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
6大变革的时代

发 展 封 建 经 济
要 求 确 立 封 建 统 治
二、政治的变革
1、背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在位统治者 内容 影响
秦的简史:
• 秦在西周时仅是在王畿附近负责为周 王室养马的一个小小的附庸,连称为诸侯 的资格都没有。直到周平王迁都洛邑,秦 襄公才因为东迁护驾有功而受封为诸侯, 取得了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一块封地。但 是因为偏处西方,与其它诸侯国的经济联 系十分不便,在春秋中期以前,秦还是一 个十分落后的国家。
六 字 炳 千 秋 十 四 县 民 命 食 天 尽 是 此 公 赐 予
“深淘滩,低作堰”
一、经济的发展
1、铁器的使用 2、牛耕的推广 3、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江堰)
二、政治的变革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变法
铁器的使用 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 修筑
生 产 技 术 的 改 进
私 田 出 现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出 现
战国时,铁农具使 用范围扩大。
发展表现1:
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
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 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 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发展表现2: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 推广。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 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 的一次革命 葬中发掘出来的“牛
土地私有 封建经济 产生
地主阶级 变法封建 制度确立
生产力的进步
生产关系变革 (经济基础)
社会制度变革 (上层建筑)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生 产 技 术 的 改 进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

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各国变法
a
10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建立县制: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确立封 建制度 为统一 全国奠 定基础
商鞅变法究竟是 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a
12
商鞅变法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标准, 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死,而在 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 的反对,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 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 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 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
a
13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经济领域里的改革 二.著名的都江堰 三.商鞅变法---------------政治领域里的改革
小品表演:“立木为信”
想一想:这个小品说明什么? 说明商鞅说话算数,因此很快提高了
威信. 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
变化的“大变革时代”
a
1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a
2
劳动工具的革新:
原始社会早期 打制石器
原始社会中期 磨制石器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奴隶社会(春秋)时期 出现铁农具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 青铜器发展达到鼎盛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经济领域里 的改革
春秋
战国
铁农具 开始出现 使用范围扩大
牛 耕 末期出现 进一步推广
分析材料: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
战
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 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大变革的时代教案

一、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一章:导言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目的和结构。
(2)引导学生理解大变革时代的定义及其特征。
(3)激发学生对大变革时代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介绍大变革时代的概念。
(2)分析大变革时代的特征。
(3)阐述大变革时代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大变革时代的概念、特征及其重要性。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变革时代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变革时代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二、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二章:科技革命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科技革命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科技革命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3. 教学方法:(1)讲座:教师讲解科技革命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大变革时代中的作用。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科技革命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科技革命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时代特征。
4.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座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三、教案名称:《大变革的时代》第三章:经济全球化1.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各个领域的具体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内容:(1)介绍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类型。
(2)分析经济全球化在大变革时代中的重要性。
(3)探讨经济全球化对贸易、投资、产业等领域的具体影响。
7大变革的时代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著名的都江堰
秦国蜀守李冰、岷江中游、都江堰
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成都成为了“天府之 国”
三、商鞅变法
1、土地原属国家所有—奴隶主新开垦—私产—出租—地主
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2、各国变法 结 果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社会形成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著名的都江堰
岷 江 分 水 堤 内 江
外 江
岷 江
都江堰示意图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请回答:
都江堰有什么作用?
作用:消除水患 灌溉农田
结合对课文知识的预习,回忆上节课内容,并阅读课文P38文字,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么样?
a.动用武力夺霸主地位,结果减少了诸侯国数目,趋于统一; b.富国强兵打败对手,统一中国,结果是实现了统一。
牛耕已经很普遍了
人耕地 牛耕地 农业的革命
万 流 归 一 汇 八 百 里 青 城 沃 野 都 从 太 守 得 来
六 字 炳 千 秋 十 四 县 民 命 食 天 尽 是 此 公 赐 予
看图答题: 后人写诗评价李冰,认为 其功劳大于大禹,“始知李太 守,伯禹亦不如”。请问为什 么这样说?
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任秦国蜀守,勤政廉洁
课后思考
本课讲述了哪 些春秋战国时期的 变革?看谁找的多。
铁锄
锄铁范
铁镰
铁锸
铁 钁 铁犁铧冠
联系上几幅图上的器具(并结合自由阅读卡的内容) ,请回答
铁农具为什么能够较快推广? a.性能优越,更坚硬、锐利;b.冶铁业在 当时已经很发达。
大变革的时代历史PPT课件

