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在塑性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在塑性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在塑性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有限元法的发展及在塑性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金属成形过程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33]:第一类是基于经典塑性理论的解析方法,其中包括:①精确地联立求解塑性理论基本方程的数学解析法。②将平衡方程和塑性条件简化后联立求解塑性理论基本方程的主应力法。③针对平面问题提出的滑移线法。④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能量法和上限法;第二类是以实验数据为分析基础的实验力学研究方法,如视塑性法、网格法、密栅云纹法等;第三类是随着塑性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由传统的方法演化出来的数值方法,主要包括:①上限元法(UBET),②矩阵算子法,③有限差分法(FDM),④加权余数法(WRM),⑤边界元法(BEM),⑥有限元法(FEM)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对塑性成形问题的求解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金属成形过程伴随着很大的塑性变形,既存在材料非线性(应力与应变之间的非线性),又有几何非线性(应变与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变形机制十分复杂。加上复杂的边界条件以及数学上的困难,使得成形过程的求解十分复杂。有限元法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已能在考虑变形热效应以及工件与模具、周围介质热交换的情况下,确定变形体内的应力、应变和温度情况。成形过程的设计一般依赖于图表、经验公式等传统的经验设计,这对于工艺设计复杂而工艺参数控制要求严格的精确塑性成形而言,其浪费会更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计算机上再现了零件的制造过程,使人们能够直观、全面地了解成形过程。精确塑性成形需要高质量的控形和控性来保证,通过模拟可以在零件实际制造前,发现成形条件和工艺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优化成形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有限元法所以能获得如此广泛应用,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模拟的实践指导与应用密切相关。有限元模拟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通过模拟计算可以作为试验设计依据,从而简化试验,降低试验成本、避免多次试验的尝试和反复修改。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研究和发展先进塑性成形理论和技术的强有力工具,为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地实现塑性成形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限元法是对塑性成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最有效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求解变形过程中的各种场变量,如速度(位移)场、应变场和应力场等,从而为变形工艺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实践的指导。

Marcal和King[34]于1967年最早提出了弹塑性有限元,它同时考虑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区采用Hook定律,塑性区采用Prandtl-Reuss方程和Mises屈服准则。1973年S.Kobayashi和C.H.Lee[35]针对弹塑性有限元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所谓“矩阵法”的刚塑性有限元法,用来分析金属塑性成形问题。这类有限元法不计弹性变形,采用Levy-Mises 方程作为本构方程,满足体积不变条件,并采用率方程描述,变形后物体的形状通过在离散空间上对速度积分而获得,从而避开了有限变形中几何非线性问题。近年来,刚塑性有限元法己被广泛应用并解决了许多金属塑性成形问题。与此同时,针对刚塑性有限元法在求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各种相应的解决方法,如处理材料不可压缩条件的Lagrange乘子法[35]、罚函数法[36]和体积可压缩法[37]等。O.C.Zienkiewicz[38]等将刚塑性材料看作是非牛顿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导出了刚粘塑性有限元求解列式,并于1972年提出了刚粘塑性有限元法。

针对以上提出的模型,后人根据具体材料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使这些有限元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结合实际对模型进行修正,促进有限元模拟在生产的指导作用[39~43]。N.L.Dung等[39]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对涡轮叶片精锻过程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采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混合单元,并采用Lagrange乘子法处理体积不可压缩条件,对金属在对称和不对称的上下模的作用下的流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王梦寒等[42]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油泵定了温挤成形过程的模拟分析,优化了成形工艺及模型参数,通过与物理试验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分析的准确性。

对钛合金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是实现计算机仿真的基础。由于有限元法可以全面地考虑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动态特性、各种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影响,即使对于复杂边界仍可达到满意的模拟精度。因此,目前对塑性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是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的一般解题步骤是:

(1)连续体的离散化。把求解的连续体离散成有限数目的单元,单元的类型有多种,二维中有三边形、四边形,三维中有四面体、六面体等。模拟中根据实际模拟对象和模拟的需要,选择合理的单元类型、大小和数目。

(2)选择插值函数。选择满足某些需要(单元连续性、边界协调性等)的、联系单元节点和单元内部各点位移(速度)的插值函数,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插值函数通常为多项式,以便于微分和积分。

(3)建立单元的刚度矩阵或能量泛函。根据变分原理,对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推导单元的刚度矩阵[K]e,用此矩阵把单元节点位移{u}e和节点力{P}e联系起来,即e

[K]{u}e={P}e(1-1)对刚塑性有限元,建立以节点位移为自变函数的单元能量泛函

(4)建立整体方程。对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这个过程包括由各单元的刚度矩阵集合成整个变形体的总刚度矩阵[K],以及由单元节点力列阵集合成的总载荷列阵{P},从而建立表示整个变形体的节点位移和总载荷关系的方程组,即[K]{u}={P}(

对于刚塑性有限元,则建立整个变形体的能量泛函变分方程组,

(5)方程组求解。求未知的节点位移或速度,在弹性有限元中,这些方程组是线性的;而在弹塑性和刚塑性有限元中,这些方程组是非线性的,因此求解时需要进行线性化。(6)由节点位移(速度),利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求整个变形体的应变场、应力场等,并根据问题的需要,进一步计算各种参数。

分析塑性成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弹塑性有限元、刚塑性有限元和刚粘塑性有限元。塑性变形一般为大变形问题,此时材料的弹性变形量相对于塑性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视为刚塑性或刚粘塑性材料。对于体积成型,特别是大变形(几何非线性),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应用最广。运用刚塑性、刚粘塑性有限元可以实时跟踪描述金属的流动行为,模拟

成形过程,揭示金属的真实流动规律,研究各种因素对金属变形行为的作用与影响,并给出变形体在成形过程中各种力学场量的分布。因而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成形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双重价值。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TA15钛合金的热变形行为的特点和变形过程

