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常用数据结构的类数据成员定义整理

C++常用数据结构的类数据成员定义整理
C++常用数据结构的类数据成员定义整理

//有(无)向图的邻接表类(数据成员)

int vexNum,edgeNum;//顶点个数与边数AdjListGraphVexNode*vexTable;//顶点表mutable StatusCode*tag;//指向标志数组的指针

//有(无)向网的邻接表类(数据成员)

int vexNum,edgeNum;//顶点个数与边数AdjListGraphVexNode*vexTable;//顶点表mutable StatusCode*tag;//指向标志数组的指针WeightType infinity;//无穷大

//有(无)向图的邻接矩阵类(数据成员)

int vexNum,edgeNum;//顶点个数和边数

int **Matrix;//邻接矩阵

ElemType *elems;//顶点元素

mutable StatusCode*tag;//指向标志数组的指针

//有(无)向网的邻接矩阵类(数据成员)

int vexNum,edgeNum;//顶点个数和边数

int **Matrix;//邻接矩阵

ElemType *vexsData;//顶点数据

mutable StatusCode*tag;//指向标志数组的指针WeightType infinity;//无穷大

//哈夫曼压缩类(数据成员)

HuffmanTree*pHuffmanTree;

FILE*infp,*outfp;//输入/输出文件

BufferType buf;//字符缓存

//哈夫曼树类(数据成员)

HuffmanTreeNode*nodes;//存储结点信息,nodes[0]未用

CharType*LeafChars;//叶结点字符信息,LeafChars[0]未用

String*LeafCharCodes;

//叶结点字符编码信息,LeafCharsCodes[0]未用

int curPos;//译码时从根结点到叶结点路径的当前结点int num;//叶结点个数

双法表示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int parent;//双亲位置域

双法表示树类(数据成员)

ParentTreeNode*nodes;//存储树结点

int maxSize;//树结点的最大个数

int root,num;//根的位置及结点数

孩子双亲表示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LinkListchildLkList;//孩子链表

int parent;//双亲位置域

孩子双亲表示树类(数据成员)ChildParentTreeNode*nodes;//存储树结点int maxSize;//树结点最大个数

int root,num;//树的位置及结点数

孩子兄弟表示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ChildSiblingTreeNode*firstChild;

//指向首孩子指针域

ChildSiblingTreeNodes*rightSibling;

//指向右兄弟指针域

孩子兄弟表示树类(数据成员)ChildSiblingTreeNode*root;//根

森林

双亲表示森林类(数据成员)

ParentTreeNode*nodes;//存储森林结点int maxSize;//森林结点最大个数

int num;//结点树

孩子双亲表示森林类(数据成员)ChildParentTreeNodenodes[MAX_FOREST_S

IZE];//存储森林结点

int num;//根的位置及结点树

孩子兄弟表示森林类(数据成员)ChildSiblingTreeNode*root;//森林第一颗树的根

线索二叉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ThreadBinTreeNode*leftChild;

//左孩子指针域

ThreadBinTreeNode*rightChild;

//右孩子指针域

PointerTagType leftTag,rightTag;//左右标志域

先中后线索二叉树类(数据成员)ThreadBinTreeNode*root;

三叉链表二叉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TriLkBinTreeNode*leftChild;//左孩子指针域TriLkBinTreeNode*rightChild;

//左孩子指针域

TriLkBinTreeNode*parent;//左孩子指针域二叉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BinTreeNode*leftChild;//左孩子指针域BinTreeNode*rightChild;//右孩子指针域

二叉链表类(数据成员)

BinTreeNode*root;

顺序存储二叉树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SqBinTreeTagType tag;//结点使用标志

顺序存储二叉树类

int maxSize;//二叉树的做大结点个数SqBinTreeNode*elems;//结点存储空间

int root;//二叉树的根

引用数法广义表结点类(数据成员)RefGenListNodeType tag;

//标志域,HEAD(0):头结点,ATOM(1):原子结构,LIST(2):表结点

RefGenListNode*nextLink;

//指向同一层中的下一个结点指针域

union

{

int ref;//tag=HEAD,表头结点,存放引用数ElemType atom;//tag=ATOM,存放原子结点的数据域RefGenListNode*subLink;//tag=LIST,存放指

向子表的指针域};

引用数法广义表类(数据成员)RefGenListNode*head;

十字链表三元组结点类(数据成员)

TripletriElems;//三元组

CLkTriNode*right,*down;//非0元素所在行表与列表的后继指针域

稀疏矩阵十字链表类(数据成员)

CLkTriNode**rightHead,**downHead;

//行列链表表头数组

int rows,cols,num;

//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及非0元素个数

稀疏矩阵三元组顺序表类(数据成员)

Triple

int rows,cols,num;

//稀疏矩阵的行数,列数及非0元素个数

矩阵类(数据成员)

ElemType*elems;//存储矩阵元素

int rows,cols;//矩阵行数和列数

串类(数据成员)

mutable char*strVal;//串值

int Length;//串长

循环队列类(数据成员)

int front,rear;//队头队尾

int maxSize;//队列最大元素个数ElemType *elem;//元素存储空间

链队列类(数据成员)

