一物种种植16. 生态规划中,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木材B. 改善城市环境C. 增加经济收入D. 减少土地利用17.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水体设计最有利于生态平衡?A. 人工湖B. 自然溪流C. 喷泉D. 游泳池18. 生态规划中,绿色屋顶的主要优点是?A. 节能B. 减少热岛效应C. 增加绿化面积D. 以上都是19.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防风固沙?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20. 生态规划中,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A. 连接不同生态系统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绿化面积D.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2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22.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23.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城市绿化?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24. 生态规划中,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经济收入B. 保护生态环境C. 提供休闲空间D. 以上都是25.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土壤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26. 生态规划中,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是?A. 高密度建筑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27.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空气净化?A. 松树B. 竹子C. 常春藤D. 玫瑰28.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29.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自然式种植B. 规则式种植C. 无序种植D. 单一物种种植30. 生态规划中,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木材B. 改善城市环境C. 增加经济收入D. 减少土地利用3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水体设计最有利于生态平衡?A. 人工湖B. 自然溪流C. 喷泉D. 游泳池32. 生态规划中,绿色屋顶的主要优点是?A. 节能B. 减少热岛效应C. 增加绿化面积D. 以上都是33.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防风固沙?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34. 生态规划中,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A. 连接不同生态系统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绿化面积D.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35.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36.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37.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城市绿化?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38. 生态规划中,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经济收入B. 保护生态环境C. 提供休闲空间D. 以上都是39.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土壤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40. 生态规划中,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是?A. 高密度建筑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4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空气净化?A. 松树B. 竹子C. 常春藤D. 玫瑰42.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43.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自然式种植B. 规则式种植C. 无序种植D. 单一物种种植44. 生态规划中,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木材B. 改善城市环境C. 增加经济收入D. 减少土地利用45.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水体设计最有利于生态平衡?A. 人工湖B. 自然溪流C. 喷泉D. 游泳池46. 生态规划中,绿色屋顶的主要优点是?A. 节能B. 减少热岛效应C. 增加绿化面积D. 以上都是47.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防风固沙?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48. 生态规划中,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A. 连接不同生态系统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绿化面积D.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49.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50.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5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城市绿化?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52. 生态规划中,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经济收入B. 保护生态环境C. 提供休闲空间D. 以上都是53.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土壤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54. 生态规划中,生态城市的主要特点是?A. 高密度建筑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55.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空气净化?A. 松树B. 竹子C. 常春藤D. 玫瑰56.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57.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自然式种植B. 规则式种植C. 无序种植D. 单一物种种植58. 生态规划中,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是?A. 提供木材B. 改善城市环境C. 增加经济收入D. 减少土地利用59.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水体设计最有利于生态平衡?A. 人工湖B. 自然溪流C. 喷泉D. 游泳池60. 生态规划中,绿色屋顶的主要优点是?A. 节能B. 减少热岛效应C. 增加绿化面积D. 以上都是61.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植物最适合用于防风固沙?A. 松树B. 竹子C. 草本植物D. 灌木62. 生态规划中,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A. 连接不同生态系统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绿化面积D.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63. 园林设计中,以下哪种设计手法最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A. 雨水收集系统B. 人工喷泉C. 游泳池D. 人工湖64. 生态规划中,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是?A. 高产B. 环保C. 经济效益高D. 以上都是答案:1. B2. C3. B4. D5. D6. D7. C8. C9. D10. D11. C12. B13. D14. D15. A16. B17. B18. D19. A20. A21. A22. B23. C24. D25. A26. B27. C28. B29. A30. B31. B32. D33. A34. A35. A36. B37. C38. D39. A40. B41. C42. B43. A44. B45. B46. D47. A48. A49. A50. B51. C52. D53. A54. B55. C56. B57. A58. B59. B60. D61. A62. A63. A64.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规划课程复习题:第一章生态规划概述1、什么是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2、现代生态规划特点?1、以人为本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4、高效、和谐、可持续。

此外,生态规划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一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3、我国生态规划方向?以生态城市规划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功能恢复、重点保护、系统管理和单元调控为手段,围绕生态示范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

4、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保护多样性原则6、区域分异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现代生态规划的方法及程序源于系统科学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

