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污染机理与清洗

合集下载

反渗透膜污染分析及清洗研究

反渗透膜污染分析及清洗研究

测定溶液 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类别及其浓度
金属元素和少量非金属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污染物特征及部分元素定性分析 表2有机污染分析技术
仪器
测量对象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I FT R) 气相色i/ 监质谱 ( C M ) G — S
拉曼光谱 ( A A R M N)
有机物功能团 , l = , = ,C O, —  ̄c c C O — C H 有机物组成 ,如蛋 白,多糖 ,多羟基芳烃 ,氨基糖 可鉴别有机物质 、 高分子和生物物质类别和结构
表 1无机污染分析技术 仪器 x 射线荧光能谱法 ( R ) X F 测量对象
可 以 分析 原 子 序数 1- 2 29 的所 有元 素 测 定 晶态 无 机 物
x 射线衍射法 ( R ) X D 离子色谱 ( ) I c 电感耦合等 离子体发射光谱 ( P I ) C 扫描 电子显微镜一 D 能谱仪 ( E — D Ex S M E X)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 P ) X S
污染物元素类别及含量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4
短 为2 时 以 内。 小
应 用 方 法 论
科年 6 21 1 0 第期 赫 霸 I
时切除螺纹尖角 ,以免影响喷涂 的效果 .在滚花后的金属也应避免出现
突 起 尖 角现 象 。
根据表 面处理的 目的 、所需涂层材料的种类以及基体表面原始状态 的不同 , 具体可 以采用 以下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
21 脱 脂 净 化 .
24 结 合 层 .
1 溶 剂法。该方法可 以采用溶剂汽 油 、四氯化碳或j氯 乙烯等溶 ) 剂来浸洗 、 擦洗表面,可 以达到有效去除油脂 的目的。 2 乳 液清洗法 。该方法所使用的乳化清 洗液一般是 由湿润剂与强 ) 乳化液的混合有机溶剂配制而成 , 不但可 以起到脱脂的效能 ,而且不会 产生任何污染。 3 蒸气 清洗。该方法可在设备 中采用三 氯乙烯 等溶剂作为蒸汽清 ) 洗材料 ,可 以有效地去除表面油脂。 4 加 热法。该方法主要针对于多空 隙金 属零部件或被油脂浸透的 ) 铸铁而使用 的,先采用 约为30C 0  ̄的低 温加热 法将侵入金属表层的油脂 去除 ,再用细磨料喷除遗 留在表面的积碳。 5 碱性 清洗剂法。该方法所采用 的清洗 剂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钠 、 ) 氢氧化钠 、 钠的硅酸盐 以及碳酸钠 ,浸洗的浓度约为5g 7g , 0/ 5/ 保持 L~ L 温度在鲫 ℃,在浸满3 mn 0i  ̄即可达到脱脂 的效果。此外,也可以使用碱 液作为清洗剂对表面进行喷射清洗 ,浓度应控制在 l ~ 0/ ̄围内, O 2g L 保持温度在8℃ , O 在喷射2 i 即可达到清洁表面的效 果。 mn 后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因素的分析1 膜污染机理及模型表征1.1膜污染机理导致膜通量下降有很多因素,包括浓差极化、吸附、形成凝胶层、沉淀堵塞、形成滤饼、压实等.浓差极化是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溶质由膜面向主体溶液扩散,使流体阻力和局部渗透压增加.浓差极化的作用是可逆的,可以通过降低料液的质量浓度,提高错流流速,加入紊流器等来去除.通常所说的膜污染是指在运行过程中,细胞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固体颗粒、胶体粒子、溶解性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机械作用而引起在膜表面或膜内孔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和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由于研究者采用的模拟条件不同,对膜污染的机理认识也有所差异,因而也得到了多种不同的模型表征方式.1.2 膜污染的数学模型目前还没有一个可用于估算膜污染性质和程度的通用规则,一般认为表征膜过滤过程中污染阻力的经典模型为达西方程式中:J为膜通量(m3/(m2·d));△p为膜两侧的压力差(Pa);μ为滤液的黏度(Pa·s);Rt为总阻力(m-1);RM 为新膜阻力(m-1);Rc为由沉积在膜面的泥饼层产生的泥饼阻力(m-1);Rf为膜污染阻力(m-1).根据达西公式,国内外的很多学者结合各自的膜污染实验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从不同的侧面揭示膜污染机理.早期的模型主要是将微生物絮体作为颗粒物考虑,物理堵塞的研究较多,如强化曝气,提高过滤错流速度等.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在MBR膜污染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模型表征中考虑了生物因素的贡献,如Choo 等人于2000年研究了微生物有机负荷对膜污染的影响,建立了压力、通量与过滤阻力之间的数学模型[2];Yonghun Lee等人在2002年建立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对膜污染影响的数学模型,此模型不仅能表现出水水质的情况,同时也说明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特性。