Node*front,*rear;//队头队尾指针链栈类(数据成员)

Node*top;//栈顶指针

顺序栈类(数据成员)

int count;//元素个数

int maxSize;//栈最大元素个数

ElemType*elems;//元素存储空间

顺序表类(数据成员)

int count;//元素个数

int maxSize;//顺序表最大元素个数ElemType*elems;//元素存储空间

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Node;//指针域

简单循环链表类(数据成员)

Node*head;//头结点指针

双向链表结点类(数据成员)

ElemType data;//数据域

DblNode*back;//指向前驱的指针域DblNode*next;//指向后继的指针域双向链表类(数据成员)

DblNode*head;//头结点指针

C题库--自定义数据类型(精)

本题序号:118 当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时,系统分配给它的内存大小的理论值是__________。 A 各成员所需内存的总和 B 结构体中的第一个成员所需内存 C 成员中所需内存最大者的存储空间 D 结构体中的最后一个成员所需存储容量参考答案 A 本题序号:165 存放多个字符串,用________比较适合。 A 二维字符数组 B 一维字符数组 C 自定义结构体 D 自定义联合体 参考答案 A 本题序号:169 定义生成非静态变量时,将对变量进行_______。 A 自动赋初值 B 自动赋0 C 不会自动赋初值 D 自动赋-1 参考答案 C 本题序号:180 x为int型,s为float型,x=3,s=2.5。表达式s+x/2的值为________。 A 4 B 3.5 C 2.5 D 3 参考答案 B 本题序号:182 x、y为整数,x=15,y=-2。表达式x>10 and y<2 or x*y==10 and x的值为_________。 A 0 B 15 C 1 D 2 参考答案 C 本题序号:211 以下定义, struct st1{int a,b;float x,y;}; struct st2{int a,b;st1 s1; } ss; 对成员变量x的引用形式正确的是:_________ 。 A ss.s1.x B st2.st1.x C st2.s1.x D ss.x 参考答案 A 本题序号:215 对任意整型数据数据m,n(m>n>0), 则 C 语言表达式m-m/n*n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A 0 B m%n C 1 D n%m 参考答案 B 本题序号:223 设有以下定义: enum t1 {a1,a2=7,a3,a4=15} time; 则枚举常量a1和a3的值分别是 A 1和2 B 6和3 C 1和8 D 0和8 参考答案 D 本题序号:225 设有类型说明:enum color{red,yellow=3,white,black}; 则执行语句cout<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树和二叉树实验序号 5 实验日期 姓名院系班级学号 专业指导教师成绩 教师评语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树的相关概念,包括树、结点的度、树的度、分支结点、叶子结点、儿子结点、双亲结点、树 的深度、森林等定义。 (2)掌握树的表示,包括树形表示法、文氏图表示法、凹入表示法和括号表示法等。 (3)掌握二叉树的概念,包括二叉树、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的定义。 (4)掌握二叉树的性质。 (5)重点掌握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包括二叉树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6)重点掌握二叉树的基本运算和各种遍历算法的实现。 (7)掌握线索二叉树的概念和相关算法的实现。 (8)掌握哈夫曼树的定义、哈夫曼树的构造过程和哈夫曼编码产生方法。 (9)掌握并查集的相关概念和算法。 (10)灵活掌握运用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一些综合应用问题。 二、实验项目摘要 1.编写一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主程序完成如下功能: (1)输出二叉树b; (2)输出H结点的左、右孩子结点值; (3)输出二叉树b的深度; (4)输出二叉树b的宽度; (5)输出二叉树b的结点个数; (6)输出二叉树b的叶子结点个数。 2.编写一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各种递归和非递归算法,以及层次遍历的算法。 三、实验预习内容 二叉树存储结构,二叉树基本运算(创建二叉树、寻找结点、找孩子结点、求高度、输出二叉树)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7-1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node *lchild; struct node *rchild; } BTNode; void CreateBTNode(BTNode *&b,char *str) { BTNode *St[MaxSize],*p=NULL; int top=-1,k,j=0; char ch; b=NULL; ch=str[j]; while (ch!='\0') { switch(ch) { case '(':top++;St[top]=p;k=1; break; case ')':top--;break; case ',':k=2; break; default:p=(BTNode *)malloc(sizeof(BTNode)); p->data=ch;p->lchild=p->rchild=NULL; if (b==NULL) b=p; else { switch(k) { case 1:St[top]->lchild=p;break; case 2:St[top]->rchild=p;break; } } } j++; ch=str[j]; }

