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皮肤疾病,多表现为鼻部出现酒渣样的红斑、丘疹和鳞屑,给患者带来不少的烦恼。
中医认为酒渣鼻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稳、体内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整体状态,采用中药加减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则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的验案。
患者李某,男,45岁,因鼻部出现红斑、丘疹和鳞屑伴有瘙痒不适,就诊于中医诊所。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望、闻、问、切四诊辨证后,诊断为酒渣鼻。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医生给予了桂枝汤的加减治疗方案。
桂枝汤,为张仲景创制的治疗伤寒温热证的验方,具有解表宣肺、和营和血的功效。
加减则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使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具体处方为:桂枝6克,白芍9克,生姜3片,大枣4枚,木通6克,茯苓6克,车前子9克,甘草3克。
上述中药煎服,每日一剂。
李某按时按方服药,每天3次煎服,连续服用3剂后,就发现鼻部的红斑、丘疹和鳞屑有了显著的改善,瘙痒的症状也明显减轻。
于是他继续按医嘱坚持服药,连续服用一个疗程后,鼻部的症状几乎消失,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李某也注意调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
医生也根据他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饮食调理和生活指导。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李某的酒渣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是非常有效的。
中医治疗酒渣鼻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中医也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内外兼治,达到了治标治本的目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酒渣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耐心和医生一起合作,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盲目追求速效。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避免吸烟、饮酒等恶习,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疾病的康复。
桂枝汤医案

桂枝汤医案桂枝汤又名“小阳旦汤”。
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一.桂枝汤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证。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引。
)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渣煎汤,临卧前泡脚。
用药1剂后, 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特点。
而患者阵发性发热,发热凌晨3-5点明显,正为平旦之时,故用小阳旦汤(即桂枝汤)最合适不过。
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
此外,本方煎水临卧前半小时泡脚,有安神之功。
二.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寒激性荨麻疹医案:寒激性荨麻疹医案(1)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痒3年。
平素汗出恶风,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而缓。
为卫阳不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之荨麻疹。
处方:当归15g、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附子10g(先煎)、僵蚕10g、蝉蜕10g、刺蒺藜15g、乌梢蛇20g、生姜6g、大枣5枚为引。
服药3付后,遇寒头面手足外露之处皮肤肿消失,但入夜皮肤仍有微痒,上方加乌梅15g、五味子15g,3付而愈。
(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刺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祛风明目。
蝉蜕:疏散发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桂枝汤医案精选十一则

1、外感表虚刘×,男,10岁。
平素易外感,感之则发热3、4日不退。
咋日游泳,夜发,热38,5℃,头痛、恶风,轻微恶心。
今晨热仍不退,头痛加重,仍恶风,微汗,未纳,苔薄质淡红,脉浮数85至,证属外感风寒(表虚),疏方桂枝汤:桂枝6克,白,芍,6,克,红,枣,3,枚,生姜2片,甘草1.5克。
二剂。
嘱药后进热粥一碗,家长尊嘱,一剂后汗出,热解。
第二剂未服即愈。
(作者自验)2、表虚证低热于××,女,15岁。
1976年6月20日初诊。
前月患“感冒”,发烧38.5℃,经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类药物,体温降低,但低热不除,每天体温37.5℃左右已有20多天。
血尿常规,胸透,抗“0”测定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某医投以清热解毒中药,服2剂,无效。