中组织演化进行研究,探索在热变形中组织演化的规律,分析不同变形条件

对组织变化的影响,初步解释热变形机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热

约束变形及根据模拟结果调整、优化热约束成形模具,为实现精确塑性成形

提供设计依据。

(3)运用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对TA15钛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过程进行二维轴对称模拟,分析摩擦因子、变形速率、变形温度对鼓肚变形量的影响;对热约束变形的几何边界条件进行设计,模拟不同的模型边界对成形的影响,优化初始设计模型使成形后变形区很均匀,并具体设计此模型的成形模具;对单筋的成形过程进行平面应力模拟,分析各变形区的变形特点。

4.2单向热压缩过程的模拟

4.2.1几何模型的建立

根据轴对称的特点,选取二维轴对称模型进行分析,只取1/2截面进行模拟,压缩试样原始尺寸为:Φ8×12mm。对变形体进行均匀的网格划分,变形体的几何形状及原始网格的划分如下图4-2所示,网格数为8×24,单元选取二维轴对称四节点单元10。图中oo1为压缩试样的轴心线,a、c为上下底面的外端点,b为1/2高度外表面处的点。

图4-2单向热压缩试样初始单元的网格

4.2.2材料模型的建立

材料为TA15钛合金,材料类型选取为各向同性的刚塑性材料。材料模型建立的关键在于材料本构关系的描述,本构关系模型对变形行为的准确性和模拟精度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第3章已根据TA15合金热压缩试验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构造了材料本构关系模型,在此把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分别输入即可。其中,最小屈服应力认为是变形开始发生时的应力。

4.2.3关键问题的处理

(1)摩擦边界条件采用剪切摩擦的常摩擦因子法,接触体之间的摩擦因子m取0.1~0.7。

(2)初始速度场由边界条件确定,根据实际的变形速度确定,模拟中所采用的初始速度有:0.012mm/s、0.36mm/s、1.2mm/s、12mm/s,分别对应的应变速率是0.001s-1、0.03s-1、0.1 s-1、1s-1。

(3)接触分析:按照接触体的定义,把压缩试样看成变形体,而两端的压头变形可以忽略,则定义为刚体,其中一个压头是运动的,须定义为有初始速度的刚体,而另一个固定不动。轴心线定义为对称轴。接触体之间的接触容限为0.01mm。(4)时间步长的选取:由公式(2-16)即可确定时间步长,而增量步数n需经过估算得到,一般采用总的行程L与单元网格最小边长l的1/3的比值,即3L/l作为增量步数。

(5)收敛性准则:采用相对位移误差容限作为收敛判据,位移误差容限值取为0.1,在对计算结果没有太大影响的情况下,选取稍大值有利于运算的收敛。

(6)网格重划分:采用整体网格重划分,可避免过密的网格划分可能造成的计算费用的增加,也可避免因过疏的网格无法精确描述单元变形的空间变化。网格重划分的穿透容限采用系统默认值,即为接触容限的两倍。

31有限元模拟技术概况

有限元方法在数值计算方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这种思想推用来求解弹性力学的平面应力问题,并首次使用“有限单元(FinietElement)”一术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是随物理模拟设备的善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金属的塑性成形特别是热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塑性大变形过程,存何非线性、物理非线性和边界条件的非线性。所以对塑性成形问题进行精确非常困难。过去应用更多的是近似方法,如主应力法,滑移线法,以及上限下限法

等,这些近似研究方法都需要做较多的简化和假设,从而导致所得的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甚至无法满足理论分析和工程实际的需要。目前,塑限元法已成为模拟分析塑性成形过程的有力工具,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数值分法。

塑性有限元法可以由实验和理论方法给出流动应力模型、边界条件、摩系式,按变分原理推导出场方程,根据离散技术建立计算模型,从而实现对成形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塑性有限元法的发展借助了两个重要工具:即在理导方面所采用的矩阵方法和在实际计算中所使用的计算机。

塑性有限元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体型塑性有限元法(SFomrulatoin)一弹塑性有限元法,这类有限元法同时考虑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弹性区采用虎克定律,塑性区采用Prnadtl一Ruess方程和Mises屈服准则,对塑性变形所求的未知量是单元节点位移,适用于分析结构失稳,屈服等工程问对于大塑性变形,采用增量法分析。这类有限元法的特点是考虑弹性区与塑的相互关系,既可以分析加载过程,又可以分析卸载过程,包括计算残余应应变及回弹、模具和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处理几何非线性和非稳态其缺点是所取的步长太大,计算工作量繁重,对非线性硬化材料计算复杂。弹塑性有限元法主要用于分析板料成形、弯曲等工序。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正朝着更广的应用范围扩展。对于大多数体积成形问弹性变形量较小,可以忽略,即可将材料视为刚塑性体,同时为了克服上述性有限元方法不足,Lee和Kboyaashli”]于1973年首次提出了基于变分原理动型有限元法—刚塑性有限元法,用Lgarnage乘子技术施加体积不变条由于这种方法不象弹塑性有限元法那样用应力应变增量进行求解,因此计算量步取得较大些,但对于每次增量变形来说,材料仍处于小变形状态,下一算是在材料以前的累加变形几何形状和硬化特性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可以用形的计算方法来处理大变形工步分析。1979年,Ziekneiwicz等又给出了罚法【’8]的体积不可压缩的刚塑性有限元法【’9]。刚塑性有限元法通常只用于冷加工问题,而对热加工(再结晶温度以上)应变硬化效应不显著,材料对形速度具有较大的敏感性的情况不太适用。因此,在研究热加工问题时要采用塑性本构关系,相应地发展了另一类流动型有限元法。

流动型塑性有限元法F(lowFomrulation)—刚粘性有限元法,包括刚塑性限元法和刚粘塑性有限元法。这种方法采用对速度积分来获得变形体变形后的形,避开了变形体的几何非线性问题。刚粘塑性有限元法与刚塑性有限元法的区别仅在于它们所采用的本构关系不同。热加工及超塑性成形中,材料不仅表现有塑性,同时也表现有粘性,而且某些对应变速率敏感的材料,即使在常温下也表现出粘性。粘性对材料塑性变形规律有较大影响,在有限元模拟中必须加以虑。因此,需要采用粘塑性本构关系,发展粘塑性有限元法。Peryzna[20]对粘塑性的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将变形体视为非牛顿流体,适用于分析热态及对速度敏感的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问题。许多学者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各种塑性成形问题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许多成果。Rbeol等人进行了稳态过程的热力祸合计算分析。Oh等[2’]在刚粘塑性材料变分原理基础上,也导出了类似的刚粘塑性有限元求解列式。Mori和Oaskada 提出了刚塑性有限元中的可压缩方法[22],对多种扎制和挤压工艺以及粉末成形工艺进行了模拟123一#2]。Hartiye和sutgess对塑性成形摩擦进行了研究。目前,刚粘性有限元法是国内外公认的分析塑性成形问题最先进的方法之一。

