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桂枝汤心得

桂枝汤心得

桂枝汤心得桂枝汤为仲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

用桂枝之辛温通阳以治卫,芍药之苦酸益阴以治营,生姜之辛温以散寒邪,大枣、甘草之甘温以扶中气。

桂枝合生姜有祛风祛寒之力,桂枝合草、枣有解表固表之功,桂枝合芍药能并调营卫,芍药合甘草滋阴养液,总之凡风寒在表,营卫不和之证,本方皆能治之。

笔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用本方为主,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等多种皮肤药,获得满意的效果。

今举治例数则及临床运用点滴体会如下,供参考。

例1多形红斑徐某某,男,38岁,工人。

自诉:三年来每逢冬季两足背面发疹作痒,天暖时则消失,最近三周来两手背发疹剧痒,二便自调,饮食如常。

检查两手背面有散在性丘疱疹,突出皮肤表面,如绿豆大,部分融合成斑片,色暗红,唇、口内黏膜、眼结合膜等处,尚未发现皮损,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证属风寒外束,湿邪蕴阻,以致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祛寒化湿。

处方:桂枝、苍术皮各二钱,炒赤芍、丹参各三钱,生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四剂后,丘疹红斑接近消失,痒瘥,苔仍薄白脉尚浮缓,续服四剂,两手背面皮损消退后未见新发,脉舌如前,再以养血和营,原方去姜皮,加鸡血藤三钱,杜红花一钱半,以巩固疗效。

例2湿疹林某某,男,30岁,职工。

自诉:两年来两大腿每至十月间发疹作痒,抓后有滋水流出,至春暖期间逐渐自愈。

检查大腿内侧有散在性丘疹,部分有抓痕及糜烂渗液结痂面,苔薄,脉滑。

乃寒阻于肌肤,营卫不和所致。

方用桂枝独活各一钱半,炒赤芍丹参、防已各三钱,杜赤豆四钱,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三剂后,血疹逐渐隐没,留有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痒减,脉舌如前,续服原方四剂,证情又见好转,唯夜间仍有作痒,舌质略红、苔薄脉转滑数。

以其湿邪有化燥之象,兼以血分有热,故改用凉血清热化湿法,上方去桂枝、独活、姜皮红枣,加生地黄、川柏、苦参,再三剂而愈。

例3荨麻疹张某某,女,36岁,职员。

1960年以来,每届冬季,遇风冷刺激,或冷水浸渍,即遍发风团,作痒不舒,得暖则疹隐而痒减。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

桂枝汤临床应用分析1. 引言1.1 桂枝汤简介桂枝汤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四味药物组成。

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等症状。

桂枝汤以其独特的配伍和疗效,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医方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桂枝汤作为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对于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存在许多争议和探讨。

因此,对桂枝汤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规律,对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丰富中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桂枝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2.1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源自《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

它由以下五味药物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和甘草。

每种药物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共同发挥疗效。

•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是方中主药。

•白芍:有养血调经、缓解肌肉疼痛的作用,与桂枝相配,既能调和营卫,又能防止桂枝过汗伤阴。

•生姜:可以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协助桂枝增强发汗之力。

•大枣:能补脾和胃、养血安中,与生姜相配,有助于调和营卫。

•甘草:具有和中调药、缓解药性的作用,是使药,使整个方剂各药效相辅相成。

桂枝汤的药物配伍严谨,药性温和,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等多种病症。

2.2 桂枝汤的药理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解热作用:桂枝汤能有效地降低实验性发热模型动物的体温,其解热作用可能与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降低前列腺素E2含量有关。

•抗炎作用: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

•镇痛作用:对各种疼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内啡肽等疼痛相关物质有关。

•保护心血管作用:桂枝汤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了许多身体不适的情况的产生。

在中医方面,桂枝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调理身体的方剂。

桂枝汤,是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四味中草药配伍制成的方剂。

其主要功效为温通经络、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的使用历史相当悠久,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其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冒、头痛、发热、心悸、失眠等病症。