2 膜污染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在膜污染机制方面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对不同的具体环境下,研究者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探讨,可归纳为以下3方面:微生物特性,运行条件与膜的结构和性质2.1 微生物特性生物反应器中污泥质量浓度(MLSS)对膜通量有显著影响.Fane 等[4]早在1981年就报道膜污染与MLSS是成线性增长的关系,而后Shmizu等[5]研究中发现,通量的下降随膜污染的增加是成对数关系的[6].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污泥质量浓度本身并不影响过滤特性,真正的影响因素是污泥的特性、颗粒大小、表面电荷、所含微粒等.新近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包括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对膜污染有重要影响.EPS、SMP主要是微生物细胞分泌的黏性物质成分复杂,包括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高分子物质.一些学者认为EPS质量浓度与膜污染是成线性关系的,EPS 减少40%,滤饼的流体阻力也相应的减少40%.Wontae Lee等发现膜污染与蛋白质比例是成正比的,同时蛋白质的表面特性能影响微生物絮体的表面特性[7].近年来,以SMP为主要成分的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循环泵产生的剪切力对污泥絮体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致使污泥絮体释放出大量的SMP等溶解性物质,从而增加了膜污染,形成了很大的膜过滤阻力.Wisniewski C等用微滤膜过滤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考察不同膜面流速下污泥粒径分布和溶解性物质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时,得出了溶解性物质引起的膜污染几乎构成了50%的膜过滤阻力[8].2.2 运行条件在一体式MBR中,曝气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二是产生错流速率,去除至少是减少膜面的污泥层.Hong S P观察到在较高曝气量下产生的剪切力会加快污染物脱离膜运动的速度.并指出有临界曝气量存在,当超过它通量增加就不明显,而且太大的曝气量会提供过量的溶解氧,也不利于反硝化作用[6] .Ueda等报道降低曝气量可能会增加TMP作用,在短期运行中,降低曝气量可能会使初始通量恢复,但长期运行时,较低曝气量就会导致物质在膜面上的快速累积[9] .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停留时间(SRT)都不是直接引起膜污染的因素,只是二者的变化会引起反应器内污泥特性的改变,从而对膜污染产生影响.通量是决定膜污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将膜生物反应器通量划分为3个水动力学操作区:超临界区、临界区和次临界区.在临界区以下,膜污染速度较缓慢.Kaichang Yu等研究发现随着曝气强度的增大,气、水二相流的紊动性增大,进而使得临界通量也不断增大,这是延长微滤膜稳定运行时间的有效方法[10].2.3 膜的结构和性质膜的性质包括膜的材质,孔径大小,孔隙率,粗糙度,疏水性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膜污染. 膜孔径对膜污染的影响与进水的颗粒大小有关,目前,大多数的MBR工艺采用0.1~0.4 μm的膜孔径,完全截留以微生物絮体为主的活性污泥.常采用的膜材料有陶瓷和聚合物,陶瓷膜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寿命长,但由于其制造成本较高,工程中使用较多的是聚合物膜.膜材料的憎水性对膜污染有很重要的影响. Chang I S等比较了憎水性超滤膜和亲水性超滤膜,得出憎水性超滤膜膜面更容易吸附溶解性物质,表现出更大的污染趋势[11].