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剖析

种子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剖析
种子生产技术教学大纲剖析

《种子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三年制)

课程编号:学时:11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56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性质、目的:《种子生产技术》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育种工作的延续,是在植物生长与环境、种子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栽培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种子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高效、高产的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

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主要作物、蔬菜、花卉等有关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各项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内容。

2、理解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作物的种子生产技术;

3、理解蔬菜作物、花卉及其他种子生产技术;

4、种子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熟练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种子生产的内容和任务;种子生产的特点;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种子生产计划的制订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种子生产的概念、意义和任务、种子生产计划的制订;掌握种子生产的特点、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子生产的重要性。

难点:种子生产的重要性。

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

1、教学内容

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纯系学说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遗传平衡定律与种子生产的关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纯系学说及其与种子生产的关系、遗传平衡定律与种子生产的关系,掌握植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关系、掌握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与相应的理论与种子生产之间的关系。掌握杂种优势理论与杂交种种子生产。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难点: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的关系。

第二章种子生产基本方法与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1、教学内容

种子级别的分类;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杂交品种的种子生产;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加速种子生产;种子生产的基地建设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种子级别的分类、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种子生产的生态条件及基地建设。掌握常规种子生产、无性系种子生产、杂交种种子生产方法与程序。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常规品种的种子生产,杂交品种的种子生产难点:杂交品种的种子生产

第三章种子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

1、教学内容

种子质量指标体系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管理

种子质量管理

2、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我国种子认证体系、种子认证的发展历程;掌握种子认证的概念、程序、组织及其作用、种子质量管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种子认证的概念、程序、发展历程,种子认证组织及其作用。

难点:种子认证的概念、程序、发展历程,种子认证组织及其作用。

第四章自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小麦、水稻种子的生物学特点与栽培品种分类,种子生产技术;掌握常规种子生产技术和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稻三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杂交水稻两系制种原理;小麦的常规种和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难点: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杂交水稻两系制种原理;小麦常规种和杂交种生产技术。

第五章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玉米、油菜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本特点与栽培品种分类,花器结构与开花习性;掌握玉米、油菜种子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玉米自交系原种生产法,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杂交油菜三系及其相互关系,油菜产生杂株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难点:玉米自交系原种的生产方法,玉米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杂交油菜三系,油菜产生杂株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第六章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蚕豆种子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蚕豆生产的生物学基本特点与栽培品种分类、花器结构与开花习性;掌握蚕豆种子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蚕豆原种种子生产技术。

难点:蚕豆原种种子生产技术

第七章无性繁殖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无性繁殖作物的遗传和生产原理;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甘薯种薯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无性繁殖作物的生产原理;种薯退化原因及防止;马铃薯、甘薯脱毒原理与方法;掌握马铃薯的原种生产技术、良种生产技术和甘薯原种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铃薯、甘薯种薯的种薯退化,脱毒原理与方法;马铃薯的原种生产技术、良种生产技术和甘薯原种生产技术。

难点:马铃薯的原种生产技术、良种生产技术和甘薯原种生产技术。

第八章蔬菜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叶菜类种子生产技术;根菜类种子生产技术;茄果类种子生产技术;瓜类种子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花器构造、开花授粉习性与种子形成;了解常规品种的隔离、采种方法、采种技术要点等生产技术;掌握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类等蔬菜种子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大白菜、萝卜、番茄、黄瓜等蔬菜的种子生产技术。

难点:大白菜、萝卜、番茄、黄瓜等蔬菜的种子生产技术。

第九章花卉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花卉的分类;花卉种子生产技术、花卉种苗繁育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花卉植物的分类、繁殖方式,理解一年生花卉、宿根花卉、木本花卉、草坪植物种子生产与种苗繁育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卉原种生产技术与种苗繁育。

难点:花卉原种生产技术与种苗繁育。

第十章其他植物种子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

烟草种子生产技术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烟草种子的形成、发育,掌握烟草原种、良种生产技术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烟草原种生产技术、良种生产技术

难点:烟草原种生产技术、良种生产技术

四、学时分配

五、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与环境、生物化学、作物遗传育种、种子学、栽培学等多方面相关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与有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前后衔接和分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郑跃进.新编种子学.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 颜启传.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 谷茂.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王小佳.蔬菜育种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5] 包满珠.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6] 张明菊.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七、实验教学