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桂枝汤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和思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文献综述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桂枝汤的基本药物组成、药理作用及功效特点。

2. 桂枝汤在临床中治疗各种疾病的应用情况。

例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抑郁症、失眠症、心悸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3. 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探究桂枝汤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法。

4. 总结桂枝汤的应用体会及其对临床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对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实例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药效特点,也可以为其他中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应用体会,可以对中医治疗相关病症提供一些思路。

最后,本研究结果的得出,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广桂枝汤的应用,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四、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的进度计划如下:1. 2021年10月:完成文献搜集和综述分析。

2. 2021年11月:分析桂枝汤的药效特点及临床应用情况。

3. 2021年12月:结合临床实例分析桂枝汤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方法。

4. 2022年1月:撰写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

五、结论:桂枝汤是一种在中医领域应用十分普遍的方剂,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药效特点和应用范围,进一步增强我们对中药治疗疾病的认识。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也可以为中医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

临床中桂枝汤的使用感受
在临床中使用桂枝汤的机会很多,尤其是在儿科。

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为什么或效或不效呢?可能是服用方法的问题。

桂枝汤的煎服法相当重要,没有之一。

作为《伤寒论》第一个处方的煎服法地位举足轻重,“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原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浆浆,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喝完桂枝汤后需要做一下操作:
第一:喝热粥
第二:盖被子捂汗,
第三:出汗的要求:全身出透汗,不能够出的太多,需要2小时左右。

个人经验出汗后全身会很舒畅,不会有黏糊糊的感觉。

第四:喝药的频率:儿童1小时一次药,成年人半小时一次。

喝到出汗退烧即可停药。

第五:饮食禁忌:感冒期间只能喝白粥。

“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这些是基于临床与读书的感受,偏颇之处请大家指正,与大家共同探讨!。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方证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与应用方剂之诊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

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为太阳中风证所作方剂。

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构成,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

桂枝汤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临床上异病同治之特点。

1方证特征《伤寒杂病论》中第12条中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音音恶寒,渐渐恶风,盒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中风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太阳中风是风邪伤于卫,所以脉见浮脉,归为阳浮;营阴不足,所以沉取脉迟缓无力,归为阴弱。

发汗,汗出恶风,脉象浮缓是桂枝汤的主要特征。

微微出汗应在桂枝汤得到有效应用后所能产生的疗效。

2病症机理桂枝汤的主要病症机理称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因而,卫强则发热,卫强不能秘,营弱不能藏,汗自出。

在《内经》中提出:“阴在内阳之也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营卫和谐,从而阴阳协调,进而阴平阳秘。

桂枝汤证正是因为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卫外,因此产生汗出病变。

3配伍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益阴养血,进而敛营止汗为臣。

两药相和杂揉,继而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解肌散邪,能暖胃止呕为助。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益气和中,继而滋脾生津。

甘草甘平,故有安内攘外之功效,使之调和中气,调和表里,并以调和诸药矣,合桂枝及生姜方能扶卫气,桂枝汤本身与专门应用于发汗的方剂有所不同,其主治在于脾胃,配伍采用辛散、甘补与酸收合用,方能具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进而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调和阴阳与补益脾胃之功效。

4取药方式桂枝汤在服药方式上与其他方剂有所不同,具有特殊要求。

(1)“服己须臾,食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2)“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增加衣被,以达到“遍身漐絷,微似有汗”的目的。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桂枝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

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我有幸使用过桂枝汤来治疗一些病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临床应用体会。

首先,桂枝汤在治疗感冒发热方面非常有效。

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治疗是非常合理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诊过一个男性患者,他的症状是头痛、发热、身体酸痛,尤其是寒冷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我根据他的症状给他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使用后,他的体温迅速下降,头痛和肌肉疼痛也有所缓解。

通过桂枝汤的治疗,这位患者很快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

其次,桂枝汤还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它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停经,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桂枝汤正好能够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女性患者,她因为月经不调来就诊。