金属的塑性成形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变形过程。材料特性、上模速度、变形温度、摩擦条件、坯料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对成形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以及不同因素对成形过程的影响,如:坯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热量传递以及温度的分布、坯料形状和尺寸等对成形的影响,对认识了解金属成形的规律,解决成形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传热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热力学问题,材料的温度与流动应力、流动方式等交互作用。一方面,由于成形过程中变形热效应及坯料与模具间传热的影响必然要造成坯料内部的温度变化。另一方面,材料流动应力、流动方式等随温度变化也有很大的改变。因此,成形过程中由热效应引起的温度变化反过来又对变形体变形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受温度影响的塑性变形过程,变形分析和传热分析对理解金属变形的力学特性是重要的,且二者相互影响。为了解决这种变形问题,必须同时求解在给定温度分布条件下的金属塑性变形速度方程和热传导方程,即进行变形和传热藕合分析,其实质是在同一套有限元网格系统上,分别求解考虑速度影响的热传导和考虑温度效应的塑性变形速度方程,直到获得相应的收敛解口0]。在实施藕合分析时,将速度场的计算和温度场的计算视为两个独立子系统进行求解,其中变形对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内热产生的热流矢量加入到温度求解方程中,而温度对变形的影响则通过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加以考虑。这种祸合分析过程的收敛速度较快。

金属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由于高温和变形的同时作用,材料不仅发生宏观变形,其微观组织也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回复与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等。同时,这些微观组织变化又直接决定了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因此了解产品的微观组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预测和控制产品组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16]。微观组织演化的有限元模拟可以将相对简单的基本成形与复杂的工业成形状况结合起来,给出微观组织和产品性能的过程控制的方法,通过使变形条件适合特定材料的特殊要求,可成形出性能确定、组织均匀的产品,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领域从轧制扩展到锻造、凝固、焊接等方面,研究材料从最初的碳钢扩展到高温合金、有色合金,如铝合金、钛合金等。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

发展及有限元模拟技术的进步,材料微观组织演化的数值模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建立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并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是实现变形过程组织预测与控制的一种有效途径。其中,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是连接材料宏观变形与微观组织演化的桥梁,关系到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因此,建立准确、有效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是微观组织演化数值模拟过程的关键问题[17]。由于目前的工程材料复杂多样,还难以做出可以表示所有材料和所有变形范围内组织演化的通用模型,必须根据所需的加工工艺和材料种类建立适当的模型。目前在金属热态塑性成形领域使用的微观组织演化模型大致可以分为数值模型和随机模型两类[18]。

缩短模具制造周期,节省费用,提高零件的质量和使用性能,降低零件废品率,合理的选用成形材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有限元法在塑性成形中的成功应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数值模拟技术已得到迅速发展它为工序方案的确定成形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于减少试模时间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费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基于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目录 摘要 (1) 1引言 (1) 2 简要介绍有限元和极限平衡方法 (1) 3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2) 3.1水位下降速度的影响 (2) 3.2 不排水粘性土对边坡失稳的影响 (5) 3.3 裂缝位置的影响 (9) 4 总结和结论 (12)

基于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摘要:相较于有限元分析法,极限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更为简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分析均质和不均质的边坡,同时考虑了水位骤降,饱和粘土和存在张力裂缝的条件。使用PLAXIS8.0(有限元法)和SAS-MCT4.0(极限平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获得的临界滑动面的安全系数和位置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PLAXIS;SAS-MCT 1.引言 近年来,计算方法,软件设计和高速低耗硬件领域都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相关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方法。但是,使用极限平衡方法来分析边坡,可能会在定位临界滑动面(取决于地质)时出现几个计算困难和前后数值不一致,因此要建立一个安全系数。尽管极限平衡法存在这些固有的局限性,但由于其简单,它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由于个人电脑变得更容易获得,有限元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法的优势之一是,不需要假设临界破坏面的形状或位置。此外,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用于计算压力,位移,路堤空隙压力,渗水引起的故障,以及监测渐进破坏。 邓肯(1996年)介绍了一个综合观点,用极限平衡和有限元两种方法对边坡进行分析。他比较了实地测量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并且发现一种倾向,即计算变形大于实测变形。Yu 等人(1998年)比较了极限平衡法和严格的上、下界限法对于简单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同时,他们也将采用毕肖普法和利用塑性力学上、下限原理的界限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Kim等人(1999年)同时使用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法对边坡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均质土边坡,得自两种方法的结果大体是一致的,但是对于非均质土边坡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工作。Zaki(1999年)认为有限元相对于极限平衡法更显优势。Lane和Griffiths (2000年) 提出一个看法,用有限元方法在水位骤降条件下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应绘制出适用于实际结构的操作图表。Rocscience有限公司(2001年)提出了一个文件,概述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能力,并通过与各种极限平衡方法的结果比较,提出了有限元方法更为实用。Kim等人(2002年)用上、下界限法和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几处非均质土体且几何不规则边坡的剖面。这两种方法给出了类似有限元分析法产生的安全系数,临界滑动面位置。 2.简要介绍有限元和极限平衡方法 有限元法(FEM)是一个应用于科学和工程中,求解微分方程和边值问题的数值方法。进一步的细节,读者可参考Clough和Woodward(1967年),Strang和Fix(1973年),Hughes(1987年),Zienkiewicz和Taylor(1989年)所做的研究工作。 PLAXIS 8版(Brinkgreve 2002年)是一个有限元软件包,应用于岩土工程二维的变形和 折稳定性分析。该程序可以分析自然成型或人为制造的斜坡问题。安全系数的确定使用c

