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_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我们很陌生,其实它在我们生活当中随处可见,比方端午节,京剧,皮影戏,珠算等等。
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那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我们不熟悉但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出现的昆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昆曲,原名“XX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XX〔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的海盐腔、余腔和起源于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XX腔开场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场只限于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
这样XX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即时,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根底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开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列入年份2001年

昆曲列入年份2001年汇报人:2024-01-09•昆曲的起源与发展•2001年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目录•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保护与传承•昆曲的艺术特点与价值•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01昆曲的起源与发展昆曲最初是由民间小调与当地戏曲结合而成,后经文人加工和改良,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体系。
昆曲的音乐以曲牌体为主,曲调优美,声腔婉转,注重声音的控制和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地区,是南戏的一种,与弋阳腔、高腔、梆子腔等并列为中国戏曲的五大声腔。
昆曲的起源昆曲在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清朝末期,由于社会变革和娱乐方式的改变,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昆曲逐渐得到了复兴和传承。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
昆曲的发展历程022001年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将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对这一古老剧种的认可和保护,有助于防止其进一步流失,并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
保护和传承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提升昆曲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提高知名度对昆曲自身的意义昆曲的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
昆曲的加入丰富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
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完善保护体系推动保护工作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理解昆曲的传承和推广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03昆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保护与传承传统的昆曲表演艺术家通过亲自教授,将自己的技艺和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人教新课标选修6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知识回顾

从世界角度看,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人类文化生态的保护。
它有助于保护人类文明的生态平衡。
保护人类精神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使人类发展得更迅速、更持久、更健康!
中国戏曲有三个来源,第一,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的“巫、傩歌舞”;第二,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第三,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中国戏曲正式形成于宋金时期。
其代表是杂剧和南戏。
然而,这两种戏曲都没有流传下来,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昆曲保存着中国戏曲自萌芽以来的一些信息,所以被称之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知识网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之昆曲

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
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
昆剧的角色分工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细致。嘉、道间,昆剧角色
昆
曲
行当,将原有的“江湖十二角色”,与后来出现更细的分工相结合,
艺
术
生
旦
净
末
丑
特
在
五大行当
点
之下,又细分二十小行,称作“二十个家门”
昆
曲
艺
术
官生 巾生
老旦 正旦 作旦 四旦
厚。的响
。昆结广
曲晶泛
艺,而
术也深
物作批此由
2001
质”“
于
文,人
昆
化 遗 产 代 表 性 项 目 。
也 是 第 一 批 入 选 的 国 家 级 非
类 口 头 和 非 物 质 遗 产 代 表
年 入 选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首
曲 具 有 的 独 特 文 化 价 值 , 因
昆
曲
文
近年来,随着传统戏曲演出在城市中的衰微,
汉 族 传 统 戏 曲 中 最 古 老 的 剧 种 之 一
,“(
现昆
又腔
被”
称 为 “ 昆 剧 ” 。
, 是 中 国 古 老 的
) , 原 名 “
戏昆
曲山
声腔
腔”
、或
Kun Opera
昆 曲
,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
昆
曲
发
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
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区形成
展
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 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
结强系
、、
主和念在 ,北白语 北昆特言 昆:色上 以南,, 大昆该根 都以剧据 韵苏种丑 白州通、 和白常副 京和可两 白扬分类 为州为角 主白南色 。为昆的
单元检测3: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单元检测卷(六)一、选择题1.昆腔的灵魂和标志是()A.腔调豪放大气B.腔调悠扬流畅C.受昆山人欢迎D.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明确昆腔的艺术特点,即可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 B2.昆曲经何人改造后具备了登上舞台成为戏曲声腔的条件()A.顾坚B.魏良辅C.梁辰鱼D.关汉卿解析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从昆曲发展历程中概括即可。
以魏良辅为首的一批艺术家对昆腔进行了成功的改革和创新后,昆腔具备了作为戏曲声腔的条件。
答案 B3.昆曲被称为“近代百戏之祖”其艺术特色包括()①唱腔清新活泼②戏词文雅深奥③剧情跌宕起伏④表演载歌载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4.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此时京剧应属于()A.正宗B.雅部C.曲坛主导D.花部解析当时昆曲被文人奉为正宗,因唱词高雅,被称为“雅部”,当时昆曲在戏坛上占主导地位,但因受到新型的花部挑战而开始动摇。
故选D。
答案 D5.在昆曲戏剧中,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的角色是() ①生②旦③净④末⑤丑A.①③B.②⑤C.④⑤D.③⑤解析丑、净角色唱腔粗直,动作孔武,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答案 D6.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它流传至今并被其它戏剧所吸收的表现形式不包括()A.脚色制B.咏叹调C.演员组合体制D.戏剧结构答案 B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
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
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材料二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昆曲

《太白醉酒》 太白醉酒》
游园惊梦
一、走近昆曲--概念解释 走近昆曲 概念解释