对于疏水性膜,可以通过化学改性将其转变为亲水性膜,常用的化学改性的方法有接枝、共聚、交联等.Shoji等研究表明,膜表面粗糙度的增加使膜表面吸附污染物的可能性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膜表面的挠动程度,阻碍了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因此粗糙度对膜通量的影响是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通过在膜表面形成动态膜来改变膜表面粗糙度,从而改善膜污染.3 膜污染可控因素初探对一个具体的MBR装置而言,膜材料是确定的,微生物性能则会随运行状况的改变而改变,成为影响膜污染的重要因素,运行条件的控制要考虑到对微生物特性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小型模拟装置就微生物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考察.3.1 试验装置图2所示为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小型的模拟装置,反应器体积10L,膜组件采用日本三菱公司的聚乙烯中空纤维膜,膜孔径为0.1μm,膜面积0.06 m2,膜通量为20 L/m2/h,采用透过膜压力(TMP)作为膜污染的指标,膜组件出口装有数字式压力表可以即时反应TMP 的变化,当TMP超过0.040 MPa时,停止运行对膜进行清洗操作,每个膜组件采用单独的曝气管产生向上的气泡冲刷膜表面以减轻膜污染,曝气强度可调,使膜A、B在相同的曝气强度下运行,曝气量0.1 m3/h.用来分别抽吸污泥混合液、膨胀污泥混合液、污泥混合液静沉上清液、上清液加三氯化铁混凝静沉后的上清液(见表1),考察污泥混合液中不同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为维持装置被过滤溶液浓度不变,膜出水除少量用于取样外,其余全部回流到过滤室中.表1 不同组分被过滤液的制备及特点类型制备及特点污泥混合液直接取自污泥培养的曝气室,MLSS为9 400 mg/L膨胀污泥混合液直接污泥培养的曝气室,MLSS为6 000 mg/L30 min静沉上清液污泥混合液30 min静沉液,含细小的絮体、溶解性大分子、小分子有机物、离子等,浊度13.5 ntu.混凝处理后的静沉上清液30 min静沉上清液按六联烧杯搅拌实验确定的混凝剂最佳投加量投加FeCl3后,静沉12 h后的上清液,主要成分是溶解性小分子物质、离子等,浊度1.5ntu,为防止胶体铁的生成滴加HCl, 调节pH 值为2.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用装置模拟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条件,对不同组分的被过滤液进行了过滤,采用电镜观察新膜及污染膜表面,可以看到,膜污染后表面的微孔被污染物所覆盖(图3).图4表明经过30分钟静沉的上清液对膜的污染速度比污泥混合液还要快,这说明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絮体被沉淀分离后并没有减缓膜污染.而对上清液进行混凝沉降处理后,则膜污染速度明显降低,可见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对膜污染有重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膨胀的污泥混合液过滤过程中膜污染速度最快,观察其表面有大量黏性物质,判断为胞外聚合物,主要成分为多糖及蛋白质类物质.可见,在膜污染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EPS和SMP类物质,在膜污染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微生物的代谢状况和运行条件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也发现,MBR 的负荷、固体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调控对膜污染有很大影响,这些参数实质上影响的是系统中的微生物特性,关于其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但可以判断,MBR运行参数的控制将综合考虑微生物处理效果及对膜污染的影响.4 结论膜污染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国内外的研究认为膜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微生物特性,运行条件与膜的结构和性质三方面.模拟试验表明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对膜污染有重要影响,分析认为,可以通过该控制固体停留时间(SRT)、水力停留时间(HRT)、负荷来控制微生物特性,进而缓解膜污染.。

