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酒精药物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几种食物内也含有酒精,小朋友千万注意哟!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这几种食物内也含有酒精,小朋友千万注意哟!提到头孢,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也了解头孢的禁忌就是绝对不能饮酒,但是这里的饮酒指的是吃了头孢之后不能喝酒,还是说在多长时间范围内,想必很多人都不清楚。
头孢是抗生素界的一哥,他对消炎杀菌类的治疗能够发挥非常突出的效果,所以基本上大部分普通人家中都会备上几盒头孢,以备不时之需。
头孢不仅不能与酒服用和生活中的一些食物、药物也有一定的冲突,如果很多家长对此不了解,造成头孢服用不当,那么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危险事故。
例如在重庆有一名小女孩,正在医院进行头孢输液时,出现了呼吸不畅、面部红肿、起红斑等情况。
当家长刚发现这一情况就告知医生后,没过多久,孩子浑身红肿,护士立刻停止输液。
通过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发现原来小女孩儿早上起床吃了几个瑞士卷,瑞士卷中含有食用酒精,由此引发了头孢过敏。
这种情况小女孩的父母也是第一次遇见,惊慌失措。
很多网友听到这个新闻报道之后十分担忧害怕,日常食物中自己也不确定哪些含有食用酒精,那么一旦不注意,服用过后会有生命危险吗?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一同了解了解头孢服用的相关禁忌吧!为什么头孢一遇到酒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人们在喝了酒之后是千万不能服用头孢的。
添加酒精之后就会出现双硫仑反应,这是由于乙醇脱氢酶的活性被抑制,阻碍了乙醇转化为乙酸,这时候在体内大量堆积,就会出现面色发红、头晕头痛、视觉模糊、恶心呕吐。
如果情节严重,会直接造成休克甚至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头孢类药物中含有四氮唑结构,这种结构能抑制乙醛脱氢酶,并且让乙酸积累在身体中。
有些人在喝完酒之后服用头孢并没有不适反应,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都含有四氮唑结构,例如头孢匹林、头孢氢氨苄等。
但对于头孢药物中的相关构成,很多普通人都不清楚。
为了保障生命的安全,饮酒过后最好不要服用头孢。
还有一些酒精类的食物和饮料都要禁止,例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这些都可能与头孢出现反应。
藿香正气水里面有酒精吗 藿香正气水酒精度数

藿香正气水里面有酒精吗藿香正气水酒精度数很多人说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所以开车的人要注意不要喝,以免被抓测酒驾,那这是真的吗?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度数是多少呢?一、藿香正气水里面有酒精吗有酒精。
藿香正气水中的成分除了含有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以外,还含有酒精。
二、藿香正气水酒精度数40—50度左右。
酒精度数的计算方法是指在20℃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
而100毫升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大约40—50毫升,因此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度数为40—50度左右,相当于日常我们喝的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的酒精度数。
三、为什么藿香正气水里面要加酒精1、防腐藿香正气水很早以前就研发出来了,那时的配方就是含有酒精的,但之前的医疗水平不大好,只能用酒精作为延长药物的防腐溶剂,来保护好其中的中药成分,延长保质期,因此藿香正气水里面加入酒精的首要原因就是防腐。
2、帮助中药的某些有效成分溶解酒精是种在制药中常用到的辅料,做为溶剂,主要的目的是增加某些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作用,如生物碱、甙类等有效万分均能溶解在不同浓度的乙醇中,而在藿香正气水中乙醇作为半极性溶剂,可与水、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任意比例混合,且能溶解大部分有机药物和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几其盐类、挥发油(陈皮、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树脂、鞣质、有机酸和色素等。
3、加快药物吸收酒精本身可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人喝后,会立即吸收产生药效,因此很多人喝过加酒精的藿香正气水都觉得比没有加酒精的藿香正气液要见效快。
四、喝藿香正气水算酒驾吗可能会算酒驾。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中规定,该规定指出,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而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酒精含量,患者喝了之后,这些酒精会立马进入体内,如此时马上开车遭遇检验酒驾的话,很可能会查处酒驾行为。
吃药别喝酒,尤其是这7 种