实验一:马铃薯播种(4)

实验二:蔬菜种子生产技术(育苗移栽)(4)

实验三:水稻杂交技术(2)

实验四:水稻成熟期性状考察与室内考种(4)

实验五:不同类型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测定(2)

实验六:小麦杂交技术(2)

实验七:自花授粉作物种子收获(4)

实验八:常异花授粉作物种子生产技术(2)

实验九: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4)

实验十:玉米(或油菜)制种田的播种(4)

实验十一:玉米成熟期性状考察与室内考种(4)

实验十二:油菜自交和杂交技术(2)

实验十三:马铃薯脱毒苗的培养或驯化移栽(2)

实验十四:油菜雄性不育系的鉴定(2)

实验十五:马铃薯杂交技术(4)

实验十六:甘蓝或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4)

实验十七:蔬菜杂交技术(4)

实验十八:植物开花习性与授粉特点的观察(2)

实验十九:花卉植物有性杂交技术(4)

执笔人:赖丽芳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主任审核签名:

《种子生产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三年制)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生产技术实验学时56实验学分:学分

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种子生产技术实验是《种子生产技术》课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验证,是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操作对对种子生产的遗传学原理和技术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为在生产应用中打下基础。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学会主要作物、蔬菜、薯类、花卉等的种子生产技术。通过实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农业现代化服务。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

《种子生产技术》实验是以植物育种学、种子学和栽培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作物、蔬菜、薯类、花卉等种子生产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本实验课程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为主,也包括蔬菜、薯类、花卉等种子生产研究。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的基本要求、目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根据实验要求,分组或综合,由学生操作完成。

3、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规则,认真进行实验,按时完成。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1、每次实验必须由指导教师点名,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

2、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每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或实验考试评分;

3、考核与课程同步。

六、本实验课配套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郑跃进.新编种子学实训.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颜启传.种子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谷茂.作物种子生产与管理实训.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王小佳.蔬菜育种学(各论)实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执笔人:赖丽芳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主任审核签名:

《种子生产技术》实习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三年制)

实习周数:1周(第一学期0.5周,第二学期0.5周)

学分:2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种子生产的相关理论,掌握主要种子生产方法的技术操作,培养学生进行作物、蔬菜、花卉等种子生产技术的实践动手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实践总时间为1周,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让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和体验,增加学生对种子生产技术的感性认识,训练其实际操作能力,了解生产所采用的品种,掌握主要作物、蔬菜、花卉等植物育种和选种、制种与繁种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环节。

二、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安排和带领下完成以下实习内容:

第一学期:

1、蔬菜种子生产技术实践(1天)

2、油菜杂交种种子收获(0.5天)

3、马铃薯实验田播种(1天)

4、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0.5天)第二学期:

1、马铃薯收获 (1天)

2、玉米实验田收获(0.5天)

3、油菜制种田播种(1天)

4、总结、撰写实习报告(0.5天)

三、实习基本要求

实习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习环节结束后要求撰写实习总结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

四、实习安排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为检验实习的效果,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成绩按优秀(5)、良好(4)、中等(3)、及格(2)和不及格(1)五级评定,主要依据是:

1、学生所在小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提交实习报告的质量情况。(50%)

2、出勤、纪律在实习中的表现。(20%)

3、实习中的操作(20%)

4、团结协作情况(10%)

执笔:(课程负责人)赖丽芳审阅:(教研室主任)审定:(系主任)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EXCEL在金融中的应用》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主要面向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和保险等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Excel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金融问题,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必须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与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等经济金融相关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于初级与中级之间的水平上,初级水平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Excel函数和其它基本功能解决金融问题;中级水平则要求学生掌握基本VBA编程,并能运用VBA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Excel金融应用属于专业技能类课程,应用性较强,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理论知识和Excel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系列实验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能完成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 1、熟练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在金融中的具体应用; 2、具有一定的VBA编程能力,能解决较为复杂的金融问题; 3、能利用Excel平台,完成实际金融问题的分析和建模,最后形成规范的报告;

