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加减临床运用心得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桂枝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方剂之一,主要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
它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作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我有幸使用过桂枝汤来治疗一些病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临床应用体会。
首先,桂枝汤在治疗感冒发热方面非常有效。
感冒是人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治疗是非常合理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曾接诊过一个男性患者,他的症状是头痛、发热、身体酸痛,尤其是寒冷引起的症状更严重。
我根据他的症状给他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使用后,他的体温迅速下降,头痛和肌肉疼痛也有所缓解。
通过桂枝汤的治疗,这位患者很快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并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
其次,桂枝汤还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月经不调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它会导致月经量少,甚至停经,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桂枝汤正好能够调理气血,温经散寒。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女性患者,她因为月经不调来就诊。
她的症状是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腹痛等,经过详细的询问,我确定了她的诊断,并给她开了桂枝汤来治疗。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她的月经恢复正常,疼痛也明显减轻。
通过使用桂枝汤来治疗月经不调,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她们对中医药的信任。
最后,桂枝汤还可以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发现桂枝汤对于治疗慢性疼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有一定的效果。
这类疾病常常伴随着寒冷引起的痛苦、痉挛等症状。
桂枝汤在温经散寒的作用下,可以缓解痉挛,以及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病变组织康复。
我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而导致腰部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了进行物理治疗外,我还给他开了桂枝汤来调理气血。
使用后,患者的腰部疼痛明显减轻,同时感觉到腰部血液流动更畅通。
桂枝汤应用心得-解释说明

桂枝汤应用心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作为中医药中重要的药方之一,具有千年历史的悠久传统。
它是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组成的复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桂枝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肌肉酸痛、经闭腹痛等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应用范围和方法,以及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旨在对桂枝汤的应用心得进行详细阐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便于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其中概述部分介绍了桂枝汤的基本信息和背景意义,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组织结构,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和方法以及桂枝汤的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三个子部分,分别介绍了桂枝汤的成分及功效、桂枝汤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以及桂枝汤的临床效果和需注意的事项。
结论部分包括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对桂枝汤的展望与建议以及结语三个子部分。
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部分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桂枝汤的展望与建议部分对桂枝汤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和建议,结语部分进行了文章的总结和概括。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桂枝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总结,通过对桂枝汤的成分、功效、应用范围和方法的介绍,以及对桂枝汤在临床上的效果和注意事项的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应用指导。
同时,通过总结桂枝汤的应用心得,对其未来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桂枝汤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努力,能够为医学界和广大患者朋友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2.正文2.1 桂枝汤的成分和功效桂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主要成分包括桂枝、白芍、生姜和大枣。
桂枝具有温通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经脉,调节人体气血;白芍有补血养肝的作用,可以改善人体气血不足的症状;生姜能够温暖脾胃,祛除寒湿,舒缓身体不适;大枣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的作用,有助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一.引言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解表、发散寒邪等功效。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享作者对桂枝汤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2.1 适应症:- 外感风寒型感冒:以恶寒发作性为主要特征,伴有头身酸重。
- 阳虚内寒证: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
2.2 禁忌症:- 血分虚弱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三.配伍原则与药物组成3.1 主要药物组成:- 桃仁: 具有活血化淤的功能,能够缓解气滞血淤所致的胸闷胁迫.- 芍药: 入心包络经,可般陈水湿而行其浮动于外部之势.- 生姜: 辛散凉退;辛味可以扰攘卫气运行出来.3.2 配伍原则:- 桃仁与芍药相配,协同活血化淤;- 生姜入汤可辛散凉退。
四.临床应用体会4.1 外感风寒型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恶寒发作性等特征进行判断,并结合其他证候综合分析。
- 常见剂量为桂枝9克、生姜6片(去皮)、大枣5颗和水1500毫升。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数及服法。
4.2 阳虚内寒证治疗中的应用:- 结合患者阳虚内寒相关表现如四肢不温暖,畏冷怕风等进行判断并给予适当处理。
- 建议在方子加味时添加益气固脱类药物以增强效果。
五.总结本文对于桂枝汤在临床上常见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做了详尽介绍。
希望能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在日后医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该经典方剂。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方剂:中医药学术语,指由多种草药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的处方。
2. 经典方剂:在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等书籍中所记载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和历史地位的方剂。
3. 适应症:指某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能够有效治愈或缓解特定疾病时使用该方法或服用该药物。
桂枝汤临床心得