食品工业中膜污染与膜清洗研究

食品工业中膜污染与膜清洗研究

(.i gu c nead eh o g , h  ̄ ag 2 0 ,i gu C ia 1J ns i c n c nl y Z e in 0 3J ns, hn ; a Se T o 1 2 a 2 S hoo odadBo gcl n i e n ,i gu nvr t,h n a g 10 3J n s, h a .col f o i oi g er gJ ns i syZ ej n 2 1 ,i gu C i ) F n l aE n i a U ei i 2 a n

等。在食品工业中 已应用 的膜分 离过程有超滤 、电渗 析、 反渗透 、 微滤和 纳滤 , 中以微滤 、 滤和反 渗透 3 其 超
种应用最 广。在使用过程 中, 随着运行 时间的增长 , 膜
会 发生污染 现象, 致膜 的渗透通 量及截 留率 等性能 导
发生改变 , 使用 寿命缩短 , 大地阻碍 了膜分离 技术 的 极
膜分 离 技术 是指 用 天然 或 人工 合成 的高分 子 薄
膜 、 机膜 , 无 以外界 能 量或 化学 位差 ( 压力 差 、 如 浓度分 的溶 质和溶 剂进行分级 、 分离 、 提纯 、 富集 的方法 。 膜分离技术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始 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 , 首先从乳品加工 和 啤酒无菌过滤开始f 由于膜分离过程不需要加热 , l 】 。 可 防止热敏物质失活 , 无相变 , 集分离 、 浓缩 、 提纯 、 杀菌为
Ab ta t sr c :M e b a e tc n l g a e n wieyu e n t efo n u t e c u eo se c le ts p rto m rn e h oo yh sb e d l s d i h di d sr sbe a s fi x eln e a ain o i t a i t. t h u igo mb a e a et ec pa ii fifl ainfu n uoit ft e a e h n e , bl y Bu ef l f i t o n me r n sm d h a b l yo it t xa d q teyo r m n t a g d t n r o l he c s o tn d te o ea in lf.T e e ge t i i d t e me b a e tc n l g p l ainsi o d id sre .n h re e h p r t i o e h s r al l t h m rn e h oo y m e y a pi t c o n fo n u t sI i ti ril ,h e h n s o m b a eful g a d tei f e c a tr f e r n o l g we ei to u e . h satce tem c a im fme rn o i n h n u n e fco so mb a ef u i r nr d c d n l m n Th r v ntt em e s r sa dt ece n n to so er c n e e r hwe eas ic se i a e . ep e e a i a u e n l a i gmeh d ft e e t s a c r lod s u s d i t sp p r v h h r nh Ke r s o d id sr s me rn u ig; o c n r t np lrz to ce n u y wo d :fo n u t e ; mb a ef ln c n e tai o aiain; la o t i o o

超声波清洗膜污染机理及发展现状

超声波清洗膜污染机理及发展现状

专论尚综造清洗世界ct ean i ngW or l d第29卷第1期2013年1月文章编号:1671—8909(2012)1—0033—04超声波清洗膜污染机理及发展现状康永1,徐娇2,贾艳秋2(1.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技术部,陕西榆林718100;2.蓝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1318)摘要:介绍了超声波清洗膜污染机理、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关键词:超声清洗;膜污染;废水处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G559;T B490文献标识码:APr i nci pl e and devel opm ent s t at us oful t r as oni c cl eani ng m em br ane f oul i nggA N G yD昭1,X U Ji a02,JI A Y anqi u2(1.The T e chni c al M i ni s t r y of Sha anxi J i nt ai C hl or—al kal i C he m i c al Co.,L t d.,Y ul i n,Sha anxi718100,C hi na;2.B hest ar Envi r onm ent a l Engi nee r i ng C o.,L t d.,B er i ng101318,C hi na)A bst r a ct:I t w as i nt r oduce d t he ul t r as oni c cl e ani ng m em b r ane f oul i ng pr i nci pl e,de vel opm ent s t a t usand develop’m ent t r end i n t hi s ar t i cl e.K ey w or ds:ul t r a soni c c l ea ni ng;m e m br a ne f oul i n g;w ast ew at e r di spos al;de vel opm e nt B end膜分离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是膜污染。

膜污染机理与化学清洗方式研究

膜污染机理与化学清洗方式研究

F r t n o tepl t nl e ntem m rn c f ec dtef xa dslrjc o , Oiw s oma o fh o ui y r e ba ef eil n e u n a e t n S a i l o a o h a nu h l t ei t
膜 的更换 频 率 。 因此 , 使膜 获得 长期 稳 定 的运行 效 果 , 要 必须研 究其膜 污 染的机 理 与 清洗 方法 。 确定 了膜 污染机 理 , 于 了解膜通 量 下 降原 因 、 测 膜 通 量 、 制 和 消 除膜 污染 具 有指 导意 义 。 对 预 控 膜 面形 成 污染层 , 影响 通量 以及 脱 盐率 , 会 因此 需定期 进行 膜 清洗 以恢 复性 能 , 也 有 不可恢 复 但 的损 失 , 造成 运行 成本 提 高。故 文 中总结 了膜 清 洗的 方式 与 污染机 理 以望 对膜行 业 的发展 有 所
l x、 o tol d a ei n td m m r n o ln y ee m n d t e fu c n rle nd lmi a e e b a e f u i g b d t r i e h me r n o ln e ha im. mb a e f u i g m c n s
A b t ac M e b a e f u i g wa r c a su n t e a p i ain o e b a e tc n l g . I s s r t: m r n o ln s ac u ilis e i h p le to ft m m r n e h o o y t he wa i fu n e h tbi t ft e b a e o e a in,a d d tr n d t e p ro ft e m e b a e c e n n e c d t e sa l y o l i hem m r n p r t o n e e mi e h e id o h m r n la — i g a h e l c r q e c f t e me r n .Th r f r n nd t e r p a e fe u n y o h mb a e e eo e, i wa e e r h d t e m e b a e f u i g t s r s a c e h m r n o ln m e h n s a d t e me r ne ce n n eh d S h to e ae m o t l c a im n h mb a l a i g m t o O t a p r tss o hy,s f l. I s p s e s d d — ae y twa o s s e i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