4、通过Excel金融分析和建模,加深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教材第1章)绪论(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MS-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及Excel在金融等实际部门应用

的广泛性。 难点内容: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相关格式规范。 教学内容: 1.1 Excel在金融行业的广泛应用 1.2 Excel与其它分析工具的关系 1.3 金融行业常用Excel功能简介 1.4 金融行业Excel 报告的格式规范 第2章(教材第2章) Excel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1)重点内容:公式与函数、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 难点内容:数据透视表和规划求解 教学内容: 2.1 公式与函数 2.2 单变量求解和规划求解 2.3 方案管理器和模拟运算表 2.4 数据筛选与排序 2.5 数据透视表 2.6 规划求解 第3章(教材第3章) Excel VBA 基础(支撑课程目标2) 重点内容:变量与对象、过程与函数 难点内容: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教学内容: 3.1 VBA 基本概念 3.2 变量与运算符 3.3 过程与函数 3.4 判断语句与循环语句 第4章(教材第4章)数据的获取、整理和描述性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重点内容:金融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描述性分析 难点内容:通过VBA获取金融数据、数据整理 教学内容:

数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 A.埃及纸草书和苏格兰纸草书 B.兰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 C.莫斯科纸草书和希腊纸草书 D. 兰德纸草书和尼罗河纸草书 2.以“万物皆数”为信条的古希腊数学学派是( )。 A.爱奥尼亚学派 B.伊利亚学派 C.诡辩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3.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我国古代名著是( )。 A.《九章算术》 B.《孙子算经》 C.《周髀算经》 D.《缀术》 4.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 A.中国 B.印度 C.阿拉伯 D.古希腊 5.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期过后,第一位有影响的数学家是( )。 A.斐波那契 B.卡尔丹 C.塔塔利亚 D.费罗 6.对微积分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其发现者是(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开普勒 D.牛顿 7.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8.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梅内赫莫斯在研究下面的哪个问题时发现了圆锥曲线?( ) A.不可公度数 B.化圆为方 C.倍立方体 D.三等分角 9.《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 ) A.棱柱 B.棱锥 C.棱台 D.楔形体 10.印度古代数学著作《计算方法纲要》的作者是( ) A.阿耶波多 B.婆罗摩笈多 C.马哈维拉 D.婆什迦罗 11.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 A.音乐演奏 B.服装设计 C.雕刻艺术 D.绘画艺术 12.微分符号“d”、积分符号“”的首先使用者是( ) A.牛顿 B.莱布尼茨 C.开普勒 D.卡瓦列里 13.作为“非欧几何”理论建立者之一的年轻数学家波尔约是( )

《互联网金融》课程学习大纲1学分.doc

《互联网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610302 课程名称:互联网金融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1 学时:16学时(课内学时:14 课内讨论:2) 2.课程性质:通识选修 3.适用专业:本院各专业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无 5.首选教材: 《图解互联网金融》史册著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2218858、2015年版 备选教材: 1.谢平邹传伟刘海二著互联网金融手册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4-04-01 ISBN:9787300190754 2.姚文平著互联网金融中信出版社 2014年版 ISBN:9787508643823 6.考核形式:课程论文 7.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或机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体系在“支付”、“借贷”、“资源配置”、“信息处理”等不同环节 的融合,催生了形形色色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P2P网络借贷平台、互联网金融门户、大 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未来将 成主流。这一新型的金融模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有关批示,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组建“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对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调研、 监管和支持引导。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系统了解互联网金融运作的基本机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初步 分析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和趋势,理解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融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 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其深入探索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为学生将来从事互联网金 融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 要。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 2、形形色色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的定义 5、货币制度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 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 第二章信用 课程内容 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现代信用的形式 5、信用与股份公司 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 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 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课程内容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单利与复利 4、利率的决定 5、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 2、掌握利率的种类 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

