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一、概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并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要明确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它受到个人价值观、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因素可能更为复杂和多样。
他们可能更加重视家庭、亲情和邻里关系等社会支持网络,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身体状况也可能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重大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居住环境、医疗保健、心理状态等。
我们还将对不同群体(如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等)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概念及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指老年人在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得到尊重、满足和自我实现的程度。
这个概念不仅涉及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包括他们的生理健康、社会关系和情感支持等多个方面。
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个人因素包括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性格特点等;家庭因素包括亲情关系、子女教育、居住环境等;社会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等。
在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由于拥有更好的经济条件、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在这些方面可能相对匮乏,导致他们的生活满意度较低。
个人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也会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消极、悲观的态度则可能导致生活满意度的降低。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评价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包括他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如家庭关系、社区环境、社会支持等)和心理因素(如生活态度、心理适应等)。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标准评价自身生活质量所感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对于社区老年人而言,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身心健康,更是衡量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广泛研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看,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均可能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其主观幸福感降低;而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王艳丽;姜涌;张秀君【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人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揭示显著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方法通过对某市1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重点考察了身体状况、体育锻炼、生活费用充足与否、购物便利性、心理倾诉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从数据分析来看身体状况好、购物方便、心里倾诉及时的老年人有比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而生活费充足与否、是否参加体育锻炼这两个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不大.结论身体状况好、购物方便、心里倾诉及时等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今后的关爱老年人的工作应多从这些方面着手.【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1(009)001【总页数】2页(P151-152)【关键词】老年人;生活现状;满意度【作者】王艳丽;姜涌;张秀君【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五医院,067000;河北省承德市第五医院,067000;河北省承德市第五医院,067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寿命也越来越长,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社会必将会关注老年人,社会迅速老龄化,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着力点。
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体——老年。
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1 被试 2009年在河北省某市测查所有自愿参加的65岁以上的老人共100人。
样本年龄分别为:65~79岁65人,80~89岁30人,90~99岁5人。
性别:男48人,女52人。
受教育程度:文盲23人,小学61人,中学以上16人。
居住地:城镇50人,农村50人。
经济水平:拥有存款10万元以上的,30人;低于10万元的70人。
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加强家庭建设,弘扬家庭价值观,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弘扬家庭价值观
通过宣传和教育,弘扬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家庭价值观,增 强家庭凝聚力和归属感。
促进家庭成员交流
鼓励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感情,化解矛盾,提高家庭 和谐度。
提供家庭咨询服务
设立家庭咨询服务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 的咨询和辅导,解决家庭问题,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文化因素
01 02
文化价值观
文化价值观是指农村居民对家庭、亲情、友情等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 。当农村居民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时,能够增强其情感联系 和社会归属感,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文化活动参与度
参与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生活 质量,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03
传统文化的传承
丰富文化活动
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 文艺演出、科技普及等 ,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 生活,提高文化素质。
发展教育事业
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提 高教育资源配备,吸引 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建设完善的医疗卫生体 系,提高农村医生的业 务水平,提供优质的医 疗服务,保障农村居民 的健康。
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差异,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农村发展政策。
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 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
进一步研究政府工作与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之间 的关系,以及如何改进政府工作,提高农村居民 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的 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剖析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可以为 学术研究提供更多启示,丰富我国农村社会学和心理学 的研究内容。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的转变, 后面一个高峰期有 可能和衰老、 年龄的增长、 生活 自理 () 4性别 : 有专家学者研究表明, 男性 的生活满意度 低于女
而 作 用 的 强 度 却 具 有 乘 数 效 应 ,不 但 严 重 影 响 国 民 经济 的增 能 的力 下 降有 关 系 。 长 , 也会 影 响 社会 的 全 面进 步 。 老 年 人 口的 生 活满 意度 问题
21人 口学 变 量 对 生 活 满 意 度 的 影 响 .