《数据结构》习题集:_树和叉树

第6章树和二叉树 一、选择题 1.有一“遗传”关系,设x是y的父亲,则x可以把它的属性遗传给y,表示该遗传关系最适合的数据结构是( B ) A、向量 B、树 C、图 D、二叉树 2.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B ) A、有序数据元素 B、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C、无序数据元素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3.树B 的层号表示为1a,2b,3d,3e,2c,对应于下面选择的( C ) A、1a(2b(3d,3e),2c) B、a(b(D,e),c) C、a(b(d,e),c) D、a(b,d(e),c) 4.对二叉树的结点从1 开始连续编号,要求每个结点的编号大于其左、右孩子的编号,同一结点的左右孩子中, 其左孩子的编号小于其右孩子的编号,则可采用( C )次序的遍历实现二叉树的结点编号。 A、先序 B、中序 C、后序 D、从根开始按层次遍历 5.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 个结点的二叉树有(C )种。 A、3 B、4 C、5 D、6 6.在一棵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中,若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度为1的结点数为n1,度为0的结点数为n0,则树的最大高 度为( E ),其叶结点数为( H );树的最小高度为( B ),其叶结点数为( G );若采用链表存储结构,则有( I )个空链域。 log+1 C、log2n D、n A、n/2 B、??n2 E、n0+n1+n2 F、n1+n2 G、n2+1 H、1 I、n+1 J、n1K、n2L、n1+1 7.对一棵满二叉树,m 个树叶,n 个结点,深度为h,则( D ) A、n=m+h B、h+m=2n C、m=h-1 D、n=2h-1 8.设高度为h 的二叉树中只有度为0 和度为2 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结点数至少为( B ),至多 为(D )。 A、2h B、2h-1 C、2h-1 D、2h-1 9.在一棵二叉树上第5 层的结点数最多为(B)(假设根结点的层数为1) A、8 B、16 C、15 D、32 10.深度为5 的二叉树至多有( C )个结点。 A、16 B、32 C、31 D、10 11.一棵有124 个叶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B )个结点 A、247 B、248 C、249 D、250 12.含有129 个叶子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最少有( D )个结点 A、254 B、255 C、256 D、257 13.假定有一棵二叉树,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则叶子结点数为( B )个。 A、15 B、16 C、17 D、47 14.用顺序存储的方法将完全二叉树中所有结点逐层存放在数组R[1…n]中,结点R[i]若有左子树,则左子树是结 点( B )。 A、R[2i+1] B、R[2i] C、R[i/2] D、R[2i-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集合。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是表示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 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注意: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将数据对象简称为数据。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D上关系的集合。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

根据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四类: ⑴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⑵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⑶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⑷图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任意关系。 注意:数据结构分为两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通常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的。 链接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指针来表示的。 注意:存储结构除了存储数据元素之外,必须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抽象数据类型 抽象数据类型是一个数据结构以及定义在该结构上

用户定义数据类型与自定义函数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用户定义数据类型与自定义函数_ 指导教师:_叶晓鸣刘国芳_____ 专业: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 班级:__2010级计科班_ 姓名:_文科_____学号: 100510107 完成日期:_2012年11月10日_成绩: ___ ___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用户定义数据类型的概念、创建及使用方法。 (2)学习和掌握用户定义函数的概念、创建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 11.1 创建和使用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内容: (1)用SQL语句创建一个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Idnum。 (2)交互式创建一个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Nameperson。 要求: (1)掌握创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的方法。 (2)掌握用户定义数据类型的使用。 实验 11.2 删除用户定义数据类型 内容: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删除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Namperson。 (2)交互式删除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Idnum。 要求: (1)掌握使用系统存储过程删除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2)掌握交互式删除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 实验 11.3 创建和使用用户自定义的函数 内容: (1)创建一个标量函数Score_FUN,根据学生姓名和课程名查询成绩。 (2)创建一个内嵌表值函数S_Score_FUN,根据学生姓名查询该生所有选课的成绩。 (3)创建一个多语句表值函数ALL_Score_FUN,根据课程名查询所有选择该课程学生的成绩信息。

要求: (1)掌握创建标量值函数的方法。 (2)掌握创建内嵌表值函数的方法。 (3)掌握创建多语句表值函数的方法。 实验 11.4 修改用户定义的函数 内容: (1)交互式修改函数Score_FUN,将成绩转换为等级输出。 (2)用SQL修改函数S_Score_FUN,要求增加一输出列定义的成绩的等级。要求: (1)掌握交互式修改用户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使用SQL修改用户定义函数的方法。 实验 11.5 输出用户定义的函数 内容: (1)交互式删除函数Score_FUN。 (2)用SQL删除函数S_Score_FUN。 要求: (1)掌握交互式删除用户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使用SQL删除用户定义函数的方法。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习题数据结构

