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戴氏教育达州西外校区名校冲刺

戴氏教育温馨提醒:

暑假两个月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可以在两个月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承上,还能启下。在这个炎热的假期,祝你学习轻松愉快。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A

D

B

C

证明:连接BF 和EF ∵ BC=ED,CF=DF,∠BCF=∠EDF ∴△BCF ≌△EDF (S.A.S)

A B

C D

E

F 2

1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3、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过C 作CG ∥E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G CG ∥EF ,可得,∠EFD =CGD DE =DC

∠FDE =∠GDC (对顶角) ∴△EFD ≌△CGD

B

A C

D

F

2 1 E

EF=CG

∠CGD=∠EFD

又,EF∥AB

∴,∠EFD=∠1

∠1=∠2

∴∠CGD=∠2

∴△AGC为等腰三角形,

AC=CG

又EF=CG

∴EF=AC

4、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

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

∵AD平分∠BAC

∴∠EAD=∠CAD

∵AE=AC,AD=AD

∴△AED≌△ACD (SAS)

∴∠E=∠C

∵AC=AB+BD

∴AE=AB+BD

A

∵AE=AB+BE

∴BD=BE

∴∠BDE=∠E

∵∠ABC=∠E+∠BDE

∴∠ABC=2∠E

∴∠ABC=2∠C

5、已知:AC平分∠BAD,CE⊥AB,∠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上取F,使EF=EB,连接CF

∵CE⊥AB

∴∠CEB=∠CEF=90°

∵EB=EF,CE=CE,

∴△CEB≌△CEF

∴∠B=∠CFE

∵∠B+∠D=180°,∠CFE+∠CFA=180°

∴∠D=∠CFA

∵AC平分∠BAD

∴∠DAC=∠FAC

∵AC=AC

∴△ADC≌△AFC(SAS)

∴AD=AF

∴AE=AF+FE=AD+BE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

上。求

证:BC=AB+DC。

在BC上截取BF=AB,连接EF ∵BE平分∠ABC

∴∠ABE=∠FBE

又∵BE=BE

∴⊿ABE≌⊿FBE(SAS)

∴∠A=∠BFE

∵AB//CD

∴∠A+∠D=180o

∵∠BFE+∠CFE=180o∴∠D=∠CFE

又∵∠DCE=∠FCE

CE平分∠BCD

CE=CE

∴⊿DCE≌⊿FCE(AAS)

∴CD=CF

BC=BF+CF=

AB+CD

7. P是∠BAC平分线AD上一点,AC>AB,求证:PC-PB

在AC上取点E,使AE=AB。

∵AE=AB

AP=AP

∠EAP=∠BAE,∴△EAP≌△BAP ∴PE=PB。PC<EC+PE

∴PC<(AC-AE)+PB ∴PC-PB<AC-AB。

8. 已知∠ABC=3∠C,∠1=∠2,BE⊥AE,求证:AC-AB=2BE

证明:

在AC上取一点D,使得角DBC=角C ∵∠ABC=3∠C

∴∠ABD=∠ABC-∠DBC=3∠C-∠C=2∠C;∵∠ADB=∠C+∠DBC=2∠C;

∴AB=AD

∴AC –AB =AC-AD=CD=BD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AE是角BAD的角平分线,

∴AE垂直BD

∵BE⊥AE

∴点E一定在直线BD上,

在等腰三角形ABD中,AB=AD,AE垂直BD

P D

A

C

B

∴点E也是BD的中点

∴BD=2BE

∵BD=CD=AC-AB

∴AC-AB=2BE

9. 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BC.

解:延长AD至BC于点E,

∵BD=DC ∴△BDC是等腰三角形

∴∠DBC=∠DCB

又∵∠1=∠2 ∴∠DBC+∠1=∠DCB+∠2

即∠ABC=∠ACB

∴△ABC是等腰三角形

∴AB=AC

在△ABD和△ACD中

AB=AC

∠1=∠2

BD=DC

∴△ABD和△ACD是全等三角形(边角边)

∴∠BAD=∠CAD

∴AE是△ABC的中垂线

∴AE⊥BC

∴AD⊥BC

10. 如图,OM平分∠POQ,MA⊥OP,MB⊥OQ,A、B为垂足,AB交OM于点N.

求证:∠OAB=∠OBA

证明:

∵OM平分∠POQ

∴∠POM=∠QOM

∵MA⊥OP,MB⊥OQ

∴∠MAO=∠MBO=90

∵OM=OM

∴△AOM≌△BOM (AAS)

∴OA=OB

∵ON=ON

∴△AON≌△BON (SAS)

∴∠OAB=∠OBA,∠ONA=∠ONB

∵∠ONA+∠ONB=180

∴∠ONA=∠ONB=90

∴OM⊥AB

11. 如图,已知AD∥BC,∠P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E,CE的连线交AP

于D.求证:AD+BC=AB.

证明:

在AB上取F,使AF=AD,连接EF ∵AE平分∠DAB

∴∠DAE=∠FAE

在⊿ADE和⊿AFE中

P

E

D

C

B

A

AD =AF ∠DAE=∠FAE AE = AE

∴⊿ADE ≌⊿AFE (SAS ) ∴∠ADE=∠AFE ∵AB//CD

∴∠ADE+∠C=180o ∵∠AFE+∠BFE=180o ∴∠C=∠BFE ∵ BE 平分∠ABC ∠CBE=∠FBE 在⊿BFE 和⊿BCE 中

∠C=∠BFE ∠CBE=∠FBE

CE=CE

∴⊿BFE ≌⊿BCE (AAS ) ∴CB=BF

∴AB=AF+FB=AD+BC

12. 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

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

{

{

(2)当

E、F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

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1)证:∵DE⊥AC于E,BF⊥AC于F,

∴∠DEC=∠BFA=90°,DE∥BF,

在Rt△DEC和Rt△BFA中,

∵AF=CE,AB=CD,

∴Rt△DEC≌Rt△BFA(HL)

∴DE=BF.