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 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 课程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 3、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工具 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 编写人:李干 审核人:沈星元 一、本大纲适用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二、编写本教学大纲的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深入了解各种电子化、网络化支付工具的特点和应用,培养分析与设计新的电子支付工具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 (1)电子商务和网络支付: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中,网络支付工具的地位与基本概念。 (2)电子货币与电子银行:掌握并理解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应用情况,掌握电子银行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与发展现状。 (3)网络支付基础:了解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4)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掌握网络支付中常见的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各种密码技术、数字信封、数字摘要、数字证书、SSL协议以及SET协议等。 (5)典型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C型网络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网络支付、电子现金、电子钱包、智能卡支付以及个人网上银行等。 (6)典型B to B型网络支付方式:掌握常见的B to B型网络支付方

式,包括电子支票、电子汇兑、电子数据交换以及企业网上银行等。 (7)移动支付与微支付:掌握移动商务与移动支付的概念与相关技术,理解微支付模式。 (三)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重点: 网络支付的支撑平台,理解并掌握网络支付的基本流程、模式以及分类。 2、本课程难点: 网络支付的安全及相关安全技术。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和后续课程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为预备课程,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等课程作铺垫。 (五)学时 本课程为64课时。 (六)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考核 (一)课堂讲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交流;做好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总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课外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部分依据。 (三)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上表现、作业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述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以下对李文林著《数学史概论》作一个读后的总结。 一、《数学史概论》简介及其特点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 本书共分十五章,其中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介绍了人类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从最早的手指计数到石头计数,再到结绳计数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在灿烂的“河谷文明”中,重点介绍了埃及数学和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介绍了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其中重点对数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阿波罗尼奥斯及其成就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从古代著作《世本》中提到的黄帝使“隶首作算数”,殷商甲骨文中使用的完整的十进制计数,到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介绍的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和他在面积、体积公式推证的成就,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时提出了“出入相补”及“祖氏原理”;第四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第五章“近代数学的兴起”,讲述了中世纪的欧洲,从代数学、三角学、透视学、射影几何等方面的发展向近代数学的过渡,以至解析几何的诞生;第六章“微积分的创立”,分别介绍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微积分原理;第七章“分析时代”;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以代数、几何、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变革为主要线索,介绍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是“20世纪数学概观”,分别介绍了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同类书相比,有着最大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到中世纪的欧洲,以至20世纪的近代数学、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2、本书不仅对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而且兼有史评史论的作用,更有精辟的历史观。例如作者认为古希腊的数学是一种论证数学,而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在南北朝三国时期,也进入到论证数学,刘徽即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至于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崛起,微积分的创立以及近代数学的诞生史,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作者都有敏锐的评论。作者对整个数学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数学史观。3、本书不仅对数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成就,不惜花费篇幅,作了较详细的忠实于原始创造的说明。例如阿基米德对于球体积与抛物线弓形面积的计算,刘徽对于 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过程,以至较近代如康托关于非可数集合的发现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能深入体会数学大师们原始创造的艰苦历程与来龙去脉。4、本书除了数学家们的传统故事外,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奇闻轶事。 二、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金融技术分析》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主要面向金融学本科生,一些任选课学生或专科学生同样适用,但在内容上会稍作调整。 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理解并掌握技术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技巧,并使学生具备实际的分析与操作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技术分析手段进行投资资金的分配与运用实践,并可以根据技术分析方法进行时机的选择。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认真作好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由于时间紧张,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自学时间,并且需要时时关注金融市场价格走势,讨论、准备与上机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参加随堂讨论。 四、授课方法 教师讲课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自主操作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技术分析的定义及前提;技术分析的特点;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使学生对这一分析方法有一个大致了解,为学习全书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1.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定义; 2.技术分析与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3.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第三节技术分析的优势 1.选时优势 2.领先优势 3.灵活性优势 4.适应性优势 第二章图形绘制与分析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K线图的绘制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线形图、柱状图的基本用法。着重掌握单条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K线与组合K线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表简介 1.价格图形的绘制方法 2.现有价格图形的各种不同类型及简单分析方法 第二节 K线图分析法 1.单条K线的含义 2.组合K线的分析 3.两条、三条典型K线组合的分析方法 第三章道氏理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具体内容,系统研究道氏理论的核心;道氏理论在技术分析中的地位及具体功能;了解道氏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道氏理论的具体内容及历史局限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及主要内容 1.道氏理论的起源、创立 2.道氏理论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道氏理论与技术分析

