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36例疗效观察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

【转载】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展开全文中医外用治疗【鼻炎、鼻窦炎验方】作者:中医可爱的理想的博客【鼻炎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外用使用方法: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技巧:这个药的安全而且迅速起效的使用方法是用棉球蘸上药粉,然后用纱布包起来系好,塞鼻子里。
这样用没有刺激,大部分能够塞进去一两分钟鼻子就通气了。
【主治】:此方是针对鼻炎、鼻窦炎而制的,对过敏性鼻炎无效【方解】:方中以瓜(即甜瓜蒂,甜瓜把)为君药,此药可以排出鼻窍内久郁之湿浊之毒,皂角臣药加强瓜蒂排毒作用,除金银花外,其余诸药开窍止疼消肿排脓皆为佐药,金银花为使药,因为以上诸药排毒力量强大,用了以后会排出大量的或黄或绿或脓液等液体,排完以后鼻子会发热甚至红肿干涩,金银花专为此而设。
故以金银花为使,以调诸药燥烈之性。
希望有缘人看了以后能够运用到临床,造福更多的鼻炎患者。
鼻炎根治秘方皂角15克瓜蒂30克白芷10克川芎5克细辛5克金银花10克麻黄10克辛夷10克苍耳子10克石菖蒲5克共研细粉过百目筛备用。
使用方法:取药粉适量(大约0.3至0.5克)吸入鼻中,顷刻间会连续打喷嚏,过一会会有大量黄色液体流出,每周做一次或两次。
根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和鼻子瘙痒。
过去认为这是一个虚症,是受寒了,就用补的办法或者说温阳散寒的办法,可是收效者不过十之二三。
这个病的核心机制,根本不是受寒,那它的机制是什么呢?它的机制就是肝火偏旺,下面我就给大家出一个小方子,到药店里买以下几味中药:芍药10克甘草5克钩藤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海浮石10克黄芩6克白芷6克蝉衣6克蜂房6克乌梅10克加水1000毫升,也就是两个矿泉水瓶的剂量,加水浸泡一个小时,开锅以后再煎20分钟左右,把药汤滤出来,大约400毫升左右。
过敏性鼻炎医案

过敏性鼻炎医案吴某,女,32岁。
突发性鼻痒,喷嚏,伴流清涕已经12年。
自20岁起,每天晨起即发鼻痒、喷嚏、流清涕,终日不止,每逢经期症状加剧。
诊见:形体消瘦,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细,鼻腔黏膜肿胀光滑,呈淡白色。
分泌物化验见有大量嗜酸性细胞。
辨证:素体阳虚,感受风寒。
治则:温阳解表,宣通鼻窍,疏风抗过敏。
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麻黄6克,附子6克,细辛6克,蝉蜕6克,苍耳子9克,防风9克,白术9克,黄芪15克。
3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3剂后症状消失,鼻黏膜肿胀消退。
嘱每逢经期服3剂。
随访一年无复发。
[评析]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
临床以虚证、虚寒多见。
此案例乃因素体阳虚,感受风寒,鼻窍不利所至。
治宜温阳解表,宣通鼻窍,疏风抗过敏。
方中麻黄辛散解表;附子通阳温经,既助麻黄辛温之力,又解里寒之乘;细辛辛温走窜,为少阴表药,内助附子以兴阳,外助麻黄以解表;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蝉蜕、防风疏风抗过敏;白术、黄芪益气固表,增强体质,防止感冒诱发过敏性鼻炎。
诸药合用共达温宣开窍、疏风抗过敏之效。
[本人按语]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气不到之处便是病。
万病先分阴阳,后便六经,任你东南西北上中下诸病。
上述案例,阴也,寒也,虚也,少阴证也。
故主方用麻附细汤,合防风固表之玉屏风散加减,效也。
余曾治某某之鼻炎,亦以温阳之真武汤合防风固表之玉屏风散合填补肾精之四味治之,一月而愈。
其病曾经西医医治三年不效。
原文地址:鼻炎一(麻附细汤加味)作者:滔滔而来过敏性鼻炎(张存悌验案)蔡某,男,36岁。
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已经10年,甚为痛苦。
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和,余无异常。
舌淡稍胖润,肪滑寸弱。
辨证:营卫失和,肺虚失宣。
方药:桂枝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0克,灸草10克,生姜10片,大枣10个,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麻黄5克,砂仁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摘要:从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总结中医治疗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以突发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1]。
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或多发的疾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结抗剂等药物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后容易复发,效果不十分良好[2]。
本病经积极防治,可控制症状,但容易复发。
长期迁延不愈可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近年来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鼻鼽”范畴,多由脏腑虚损、卫表不固、风寒异气乘虚而入使肺气通调、水液停聚、壅塞鼻窍、邪正相搏于鼻窍所致[3]。
《灵柩·本神篇》则认为“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今,故病者吾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
”郑微[4]提出本病多是肺脾肾不足感受风寒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所致。
周新蓉[5]指出本病因肺脾肾三脏虚,患者素体偏虚,气血亏虚,故血虚风燥从而燥邪犯肺则肺不利而发病。
邵荣世等[6]提出或因于肺气虚寒,津液不化,或因于气脾失健运,浊阴上侵和肾阳不足,温摄无权引发本病。
因此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机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多以外感寒邪、水湿内停或郁而化热为标。
2、辨证论治:该病治疗时应辨明标本缓急、辨明寒热虚实、辨明脏腑归属。
若长期不愈则病机较为复杂,需根据标本缓急、寒热虚实等立法处方。
临床分型较多,主要有1.气虚寒型:临床以早晚及遇风(寒)即发,怕冷,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舌质淡,苔白,脉细为主要表现,治疗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
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慢性鼻炎采用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能够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慢性鼻炎;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慢性鼻炎具有症状持续时间长并且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会有明显的鼻塞、流涕、鼻粘膜肿胀等情况。
引起慢性鼻炎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在临床当中的治疗也相对复杂,并且治疗的过程也比较漫长,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经常存在鼻炎反复发作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西医对慢性鼻炎的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药物应用后能够快速的帮助患者控制症状,但停药以后存在易复发的特点,远期疗效不够理想[1-2]。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标本兼治的行医方式受到诸多患者的认可,中医将慢性鼻炎归为“鼻窒”的范畴,认为本病多因患者体虚导致外邪入侵,与内邪共同作用下导致患者邪至鼻窍。
其治疗方式主要以益气、祛邪、通窍为主,将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应用到慢性鼻炎的治疗当中,内调外置,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疾病的复发,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3-4]。
本研究将对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鼻炎患者采用玉屏风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124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7例,平均(35.83±5.18)岁,平均病程(10.61±5.73)年,实验组中男33例,女29例,平均(35.42±5.36)岁,平均病程(10.27±5.48)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以下案例分别治疗(均有出处):1--治感冒2--治肩周炎3--夏日腹泻4--治肌肉痛5--治身痒6--治自汗7--治盗汗8--治过敏性鼻炎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
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
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临证验案】1 治感冒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
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
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
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 治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
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
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
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
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
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
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总结

