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俄罗斯石油博弈
中美间的石油战略博弈

中美间的石油战略博弈引言石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能源基础。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其在石油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美间石油战略博弈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并探讨双方在石油领域的战略和合作方式。
1. 背景1.1 中美石油消费情况中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美两国合计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近40%。
中国的石油消费量主要由进口石油供应,而美国则依靠国内产油和进口石油供应。
1.2 石油资源分布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储量区,而中美两国的国内石油储量相对有限。
中东地区的主要石油出口国如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在全球石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2. 中美石油战略2.1 中美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中美两国石油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国内石油供应不足的风险。
因此,中美都采取了多样化的石油供应策略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
2.2 中美石油进口渠道中美两国通过多种渠道进口石油,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直接进口:中美从石油生产国直接进口石油,如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
•通过中转国进口:中美利用一些中转国来进口石油,以减少直接与石油生产国的联系,从而降低政治风险。
2.3 中美在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中美作为全球石油市场的两个重要参与者,其在全球石油市场的竞争备受关注。
双方都积极争取获取更多的石油资源,通过提供更有利的价格、合作项目等方式争夺进口石油资源。
3. 中美石油合作3.1 中美石油合作的意义中美石油合作不仅对双方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中美石油合作还能够促进双方在能源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3.2 中美油气合作的案例中美在石油领域有多个合作项目,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案例:•中美页岩气合作:中美在页岩气开发和技术交流方面有广泛的合作。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美国的页岩气开发项目,并在技术研发和设备供应方面与美国企业开展合作。
王湘穗:石油暴涨中的利益博弈

王湘穗:石油暴涨中的利益博弈
佚名
【期刊名称】《科技与企业》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今年以来石油价格扶摇直上,连续7次刷新油价的历史高位。
5月23日每桶原油价格升至135美元,比一年前涨了一倍。
欧佩克组织轮值主席哈利勒惊叹道:“油价涨疯了”。
尽管如此,哈利勒估计“油价将继续上涨”。
此前,高盛公司的分析师已经预言,油价可能在6至24个月内涨到150至200美元。
虽然这几天石油价格有所回落,而人们却在担心油价再度疯涨。
【总页数】3页(P13-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6.41
【相关文献】
1.“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与中国战略“后美国时代”的世界格局与中国战略--专访《超限战》作者王湘穗教授
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
3.《清诗人王梦湘墓志铭》笺证——关于《老残游记》中的“梦湘先生”为纪念刘鹗逝世八十周年作
4.三、沙特阿拉伯长期石油战略的形成与沙特阿拉伯在1979—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油价暴涨中,为了压低油价,长期维持1,030万桶的日产量高峰,虽最后控制住了油价疯涨势头,但却使西方国家建立了庞大的石油储备,贻患无穷
5.油价暴涨加剧石油产业链中的“贫富分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能源外交洲际部署

中国改变中亚“能源大博弈”
•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里海地区与中亚一起位于石油心脏 地带的中心,这一区域有可能与海湾的“世界油库”连 接配合,这将意味着一个更大的石油“中东地区”的出 现。 • 环里海地区在油气市场开发出口和地缘油气连接上将与 波斯湾形成体系,向北延伸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 地区,向南延伸到北非的马格里布,而形成一个巨型带 状区域,充当未来世界油气供应源地的心脏地位。 • 如果这一格局形成,不仅可以满足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 亚洲国家的油气需求,也可改变美欧等西方工业大国逐 步改变依赖海湾石油的单一被动局面,并为平衡世界能 源市场动荡提供契机。
海湾是中国能源进口的“中流砥柱”
• 中国与地区产油国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政治基础普遍牢固。 近年来,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伊朗、阿联酋等国获得了油气区块的开采权或经营权。 • 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方式主要有:
– – – – 一是石油贸易,从国际市场或进口原油都超过1000万吨。 二是上游合作,主要是搞新油田的开发和老油田的后期管理。 三是合建炼油厂,将成品油销往国内外。 四是工程承包,主要是承包石油站、线等工程。
小萨勒曼掌权:财富飓风掠过沙特