论述中国古代数学史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

论述中国古代数学史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数学史的研究结论中,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论构造、珠算评价等方面存在互相矛盾的结论,造成这些矛盾的原因既有方法论层次上的问题,也有中西古代数学比较标准方面的问题,中国古代数学应当在运演工具、建构模式、价值走向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 【论文正文】 中国古代数学的研究,目前存在着一些彼此对立的研究结论;正确地分析存在着的矛盾结论,无疑会有助于人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同时也会使人们对数学史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有新的认识。 一、几个有代表性的矛盾结论 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数学,如何评价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数学的作用以及它取得的成就是每个数学史学者关心的问题。但是目前的一些研究却有着一些矛盾的结论,这些矛盾的结论往往是围绕着认识、理解、评价中国古代数学的关键性理论问题展开的。 1.关于古代数学运用的思维方式问题 中国古代数学是否象古希腊那样明确地运用逻辑思维问题,目前已成为评价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中,数学如果没有严格的逻辑思维形式,那就

很难成为真正的数学理论,袁晓明先生的研究结论与人们的良好愿望相反,他认为中国古代数学不存在象古希腊数学那样以逻辑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与古希腊数学严格地采用逻辑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同,中国数学则是以非逻辑思维为主,即主要通过直觉、想象、类比、灵感等思维形式来形成概念、发现方法、实现推理的。”[1] 郭书春先生通过对《九章算术》的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他认为《九章算术》的注释中已经具有并形成了演绎的逻辑方法及演绎的逻辑体系,“刘徽注中主要使用了演绎推理,他的论证主要是演绎论证即真正的数学证明,从而把《九章算术》上百个一般公式、解法变成了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之上的真正的数学科学。”[2] 巫寿康先生与郭书春先生的观点相同,他认为:“刘徽《九章算术注》中的每一个题,都可以分解成一些首尾相接的判断,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判断之间的联系,就会发现这些判断组成若干个推理,然后由这些推理再组成一个证明,因此可以说,《九章算术注》中的论证已经具备了证明的结构,就大多数注文来说,这其中的推理都是演绎推理,大多数证明也都是演绎证明。”[3] 中国古代数学到底“是以非逻辑思维为主”,还是“主要是演绎证明”,这是中国古代数学研究中一个矛盾的结论,还没有得到统一认识的问题。

《数学史》教学大纲

《数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学分:总学时:54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 先修专业:无后续课程: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能够以数学的、历史的眼光分析数学发展的内在原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剖析数学发展史。 (三)课程基本要求:全面了解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数学发展的贡献,掌握重要的数学事件,理解主要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历史文化背景。 二、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章:综述(8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分三阶段综合叙述数学历史发展过程,掌握各阶段的框架和脉络,理解中外各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 2、教学重点:在教学上要求把握一个整体、三个阶段的特点(古典数学、近代数学和现代数学)。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5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3学时),作业量:1。 第二章: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4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全面了解东、西方初等数学的代表作,即中国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的《几何原本》的内容、背景和特点,把握两者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2、教学重点:把握《九章算术》和《几何原本》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学术文化特征。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学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⒉主要数学中心发展、转移、变化的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三章:作图工具与计算工具(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中、西方古代作图工具、计算工具的形成、发展过程的介绍,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2、教学重点:把握古希腊作图手段——尺规作图法,以及中国古代著名的计算工具——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 3、教学难点:尺规作图法。 4、本章知识点:⒈尺规作图法及算筹的具体情况和历史背景。(2学时),作业量:1。 第四章:初等几何(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沿着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了解记数的方法、数的运算以及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突出中国十进位制的历史地位和功绩,理解在数的扩充过程中,人类所表现出的困惑、好奇和对未知世界执着探索的精神状态。 2、教学重点: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 3、教学难点: 4、本章知识点:⒈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过程。(2学时),作业量:1。 第五章:算术(2学时) 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自然数是基数与序数的统一,把握正负数的定义及分数的运算法则,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了网络经济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金融的产生及演变。要求理解网络经济学的概念、特征、应用;理解网络金融的产生;了解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了解网路金融发展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经济概述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经济的应用 第二节网络经济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跨国公司的强力推动 第三节网络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网络金融的产生 二、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网络金融的特点和作用 一、网络金融的特点 二、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第五节网络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一、网络银行发展与创新 二、网络证券业务的拓展 三、网络保险方兴未艾 四、网络期货逐步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领会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领会 (三)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领会 (四)网络金融的特点领会 (五)网络金融对经济系统的作用领会 (六)网络金融发展现状领会 第二章网络银行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银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掌握网络银行的概念、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了解网络银行的产生于发展;掌握网络银行的功能和特点;理解网络银行的建设;掌握网络银行建设的特点;了解网络银行的管理与监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网络银行概述 一、网络银行的概念及特点 二、网络银行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网络银行的发展 一、网络银行的产生 二、国内外网络银行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一、网络银行系统功能 二、网络银行的特点 第四节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一、网络银行的建设 二、网络银行系统建设特点 三、网络银行的服务 四、网络银行的管理 五、网络银行的监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银行概述 (二)网络银行的发展 (三)网络银行的功能与特点 (四)网络银行的建设、服务和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网络银行概述识记、领会