习题六树和二叉树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树形结构的特点是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直接前趋 B.线性结构中的一个结点至多只有一个直接后继 C.树形结构可以表达(组织)更复杂的数据 D.树(及一切树形结构)是一种"分支层次"结构 E.任何只含一个结点的集合是一棵树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棵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2 B.任何一棵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度都为2 C.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肯定等于2 D.任何一棵二叉树中的度可以小于2 3.讨论树、森林和二叉树的关系,目的是为了() A.借助二叉树上的运算方法去实现对树的一些运算 B.将树、森林按二叉树的存储方式进行存储 C.将树、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D.体现一种技巧,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4.树最适合用来表示 ( ) A.有序数据元素 B.无序数据元素 C.元素之间具有分支层次关系的数据 D.元素之间无联系的数据 5.若一棵二叉树具有10个度为2的结点,5个度为1的结点,则度为0的结点个数是()A.9 B.11 C.15 D.不确定 6.设森林F中有三棵树,第一,第二,第三棵树的结点个数分别为M1,M2和M3。与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根结点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是()。 A.M1 B.M1+M2 C.M3 D.M2+M3 7.一棵完全二叉树上有1001个结点,其中叶子结点的个数是() A. 250 B. 500 C.254 D.505 E.以上答案都不对 8. 设给定权值总数有n 个,其哈夫曼树的结点总数为( ) A.不确定 B.2n C.2n+1 D.2n-1 9.二叉树的第I层上最多含有结点数为() A.2I B. 2I-1-1 C. 2I-1 D.2I -1 10.一棵二叉树高度为h,所有结点的度或为0,或为2,则这棵二叉树最少有( )结点A.2h B.2h-1 C.2h+1 D.h+1 11. 利用二叉链表存储树,则根结点的右指针是()。 A.指向最左孩子 B.指向最右孩子 C.空 D.非空 14.在二叉树结点的先序序列,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中,所有叶子结点的先后顺序()A.都不相同 B.完全相同 C.先序和中序相同,而与后序不同 D.中序和后序相同,而与先序不同 15.在完全二叉树中,若一个结点是叶结点,则它没()。 A.左子结点 B.右子结点 C.左子结点和右子结点 D.左子结点,右子结点和兄弟结点 16.在下列情况中,可称为二叉树的是()

目前最完整的数据结构1800题包括完整答案树和二叉树答案

第6章树和二叉树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12. 由二叉树结点的公式:n=n0+n1+n2=n0+n1+(n0-1)=2n0+n1-1,因为n=1001,所以1002=2n0+n1,在完全二叉树树中,n1只能取0或1,在本题中只能取0,故n=501,因此选E。 42.前序序列是“根左右”,后序序列是“左右根”,若要这两个序列相反,只有单支树,所以本题的A和B均对,单支树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叶子结点,故C是最合适的,选C。A或B 都不全。由本题可解答44题。 47. 左子树为空的二叉树的根结点的左线索为空(无前驱),先序序列的最后结点的右线索为空(无后继),共2个空链域。 52.线索二叉树是利用二叉树的空链域加上线索,n个结点的二叉树有n+1个空链域。 部分答案解释如下。 6.只有在确定何序(前序、中序、后序或层次)遍历后,遍历结果才唯一。 19.任何结点至多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的遍历就不需要栈。 24. 只对完全二叉树适用,编号为i的结点的左儿子的编号为2i(2i<=n),右儿子是2i+1(2i+1<=n) 37. 其中序前驱是其左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右边的结点(叶子或无右子女),该结点无右孩子。 38 . 新插入的结点都是叶子结点。 42. 在二叉树上,对有左右子女的结点,其中序前驱是其左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右边的结点(该结点的后继指针指向祖先),中序后继是其右子树上按中序遍历的最左边的结点(该结点的前驱指针指向祖先)。 44.非空二叉树中序遍历第一个结点无前驱,最后一个结点无后继,这两个结点的前驱线索和后继线索为空指针。 三.填空题

1.(1)根结点(2)左子树(3)右子树 2.(1)双亲链表表示法(2)孩子链表表示法(3)孩 子兄弟表示法 3.p->lchild==null && p->rchlid==null 4.(1) ++a*b3*4-cd (2)18 5.平衡 因子 6. 9 7. 12 8.(1)2k-1 (2)2k-1 9.(1)2H-1 (2)2H-1 (3)H=?log2N?+1 10. 用顺序存储二叉树时,要按完全二叉树的形式存储,非完全二叉树存储时,要加“虚结 点”。设编号为i和j的结点在顺序存储中的下标为s 和t ,则结点i和j在同一层上的条 件是?log2s?=?log2t?。 11. ?log2i?=?log2j?12.(1)0 (2)(n-1)/2 (3)(n+1)/2 (4) ?log2n?+1 13.n 14. N2+1 15.(1) 2K+1-1 (2) k+1 16. ?N/2? 17. 2k-2 18. 64 19. 99 20. 11 21.(1) n1-1 (2)n2+n3 22.(1)2k-2+1(第k层1个结点,总结点个数是2H-1,其双亲是2H-1/2=2k-2)(2) ?log2i?+1 23.69 24. 4 25.3h-1 26. ?n/2? 27. ?log2k?+1 28.(1)完全二叉树 (2)单枝树,树中任一结点(除最后一个结点是叶子外),只有左子女或 只有右子女。 29.N+1 30.(1) 128(第七层满,加第八层1个) (2) 7 31. 0至多个。任意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个数没限制。只有完全二叉树,度为1的结点个 数才至多为1。 32.21 33.(1)2 (2) n-1 (3) 1 (4) n (5) 1 (6) n-1 34.(1) FEGHDCB (2)BEF(该二叉树转换成森林,含三棵树,其第一棵树的先根次序是 BEF) 35.(1)先序(2)中序 36. (1)EACBDGF (2)2 37.任何结点至多只有右子女 的二叉树。 38.(1)a (2) dbe (3) hfcg 39.(1) . (2) ...GD.B...HE..FCA 40.DGEBFCA 41.(1)5 (2)略 42.二叉排序树 43.二叉树 44. 前序 45.(1)先根次序(2)中根次序46.双亲的右子树中最左下的叶子结点47.2 48.(n+1)/2 49.31(x的后继是经x的双亲y的右子树中最左下的叶结点) 50.(1)前驱 (2)后 继 51.(1)1 (2)y^.lchild (3)0 (4)x (5)1 (6) y (7)x(编者注:本题按 中序线索化) 52.带权路径长度最小的二叉树,又称最优二叉树 53.69 54.(1)6 (2)261 55.(1)80 (2)001(不唯一)56.2n0-1 57.本题①是表达式求值,②是在二叉排序树中删除值为x的结点。首先查找x,若没有x, 则结束。否则分成四种情况讨论:x结点有左右子树;只有左子树;只有右子树和本身是叶 子。 (1)Postoder_eval(t^.Lchild) (2) Postorder_eval(t^.Rchild) (3)ERROR(无此运 算符)(4)A (5)tempA^.Lchild (6)tempA=NULL(7)q^.Rchild (8)q (9)tempA^.Rchild (10)tempA^.Item