现症:有时头痛、微恶寒,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
面色萎黄,精神颓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
此乃外感……邪未尽解,邪恋肌膜,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
治宜解肌退热法,投以张仲景桂枝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2剂。
服1剂后热退,2剂服完诸症悉除。
追访未典复发。
(中医药学报·黑龙江中医,学院1979;2:23)3、营卫不和自汗发热张×,女,35岁。
一个月前因流产而行刮宫术,失血甚多。
头昏、心悸、体倦。
钉,旬日来形寒恶风,时当夏日,怕冷不已,午后发热(38.2℃),动则自汗,汗后恶风益甚。
天明热退时,更是大汗淋漓,头昏、心慌、疲倦。
……面色无华,脉浮取虚大、重按缓弱,舌质久红润,苔白。
由于流产失血过度,阴虚营弱,导致营卫失调。
治当益气生血,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黄芪30克,当归身6克,炒枣仁12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7枚(去核)服药后当夜即得熟睡。
续服1剂,自汗恶风显著减轻,体温降至正常。
隔日复诊,已能当风起坐。
继予人参养汤加减,服药旬日而愈。
桂枝汤治皮肤病案例

桂枝汤治皮肤病案例
哇塞,你可知道桂枝汤能治皮肤病?这真不是开玩笑的!我就亲自见识过桂枝汤在皮肤病治疗上创造的神奇。
我有个朋友,他之前一直被湿疹折磨得苦不堪言。
那身上一片片红疙瘩,痒得他呀,别提多难受了。
用了各种药膏,都是好一阵又犯了,就像那打不死的小强,怎么都赶不走。
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个事,我一拍大腿说:“哎呀,你咋不试试桂枝汤呢?”他一脸狐疑,“桂枝汤能治皮肤病?我咋没听过。
”我赶紧给他解释,“你可别小瞧了这古老的方子。
”
后来啊,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看了中医。
医生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开了桂枝汤加减的方子。
嘿,你猜怎么着?喝了一段时间后,他那湿疹真的慢慢开始好转了!那瘙痒的感觉减轻了不少,红疙瘩也慢慢消退了。
看到效果这么好,他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
这不就跟修房子似的,找对了方法,才能把根基打牢。
桂枝汤不就是治疗皮肤病这座“房子”的牢固根基嘛!它能帮我们从根本上调理身体。
还有个例子,是一个邻居阿姨,她脸上老是发红、脱皮,去看了很多医生也不见好。
后来经人介绍喝了桂枝汤,没多久那张脸就恢复正常了。
这多神奇呀!
所以说呀,千万不要小看了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桂枝汤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真的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啦,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具体的还得听医生的建议。
但至少让我们知道了,还有这样一种独特的方法可以去尝试,不是吗?。
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

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桂枝汤治脾胃病案例引言: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胃主受纳消化。
因此,保护脾胃健康非常重要。
而桂枝汤作为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脾虚湿困证的患者,在服用桂枝汤后的疗效和治疗过程。
一、患者基本情况姓名:王女士性别:女年龄:45岁主诉:食欲不振、腹泻、口干舌燥、头晕乏力。
二、辨证分析根据王女士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辨证分析,她属于脾虚湿困证。
具体表现为:1. 腹泻: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导致大便稀溏。
2. 食欲不振: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食物,导致食欲不振。
3. 口干舌燥: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液,导致口干舌燥。
4. 头晕乏力:由于脾气虚弱,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养分,导致头晕乏力。
三、治疗方案根据辨证分析结果,王女士的治疗方案为补脾益气、祛湿化痰。
具体使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
桂枝汤加减方:桂枝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生姜6片、大枣5枚、陈皮6克、甘草3克。
四、治疗过程1. 初诊初诊时,王女士的主要症状是食欲不振和腹泻。
根据辨证分析结果,医生开出了桂枝汤加减方,并告诉王女士需要坚持服用一个月。
同时建议她注意饮食卫生和规律作息。
2. 服药期间王女士按时服用了医生开出的桂枝汤加减方,并且注意了饮食卫生和规律作息。
在服药期间,她的腹泻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大便变得更加正常。
同时,她的食欲也有所提高,感觉比之前更有精神。
3. 复诊一个月后,王女士再次前来复诊。
医生观察到她的脸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
经询问得知,她的腹泻已经完全消失了,食欲也恢复正常。
此外,她还反映口干舌燥、头晕乏力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四、总结通过以上治疗过程可以看出,在治疗脾虚湿困证方面,桂枝汤具有显著的效果。
