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_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评析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_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评析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_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评析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评析

○孙显蔚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洛克和罗尔斯分别是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二者的区别是,在自由平等方面,洛克着重探讨的是原始的契约自由,而罗尔斯在强调自由优先的前提下,更注重平等的价值,在国家观念方面,洛克强调通过契约建立政府的合理性,而罗尔斯则通过契约论证正义原则的合理性;二者的共同之处则在于都从抽象的个人出发解决个人和社会关系问题;对洛克和罗尔斯自由观念的批评分析,当有助于我们探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平等问题。

[作者简介] 孙显蔚,1975年生。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300071。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流派,经历了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历史嬗变。洛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则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这种历史的更迭正如艾耶尔所说:“哲学的进步不在于一位哲学家取代另一位哲学家,而在于对哲学中‘一批循环呈现的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把它们向前推进一步"。本着这个原则,本文试对洛克和罗尔斯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和价值取向,对其理论得失加以评析,从而阐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重要意义。

作为自由主义者,洛克和罗尔斯都致力于对自由、平等问题的探讨。但洛克强调的是原始的契约自由,而罗尔斯则在注重自由的前提下更强调平等的价值。

洛克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始作俑者,他的自由主义理论对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恩格斯说过:“自由思想正是从英国输入法国的,洛克是这种自由思想的始祖"。(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中文1版,第7卷,24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源生于他所处的时代。随着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理论的论证与说明,变革时期政治思想上的混乱也要求得到统一。正是这种现实促使洛克创立自由主义学说,以顺应时代潮流,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洛克在1政府论2中指出,人原来所处的自然状态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人权利平等,生来自由,自由是自然

1

7

教学与研究 1999年第10期

法为人类规定的基本权利。这种权利在实际社会中又表现为社会权利,即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人们在自然法的指导下,达成契约,组成社会,建立国家。国家是人民协议的产物,人们在国家内享有自由的权利。所谓自由,就是“一个主因有一种能力来按照自己心理底决定或思想,实验或

停顿一种特殊那样一个动作"。

(洛克:1人类理解论2,中文1版,上卷,20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依洛克为自由所作的这一界定,他所谓的“人生而自由"不外是人生来就有的按照心的指导来发动或停止自己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的一切观念或行为的采取全在于他凭着理性自作探索、自作决断。这种单靠理性获得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合理人欲的实现,离开人的意欲、思想、意志就无所谓自由。同时他也强调,在许多情况下,一个人不能单凭自由意志,理性的必然性是一切自由的基础,这种理性法则约束着人们的自由。

源泉。他认为,人是在理性指导下的自由自觉的个体,人在自然法理论的制约下,在契约论的框架内享受着充分的自由。这种古典自由主义在反对封建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关系方面起过进步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地位的巩固,形成了普遍的劳动异化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动荡、危机四起,人们日益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分配的不公正及政治地位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矛盾的尖锐化毁灭了洛克所憧憬的契约自由,人们不再相信自由为人所固有,也不再相信契约政府的真实性。在现代社会,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理论不再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现实问题。古典的自由主义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要求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由此,罗尔斯的1正义论2应运而生,它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新自由主义的画面:自由不再是天赋人权,而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合理关系。

罗尔斯的理论产生于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工业的发达与资本主义矛盾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加深并存。资本主义不正义的现实

需要正义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性和共产主义体系影响的增长,也促使资产阶级学者重新思考和论证社会正义问题,寻找替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新理论。另外,20世纪以来,英美哲学一直是实证和分析传统占主导地位,哲学家大都关注于从形式方面探讨问题,而不直面现实的社会问题,更不齿于构建形而上的抽象的理论体系。罗尔斯的理论打破了实证主义传统,“由形式的问题转到实质性问题,由怀疑和否定转到试图重新肯定,由