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及其控制措施超滤膜污染控制技术是超滤膜技术推广的关键,超滤膜污染受到膜结构和特性,温度、压力、水中杂质、原生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超滤膜通水量减少、能耗增加、生产成本升高。

超滤膜清洗时比较复杂,并且还要使用化学药剂,会对周围水质造成再次污染。

超滤膜清洗难度大,在对超滤膜进行清洗过程中要对超滤膜污染问题进行区别对待,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当超滤膜污染超标时,及时地进行超滤膜清洗。

通过超滤膜与粉末活性炭的组合工艺、混凝剂超滤膜组合工艺等工艺创新可以提高超滤膜污染工作效率。

本文通过对超滤膜在水处理中污染的原理和特点的分析,根据对超滤膜污染影响因素的探究,提出超滤膜在水处理中的污染控制措施,以期促进超滤膜技术的发展。

标签:超滤膜;水处理;污染;控制措施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膜过滤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使用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细菌、无机颗粒和有机物,超滤膜水处理技术具有良好的物化性能和分析性能,能够满足环境工程水质要求。

超滤膜技术可以实现对水的净化、浓缩、分析,有效实现水体净化,并且成本低,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可以通过促进科技创新,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超滤膜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超滤膜技术概念1.1 超滤膜技术工作原理。

超滤膜技术是在压差推动力作用下进行的筛孔分离过程,即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当含有大、小分子物质两类溶质的溶液流过被支撑的膜表面时,溶剂和小分子溶质(如无机盐类)将透过膜,作为透过物被收集起来;大分子溶质(如有机胶体等)则被膜截留而作为浓缩液被回收,从而可以实现对水质净化和浓缩,分离出相关溶液的技术。

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膜孔径范围为0.005-0.1μm,截留分子量为1000-500,000道尔顿左右。

超滤膜工作原理主要体现在一定压力下进行过滤的半透性的膜。

受到压力的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和低分子量的溶质会通过超滤膜上的孔洞到达膜的另一侧。

如何了解ro反渗透膜污染机理问题

如何了解ro反渗透膜污染机理问题

如何了解ro反渗透膜污染机理问题
在水处理行业,经常讨论反渗透膜清洗可绝缘给水网厚度和膜污染的可能性之间的发生,特别是在水中有机物,胶体和悬浮物浓度较高,往往会导致分歧的讨论问题。

由于,世韩反渗透膜系统设计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带负电荷的基团未完全反应,因而复合膜的表面通常带有一定负电性,这种负电性是在制造过程中有意控制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去除带负电荷的物质。

当给水送入膜元件后,大部分胶体会随水流通过给水隔网并排出膜元件,GE标准膜产品有两种作用力会影响这些胶体在膜元件内的迁移速度。

第一种作用力使胶体颗粒沿与膜表面平行的方向移动.
第二种作用力带着胶体颗粒向膜表面垂直移动以替换由于水的透过而留下的空间,胶体颗粒到达膜表面的速率与产水通量有关,水通量越高(例如系统中膜面积较少时)会使膜表面处的胶体浓度较高,在靠近膜表面处,由于边界层效应,水流阻力最大,因而水平流速近乎为0,从而造成一些胶体颗粒相互粘连并粘附于膜表面,从而更增加边界层厚度,造成堵塞效应,这就是膜元件污染发生时,产水量会迅速下降的原因。