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腹泻和食欲不振等症状,还可以改善其整体身体状态。
当然,在使用桂枝汤治疗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并且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桂枝汤临床应用医案

桂枝汤临床应用医案
患者,女性,45岁,因寒冷引起的关节疼痛,头痛,发热,咳嗽,流鼻涕和身体乏力等症状去医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患者体温高达39°C,咽喉红肿,扁桃体肿大,双肺部有明显的湿啰音,并伴有流鼻涕和咳嗽等症状。
针对患者的症状,医生立即采用了中药治疗,并将桂枝汤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处方:桂枝12g,生姜6g,大枣6枚,茯苓9g,甘草6g,人参6g。
上方加水煎煮,每日2次,连服5天。
治疗结果:经过5天的治疗,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关节疼痛,头痛,咳嗽,流鼻涕和身体乏力等症状消失。
再次检查时,扁桃体肿大和肺部湿啰音均明显减轻。
结论:在临床实践中,桂枝汤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它具有温阳祛寒,通微发汗的功效,并且很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
在应用时,应按照病情和患者的体质做出适当的调整。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实践中。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材,结合其他药材和配伍原则,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桂枝作为中药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良药。
在桂枝汤中,桂枝被用作主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排血能力。
桂枝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焦虑、失眠等不适症状,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除了桂枝,桂枝汤还包含其他药材,如芍药、生姜、大枣等。
这些药材在配伍原则上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芍药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大枣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能够调节心脏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医案中,有一例非常经典的案例: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因心脏病反复发作而来就诊。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显示心脏有明显的缺血病变。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心绞痛。
医生给予患者桂枝汤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服用桂枝汤两次,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显示心脏病变明显改善。
此后,患者坚持每年定期服用桂枝汤进行巩固治疗。
经过几年的治疗,患者心脏病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从这个医案中可以看出,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优势在于其温补作用和调节心脏功能的能力。
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桂枝汤还能够调节心脏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心脏的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作为中药方剂,桂枝汤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等,桂枝汤可能不适用。
桂枝汤虽然具有温补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过于燥热的症状,加重心脏负担。
在应用桂枝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和服用。
桂枝汤,七例医案

桂枝汤,七例医案桂枝汤,古代医案七例1 李士材医案:治吴君明,伤寒六日,澹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
众议承气汤下之。
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日:“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
众皆咋舌,以澹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
李曰:汗多神昏,故发澹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
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论;此头痛有汗,故可有桂枝汤。
若是无汗,谁敢用桂枝汤。
(下条衄后,是卫气已泄,故可用桂枝汤,通经解经,以泄营郁,泄营即是泄卫郁,或营卫互根之理)表解则愈。
汗出则便燥。
汗止则津液下润,大便自通。
附;太阳二十三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太阳已入阳明)。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此麻黄证)。