77商界Business个或几个大的代理商或者批发商,然后由代理商或者批发商在二级市场炒作买卖获利。
”而这几乎是和虚拟货币发行、邮币卡诈骗一样的游戏。
出事后陈世鸿暂时没有被警方带走,陈世鸿有露面跟加盟商“预约式协商”,也有待在昌世茶门店,“下面关了灯,二楼还有人,市场下班后可以看到里面二楼有灯光。
”至今,昌世茶门店一楼仍有人在走动,市场下班后,两名陈世鸿雇的“安保人员”在门店附近经过。
金融茶江湖的规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茶商维权道路的艰难。
大量散户只跟枪手交易,并不直接与发行方老板对接,属于二级市场交易。
若干个枪手对接不同的散户,也降低了其聚集维权的可能性。
而且昌世茶也颠覆了以前的“玩法”,爆雷后只愿意跟加盟商回购茶叶,不管散户。
也就是说,散户跟昌世茶不存在任何白纸黑字的商业关系,除非枪手一起“反水”,否则散户很难维权。
至于加盟商,虽然有一纸文件,但只简单地注明了加入时间、押金和配货金额,没有包括回购在内的承诺。
游金宇所在的报警群有480多人。
“前几天还很活跃,但后面没人吭声了。
”12月12日,昌世茶发布了一则声明,强调了不会“跑路”,并就“不实言论”报了警。
但在这则声明里,连陈世鸿的名字都是错的,被写作“陈世洪”。
抑或从头到尾,也没有人知道到底哪个hóng才对……后记:昌世茶的骗局模型并不复杂:1.利用互联网思维赢得传统玩家的信任;2.将金融茶套路嵌入私域体系,证明这个计划可行;3. 通过经验和诱惑,吸引玩家参与,意图与其一同获利;4.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出乎意料地迅速反转并“割掉”传统茶商。
在经济好时主倾向于与同行伙伴联手割取用户。
但行业不景气时,则选择直接收割同行。
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新瓶装老酒+不讲武德”,最终参与的人只能认栽。
骗局是否成立,取决于人性里的贪欲。
而被骗的茶商的弱点主要有两个:1.路径依赖,认为同行之间一定讲武德,能够共同欢乐;2. 贪,明明知道是骗局,却相信自己可以脱手,最终被套牢。
中东局势.pptx

03
创新与发展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以色列在科技创 新、经济发展等方面仍取得显著成就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部压力对 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
04
外部势力在中东地区影响
美国:政策调整与战略利益考量
政策调整
近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经历了显著调整。一方面,美国试图减少在该地区的直接军事干预, 以应对国内对战争疲惫和财政压力的呼声。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盟友和伙伴的合作,以及利用 经济和外交手段,来维护其在中东的利益。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
中东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这里是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如苏美尔、埃及、巴比伦、波斯、阿拉伯等伟大 文明。这些文明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也塑造了中东地区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在宗教方面,中东地区是 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这些宗教对地区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略利益考量
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主要包括维护石油供应稳定、防止恐怖主义扩散、以及遏制地区大国的崛 起。为实现这些目标,美国不仅与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传统盟友保持紧密关系,还试图与伊朗等过 去被视为敌对的国家进行对话和合作。
俄罗斯:重返中东舞台举措及意图
重返中东舞台举措
近年来,俄罗斯通过加强军事存在、扩大经济合作和深化政 治影响,积极重返中东舞台。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 包括在叙利亚内战中支持叙利亚政府,以及在伊拉克和利比 亚等地开展军事合作。
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
中东地区的政治体制多样,包括君主制、共和制、政教合一等。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民族矛盾、宗教冲突以及资源争 夺等因素,该地区长期以来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政治不稳定、社 会结构单一以及缺乏创新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该地区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挑战。
博弈的方法透析

二、非零和博弈我们引进三个经典博弈模型来展开有关内容(一)囚徒困境囚徒困境讲得是在西方国家,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警察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就把他们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
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5年;如果两个都抵赖,由于证据不足各判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刑10年。
其“盈利矩阵”如图8.2.2:如果两个囚徒都只是为自己利益打算的所谓“理性主体人”,对策的结果会怎么样?如果B不坦白,A坦白的A将被放出来,不坦白的话判一年,所以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B坦白,A坦白的话判5年,不坦白的话判10年,所以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
这样,坦白就是A的最优策略;同样,坦白也是B的最优策略。
结果是,每个人都选择坦白,各判刑5年。
可见,结局(坦白,坦白)是这个博弈的解,是纳什均衡。
从经济学上讲囚徒困境的结局(坦白,坦白)不是“有效”的,因为从效用的角度讲,结局(抵赖,抵赖)对两个囚徒都更好,它是个“有效”的结局,但它不是博弈的解——均衡的最优的解。
它揭示了博弈中局中人理性行为的结局可以不是经济上“有效”的。
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它在经济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1、两个公司竞争出售同一产品,可以有高与低两种价格,双方合作以高价格垄断市场,可以使大家获得满意的利润,至少远远好于双方都以低价格出售产品的情况。
但是如果一方坚持高价而另一方为了独占市场将产品设置至低价格的话,那么后者将获得最高盈利而前者则损失惨重,显然这是一个类似于囚徒困境的博弈。
不言而喻,双方都以低价格出售商品是博弈的合理预测,市场上的价格大战颇能反映这个问题2、两个互通贸易的国家理性地做生意,从而互惠互利。
然而各自的国家利益会驱使他们互设障碍,诸如提高关税、在议会上通过反倾销法案等等。
其实,如果它们愿意去除这些障碍的话,也许会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利益。
3、买卖双方在市场上拼命地讨价还价,以至于无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占豪评论:油价跌破50美元可能点燃哪里的战火?