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思考题附答案2012

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2010 思考题: 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其中“离散”的含义是什 么?是如何将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有限自由度问题的? 答:基本思想:几何离散和分片插值。 基本步骤:结构离散、单元分析和整体分析。 离散的含义:用假想的线或面将连续物体分割成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集合,且单元之间仅在节点处连接,单元之间的作用仅由节点传递。当单元趋近无限小,节点无限多,则这种离散结构将趋近于实际的连续结构。 2、有限元法与经典的差分法、里兹法有何区别? 区别:差分法:均匀离散求解域,差分代替微分,要求规则边界,几何形状复杂精度较低; 里兹法:根据描述问题的微分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构造等价的泛函表达式,求得近似解; 有限元:基于变分法,采用分片近似进而逼近总体的求解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3、一根单位长度重量为q的悬挂直杆,上端固定,下端受垂直向下的外力P,试 1)建立其受拉伸的微分方程及边界条件; 2)构造其泛函形式; 3)基于有限元基本思想和泛函求极值构造其有限元的计算格式(即最小势能原理)。4、以简单实例为对象,分别按虚功原理和变分原理导出有限元法的基本格式(单元刚度矩 阵)。 5、什么是节点力和节点载荷?两者有何区别? 答:节点力:单元与单元之间通过节点相互作用 节点载荷:作用于节点上的外载 6、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各有何特点?其中每个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按自 由度和节点解释)? 答:单元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 整体刚度矩阵:对称性、奇异性、主对角线恒为正、稀疏性、带状性。 Kij,表示j节点产生单位位移、其他节点位移为零时作用i节点的力,节点力等于节点位移与单元刚度元素乘积之和。 7、单元的形函数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性质? 答:形函数的特点:Ni为x,y的坐标函数,与位移函数有相同的阶次。 形函数Ni在i节点的值为1,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 单元内任一点的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 形函数的值在0~1间变化。 8、描述弹性体的基本变量是什么?基本方程有哪些组成? 答:基本变量:外力、应力、应变、位移 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几何条件 9、何谓应力、应变、位移的概念?应力与强度是什么关系? 答:应力:lim△Q/△A=S △A→0 应变:物体形状的改变 位移:弹性体内质点位置的变化 10、问题的微分方程提法、等效积分提法和泛函变分提法之间有何关系?何谓“强形 式”?何谓“弱形式”,两者有何区别?建立弱形式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有限元与数值方法-讲稿19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课件

材料非线性问题有限元方法 教学要求和内容 1.掌握弹塑性本构关系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 2.掌握弹塑性增量分析的有限元格式; 3.学习常用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1)直接迭代法; (2) Newton-Raphson 方法,修正的N-R 方法; (3)增量法等。 请大家预习,争取对相关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和把握。

弹塑性增量有限元分析 一.材料弹塑性行为的描述 弹塑性材料进入塑性的特点:存在 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卸载时:非线性弹性材料按原路径 卸载; 弹塑性材料按不同的路径卸载,并 且有残余应变,称为塑性应变。

1.单向加载 1) 弹性阶段: 卸载时不留下残余变形; 2) 初始屈服:s σσ= 3) 强化阶段:超过初始屈服之后,按弹性规律卸载,再加载弹性范 围扩大:ss σσ'>,s σ'为相继屈服应力。

4) 鲍氏现象(Bauschinger ): 二.塑性力学的基本法则 1.初始屈服准则: 00(,)0ij F k σ= 已经建立了多种屈服准则: (1) V . Mises 准则:000(,)()0ij ij F k f k σσ=-= 2 2 001 1 ()(),()2 3ij ij ij s f s s J k σσ===第二应力不变量1122221 ,() 3 ij ij ij m m s σδσσσσσ=-=++偏应力张量:平均应力: (2) Tresca 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 0max ()0ij s F S ττ=-=

2.流动法则 V . Mises 流动法则: 0(,)()ij ij p ij ij ij F k f d d d σσελ λ σσ??==??, 0d λ> 待定有限量 塑性应变增量 p ij d ε 沿屈服面当前应力点的法线方向增加。 因此,称为法向流动法则。 3.硬化法则: (1)各向同性硬化:(,)()0ij ij F k f k σσ=-=

有限元分析71831

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用有限个容易分析的单元来表示复杂的对象,单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由于单元的数目是有限的,节点的数目也是有限的,所以称为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 有限元法是一种求解关于场问题的一系列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这种类型的问题会在许多工程学科中遇到,如机械设计、声学、电磁学、岩土力学、断裂力学、流体力学等.在机械工程中,有限元分析被光分应用在结构、振动和传热问题上。 有限元法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是计算机时代的产物。虽然有限元的概念早在4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由于当时计算机尚未出现,它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法在各个工程领域中不断得到深入应用,现已遍及宇航工业、核工业、机电、化工、建筑、海洋等工业,是机械产品动、静、热特性分析的重要手段。早在70年代初期就有人给出结论:有限元法在产品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使机电产品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理论设计代替了经验类比设计。目前,有限元法仍在不断发展,理论上不断完善,各种有限元分析程序包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越来越方便。 大约在300年前,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积分法,证明了该运算具有整体对局部的可加性。虽然,积分运算与有限元技术对定义