了解了ro反渗透膜污染机理之后,给水的横向流速对于减少污染,维持产水通量的重要性就十分清楚了。

较高的横向流速可增加水流的湍流程度,减少颗粒物质在隔网空隙中的堆积和在膜表面上的沉淀。

较高的横向流速也提高了膜表面处高浓度盐分的扩散速度,降低浓差极化的危害,减薄边界层厚度,防止难溶盐在膜表面处的沉淀、结垢。

分析表明,为了减少污染,并且保持水通量和延长反渗透膜清洗周期,应选择适当的供水净绝缘厚度。

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选择薄厚度的供水网络隔离,可有效提高横向速度,提高ro膜的反渗透膜的综合性能。

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

膜的污染及其控制方法控制方法, 污染简介:反渗透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系统的无机物结垢、胶体颗粒物的沉积、微生物的滋生、化学污染以及其它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字:反渗透结垢胶体污染SDI 化学污染相关站中站:膜技术产品及应用反渗透系统在日常的运行中,难免会出现系统的无机物结垢、胶体颗粒物的沉积、微生物的滋生、化学污染以及其它问题,这些因素影响着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

下面主要阐述膜系统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方法。

一、无机物的结垢在水中存在Ca2+、Mg2+、Ba2+、Sr2+、CO32-、SO42-、PO43-、SiO2等离子。

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会造成无机物结垢,但是在反渗透系统中,由于源水一般浓缩4倍,并且pH也有较大的提高,因此比较难溶解的物质就会沉积,在膜表面形成硬垢,导致系统压力升高、产水量下降,严重的还会造成膜表面的损伤,使系统脱盐率降低。

衡量水质是否结垢有两种计算方法:控制苦咸水结垢指标对于浓水含盐量TDS≤10,000mg/L的苦咸水,朗格利尔指数(LSIC)作为表示CaCO3结垢可能性的指标:LSIC=pHC-pHS式中:LSIC:反渗透浓水的朗格利尔指数pHC:反渗透浓水pH值pHS:CaCO3溶液饱和时的pH值当LSIC≥0,就会出现CaCO3结垢。

控制海水及亚海水结垢指标及处理方法:当浓水含盐量TDS>10,000mg/L的高盐度苦咸水或海水水源,斯蒂夫和大卫饱和指数(S&DSIC)作为表示CaCO3结垢可能性的指标。

S&DSIC=pHC-pHS式中:S&DSIC:反渗透浓水的斯蒂夫和大卫饱和指数pHC:反渗透浓水pH值pHS:CaCO3溶液饱和时的pH值当S&DSIC≥0,就会出现CaCO3结垢。

其它无机盐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碳酸钙结垢预处理的控制方案在反渗透系统的结垢中,以碳酸盐垢为主,大多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CaCO3几乎呈饱和状态,由下式表示CaCO3化学平衡:Ca2+ + HCO3– <---> H+ + CaCO3从化学平衡式可以看出,要抑制CaCO3的结垢,有几种途径:降低Ca2+的含量降低了Ca2+含量,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左侧移动,不利于形成CaCO3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污染的机理与清洗技术
摘要:膜污染一直是膜分离技术中普遍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膜污染机理的深入研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引入工程实例,简单介绍了清洗过程对膜污染的控制。

关键词:浓差极化、吸附、膜通量
膜分离作为一门新型的分离技术,是以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无机或高分子材料作为分离层,以外界能量为推动力,使流体中各组分得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分离新方法。

膜分离技术尽管有其它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难以比拟的优点,但经常由于膜污染而产生不可预测的膜寿命降低、膜失效等问题,都增加了膜的操作和维护费用。

所以说,膜污染始终是困扰当前膜分离技术的具有普遍性的工程难题之一。

膜污染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和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引起的膜表面和膜孔径内吸附、沉积造成的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征的不可逆变化现象[1]。

对膜污染来说,一旦物料与膜接触,膜污染即开始。

因此,确定膜污染原因和影响因素,控制膜污染程度,清除污染和恢复膜通量,这些问题一直是膜学界关注的重点。

一、膜污染机理
在压力驱动膜过程中,膜的性能随时间有很大的变化,即时间延长,通过膜的通量减少,造成通量衰减的原因有许多,这些因素对原料通过膜的传递增加了新的阻力。