占豪评论:油价跌破50美元可能点燃哪里的战火?国际油价会跌到哪里?关于国际原油早先我们曾做过分析,跌破50美元应无悬念。
结果,下跌的速度还是超过预期,时间刚刚进入2015年,美原油就跌破了50美元一桶,最低甚至跌到48.5美元;布伦特原油价格也已经跌到了52美元一桶,跌破50美元也只是时间问题。
石油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之前我们分析给出,主要有三个:一是世界经济长期走软,缺乏新的增长动力;二是美元加息预期带来的升值预期;三是华尔街资金借机对国际油价的做空。
能阻止油价下跌只有靠产油国减产以维持供求平衡才能做到,特别是OPEC成员国的共同减产。
但是,由于沙特试图实现三个目的而拒绝减产,结果导致产油国无奈普遍不减产,油价由此只能快速和持续走低。
沙特之所以不减产,一方面是为了打击新的替代能源产业,特别是对未来国际油价份额有影响的美国页岩油开采是沙特的重点打击对象;另一方面则是试图打击中东的对手伊朗和叙利亚。
还有,就是美国和沙特在政治上有联手打击俄罗斯之嫌。
因为,俄罗斯在中东支持沙特老对手伊朗和叙利亚。
国际油价会跌到哪里?沙特石油部长上月曾说,跌到20美元一桶也不会减产。
沙特不减产,显然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商业竞争对手和政治竞争对手。
从上述作用于国际油价因素考量,这些因素在2015年对油价有积极的刺激变化吗?世界经济走强?显然不会。
中国经济2015年下行压力都比较大,全世界范围内更是如此。
美元升值停止?美国准备今年年中加息,加息预期会继续刺激美元上涨一阵,所以总体美元反弹格局2015年整体不会改变。
华尔街做空会停止?在沙特不准备减产,在经济因素和美元因素都不利于油价的情况下,投机资金肯定会加大做空力度,只能助跌油价。
因此,按现在可以观察到的情况看,2015年国际油价大概率会跌破40美元,甚至破掉2008年30多美元一桶的低点。
未来较长时间内,国际油价都只能在50美元上下徘徊,短时间内很难回到80美元以上。
博弈论经典例子(27)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有许多应用,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博弈论模型。
笼子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笼子很长,头有一个按钮,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按一下按钮,将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按按钮以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按钮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按按钮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如果大猪先到,大猪呼啦啦吃到9份,小猪只能吃到1份。
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吃到7份,小猪吃到3份。
如果小猪先到,小猪司以吃到4份,而大猪吃到6份。
“智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两只猪同时按按钮,同时跑向食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
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按按钮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按按钮,大猪先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l 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l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比较以上数字,我们知道“等待”是小猪的优势策略,“按按钮”是小猪的劣势策略。
现在来看大猪。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1份不得;按按钮,得到4份。
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劣势策略(注意,是现在才变成劣势策略)。
因此就得到“智猪博弈”的结局: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的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会不知疲倦地奔忙于按钮和食槽之间,小猪只是坐享其成地等待,每次都是大猪去按按,小猪先吃,大猪再赶来吃。
“智猪博弈”有许多应用,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占有更多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欧佩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成员的生产能力各不相同。
沙特阿拉伯的生产能力远远超出共他成员。
同属一个同盟的大成员和小成员,他们的作弊激励是不是一样大?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只看一个小成员,即科威特。
假定在合作的情况下,科威特应该每天生产100万桶石油,沙特阿拉伯则生产400万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初,以沙特为首的OPEC 组织为了应对原油价格的疲软(主要受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的冲击)以及新冠病毒的影响导致销量下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方案:将现有的201万桶减产计划按比例实施。