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注解,头痛有热太阳证,不大便六七日阳明证,太阳病已入阳明,故可与大承气。
重点其小便清者,知病不在里,仍在表也,也就是不在阳明,仍在太阳,当须发汗,此麻黄汤证,以解表寒,发太阳则病解。
若没发汗而头痛者,必衄,衄者是皮毛不开,卫气上泄,气动而血衄,故见衄血而卫气外泄也。
衄血卫泄,故可以桂枝汤,通肌解肌,凉血熄风。
桂枝汤,通经解肌,泻其营郁,卫气外达,卫气松缓,则衄证免矣。
2 王子政医案:治一商人自汗症,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乃请王治疗。
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
乃与桂枝汤,不加增减,服五帖而愈。
论;自汗出,前医用止涩收敛之药,数十帖而无效,此医者必没读《伤寒论》也。
王氏用桂枝汤,不加增减,五帖而愈,此王必读过《伤寒论》。
3 叶天士医案:治一人,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瘦面赤,察质木火,阴不配阳。
据说服桂枝汤治外感,即得此恙,凡辛温气味宜戒,可以无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以下案例分别治疗(均有出处):1--治感冒2--治肩周炎3--夏日腹泻4--治肌肉痛5--治身痒6--治自汗7--治盗汗8--治过敏性鼻炎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
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
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临证验案】1 治感冒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
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
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
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 治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
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
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
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
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
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
总以审症择药,增强原方功效为宗旨。
3 治夏日腹泻夏暑酷热,外热内寒,人与天地之气相应,肌表热,脾胃寒。
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
习惯用药,霍香正气散治时行腹泻,是不成文的规矩。
然而夏天的泄泻,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健运脾胃,振奋中焦,拨乱反正,似乎有高于霍香正气散的所在。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2岁,干部,1982年7月9日就诊。
病者盛夏之时,恣食生冷,凌晨顿觉腹痛形寒,继之肠鸣泄泻,大便稀溏而薄,周身酸胀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1剂药后身暖如日浴,泄止大半,再剂其病如失。
按:桂枝汤健运脾胃,有其独到之处,桂枝配甘草温养脾胃之阳,芍药配甘草和脾缓急、止痛,伍姜、枣调和营卫。
全方内可健脾胃,外可和营卫。
既治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在温而不燥,无姜、附辛热之弊。
泄泻剧者,加白术、茯苓,轻则加神曲、广木香;呕者,加陈皮、半夏。
如此加减化裁,其效优于霍香正气散。
4 治肌肉痛四肢肌肉疼痛,多责之于风湿痹痛,一般从活血祛风定痛求治。
然而,临床上因于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稍佐通经活络的药物,亦为临床常法之一。
病案举例:王某某,女,39岁,干部,1985年3月6日就诊。
病者自述,四肢肌肉疼痛已多时,近四五天两上肢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处,肌肉似抽搐样痛,用于不停地按摩疼痛始缓解。
停不多久又似抽掣,肌肉跳动,两手无措。
两膝以下至踝关节以上肌肉亦疼痛,并每隔一二天抽筋,屈伸不利,腓肠肌掣痛,其他无明显体征。
六脉平和,舌苔薄白而润。
无风湿病史,抗“O”、血沉均正常。
病起于浆洗衣被之后,局部亦无红肿。
权且从调和营卫入手4剂,以观动静。
二诊(3月9日):服前方2剂后,自觉四肢肌肉疼痛明显减轻,4剂服毕疼痛基本消失。
病者来诊谓无何不适,只求巩固。
诊其脉和缓,舌苔薄润。
遂守原方再进4剂。
半年后因感冒来诊,告之四肢肌肉疼痛未复发作,近期疗效甚著。
按:桂枝汤系为调和营卫剂,正因其有“滋阴和阳”、调和气血的功效,故肌肉疼痛亦可假调和营卫之功而获效。
但必须指出,加桑枝通经活络,加安痛藤活血止痛,若下肢疼痛甚,加忍冬藤、晚蚕砂,既合桂枝汤调和气血以治本,亦可作引药下行以治标,临床有其独特之功效。
5 治身痒身痒多责之于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
其实不然,属于营卫不和者,亦不乏其例。
其特点是,身痒无明显皮疹,搔抓之后亦无痕迹,亦无阴虚、便结等燥象。
故身痒者,不能概以凉血祛风药统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痒,亦属正治之举,并非旁门左道。
病案举例:范某某,男,24岁,技术员,1985年4月1日就诊。
患者自1978年起,每于打球或劳动后汗出,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淡红色线状痕迹,有时随搔随消,日久搔后二三日渐消散。
初起一二年间,服用抗过敏药有效。
近来每每在活动后,身体发热瘙痒加剧,不畏风寒,口和,舌润,薄白苔,脉缓略弦。
拟从调和营卫,佐以疏风入手。