营养师论坛·YING YANG SHI LUN TAN平日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饭,推杯换盏在所难免。
而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恰好正在吃药,那就要注意了:吃药和喝酒,一点儿都不配噢。
尤其是正在服用下面这7种药,您可千万别喝酒!头孢类药物 大部分头孢类药物都含有类似双硫仑化学结构的甲硫四氮唑基团,若在服药前后饮酒,可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某些药物由于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化学结构,用药后若饮酒,有可能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甚至死亡等。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酒精类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须送医院吸氧及对症治疗。
特别提醒,在饮酒后3天内不宜应用头孢类药物。
用药7天内不能饮酒,同时禁用含有酒精的药品及食品,例如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使用辅料含有乙醇的注射剂,以及使用酒精处理皮肤。
此外,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与乙醇也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分开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是大多数感吃药别喝酒,尤其是这7种文 / 健康中国冒药中用来退烧的成分,也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等)的常用药。
研究表明,饮酒有增加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的可能。
降压药 乙醇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如果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晕厥。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乙醇之间存在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及一定药效学相互作用。
任何浓度乙醇的摄入都会增加对消化道的刺激,易引起胃黏膜病变或使溃疡复发,增加与阿司匹林相关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类药物与乙醇合用后,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与药物的种类、用药量、饮酒量有关,表现为嗜睡加重,反应灵敏度降低,注意力分散,协调能力差,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
抗癫痫药 乙醇可影响某些抗癫痫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疗效。
双硫仑反应:服药期间可别贪杯哟

双硫仑反应:服药期间可别贪杯哟610213昨晚急诊科来了一位患者:男,48岁,在朋友聚会时才喝了一杯酒,就感觉头痛、眩晕、胸闷、满脸通红,这与其平时的酒量可不相符,朋友赶紧将其送至急诊。
医生询问病史:患者诉前几天受凉发烧,吃了“头孢”后好多了,已经停药2天。
医生随即诊断“双硫仑样反应”,予以对症支持治疗。
尽管各大媒体一直在宣教吃头孢不喝酒,但类似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双硫仑”样反应。
一、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可称为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咪唑类、头孢菌素类等)后服用含有乙醇的饮品、药物或食物(或接触酒精)而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1]。
表现为多汗、四肢无力、头痛、面部潮红、口中有大蒜味、胸闷、气短、口唇紫绀、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休克、意识丧失,心电图大多可正常,部分有心动过速,严重者可有ST-T 改变等(表1)[2-4]。
反应的严重程度与使用药物的剂量、饮酒的量成正比,与饮酒种类关系不明确。
这些症状在老人、儿童、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双硫仑样反应在用药期间及停药7天内(药物需要经过5个半衰期才能基本被清除,同时,被抑制的乙醛脱氢酶需要四到五天才能恢复)。
饮酒(或接触酒精)可引发,最早在不足5分钟即出现症状,一般多在30分钟,少数在1小时内,很少在1小时后才出现[2,5]。
表1 双硫仑样反应在各系统表现二、哪些药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表2)比较多,发生的机制可能是因为其结构中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图1)(也有一些药物结构中不含有该结构,仍可以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这类药物引起该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应用该类药物前后使用含有酒精的制品可导致体内乙醛脱氢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乙醛、多巴胺代谢障碍、滞留(图2),致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人体生理、病理的应激变化,引起的一组典型的双硫仑样反应临床综合征[4,5]。
乙醇与安全用药

