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岗位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岗位一、介绍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动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动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相关要求。
二、动物科学专业就业方向1. 养殖企业养殖企业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养殖企业从事动物饲养管理、繁殖技术、营养调配等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动物饲料的配方和饲养技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2. 动物保健与兽医动物保健与兽医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动物诊疗机构、动物医院等单位从事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动物解剖、生理学知识,掌握常见动物疾病的防治方法,能够进行动物的检查、药物治疗等操作。
3. 动物科研与教育动物科研与教育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另一重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动物学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能够开展动物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物科学素养。
4. 动物产品加工与质检动物产品加工与质检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动物产品加工企业、食品质检机构等单位从事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质量检测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动物产品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掌握质检方法和设备的使用。
5. 动物市场与营销动物市场与营销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动物市场、养殖企业、农业企业等单位从事动物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开发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动物产品的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三、就业要求1. 扎实的专业知识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良好的动物观察和分析能力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动物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状况,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推断。
动科专业认知报告

动科专业认知报告一、引言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动物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疾病学等多个子学科。
作为一名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对这个专业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专业概述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动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部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知识1. 动物生物学:这是动物科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和遗传变异等规律。
2. 动物遗传学: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特性和遗传规律,包括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和遗传传递等。
3. 动物营养学:主要研究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吸收、利用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营养对动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4. 动物繁殖学:主要研究动物的生殖生理、生殖行为和繁殖技术,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和哺乳等。
5. 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四、实践能力动物科学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
这包括实验技能、实习技能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要学会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掌握各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我们要到农场、养殖场、实验室等地进行实习,了解动物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要培养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五、就业前景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农业部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他们也可以开设兽医诊所,提供动物医疗服务;他们还可以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六、个人感悟作为一名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深感这个专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我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用的实践技能。
我要关注动物的生命活动,关心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为提高动物生产效益和保护动物资源做出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岗位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岗位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涉及动物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和养殖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动物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本文将从养殖、科研、教育、检验检疫等角度,介绍一些与动物科学相关的就业岗位。
一、养殖行业养殖行业是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养殖企业、养殖场等单位从事动物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繁殖选育等工作。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动物学和养殖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养殖技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二、科研机构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科研机构,从事动物科学研究。
他们可以参与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疾病防控等研究项目,开展实验和数据分析,为动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科研机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方法,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教育部门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高校、中学等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教师职务,为学生讲授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物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教育部门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展。
四、检验检疫机构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进入检验检疫机构,从事动物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疫病防控工作。
他们需要掌握动物产品质量检验和疫病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判断动物产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
在检验检疫机构工作需要具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五、动物保护组织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加入动物保护组织,从事动物保护和福利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救助、动物福利改善等项目,推动社会对动物的关注和保护。
在动物保护组织工作需要具备爱心和责任心,能够与动物及相关人员有效沟通和合作。
六、畜牧企业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在畜牧企业从事技术支持和销售工作。
他们可以为畜牧企业提供动物饲养管理方案、疾病防控措施等技术支持,也可以帮助企业推广和销售动物产品。
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动物行为和动物生产方面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大型动物(例如牛、猪和马)到小型动物(例如昆虫和鱼类)的广泛范围。
该专业涉及到动物在农业、食品科学、环境保护以及动物健康和福利方面的相关问题。
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动物生物学、动物营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疾病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饲养管理等课程。
他们将了解到动物的生命周期、生理学调节机制、遗传特征和行为模式等。
这将使他们能够为动物的健康和福利提供科学的保障。
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将在课堂以外的实地实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
他们可能参观农场、实验室、兽医诊所和动物收容所,学习如何识别动物疾病、给动物提供适当的饲养环境以及进行动物行为观察。
这些实地实习将使学生们能够将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获得动物处理和饲养的实践技能。
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有多种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选择在农业领域工作,帮助农民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他们可以担任动物饲养专家、动物营养师或动物健康检验员等职位,为农场主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指导。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动物收容所、动物园或科研机构中担任兽医助理、动物行为观察员或实验室技术员的职位。
动物科学专业对于推动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毕业生可以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项目中,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研究动物习性以及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他们也可以在动物保护组织中担任协调员或宣传人员,提高公众对于动物保护的认识和关注。