在△DEM和△BFM中

∠DEM=∠BFM

∠DME=∠BMF

DE=BF

∴△DEM≌△BFM(AAS)

∴MB=MD,ME=MF

(2) 证:∵DE⊥AC于E,BF⊥AC于F,

∴∠DEC=∠BFA=90°,DE∥BF,

在Rt△DEC和Rt△BFA中,

∵AF=CE,AB=CD,

∴Rt△DEC≌Rt△BFA(HL)

在△DEM 和△BFM 中 ∠DEM=∠BFM ∠DME=∠BMF DE=BF

∴△DEM ≌△BFM(AAS) ∴MB=MD ,ME=MF

13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

求证:BD =2CE . 证:∵∠CEB=∠CAB=90°

∠ADB=∠CDE

在△ABD 中,∠ABD = 180°-∠CAB-∠ADB 在△CED 中,∠DCE = 180°-∠CEB-∠CDE ∴∠ABD =∠DCE 在△ABD 和△ACF 中

∠DAB=∠CAF

AB=AC ∠ABD =∠DCF ∴△ABD ≌△ACF(ASA)

{

F

E D C

B

A

{

∵BD是∠ABC的平分线

∴∠FBE =∠CBE

在△FBE和△CBE中

∠FBE =∠CBE

BE=BE

∠BEF =∠BEC

∴△FBE≌△CBE(ASA)

∴CE=FE CF=2CE

∴BD=2CE

14. 如图:DF=CE,AD=BC,∠D=∠C。求证:△AED≌△BFC。证明:∵DF=CE,

∴DF-EF=CE-EF,

即DE=CF,

在△AED和△BFC中,

∵AD=BC,∠D=∠C ,DE=CF ∴△AED≌△BFC(SAS)

F

E

D C

B

A

15. 如图: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BE∥CF,BE=CF。求证:AM是△ABC的中线。

证明:∵BE‖CF

∴∠E=∠CFM,∠EBM=∠FCM ∵BE=CF

∴△BEM≌△CFM

∴BM=CM

∴AM是△ABC的中线

M F

E C

B

A

16.AB=AC,DB=DC,F是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CF

证:在△ABD与△ACD中AB=AC

BD=DC

AD=AD

∴△ABD≌△ACD(SSS)

∴∠ADB=∠ADC

∴∠BDF=∠FDC

在△BDF与△FDC中

BD=DC

∠BDF=∠FDC

DF=DF

∴△FBD≌△FCD(SAS) ∴BF=FC

F

D

C B

A

17. 如图:AB=CD,AE=DF,CE=FB。求证:AF=DE。

证:∵CF=CE+EF EB=EF+FB

又∵CE=FB

∴CF=EB

在△CDF与△ABE中AB=CD

AE=DF

BE=CF

∴△CDF≌△ABE(SSS) ∴∠DCB=∠ABF

在△ABF与△CDE中

{ { {

AB=CD

∠ABF =∠DCE

BF=CE

∴△ABF≌△CDE (SAS) ∴AF=ED

F

E

D

C

B A

18. 公园里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如图所示,其中AB∥CD,在AB,CD,BC 三段路旁各有一只小石凳E,F,M,且BE=CF,M在BC的中点,试说明三只石凳E,F,M恰好在一条直线上.

证明:连接EF

∵AB∥CD

∴∠B=∠C

∵M是BC中点

∴BM=CM

在△BEM和△CFM中BE=CF

∠B=∠C ∴△BEM≌△CFM(SAS)∴CF=BE

BM=CM

19. 已知:如图所示,AB=AD,BC=DC,E、F分别是DC、BC的中点,求证:AE =AF。

证:连接AC

∵在△ADC和△ABC中AD=AB

DC=BC

AC=AC

∴△ADC≌△ABC(SSS)

{ { {

∴∠B=∠D

∵E 、F 分别是DC 、BC 的中点 又∵BC =DC ∴DE=BF

∵在△ADE 和△ABF 中 AD=AB

∠D=∠B DE=BF

∴△ADE ≌△ABF (SAS )

∴AE=AF

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是AC 上的一点,∠1=∠2,∠3=∠4,求证: ∠5=∠6. 证明:∵在△ADC 和△ABC 中

∠BAC=∠DAC ∠BCA=∠DCA AC=AC

∴△ADC ≌△ABC (AAS ) ∵AB=AD ,BC=CD 在△DEC 与△BEC 中

CE=CE ∠BCA=∠DCA ∴△DEC ≌△BEC (SAS ) ∴∠DEC=∠BEC

654

32

1

E D

C

B

A

BC=CD

21.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 求证:DE =DF .