退 ,对外 界环境 的适应能力和耐受力下降会影响老年人的情
() 1 婚姻 : 专家调查表 明, 有 单身老人 的生活满意度明显要 绪变化 ; 而经济状况变差 和婚姻破裂 , 家庭重组及丧亲等社会
低 于 有 配 偶 老 人 , 中婚 姻 破 裂 、 居 和 未 婚 的 老 人 生活 满 意 问题也必然影响着老年人的情绪 性格内向的老人应多学会 其 分 度较 低 , 而 有 配 偶 同 居 的 老 人 生 活 满 意 度 最 高 。有 专家 学者 倾 诉 , 触 社会 , 可 能 减 少 负 面 的 心 理 影 响 。 外 向型 者 具 有 接 尽
Hale Waihona Puke 的研 究结果证明:老年 人在 丧偶后的头一年对 配偶 的心理健 乐观 、 爱交际、 性格开朗、 喜欢参加社会 活动和 朋友较多等特 康影 响最大, 丧偶老人 在精 神上常常倍感 凄凉、 悲寂, 的生 点, 他们 这种类型 的老人能够较快地适应 社会 角色的变化。总的来
的体 现 , 社 会 稳 定和 发 展 的要 求 。 是
2 影 响 因素
() 1精神生活: 心理因素对 生活满意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性格开朗者 生活满意度 比 自卑感 以及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生
活 满 意度 要 高 。 由于 老 年 人 自身 的 心 理 和 生 理 调 节 功 能 的衰
沈阳市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沈阳市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家庭养老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则成为了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老年人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一、老年人生活质量概况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老年人口生活品质总体比较好,其中近四成(38.3%)老年人生活水平较高,降低生活质量的比较少。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良好,超过八成(80.5%)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
此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比较丰富,8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充实。
二、生活满意度因素分析1. 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超过七成(70.8%)的老年人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生活满意度较高,而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2. 经济因素3. 家庭关系因素家庭关系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对家庭关系满意度较高,同时,认为自己家庭关系良好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4. 社交因素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对提高生活满意度有重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85.4%)的老年人会参加社交活动,这类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收入的稳定性、足够性以及灵活性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约有一半(52.6%)的老年人收入低于2000元/月,收入对于其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大。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
老年人生活中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慢性疾病的发生和日常保健的不足。
家庭关系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67.1%)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比较和睦,而家庭冷暴力、孤独等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乡老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城市和农村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关于我国老年人福利的政策时提供可靠依据,使政策更加科学和完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
结果城市老人和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同住人口数、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老化态度、娱乐活动、居住形式、子女探望频次、医疗负担方式和重大负性生活经历等可预测老人生活满意度。
结论湖南省城市老人与农村老人相比,城市老人生活满意度较高,但湖南城乡老人生活满意度总体而言相差不大,并且它们的影响因素也基本一致。
【关键词】老人;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对比研究城乡老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南CLASS调査数据陈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 年的6299万增加到2013年的1316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6%上升为9.7%,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人一变老,便伴随着工作、收入、健康等的改变,随之而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继而影响到心理层面上,最终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故而,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显得尤为重要,它与我国能否顺利过渡密切相关。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主观满意程度,能综合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是生活质量(Q0L)评价的主要指标【1】。
滕州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Ab s t r a c t : [ Ob j 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he t o s r o f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a m o n g r u r a l e l d e r l y i n T e n g z h o u C i t y , p r o v i d e t h e e v i d e n c e f o r m a k i n g t h e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m e a s u r e s . [ Me t h o d s ] U s i n g s t r a t i f i e d c l u s t e r s a m p l i n g me ho t d , 8 0 2 p e o p l e o v e r 6 0 y e a r s o l d w e r e c l o —
An a l y s i s o n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a mo n g r u r a l e l d e r l y i n T e n g z h o u C i t y
l e c t e d f r o m 4 t o w n s h i p s a n d 8 n tu a r l a v i l l a g e s f r o m Ap i r l t o Ma r c h。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1 7 k i n d s o f v a r i a b l e s , s u c h a s s o c i a l d e mo g r a p h i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国自 2000 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及相伴 而来的高龄化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对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研究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非常重 要的一个方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能反映老年群体生活欲求的满足状况,也能反映他们对生活欲求 的期望心态,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双重色彩,并与老年人生存状态的主观、客观双重属性相对应(柏 萍,2001)。因此,研究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既能够在把握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基础上发 现农村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寻求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满意 不满意 P 值
满意
不满意
P值
自评健康状况
—
—
0
是否感到孤单
—
—
0
好
56.7
43.3
—
从未感到
44.0
56.0
—
一般
30.7
69.3
—
偶尔感到
45.8
54.2
—
差
37.9
62.1
—
经常感到
17.1
82.9
—
生病时由谁照顾
—
—
0
是否担心养老
—
—
0
பைடு நூலகம்老伴
37.3
62.7
—
担心
23.0
77.0
—
孩子
46.9
—
