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冠心病课件第8版 2014
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

2023冠心病内科学医学课件contents •冠心病概述•冠心病病理生理•冠心病诊断与治疗•冠心病预防与控制•冠心病病例分享•总结与展望目录01冠心病概述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首位。
冠心病定义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在美国,冠心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约有78.5万人死于冠心病。
冠心病流行病学1冠心病危险因素23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吸烟等。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遗传等。
02冠心病病理生理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增殖,纤维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脂质渗入血管内皮下,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并迁入内膜,泡沫细胞形成,纤维斑块形成,脂质条纹形成,纤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冠心病病理过程病因01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并非所有动脉粥样硬化都会引起冠心病。
其他因素包括炎症、遗传、生活习惯等。
病理过程02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03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肌缺血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轻度缺血时无明显症状,严重缺血时可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过长,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冠心病》PPT课件(完整版)

需要与引起胸痛的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胸 膜炎等。同时,对于表现为ຫໍສະໝຸດ 腹痛的患者,需要与急腹症进行鉴别。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药物治疗策略
抗缺血治疗
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减少心肌耗氧量, 增加冠脉血流,缓解心绞痛症状。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 减少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发病机制
涉及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最终导 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之 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 上升。
危险因素
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 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 食习惯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胸痛(心绞痛),可放射 至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等,常伴 有胸闷、气短、心悸等。
《冠心病》PPT课件(完整版)
目
CONTENCT
录
• 冠心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甚至坏死。
个性化营养建议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 性化的营养建议,如补充特定营养 素、调整餐次分配等。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冠心病定义、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详细阐述了冠心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主要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等。
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教学课件

峻震尾拥列料扑炭擎晶瘦裂幌严废福订绩桑吵贫质锑涵赏炭普勉迫坪厩柄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
第11页,共130页。
*
病 因
年龄与性别 饮食与高脂血症 高血压 糖尿病 体重与肥胖 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
磺教钝酥石纳她腺糕忆萧沦蓉拇蚂询涪到届注萎势抱弊牲鞭沤肚甄艺聪瘩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型
锗仁醉顺肥檄忽帕葡口铃酒铁昭欺阿钝吾渔铱呻姿邀绎咸袍或掖级亭圆芍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
第14页,共130页。
*
冠心病分型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心绞痛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 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性冠心病
第8页,共130页。
*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定义: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第26页,共130页。
*
动态心电图:记录24小时,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的 心电图变化(3个“1”—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1min,间隔时间1min)和各种心律失常
横羚京育婶獭肃酪炸贪审匝变剂肆殖脯座匝草嚏揪杜治茄稿踩慌哮蛙嫌患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上课版第八版内科冠心病 ppt课件(1)
2024年内科学(冠心病(心肌梗死))ppt课件

缓解疼痛
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等药物迅速缓解疼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和血 压变化。
监护和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吸氧、持续心电监护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024/2/29
20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时机把握
抗血小板治疗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抑制血小板 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2024/2/29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 质等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 镁等,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
29
运动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体能状况和运动 喜好,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
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患者耐受能 力,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避免
突然剧烈运动导致意外发生。
2024/2/29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定期对患者的运动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运动方 案,确保运动锻炼的安全有效。
定期评估运动效果
向患者强调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长期坚持运动,形成良 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康复和生活 质量提高。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2024/2/29
23
心律失常监测和干预措施制定
2024/2/29
持续心电监测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24小时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可考虑实施 心脏电复律。
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内科冠心病教材教学课件