实证的分析转到思辩的概括"。

(参见罗尔斯:1正义论2,中文1版,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要求,因此为世人所瞩目,并在西方政治哲学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尔斯的自由观涵盖经济、政治、道德等各个领域,试图为人们寻找一个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正义原则。与古典自由主义不同,新自由主义通常所说的政治自由是指:第一,思想和良心的自由;第二,公民的基本权利或参与的自由。对于自由,罗尔斯认为:“当个人摆脱某些限制而做(或不做)某事,并同时受到保护而免受其他人的侵犯时,我们就可以说他们是

自由地做(或不做)某事的"。

(同上书,第192页。)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罗尔斯强调自由的优先性,认为:“自由的优先性意味着自由只有为了自由本身才能被限制",也就是“只有自由的主张获得满足之后,

其它原则才能发挥作用"。

(同上书,第234页。)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个正义原则,其第一个原则确认了自由的价值,第二个原则确认了平等的价值。罗尔斯将两个正义原则安排在一种“词典式"序列之中,即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

自由的优先性在自由主义者那里得到了一致的确认,这表明了新旧自由主义者致思取向的一致性。但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于攫取利润,作为它的一种合理化,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也必须考虑分配的正义。因此在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社会关系亟需调整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平等自由、公正分配成为人们期待的首要目标。在这种前提下,分配的正

2

7—

义成为罗尔斯理论的侧重点。他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延续下来并存在于现实中的不平等。他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税收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而使社会成员达到平等状态。

显然,罗尔斯的主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存在的不平等问题,他的理论首先遭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内部的批评。新自由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诺齐克认为,任何再分配都意味着对个人权利和个人财产的侵犯,不平等固然是一种不幸,但一个人的财产只要来路正当,符合它的“获取原则"和“转让原则",那么他对这种财产的持有就是正义的,而对正义持有的任何侵犯都是不正义的。他认为,正义不等于平等,不平等也不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也并非所有的不平等都应加以纠正。

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在于社会物质交换和物质交往关系的不平等,这种交换和交往渗透着阶级的私利、阶级的矛盾。只要存在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矛盾便不可克服。新自由主义试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是不可能做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决定了人民不可能享有充分的自由平等,资本主义的物化状态和剥削关系只能使广大人民处于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境地。

要消除人类自身发展中的不平等和片面化状况,实现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须通过积极的社会物质活动,通过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社会文明的积累,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和压迫,消灭造成人自身发展不平等和片面化状况的经济根源,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成为平等地实现和发展自身自由的关系,使每个人的自身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新旧自由主义所倡导的自由的归依和实现都是以国家的建构为基准的。而他们的国家观念又不约而同地以假想的自然状态为前提,以社会契约为手段,并以此论证理想政体的合理性。他们大都认为原始状态的人们为了个人的生存、安全保障和更大的利益,经过协议而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一个政治权威,也即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罗尔斯不赞成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契约论,但他认为契约论的基本精神是正确的。因此,当他论证个人最基本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如何处理人们之间存在的差别时,仍然用社会契约论作为其理论的出发点。

洛克的契约论是建立在当时流行的自然法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类在进入政治状态之前曾存在过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只服从自然法———人类理性,享有处理自身和财产的无限自由,享有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享有依据自己的判断惩罚犯罪的权利。但是,在自然状态下,又存在着某些不便。于是,人类在理性的启示下,决定转让自己的一部分自然权利给整个社会,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政府,以保护自己最基本的、不可剥夺与转让的自然权利。洛克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洛克:1政府论2下篇,中文1版,5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他把人类最早的政治社会起源归结为“自愿的结合和人们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的相互协议",(同上书,第63页。)即人类最早的政府起源于相互订立的契约。

古典自由主义的自然法理论和契约社会是无法经验的假设,这种假设也无法用经验证明其存在。罗尔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进行了修正,明确表示自己的正义概念是对洛克、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论的概括,并提高到一个更抽象的水平。他并不把原始协议看作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或真的由此建立了一个特定形式的政府,而是强调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是原始协议的目标。

罗尔斯的契约论与古典自由主义的契约论不同,它的目的在于论证“正义原则"的合理性。正义原则是人们最初以平等地位的身份共同选择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再选择其他原则以便建立政府。罗尔斯解释说,这种选择是相互冷淡的个人在无知之幕背后的选择。原初状态中相互冷淡