昆曲,原称昆腔 至今已有六 昆曲 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 原称昆腔 百多年的历史。 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 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 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 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
二、追溯—昆曲的历史 追溯 昆曲的历史
1、从昆腔到昆曲 、 清 唱
腔调
顾坚(元末) 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灵魂。 ①顾坚(元末) 始创昆山腔,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②魏良辅 革新昆山腔 革新昆山腔 “水磨腔” 水磨腔” 水磨腔 曲调
具备登上舞 台成为戏曲 腔
③梁辰鱼 末成为
昆曲 腔”, 腔”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 曲 2001年 第一批。 2001年5月,第一批 中国古琴艺术 2003年11月 2003年11月 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第三批 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5年11月 2005年11月 第三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 内容 1.口头传统和表述; 口头传统和表述; 口头传统和表述 2.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社会风俗、 社会风俗 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该项目申报的三个基本条件 条件: 该项目申报的三个基本条件: 1.艺术价值 艺术价值 2.处于濒危的状况 处于濒危的状况 3.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有完整的保护计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名录01昆曲列入年份:2001年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
至嘉靖年间,魏良辅等吸收海盐、弋阳等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加以丰富。
曲调舒徐婉转,称“水磨调”。
伴奏乐器有笛、箫、笙、琵琶和鼓、板、锣等。
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
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舞台艺术上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创造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
后渐习称为“昆曲”,或称为“昆剧”。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02古琴艺术列入年份:2003年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演奏是一种高雅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成了一种贵族和文人的精英艺术,而不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表演艺术。
实际上,古琴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因为它是中国文人所必需的素质修养“琴、棋、书、画”当中的一种,且位居其首。
古琴艺术吸纳了大量优雅动听的曲调,演奏技法复杂而精妙,而且有着独特的记谱法,大量乐谱都是人们口头流传至今。
0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年份: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反映维吾尔人民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04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年份:2005年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社会享有独特和受人推崇的地位。
婚礼、乔迁新居、婴儿降生、马驹标记以及其他蒙古游牧民族的社交活动和宗教节庆仪式上,都能听到长调的演唱。
包含摔跤、射箭和马术比赛的狂欢运动会“那达慕”大会上,更能听到长调。
长调是抒情歌曲,由32种采用大量装饰音的旋律构成,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
长调的演唱和创作与牧民的田园式生活方式紧密相连,这是蒙古族至今仍然广泛延续的生活方式。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伍
曲高和寡 原因:
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 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脱 离老百姓
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 创作的昆曲
明末昆曲成为官腔
花雅之争
花部
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昆曲
雅部
花雅之争的结果 昆曲衰落
现 状
人才匮乏 资金不足 剧场不足 改革创新不够
任重道远
六
不 才 · 张 某
去 趣 有 中 传 , 了 国 承 才 关 戏 会 注 曲 想 , 的 守 才 关 护 能 注 , 培 然 养 后 兴 ,
昆 曲 的 简 介
壹
评价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 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中国的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 昆曲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 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 称为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 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 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 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 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贰
在18世纪后期,地方戏兴 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 做、打之综合。这四个方 起,昆曲由于过于文雅和 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 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 面及其综合在昆曲中要求 繁难,便呈衰落趋势。 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1949年前,在全国范围内 最高。昆曲演员必须在这 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 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 几个方面兼备。舞台呈现 除“国风新型苏剧团”及 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 蒲剧、上党戏、湘剧、川 亦最为完美与出色。其他 “半付昆班”竭力延续昆 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 剧、桂剧、邕剧、越剧和 剧种演员为提高技艺都要 曲艺术生命之外,已没有 富,被称为“活化石”。 广东粤剧、闽剧、滇剧等 学昆曲。如京剧演员梅兰 一个职业性表演团体,老 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 芳即有深厚的昆曲功底并 艺人有的回家务农,有的 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能演昆曲。 摆摊糊口记》 清初《十五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为融诗、乐、 歌、舞、戏于一 炉的表演艺术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1、昆曲的兴盛
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 是名副其实的“国剧”。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了。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 ,昆 曲是当时的“国剧”。
兴盛的表现: 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 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 折子戏。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 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 那个 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 大利人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 有莎士比亚戏剧。这些雅乐往往是他们 民族的骄傲与自信的源泉。我们中国人 的雅乐又是什么呢?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中 国现存的三百多戏曲剧种中,昆曲最为悠久,被誉为 “近代百戏之祖”。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中国也 是世界上各种文化艺术门类中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首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出谋划策:
守护昆曲
——政府可以做什么?