目录
• 冠心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 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 起的心脏病。
定期随访
提醒患者及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 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冠心病的定义、分类及流行病学特点
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重点掌握冠心病的基本概念、临床类型及 其危险因素。
深入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与 坏死等病理过程。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冠心病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大类。稳定性冠心病包括稳 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
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频率、诱 因、缓解方式等。
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脂质代谢异常、内皮细胞 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其中,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脂质 在冠状动脉内膜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发冠 心病。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非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可考虑采用电 复律、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 物等,控制病情发展。
运动康复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 的运动康复训练,提高心 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心理支持
接受心理支持治疗,减轻 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对 病情的影响。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 超等检查,评估病情状况 和治疗效果。
患者教育及管理
症状。
ACE抑制剂
如依那普利、贝那普 利等,用于改善心肌 重构,降低心力衰竭
风险。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在PTCA基础上,植入金属支架以维持冠状动脉通畅。
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
使用高速旋转的磨头将冠状动脉斑块去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新型降脂药物
02
如PCSK9抑制剂,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03
如长效的ACE抑制剂,有助于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力衰竭的
风险。
诊疗技术进展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改进
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的应用,能够更精确地评估冠状动 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斑块的性质。
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控制对于预防冠心病具有重 要意义。
社区干预措施
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措施,降低社区人群中 冠心病的发生率。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搭桥手术,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段,恢复心肌供血。
外科手术治疗
2014第八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流量 灌注压=主A平均压 动力性狭窄(痉挛)
心绞痛
心率 加快
心肌收缩 力加强
心肌张 力增加
心肌耗氧
冠脉 痉挛
循环血 量减少
冠脉狭 窄固定
冠脉供血
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
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常向左臂内 侧、左肩放射 性质:压迫感、压榨样、紧缩性,偶伴恐惧、濒死感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饱餐、寒冷 持续时间:3~5min,不少于1min、不超过15min 缓解方法: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缓解 体征: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阳性
目标心率:(220-年龄),次极量为85%
1. 出现典型心绞痛 2. 严重心律失常 3. SBP下降1.33KPa(10mmHg) 或上升至27.9 KPa(210mmHg) 4. ST段压低≧0.1mV,持续2分钟
冠脉造影 VS 冠脉CTA
核素心肌显像
辅助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201TI-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血
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肌缺血——相邻2个以上导联ST段下斜型或水平 型下移,发作间歇恢复正常 静息心电图:多无异常 发作时心电图:ST段压低0.05mV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
V4、V5、V6 和Ⅱ、Ⅲ、aVF导联ST段呈水平型下移 >0.1mV
运动前
运动心电图
运动中
运动后
运动中 V3、 V4、V5导联 ST段水平型 下移 ≥0.1mv持 续2min以上
炎症
氧化
平滑肌细胞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内科冠心病》PPT