0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一场 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0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03 商鞅变法
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青年学生要树立改革意 发展
生产关系 发展
社会制度 变革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社 会 的 变 革
第 二 单 元
0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和牛耕的作用
0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 十多处。
0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铁农具有哪些优越性
01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时代
工具
材料
优缺点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奖励耕织 实行奖励军功 建立郡县制度
03 商鞅变法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03 商鞅变法
历史意义
废除了旧制度,确认了 封建土地所有制。
03 商鞅变法
奖励耕织,免除徭役
03 商鞅变法
历史意义
废除了旧制度,确认了 封建土地所有制。
03 商鞅变法
郡县制的由来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 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 期。
各国开展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1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0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孝公任用 商鞅,两次进行变法。
03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原因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 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变法图强。
教学设计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情况。
2.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构造和作用。
3.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能促进发展,改革能使社会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前面我们讲春秋五霸时,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秦穆公应列为五霸之一。
历史上也提到过秦穆公时“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史记·秦本纪》)但它毕竟只是占据西北一隅的一个小国。
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旧势力很大,国君权力较小,国力也远不如中原强国。
秦孝公为改变这种状况,下“求贤会”,招募人才。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到重用实行变法的。
变法之前,商鞅知道,若想顺利推行新法,首先得取得百姓的信任。
于是想了个办法,在都城南门立了一根细木竿,并对围观者说:“谁能将此木扛至北门,赏金10两。
”众人不解,议论纷纷,这样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怎有如此丰厚的奖赏?所以没人响应。
这时商鞅又说:“有谁执行我的命令,赏金50两!”众人哗然,这时人群中一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木杆扛到了北门。
商鞅当即命人赏金50两给此人。
这件事很快传遍全国,百姓都说商鞅是个讲信用的人。
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不久,商鞅在秦国开始变法。
商鞅为什么要在而且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呢?这要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导入语例示二]教师在讲完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后,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到来,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绝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从生产的发展说起。
大变革的时代说课稿