3

7

的各方除了有关社会理论的一般知识,不知道任何有关个人和所处社会的特殊信息。人们正是在这种“原初状态"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无人知道他在社会中的位置、他的阶级或社会地

位、他的自然资质和能力以及力量、理智等等。(参见诺齐克:1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2,中文1版,193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总之,一切会引起人们陷入争纭不已的特殊信息都被排除,在无知之幕背后,每个人都不能不为所有人选择。罗尔斯指出,这种“原初状态"也是一种假定,旨在说明人们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达成公平的原始协议。与传统社会契约论所说的原始契约不同,原始协议不是人们进入政治社会的契约,而是选择正义原则的协议。这种对待正义原则的方法,罗尔斯称之为公平的正义。

诺齐克集中批评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的前提,认为这种契约论的理论结构不可能产生一种权利或历史的分配正义观,因为“原初状态"的人“或者直接同意一种结果分配,或者同意一个原则。如果他们同意一个原则,他们的同意仅仅是根据对结果分配的考虑。他们同意的基本原则,他们能一致倾向于达成

协议的原则,一定是目的2结果原则"。

(同上书,第204页。

)诺齐克继承自亚当?斯密以来放任自由主义的传统,对国家采取“看不见的手"的解释,主张一种最弱意义的、管事最少的国家,反对罗尔斯模式化的国家观念。总的来看,以契约论为理论前提的国家观念可以说是一种规划,一种乌托邦,是试图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的产物。事实上,自然选择等观念在社会领域并不适宜,因为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并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经过寻求和探索有效的制度和习惯所做出的社会选择。而且这种自由制度的建立并不是因为人们在已先预见到这些制度所可能产生的益处之后才进行建构的,而是靠生产力的进步。由此看来。传统的理论已不再占上风,而罗尔斯的契约论根源于现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国家与历史上的其他国家一样,只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一个阶级的集体。这种集体马克思称之为“虚幻的集体"。在这些冒充的集体当中,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

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他们之所以有个人自由,只是因为他们是这一阶级中的个人。只有消灭剥削阶级国家的“虚幻的集体"才是每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有真正的个人自由。自由主义者对国家的态度仅仅是一种理性的非历史主义,认为理想的国家一经建立,便一劳永逸,赋予国家以永恒性。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国家并不具有永恒性,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表现,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消亡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虽然时代条件的变化使自由主义的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老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权利的基本出发点则始终未变。他们始终以个人主义的态度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不懂得个人和社会的辩证联结、交互作用。

洛克自由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缔结契约的每个个人,社会契约所祈求的价值也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依洛克社会契约论的内在逻辑,社会和政治共同体的确立必得经由每个个人的“同意",每个个人的先天权利是国家、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个人以契约的方式把天赋权利的一部分转让给共同体,由此产生政府,组成国家;个人是国家赖以存在的根由。同样,罗尔斯理论的出发点也在于个人。和其他新自由主义者一样,罗尔斯也认为社会是由独特的个人组成的,每个个人都具有一种基于正义之上的神圣不可侵犯性,由正义加以保护的个人权利不能从属于社会的全体利益。尽管洛克和罗尔斯都从个人出发,但洛克强调个人的自由,罗尔斯试图解决古典自由主义只强调自由不注重平等的缺陷,彰显了现代人的存在价值。但他所说的个人仍然是处于原初状态的被抽掉任何经验规定的抽象的个人,缺乏现实的根基,因而不能给人指明获取真正自由平等的途径。

可见,尽管新旧自由主义在具体的观点上不尽相同,但都从原子论的社会观念出发,把社会还原为

4

7—

孤立的个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实际存在的,社会不过是抽象的个人集合体。他们都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把个人权利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对于自由主义而言,社会只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人们只有为了获得个人利益才进行社会合作。自由主义赋予个人超越一切的价值,自由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个人主义。

