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学习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研读桂枝汤心得□ 王业龙《伤寒论》桂枝汤,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主治太阳中风证。
殊不知,桂枝汤“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
营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非攻伐,非补助,而能使窒者通,逆者顺,格者和。
是故无论内伤外感,皆可取法以治之,要在因宜制裁……由此权衡变化而推而广之,则全论诸方之法,皆可一意贯之,而治之之法,亦不外乎此矣”(《伤寒本旨》)。
方本解肌,不是发汗剂《伤寒论》中,用桂枝汤解表的条文共21条。
若仔细读之,便可省悟到,仲景用桂枝汤解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特殊的要求:一要“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二要“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地加盖衣被,约2小时)。
如此而达到“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之目的。
诸如《金匮要略》治柔痉的栝楼桂枝汤、治黄汗的桂枝加黄芪汤等方皆同,这是因为桂枝汤不是发汗剂而是解肌剂。
解肌与发汗不同,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这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桂枝汤。
桂枝汤以芍药为君,臣以苦酸微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伍杏仁之制迥然有别。
麻黄汤开泻皮毛而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
李时珍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
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
”李氏对麻桂之辨,亦可见麻黄汤发汗与桂枝汤解肌之一斑。
仲景强调:“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服之。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解肌之剂,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与温覆“以助药力”,方可汗出病愈。
这就是桂枝用于治表时,在服药方法上有其特殊要求所在。
和脾胃《金匮要略·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第一》:“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
”这是用桂枝汤原方来调和脾胃,以治妊娠恶阻的实例。
仲景在文中注明“无寒热名妊娠”六字,以说明本证并没有发热恶寒等表证,而是用桂枝汤治妊娠恶阻。
滋补气血桂枝汤中,以桂枝和芍药为主要药物。
桂枝汤心得

桂枝汤心得桂枝汤为仲景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
用桂枝之辛温通阳以治卫,芍药之苦酸益阴以治营,生姜之辛温以散寒邪,大枣、甘草之甘温以扶中气。
桂枝合生姜有祛风祛寒之力,桂枝合草、枣有解表固表之功,桂枝合芍药能并调营卫,芍药合甘草滋阴养液,总之凡风寒在表,营卫不和之证,本方皆能治之。
笔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应用本方为主,治疗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冬季皮炎、冻疮、蛇皮癣等多种皮肤药,获得满意的效果。
今举治例数则及临床运用点滴体会如下,供参考。
例1多形红斑徐某某,男,38岁,工人。
自诉:三年来每逢冬季两足背面发疹作痒,天暖时则消失,最近三周来两手背发疹剧痒,二便自调,饮食如常。
检查两手背面有散在性丘疱疹,突出皮肤表面,如绿豆大,部分融合成斑片,色暗红,唇、口内黏膜、眼结合膜等处,尚未发现皮损,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证属风寒外束,湿邪蕴阻,以致营卫,不和,治以调和营卫,祛寒化湿。
处方:桂枝、苍术皮各二钱,炒赤芍、丹参各三钱,生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四剂后,丘疹红斑接近消失,痒瘥,苔仍薄白脉尚浮缓,续服四剂,两手背面皮损消退后未见新发,脉舌如前,再以养血和营,原方去姜皮,加鸡血藤三钱,杜红花一钱半,以巩固疗效。
例2湿疹林某某,男,30岁,职工。
自诉:两年来两大腿每至十月间发疹作痒,抓后有滋水流出,至春暖期间逐渐自愈。
检查大腿内侧有散在性丘疹,部分有抓痕及糜烂渗液结痂面,苔薄,脉滑。
乃寒阻于肌肤,营卫不和所致。
方用桂枝独活各一钱半,炒赤芍丹参、防已各三钱,杜赤豆四钱,姜皮、生甘草各一钱,红枣五枚。
三剂后,血疹逐渐隐没,留有色素沉着,无新发皮损,痒减,脉舌如前,续服原方四剂,证情又见好转,唯夜间仍有作痒,舌质略红、苔薄脉转滑数。
以其湿邪有化燥之象,兼以血分有热,故改用凉血清热化湿法,上方去桂枝、独活、姜皮红枣,加生地黄、川柏、苦参,再三剂而愈。
例3荨麻疹张某某,女,36岁,职员。
1960年以来,每届冬季,遇风冷刺激,或冷水浸渍,即遍发风团,作痒不舒,得暖则疹隐而痒减。
一天一个经方感悟之桂枝汤

一天一个经方感悟之桂枝汤
一天一个方剂感悟之桂枝汤。
桂枝汤在我看来注意补虚二字足够了,不需要搞那么复杂。
需要指出,比如大家常说的太阳中风,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虚弱的人感冒了,这点和麻黄汤治疗强壮的人感冒是相对的。
桂枝汤是汗出恶风,可以理解为虚中风,而与之相对的麻杏石甘汤可称为实中风。
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的本质是其补虚后正气上来后自然排邪外出。
懂得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桂枝汤的广泛应用了。
毫不夸张的说,后世时方的补虚方配合桂枝汤完全可以扩大一倍的疗效。
比如我常用桂枝汤合八珍汤通治一切气虚血弱的疾病,比后世的归脾汤,四物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见效要迅速的多。
当然补中益气汤作为轻药升阳气的代表,加减应用确实疗效非凡,咱们后面再论。
我单用桂枝汤治好过慢性腰痛,胃痛,腹痛,浑身酸痛。
用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好小女孩的少腹痛。
桂枝汤合八珍汤治疗过心悸,头晕。
桂枝汤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好产后体质虚弱的低热。