乙醇与安全用药临床上的一些药物不良反应,追溯其原因,有些是因其不合理并用药物,而这其中包括药物与乙醇的并用,一般很难被注意与发现。
乙醇不但包括单纯的酒饮,还包括一些酊剂和药酒,以及其他含醇制剂等。
乙醇在中医理论中能驱风湿,增进脂溶性成分的溶出,增强药物作用,但乙醇还有具抑制中枢、扩张血管、增强肝药酶活性的作用,因此它在和中西药并用时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其配伍禁忌综述如下:1.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1镇静精神用药水合氯醛与乙醇能生成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可致急性中毒,血管扩张、潮红、头痛、心动过速、低血压、严重者可致死。
地西泮、氯氮、氯丙嗪、异丙嗪、鲁米那、奋乃静、安宁、利眠宁、安眠酮、三氟拉嗪、速可眠、泰尔登、氟哌啶醇、氯氮平、丙戊酸钠、奥卡西平、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氟西泮、硝西泮、去甲西泮、氟地西泮、哈拉西泮、咪哒唑仑、卤口恶唑仑、佐匹克隆、替米呱隆、珠氯噻醇,这些药物与乙醇并用时,可增强中枢抑制作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或含乙醇的制剂,饮料等。
丙咪嗪和多虑平是常用的抗抑郁药,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疗效,另外,还可促进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长期饮酒可减低本品的浓度和疗效,但服苯安英钠的同时大量饮酒可增加血药浓度,造成急性中毒,因此服用苯妥英钠时需避免用乙醇,否则不能控制血药浓度。
1.2镇痛药吗啡、呱替定、可待因、美沙芬与乙醇合用,可增强麻醉及镇痛效果,但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应禁止同用或慎用,以免加强抑制。
1.3解热镇痛抗炎、抗痛风药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合用会增强胃肠道的刺激性,严重者损伤胃肠粘膜导致出血。
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大量饮酒,肝毒性明显增加,并有增加中毒的危险,大多数抗感冒药中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泰诺、百服宁、氨酚待因、散利痛、快克、感康、丽珠感乐等。
布洛芬、萘普生与乙醇同用,可增加胃肠出血的危险。
双硫仑反应药物总结

双硫仑反应药物总结一、什么是双硫仑反应?双硫仑反应指服用某些药物后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经过一系列反应,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从而发生中毒反应。
中毒症状:一般用药后饮酒或酒后用药的15-30分钟内出现,包括面部潮红、眼睛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等。
导致后果: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塞、急性心衰、急性肝损伤,惊厥(抽风)及死亡等。
老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和酒精过敏者危险性更大。
二、哪些药物可能引起此反应?目前已经证实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1、头孜菌素类:部分名称里有『头泡』两字的药物,如头泡哌酮、头抱孟多、头抱替安、头电尼西、头泡替坦、头泡甲肠等等。
有一部分头抱类药物没有双硫仑反应,但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所以最好都不要与酒同服。
2、硝基咪哇类(属于抗菌药物):甲硝嗖、替硝哇、奥硝哇等。
3、硝基吠喃类(属于抗菌药物):吠喃妥因、吠喃嗖酮等。
4、降糖药(包括注射胰岛素):格列本腺、格列此嗪、格列齐特、格列喳酮、格列美腺、苯乙双胭等。
降糖药与酒同服还可能引起低血糖5、其他:氯霉素、异烟跳(抗结核药)、华法林(抗凝血药)、酮康(抗真菌药)等。
用药注意:以上药物在饮酒后24小时内不要服用,其中,头孜等抗生素服药过程中和停药后7天内不要饮酒。
而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则最好戒酒。
不止是酒,生活中一个不留神还可能会碰到一些含有酒精成分的食品和药物,我们也要留意:含有酒精的食品:醉虾醉蟹、酒心巧克力、豆腐乳、啤酒鸭、蛋黄派等。
含有酒精的药品:复方甘草口服液、霍香正气水、一些药物的注射液、一些涂抹皮肤的化妆品、药膏等(用前要看成分中是否有『酒精』或忆醇』)。
三、还有哪些药不能和酒同服?除了可能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以外,还有一些药物如果与酒同服,也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出现危险:1、安眠药+酒一一小心『一觉不醒』包括: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氯氮卓片、艾司哇仑、嗖叱坦等原因:镇静安眠药本来就对大脑有抑制作用,酒则会加重这种抑制,就可能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
安全用药丨药+酒=致命“毒药”!