社群主义看到了自由主义的这一缺陷。社群主义认为,“个人主义关于理性的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的前提是错误的或虚假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方式是把个人放到其社会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中去考察。换言之,分析个人首先必须分析其所在的社群关系"。(俞可平:1社群主义2,1版,4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社群主义强调社团价值观与个人自由价值观的相互协调,这对于纠正个人主义的弊端固然具有积极意义,但社群主义又把整体作为其理论的起点,侧重于群体的价值,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两者或者以个人为本位,或者设定社会为本体,形成各执一端的社会观念。“个体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作为实体性的思维方式,是单向度的追问方式,每一方都是在肯定自己一方的前提下否定、批判对方的基础地位的。它对对方的否定、批判,以对自己这一方的肯定、非批判为前提。它只是对其中一方进行追问,而对另一方则并不加以追问,视之为理所当然。它所进行的前提批判以非批判为起点,形成其反思、追问的盲区和禁区"。(陈晏清,李淑梅: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观念的核心问题2,载1天津大学学报2,1999(1)。)

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是从个人的活动中形成的,但个人之构成社会并非一种孤立的行为,任意的举动"。(陈晏清,王南湜,李淑梅:1现代唯物主义导引2,1版,268页,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现实的个人是从事生产活动的个人,他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交往关系,人们交往活动的结果便产生了社会和国家。马克思通过对物质交往关系的揭示,论证了个人和社会不是抽象对立的,而是相互通连,彼此同构的。个人离不开社会,离开社会的个人不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离不开个人,没有个人,社会只能是空洞的抽象。社会是为人而存在,社会存在的价值在于为人所需。

总之,个人和社会是连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达到了对于社会运动出发点的完全现实的把握。它扬弃了个人主义和社会整体主义的局限,吸收了二者的合理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交往实践的观念,使其超越了个人原子论和社会整体论而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发展主要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进行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固然重要,但观念的改革也必不可少。在现今世界,自由、平等、民主、法制、市场和科技被人们公认为现代化的六大观念,其中首屈一指的仍是自由平等问题。西方自由主义者都承认和强调市场体制下人们的各种自由平等权利,这有利于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对于社会正义与合理分配问题也有积极意义。

我国今天的改革也在充分确立自由平等的观念。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搞活了经济,促进了发展,其关键就在于下放自主权,给地方、企业、个人以充分的自主权,也即更大的自由度。经验证明,只有人们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成为独立的个体,才能大胆想象,开拓进取,使市场充满生机。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民主政治的推进要求给个体、企业以更大的自由空间,要求人们更新自由平等的观念。我国长期受平均主义观念的影响,缺乏“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等现代意义的平等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更新传统观念,引进“公平"、“效率"意识。市场经济严格遵循公平和效率两个原则,失去这两者,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从西方的实际情况来看,每当一项社会改革由于过于强调自由而促进了社会效率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贫富悬殊时,平等的呼声必然高涨;反之,当偏重平等的政策出台导致社会效率降低,能人不满时,强调自由的理论又会兴起。西方的自由、民主同效率、公平就是这样此起彼伏交替发展的。我们也必须考虑如何解决效率优先、

5

7

兼顾公平的问题。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效率和公平问题成为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效率和公平也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得失。

无论是西方的自由主义,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根本的问题都在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间的完全分离;在整体主义方面,西方学者则专门着眼于社会群体。二者皆有片面性。我国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要求既要承认、尊重、保证个体的权利和个性的发展,又要顾及社会整体的利益,强调个人和社会集体利益的统一。因为对于个人来讲,个人的积极性为市场经济所必不可少。因而没有充分发展的个体观念,就不可能有发育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个体,也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对于整体而言,社会为个人提供生存发展的广阔空间,为个人才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个人也决不能得到充分发展,也不可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才能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培育出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另外,洛克和罗尔斯契约理论的目的就在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并从而预设一个公平的前提。契约内在地要求着公平,公平又是在契约的运作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这也具有借鉴价值。在我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表现为一种契约关系,个人和集体同是市场经济社会之平等主体,为了合理分配两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必须将其契约化,通过契约来分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契约关系中,集体向个人提供服务,使个人获得生存发展的条件;而个人要向集体贡献自己的才智,使集体得到发展。