影响膜通量下降的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有以下4点[2]:
①浓差极化. 由于膜表面上溶质的浓度成梯度增加,即边界层渗透压升高,使得膜的渗透通量下降.
②膜孔阻塞. 被分离溶质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形成阻塞,造成通量下降.
③膜孔吸附. 被分离溶质(尤其是蛋白质) 在膜表面或膜孔内沉积进而吸附其他的分子,形成污染.
④形成凝胶层. 在较低流速时,浓差极化使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大于其饱和溶解度,在膜表面吸附沉积而产生凝胶层.
下图所示膜分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阻力,在理想情况下,只有膜阻力R m,由于膜在一定程度上能截留某些物质,所以被截留分子在膜表面积累起来,这使得在靠近膜处形成高浓层,该层对传质产生阻力,即浓差极化阻力R cp。

积累的溶质浓度可能非常高,以致形成凝胶层,从而形成凝胶层阻力R g,当溶液中含有蛋白质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对于多孔膜,有些溶质可能进入膜内而使孔堵塞,由此导致堵孔阻力R p。

最后,由于吸附也可产生额外阻力,即R a。

吸附可发生在孔内,也可发生在膜表面。

原料多孔膜
不同过滤阻力的特点
阻力名称特点
堵孔阻力R P过滤前期增加明显,滤饼层形成以后几乎不再增长,不可逆
吸附阻力R a 过滤前,迅速增加并达到稳态(吸附饱和),阻力所占比重随料液性质不同而不同,不可逆
膜自身阻力R m恒量,膜自身性质决定,不同的膜自身阻力差别很大
凝胶层阻力R g 过滤前期很小,随时间的不断增长,在过滤中后期逐渐对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部分可逆
浓差极化阻力R CP随过滤过程存在,过程停止即消失,在总阻力中所占比例较小,可逆
二、膜污染的影响因素
(1)操作压力和料液流速
当料液浓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水通量上升。

盐通量与压力无直接关系,只是膜两侧盐浓度的函数,压力增加,透过膜的水量增大而盐量不变,故脱盐率增大,但同时透过液中组分的浓度减小,膜两侧盐浓度差增大,有降低脱盐率的趋势。

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脱盐率增加逐渐变缓,最后趋于定值。

提高膜面流速有利于减小浓差极化的影响,使凝胶层变薄,过滤阻力降低。

(2)操作时间
在操作压力、流量、温度等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膜通量会随着运行时间而下降,尤其在运行初期,通量下降较快,此后通量逐渐趋于稳定。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膜在一定压力下运行时被压实,此压实过程在初期是快速的,造成通量快速下降,此后压实作用逐渐变得困难,从而通量渐渐趋于稳定。

(3)温度
温度对渗透压与水通量两者均有影响。

水通量与温度成正比,且通常与随温度的变化成正比。

(4)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会增大膜内侧的渗透压,减小了有效操作压力。

此外,浓差极化现象会造成溶质在膜面的沉积形成凝胶层,阻止溶剂的通过,即浓差极化的存在降低了膜通量。

浓差极化层对溶质渗透性的影响相对复杂,浓差极化层中某些溶质的浓度比主体液料中的高,增大了这些溶质穿过膜的推动力,从而去除率降低。

同时因浓差极化层的存在,增加了某些溶质的扩散阻力,从而又使这些溶质的渗透性降低。

三、膜清洗
膜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随着污染物在膜表面沉积及浓差极化现象,膜通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污染物包括生物、有机物、胶体、悬浮颗粒以及垢盐,此时需要对膜进行反复清洗,使膜的各项性能指标尽量恢复如初,以尽量延长膜的使用寿命,相对减少投入。

通常情况下,在膜运行过程中,会周期性地进行物理清洗,主要是利用机械作用,比如正、反冲洗与浸泡、气液混合冲洗等。

物理清洗方式能使膜的透水性快速、短期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经过短期运行,膜的通量会再次下降,因此,物理清洗只能作为抑制膜污染增长的一种手段,不能使膜通量得到完全的恢复。

化学清洗是针对膜污染物的类型采用化学药剂的清洗方式,选择合适的清洗药剂,对膜通量的恢复与膜污染的
消除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常见的化学清洗药剂包括碱(NaOH)、酸(较强的如H
3PO
4
,较
弱的如乳酸)、氧化剂(H
2O
2
和NaClO)、表面活性剂(碱性、非离子型)、酶(蛋白酶、
淀粉酶、葡聚糖酶)、配合剂(EDTA、聚丙烯酸脂、六偏磷酸钠)等[3]。