桂枝汤合五苓散治疗过胖人的虚弱汗出等。
另外注意一点,桂枝汤不单治疗慢性虚弱的病人,还可以治疗强壮人过度劳累后的乏力。
另外桂枝汤可以补传统意义上的五脏。
大家可以自己发挥一下想象,我就不在这里说了。
总结,桂枝汤,补虚而已。
桂枝汤学习心得

桂枝汤学习心得桂枝汤学习心得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卫为阳,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营为阴,行于脉中,有生血化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
二者相互为用营卫调和,保持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相反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疾病中不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营卫失调,阴阳两虚,在临床上都可以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我对桂枝汤的学习体会。
1主治证型1.1营卫失调证桂枝汤证《伤寒论》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本证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基本表现,其病理特点是外邪侵袭,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桂枝汤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方中以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生姜辛散助桂枝以调卫,大枣味甘助芍药以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
五药相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发挥解肌发散、调和营卫之功。
1.2阴阳两虚证小建中汤证《金匮要略》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其病机特点是中焦阳虚生寒,日久不解,阳虚不能温煦,阳虚日久损及其阴,故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证。
辩证要点既有阴虚,如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衄血等症,又有阳虚的复杂证侯,如阳虚生内寒,则表现为里急、腹中疼痛。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辛以助阳,芍药酸以益阴,生姜助桂枝温阳,甘草、大枣、饴糖建中缓急,使中气建运,则阴阳和调,诸证自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的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方病机特点是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气虚弱,失于固摄。
辩证要点既有肾阴虚,如头昏、目眩、发落等症,又有肾阳虚的证侯,如少腹弦急不舒、外阴寒冷等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上)方证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与应用方剂之诊断标准,临床应用广泛。
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张仲景为太阳中风证所作方剂。
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构成,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第一方”。
桂枝汤对于外感与内伤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体现临床上异病同治之特点。
1方证特征《伤寒杂病论》中第12条中记载,“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音音恶寒,渐渐恶风,盒盒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中风的脉象是阳浮而阴弱,太阳中风是风邪伤于卫,所以脉见浮脉,归为阳浮;营阴不足,所以沉取脉迟缓无力,归为阴弱。
发汗,汗出恶风,脉象浮缓是桂枝汤的主要特征。
微微出汗应在桂枝汤得到有效应用后所能产生的疗效。
2病症机理桂枝汤的主要病症机理称为卫强营弱,营卫不和。
因而,卫强则发热,卫强不能秘,营弱不能藏,汗自出。
在《内经》中提出:“阴在内阳之也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营卫和谐,从而阴阳协调,进而阴平阳秘。
桂枝汤证正是因为阴弱不能内守,阳强不能卫外,因此产生汗出病变。
3配伍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故为君药。
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益阴养血,进而敛营止汗为臣。
两药相和杂揉,继而散邪敛汗,调肌表之营卫。
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助桂枝解肌散邪,能暖胃止呕为助。
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益气和中,继而滋脾生津。
甘草甘平,故有安内攘外之功效,使之调和中气,调和表里,并以调和诸药矣,合桂枝及生姜方能扶卫气,桂枝汤本身与专门应用于发汗的方剂有所不同,其主治在于脾胃,配伍采用辛散、甘补与酸收合用,方能具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进而资助营卫,解肌散邪、调和阴阳与补益脾胃之功效。
4取药方式桂枝汤在服药方式上与其他方剂有所不同,具有特殊要求。
(1)“服己须臾,食热粥一升余,以助药力”;(2)“温覆令一时许”,适当增加衣被,以达到“遍身漐絷,微似有汗”的目的。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桂枝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
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我有幸使用过桂枝汤来治疗一些病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临床应用体会。
首先,桂枝汤在治疗感冒发热方面非常有效。