这种契约行为要求人们具有公平和效率意识,要求有一个公正的尺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只有将个人和集体置于平等的尺度上,置于客观公正的环境当中,社会公平才有可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契约关系要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强调个人和集体利益的统一,注重发展群体利益、国家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与我国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具有一致性、协同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尔斯1正义论1中文1版1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洛克1政府论1下篇.中文1版1北京:商

务印书馆,1964

3 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文1版.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 雅赛.重申自由主义.中文1版.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 李强.自由主义.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8

6 陈晏清等1现代唯物主义导引11版1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7 姚大志1自由主义的两个教条———评罗尔

斯与诺齐克的争论1哲学研究,1996(9):25~32

8 顾速1什么是市场体制下的公正分配原则

———评罗尔斯与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之争1社会科学战线,1995(1):44~49

[责任编辑 张立波]

67—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2-4-27 17:31:20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9期)作者:景思江【摘要】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全盘否定,以及强调弱化国家职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借鉴和吸收新自由主义的合理主张,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潮,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新形势下的回归,它秉承自由主义原则,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和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从早期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边缘性思潮,开始占据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后来,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作为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始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实践,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理论来源各有不同。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以及强调弱化国家的职能是其基本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评析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新自由主义的借鉴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思路设计受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影响。诚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新自由主义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自由主义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前提的,但撇开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前提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对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正是市场经济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激发了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体制抱有幻想。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国家干预力度,以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再次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国进民退”和“再国有化”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反危机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尽管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尽管新自由主义分为很多学派,但是他们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即他们都是强调生产自行决定需求,因此他们的理论表现出很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市场有效论,极力鼓吹市场调节作用的万能性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美的,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媒介,不仅可以把消费者的信息通过市场传递给生产者,并且生产者之间通过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完美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因为如此,他们认为应当让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经济活动甚至是政治经济活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制度也许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唯一可行的制度,是人类目前最好的制度(自由并且有效率的)。因此,新自由主义坚持放任自由的政策,他们相信这样可以达到经济的协调发展。 2.强烈反对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反凯恩斯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如果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市场主体之间就不能正确地传达信息,必然会导致市场信息的失灵。另外,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更是破坏了社会成员的民主,还侵犯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但是他们也不是完全拒绝政府的干预,只是主张政府能够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他们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责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削减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和预算规模,减少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取消或放松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把企业从政府中解脱出来,使得他们成为自由的经济主体。 3.大力推行私有化 他们认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调节机制的内在前提,因为只有私有制才能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因此私有经济才是内在稳定的经济。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私有产权制度最适合人的自利本性,/每个人都是自己财产的最好监护人0,私有产权是最明晰的产权,因而是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因此他们主张把国有企业出卖给私有投资者,把资源尽可能地从公用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他们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 1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危害与替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及其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兴起的原因,它造成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等,是近十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争相探讨的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尽管有的印着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痕迹,有的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无疑丰富了世界人民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美国人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用诺姆·乔姆斯基的话说,“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约翰·威廉姆逊还认为,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析评