证明:∵AD 是∠BAC 的平分线

∴∠EAD=∠FAD

D

B

C

A

F

E

{

{

{

∵DE ⊥AB ,DF ⊥AC ∴∠BFD=∠CFD=90° ∴∠AED 与∠AFD=90° 在△AED 与△AFD 中

∠EAD=∠FAD AD=AD ∠AED=∠AFD

∴△AED ≌△AFD (AAS )

∴AE=AF

22. 如图:AB=AC ,ME ⊥AB ,MF ⊥AC ,垂足分别为E 、F ,ME=MF 。求证:MB=MC 证明: ∵AB=AC ∴∠B=∠C

∵ME ⊥AB ,MF ⊥AC ∴∠BEM=∠CFM=90° 在△BME 和△CMF 中

∵ ∠B=∠C ∠BEM=∠CFM=90° ME=MF

∴△BME ≌△CMF (AAS ) ∴MB=MC .

B

C M

A

F E

23. 在△ABC 中,?=∠90ACB ,BC A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MN AD ⊥于D ,

MN BE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 ①ADC ?≌CEB ?;②BE AD DE +=;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A

E

B

D

C

F {

(1)

①∵∠ADC=∠ACB=∠BEC=90°,

∴∠CAD+∠ACD=90°,∠BCE+∠CBE=90°,∠ACD+∠BCE=90°.

∴∠CAD=∠BCE.

∵AC=BC,

∴△ADC≌△CEB.

②∵△ADC≌△CEB,

∴CE=AD,CD=BE.

∴DE=CE+CD=AD+BE.

(2)∵∠ADC=∠CEB=∠ACB=90°,

∴∠ACD=∠CBE.

又∵AC=BC,

∴△ACD≌△CBE.

∴CE=AD,CD=BE.

∴DE=CE﹣CD=AD﹣BE

24. 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1)EC=BF;(2)EC⊥BF

(1)∵AE ⊥AB ,AF ⊥AC , ∴∠BAE=∠CAF=90°,

∴∠BAE+∠BAC=∠CAF+∠BAC , 即∠EAC=∠BAF , 在△ABF 和△AEC 中,

∵AE=AB ,∠EAC=∠BAF ,AF=AC , ∴△ABF ≌△AEC (SAS ), ∴EC=BF ;

(2)如图,根据(1),△ABF ≌△AEC , ∴∠AEC=∠ABF , ∵AE ⊥AB , ∴∠BAE=90°, ∴∠AEC+∠ADE=90°,

∵∠ADE=∠BDM (对顶角相等), ∴∠ABF+∠BDM=90°,

在△BDM 中,∠BMD=180°-∠ABF-∠BDM=180°-90°=90°, ∴EC ⊥BF .

25. 如图:BE ⊥AC ,CF ⊥AB ,BM=AC ,CN=AB 。求证:(1)AM=AN ;(2)AM ⊥

A

E B

M C

F

AN 。

F

B

C A M

N

E

123

4

证明:

(1)∵BE ⊥AC ,CF ⊥AB

∴∠ABM+∠BAC=90°,∠ACN+∠BAC=90° ∴∠ABM=∠ACN ∵BM=AC ,CN=AB ∴△ABM ≌△NAC ∴AM=AN

(2)∵△ABM ≌△NAC ∴∠BAM=∠N ∵∠N+∠BAN=90° ∴∠BAM+∠BAN=90° 即∠MAN=90° ∴AM ⊥AN

26. 已知:如图,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DE BF . 求证:AB CD ∥. 证明:

∵DE ⊥AC ,BF ⊥AC ∴∠CED=∠AFB=90o

又∵AB=CD ,BF=DE ∴Rt ⊿ABF ≌Rt ⊿CDE (HL ) ∴AF=CE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是由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几何体,那么其三种视图中面积最小的是( ) A .主视图 B .俯视图 C .左视图 D .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如图,该几何体主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左视图是由3个小正方形组成, 俯视图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 故三种视图面积最小的是左视图, 故选C . 2.如图,一个正六棱柱的表面展开后恰好放入一个矩形内,把其中一部分图形挪动了位置,发现矩形的长留出5cm ,宽留出1,cm 则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210824(3) cm - B .(2 108123cm - C .(2 54243cm - D .(2 54123cm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分别表示出挪动前后所在矩形的长与宽,由题意列出方程求出a =2,h =9?36ah 求解. 【详解】 解:设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acm ,高为hcm ,

如图,正六边形边长AB =acm 时,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AD =30°, ∴BD = 12a cm ,AD =32 a cm , ∴AC =2AD =3a cm , ∴挪动前所在矩形的长为(2h +23a )cm ,宽为(4a + 1 2 a )cm , 挪动后所在矩形的长为(h +2a +3a )cm ,宽为4acm , 由题意得:(2h +23a )?(h +2a +3a )=5,(4a +1 2 a )?4a =1, ∴a =2,h =9?23, ∴该六棱柱的侧面积是6ah =6×2×(9?23)=210824(3) cm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正六棱柱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求出正六棱柱的高与底面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3.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 A .90° B .75° C .105° D .12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 【详解】