——普通民众可以做什么? ——我们学生可以做什么?
发展 知道水磨腔、《浣纱记》、折子戏等概念。 要求 了解“花部”与“雅部”之争。
说明 注意联系昆曲等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概念。
第 2课
基本 要求 发展 要求 说明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了解中国戏曲中的脚色、脸谱等;探究昆曲对我国 其他剧种的影响。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国宝”级“活化石”。 戏曲来源: A.原始宗教祭祀天地祖先和驱鬼逐疫 的“巫傩歌舞”。 B.古代宫廷贵族娱乐的“俳优戏谑”。 C.宋金民间说唱艺术。
(2)“近代百戏之祖”
A. 角色制——中国戏曲艺术的伟大创造
脚色为人物之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 、丑
——昆腔的革新
江南人磨米粉,加水磨出来的最细 腻滑润,所以用“水磨”来称呼其因经 过各种处理而变得细腻柔婉的曲调。 水磨腔:细腻、宛转、清雅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3、梁辰鱼将昆曲推上戏曲舞台
昆曲的特点:
• 载歌载舞,无声不歌,无 乐不舞; • 声腔婉转,极其细腻, 格律、宫腔极其考究; • 故事至情至性.
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
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牡丹亭》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
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 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 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 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 · · · · 是那 处曾相见,相看俨 然,早难道这好处 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五、守护昆曲——我们的责任 2、我们的使命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 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 在的生命线。这种生命线一旦遭到破坏,民族文化的基 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 机。· · · · · · 面对当今强烈的“全球化”、“一体化”的 冲击,对这种文化的保护,实际就是对一个民族精神 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也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 的必要条件。如果将民族和国家的政治独立视为外在 标志,那么文化主权便是其内在灵魂。丧失了灵魂, 它的政治独立就将虚有其表。
但是面对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引发的激动中, 我们只听见戏剧界的声音,没看到文学界﹑诗歌界 音乐界﹑舞蹈界有什么表示,就是戏剧界中,也只 有昆剧院团的呼声最高,而京剧﹑话剧﹑歌剧﹑舞 剧和其它地方剧种对发生在自己母体艺术身上的这 件大事几乎没什么反应。
一、感受—昆曲之美
B. 文人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
昆曲--集中国文艺之大成
C. 具有稳定的剧本结构。 “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 剧结构,中国戏曲所特有的。 D. 演员组合体制。 “近代百戏之祖”
E.昆曲在脸谱、服饰、表演程式、曲 牌、剧目、道具等许多方面都对我国的 许多剧种产生了深远影响。
了解:P101历史纵横,脸谱与性格。
四、曲高和寡——昆曲的衰落
1、“美丽的缺点” 思考:昆曲有哪些缺点?昆曲走向 衰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花、雅之争
思考:什么是花雅之争?花雅之争 中花部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守护昆曲——我们的责任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 (2)资金短缺 (3)剧场不足 (4)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 需要改革。
三、学习重点、难点
第1课 教学Biblioteka 点:昆曲兴衰的原因 教学难点:昆腔的特点 第2课 教学重点:认识拯救和保护昆曲任重道远 教学难点:认识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1.顾坚和“昆山腔”的形成 腔调悠扬流畅 清唱曲,与戏曲 演出无直接关系。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2、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1)曲调演唱: “水磨腔” (2)曲调运用: (3)乐器伴奏:
第八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一、课标内容 知道昆曲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认识其独特的文化 价值,讨 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求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基本 了解昆曲这一重要概念;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感受昆曲作为 要求 “近代百戏之祖”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