数学史作业

浅谈学习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冷泠 (长江师范学院数计院,重庆涪陵 408100) 摘要:一般来说,在学理的学生眼中的历史是枯燥乏味、死板无趣的。而数学呢,在填鸭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的攻击下,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却逐渐对数学感到了厌烦与冷漠。那么,当“乏味”的历史遇上“枯燥”的数学时,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 关键词:《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数学史;教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史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因此,为了让我们全面了解数学科学,为了我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数学教育的目的,更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么,以下我就对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作一探讨: 1、学习数学史使人明智。 一般来说,在学理的学生眼中的历史是枯燥乏味、死板无趣的。而数学呢,在填鸭式的教学、题海战术的攻击下,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却逐渐对数学感到了厌烦与冷漠。那么,当“乏味”的历史遇上“枯燥”的数学时,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一味的急功近利,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因此,要从思想上改变同学们对数学的看法,就显得额外的重要。我们在数学的教学中学习中就更不能忽略数学的美,不能忽略数学史的历史意义。 列宁曾说:“一种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最宝贵的一部分,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以智慧。”数学史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的精深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知识的创造过程。然而通过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们体会到更细微的、更谨慎的数学思维过程,这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天衣无缝、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并且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都是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的。虽然说填鸭式的教学、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4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4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4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教学文案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章初识互联网金融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成为继O2O、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经济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传统金融企业的注意。我们将带你了解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以及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本节先讲了国外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社交金融,大数据与智慧银行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案例讲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将出现融合趋势,二者不是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第二章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金融,不仅给金融带来了新态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让传统的现金支付逐渐“退居二线”的互联网支付及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经历了哪些变革?目前国内外互联网支付发展如何?移动支付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点开视频,你就清楚啦~ 支付方式的历史变革 1. 实物支付阶段; 2. 信用支付阶段; 3.电子支付阶段; 4. 移动支付阶段。 新态势下的互联网支付 1.市场高度集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2.定价水平基本低于传统POS交易 3.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采用: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结合 4.无卡支付可能成为网上支付的潮流性 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支付 本节提及的几种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你心目中对移动支付的未来期望呢?或者从你的角度看来,移动支付模式还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下,在科技发展的动力带领下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对未来的移动支付拭目以待。 总结 当支付遇到互联网,我们看到了支付方式的变革,也看到这些变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而贷款是金融服务中的最具刚性需求的服务。针对获取贷款困难的小企业、增加便利性的线上消费、特殊的人群如学生、创新征信及审核模式