初中几何证明题五大经典(含答案)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证明:过点G 作GH ⊥AB 于H ,连接OE ∵EG ⊥CO ,EF ⊥AB ∴∠EGO=90°,∠EFO=90° ∴∠EGO+∠EFO=180° ∴E 、G 、O 、F 四点共圆 ∴∠GEO=∠HFG ∵∠EGO=∠FHG=90° ∴△EGO ∽△FHG ∴ FG EO =HG GO ∵GH ⊥AB ,CD ⊥AB ∴GH ∥CD ∴ CD CO HG GO = ∴CD CO FG EO = ∵EO=CO ∴CD=GF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点,∠PAD =∠PDA =15°。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证明:作正三角形ADM ,连接MP ∵∠MAD=60°,∠PAD=15° ∴∠MAP=∠MAD+∠PAD=75° ∵∠BAD=90°,∠PAD=15° ∴∠BAP=∠BAD-∠PAD=90°-15°=75° ∴∠BAP=∠MAP ∵MA=BA ,AP=AP ∴△MAP ≌△BAP ∴∠BPA=∠MPA ,MP=BP 同理∠CPD=∠MPD ,MP=CP ∵∠PAD =∠PDA =15° ∴PA=PD ,∠BAP=∠CDP=75° ∵BA=CD ∴△BAP ≌∠CDP ∴∠BPA=∠CPD ∵∠BPA=∠MPA ,∠CPD=∠MPD ∴∠MPA=∠MPD=75° ∴∠BPC=360°-75°×4=60° ∵MP=BP ,MP=CP ∴BP=CP ∴△BPC 是正三角形

3、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 ,取AC 的中点G ,连接NG 、MG ∵CN=DN ,CG=DG ∴GN ∥AD ,GN= 2 1AD ∴∠DEN=∠GNM ∵AM=BM ,AG=CG ∴GM ∥BC ,GM= 2 1BC ∴∠F=∠GMN ∵AD=BC ∴GN=GM ∴∠GMN=∠GNM ∴∠DEN=∠F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证明:(1)延长AD 交圆于F ,连接BF ,过点O 作OG ⊥AD 于G ∵OG ⊥AF ∴AG=FG ∵AB ⌒ =AB ⌒ ∴∠F=∠ACB 又AD ⊥BC ,BE ⊥AC ∴∠BHD+∠DBH=90° ∠ACB+∠DBH=90° ∴∠ACB=∠BHD ∴∠F=∠BHD ∴BH=BF 又AD ⊥BC ∴DH=DF ∴AH=AG+GH=FG+GH=GH+DH+DF+GH=2GH+2DH=2(GH+DH )=2GD 又AD ⊥BC ,OM ⊥BC ,OG ⊥AD ∴四边形OMDG 是矩形 ∴OM=GD ∴AH=2OM (2)连接OB 、OC ∵∠BAC=60∴∠BOC=120° ∵OB=OC ,OM ⊥BC ∴∠BOM= 2 1 ∠BOC=60°∴∠OBM=30° ∴BO=2OM 由(1)知AH=2OM ∴AH=BO=AO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答案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 AB=4,AC=2,D是 BC中点, AD是整数,求 AD 解:延长 AD到 E, 使 AD=DE ∵D是 BC中 点∴ BD=DC 在△ ACD和△ BDE中 A AD=DE ∠BDE=∠ ADC BD=DC ∴△ ACD≌△ BDE ∴AC=BE=2 ∵在△ ABE中 AB-BE<AE< AB+BE ∵AB=4 即4-2 <2AD< 4+2 1<AD<3 ∴AD=2B C D 2、已知: BC=DE,∠ B=∠ E,∠ C=∠ D, F 是 CD中点,求证:∠ 1=∠ 2 A 1 2 B E C F D 证明:连接 BF 和 EF ∵BC=ED,CF=DF,∠ BCF=∠EDF ∴△ BCF≌△ EDF (S.A.S)

∴BF=EF,∠ CBF=∠ DEF 连接 BE 在△ BEF中 ,BF=EF ∴ ∠ EBF=∠ BEF。 ∵ ∠ ABC=∠ AED。 ∴ ∠ ABE=∠ AEB。 ∴AB=AE。 在△ ABF和△ AEF中 AB=AE,BF=EF, ∠ABF=∠ ABE+∠ EBF=∠AEB+∠BEF=∠AEF ∴△ ABF≌△ AEF。 ∴ ∠ BAF=∠ EAF ( ∠1=∠ 2) 。 3、已知:∠ 1=∠2,CD=DE, EF//AB,求证: EF=AC A 12 F C D E B 过C 作 CG∥EF 交 AD的延长线于点 G CG∥EF,可得,∠ EFD= CGD DE=DC ∠FDE=∠ GDC(对顶角) ∴△ EFD≌△ CGD EF=CG ∠CGD=∠ EFD 又, EF∥AB ∴,∠ EFD=∠1 ∠1=∠2 ∴∠ CGD=∠2 ∴△ AGC为等腰三角形, AC=CG 又EF=CG ∴EF=AC 4、已知: AD平分∠ BAC,AC=AB+BD,求证:∠ B=2∠C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 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够应用综合法熟练地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对应角()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的角平分线()。ABCCA=30°,则BC:AC:AB=( 2.在Rt△)中,∠。=90°,∠ 【例题解析】 ?A?108?ABC.求证:BC平分中,,BD=AB,AB=AC题【1】已知在ΔABC +CD.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 【题3】如图,AD为ΔABC的角平分线且BD=CD.求证:AB=AC. 【题4】已知: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BF=CE,AB∥ED,AC∥FD,证明AB=DE,AC=DF. 【题5】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P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4,PC=5. 求:∠APB的度数. A 【题6】如图:△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 P 作CF⊥AE,垂足是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D。 C B AE=CD; 求证:(1) . BD的长若AC=12㎝,求(2) . ABCD边长相等等边三角形CEF于菱形7【题】AFE求证:(1)∠AEF=∠ (2)角B的度数 ,的角平分线,∠1=∠BB】如图,在△ABC中,∠C=2∠,AD是△ABC 【题8AB=AC+CD. 求证:BE的中点,是AD】如图,在三角形9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 【题F. 于点的延长线交AC1FC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试题有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试题 有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十二周培优精选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 MN 于E 、F . 求证:∠DEN =∠F . 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求证:CE =CF .(初二)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 求证:AE =AF .(初二) 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 经典题4 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求:∠APB 的度数.(初二) 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求证:∠PAB =∠PCB .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 D