动物科学专业将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全球对于动物福利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增长,这使得动物科学相关领域的职业和研究机会增加。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动物科学领域也在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
在动物科学专业中,学生们将不仅仅是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更是在提升动物生产效率、促进动物福祉以及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专业人士。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动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背景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以动物学为基础,注重动物生产、养殖和管理的学科。
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使他们具备从事动物科学领域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通过本科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解动物生理学、遗传学、营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动物的遗传改良、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实践技能;•能够进行动物科学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防控等;•具备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学术论文。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动物学:介绍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解剖生理等知识;•动物遗传学:讲解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和交叉等遗传学基本概念;•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生命活动机制,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等知识;•动物行为学:学习动物的行为模式、群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等内容;•动物营养学: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和消化吸收等知识;•动物繁殖学:研究动物的生殖过程,包括性别决定、生殖系统和生殖障碍等方面;•动物疾病学:探讨动物的疾病发生、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理。
3.2 专业课程•动物饲养管理:学习动物饲养的基本原则、管理技巧和现代养殖模式;•动物繁育与遗传改良:了解动物繁殖技术和遗传改良的方法,并熟悉相关实践技能;•动物疾病防控:学习常见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掌握疫苗接种和疾病诊断技术;•动物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动物肉品的加工工艺和质量安全监测方法;•动物科学实验与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深入了解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饲料加工技术等内容。
3.3 实践课程•动物科学实习:在养殖场、实验室等实践场所进行动物科学相关工作的实习;•动物科学专题研究:进行动物科学领域的专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毕业设计:独立完成一项动物科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并撰写毕业论文。
专业详解-动物科学(农学学士)

动物科学(农学学士)一、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生化、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2)掌握动物育种、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3)掌握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动物生产管理、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法与技术;(4)具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生产和动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5)了解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动物保护等有关政策与法规;(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7)具有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信息处理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8)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运用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学、大学物理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普通遗传学、动物学基础、生物统计及实验设计、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与饲料营养分析。
2、专业课畜牧微生物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兽医学、畜牧业经营管理、家禽生产学、猪生产学、牛生产学。
3、专业选修课动物免疫学、饲料加工工艺学、生物信息学、水族观赏动物、动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肉类食品生产加工、肉类食品品质检测、动物设施工程设计与建造、市场营销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动物遗传学、市场预测与决策、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政策学、计算机在动物科学中的应用、兽药学等。
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实习、饲料学与饲料营养分析实习、畜牧微生物学实习、动物繁殖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四、研究生专业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等。
动物科学专业学什么

动物科学专业学什么概述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动物营养学和动物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学科。
作为农业科学的一部分,动物科学关注动物的生长、繁殖和饲养等方面,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率、增强动物健康以及改善养殖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在动物科学专业中学习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1. 动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动物种类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等。
通过学习动物解剖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动物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并在后续课程和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2.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营养需求以及各类饲料的营养成分。
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学,学生将能够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确保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保持良好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
3. 动物疾病学动物疾病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学习不同动物种类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疾病学,学生将能够识别和处理常见的动物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维护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动物生产管理动物生产管理是动物科学专业中培养学生动物养殖管理能力的一门课程。
学生将学习动物养殖技术、动物繁殖管理、动物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动物生产管理,学生将能够有效地管理动物养殖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动物的健康和福利。
5. 动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中涉及基因和遗传变异的课程。
学生将学习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动物种类的遗传特征和遗传变异对动物特性的影响。
通过学习动物遗传学,学生将能够应用遗传学知识,进行动物品种改良和遗传疾病的防治。
结论动物科学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动物学知识和相关的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解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疾病学、动物生产管理和动物遗传学等课程,将具备理解和应用动物科学知识的能力,为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率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率(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动物科学专业的定义和介绍三、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四、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动物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涉及动物生物学、繁殖育种、营养饲料、疾病预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对于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率,是很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从动物科学专业的定义和介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动物科学专业的定义和介绍】动物科学专业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繁殖育种、营养饲料、疾病预防和环境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动物科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动物生产、动物疾病防治、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督、教学与科研等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他们可以在以下几个领域寻求发展:1.动物养殖业:包括家禽、家畜、水产等动物的养殖、繁育和饲养管理。
2.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从事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检疫等工作。
3.饲料与营养:从事饲料研发、生产、销售及动物营养咨询等工作。
4.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与监督:从事动物产品检验、质量管理、安全监督等工作。