域的划分是不同的,前者进行无限划分而后者进行有限划分,但积分运算为实现有限元技术准备好了一个理论基础。 在牛顿之后约一百年,著名数学家高斯提出了加权余值法及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这两项成果的前者被用来将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后者被用来求解有限元法所得出的代数方程组。在18世纪,另一位数学家拉格郎日提出泛函分析。泛函分析是将偏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的另一途经。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数学家瑞雷和里兹首先提出可对全定义域运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1915年,数学家伽辽金提出了选择展开函数中形函数的伽辽金法,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有限元。1943年,数学家库朗德第一次提出了可在定义域内分片地使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这实际上就是有限元的做法。 所以,到这时为止,实现有限元技术的第二个理论基础也已确立。 20世纪50年代,飞机设计师们发现无法用传统的力学方法分析飞机的应力、应变等问题。波音公司的一个技术小组,首先将连续体的机翼离散为三角形板块的集合来进行应力分析,经过一番波折后获得前述的两个离散的成功。20世纪50年代,大型电子计算机投入了解算大型代数方程组的工作,这为实现有限元技术准备好了物质条件。1960年前后,美国的R. W. Clough教授及我国的冯康教授分别独立地在论文中提出了“有限单元”,这样的名词。此后,这样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与应用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与应用 班级机械2081 姓名方志平 指导老师钟相强 摘要:有限元法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 关键词:有限元法;变分原理;加权余量法;函数。 Abstract: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based on the variational principle and the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the basic idea is to solve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is divided into a finite number of non-overlapping units, each unit, select some appropriate function for solving the interpolation node points as , the differential variables rewritten or its derivative by the variable value of the selected node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consisting of linear expressions, by means of variational principle or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the discret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o solve. Different forms of weight functions and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it constitutes a different finite element method. Keywords:Finite element method; variational principle; weighted residual method; function。 引言 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在河道数值模拟中,常见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是由变分法和加权余量法发展而来的里兹法和伽辽金法、最小二乘法等。根据所采用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的不同,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从权函数的选择来说,有配置法、矩量法、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从计算单元网格的形状来划分,有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网格,从插值函数的精度来划分,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数等。不同的组合同样构成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对于权函数,伽辽金(Galerkin)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近函数中的基函数;最小二乘法是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而内积的极小值则为对代求系数的平方误差最小;在配置法中,先在计

有限元法发展综述

有限元法发展综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不断建造更为快速的交通工具、更大规模的建筑物、更大跨度的桥梁、更大功率的发电机组和更为精密的机械设备。这一切都要求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能精确地预测出产品和工程的技术性能,需要对结构的静、动力强度以及温度场、流场、电磁场和渗流等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例如分析计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在地震时所受到的影响,看看是否会发生破坏性事故;分析计算核反应堆的温度场,确定传热和冷却系统是否合理;分析涡轮机叶片内的流体动力学参数,以提高其运转效率。这些都可归结为求解物理问题的控制偏微分方程式往往是不可能的。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则为解决这些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有限元法是一种高效能、常用的计算方法.有限元法在早期是以变分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它广泛地应用于以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所描述的各类物理场中(这类场与泛函的极值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自从1969年以来,某些学者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加权余数法中的迦辽金法(Galerkin)或最小二乘法等同样获得了有限元方程,因而有限元法可应用于以任何微分方程所描述的各类物理场中,而不再要求这类物理场和泛函的极值问题有所联系. 一、有限元法的孕育过程及诞生和发展 大约在300年前,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积分法,证明了该运算具有整体对局部的可加性。虽然,积分运算与有限元技术对定义域的划分是不同的,前者进行无限划分而后者进行有限划分,但积分运算为实现有限元技术准备好了一个理论基础。 在牛顿之后约一百年,著名数学家高斯提出了加权余值法及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这两项成果的前者被用来将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后者被用来求解有限元法所得出的代数方程组。在18世纪,另一位数学家拉格郎日提出泛函分析。泛函分析是将偏微分方程改写为积分表达式的另一途经。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数学家瑞雷和里兹首先提出可对全定义域运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1915年,数学家伽辽金提出了选择展开函数中形函数的伽辽金法,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有限元。1943年,数学家库朗德第一次提出了可在定义域内分片地使用展开函数来表达其上的未知函数。这实际上就是有限元的做法。 所以,到这时为止,实现有限元技术的第二个理论基础也已确立。 20世纪50年代,飞机设计师们发现无法用传统的力学方法分析飞机的应力、应变等问题。波音公司的一个技术小组,首先将连续体的机翼离散为三角形板块的集合来进行应力分析,经过一番波折后获得前述的两个离散的成功。20世纪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摘要:1965年“有限元”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到今天有限元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理论和算法都已经日趋完善。有限元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就是将实际结构假想地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结构计算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1965 "finite" appear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term, and today is widely used finite element in engineering,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history, theory and algorithms have been improved. Finite 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core idea is to structure, is the actual structure of the supposed discrete combination unit for a limited number of rules, the actual structure to analys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can be felt through a discrete body of drawn precision engineering approxima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analysis of actual structures, this would solve a lo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needed to address complex problems that cannot be resolved. Key word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uctural calculation physical design 1 有限元的发展历程 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提出(1943)、发展(1944一1960)和完善(196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三个阶段。有限元法是受内外动力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1943年,柯朗发表的数学论文《平衡和振动问题的变分解法》和阿格瑞斯在工程学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有限元法的诞生。 有限元法早期(1944一1960)发展阶段中,得出了有限元法的原始代数表达形式,开始了对单元划分、单元类型选择的研究,并且在解的收敛性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突破。1960年,克劳夫第一次提出了“有限元法”这个名称,标志着有限元法早期发展阶段的结束。 有限元法完善阶段(1961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有国外和国内两条线索。在国外的发展表现为: 第一,建立了严格的数学和工程学基础;第二,应用范围扩展到了结构力学以外的领域;第三,收敛性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误差估计理论;第四,发展起了相应的商业软件包。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有限元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已离不开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 二、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 三、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原材料成本

有限元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与汽车学院 曹国强 主要内容: 1、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和结构离散化。 3、有限元法的实施过程。 一、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有限元法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数值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结构分割成数目有限的小单元体(称为单元),这些小单元体彼此之间只在数目有限的指定点(称为节点)上相互连接。用这些小单元体组成的集合体来代替原来的连续结构。再把每个小单元体上实际作用的外载荷按弹性力学中的虚功等效原理分配到单元的节点上,构成等效节点力,并按结构实际约束情况决定受约束节点的约束。这一过程称为结构的离散化。其次,对每个小单元体选择一个简单的函数来近似地表示其位移分量的分布规律,并按弹性力学中的变分原理建立起单元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单元刚度方程),最后,把全部单元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组集起来,就得到了一组以结构节点位移为未知量的代数方程组(总体刚度方程),同时考虑结构的约束情况,消去那些结构节点位移为零的方程,再由最后的代数方程组就可求得结构上有限个离散节点的各位移分量。求得了结构上各节点的位移分量之后,即可按单元的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求得各单元的应变和应力分量。 有限元法的实质就是把具有无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理想化为有限个自由度的单元的集合体,使问题简化为适合于数值解法的结构型问题。 经典解法(解析法)与有限元法的区别 解析法 { } 建立一个描述连续体性质的偏微分方程组 有限元解法 连续体 数目增加到∞ 大小趋于0 微元 有限元 离散化 (单元分析)集合 总体分析 求得近似解