经典题(一) 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 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 如下图做△DGC使与△ADP全等,可得△PDG为等边△,从而可得 △DGC≌△APD≌△CGP,得出PC=AD=DC,和∠DCG=∠PCG=150 所以∠DCP=300 ,从而得出△PBC是正三角形 4.如下图连接AC并取其中点Q,连接QN和QM,所以可得∠QMF=∠F,∠QNM=∠DEN和∠QMN=∠QNM,从而得出∠DEN=∠F。 经典题(二) 1.(1)延长AD到F连BF,做OG⊥AF, 又∠F=∠ACB=∠BHD, 可得BH=BF,从而可得HD=DF,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1、已知:AB=4,AC=2,D是BC中点,AD是整数,求AD解:延长AD到E,使AD=DE∵D是BC中点∴BD=DC 在△ACD和△BDE中AD=DE∠BDE=∠ADCBD=DC∴△ACD≌△BDE∴AC=BE=2∵在△ABE中AB-BE<AE<AB+BE∵AB=4即4-2<2AD<4+21<AD<3∴AD=2ADBC 2、已知:BC=DE,∠B=∠E,∠C=∠D,F是CD中点,求证:∠1=∠2ABCDEF21证明:连接BF和EF∵ BC=ED,CF=DF,∠BCF=∠EDF∴△BCF≌△EDF (S、 A、S)∴ BF=EF,∠CBF=∠DEF连接BE在△BEF中,BF=EF∴ ∠EBF=∠BEF。∵ ∠ABC=∠AED。∴ ∠ABE=∠AEB。∴ AB=AE。在△ABF和△AEF中 AB=AE,BF=EF,∠ABF=∠ABE+∠EBF=∠AEB+∠BEF=∠AEF∴△ABF≌△AEF。∴ ∠BAF=∠EAF (∠1=∠2)。 3、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BACDF21E 过C作CG∥EF交AD的延长线于点GCG∥EF,可得,∠EFD=CGDDE =DC∠FDE=∠GDC(对顶角)∴△EFD≌△CGDEF=CG∠CGD= ∠EFD又,EF∥AB∴,∠EFD=∠1∠1=∠2∴∠CGD=∠2∴△AGC 为等腰三角形,AC=CG又 EF=CG∴EF=ACA 4、已知:AD平分∠BAC,AC=AB+BD,求证:∠B=2∠C证明:延长AB取点E,使AE=AC,连接DE∵AD平分∠BAC∴∠EAD =∠CAD∵AE=AC,AD=AD∴△AED≌△ACD (SAS)∴∠E=

立体几何大题练习题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 1、如图,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2)若∠PDA=45°,求证:MN ⊥平面PCD 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PAB ; (2)若平面PAC ⊥平面ABC ,且PA PC =,90ABC ∠=?, 求证:平面PEF ⊥平面PBC . P A C E B F

(1)证明:连结EF , 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EF AB ∴. ……………………2分 又?EF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 EF ∥平面P AB . ……………………5分 (2)PA PC = ,E 为AC 的中点, PE AC ∴⊥ ……………………6分 又 平面PAC ⊥平面ABC PE ∴⊥面ABC ……………………8分 PE BC ∴⊥……………………9分 又因为F 为BC 的中点, //EF AB ∴ 090,BC EF ABC ⊥∠=∴ ……………………10分 EF PE E = BC ∴⊥面PEF ……………………11分 又BC ? 面PBC ∴面PBC ⊥面PEF ……………………12分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C ,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BC 1//平面CA 1D ; (2)求证:平面CA 1D⊥平面AA 1B 1B 。 4.已知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 (1) 求证:EF ∥平面PAD ; (2) 求证:EF ⊥CD ; (3) 若∠PDA =45°,求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初一几何证明题练习

初一下学期几何证明题练习1、如图,∠B=∠C,AB∥EF,试说明:∠BGF=∠C。(6 解:∵∠B=∠C ∴ AB∥CD( ) 又∵ AB∥EF() ∴ ∥() ∴∠BGF=∠C() 2、如图,在△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 ∠1=∠2,以下是证明过程,请填空:(8分) 解:∵CD⊥AB,FG⊥AB ∴∠CDB=∠=90°( 垂直定义) ∴_____//_____ ( ∴∠2=∠3 ( 又∵DE//BC ∴∠=∠3 ( ∴∠1=∠2 ( ) 3、已知:如图,∠1+∠2=180°, 试判断AB、CD有何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 4、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 = 30°,你能算出∠EAD、∠ DAC、∠C的度数吗?(7分) D C B A E D