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治疗是非常合理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诊过一个男性患者,他的症状是头痛、发热、身体酸痛,尤其是寒冷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我根据他的症状给他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使用后,他的体温迅速下降,头痛和肌肉疼痛也有所缓解。
通过桂枝汤的治疗,这位患者很快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
其次,桂枝汤还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它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停经,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桂枝汤正好能够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女性患者,她因为月经不调来就诊。
她的症状是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腹痛等,经过详细的询问,我确定了她的诊断,并给她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也明显减轻。
通过使用桂枝汤来治疗月经不调,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她们对中医药的信任。
最后,桂枝汤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桂枝汤对于治疗慢性疼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有一定的效果。
这类疾病常常伴随着寒冷引起的痛苦、痉挛等症状。
桂枝汤在温经散寒的作用下,可以缓解痉挛,以及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病变组织康复。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腰部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了进行物理治疗外,我还给他开了桂枝汤来调理气血。
使用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感觉到腰部血液流动更畅通。
口服桂枝汤的个人体会

口服桂枝汤的个人体会学习伤寒金匮也有近两年了,一直都是君子动手不动口。
直到今年初夏的一次感冒,终于狠下心来对自己下了一回手。
以往的感冒历程都是这样的,头疼,嗓子疼,然后开始加重,口服各种感冒药,越来越严重,然后基本是感冒夹杂一个多星期,流清鼻,最后流浓鼻而愈,基本上,口服感冒药相当于安慰剂,而感冒的好,全靠身体的自愈力在起作用。
当然了,我一直不尝试打吊针。
原因是小时候打吊针打的身上烂了个大坑,所以对青霉素啊还有类似青霉素的针都严重过敏。
这次,一大早起来,头疼浑身疼,感冒再一次悄然降临。
自己都能感到自己身上发热,被窝里感到腋下有汗。
这不是典型的桂枝汤症吗,起因是大半夜起床开窗户,汗出当风所致也。
上班的路上还在纠结,要不要去买感冒药,但最终没买,挨到中午十二点下班的时候,浑身疼的更厉害了,肚子也有些疼。
大小便正常。
下班的路上,我实在忍不住走进药店,说捡几幅中药吧,问有单子吗,我说我记在心里呢,我抄出来吧,于是要来纸笔写下如下方:桂枝45 芍药60 大枣12 甘草30 生姜(自备)白术18克,制附子18克(计三副量)这是在桂枝汤原方的基础上,因为肚子疼加量芍药,因为本身一直体内有湿寒故加术附。
此时,药店的药工看到有附子桂枝,大惊失色,连忙喊来坐堂中医让给把把关,结果医生连连摇头,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你明明发热,怎么还用附子桂枝热药?幸亏读过胡希恕、曹颖甫、陈修园、黄元御等人对于伤寒论的注解,就提出过所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的道理,这里的阳盛,并不是指的发热,而是指的是身体里的阳气(对抗疾病的抵抗力或者称之为津液),而桂枝汤症典型的症状就是因为抵抗力不足,汗出而病反倒因为肌表虚而入侵肌腠,恰好需要增强抵抗力。
而桂枝汤通过生姜大枣甘草建中养胃,桂芍调和营卫,所以没有被时医吓倒,但是不按坐堂医生的指导,肯定是捡不到药的,于是只好换了一家药店——适逢坐堂中医下班,于是顺利地捡到了三副药,大约就是十七八块钱吧。
桂枝汤应用心得-解释说明

桂枝汤应用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作为中医药中重要的药方之一,具有千年历史的悠久传统。
它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的复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桂枝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肌肉酸痛、经闭腹痛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应用范围和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旨在对桂枝汤的应用心得进行详细阐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便于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其中概述部分介绍了桂枝汤的基本信息和背景意义,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和方法以及桂枝汤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三个子部分,分别介绍了桂枝汤的成分及功效、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桂枝汤的临床效果和需注意的事项。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对桂枝汤的展望与建议以及结语三个子部分。