二、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和结构离散化 (一)结构力学模型的简化 用有限元法研究实际工程结构问题时,首先要从工程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力学模型,即要对实际问题的边界条件、约束条件和外载荷进行简化,这种简化应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至于使简化后的解答与实际差别过大,但也不要带来计算上的过分复杂,在力学模型的简化过程中,必须判断实际结构的问题类型,是二维问题还是三维问题。如果是平面问题,是平面应力问题,还是平面应变问题。同时还要搞清楚结构是否对称,外载荷大小和作用位置,结构的几何尺寸和力学参数(弹性模量E、波松比μ等)。 (二)结构的离散化 将已经简化好的结构力学模型划分成只在一些节点连续的有限个单元,把每个单元看成是一个连续的小单元体,各单元之间只在一些点上互相联结,这些点称作节点,每个单元体称为一个单元。用只在节点处连接的单元的集合体代替原来的连续结构,把外载荷按虚功等效原理移置到有关受载的节点上,构成节点载荷,把连续结构进行这样分割的过程称为结构的离散化。现举例说明。 设一平面薄板,中间有一个园孔,其左端固定,右端受面力载荷q,试对其进行有限元分割和力学模型简化。

有限元法基础重点归纳(精)

1、有限元这种数值计算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航空工程中飞机结构的矩阵分析。 2、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在力学模型上将一个原来连续的物体离散成为有限个具有一定 大小的单元,这些单元仅在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并在节点上引进等效力以代替实际作用于单元上的外力。 3、节点:网格间相互连接的点。 4、边界:网格与网格的交界线。 5、有限元的优点:①理论基础简明,物理概念清晰,且可在不同的水平上建立起对该法的 理解②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应用范围极为广泛③该法在具体推导运算中,广泛采用了矩阵方法。 6、有限单元法分类(从选择基本未知量的角度:位移法(以节点位移为基本未知量,通用 性广、力法(以节点力、混合法(一部分以节点位移,另一部分以节点力 7、有限元法分析计算的基本步骤:①结构的离散化②单元分析(选择位移模式,建立单元 刚度方程,计算等效节点力③整体分析④求解方程,得出节点位移⑤由节点位移计算单元的应变与应力。 8、单元划分:将某个机械结构划分为由各种单元组成的计算模型。 9、有限元法基本近似性------几何近似。

10、弹性力学的任务:分析弹性体在受外力作用并处于平衡状态下产生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等。 11、弹性力学假设所研究的物体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微小变形的和无初应力的 12、外力:体力(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力---重力、惯性力、电磁力面力(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流体压力、接触力、风力 13、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或由于温度有所改变,其内部发生的内力。σ={ σx σy σz τx τy τz } = [σx σy σz τx τy τz ]T 14、应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发生改变时的形变。---长度和角度。 ε={ εx εy εz γx γy γz } = [εx εy εz γx γy γz ]T 15、位移:弹性体在载荷作用下,不仅会发生形变,还将产生位移,即弹性体位置 的移动。 δ={u v w }=[u v w ]T 16:、变形协调条件:设想在变形前,把弹性体分为许多微小立方单元体。变形后,每个单元体都产生任意变形而变成一些六面体。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这些六面体

有限元分析材料塑性

有限元分析材料塑性 篇一: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 《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 课程期末考查 学年第学期 学院:机电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谭世波学号:111404010056科目:dEFoRm-3d塑性成形caE应用教程日期:20XX 年1月3日 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 20XX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谭世波111404010056)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dEFoRm-3d软件上模拟圆柱形毛坯的墩粗成型,对零件 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 引言:何为有限元模拟分析?如何完成一个墩粗的模拟 分析,运用dEFoRm-3d对毛坯进行分析的目的。 模拟直径为50mm,高度60mm的钢棒的镦粗成形工艺,工艺工序参数如下: (1)几何体与工具采用整体分析;(2)单位:公制

(3)材料:aiSi-1045(4)温度:20℃ (5)上模移动速度:2mm/s(6)模具行程:10mm; 模拟过程:先用UG画出钢棒的三维模型,导出为STL格 式。 1.在dEFoRm-3d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打开软件创建 一个新的问题。 2.设置模拟控制 3.设置材料基本属性 篇二: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考查题目 《塑性成形有限元分析》课程期末考查试题 (20XX级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下面试题二选一,上交时间:20XX年1月5日上午9:00。 1、请模拟直径为50mm,高度60mm的钢棒的镦粗成形工序,工艺参数如下: (1)几何体与工具采用整体分析; (2)单位:公制 (3)材料:aiSi-1045 (4)温度:20℃ (5)上模移动速度:2mm/s (6)模具行程:10mm; 按照论文的格式撰写研究报告(打印),描述模拟过程,并详细解读分析模拟结果(注:交报告时带上演示模拟结果)。

有限元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1 课程论文: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原理(30分) 撰写一篇论文,对有限元位移法的原理作一般性概括和论述。要求论文论及但不限于下列内容:1)弹性力学有限元位移法的基本思想和数学、力学基础;2)有限元法求解的原理和过程,推导计算列式;对基本概念和矩阵符号进行解释和讨论;3)等参单元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1.1 对一维杆单元有限元形式的理解 我对此提出了几点疑问: 1)为什么边界条件u1=0,就要划去刚度矩阵[K]中对应的行列再解方程? 2)为什么刚度矩阵[K]会奇异? 3)为什么平衡方程本身是矛盾的,而加上边界条件u1=0之后就能解出一 个唯一的近似解? 4)为什么刚度矩阵[K]是对称的?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理解:节点平衡方程是在u1不定的前提下,假设单元内位移都是线性变化推导出来的,由此u1相当于一个不确定的定值约束,再加上中间两个节点的连续性要求,系统实际上只有三个独立的自由度(广义坐标)。 对于第一个问题,其实刚度矩阵[K]中的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是伴随边界条件动态变化的。当u1=0时由刚度矩阵的推导过程可以知道,刚度矩阵的第一行和第一列都会变为0,所以此时第一行和第一列对于求解方程是没有作用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由于系统自由度(广义坐标)只有三个,而我们的方程却列出