5、如图,已知EF∥AD,∠1=∠2,∠BAC=70 o,求∠AGD。 解:∵EF∥AD(已知) ∴∠2= () 又∵∠1=∠2(已知) ∴∠1=∠3(等量替换) ∴AB∥() ∴∠BAC+ =180 o () ∵∠BAC=70 o(已知)∴∠AGD= ° 6、如图,已知∠BED=∠B+∠D,试说明AB与CD的位置关系。 解:AB∥CD,理由如下: 过点E作∠BEF=∠B ∴AB∥EF() ∵∠BED=∠B+∠D(已知) 且∠BED=∠BEF+∠FED ∴∠FED=∠D ∴CD∥EF() ∴AB∥CD()7、如图,AD是∠EAC的平分线,AD∥BC,∠B=30 o, 求∠EAD、∠DAC、∠C的度数。(6分) 8、如图,EB∥DC,∠C=∠E,请你说出∠A=∠ADE的理由。(6分)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难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1、如图,/ AOB=90 , 0M 平分/ AOB ,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 在射线0M 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 0A , 0B 相较于C , D 两点, 则PC 与P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C=PD 证明:作PE 丄0A 于点 V 0M 是角平分线 ??? PE=PF / EPF=90 V/ CPD=90 ???/ CPE= / DPF V/ PEC= / PFD=90 ???△ PCEPDF ??? PC=PD AF 丄 BE 证明: V CD=CE , CA=CB , / ACD= / BCE=90 ???△ ACD 尢 BCE ???/ CBE= / CAD V/ CBE+ / BEC=90 ???/ EAF+ / AEF=90 ???/ AFE=90 ??? AF 丄 BE E , PF 丄0B 于点F D 在BC 上,连接AD 、BE , AD 的延长线交BE 于点F 。试判断AF 与 0 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B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直线11 II 12,且13和11、1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 1、/ 2、/ 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A、B不重合),试探究/ 1、/ 2、/ 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 1 + / 2= / 3; 理由:过点P作11的平行线PQ, V 11 // 12, ???11 // 12 / PQ, ? / 1 = / 4,/ 2= / 5. V/ 4+/ 5= / 3,(2)同理:理由:当点? / 1 + / 2= / 3; / 1-/2= / 3 或/2- / 1 = / 3. P在下侧时,过点P作11的平行线PQ, V 11 // 12 ? 11 // 12 / PQ, ?/ 2=/ 4,/ 1= / 3+/ 4, ?/ 1-/2= / 3; 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 2- / 1 = / 3 ? 4、D、E是三角形^ ABC内的两点,连接BD、DE、EC,求证AB+AC > BD+DE+EC 解答:延长DE分别交AB、AC于F、G。 由于FB+FD>BD AF+AG>FG EG+GOEC 所以FB+FD+FA+AG+EG+GOBD+FG+EC

中考几何证明题及答案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几何证明练习题及答案 【知识要点】 1.进一步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熟练应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地写出较难证明的求证; 3.证明要合乎逻辑,能够应用综合法熟练地证明几何命题。 【概念回顾】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对应角( )对应高线( ),对应中线( ),对应角的角平分线( )。 2.在Rt△ABC 中,∠C =90°,∠A =30°,则BC :AC :AB=( )。 【例题解析】 【题1】已知在ΔABC 中,108A ∠ =,AB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CD . 【题2】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为C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EA⊥AF.求证:DE=BF. 【题3】如图,AD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且BD =CD .求证:AB =AC. 【题4】已知:如图,点B 、F 、C 、E 在同一直线上,BF=CE ,AB ∥ED ,AC ∥FD ,证明AB=DE ,AC=DF. 【题5】已知:如图,△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5. 求:∠APB 的度数. 【题6】如图:△ABC 中,∠ACB=90°,AC=BC ,线,过C 作CF ⊥AE ,垂足是F ,过B 作BD ⊥BC 交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1) 求证:AE=CD; (2) 若AC=12㎝,求BD 的长. 【题7】等边三角形CEF 于菱形ABCD 边长相等. 求证:(1)∠AEF=∠AFE (2)角B 的度数 【题8】如图,在△ABC 中,∠C=2∠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B ,求证:AB=AC+CD. 【题9】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求证:AF=21FC 【题10】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C 旋转到A'B'CD'的位置,若∠B'CB=30度,求AE 的长. 【题11】AD,BE 分别是等边△ABC 中BC,AC 上的高。M,N 分别在AD,BE 的延长线上,∠CBM=∠ACN.求证AM=BN. 【题12】已知:如图,AD 、BC 相交于点O ,OA =OD ,OB =OC ,点E 、F 在AD 上,且AE =DF ,∠ABE =∠DCF . 求证:BE‖CF . 【巩固练习】 【练1】 如图,已知BE 垂直于AD ,CF 垂 直于AD ,且BE=CF. (1)请你判断AD 是三角形ABC 的中线还是角 O F E D C B A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 初一数学几何证明题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培养学好数学的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的数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1. 提升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 数与形",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2. 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3. 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一个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不晓得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4.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

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 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 点. 则X=DO,Y=HY,Z=DJ. 因为D 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 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典型例题 1、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尺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分别与OA,OB相较于C,D两点,则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PC=PD 证明: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OM是角平分线 ∴PE=PF ∠EPF=90° ∵∠CPD=90° ∴∠CPE=∠DPF ∵∠PEC=∠PFD=90° ∴△PCE≌△PDF ∴PC=PD 2、如图,把两个含有45°角的三角尺按图所示的方式放置,D在BC上,连接AD、BE,AD的延长线交BE于点F。试判断AF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AF⊥BE 证明: ∵CD=CE,CA=CB,∠ACD=∠BCE=90° ∴△ACD≌△BCE