西方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析评 【标题注释】【作者】李立锋/金太军/高成富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江苏省行政学院等 【译者】【分类号】D0 【分类名】政治学 【原文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呼和浩特 【原刊期号】199806 【原刊页号】14~19 【复印期号】199902 【关键词】【内容提要】【英文标题】【英文关键】【英文摘要】【摘要题】【编者按】【正文】发韧于17世纪的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注:一般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 思想家洛克是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他在《政府论》(下篇)和《论宗教宽容》这两部著作中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1.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2.建立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的有限政府论;3.推行代议制民主,实行分权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成 为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体系和正统价值准则。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资本的垄断趋 势加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冲突日趋激化,以维护和发展个人自由,限制政府干预权力为理论核心的古典自由主义,已难以适应垄断时期的西方社会的需要。必须有一种既能承袭以往政治传统,又能适应新的社会政治要求的新思想,来挽救西方社会的危机。于是以倡导国家积极干预、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便应运而生,并在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付诸实践,极大地推动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也扩大了新自由主义在欧美的影响,使之在现代西方政治思潮中独领风骚达半个世纪之久。 一、积极的自由观 积极的自由观是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基础。 文艺复兴以来,古典自由主义一直以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眼光看待人类,断定个人具有充分的理智和自治能力,只要在多样化的现实世界里得到选择的自由,他就能随意发展自己的个性,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古典自由主义要求给予个人自行其是的权利,反对一切形式的强制,不管来自国家、教会还是社会习惯势力。 新自由主义也认为,自由为人类本性上的要求,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但它摒弃了传统自由主义的“绝对个人主义”、“个人至上”的倾向,赋于自由以新的内涵。 首先,自由应符合道德准则。不管出自个人还是集体,自由的行为都于他人有益,自由的人有协调的个性,其激情和冲动与良知和道义感不相冲突,所有社会成员应平等地分享自由,否则就不是自由而是特权了。 其次,自由必然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约束或强制。古典自由主义是在“任其自然”的意义上理解自由,把自由理解为约束的解除。新自由主义者则认为,自由并不必然与约束相对立,相反,没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就没有个人的真正自由。英国新自由主义先驱托马斯·希尔·格林说:“自由不是仅仅摆脱了限制或强制的自由,不是恣意妄为而不顾后果的自由,也不是为某一个人或集团所独享而剥夺别人的同等权利的自由”。(注:格林:《论开明立法与 契约自由》,转引自《格林文集》伦敦朗曼公司1941年版,第199页。)格林的学生伦纳德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潜移默化、史无前例的变革,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变革与以往都是极大不同的。今天的世界各样的文明同时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环境都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复兴,作为广泛的现代历史进程现象,与新一轮资本全球化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推销”他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政治制度,宣传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特殊利益扩展的价值观念。作为拥有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认清自身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积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显得重要。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稳定性、历史性和渗透变化性等特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在政权合法性、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共识,并渗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具有维护本国国体、政体的合法性,整合、动员、规范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在国家各项生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个人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它把个人自由、价值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确立个人本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需求、自我控制以至于达到自认为的不受外界约束的拥有自我“完全支配权”的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这个标准更能判定自由主义的内核了。新自由主义高举的个人主义旗帜与其进一步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紧密相关。尊重个人“自主权”、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过分调节,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主张和实践层面中的现实要求。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先行军”,没有个人“自主权”就没有自由主义,更没有自由主义的衍生。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和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复