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部分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桂枝汤的展望与建议部分对桂枝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建议,结语部分进行了文章的总结和概括。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桂枝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通过对桂枝汤的成分、功效、应用范围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对桂枝汤在临床上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的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应用指导。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桂枝汤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能够为医学界和广大患者朋友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2.正文2.1 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桂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白芍、生姜和大枣。
桂枝具有温通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经脉,调节人体气血;白芍有补血养肝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气血不足的症状;生姜能够温暖脾胃,祛除寒湿,舒缓身体不适;大枣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卫为阳,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营为阴,行于脉中,有生血化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
二者相互为用营卫调和,保持生理上的动态平衡。
相反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疾病中不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营卫失调,阴阳两虚,在临床上都可以以桂枝汤为主方加减治疗。
下面简单论述一下我对桂枝汤的学习体会。
1主治证型
1.1营卫失调证
桂枝汤证《伤寒论》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本证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基本表现,其病理特点是外邪侵袭,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桂枝汤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方中以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生姜辛散助桂枝以调卫,大枣味甘助芍药以和营;炙甘草调和诸药。
五药相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发挥解肌发散、调和营卫之功。
1.2阴阳两虚证
小建中汤证《金匮要略》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其病机特点是中焦阳虚生寒,日久不解,阳虚不能温煦,阳虚日久损及其阴,故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证。
辩证要点既有阴虚,如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衄血等症,又有阳虚的复杂证侯,如阳虚生内寒,则表现为里急、腹中疼痛。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方中桂枝辛以助阳,芍药酸以益阴,生姜助桂枝温阳,甘草、大枣、饴糖建中缓急,使中气建运,则阴阳和调,诸证自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弦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的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本方病机特点是肾阴亏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阳气虚弱,失于固摄。
辩证要点既有肾阴虚,如头昏、目眩、发落等症,又有肾阳虚的证侯,如少腹弦急不舒、外阴寒冷等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
桂枝汤既可辛甘养阳,温补阳气,又可酸甘化阴,补养阴血,因此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
龙骨、牡蛎潜阳固涩,使阳能固涩,阴能内守,则诸证可愈。
徐彬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柯韵伯指出:“此为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于何经,不论中风、伤寒、
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愚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痢,随手应愈”。
从以上可以看出桂枝汤是一个调节阴阳,调和营卫的基本方,临床使用不要拘泥于外感表证,而是抓住营卫失调,阴阳两虚的基本病机,在临床上根据症状加减化裁,在治疗中往往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2煎服法
桂枝汤方后云: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
服已须臾,喝热稀粥一升,以助药力。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小建中汤方后云: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渣,内饴糖,更加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两方煎煮服用方法有别,作用相异。
桂枝汤发汗之力单薄,清代名医王子接强调本方是和剂,近代泸上名医金寿山先生亦认为: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它有发汗作用,而实际上不是发汗之剂,是和剂。
和什么?调和营卫是也[1]。
故本方方后提出“又不汗,后服小促,期间半日许,令三服尽;服已须臾,喝热稀粥一升”,均在强调服药次数和喝热粥的办法来提高机体的温度,使之微汗,弥补桂枝汤发汗的不足,促使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达到解肌祛风的目的。
从以上两方对比,可以如此理解桂枝汤,本方为和解之剂,起调节阴阳,调和营卫的功效。
由于服药方法的特殊又可以达到解肌发汗的作用。
在临床中我们治疗外感病导致的营卫失调证,可适当加一些解表的药加强桂枝汤的发汗力量,增强疗效;而治疗内伤虚劳阴阳两虚证,不必拘泥于桂枝汤的发汗作用而不敢使用,临床治疗只要谨守病机,随症加减。
参考文献
[1]金寿山.金寿山医论选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