安全用药丨药+酒=致命“毒药”!亲朋好友相聚之时,经常有人劝他人喝酒。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酒桌上,对方不能喝酒,可能是因为他患有某些疾病,或者是最近在服一些药物,导致不能喝酒。
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强行劝酒,万一造成严重后果,追悔莫及。
酒,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所有药物的“克星”!尤其是以下几类药。
酒精+抗生素威胁生命头孢类抗生素和酒精会发生双硫仑反应,除了引起脸红、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引起口干、出汗、胸痛、呼吸困难、急性心衰、急性肝损伤、惊厥,威胁生命。
此外,甲硝唑等抗菌类药物也可能受到含乙醇(酒精)制品的影响。
感冒药+酒精加倍伤肝许多复方感冒药和止痛药都含有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只要不过量,一般较为安全。
但如果服扑热息痛前后喝酒,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
携带特殊基因者,喝酒后扑热息痛对肝脏的损伤将更严重。
过敏药+酒精呼吸困难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感冒药易引起困倦等不良反应,如果服用前后喝酒,会让这些不良反应更明显,甚至引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降压药+酒精有低血压风险低血压是降压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酒精会让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如果服降压药后喝酒,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更高。
阿司匹林+酒精刺激胃黏膜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如果服药期间喝酒,会加重这种刺激,引起胃出血等问题。
在服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时,也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伤胃。
安眠药+酒精可能昏迷酒精会增大安眠药对大脑的抑制作用。
服安眠药后,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注意力、反应力、平衡能力都会下降,易出现嗜睡、头晕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
这时如果再喝酒,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引起跌倒和昏迷。
抗心绞痛药+酒精头痛、休克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抗心绞痛药物,如果在服药期间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抗癫痫药+酒精药物失效长期饮酒可降低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的浓度和疗效。
含乙醇酒精的药物大全(附举例)

含乙醇的药物
注射剂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醇型)、泼尼松龙注射液(醇型);氢化泼尼松注射液
心血管系统用药:硝酸甘油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洋地黄毒苷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左西孟旦
呼吸系统用药: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与生产厂家有关)、细辛脑注射液;
神经系统用药:地西泮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盐酸吡硫醇注射液;
抗肿瘤药:依托泊苷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
抗菌药物:盐酸阿奇霉素注射液、阿奇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氯霉素注射液;
妇产科用药:前列腺素E2注射液。
口服液
丹红化瘀口服液、左卡尼汀口服液、环孢素A口服溶液。
糖浆剂
感冒止咳糖浆、养阴清肺糖浆、人参蜂王浆。
酊剂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骨痛灵酊、姜酊、祛伤消肿酊、烧伤灵酊、复方樟脑酊、碘酊、远志酊、颠茄酊等。
擦剂
酮洛芬搽剂、醋酸倍他米松搽剂、克伤痛搽剂、骨友灵搽剂、麝香祛痛搽剂等。
流浸膏剂
大黄流浸膏、当归流浸膏、甘草流浸膏、益母草流浸膏、颠茄流浸膏、志远流浸膏、浙贝流浸膏等。
酒剂
国公酒、骨刺消痛液等。
其他
硝酸甘油气雾剂、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复方醋酸氯已定喷剂、麝香祛痛气雾剂;盐酸萘替芬溶液、复方水杨酸溶液、硼砂甘油钾溶液、甘油醇溶液、甲醛溶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涂抹的含乙醇的药物因乙醇浓度较低,吸收入血量较少,一般来说发生双硫仑反应的几率变小,但如果遇到乙醛脱氢酶活性低、饮酒易醉的患者,还是要警惕该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含酒精药物,(易导致相关药物引起双硫仑样作用)
近几年来,应用有关药物期间或前后饮酒导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甚至有导致死亡的报道。
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及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等,国内文献报道较多。
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临床医务工作者大多会提示患者禁止饮酒,以避免发生双硫仑样不良反应。
然而,乙醇作为药物制剂工艺中常用的辅料或溶剂,在患者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下,这种因某种头孢菌素类或硝基咪唑类等药物与某种以乙醇为辅料或专用溶剂的药物联合用药时,极可能导致双硫
1、中成药口服剂
藿香正气水(含乙醇40%-50%)、十滴水(乙醇量为60%-70%)、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含甘草流浸膏和复方樟脑酊)、感冒止咳糖浆(含甘草流浸膏和橙皮酊);
精心整理
2、西药口服剂
环孢素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含少量乙醇)、地高辛口服溶液(含乙醇9%-11%)、麦角隐亭咖啡因口服液(含5.8%(v/v)的乙醇)、酮咯酸氨丁三醇片/胶囊。
三、气/喷雾剂
硝酸甘油气雾剂、沙丁胺醇气雾剂、盐酸克仑特罗气雾剂、麝香祛痛气雾剂(乙醇量为47%-57%)、宽胸气雾剂(乙醇量为27%(ml/g)-42%(ml/g)、硝酸异山梨酯喷雾剂(含90%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