其中核心成员将每天削减100万桶,非欧佩克成员国预计每天削减50万桶。
该方案意在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达到维持石油价格的目的,方案执行的前提是要取得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派克成员的支持。
不料俄罗斯拒绝,谈判失败后,沙特宣布大幅调低油价并提高产量,引发国际油价3月9日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由每桶50美元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
油价暴跌意味着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战正式开打,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发动一场油价战争似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为。
然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却是双方必然发生的行为。
沙特与俄罗斯的“囚徒困境”(支付矩阵)俄罗斯
减产增产
OPEC (沙特)减产80、8040、90
增产
90、40
50、50这里表格中的数字是对参与方减产与增产决策的打分。
在这个囚徒困境中可以明显看出,最好的方案是沙特和俄罗斯都减产。
双方都能获得80分的高分,是双赢的结局。
但最后双方的选择都是不减产,导致各自只获得了50分。
沙特与俄罗斯的“囚徒困境”(“收益矩阵”)俄罗斯
减产增产
OPEC (沙特)
减产108、10890、110
增产110、9088、88大家注意,第二个收益矩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弈论支付矩阵,而是我们通过该收益矩阵来看双方决策会给他们带来实际收入如何,从而更好的验证囚徒困境结局中的各类支付的效果。
我们在这里作出两个假设:
(一)表格中的数字是实际的油价收入。
(二)现在俄罗斯和欧佩克国家产油量都为10桶,油价为10元/桶,那么各自收入都为100元。
再假设总产量每增加1桶,油价下跌1元,反之亦然。
理论上,两者都减产时,收获是最大的,各自收入108元;可要是一方偷奸耍滑,私下增产,那么减产的人就成了输家。
例如当沙特减产而俄罗斯不减产的话,俄罗斯能在现行价格下销量更大,也就是收获了超额收益。
通俗来说就是沙特牺牲自己产量,把价格拉上去,实际上却是给俄罗斯拉价格,自己没得到利益,就呈现出了图上沙特收入为90,俄罗斯收入110的景象。
俄罗斯减产而沙特增掌腾考研
产也是同理。
于是,当双方互不信任时,理智的选择就是双方都不减产,都增加产量。
结局就是,油价下跌,产量大战,拼谁成本低,陷入了双输结局。
正好验证了第一个支付矩阵中各自获得50分的(增产、增产)结局,而且(增产、增产)是双方的占优均衡策略。
为什么双方都不选择“减产”
当然,上文分析的只是理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俄罗斯充分体现出了其“战斗民族”的性格,直接当面拒绝减产,不合作。
相当于在“囚徒困境”里,隔离审讯才开始,两位“囚犯”主动对警察说:“不用单独审了,我们都坦白”。
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双方都急于“坦白”
俄罗斯
俄罗斯主要是在打击报复美国。
因为这次石油价格大跌之后,美国由于开采成本高以及中小石油商的债务多,所以定然无法长时间进行价格战,油价的持续下跌会导致美国经济受到冲击,同时油业也会受损。
第二,俄罗斯财政状况与石油出口相关性较高,通过争夺市场份额而选择增产,也是改善财政状况的手段。
俄罗斯一直是不太愿意进行减产的,但受制于和opec 的合约一直进行减产,可是三年来看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
如果常规减产他承受的损失比沙特要多,也就是说俄罗斯本来也不是特别愿意进行安装原来的协议合作。
最后,俄罗斯还有最后的底牌—中国。
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13签订了价值2700亿美元石油供应协议。
俄罗斯石油公司承诺将在25年内每天向中国供应30万桶原油。
相当于未来25年内,中国每年都以100美元一桶油的价格买1500万吨左右。
有了中国这个大订单,所以俄罗斯事实上对于未来油价下跌能承受的损失完全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沙特
沙特为首的OPEC 一直在推崇减产来维持原油价格,但是这次俄罗斯拒绝协议后,沙特的大规模增产调低了油价。
首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迫使俄罗斯重新谈判。
事实上俄方也表示会在5-6月重新坐回谈判桌上。
其次,借此降价占领市场。
前面说了,市场就那么大由各国瓜分。
如果市场需求减少,各国利益就会受损。
但如果把一个国家踢出局,那么对于每个分市场的人来说相当于这个市场变大了,因为分的人少了。
这个被踢出局的人有可能是那些靠石油输出的小型国家,或是美国(受到重创)。
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次石油大战本质上依然是囚徒困境,但跟以往情况不同的是,这次其实行为方不只是沙特和俄罗斯,还包括美国这个不在场的“囚犯”。
因为美国的存在,俄罗斯率先直接选择“坦白”,沙特当场也选择“坦白”。
双方直接“坦白”的共同利益是阻碍了美国页岩气的发展,从长远来说如果美国被拖垮,沙特和俄罗斯都将受益,就看未来美国如何回应了。
掌腾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