分类
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 死型、心力衰竭型和猝死型。
冠心病的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绞痛、胸闷、气短、乏力、呼吸困 难等。
体征
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区可闻及收缩 期杂音等。
冠心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
危害
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
流行病学
冠心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密切相关。
02
冠心病病理生理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 病理基础,由多种因素共同作 用引起,包括遗传、环境、生 活习惯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冠 状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影响心肌供血。
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冠 状动脉逐渐发生硬化、钙化, 血管壁增厚,弹性减弱。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增加心肌供血。
ACE抑制剂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用于降低血压和改善
心肌重构。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
01
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02
在PTCA基础上,植入支架以维持血管通畅。
冠状动脉搭桥术
03
通过移植其他部位的血管,绕过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为心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 金标准,通过X线显影技术显示 冠状动脉的形态和阻塞程度。
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通过检测心肌损 伤相关的酶和蛋白,有助于诊 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并发 症。
核素心肌显像
核素心肌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 标记的心肌代谢显像技术,检
测心肌缺血和坏死。
冠心病风险评估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滑肌细胞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引起急性严重事件
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稳定斑块
斑块体积增加
Nissen SE. Am J Cardiol. 2000;86(suppl):12H-17H
管腔狭窄
不稳定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稳定性 (劳力性解室壁运动状况及心功能情况,与其他
疾病做鉴别: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膜 疾病
冠脉造影:
1. 途径:股动脉、桡动脉、肱动脉
2. 诊断标准:管腔狭窄直径减少7075%会严重影响供血,部分50-70% 的也有缺血意义
3. 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1级:2549%,2级,50-74%,3级:75-99%, 4级:100%(完全闭塞)
斑块破裂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
氧化
CRP=C-reactive protein; 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5)缓解方式: 去除诱因,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后3分钟之
内即可缓解。
实验室检查
血糖、血脂,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MB),判断 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 甲状腺功能
心电图检查:
静息时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T、QRS的
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加拿大心血管病协会(CCS)的判 断标准。
I级 一般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发作,但在费力大、 速度快、时间长的体力活动中可引起发作。
Ⅱ级 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饭后、冷风刺激或 着急时心绞痛更为明显。
Ⅲ级 日常体力活动显著受限,一般条件下步行 200M,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也绞痛发作。
动态变化。
心电图负荷试验:以J点后0.08秒ST段 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2分 钟做为阳性标准。极量:预测患者运 动时的最大心率=220-年龄,次极量 (预测最大心率值得85-90%)。可能 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急性心梗、UA、 严重心衰或心律失常是禁忌症。
心电图连续监测
常见的ST-T改变类型示意图
IV级 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亦有发作。
鉴别诊断
ACS
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关 闭不全,肥厚性心肌病、X综合征、风湿性冠脉炎、 梅毒性主动脉炎
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心脏神经症 不典型疼痛:反流性食管炎、膈疝、消化性溃疡、
肠道疾病、颈椎病
预后
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状动脉病 变范围和心功能。
近年: 1.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 病、隐匿性冠心病. 2.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 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 ( 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
非药物治疗
合理的膳食 控制体重指数BMI<24. 适当的锻炼
药物治疗
1.调节血脂类:主要是他汀类,其次有贝 特类、烟酸类。3个月的饮食调节/体 力活动未达标者,需要药物治疗。
2. 抗血小板类:阿司匹林、西洛他唑、 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
3. 溶血栓和抗凝药 4. 其他的必要性药物治疗
其他检查:
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 变
冠脉内多普勒导丝(FFR):评价冠状动脉的功 能学改变,如中等意义病变、X综合征等。
冠脉内光学干相断层显像(OCT) MRI
诊断:
危险因素评估 临床症状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心电图)、动
态心电图的改变 核素显像 冠脉造影
缓解期的治疗
1.生活方式的调整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断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 硝酸酯类 钙通道阻断剂 曲美他嗪 、尼可地尔 以上为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预防心梗、改善预后的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Β受体阻断剂 他汀类药物 ACEI或ARB
血管重建治疗
PCI : 药物支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影响预后的因 素包括: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1977 年首例PTCA成功。1987年金属裸支架 入成功
不稳定斑块
内膜
纤维帽
血管 内腔
脂质 核心
中膜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
“LDL-C → 斑块 → 事件”链, 人间悲剧的制造者
LDL-C进入内皮启动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斑块形成、破裂
心肌梗死 猝死 ……
悲剧发生
冠心病:LDL-C启动的 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本病尚缺乏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早期实验室诊断
方法。部分患者有脂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血 总胆固醇增高、LDL-C增高、HDL-C降低、甘油 三酯(TG)增高,ApoA降低,ApoB和Lp(a)增高。
预后
本病预后随病变部位、程度、血管狭窄 发展速度、受累器官受损情况和有无并发 症而不同。病变涉及心、脑、肾等重要脏 器动脉预后不良。
A 正常的ST-T形态 B 心房复极向量(TA向量)引起假性ST段降低
C 单纯J点降低
D 缺血型ST段降低(下斜型)
E 缺血型ST段降低(水平型) F 单纯T波倒置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
体征: . 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增高,S3
或S4奔马率,心尖部SM杂音等。
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放射性核素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梁毅
动脉粥样硬化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对常见的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进行的广泛而深 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病因的疾 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 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 (riskfactor)。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危险因素
1 .年龄、性别 2. 血脂异常 3. 高血压 4. 吸烟 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6. 肥胖: BMI= (体重(KG)/身高(M)²
血栓形成
Pepine CJ. Am J Cardiol. 1998;82:23S-27S
• 卒中 • TIA
• 心肌梗死 • 心绞痛
• 高血压 • 肾衰
• 周围动脉病
分期和分类
1.无症状期 2.缺血期 3.坏死期 4.纤维化期
按受累动脉部位的不同,本病有主动脉及其 主要分支、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 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类别。
CABG :左主干合并2支血管病变的或糖尿病 多支血管病变适合,1964年起推广 移植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 在升主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正常段 端端吻合,有围手术期死亡率2-4%,桥 血 管退化,闭塞的可能
严重冠状动脉狭窄者需进行择期PCI或搭桥手术; 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寿命
CABG
预后
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最为严重,年 死亡率30%左右,左前降支病变较其 他两大支严重。
防治
治疗原则:
改善冠状动脉的血供 减轻心肌的耗氧量 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发作时的治疗
休息:立刻休息,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药物治疗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 起效; 硝酸异山梨酯:5-10mg,舌下含化,2-5分 钟起效; 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作用快而短,降血压 作用明显。
介入和外科手术
针对狭窄或闭塞的血管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 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简 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分型:
1979年WHO 分型:1.无症状型(隐匿型),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
预防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症
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UA NSTEMI STEMI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外膜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并扩展进入管腔
lipi脂d c核ore
→
外膜
血栓
UA / NSTEMI
NSTEACS(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障碍
病理生理
心绞痛发作之前: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 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反应心脏顺应 性减低。
发作时:左心室收缩力和收缩速度降低,射 血速度减慢,左心室收缩压下降,心搏量和 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和血容量 增加等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病理生 理改变。左心室呈收缩不协调和部分心室壁 收缩减弱。
绪改变、心衰、用力大便等 ; 心肌供氧量减少:痉挛、休克、低血压、
心律失常、贫血、侧枝循环闭塞等。 心肌耗氧量指标:心率×收缩压(二重乘
积)。 当冠脉管腔有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 安静时能代偿,需氧量加大时会有心绞痛
的症状。酸性代谢产物引起反射痛。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冠造显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 有1、2或3支动脉直径减少>70% 的 各占25% ;5%-10%有左冠状动脉 主干狭窄;15%患者无显著狭窄。后 者原因可能为冠脉痉挛、小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