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总结张翠新;王庆国【摘要】在我国,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20年,其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病程反复,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往往只能短暂地缓解患者鼻塞、流涕等部分症状,应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常常效果确切,副作用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王庆国教授从事教学、临床40余年,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本病与五脏密切相关,注重温补肾阳,实卫固表,调理肝胆.治疗上根据临床辨证将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玉屏风散、小柴胡汤、川芎茶调散、柴胡桂枝汤等方予以单方或合方加减运用,疗效显著.本文对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读者.【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16)018【总页数】5页(P125-128,132)【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小柴胡汤【作者】张翠新;王庆国【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22;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近年来,在不断增长的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和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含量增高以及交通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过敏性鼻炎在鼻喉科临床上极为常见,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到全球10%~25%的人群,并且患病人数仍在逐渐增加[1],其病情极易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性流涕、鼻痒、鼻塞及喷嚏,为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引起的、多由IgE介导的非感染性鼻黏膜慢性炎性疾病[2]。
现今国内外对于过敏性鼻炎尚未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过敏性鼻炎的西医治疗主要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采用抗变态反应的药物治疗(局部用类固醇类药及抗组胺药等)和手术治疗[3-5],但往往只能短暂地改善患者鼻塞、流涕等部分症状,并且应用类固醇类药物常有一定的副作用,故应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药物组成】桂枝9 g 芍药9 g 甘草6 g 生姜9 g 黄芪15 g 防风12 g 白术10 g 大枣3枚。
【组方依据】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无汗,而桂枝汤所治则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乃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能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此即所谓表虚证。
卫表气虚,不能固表,腠理空疏,营阴不守,津液外泄,故而见自汗恶风。
表气虚弱,皮毛疏松,又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此时当解肌以祛邪,和营以敛阴,益气助固表,故以此二方相合,则外邪去,营卫和,肌表固,诸症自除。
【方药分析】方中桂枝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益阴敛营,与桂枝相合则调和营卫;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大枣补中益气,合生姜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和营卫,又助黄芪增强益气固表之力,合则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增强桂枝解肌祛风之力;甘草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并能调和诸药。
全方合用,共成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固表御邪之功。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身发风团隐疹,或恶风易感冒,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1.感冒临床上以平素易患外感,感冒后汗出恶风,四肢酸困疼痛,头痛发热,纳少干呕,口不渴,舌苔白,脉浮弱者可以本方治疗。
2.多汗症多见于外感发热之后或内伤杂病之恢复期。
临床上以自汗出,动则加重,恶风畏寒,身倦怠惰,气怯声低,口干不饮,或时有寒热,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可使用本方。
3.长期发热临床上以长期发热,热势多不甚高,伴汗出恶风,肢困身倦,食少易感,气短神疲,舌淡苔白,脉细数无力者可使用本方。
4.多形红斑本病发病部位可在手足或双耳、面部等,四季均可发生,表现为局部出现红斑,瘙痒,或起水泡,甚则溃烂,严重者还可出现溃疡,伴恶风怕冷,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浮细者可以本方治疗。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临床应用概况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临床应用概况弓艳玲(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关键词玉屏风散;桂枝汤;临床疾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21)02-0077-03玉屏风散见于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因该方之功效有如人体防风之屏障,珍贵如玉,故名“玉屏风”。
桂枝汤来源于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该方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能。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由经方与时方合方而成,方由黄芪、白术、防风、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
近年来该方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可用于治疗卫阳不固、卫气虚弱、营卫不和、外邪侵袭诸症,如治疗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现笔者将近年来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为主方治疗疾病概况综述如下。
1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病周期长,病因复杂,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定时发生风团或伴有红斑,瘙痒,或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有中医学者认为治疗慢性荨麻疹应以调和营卫为主,益气固表为辅,并佐以祛风进行治疗。
董建林[1]报道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采用特非那定片口服;研究组30例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桂枝,白芍,生姜片,甘草,黄芪,白术,防风,五味子,蝉蜕,浮萍,蒺藜,乌梅)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差异明显(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
王镏等[2]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桂枝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为58.33%,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