数据结构概念名词解释大全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也称节点(node)或记录(record)。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项:有独立含义的数据最小单位,也称域(field)。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基本特性,有四种基本数据结构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的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线性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一个的关系。 树形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个对多个的关系。 图状结构或网状结结构: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个对多个的关系。 逻辑结构:抽象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算法设计)物理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算法实现) 存储结构分为: 顺序存储结构: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

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链式存储结构: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表示数据元素间的逻辑关系。 算法: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 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算法设计的原则或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衡量算法效率的方法:事后统计法和事前分析估算法。 算法执行时间的增长率和 f(n) 的增长率相同,则可记作:T (n) = O(f(n)),称T (n) 为算法的(渐近)时间复杂度算法运行时间的衡量准则:以基本操作在算法中重复执行的次数。 栈: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线性表。入栈:插入元素的操作;出栈:删除栈顶元素的操作。 队列:只能在队首进行删除、队尾进行插入的线性表。允许插入的一端叫队尾,删除的一端叫队头。串:由零个或多个字符组成的有限序列;空串:零个字符的串;长度:串中字符的数目; 空串:零个字符的串;子串:;串中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位置:字符在序列中的序号; 相等:串的值相等;空格串:由一个或多个空格组成的串,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举例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举例 某超市公司要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公司的业务信息,该超市公司的业务管理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1、超市公司的仓库管理业务; 2、连锁商店的商品销售业务; 3、连锁商店的集团购买业务。 业务管理规则如下: (1)该超市公司有若干仓库,若干连锁商店,供应若干商品; (2)超市公司的业务员负责与供应商联系商品进货业务; (3)购进的商品按类存放在仓库中,每个仓库有若干保管员; (4)每个连锁商店有一个经理和若干收银员,每个收银员只在一个连锁商店工作。 (5)每个商品编号只有一个商品名称,但不同商品编号可以有相同的商品名称,每种商品可有多种销售价格; (6)连锁商店实行会员制,通过会员卡收集顾客信息。顾客办理会员卡后,可享受一定的优惠; (7)连锁商店要处理客户和销售员送来的集团购买大宗商品的订单,并根据库存情况交出货物同时开出发票,收到付款后应进行收款处理; (8)连锁商店对大宗订货给予优惠,每种商品规定了不同订货数量和折扣。

一、设计局部ER模式 1、仓库管理子系统分ER图 根据管理规则(2),(3),与仓库管理子系统有关的实体包括:业务员、商品、供应商、仓库、职工。 因为每个业务员都可以与若干家供应商联系多项商品或进货业务,所以在业务员、商品、供应商之间存在一个三元的多对多的联系。仓库与商品之间存在多对多,仓库与职工之间存在一对多的联系。

2、根据规则(1)(4)(5)(6),与商品销售业务有关的实体有商店、商品、收银员、顾客。 因为每个收银员都要与多个顾客购买的多种商品发生业务联系,所以在收银员、商品与顾客之间存在一个多对多的联系。商品与商存在多对多的联系,商店与收银员之间存在一对多的联系。

自定义数据类型习题及答案(C语言)