她的症状是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腹痛等,经过详细的询问,我确定了她的诊断,并给她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也明显减轻。

通过使用桂枝汤来治疗月经不调,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她们对中医药的信任。

最后,桂枝汤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桂枝汤对于治疗慢性疼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有一定的效果。

这类疾病常常伴随着寒冷引起的痛苦、痉挛等症状。

桂枝汤在温经散寒的作用下,可以缓解痉挛,以及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病变组织康复。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腰部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了进行物理治疗外,我还给他开了桂枝汤来调理气血。

使用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感觉到腰部血液流动更畅通。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

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董廷瑶谈谈桂枝汤的应用体会澳大利亚宋知行临床上运用仲景经方是否有效,取决于对经方的理解。

我长期追随全国名老中医董廷瑶,对此略有体会。

现以桂枝汤为例说明之。

一、加深理解方义自明从古至今,对各经方的理解,往往诸说纷纭,要能获得准确、贴切的认识,并不容易。

以桂枝汤言,其用或在太阳中风之时,或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之时,它有调和营卫、固表祛邪之功;有关桂甘龙牡与炙甘草汤,其中桂、芍、炙草对心阳心阴之虚有补助作用;小建中汤之治,表明了桂、芍对脾胃阴阳有着调补功能。

同时,桂枝加龙牡汤之用于遗精、梦交,说明桂、芍也能调和肾元之气。

此外,后世有言,桂枝汤能调补阳维之虚(连及冲任),是扩大了桂枝汤的运用范围。

由此可知,桂枝汤之功,分别有抗邪、温煦、调补、固摄等作用;若体会其精意,则有通启阳气,振奋神机之义。

这样,在运用桂枝汤上,就有很大的灵活性了。

同时,在进行复方使用上,桂枝汤也可居于次位,但仍具有很大的功能。

二、通启阳气拨动神机学习仲景著作,可以懂得桂枝汤类方功能的广泛性,从而引导我们掌握它具有的通启阳气、拨动神机之功。

以上海市儿童的厌食病为例,董老即采用桂枝汤加味,加皮尾参、炒谷芽、炒麦芽、陈皮、山楂等,治病疗效显著。

这些病儿原有面色[插图]白或萎黄、盗汗、苔薄润、脉较弱、容易感冒等,可推知其病机在于阳气不振、运化乏力,这样运用了桂枝汤以通启阳气,诚有良效也。

又如,董老治一智能欠佳,学习成绩不良的儿童,其症有言少遗尿,踽行手抖、面色苍黄,动辄多汗、脉濡细弱、舌苔淡润。

考虑到该儿出生时难产,是用产钳而下的,断为神机受伤、心窍不利,即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菖蒲、首乌等治疗,三月而愈,智商上升,手足灵活。

三、复方合理桂枝可次桂枝之用,常组复方。

在采取复合二三方的情况下,桂枝汤的位置可有主次之别。

有关桂枝汤居于主方的地位,是人所共知的,这里不赘。

另一种是桂枝只处于辅助的位置,而另方却居于主要地位,但桂枝之功仍然甚佳。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一.引言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解表、发散寒邪等功效。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享作者对桂枝汤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2.1 适应症:- 外感风寒型感冒:以恶寒发作性为主要特征,伴有头身酸重。

- 阳虚内寒证: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

2.2 禁忌症:- 血分虚弱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三.配伍原则与药物组成3.1 主要药物组成:- 桃仁: 具有活血化淤的功能,能够缓解气滞血淤所致的胸闷胁迫.- 芍药: 入心包络经,可般陈水湿而行其浮动于外部之势.- 生姜: 辛散凉退;辛味可以扰攘卫气运行出来.3.2 配伍原则:- 桃仁与芍药相配,协同活血化淤;- 生姜入汤可辛散凉退。

四.临床应用体会4.1 外感风寒型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恶寒发作性等特征进行判断,并结合其他证候综合分析。