了四个,显然

这四个方程不可能线性无关,所以刚度矩阵奇异。 对于第三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方程区别于等式,虽然左右两边都是用“=”连接,但是方程只在特殊条件下取得定解。由于平衡方程是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显然它不可能满足等式要求。宏观上看,系统在没有外部约束,而又施加有外力,显然系统会产生加速度而绝不会平衡。所以平衡方程本身是矛盾的。而加上边界条件之后,不但满足了平衡的前提,还改变了矩阵的结构和性质,所以有解。但是,由于我们提前假设了位移线性变化,相当于人为对单元施加了额外约束,让位移按照我们假设的规律变化,所以得到的解是过刚的近似解。但对于方程本身而言是精确解。 对于第四个问题,其力学的作用机理类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于刚度矩阵不表征方向,所以其大小是相等的。 1.2 有限元法的思想 有限元法是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更一般意义是一种分析结构问题和连续场数学物理问题的数值方法。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离散化和分片插值。 即把连续的几何机构离散成有限个单元,并在每一个单元中设定有限个节点,从而将连续体看作仅在节点处相连接的一组单元的集合体,同时选定场函数的节点值作为基本未知量并在每一单元中假设一个近似插值函数以表示单元中场函数的分布规律,再建立用于求解节点未知量的有限元方程组,从而将一个连续域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转化为离散域中的有限自由度问题。 求解得到节点值后就可以通过设定的插值函数确定单元上以至个集合体上的场函数。对每个单元,选取适当的插值函数,使得该函数在子域内部、在子域分界面上以及子域与外界面上都满足一定的条件。单元组合体在已知外载荷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列出一系列以节点、位移为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利用计算机解出节点位移后,再用弹性力学的有关公式,计算出各单元的应力、应变,当各单元小到一定程度,那么它就代表连续体各处的真实情况。

ABAQUS有限元发展趋势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1 有限元的发展历程 有限元方法(FEM)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 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提出、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有限元法是受内外动力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催生更为快速的交通工具、更大规模的建筑物、更大跨度的桥梁、更大功率的发电机组和更为精密的机械设备。而这一切都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能精确地预测出产品和工程的技术性能,需要对结构的静、动力强度以及温度场、流场、电磁场和渗流等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分析计算高层建筑和大跨度桥梁在地震时所受到的影响;分析计算核反应堆的温度场;分析涡轮机叶片内的流体动力学参数。这些问题的解析计算可归结为求解物理问题的控制偏微分方程式。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方法则为解决这些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工程实践中,有限元分析软件与CAD系统的集成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设计功能,减少设计成本; (2)缩短设计和分析的循环周期; (3)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 (4)采用优化设计,降低材料的消耗或成本; (5)在产品制造或工程施工前预先发现潜在的问题; (6)模拟各种试验方案,减少试验时间和经费; (7)进行机械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目前流行的CAE分析软件主要有NASTRAN、ADINA 、ANSYS、ABAQUS、MARC、COSMOS等。

最新有限元法基础试题

有限元法基础试题(A ) 一、填空题(5×2分) 1.1单元刚度矩阵e T k B DBd Ω = Ω? 中,矩阵B 为__________,矩阵D 为___________。 1.2边界条件通常有两类。通常发生在位置完全固定不能转动的情况为_______边界,具体指定有限的非零值位移的情况,如支撑的下沉,称为_______边界。 1.3内部微元体上外力总虚功: ()(),,,,e x x xy y bx xy x y y by d W F u F v dxdy δστδτσδ??=+++++??+(),,,,x x y y xy y x u v u u dxdy σδσδτδδ??+++??的表达式中,第一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功,第二项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功。 1.4弹簧单元的位移函数1N +2N =_________。 1.5 ij k 数学表达式:令j d =_____,k d =_____,k j ≠,则力i ij F k =。 二、判断题(5×2分) 2.1位移函数的假设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有限元分析的计算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 2.2变形体虚功原理适用于一切结构(一维杆系、二维板、三位块体)、适用于任何力学行为的材料(线性和非线性),是变形体力学的普遍原理。 ( ) 2.3变形体虚功原理要求力系平衡,要求虚位移协调,是在“平衡、协调”前提下功的恒等关系。 ( ) 2.4常应变三角单元中变形矩阵是x 或y 的函数。 ( ) 2.5 对称单元中变形矩阵是x 或y 的函数。 ( ) 三、简答题(26分) 3.1列举有限元法的优点。(8分) 3.2写出有限单元法的分析过程。(8分) 3.3列出3种普通的有限元单元类型。(6分) 3.4简要阐述变形体虚位移原理。(4分) 四、计算题(54分) 4.1对于下图所示的弹簧组合,单元①的弹簧常数为10000N/m ,单元②的弹簧常数为20000N/m ,单元③的弹簧常数为10000N/m ,确定各节点位移、反力以及单元②的单元力。(10分) 4.2对于如图所示的杆组装,弹性模量E 为10GPa ,杆单元长L 均为2m ,横截面面积A 均为2×10-4m 2,弹簧常数为2000kN/m ,所受荷载如图。采用直接刚度法确定节点位移、作用力和单元②的应力。(10分)

有限元法理论及应用参考答案分析

有限元法理论及应用大作业 1、试简要阐述有限元理论分析的基本步骤主要有哪些? 答:有限元分析的主要步骤主要有: (1)结构的离散化,即单元的划分; (2)单元分析,包括选择位移模式、根据几何方程建立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根据虚功原理建立节点力与节点位移的关系,最后得到单元刚度方程; (3)等效节点载荷计算; (4)整体分析,建立整体刚度方程; (5)引入约束,求解整体平衡方程。 2、有限元网格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指出图示网格划分中不合理的地方。 题2图 答:一般选用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在满足一定精度情况,尽可能少一些单元。 有限元划分网格的基本原则: 1.拓扑正确性原则。即单元间是靠单元顶点、或单元边、或单元面连接 2.几何保持原则。即网络划分后,单元的集合为原结构近似 3.特性一致原则。即材料相同,厚度相同 4.单元形状优良原则。单元边、角相差尽可能小 5.密度可控原则。即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网格尽可能的稀疏一些。(a)(b)中节点没有有效的连接,且(b)中单元边差相差很大。 (c)中没有考虑对称性,单元边差很大。 3、分别指出图示平面结构划分为什么单元?有多少个节点?多少个自由度?