第7章自定义数据类型习题 一.选择题: 1.当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时,系统分配给它的内存空间是【】。 A) 结构中一个成员所需的内存量B) 结构中最后一个成员所需的内存量 C) 结构体中占内存量最大者所需的容量D) 结构体中各成员所需内存量的总和2.若有以下说明,对初值中整数2的正确引用方式是【】。 static struct { char ch; int i; double x; } a[2][3]={{…a?,1,3 .45,?b?,2,7.98,?c?,3,1.93I} {…d?,4,4.73,?e?,5,6.78,?f?,6,8.79 }}; A) a[1][1].i B) a[0][1].i C) a[0][0].i D) a[0][2].i 3.根据以下定义,能打印字母M的语句是【】。 struct p { char name[9]; int age; }c[10]={“Jobn”,17,”Paul”,19,”Mary”,18,”Adam”,16}; A) printf(“%c”,c[3].name);B) printf(“%c”,c[3].name[1]); C) printf(“%c”,c[2].name);D) printf(“%c”,c[2].name[0]); 4.以下说明和语句中,已知int型数据占两个字节,则以下语句的输出结果是【】。 struct st { char a[l0]; int b; double c; }; printf(“%d”,sizeof(struct st)); A) 0 B) 8 C) 20 D) 2 5.以下说明和语句中,对结构体变量std中成员id的引用方式不正确的是【】。 struct work { int id; int name; } std, *p; p=&std; A) std.id B) *p.id C) (*p).id D) &std.id 6.如设有如下定义,若要使px指向rec中的成员x,正确的赋值语句是【】。 struct aa

数据类型(数组和结构)

数据类型 一数组 定义:数组(ARRAY)是由一组同一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复杂数据类型,数组的维数最大可以到6维。 例如:ARRAY[1..4,1..5,1..6]IN’1’ 这是一个三维数组,1..4,1..5,1..6为数据第1~3维下的标范围;IN’1’为元素类型关键词,定义了一个整数型,大小为4*5*6(等于120个数)的三维数组,可以用数组名加上下标方式来引用数组中的摸个元素,如a【2,1,5】 a表示数组名称,2表示第一位取第二个数据,1表示第二位取第一个数据,5表示第三位取第五个数据 例:全局共享数据块DB3中新建一个变量,变量名为a,变量类型为ARRAYP[1..4,1..5,1..6]IN‘1‘新建的变量如图所示。 1.首先插入一个数据块如下图 数据块名称,例:DB3 如下图

2.双击打开DB3如下图 3.新建一个变量如下图 输入变量如【名称a;类型array[1..4,1..5,1..6];初始值可以为1,2,3】如下图

在下面空格处输入INT也就是整数,这样就建立了a这个数组的变量如下图。

二结构 定义:结构(STRUCT)是由一组不同类型的数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复杂数据类型,结构通常用来定义一组相关的数据,例如电机的一组数据可以按如下方式来定义 Motor:STRUCT……..开始结构定义词 Speed:INT Current:REAL END-STRUCT …….结束结构定义 {Speed表示速度,current表示电流,INT定义类型整数,REAL定义类型实数} 例:在共享数据块DB1中新建一个上面的结构如图 1首先新插入一个数据块如DB1,数据类型为共享。双击打开如下图 2把原来的删除掉如下图 3加入定义一个电机(motor),变量名为motor,如下图

数据结构树和二叉树习题

树与二叉树 一.选择题 1.假定在一棵二叉树中,双分支结点数为15,单分支结点数为30个,则叶子结 点数为()个。 A.15B.16C.17D.47 2.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结点的不同形状的二叉树有()种。 A. 3 B. 4 C. 5 D. 6 3.按照二叉树的定义,具有3个不同数据结点的不同的二叉树有()种。 A. 5 B. 6 C. 30 D. 32 4.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个结点。1 A. 16 B. 32 C. 31 D. 10 5.设高度为h的二叉树上只有度为0和度为2的结点,则此类二叉树中所包含的 结点数至少为()。 A. 2h B. 2h-1 C. 2h+1 D. h+1 6.对一个满二叉树2,m个树叶,n个结点,深度为h,则()。 A. n=h+m3 B. h+m=2n C. m=h-1 D. n=2 h-1 1深度为n的二叉树结点至多有2n-1 2满二叉树是除最后一层无任何子节点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的二叉树7.任何一棵二叉树的叶结点在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中的相对次序()。 A.不发生改变 B.发生改变 C.不能确定 D.以上都不对 8.如果某二叉树的前根次序遍历结果为stuwv,中序遍历为uwtvs,那么该二叉 树的后序为()。 A. uwvts B. vwuts C. wuvts D. wutsv 9.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结点访问顺序是abdgcefh,中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 dgbaechf,则其后序遍历的结点访问顺序是()。 A. bdgcefha B. gdbecfha C. bdgaechf D. gdbehfca 10.在一非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中,根结点的右边()。 A. 只有右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B. 只有右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C. 只有左子树上的部分结点 D. 只有左子树上的所有结点 11.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先根遍历和后根遍历;二叉树的基本遍历策略可分为 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这里,我们把由树转化得到的二叉树4叫做这棵数对应的二叉树。结论()是正确的。 A.树的先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相同 B.树的后根遍历序列与其对应的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相同 3对于深度为h的满二叉树,n=20+21+…+2h-1=2h-1,m=2h-1。故而n=h+m。 4树转化为二叉树的基本方法是把所有兄弟结点都用线连起来,然后去掉双亲到子女的连线,只留下双亲到第一个子女的连线。因此原来的兄弟关系就变为双亲与右孩子的关系。 1/ 9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能被计算机程序识别和处理的符号 集合。 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也称为结点,是表示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项 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对象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注意:在不产生混淆的情况下,将数据对象简称为数据。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结构是一个二元组DataStructure = (D, 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D上关系的集合。按照视点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根据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不同,数据结构分为四类: ⑴ 集合:数据元素之间就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系; ⑵ 线性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线性关系; ⑶ 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⑷ 图结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任意关系。 注意:数据结构分为两类: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又称为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通常有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接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元素的存储位置来表示的。 链接存储结构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数据元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用指针来表示的。 注意:存储结构除了存储数据元素之外,必须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抽象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是一个数据结构以及定义在该结构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抽象数据类型提供了使用和实现两个不同的视图,实现了封装和信息隐藏。 算法的定义通俗地讲,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严格地说,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指令的有限序列。 算法的特性 ⑴ 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即算法可以没有输入),这些输入通常取自于某个特定的对象集合。 ⑵ 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即算法必须要有输出),通常输出与输入之间有着某种特定的关系。 ⑶ 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总是(对任何合法的输入)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都在有穷时间内完成。 ⑷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条指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存在二义性。并且,在任何条件下,对于相同的输入只能得到相同的输出。 ⑸ 可行性:算法描述的操作可以通过已经实现的基本操作执行有限次来实现。 线性表的定义 线性表简称表,是零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类型的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数据元素的个数称为线性表的长度,长度等于零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逻辑关系 在一个非空表L= (a i, a2, , a n)中,任意一对相邻的数据元素和a i之间(1< i < n)存在序偶 关系(a i-i,a i),且a i-i称为a i的前驱,a i称为的后继。在这个序列中,a i无前驱,a n无后继,其它每个元素有且仅有一个前驱和一个后继。 顺序表的存储结构定义 用MaxSize 表示数组的长度,顺序表的存储结构定义如下: #define MaxSize i00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 ElemType 表示不确定的数据类型 int length; //length 表示线性表的长度