(1)碱液
碱液常用来清洗有机物及油脂造成的污染,主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配制碱溶液的pH 值也因膜材质而定。

对CA 膜,清洗液pH = 8 左右;对PVDF膜,pH = 12。

(2)酸液
无机离子如Ca2 + 、Mg2 +在膜表面因浓差极化形成沉淀层,引入H+可使钙镁难溶性的盐溶解,常用的酸有盐酸、柠檬酸、草酸等,配制酸溶液的pH值因膜材质类型而定,一般PH不小于2。

(3)氧化剂
氧化剂可降解、氧化膜表面的有机污染物,常用于可抗氧化剂的膜。

常用氧化剂有次氯酸钠、臭氧、双氧水、高锰酸钾等。

如利用200~5 000 mg/L 的双氧水或500~1 000 mg/ L 次硫酸钠等水溶液清洗多孔膜,既可去除污垢,又可杀灭细菌。

(4)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能够在膜表面形成致密亲水层使水通量得到改善,如SDS、吐温80、Triton、X2100 (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等表面活性剂在许多场合有很好的清洗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但有些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能同膜结合造成新的污染,在选用时应加以注意。

(5)酶
酶能对膜表面沉积层中的溶质分子,尤其是一些蛋白分子进行特殊的水解以减轻膜表面的污染。

如加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对去除蛋白质、多糖油脂类污染物有效,
但使用酶清洗剂不当会造成新的污染。

四、工程实例
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浸没式超滤系统,日产水能力44000m 3,设置四组膜滤池,每组可以独立进行流量控制、反洗和化学清洗,该系统的核心部分为中空纤维膜,其材质为聚偏氟乙烯(PVDF ),膜孔径为0.03μm ,可有效去除大分子颗粒、胶体类物质、悬浮物等等。

该系统的进水是污水厂二沉池出水经过混凝沉淀预处理的,随运行时间延长,该系统过膜压差阻力呈现出不断上升又回落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反冲洗为每30min 进行一次的物理清洗过程,它作为抑制膜阻力增长的一种手段,在膜运行过程中,能够清除一部分膜污染。

CEB 为化学增强反洗,采用化学清洗药剂次氯酸钠循环浸泡的方式,每日一次,清洗浓度为300ppm ,它对膜污染的恢复起到很大作用,对膜表面的污染物做化学分析,其中70~80%为有机物污染,所以次氯酸钠对有机物有很好的氧化清除的作用。

浸没式超滤系统达到指定过膜压差会进行一次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对膜污染的深度清洗,去除有机物污染或结垢物质,目的是恢复膜通量,将过膜压差降至原过膜压差数值,浸没式超滤系统采用柠檬酸酸洗去除无机物污染,用次氯酸钠和氢氧化钠碱洗去除有机物污染,其清洗浓度比CEB 高许多,一般在
1000ppm~5000ppm 。

通过化学清洗,超滤膜的过膜压差一般能降至初始值,清洗效果良好。

浸没式超滤系统TMP 增长趋势图 反冲洗C E B
化学清洗
8040
605070过膜压差T M P (K p a )30
最大TMP
CMFS 系统运行时间100
浸没式超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呈现出不断上升回落的趋势,通过清洗达到降低膜污染的目的,保持良好的膜性能与过滤通量,在工程实例中,膜清洗是膜维护保养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说,选择合理的清洗药剂、清洗周期对膜污染进行控制,优化膜性能。

结 语
随着对膜污染机理及影响因素更深入的认识,我们还可以从多种途径降低膜污染,增加膜的使用寿命,对原料液预处理、降低进料浓度;优化膜工艺运行条件,如操作压
力、流量;合理安排膜清洗周期,并根据膜污染物选择最合适的清洗药剂等等,膜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降低膜污染,最终达到增加膜的使用寿命,降低膜使用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忠洲,续曙光,李锁定.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与膜清洗[J]水处理技术,1997,23(4):
187-193.
[2]王湛. 膜分离技术基础[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44 - 244.
[3]吕晓龙,刘惠玉.多孔膜的污染及控制方法[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23(1):18-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