方用桂枝汤加二诊(4月6日):服药后,自述瘙痒基本控制,劳累汗出舒畅,肌腠间的郁热感不复出现,诸身轻爽,脉息和缓,舌苔白润。
要求服药巩固,仍依前方,再进5剂,此后未再复发。
按:桂枝扬是治身痒的良方。
究其身热汗出身痒,且经年不已,脏无他病,实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故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于外,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药中肯壁,虽属固疾,尤可取效。
诚然,用此辛温之剂,如系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皆在所不宜,必须明辨。
6 治自汗自汗出多属肌表不固,但久之可使卫外不固而阳虚,是汗出耗津伤气之故。
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附子汤,应因人因病而异。
病案举例:郑某某,男,49岁,干部,1985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自述初则每夜汗出,没有介意。
继之白天动则亦汗出,且容易感冒。
感冒则鼻塞流清涕,诸身酸楚,淅淅恶风,但不发热,偶尔不药自愈,多数是须经药物调治才能康复。
脉浮缓而虚,舌苔白润。
拟用桂2剂后再行酌定。
二诊(3月13日):服前方后,汗出略减,但好转不明显。
自觉仍四肢清冷,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缓而虚。
守上方,去龙、牡,加制附片10g,嘱再服3剂。
三诊:服上药后,身暖,汗出止,四肢回温,脉缓软有力,舌苔白润。
拟用桂枝汤原方,药量如上,再合玉屏风散(生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服5剂后,一切如常。
按:论中有“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的记载,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
其宗旨是汗后阳虚。
本例营卫不和,脏无他病,虽未经发汗而汗出不止,故取桂枝加附子汤获效。
继之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一则调和营卫,一则温阳益气固表,两方合用各建其功,是阳虚表不固的有效调理剂,临床每多获效。
7 治盗汗盗汗有阴虚,有湿热,有积热,亦有实质性病变,如肺结核、肺部感染均可盗汗。
临床应区分病性、病位,不可以阴虚盗汗统辖之。
病案举例:曹某某,男,13岁,学生,1979年8月10日就诊。
患孩以盗汗多来诊。
询其病史,长期寝汗如洗,凡入睡后即遍身汗出,形体瘦小,饮食尚可,两便正常,脉缓弦细,舌苔薄白润。
血常规:WBC 12×109/L,N 80%,L 60%。
胸透:肺纹理增粗,左肺有条状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服2剂后,盗汗止,无任何不适,脉缓略弦。
血象WBC 8×109/L,N 56%,L 17%。
胸透:肺纹理增粗。
药已见效,再进2剂,以资巩固。
服完4剂后,血象正常,胸透肺无异常,停药观察。
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盗汗之由系肺部感染,或肺门淋巴结核者并不少见,尤以3-5岁小孩多见。
炎症,一般多用西药抗炎、中药清热治疗。
但临床不能视炎症即清热。
本案经诊断为肺部感染,病者证候为营卫不和,无热可稽,故用桂枝汤加味取效。
笔者治小儿寝汗多例,以桂枝汤加生龙牡,或加浮小麦、凤凰衣均获良效。
8 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多见于肺气虚、抵抗力差的体质,不受年龄之限,大人、小孩都可罹患。
其特点是,鼻塞流清涕,语气重浊,不闻香嗅等,经常反复。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17岁,学生,1994年1月10日就诊。
病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用滴鼻药、抗过敏药未能缓解,几乎每日鼻塞流清涕,不发烧,不闻香嗅,两鼻不通气,或两鼻孔轮流闭塞,有时流脓鼻涕,其他无任何不适,舌苔薄白润,脉缓有力。
曾服霍胆丸类嗣后,因感冒又复发1次,仍守前方再进10剂,隔日1剂,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多为肺气虚,卫外不足,用桂枝汤加宣肺药,加清透阳明药,增强其疗效,但不宜用更多的苦寒药。
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肺卫之气充沛,御外的能力加强,鼻炎自可控制。
治感冒后的咳嗽寒咳汤——对治少阴、太阴两经并证王牌方——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方子是:《伤寒论》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通脉四逆汤等方的合剂,是笔者数年前精心开发的伤寒通用方:寒咳汤:麻黄6 制附片6 细辛3 炙甘草6 桔梗6 杏仁6(去皮打碎)五味子干姜白芥子(打碎)各3-6 黄芪12 (单位:克。
)水煎服。
日一剂。
儿童酌减,十岁左右的两天一副,五岁左右的四天一副。
[方解]:此方为《伤寒论》对治少阴证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桔梗汤”(专治咽痛方)、“通脉四逆汤”,以及治痰饮的“小青龙汤”合剂。
当感冒发展到咳嗽、咽痛,邪已入少阴矣!盖区区咽喉乃兵家必争之地,咽喉为“众阴之会”。
[功效]:升阳散风,祛寒解表,止咳化痰。
[加减]:口咽干燥,口中津液缺乏者,加麦冬9-12克。
夏季多汗,麻黄减到2-3克,服药毋使大汗淋漓为要,若大汗淋漓,则必不愈。
余毋加。
[适应症]⑴初感受风寒,邪在肤表,还未发展成感冒时当即少量服用丸剂(九克丸服1/4丸),即可迅速祛除风寒,避免发展为感冒,殊效。
⑵风寒侵入较深,发展成咳嗽,吐白痰,头不痛时。
即少阴、太阴合证。
⑶用于受寒感冒后迁延不愈,转为急、慢性气管炎、肺寒吐白痰者、老慢支等。
⑷加白芷、辛荑可治急、慢性鼻炎。
⑸不适用于头痛、身痛、发烧、脉浮紧类型之热症。
此时应按《伤寒论》太阳脉症之桂枝、麻黄汤症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