C语言自定义数据类型

自定义数据类型 结构体 结构体是程序员在程序中自定义的一种数据类型,在说明和使用之前必须先定义它,也就是构造它。定义一个结构体的语法格式如下: Struct 结构体类型名 { 成员1的数据类型名成员1名称; 成员2的数据类型名成员2名称; . . 成员n的数据类型名成员n名称; }结构体变量表={成员初始化}; 注意成员可以由若干个不同的数据类型组成,每个成员也可以是结构体,即可以嵌套定义。 例如: Struct student { Long num; Char name; Char sex; Float score; }; 已经定义的某种结构体类型可以视为一种标准的数据类型,它的使用方法与标准数据类型使用方法相同,可以用来定义变量、数组、指针。 结构体变量说明 结构体变量的说明在程序的变量说明部分给出,一般在结构定义之后,它的语法格式如下: Struct 结构类型名结构变量名表; 例如: Struct student stu; 指出了结构变量stu是student类型的变量,它由四个成员组成,每个成员的数据类型和名字都与student结构定义中给出的相同。系统完全按照结构定义时制定的内存模式为结构变量分配内存空间。 可以在定义结构体类型的同时给出结构体变量。 Struct student { Long num; Cha name[20]; Cha sex; Float score; }stu1,stu2; 这种形式与前面给出的结构定义和结构说明分开处理效果相同。

结构体成员访问 结构体成员是通过结构体变量名和成员名进行访问的,不能把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访问。其访问格式如下: 结构体变量名.成员名 其中运算符.是成员访问运算符,其运算级别是最高的,和圆括号运算符()、下标运算符[]是同一级别的。如果结构体成员是指针变量,则访问格式为: *https://www.360docs.net/doc/8616002327.html, 如果某个结构体变量的成员数据类型又是一个结构体,则访问方式为: 外层结构体变量名.外层成员名.内层成员名 可以在定义结构体变量的同时对结构体变量初始化。 {结构体成员}结构体变量={初始数据}; struct student { long num; char name[20]; char sex; float score; } stu1={200401L,"ZhangHong",'f',92.5f}; 对于嵌套的结构体类型数据,访问格式为: 结构体变量名1.结构体变量名2.成员名 结构体变量初始化的格式如下: struct 结构体名 {结构体成员}结构体变量={初始数据}; 初始数据类型必须与结构成员的数据类型相匹配,并且先后顺序一一对应赋值。 要对结构体变量的成员地址进行访问,其语法格式为: &结构体变量.成员名 当一个指针变量用来指向一个结构变量时,称为结构体指针变量。结构体指针变量中的值是所指向的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 结构体指针变量: Struct 结构名*结构体指针变量名 Struct student *pstu; 必须先赋值后使用,把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赋给指针变量,不能把结构名或结构体变量名赋给指针变量。 pstu=&stu1; 结构体名和结构体变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结构体名只能表示一个结构形式,编译系统并不对它分配内存空间,只有当某变量被说明为这种类型的结构时,才对该变量分配存储空间。这是因为结构体变量被定义后相当于标准数据类型被使用。 利用结构体指针变量访问成员如下: (*结构体指针变量).成员名 或者: 结构体指针变量->成员名 后一种形式较为方便,容易区分。