题3图 答:(a )划分为杆单元, 8个节点,12个自由度。 (b )划分为平面梁单元,8个节点,15个自由度。 (c )平面四节点四边形单元,8个节点,13个自由度。 (d )平面三角形单元,29个节点,38个自由度。 4、什么是等参数单元?。 答:如果坐标变换和位移插值采用相同的节点,并且单元的形状变换函数与位移插值的形函数一样,则称这种变换为等参变换,这样的单元称为等参单元。 5、在平面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中,能否选取如下的位移模式,为什么? (1). ?????++=++=2 65432 21),(),(y x y x v y x y x u αααααα (2). ?????++=++=2 65242 3221),(),(y xy x y x v y xy x y x u αααααα 答:(1)不能,因为位移函数要满足几何各向同性,即单元的位移分布不应与人为选取的 坐标方位有关,即位移函数中的坐标x,y 应该是能够互换的。所以位移多项式应按巴斯卡三角形来选择。 (2)不能,位移函数应该包括常数项和一次项。

有限元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应用前景

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 “有限元”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到今天有限元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理论和算法都已经日趋完善。有限元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就是将实际结构假想地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有限元分析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解决复杂的工程分析计算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从汽车到航天飞机几乎所有的设计制造都已离不开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在机械制造、材料加工、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建筑、电子电器,国防军工,船舶,铁道,石化,能源,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已使设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原材料成本
缩短产品投向市场的时间
模拟试验方案,减少试验次数,从而减少试验经费

国际上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有限元分析程序,但真正的CAE软件是诞生于70年代初期,而近15年则是CAE软件商品化的发展阶段,CAE开发商为满足市场需求和适应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大力推销其软件产品的同时,对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和前、后处理能力,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与扩充。这就使得目前市场上知名的CAE软件,在功能、性能、易用性、可靠性以及对运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当前需求,从而帮助用户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工程实际问题,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流行的CAE分析软件主要有NASTRAN、 ADINA 、ANSYS、ABAQUS、MARC、MAGSOFT、COSMOS等。MSC-NASTRAN 软件因为和NASA的特殊关系,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很高的地位,它以最早期的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方面的线性有限元分析系统为基础,兼并了PDA公司的PATRAN,又在以冲击、接触为特长的DYNA3D的基础上组织开发了DYTRAN。近来又兼并了非线性分析软件MARC,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有限元分析系统。ANSYS软件致力于耦合场的分析计算,能够进行结构、流体、热、电磁四种场的计算,已博得了世界上数千家用户的钟爱。ADI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由著名的有限元专家、麻省理工学院的 K.J.Bathe教授领导开发,其单一系统即可进行结构、流体、热的耦合计算。并同时具有隐式和显式两种时间积分算法。由于其在非线性求解、流固耦合分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迅速成为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后起之秀,现已成为非线性分析计算的首选软件。

纵观当今国际上CAE软件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有限元分析方法的一些发展趋势:

1、与CAD软件的无缝集成

有限元极限载荷分析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2010

有限元极限载荷分析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2010-07-15 10:39:54| 分类:分析设计| 标签:极限分析分析设计asme规范先进设计方法经验分享|字号大 中 小订阅 在某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几个加氢反应器均采用分析法设计。详细设计时,国内计算后,反应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厚度均要比专利商建议的厚度多出10~30mm不等。这其中有国内设计出于保守的考虑,另一个原因:同是采用分析设计,ASME的非线性分析相对先进一点。参与国际竞争时,先进的设计方法值得我们研究。 1.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各工程公司正积极走向海外。随之进入国际市场的压力容器产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竞争优势,各工程公司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设计出更安全和更低成本的产品。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是力学与工程紧密结合产物,解决了常规设计无法解决的问题,代表了近代设计的先进水平[1]。过去,国内分析设计通常采用弹性应力分析法,通过路径分析,应力线性化处理获得路径上的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进而进行强度评定。该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对大多数情况是安全可靠的,但对某些结果可能出现安全裕度不足的情况(如球壳开打孔);⑵如何对有限元法求解获得的总应力分解并正确分类遇到了困难。假如把一次应力误判为二次,则设计的结果将非常危险,反之,把二次应力误判为一次,则又非常保守。文[2]5.2.1.2节明确提到:应力分类需特殊的知识和识别力,应力分类方法可能产生模棱两可的结果。国内专家亦也认为对应力进行正确的分类存在一定困难[3-6]。 以弹性分析代替塑性分析,是一种工程近似方法。实际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一个渐进过程,随着载荷的增加,高应力区首先进入屈服,载荷继续增加时塑性区不断夸大,同时出现应力重新分布。当载荷增大到某一值时,结构变为几何可变机构,此时即使载荷不在增加,变形也会无限增大,发生总体塑性变形(overall plastic deformation),此时的载荷称为“极限载荷(limit load)”。 极限载荷分析法(下文简称极限分析)的目的是求出结构的极限载荷。在防止塑性垮塌失效时,极限分析相比弹性应力分析更接近工程实际,同时避免了应力分类,对防止塑性垮塌有比较精确的评定。 2.极限载荷的求解方法 塑性力学提出极限分析法由来已久。经典的极限分析方法有如下3种[8]:(1)广义内力与广义变形法;(2)上限定理与下限定理法;(3)静力法和机动法。经典解法的分析与计算均很复杂,只能应用于少数结构简单的压力容器元件,从而使极限分析的工程应用受到了限制。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三维有限元计算后,有限元的应用大大扩展。为了适应工程需要,有限元极限分析应运而生,形成了分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使得复杂的塑性极限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得以解决。在不久的将来,极限分析必与弹性应力分析法、弹-塑性应力分析法一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极限分析的模型精度和计算成本居后两者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