桂枝汤临床心得桂枝汤临床心得(好文转载)2004年夏在深圳遇一许姓老者,说李医生我想考验一下你的中医功夫行不?我老婆感冒,不许你用西药,只许用中药,而且只许开一剂,如能治好我老婆的感冒,我就佩服你的中医功夫。
我说只能试试,万一不行你可千万别见怪。
许老者说可以,但要烦请你到我家,因为我老婆脚扭伤一年有余,如能治好她的感冒,我便让你治她的伤脚,还有我的高血压病,我儿子的前列腺炎。
我老婆她已经一年多未曾下楼了。
至其家住四楼,老妇年已60岁,极消瘦,面色苍白,一派虚寒之象。
察其舌质淡,苔薄白润而滑,脉浮缓,头痛发热不甚,汗出,微恶风寒,食少纳呆。
诊毕告知此病一剂中药可癒,但必须服药后服热粥一碗方能一剂治癒。
老者说可以。
乃处以桂枝汤原方。
许老者是广东潮汕人,说以前在老家感冒服西药不效,需服中药才行,故试一下你的功夫。
照方服用一剂而癒,药费两元钱。
许姓老者视为珍宝,说我老家的中医处方有10多味,不像你此方只有数味,将方抄下保存,说日后再有感冒仍服此方。
从此交为朋友,其本人高血压,子孙及家人有病均求为诊治。
并广为传说。
后为其治脚扭伤肿胀疼痛此是后话。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服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体漐漐(音执,微汗之意)微似有汗者益佳。
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癒也,停后服。
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为仲景《伤寒论》的第一方。
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癒者方才想服用中药,习俗如此,实难更改也。
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咳不止者多矣。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 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人 民医院,云 南 昆明 ,6 0 1 ) 5 14 中图分类号 :R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205 -2 6 47 6 2 1 )0—0 00
【 要 】 桂枝 汤被誉为调和 营卫之第一方 , 摘 仲景群 方之冠 历代 医家对伤寒条文领悟的同时,对桂枝 汤的加减应用也颇为 融会新知 ,对 伤寒论》 金 匮要 略 的不断地 继承和发展 同时,桂枝 汤也 不断在临证体 现调 和营卫 的灵活性 ,体现 中医同方异 、
缓 急止痛 ,以桂枝汤 从脾 胃入手 ,升中焦 之气 ,调补脾 胃, 温
运 中阳,柔肝理脾,缓急止痛 。处方:黄芪桂枝汤加乌梅 ,炒 白术,茯苓 ,太子参,炒扁 ,山药 。5剂后泻止 ,饮食佳 ,续 服 5 剂巩 固疗效 ,并嘱患儿母亲少冷饮 ,调饮食 。 1 双 Fra bibliotek 麻 木 . 3
治奇妙手法。
【 关键 词 】 桂 枝 汤 ;应 用 心得
[ b tat G ih d c ̄i , n w sh “ e rw f h n j gS rsr t n” a ohs enpa e sh r r omua A src] uZ i eo o k o na e t o o Z o gi ’peci i s, l a e ri da e i r l n t h c n n po s b s t p ma f t g l en tt eq n ees eq. rdt n l hns otr f ateea o s aebe x adn n e e pn ecncl or ua uri i dd f i iTaio a C ieed c s s n rt n v enep n igaddv l igt l i e t iv a nv i o op g i h o h i a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doc

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桂枝汤及其加减方临床治疗体会【关键词】桂枝汤桂枝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原为太阳中风表虚而设,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被后人誉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
伤寒论用其调营卫,以治外感,金匮则用其治杂病,原方及其加减方在原书中反复出现多达几十次,由于具有外调营卫,内调气血、脏腑的多种功效,后世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现将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桂枝汤以及加减方治疗杂病的体会,报告如下。
1 痹证患者,男,36岁,农民,于2006年12月26日来诊。
主诉双下肢有酸麻无力、冰凉刺骨等很难形容的不适感觉,近半年加重。
现病史患者平素怕凉,不耐劳作。
半年前因天热洗凉水澡后,出现双下肢酸麻无力、手足不温、出汗少等不适的感觉,白天轻,休息及傍晚加重,发作时经捏拿、击打局部则感舒适,严重时需下床活动肢体方可缓解,反复发作,影响睡眠。
当地医院以中西药治疗均效果不明显,后到某大医院检查头颅CT、核磁、肌电图等检查均为正常。
现烦躁,怕凉、手足不温、双下肢酸麻无力、出汗少。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西医诊断双下肢麻木无力原因待查。
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属阳气不足,腠理疏松,外感风寒湿邪,营卫失调。
先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药用桂枝15g,白芍15g,甘草8g,生姜10g,大枣10枚,防风10g,葛根12g,服药1剂后,双下肢微微汗出,酸麻无力感减轻,精神好转,说明药已中的,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以温阳行痹、益气活血、调和营卫,用肉桂10g 易桂枝,去甘草,加赤芍12g,炙黄芪50g,白芍20g,当归15g,川芎15g,茯苓20g,羌活20g,独活20g,威灵仙20g,牛膝30g,寄生30g,生姜10g。
服用7剂后酸麻无力、怕凉感明显减轻,已有汗出,发作次数减少,以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余上述症状已无,嘱原方配成丸药继服2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痹证发病外因为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至,其内因为营卫失调。
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感冒的临床体会