∵∠CBE+∠BEC=90° ∴∠EAF+∠AEF=90° ∴∠AFE=90° ∴AF⊥BE 3、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直线AB上。 (1)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试求出∠1、∠2、∠3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A、B不重合),试探究∠1、∠2、∠3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解:(1)∠1+∠2=∠3; 理由: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l1∥l2∥PQ, ∴∠1=∠4,∠2=∠5. ∵∠4+∠5=∠3,∴∠1+∠2=∠3; (2)同理:∠1-∠2=∠3或∠2-∠1=∠3. 理由:当点P在下侧时,过点P作l1的平行线PQ, ∵l1∥l2 ∴l1∥l2∥PQ, ∴∠2=∠4,∠1=∠3+∠4,

当点P在上侧时,同理可得∠2-∠1=∠3. 4、D、E是三角形△ABC内的两点,连接BD、DE、EC,求证AB+AC>BD+DE+EC 解答:延长DE分别交AB、AC于F、G。 由于FB+FD>BD AF+AG>FG EG+GC>EC 所以 FB+FD+FA+AG+EG+GC>BD+FG+EC 即AB+AC+FD+EG>BD+FD+EG+DE+EC 所以AB+AC>BD+DE+EC 5、D为等边△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延长BC至G。作∠ADE=60°(E.C在AD同侧)与∠ACG的角平分线相交于E,连AE。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 解:如图,作DF‖AC交AB于F. ∵DF‖AC.等边△ABC. ∴等边△BFD.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方法总结)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归纳总结: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 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

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O。 (补

AE=BD,连结CE、DE。

求证:BC=AC+AD B、C作此射线的垂线BP和CQ。 设M为BC的中点。求证:MP=MQ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 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 求证:CD=GF.(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 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 即△GHF∽△OGE,可得EO GF = GO GH = CO CD ,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经典题(二)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初一几何证明典型例题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戴氏教育达州西外校区名校冲刺 戴氏教育温馨提醒: 暑假两个月是学习的最好时机,可以在两个月里,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承上,还能启下。在这个炎热的假期,祝你学习轻松愉快。 初一典型几何证明题 1、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解:延长AD 到E,使AD=DE ∵D 是BC 中点 ∴BD=DC 在△ACD 和△BDE 中 AD=DE ∠BDE=∠ADC BD=DC ∴△ACD ≌△BDE ∴AC=BE=2 ∵在△ABE 中 AB-BE <AE <AB+BE ∵AB=4 即4-2<2AD <4+2 1<AD <3 ∴AD=2 2、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3、 4、证明:连接BF 和EF A B C D E F 2 1 A D B C

∵ BC=ED,CF=DF,∠BCF=∠EDF ∴△BCF≌△

∴ BF=EF,∠CBF=∠DEF 连接BE 在△BEF 中,BF=EF ∴ ∠EBF=∠BEF 。 ∵ ∠ABC=∠AED 。 ∴ ∠ABE=∠AEB 。 ∴ AB=AE 。 在△ABF 和△AEF 中 AB=AE,BF=EF, ∠ABF=∠ABE+∠EBF=∠AEB+∠BEF=∠AEF ∴△ABF ≌△AEF 。 ∴ ∠BAF=∠EAF (∠1=∠2)。 已知:∠1=∠2,CD=DE , EF P 是∠BAC 平 分线AD 上一点,AC>AB ,求证:PC-PB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 1. 如图,在ABC中,D在AB上,且△ CAD^P A CBE都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1)DE=AB(2)Z EDB=60 2. 如图,在A ABC中, AD平分/ BAC DE||AC,EF 丄AD交BC延长线于F。求证: / FAC=z B 4、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规定/ A=90o,/ C=25o,Z B=25o,检验已量得/ BDC=150,就判断这个零3. 已知,如图,在△ ABC中,AD,AE分别是△ 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 B=30 / C=50求:(1),求/ DAE的度数(2)试写出/ DAE与 / C - / B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A

件不合格,运用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 D A B 5、如图,已知DF// AC,/C=Z D,你能否判断CE// BD?式说明你的理由 6、如图,△ 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EL AB于E,交AC于F. 已知/ A=30 , / FCD=80 ,求/ D。 7、如图,BE平分/ ABD CF平分/ ACD BE、CF交于G, 若/ BDC = 140 °,/ BGC = 110。,则 / A ? C 8、如图,AD L BC于D, EGLBC于G,Z E = / 1,求证AD平分/ BAC B G D

9、如图,直线。丘交厶ABC勺边AB AC于D E,交BC延长线于F, 若/B= 67°,/ ACB= 74°,/ AED= 48°,求/ BDF的度数? 10、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勺顶点重合于O,则/ AOC/+ DOB 11、如图,将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叠放在一起? (1)若/ DCE=35,求/ ACB的度数; (2)若/ ACB=140,求/ DCE的度数; ( 3)猜想: / ACB与/ 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2、已知:直线ABW直线CDf交于点0, / BOC= (1) 如图1,若EOLAB求/ D0E的度数; (2) 如图2,若E0平分/ AOC求/ DOE勺度数. 13、已知,为上一点.