5.教育与科研:在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动物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其影响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一般保持在 80% 以上。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地区差异: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就业率相对较高;而在畜牧业欠发达的地区,就业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2.学历层次: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硕士、博士学历的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就业率相对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科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农学门类:动物生产类专业名称:动物科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主要涉及农业领域的畜牧业,是一个由自然环境—生物—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生产工程本专业学习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动物育种、繁殖、饲料、养殖等企业或公司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工作,还可以到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信息专业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育种、繁殖、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及草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资源调查、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养和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和草地建设等方法与技术;◆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动物资源保护、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动物营养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繁殖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动物生产学、草地学。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3—25周。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水产养殖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原专业名:畜牧兽医(部分)、畜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就业数据综合介绍动物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与生物学密不可分。
生物学是20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未来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难以治愈的疾病和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世纪难题”都将主要借助于生命科学的发展来解决。
动物科学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以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发展为基础,借助电子显微镜、同位素追踪、X辐射等技术,由动物学衍生出来的。
动物科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验证宇宙学、地学、植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解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奥秘,为人类了解自身的起源、演变、生存和今后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资料,也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学科。
随着动物科学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兴研究方向如动物保护、动物行为、动物仿生、太空动物等应运而生。
动物科学已成为解决人类生活环境、资源、疾病防治和治疗中许多问题的基础。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调查分析、评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技能。
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动物解剖及组织结构,动物生理、生化基本理论及实验技术,畜禽良种选育及繁殖基本理论与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饲料生产与经营和畜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本专业有突出优势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当数中国农大和中科院,其他院校中,南京农大、山东农大、华南农大的研发力量也很强。
国家正在加大对本专业的投入力度,发展前景看好。
由于对这个专业普遍了解不多,使其竞争不太激烈,报考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相对较容易,并且就业前景很不错,许多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可以到现代养殖、饲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与动物生产、营养及饲料有关的技术与设计、生产、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营销、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教育发展史动物科学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本专业时由畜牧兽医(部分)、畜牧、蜂学(部分)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几个专业合并而成的。
主要由农业院校或综合大学(如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和民族学院(西北、西南)中的农学院或畜牧兽医院(系)等开设。
目前全国(暂不含台、港、澳地区)共有50所院校开设有该专业,遍及全国各省(区、市),相当一部分院校可以跨省区招生。
动物科学专业现包括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硕士点和博士点,根据2000年博士生招生简章统计,共计有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内蒙古、山西、东北、南京、华南、华中、湖南、广西、甘肃农业大学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3个单位、46位博士生导师。
动物科学在我国是随着20世纪初叶现代高等教育的萌芽而起始的,如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所设的农学、兽医学门就开设有许多畜牧类课程,1921年11月教育部批准设畜牧学门。
此后各地农科院校或畜牧兽医院校普遍设畜牧学科,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通过院系调整,相对而言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建立了较集中强大的畜牧学科,这些院校也是较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
当前一方面畜牧业向设施畜牧业发展,对动物科学高等教育无论从数量以及质量水平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生命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如无性繁殖(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动物,为动物科学注入了高科技的强大生命力,并将推广动物科学专业有较快的发展。
正是社会和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高等畜牧教育的基础,而高等畜牧教育的发展并将极大地推动畜牧产业的兴旺和发展。
就业状况及趋势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动物育种、繁殖、饲料、养殖等企业或公司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也可从事与动物科学相关的行政管理、推广开发工作,还可以到相关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相当部分学生还可以报考本学科及相近学科(如生物学)各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深造,还有少数指标可以选调乡村干部,或到农业银行、农业保险公司等部门工作,有资金支持者,可联合或单独创办民营养殖场、饲料厂或农牧场的,实现创业当老板的梦想。
动物科学专业就业率普遍较高,以四川省2000年初在四川农大举行的双向选择会为例,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比例大约为1∶5,品学兼优,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尤其抢手。
随着畜牧业产业化的兴起,大批养殖企业、饲料企业、现代农牧场需要大批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环境有根本性改善。
动物科学专业主要涉及农业领域的畜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一个由自然环境一生物一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生产工程。
在农业中,植物性生产(种植业)是第一性的,而动物业生产(养殖业)是第二性的。
畜牧业是以猪、牛、羊、禽及马、驴、骡、骆驼、鹿还有特种养殖动物等为对象,生产肉、蛋、奶、皮毛以及药材、香料轻工业原料等畜产品为目的的产业。
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畜禽产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
畜牧业还是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畜牧业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悠久,在几千年前人类就驯养了狗、马、鸡、猪等家畜家禽,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畜力、服装等,但在农业社会里,畜牧业只是种植业的附庸,停滞在农民自给自足的水平上,商品率极低。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浪潮,畜牧业也逐渐从农业中独立出来,产业化趋势日渐明显,在发达国家的农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丹麦等国家甚至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中国是畜牧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成熟的家庭养殖传统和经验,也有一大批有特色的优良种系,但总体上还处于分散粗放的数量型畜牧业阶段。
尽管生猪、猪肉、羊肉、鸡蛋的生产总量有许多居世界第一,但生产水平和人均产量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据世界粮农组织(FAO)1998年报告中国畜牧业潜力巨大,而且最近10多年来也确实处于持续发展阶段。
在保证家庭式畜牧业的同时,国家制定政策大力推进畜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培训人才,推广优良品种。
1995年统计饲料企业达几千家,涌现出像正大、希望、隆生等企业集团和四川等饲料大省。
一大批养殖业企业或公司茁壮成长,1992年统计已达8600余家。
近年来更向集约化、大规模方向发展,尤为可喜的是,一些在房地产等领域成功的有识之士,纷纷投资建农场或养殖场,他们办厂投资足、起点高、规模大,瞄准国际市场,吸纳大量优秀人才。
畜牧业的未来必然走向设施养殖业,这是人民需求从数量到质量的增强、总体资源(土地、粮食、水)等紧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要求。
设施养殖业将在生产方式上实现良种化、专一化和工厂化;在生产技术实现多学科(农学、工学、理学、社会学等)的结合;在生产管理上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和产品保健化。
总之,在中国畜牧业这一古老产业已经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将由于现代商品生产理念的确立和高科技成分的注入而大展宏图。
毕业后从事一切与动物生产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可以成为:公务员——在政府畜牧主管部位,从事统一规划管理地区畜牧生产工作;企业技术人员——企业内部技术管理和外部技术服务;专业技术顾问——对政府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一专门方向的理论研究或技术工作。
院校分布部分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农学院、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农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