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18 简论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世界影响 杨荣国 (兰州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新自由主义逐步转变成一种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征服世界服务的右翼意识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不仅影响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试图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休克疗法”和“意识形态渗透”三个表现形式出发,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做一剖析,以期对新自由主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关键字: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影响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218-2 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阶段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出现的一种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的社会思潮。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资本主义经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为适应这种需要,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经济学术理论向国家意识形态转变,并积极为实现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的全球一体化服务。1989年“华盛顿共识”的达成,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得以付诸实践,拉美、俄罗斯以及东欧等地区自此成为新自由主义进行对外扩张、输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试验场”,同时,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来自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一、“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实践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提出的以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经济改革方案和对策,是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理论……简单地说,保持贸易自由化、保障市场定价,消除通货膨胀,维护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 [1](P26)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萎缩,拉美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乘虚而入,迅速在作为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传播和扩散。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拉美国家经济出现复苏,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国家甚至跃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这极大地刺激了整个拉美国家加快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再加之美国政府及其主导下的国际经济组织不断对拉美国家施加的影响,使得“华盛顿共识”迅速在拉美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90年代初,拉美各国纷纷采用新自由主义的处方来发展经济,开始了由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国企私有化、政治分权化、发展外向化五大内核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改革。由于各国改革进展参差不齐,许多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成,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低级层面,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并且十分脆弱,外部世界一有风吹草动,拉美就可能患上“感冒”。90年代短短十年,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相继发生金融危机。1994年底至1995年初,墨西哥突然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1996年,墨西哥和阿根廷的经济增长率与199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和2.5%;1997年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拉美地区,巴西货币雷亚尔汇率受到投机者攻击,1998和1999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分别下降2.1%和0.4%;从2001年3月开始,由于长期经济衰退,阿根廷开始出现无法按期偿还外债的趋势,其货币面临强调贬值压力,最终引发了新一轮金融危机。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总体上是失败的,大多数拉美国家沦为新自由主义危害的重灾区。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为少数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发展中国家不可盲目地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否则将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牺牲品。 二、“休克疗法”——俄罗斯东欧国家转型的痛阵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经济思潮,而时值“苏联东欧的改革家们普遍地失望于在社会主义体制框架下各国改革进程的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前苏联学界一时之圭臬”。[2](P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制度巨变,各国陆续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苏联东欧巨变后,这一地区立即开始实施从原有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俄罗斯东欧各国为了彻底摧毁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保证改革的“不可逆转”性、迅速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开始强制推行了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Shock Therapy)式经济转轨方案。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通过这“三化”完成对经济制度的改造。 第一、实行市场和贸易迅速自由化。各国政府首先通 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价格自由化、企业经营自由化、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缩减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第二、主张国有企业全盘私有化。在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各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采取何种思想进行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内不少学者、专家甚至当权者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鉴于此,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剖析其本质,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想法和建议,以期为科学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中国;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本质 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就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概念范畴及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这个词是由奥伊根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学派创造出来的。人们一般把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宪章。从广义上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理论庞杂的体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自由主义定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 何秉孟等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①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

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① 顾钰民、伍山林和李其庆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主要包括伦敦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②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扩张的思想工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多元化;在思想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虽然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共有的主要观点有: (1)崇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在新自由主义者眼里,私有制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制度。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指出,“一个社会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离不财产的私有制。由于人们离不开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坚持私有制,以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说,只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才能继续存在。”③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私有制制度下,人们是自由的,产权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自由主义研究[J], 经济学家,2004(2):23-25. ②顾钰民、伍山林.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26. ③(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想,而这三十年来,从最初的繁荣、盛行,经历了中期的备受质疑,和现今的摇摇欲坠、走向衰亡,一直伴随它的是批判和被批判的声音,这也似乎是每种经济理论发展的共性:伴随着一场经济危机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形象,得到如潮的拥护;然后经历风风雨雨走向另一场经济危机,在一片批判声中销声匿迹。新自由主义的兴衰究竟是怎样的,它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 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背景 1.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理论缺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即高通胀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一直站在凯恩斯主义对立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提出解决经济“滞胀”的对策,影响不断扩大。 2.全球化的机遇 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大公司和大银行所而对的竞争压力,因为竞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关系。它们所而临的竞争压力使它们急功近利,这促使它们支持任何减轻税负、放松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对手进行有效竞争的措施。虽然管制主义国家看起来符合大企业的利益,即它从长远来看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但高度竞争的环境使大企业不能支持管制主义国家。1所以,全球化进程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的扩张拓展到了全球范围,资本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能使它迫切需要突破国内市场的狭隘界限,消除全球扩张中的国家主权、国家体制、民族等的障碍。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问题上主张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在1990 年“华盛顿共识”出笼后,新自由主义更加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进行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正是因为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特征 1.国内外市场上对商业和金融解除管制,资本自由流动; 2.以前由政府机构从事的服务业开始私有化; 3.政府不再积极管制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低通胀而非低失业率; 4.社会性支付锐减; 5.下调商业税、削减富人税; 6.工商业和政府攻击工会,结果是资本完全统治劳动; 7.劳动市场上,短期契约和兼职工作合同逐渐取代长期契约; 8.公司内部引入市场化原则,以前从老员工内部选择CEO现在从外部CEO市场选择2 三、前期的辉煌 1大卫·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3,(9):9 2徐鹏庆.从本次金融危机看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9-50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福利思想试题试卷真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里士多德阐述其“人类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社会”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利末记》 D.《社会通论》 2.文艺复兴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是() A.人文主义 B.神圣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3.在宗教改革中提出“预定论”观点的是()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4.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的基本特点是() A.自助观念 B.共同责任观念 C.国家福利观念 D.团体观念 5.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6.圣西门将其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称为() A.“新村” B.“实业体系” C.“弗兰克” D.“乌托邦” 7.温斯坦莱集中论述其“共和管理制度”的著作是() A.《日内瓦城》 B.《太阳城》 C.《我们》 D.《自由法》 8.提出建立共享共有、和谐自由的“大家庭联盟”的思想家是() A.奥斯特罗姆 B.斯图亚特 C.卡尔维斯基 D.魏特林