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感冒的临床体会柴胡桂枝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文谓:“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桂枝一两半(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劈)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
温服一升。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计量各半而成,为调和营卫气血,和解表里之常用方,为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
笔者常用于治疗感冒属于风寒型、气虚型均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表现为: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不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者,或素体气虚,复感外邪,邪不易解,而兼上述诸证者。
笔者临床常加葛根15-24克,效果更佳。
患者刘某,男,29岁,我科同事,主诉:畏寒、头痛、咽痛1天。
病人于昨日因受凉后感恶寒,自觉不发热,测体温37.8℃,伴头昏痛,咽痛,乏力,纳差,二便正常,腹无所苦,查体:咽部充血,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人因不想输液治疗,要求喝中药,遂处上方柴胡24 黄芩15克半夏15 党参15 生姜15 大枣10 桂枝15 白芍15 葛根15 炙甘草6 防风10。
水煎温服,每日3次。
患者服药2副,症状明显改善,唯有咽痛,嘱多饮水,遂停药而愈。
感冒一病临床较为常见,教科书上目前风寒型常选用荆防败毒散、气虚型用参苏饮治疗。
而柴胡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相须为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柴胡、黄芩疏邪透表、和解少阳;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党参、生姜、大枣、炙甘草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扶正以祛邪,更加葛根以解肌泄热。
故用于风寒型、气虚型效果较好。
陈瑞春教授认为:本方用于上呼吸道咳嗽,鼻塞流涕和轻微寒热等证,且病程较长,体气偏虚的患者;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胃脘痞满等症状,皆有较好疗效。
治疗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
本方还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桂枝汤类临床经验

桂枝汤类临床经验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方中桂枝发散通阳,温经行血,既能调营,又能和卫,祛除肌表风寒之邪,芍药益血养营,收敛阴气;生姜助桂枝解肌祛邪;大枣佐芍药和营益阴。
甘草既能助桂枝行血,又能助芍药舒筋缓急,并可安中益气,调和诸药。
【无名热】粟xx,女,24岁;1976年2月13日就诊。
患者低烧(37.6℃~38.2℃)已半年。
背恶寒为甚,全身倦怠无力,曾服西药解热剂和抗菌素无效。
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正常。
舌苔薄白,脉浮缓。
印象:发热。
辨证:表虚不固,邪犯肌腠,营卫不和。
治则:调和营卫。
服桂枝汤三剂,低烧退,恶寒和全身不适消失,观察二年无复发。
此案正合《伤寒论》中文:“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面神经麻痹】张x,男,26岁,工人,1975年12月9初诊。
感冒已两天,因夜在室外值勤,又感受风冷,右侧面肌瘫痪,右口角下垂,右鼻唇沟消失,口向左偏,右前额皱纹消失,右目不能闭,咀嚼不便,畏风。
苔薄白,脉浮缓。
印象:面瘫。
辨证;风寒郁滞,经络瘀阻。
治则:散风祛寒、温通经络。
处方:桂枝9克,芍药9甘草6克,大枣3个生姜9克,僵蚕9克,蝉退9克,。
服三剂后,口眼歪斜明显好转,又服三剂痊愈。
观察二年无复发。
【妊娠恶阻】董x,女,28岁,xx年x月初诊。
停经已三个月,近半月来时觉气自少腹上冲胃脘,同时恶心呕吐,纳呆,倦怠无力,怕冷。
苔薄白,脉寸关浮缓,尺滑。
辨证:气血不和。
治则:调气血,和阴阳。
服桂枝汤六剂而愈。
【痹证】陈xx,男,65岁,退休工人,1983年4月1日就诊。
耳鸣,口渴多饮,四肢麻木酸胀已二十余年,上肢明显,阴雨天加重,全身困乏难忍。
曾长年服脉通、地巴唑、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注射ATP等,无效。
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年老表虚,邪搏肌腠,郁而不出,营卫不和。
治则: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3个,蛤粉15克,生龙牡各15克,服药六剂,4月7日二诊时,四肢麻木己明显好转,口干减轻,耳鸣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