数据结构习题集答案解析_清华大学版

第1章 绪论 1.1 简述下列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结构、存储结构、数据类型和抽象数据类型。 解: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这个值集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抽象数据类型是指一个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是对一般数据类型的扩展。 1.2 试描述数据结构和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与程序设计语言中数据类型概念的区别。 解:抽象数据类型包含一般数据类型的概念,但含义比一般数据类型更广、更抽象。一般数据类型由具体语言系统部定义,直接提供给编程者定义用户数据,因此称它们为预定义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通常由编程者定义,包括定义它所使用的数据和在这些数据上所进行的操作。在定义抽象数据类型中的数据部分和操作部分时,要求只定义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操作说明,不考虑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的具体实现,这样抽象层次更高,更能为其他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接口。 1.3 设有数据结构(D,R),其中 {}4,3,2,1d d d d D =,{}r R =,()()(){}4,3,3,2,2,1d d d d d d r = 试按图论中图的画法惯例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解: 1.4 试仿照三元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分别写出抽象数据类型复数和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其分子、分母均为自然数且分母不为零的分数)。 解: ADT Complex{ 数据对象:D={r,i|r,i 为实数} 数据关系:R={} 基本操作: InitComplex(&C,re,im)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复数C ,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re 和im DestroyCmoplex(&C) 操作结果:销毁复数C Get(C,k,&e) 操作结果:用e 返回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 Put(&C,k,e) 操作结果:改变复数C 的第k 元的值为e IsAscending(C) 操作结果:如果复数C 的两个元素按升序排列,则返回1,否则返回0 IsDescending(C)

数据库课后题答案 第7章 数据库设计

第7章数据库设计 1.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答:这里只概要列出数据库设计过程的六个阶段:( l )需求分析;( 2 )概念结构设计;( 3 )逻辑结构设计;( 4 )数据库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实施;(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际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设计数据库本身,还包括数据库的实施、运行和维护。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六个阶段的不断反复。 2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各个阶段上的设计描述。 答: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如下:( l )需求分析: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 )概念结构设计: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 的概念模型。(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 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设计人员运用DBMS 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3 .试述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部分形成的数据库模式。 答:数据库结构设计的不同阶段形成数据库的各级模式,即:( l )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 产品的概念模式,在本篇中就是 E 一R 图;( 2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 E 一R 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 Vi 娜),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3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 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4 .试述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答:数据库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主要特点有:( l )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的结合。( 2 )从软件设计的技术角度看,数据库设计应该和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说,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把结构(数据)设计和行为(处理)设计密切结合起来。 5 .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什么?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阶段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原系统(手工系统或计算机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调查的内容是“数据’夕和“处理”,即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的如下要求:( l )信息要求,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与性质,由信息要求可以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处理要求,指用户要完成什么处理功能,对处理的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处理方式是批处理还是联机处理;( 3 )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6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通常包括:( l )数据项;( 2 )数据结构;(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处理过程五个部分。其中数据项是数

sql自定义数据类型

6.2 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6.2.1 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可以使用T-SQL语句或企业管理器来完成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创建。 1. 使用T-SQL语句 可以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addtype来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语法是:sp_addtype type_name[,system_type] {'NULL'|'NOT NULL'|'NONULL'}-默认为'NULL' 其中: type_name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名,这个名称在数据库中必须是惟一的。 system_type 为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所基于的系统数据类型,可以包括数据的长度、精度等。当系统数据类型中包括标点符号(例如括号、逗号)时,应用引号括起来。 例如,创建一个“号码”数据类型可使用如下代码: USE 学生图书借阅管理 EXEC sp_addtype 号码,'varchar(8)','NULL' 在查询分析器中执行上述语句,结果窗口显示如下信息: (所影响的行数为1行) 类型已添加。 2. 使用企业管理器 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操作步骤如下: (1)在企业管理器中展开要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数据库,用鼠标右键单击“用户定义的数据类型”目录,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用户定义数据类型”命令,如图6-14所示。 图6-14 新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2)打开的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属性对话框如图6-15所示。在图6-15所示对话框的名

称文本框中输入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名称,如“号码”。 图6-15 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属性对话框 图6-16 创建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号码” (3)在图6-15所示对话框的“数据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该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所基于的系统数据类型,如varchar。 (4)如果选择的基类型是可以设定长度的(如varchar、char等),则还需要在长度文本框中设定数据类型的长度。 (5)如果允许空值,则选中“允许NULL值”复选框。 (6)如果希望该数据类型与规则或默认值捆绑,则分别在“规则”和“默认值”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要绑定的规则和默认值,否则选择“无”,如图6-16所示。规则和默认值将在 6.3节和6.4节中介绍。 (7)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6.2.2 查看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 要查看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可以使用sp_help 系统存储过程来查看用户自定义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