(完整版)初一上册几何练习题50道

.选择题 1.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2. 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5 , 12 , 13 (B)5 , 12 , 7 (C)8 , 18 , 7 (D)3 , 4, 8 3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 , 20和25 ,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 ) (A) 12 (B) 10 (C) 8 (D) 5 4. 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 ,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5.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 钝角ZAOB 6.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 (A)125 0(B)135 0(C)145 °(D)150 0 7. 已知Z a , Z 3是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旁内角,若Za= 50°,则Z。葡) A . 40 ° B. 50 ° C. 130 ° D . 140 ° 8. 如图,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若Z 1 = Z2,贝U AD //BC B. 若Z 1 = Z2 ,贝U AB //DC C. 若Z A = Z3,贝U AD //BC D. 若Z3 = Z4,贝U AB // DC 9. 下列图形中,可以折成长方体的是( D. 10.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 B. C_ D 11. 如图1,在AABC中,AB = AC,点D在AC边上,且BD = BC = AD,则Z A的度数为( ) A . 30 ° B . 36 ° C . 45 ° D . 70 ° 12. 、如图2 , AB II CD , AC ± BC于C,贝U图中与/ CAB互余的角有()

立体几何证明大题答案.

立体几何证明大题答案 1.(本题满分9分) 证明: BCD EF BCD DC BCD EF DC EF FC AF ED AE 平面平面平面)(////1????? ???????????== …………4分 ACD BC D CD AD CD BC AD BC BCD BC BCD 平面平面平面)(⊥????? ?????=?⊥⊥?????⊥AD 2 ………9分 1. 证明:过A 作AD ⊥PB 于D ,由平面PAB ⊥平面PBC ,得AD ⊥平面PBC ,故AD ⊥BC , 又BC ⊥PA ,故BC ⊥平面PAB ,所以BC ⊥AB 2、证明:(1)连结11A C ,设11 111AC B D O = 连结1AO , 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 11A ACC ∴是平行四边形 11A C AC ∴且 11A C AC = 又1,O O 分别是11,A C AC 的中点,11O C AO ∴且11O C AO = 11AOC O ∴是平行四边形 111,C O AO AO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1C O 面11AB D (2) 1CC ⊥面1111A B C D 11!CC B D ∴⊥ 又1111A C B D ⊥, 1111B D AC C ∴⊥面 1 11AC B D ⊥即

同理可证11A C AB ⊥, 又1111D B AB B = ∴1A C ⊥面11AB D 16.(满分12分)如图,在三棱锥S-ABC 中,,90?=∠=∠=∠ACB SAC SAB , (Ⅰ)证明SC ⊥BC ;(Ⅱ),29,13,2===SB BC AC 若已知 求侧面SBC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Ⅰ)证明: ∵90SAB SAC ∠=∠=? ∴SA ⊥AB,SA ⊥AC 又AB ? AC=A ∴SA ⊥平面ABC …………2分 又BC ?平面ABC ∴BC ⊥SA ;……………3分 90ACB BC ∠=?⊥又即AC …………………4分 又AC ? SA=A ∴BC ⊥平面SAC ………5分 又SC ?平面SAC ∴SC ⊥BC ………………6分 (Ⅱ)解: ∵SC ⊥BC AC ⊥BC ………………7分 ∴SCA ∠是侧面SBC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8分 在Rt SCB ? 中,由BC SB == 4==…9分 在Rt SAC ?中,由AC=2,SC=4得COS SCA ∠=1602AC SCA SC ο=∴∠=…10分 即侧面SBC 与底面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60°. ……………………12分 B S C A

初一几何证明题

初一几何证明题 一般认为,要提升数学能力就是要多做,培养兴趣。事实上,兴趣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每次考试都要考得好,产生信心,才能生出兴趣来。所以数学不好,问题不在自信,而是要培养学好数学的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提升的数学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 提升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抽出这些" 数与形",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去记忆,去理解。2. 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数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它是一种"文字兼数字与符号的结构"。数学里的符号、公式、方程式、图形、图表以及文字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了解。3. 提升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对数学材料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灵魂。若一个看到一大堆东西,看了半天也不晓得它们背后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这将是数学学习上极为糟糕的事。因为数学的精髓就在于,它舍弃了具体的内容,而仅仅抽出"数与形",并对这些"数与形"进行操作。 4. 提示孩子的运算能力。对"数或符号"的运算操作能力是数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时时刻刻也离不开运算。在运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弱点,进行强化与补救训练。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 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 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

中考数学超好几何证明压轴题大全

中考数学超好几何证明压 轴题大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求证:DC=BC; (2)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DC=∠FBC ,DE=BF ,试判断△EC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 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 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13-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 (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 (1)如图13-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 ,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 测量BM ,FN 的长度,猜想BM ,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13-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 ,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于E ,连结AD 、BD 、OC 、OD ,且OD =5。 (1)若,求CD 的长; (2)若 ∠ADO :∠EDO =4:1,求扇形OAC (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 5、如图,已知: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上一点,CH ⊥AB 于点H ,直线AC 与过B 点的切线相交于点D ,E 为CH 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点F ,直线CF 交直线AB 于点G. (1)求证:点F 是BD 中点; (2)求证:CG 是⊙O 的切线; (3)若FB=FE=2,求⊙O 的半径. 6、如图,已知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4,3), ⊙A 的半径为2.过A 作直线l 平行于x 轴,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 (1)当点P 在⊙O 上时,请你直接写出它的坐标; (2)设点P 的横坐标为12,试判断直线OP 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延长⊙O 的半径OA 到B ,使OA=AB , DE 是圆的一条切线,E 是切点,过点B 作DE 的垂线, 垂足为点C . 求证:∠ACB=31∠OAC . E B F C D A 图13-2 E A B D G F O M N C 图13-3 A B D G E F O M N C 图13-1 A ( E ) C O D F C A B D O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