- 常见剂量为桂枝9克、生姜6片(去皮)、大枣5颗和水1500毫升。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数及服法。

4.2 阳虚内寒证治疗中的应用:- 结合患者阳虚内寒相关表现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进行判断并给予适当处理。

- 建议在方子加味时添加益气固脱类药物以增强效果。

五.总结本文对于桂枝汤在临床上常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详尽介绍。

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在日后医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该经典方剂。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方剂:中医药学术语,指由多种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的处方。

2. 经典方剂:在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书籍中所记载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地位的方剂。

3. 适应症:指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够有效治愈或缓解特定疾病时使用该方法或服用该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

全篇共113方,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

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

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

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桂枝汤的组方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本方为汉代剂量)。

方中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表,为君药,配以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具有降逆止呕之功。

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用以臣药,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

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

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

以上五药,内含辛、酸、甘等味,辛甘化阳以助卫,酸甘化阴以和营。

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

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

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

至于芍药,重在泄营。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通顺血脉,消肿退热,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

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

生姜助桂枝走表通阳,芍药协桂枝入里泄营,一表一里,形成开合调节。

可见生姜在桂枝汤中具有与芍药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君二臣的主要药物之一。

2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2.1双向调节作用2.1.1对汗腺分泌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汗腺分泌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观察对小鼠汗腺分泌作用的影响显示桂枝汤对正常及汗腺分泌进行性受抑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促进其发汗的作用,其发汗作用具有维持时间短、起效快等特点,有利于散热。

以阿托品及安痛定肌注大鼠造成其汗腺分泌受抑和亢进的病理模型,应用桂枝汤后,能分别增强和抑制汗腺的分泌[5]。

2.1.2对体温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具有调节病理状态下的体温变化,采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认为,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改变下丘脑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及修饰有关[6]。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的机理,亦认为该方能分别逆转下丘脑和血浆中cAMP含量的变化,使之向正常水平方向恢复,同时相应伴有发热解热或低体温升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鯨坝-1切灌胃大鼠,表明能拮抗神经降压素(NT)的降体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錬坝-1瑯灌胃大鼠,既能抑制5-羟色胺(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还能在解热和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升高。

2.1.3对血压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动物的血压具有升高或降低的双向调节作用。

采用无损伤大鼠尾脉搏测压法,探讨桂枝汤对大鼠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

结果显示,桂枝汤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并能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经化学分离提取所得A部分(Fr. A)和E部分(Fr. E)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B部分(Fr. B)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7]。

2抗菌作用桂枝汤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以《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用药剂量配方,制成20g折圳-1酗啲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抗菌实验。

结果表明,桂枝汤除对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外,对其余几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分别将桂枝汤中甘草量提高1倍,桂枝和白芍量各减少一半,其抑菌作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增加甘草量的效果最佳,而分别减少桂枝和白芍用量后的结果基本一致[8]。

3抗病毒作用桂枝汤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将桂枝汤以细胞维持液稀释后(pH 610),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副流感病毒-RSV, dV3, AdV7, ECHO11, CoxB4, CoxB5, CoxB6,HSV-l, HSV- H 共10 株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桂枝汤4mgm晾坝-11那时对副流感病毒21,AdV4,AdV7以外的7株病毒致细胞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增至8mgmL坝-1时;时,对所试10株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外,将桂枝汤煎剂(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0 倍)单次或连续3d给予大鼠,于末次药后一定时间采血,分离血清,以此血清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从单次给药或多次给药、不同采血时间、血清保存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大鼠含桂枝汤血清对所试HS站坝-1班HSV-H , CoxB4, CoxB5等病毒致细胞病变有延续作用,血清在-20 C保存3个月仍有此作用。

同时正常大鼠血清对某些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也有延续作用,但正常大鼠血清保存3个月后,其抗病毒作用似有所下降[9]。