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浅析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本文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历史 一、中国古代数学 数学在中国历史久矣。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一些是记录数字的文字,包括从一至十,以及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司马迁的史记提到大禹治水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而且知道“勾三股四弦五”;据说《易经》还包含组合数学与二进制思想。2002年在湖南发掘的秦代古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距今大约2200多年的九九乘法表,与现代小学生使用的乘法口诀“小九九”十分相似。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它在春秋时期已经很普遍;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 大约在3000年以前中国已经知道自然数的四则运算,这些运算只是一些结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乘除的运算规则在后来的"孙子算经"(公元三世纪)内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古代是用筹来计数的,在我们古代人民的计数中,己利用了和我们现在相同的位率,用筹记数的方法是以纵的筹表示单位数、百位数、万位数等;用横的筹表示十位数、千位数等,在运算过程中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孙子算经"用十六字来表明它,"一从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和其他古代国家一样,乘法表的产生在中国也很早。乘法表中国古代叫九九,估计在2500年以前中国已有这个表,在那个时候人们便以九九来代表数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汉代遗留下来的木简(公元前一世纪)上面写有九九的乘法口诀。 现有的史料指出,中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分数运算法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献,"九章算术"的分数四则运算和现在我们所用的几乎完全一样。 中国数学发展繁荣时期大约在西汉末期至隋朝中叶。这是中国数学理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个高峰的标志就是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的诞生。至少有1800年的《九章算术》,其作者是谁?由谁编纂?至今无从考证。史学家们只知道,它是中国秦汉时期一二百年的数学知识结晶,到公元1世纪时开始流传使用。中国数学的全盛时期是隋中叶至元后期。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 学大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智慧树《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互联网金融【教学大纲】 第一章初识互联网金融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成为继O2O、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之后,又一经济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有金融体系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引起了传统金融企业的注意。我们将带你了解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发展以及各方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本节先讲了国外网络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社交金融,大数据与智慧银行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案例讲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态势。 对互联网金融的争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将出现融合趋势,二者不是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 第二章互联网支付 互联网金融,不仅给金融带来了新态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让传统的现金支付逐渐“退居二线”的互联网支付及迅速发展的移动支付。支付方式经历了哪些变革?目前国内外互联网支付发展如何?移动支付为何发展如此迅猛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点开视频,你就清楚啦~ 支付方式的历史变革 1. 实物支付阶段; 2. 信用支付阶段; 3.电子支付阶段; 4. 移动支付阶段。 新态势下的互联网支付 1.市场高度集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 2.定价水平基本低于传统POS交易 3.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采用:银行卡支付和虚拟账户支付结合 4.无卡支付可能成为网上支付的潮流性 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支付 本节提及的几种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你心目中对移动支付的未来期望呢?或者从你的角度看来,移动支付模式还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当然在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下,在科技发展的动力带领下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对未来的移动支付拭目以待。 总结

数学史试题A1222222剖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关于古埃及数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 )。 A.埃及纸草书和苏格兰纸草书√ B.莱茵德纸草书和莫斯科纸草书 C.莫斯科纸草书和希腊纸草书 D.莱茵德纸草书和尼罗河纸草书 2.以“万物皆数”为信条的古希腊数学学派是( )。 A.爱奥尼亚学派 B.伊利亚学派 C.诡辩学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3.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我国古代名著是( )。 A.《九章算术》 B.《孙子算经》 √C.《周髀算经》 D.《缀术》 4.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 A.中国√ B.印度 C.阿拉伯 D.古希腊 5.欧洲中世纪漫长的黑暗时期过后,第一位有影响的数学家是( )。 √A.斐波那契 B.卡尔丹 C.塔塔利亚 D.费罗 6.对微积分的诞生具有重要意义的“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其发现者是( )。 A.伽利略 B.哥白尼 √C.开普勒 D.牛顿 7.对古代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源于() √A.纸草书 B.羊皮书 C.泥版 D.金字塔内的石刻 8.公元前4世纪,数学家梅内赫莫斯在研究下面的哪个问题时发现了圆锥曲线?() A.不可公度数 B.化圆为方√ C.倍立方体 D.三等分角 9.《九章算术》中的“阳马”是指一种特殊的() A.棱柱√ B.棱锥 C.棱台 D.楔形体 10.印度古代数学著作《计算方法纲要》的作者是() A.阿耶波多 B.婆罗摩笈多√ C.马哈维拉 D.婆什迦罗 11.射影几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 A.音乐演奏 B.服装设计 C.雕刻艺术√ D.绘画艺术 12.微分符号“d”、积分符号“∫”的首先使用者是() A.牛顿√ B.莱布尼茨 C.开普勒 D.卡瓦列里 13.求和符号Σ的引进者是() A.牛顿 B.莱布尼茨√ C.柯西 D.欧拉 第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