注:居住方式和身边儿子数的 χ 2 检验在 5%水平上显著,家里事情谁作主的 χ 2 检验在 1%水平上显著,是否有 属于自己的房子、子女日常照料情况及身边女儿数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 64 -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经济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见
—
70~79 岁
47.5
52.5
—
婚姻状况
—
—
0.032
80 岁以上
42.4
57.6
—
有配偶
45.0
55.0
—
无配偶
34.5
65.5
—
注: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 χ 2 检验均在 5%水平上显著。
2.家庭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家庭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见表 2),
子女是否孝顺、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两个变量的 χ 2 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 0.1%,与子女见面频次的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笔者 2010 年 3 月至 9 月在河南省叶县农村进行的“农村养老状况调查”。 调查对象是具有叶县户籍的 60 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此次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涉及 4 个乡(镇)12 个村庄,问卷调查全部采取调查员入户访谈的方式进行,共调查了 450 人,其中, 有效样本为 426 人。本次调查样本中男性占 53.1%,女性占 46.9%;年龄在 60~69 岁、70~79 岁、 80 岁及以上的样本比例分别为 46.9%、37.6%、15.5%;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的占 34.3%,小学文 化程度的占 34.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19.2%,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 12.2%;婚姻状况方面, 有配偶的占 60.6%,无配偶(包括丧偶、离异、未婚三种情况)的占 39.4%。 (二)变量测量 本文因变量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体采用主观指标——老年人自评的生活满意程度, 这样处理可以使变量容易量化,同时也能使调查对象易于理解和回答(熊跃根,1999)。影响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的五个层面的指标分别为:①个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 其中,婚姻状况分为“有配偶”和“无配偶”两类,无配偶包括丧偶、离异、未婚三种情况;②家 庭关系,包括与子女见面频次、子女是否孝顺、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③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自评 健康状况、生病时由谁照顾、是否感到孤单、是否担心养老;④生活状况,包括家里事情谁做主、 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居住方式、子女日常照料情况、身边儿子数、身边女儿数;⑤经济状况, 包括自评经济状况、积蓄。 (三)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即通过将五组自变量分别与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分析各自变量与 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运用卡方检验检查这种关系是否显著;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即在 交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
1.个人基本特征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个人基本特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
显示(见表 1),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 χ 2 检验在 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
况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和年龄则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
表1
个人基本特征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
在一起居住但不常来照料
21.7
78.3
—
子女
37.7 62.3
—
不在一起居住但常来照料
48.9
51.1
—
商量着来
49.5 50.5
—
不在一起居住也不常来照料 9.7
90.3
—
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
—
0 身边儿子数
—
—
0
有属于自己的旧房子 35.0 65.0
—
1个
46.6
53.4
—
有属于自己的新房子 65.6 34.4
显示(见表 3),四个自变量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说明自评健康状况、生病时由谁照顾、
是否感到孤单、是否担心养老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 63 -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表3
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生活满意度(%)
—
够用
10.0
90.0
—
500~2000 元
29.4
70.6
—
困难
37.7
62.3
—
2000~5000 元
50.0
50.0
—
5000~10000 元
37.5
62.5
—
10000 元以上
77.3
22.7
—
注:自评经济状况和积蓄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
第二方面则是基于研究内容的不同,对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描述,对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及 其影响因素的剖析或对城乡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比较。郭志刚、刘鹏(2007)分析发现,由核心 家庭实现老年人在居住、生病照顾和情感慰藉等需求是最令老人满意的。李建新、骆为祥(2007) 通过对 2005 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老年人在评估自身的生活状况时,不仅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满意 不满意 P 值
生活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P值
性别
—
—
0.648 文化程度
—
—
0.021
男
39.8
60.2
—
不识字
37.0
63.0
—
女
42.0
58.0
—
小学
35.6
64.4
—
年龄
—
—
0.054
初中
46.3
53.7
—
60~69 岁
35.0
65.0
—
高中及以上
57.7
42.3
—
一个月
48.4
51.6
—
不孝顺
11.9
88.1
—
半年
15.4
84.6
— 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
—
—
—
一年以上
14.3
85.7
—
融洽
49.3
50.7
—
不融洽
25.3
74.7
—
注:与子女见面频次的 χ 2 检验在 1%水平上显著,子女是否孝顺及与子女关系是否融洽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
平上显著。
3.身心健康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身心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结果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很多,但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专 门针对农村老年人口的研究较少,且这些研究多偏重于经济收入、代际支持、人口流动等某一方面 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健康状况、家庭关系、生活状况等与 养老相关的诸方面因素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在实地调查问卷中专 门设计了“生活满意度自评项”,以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表 5),自评经济状况和积蓄的 χ 2 检验均在 0.1%水平上显著,说明二者均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
显著。
表5
经济状况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分析(N=426)
变量
生活满意度(%)
变量
满意 不满意 P 值
生活满意度(%)
满意
不满意
P值
自评经济状况
0
积蓄
0
宽裕
35.7
64.3
—
500 元以下
36.9
63.1
2011.3
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河南省叶县的调研数据
高 歌 高启杰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内容提要:本文以 2010 年对河南省叶县农村的养老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过半数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不满意;在生活照料和情 感慰藉方面,女儿比儿子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来自子女的日常照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老 年人对晚年生活的评价;生病时的照顾情况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重大。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农村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