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阶段------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6、生态规划内容包括哪些?1、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2、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5、环境保护规划6、人口适宜容量分析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7、什么是生态功能区?概念: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

8、什么是生态城市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其中把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9、生态规划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一、生态规划的萌芽阶段二、生态规划形成与发展阶段三、现代生态规划阶段10、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范围和强度的行为。

生态建设由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三部分组成,生态规划是其核心,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则是规划实施的保证。

生态建设是在生态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实施生态规划内容的建设性行为,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的一系列目标要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

11、生态规划与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关系?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从此方面说,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生态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生态规划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生态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

而生态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生态过程的稳定与生态质量的提高。

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生态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1、生态规划理论基础有哪些?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2、应用于生态规划中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有哪些?一、地域分异原理(包括纬度、经度、垂直差异)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三、耐性定理四、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理论五、生物间相互作用理论(负相关/正相关)六、生态位及竞争排斥原理七、群落演替原理八、干扰理论(人为/自然)九、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十、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十一、生态平衡理论十二、生物多样性理论3、什么是复合生态系统?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和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是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4、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存在哪些生态控制论原理?1、社会性:即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

2、易变性:或称不稳定性。

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3、开放性: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

4、目的性: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主要的控制论原理如下:1、开拓适应原理2、竞争共生原理3、乘补自生原理4、循环再生原理5、连锁反馈原理6、多样性主导性原理7、生态发育原理 8、最小风险原理5、复合生态系统功能?1、生产加工(生产功能)2、生活消费(消费功能)3、资源供给功能4、环境接纳功能5、人工控制功能6、自然缓冲功能。

6、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采用近代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

要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运算和处理信息。

将对象作为系统来考虑,从而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及其运用,在解决一个具体项目时,它要求把项目或过程分成几大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当一个问题按照程序展开,明确具体环节,建立数学模型后,就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优化。

基本原理: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7、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上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表现在哪几方面?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强调发展性2、强调持续性3、强调公平性4、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协同表现自己随便扯……………第三章生态规划基本原理1、生态规划内涵是什么?1、规划对象为复合生态系统,以人为本:从人的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追求总体关系的和谐。

2、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了解系统内部的资源特征与环境容量。

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非简单的系统组分数量,注重系统的可持续性。

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2、生态规划目的、任务?生态规划目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2、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

3、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生态规划任务:1、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性能,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点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3、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

3、生态规划主要方法论?1、模式识别的方法2、关键因素辨识法3、局部行为的模拟法4、面向过程交互式优化法5、公众参与的综合规划法4、生态规划主要模式?景观规划模式景观生态学模式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乡村规划模式环境影响评价模式5、McHarg生态规划方法的五个步骤是什么?①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②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③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④进行适宜性分析⑤综合适宜性图(分区)的建立6、生态规划规划的三个阶段、七步骤?规划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阶段——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7、生态调查主要内容?1、一般调查:内容主要有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及迁移行为等情况。

2、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功能调查:特别注意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城市绿化系统结构的调查、生态流及生态功能的调查3、社会系统调查:内容有人口的结构、流动及健康状况,科技的结构、转化及应用,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神文明及环境管理的建设与现状4、经济系统的调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情况5、区域特殊保护目标调查,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水源地,水源林与集水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区、重要生境6、自然灾害调查。

8、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利导因子、制约因素、发展潜力及优势。

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关系、调节机制、政策对系统局部的影响机制。

确定规划需要调节的主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领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9、什么是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10、生态规划成果有哪些?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说明书附录11、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内容有哪些?生态规划报告文本一般包括以下10个主要部分:①规划总论②规划区基本情况③现状分析与评价④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⑤规划目标⑥生态经济功能分区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⑧重点建设工程⑨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⑩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12、生态规划中常见的基本图件形式有哪些?1、地理区位分析图2、生态环境现状图3、污染源分布与环境监测点位置图4、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图5、生态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图6、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图7、人居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方案图8、实地景观与建设成效图13、生态规划过程管理分哪几个阶段?根据生态规划工作的进程和阶段特点,可以将规划管理分为:规划前期管理规划中期管理规划后期管理第四章、生态评价1、什么是生态评价?有何特点?生态评价----是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与主要生态过程、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与稳定性、系统发展演化趋势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系统发展的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价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