4镇痛作用桂枝汤镇痛作用明显。

取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及桂枝汤8 gkg-1 ,为减少动物的耐受性,2次注射时间间隔72 h以上。

注射后1 h,将动物置于电热板上(55 士0.15)C,记录小鼠后肢举起或跳起的潜伏时间。

结果桂枝汤用药后可使动物疼痛阈值增加,且镇痛作用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10]。

5桂枝汤应用体会笔者简单举例说明桂枝汤在临床三点应用体会。

5.1感冒(外感风寒型)患者,男,15岁。

主诉:发热1周。

患者因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

体温38〜39 C ,头痛、流清涕。

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

胸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输液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高热时肌注安痛定退热。

经1周治疗,体温时低时高,发热前必恶寒,病情无好转。

其家长请余诊治,观其患者, 在家盖被,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8. 5 C , 口不渴,流清涕,遍身微汗出,大便每日1次,小便正常。

舌正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投以桂枝汤发散解表,调和营卫,并嘱其家长在患者服药后,喝热粥1碗,盖被,令微汗出约2h,避风寒,勿发大汗。

服药1剂,热退而愈。

5.2急性胃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及大小肠其致病原因乃脾胃本身素虚,加之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胃阳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杆菌、真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桂枝汤既可较好地抑制杆菌、真菌等致病菌又可温运中阳、调和营卫。

原方应用可收良效,如治王某,女20岁,入院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日次呈水样小便量少色黄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诊为急性胃肠炎。

投桂枝汤原方剂,病愈出院。

5.3更年期综合征刘某,女,54岁。

2007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瞬间又感怕冷,恶风出汗,心烦躁,已半年余。

患者于两年前月经闭止,今年3月开始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烦躁不安,瞬间又怕冷出汗恶风并有少寐,至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服谷维素、安定等药未愈。

舌红苔薄脉细数。

此乃肾气亏损,营卫不和,治宜标本兼治,即用调和营卫又投养血补肾法,方用桂枝汤加味。

更年期综合征,系女子雌激素衰减,除月经闭止外,可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尤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气衰退,肾阳不足,肾阴亏损,以致脏腑功能失衡,营卫不和,卫不固故怯寒怕冷。

营不内守故汗出,营血同源,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而少寐。

肾水不足,肾水不济心火致心烦易躁,立方宗旨在于先调营卫,桂枝汤主之,再用养血补肾、固其本而达到治疗目的。

5.4桂枝汤的服法《伤寒论》12条“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服令一时许,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易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文中提到:①把桂枝、芍药、炙甘草,粉碎成较大颗粒,用文火煎五位药。

②一剂药一次煎好,分三次服。

③因桂枝汤本身不发汗,服汤药后,过一会须吃热粥,用热粥助药力向外发散,并加衣被酿汗,使全身微汗湿润为佳,因患者本身汗出,所以不可过汗,以免伤人正气。

④服药第一次汗出病愈,即可停服,免因发汗太过而伤津。

如服后不出汗,可服第二次。

还不出汗,则可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半天左右时间服完三次药。

⑤病重者,可昼夜服药二、三剂,加强观察护理。

(6)服药期间,禁生冷和一切不易消化、有刺激性及腐败的食物[111]。

参考文献[1]王琦•伤寒论讲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2-26.[2]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82: 55.[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桂枝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71-1772.[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赤芍药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3-1095.[5]富杭育,贺玉琢,李晓芹,等.桂枝汤对汗腺分泌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11(1): 34-36.[6]周军,李沧海,霍海如,等.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组影响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 9(1): 31-34.[7]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 7(4): 20-22.[8] 彭宣宪,葛海斌.桂枝汤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 (1): 72.[9] 贺玉琢,高英杰,富杭育.含桂枝汤大鼠血清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 26-28.[10] 宋建国.中药方剂桂枝汤的时间药理学[J].中国中药杂志,1994, 19(3): 178-180.[11] 郑怀宽,韩松.临床检验ELISA指南[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