《大变革的时代》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大变革的时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7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有三目:第一目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第二目是著名的都江堰。
第三目是介绍了商鞅变法的情况,作为各国度的典型,课文主要是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三个方面来讲的。
3.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主体,又是学习客体,因而,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
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从商鞅身上我们 得到什么启示?
胸怀大志
意志坚定
诚实信用
秉公执法
你怎样评价商鞅 这个人?
生产力发展
牛耕
确立封建制
地主经济发展
地主阶级壮大
铁器
私田增多
归纳总结
商鞅等变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 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 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A.秦 B.齐 C.楚 D.燕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
5、“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是指什么工程的作用 A、大运河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6、春秋以来,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 A、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 B、战俘奴隶的不断增加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D、更加讲究精耕细作 7.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8、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 C、符合人民的利益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建立县制: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由国君派官吏治理
加强中央集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步云
1、想一想
在你心目中,战国是 个什么样的时代?
2、找一找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具体变革的事例? 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1)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提高。 (2)政治上:改革变法风起云涌。 (3)思想上:百家争鸣 (4)军事上: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 战国主要是兼并战争。
一场变革成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 法人的生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 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 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 的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六个变:社会制度的变化
社 会 性 质 发 生 变 化
土地国有 土地制度改变 奴隶主
占有大量土地 社会阶级改变
土地私有 新兴地主
奴隶
社会矛盾改变
农民
小结:
• 铁农具 • 牛耕 • 水利工程 生产力发展 封建地主 农民
各国变法
生产关系变化
封建社会形成
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对改革有什么认识?
私田大量出现
改变剥削方式(交地租)
第四个变:角色转变
一个新兴地主的烦恼
我是一个大地主,拥有私田800亩。
丰衣足食有剩余,人人都羡慕。 只是私田不合法,成天担心被没收。 寝食难安心烦忧,盼望土地变合法。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新兴地主在烦恼什么呢?怎么解决新兴 地主的烦恼?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废除世卿世禄制, 材料二:作战立功的,按军功大小封赏受爵。国君的同姓宗亲没有 实行军功爵制
材料三:把若干小乡里,市镇、村落合并成为一个县,设置县令、 建立县制 县丞,一共设置三十一个县。县令、县丞是由国君直接任命。 ——《史记.商君列传》译文
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当时秦国的百姓,为了过好自己的日子,你会怎么做? 2、结合材料二,说一说贵族对变法会是什么态度,为什么?
生产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式的改进 水利工程的建设 促 进 生 产力 发 展
都江堰
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
名词 解释
假如你是当时的奴隶 逼迫奴隶开垦更多 主,你会怎么办呢? 的私田
公田:属于代表奴隶主国家的周王所有, 不能转让和买卖,并且每年都要给国家上 缴一定的赋税。 私田:真正属于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在开 始时不用上缴任何赋税,而且可以随意转 让和买卖。
Hale Waihona Puke 第四个变:角色转变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是一个奴隶主,国家授封300亩。 役使奴隶500个, 年年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恰逢铁器牛耕推广,水利工程兴修。 开垦私田上千亩,不用缴税随意买。 驱使奴隶开私田,正是享受好时节。 劳动负担加重,奴隶开始怠工、逃跑,怎样让 逃跑的奴隶回来,并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在这之前贵族的权力是怎么得来的?你觉得哪种做法对国家更有利?
政治变革
3、材料三中的变法内容较之以前有何变化?你认为这是在加强谁的权力?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
经济变革
材料二:作战立功的,按军功大小封赏受爵。致力于农业耕织生产, 奉献谷子布帛多的人,免除本人的徭役。 重奖耕织富国 ——《史记.商君列传》译文 材料三: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 ——《史记集解》引《汉书》 材料四:禁止父子兄弟住在一起,一家有二个以上的壮丁,若不分 强制分家 家生产,则加倍征收赋税。 ——《史记.商君列传》译文
商鞅(约前390~前338), 出生于卫国没落贵族家庭,原 姓公孙,名鞅,也叫卫鞅。后 因在秦国变法有功,被封在商 地,尊为商君,故史称商鞅。 商鞅尊崇李悝的学说,少年时就 立志革新政治。公元前361年商 鞅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 便带着李悝的《法经》,只身入 秦。
商 鞅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材料一:新法令规定:百姓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 连坐制 法,各家连坐有罪。不举报坏人坏事的处以斩腰极刑;举报坏人坏 事的,与军人斩敌的首级一样受赏;窝藏罪犯的,与投敌同罪。 军功的,不得列入皇亲贵族名册,不享受特权。
1、材料一: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如果你是当时的农民或士兵你会怎么做? 3、材料四的变法内容是强制分家,你想商鞅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样做对国 家的财政收入有什么好处?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地主 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 农民
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 你们造成的影响。
士兵
贵族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 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商鞅是怎么冲破阻力的?
1、树威信 2、舌战群儒
3、惩贵戚
第五个变: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 家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 失败了,为什么?
• 1、修建时间: • 2、主持修建者: • 3、位置: • 4、作用:
第三个变:兴修水利
第三个变:兴修水利
• 1、修建时间: 战国时期 • 2、主持修建者: 李冰(秦国) • 3、位置: 四川都江堰市岷江中游 • 4、作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小结:
铁农具 牛 耕
第一个变:生产工具的变
假如给你一块试验田,让你 亲自耕种,以下四种生产工 具,你会选择哪种?(请在 分析四种工具优缺点的基础 上回答)
石器
骨器
青铜器
铁器
第二个变:耕作方式的变
用人力和牛耕来耕地, 如果是你,你更愿意 用哪种耕作方式呢, 为什么?
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第三个变:兴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