9.被称为“功利主义学说奠基人”的是()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边沁 D.德拉莫里 10.根据穆勒的观点,下列领域中需要政府干预的是() A.商业交易 B.意识形态 C.婚姻与家庭 D.永久性契约 11.斯宾塞认为,幸福的第一要素是() A.行动自由 B.心灵解放 C.物质利益 D.精神生活 12.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制度的奠基者是() A.德雷克斯勒 B.西斯蒙第 C.费尔巴哈 D.洪堡 13.西斯蒙第认为,创造财富的源泉是() A.劳动 B.地租 C.剩余价值 D.工资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 A.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主权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15.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1875年发表的()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主义原理》 D.《哥达纲领批判》 16.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能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 B.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C.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 D.强烈支持工人阶级提出的社会福利要求和主张 17.将“机会平等”视为自由的最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家是() A.李斯特 B.霍布豪斯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的三大特征 [摘要]新自由主义产生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和合作。作为一场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特点。它发端于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它纯粹地强调市场的力量,认为市场是权力、报酬和自由的来源及判准,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思想运动;跨国性;福利资本主义 在社会科学中,新自由主义是一个经常被提及却欠明了的概念。在澳大利亚学者曼弗雷德·史泰格和拉里·罗伊看来,新自由主义有三个维度:即意识形态、治理模式与政策。[1] 史蒂芬尼·李·马奇指出,新自由主义是政治、行政和思想界三大领域的斗争与合作的产物。[2] 作为一项思想运动,新自由主义的“新”有三层含义:(1)它的根基在英美学术界,同时又具有跨国性;(2)它在福利资本主义和冷战对立中历史性地孕育成长;(3)它纯粹地强调市场作为权力、回报和自由的源泉,并蔑视政治、行政系统和福利国家。下文对这三个特点分别论述。 一、基于英美的跨国性 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之所以值得注意,部分是因为它的跨国性和超国家性——也就是说,它的活动中心和组织形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也是因为它在地理上来说根基于英美知识界。 除参与直接的政治行动之外,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还通过解释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提出一套经济复苏的建议方案来为政治精英提供符号资源。通过能够在国际层面产生强迫性和规范性压力的政府和组织,如美国政府(或者在更一般性的意义上,富有的“核心”国家)、经合组织、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符号资源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这些符号资源源自英美,由一批特别的知识生产者提供,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专业兴趣。关于这一点,现有的文献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英美中心主义描述为:(1)通过美籍和在美国接受教育训练的经济学家在拉美改革的直接干预,对自由市场思想进行政治上的合法化和专业地位的提升(在经济学领域);(2)经济学专业的国际化以及对美国学术界专业认证权的强化。 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与保守共和党人、媒体及商界人士形成了一个“邪恶联盟”,并在全球的新政治运动中进行广泛的“投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哈诺德·哈勃(芝加哥大学)通过美国国际发展署和一些慈善基金会资助国外的经济学系,如臭名昭著的“芝加哥帮”家乡的智利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芝加哥的南方同行也采用同样的手段去获取影响力:通过与美国的媒体和经济学家建立联系以便在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