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央行数字货币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货币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货币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受去杠杆到稳杠杆的宏观金融环境影响,货币市场从第一季度的流动性边际改善,到第二季度的宽松预期增强,再到下半年的流动性合理充裕,前瞻性地反映了金融市场资金面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货币市场呈现利率振荡下行、交易量小幅回升、季节性特征弱化、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四方面特点。
● 总体利率水平比2017年明显下降,但在下半年保持基本稳定,既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保持了一定的中美利差水平;货币市场交易量先降后升,第一季度市场普遍预期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金融机构融入长期资金的意愿较强,第二季度后随着央行降准和经济走势的变化,融资期限缩短,交易量有所回升;受存款准备金率保持较低水平和信用收缩的影响,央行对冲货币市场资金季节性变动的前瞻性明显增强,利率的季节性波动逐步降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网上和网下的制度性改革继续稳步推进,货币市场流动性风险不断降低,效率继续提升。
6.1 货币市场概况6.1-1 交易规模——交易量先降后升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同比增速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回落,2017年呈现负增长,2018年市场回暖,增速回升至20%以上,截至2018年9月末,当年累计交易量达到668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回购、同业拆借累计交易量和同业存单累计发行量分别达532万亿元、101万亿元和1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8.5%、75.6%和6.2%(见图6-1)。
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在2018年结束紧缩恢复增长主要归功于宏观货币环境的改善以及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改善。
2018年以来,央行四次降准,货币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
2018年社融增速从年初的12.71%下行至9月末的10.6%(旧口径9.7%),M2增速从年初的8.6%下行至8.3%,金融市场流动性状况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社融增速下行速度显著快于M2增速下行速度,最终体现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逐步改善。
资料来源:WIND。
6.1-2 交易品种结构——存单发行稳中略升从交易品种结构来看,债券回购业务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截至2018年9月末,银行间债券回购、同业拆借交易量和同业存单发行量占比分别为80%、15%和3%(见图6-2)。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目录1 央行频吹风,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 (3)1.1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闭环测试,“亮相在即” (3)1.2 央行5年前已开始数字货币的研究 (3)2 央行数字货币概述:央行负债、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有使用限制 (5)2.1 目标:顺应数字经济浪潮,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2.1.1 顺应数字经济浪潮 (6)2.1.2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6)2.1.3 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2.1.4 为负利率创造空间 (6)2.2 定位:数字M0 (7)2.3 运营体系:“央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双层 (7)2.4 技术路线:不预设;考虑区块链技术;可加载智能合约 (8)2.5 账户与匿名性:松耦合;仅对央行披露交易数据 (8)2.6 使用限制:有时间、金额、交易费用限制 (9)2.7 目标使用场景:小额零售业务 (9)3 从DCEP的M0属性比较其与其他”货币” (9)3.1 DCEP与法币的其他形态 (10)3.1.1 DCEP比实物现金便携 (11)3.1.2 DCEP比银行存款安全 (11)3.1.3 DCEP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余额相似 (11)3.2 DCEP与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 (12)3.3 DCEP与Libra (12)3.4 DCEP与其他央行数字货币 (15)4 DCEP可能有哪些影响? (16)4.1 宏观:负利率成为可能,需防范场外交易市场风险 (16)4.2 微观:无现金社会或将到来,消费者生活更便利 (16)5 DCEP产业链上,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17)6 风险提示 (18)图表图表1:央行频吹风,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3)图表2:2014年以来,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上动作频频 (4)图表3:央行官员多次就法定数字货币发声 (5)图表4:部分国家与地区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实施概况 (7)图表5: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图表6: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图表7:Libra的愿景 (13)图表8:Libra协会目前公布的成员主要来自支付业、交易平台、电信业、风险投资业、区块链产业和非营利组织 (13)图表9:我国央行多位官员表达了对Libra或将威胁国家货币主权的担忧 (14)图表10:理事会是Libra协会的治理机构,由协会各成员的代表组成 (15)图表11:部分国家支持的法定数字货币概况 (16)1 央行频吹风,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1.1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闭环测试,“亮相在即”图表1:央行频吹风,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央行领导频频吹风,称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告别纸币,央行数字货币来了

告别纸币,央行数字货币来了财投资INVESTMENT64投资与理财01 July 2020力学习并吸取国外数字货币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争取早日推出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旨在研究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发展。
2018年9月,基于数字货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央行数研所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并于深圳试点上线运营。
2019年,数字货币的进度明显加快。
2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提出要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加强虚拟货币的检测处置;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到了今年,DCEP钱包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内,央行数字货币DC/EP也开始了内部测试,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试点场景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等。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也预示着,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走近我们生活的那一天即将来临。
可能会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人们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而不是现金、银行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数字化的支付方式相比于实物,更加简单便捷,少了繁杂的步骤。
而央行数字货币更是将数字化支付的便捷做到了极致,进一步地顺应了现代生活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潮流,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现金的使用,创造出了一个更快速、安全、便捷的支付渠道。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描绘过这样的使用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 C/E P的数字钱包,手机有电的情况下,连网络都不需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而且支付的时候,也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
穆长春还介绍道,除非你要往数字钱包充钱,或者想从数字钱包里取钱出来去理财。
除此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是不需要进行账户绑定的。
这就意味着,DC/EP可以像纸钞一样流通。
另外,数字货币还可以实现可控的匿名。
也就是说,在不触及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匿名支付的需求。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现状研究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现状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法定货币。
随着数字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概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全球各国央行探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主要针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1. 国际发展趋势目前,全球各国央行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探索都处于不同阶段。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过80%的中央银行参与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实验项目。
中国央行、瑞典央行、加拿大央行、英格兰银行等在该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不少国家已经启动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试点项目。
2. 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国是全球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自2014年起,中国央行就开始了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2017年,中国央行成立了数字银行研究所,加速了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开发步伐。
2019年末,中国央行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覆盖了多个场景,包括交通、餐饮、零售等领域,实现了部分场景下数字货币的试点应用。
3. 瑞典的发展实践瑞典是全球第一个全面进入现代社会的无现金国家,因此对于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发展也是全球领先的。
瑞典央行已经在数字货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9年末,瑞典央行推出了名为e-krona的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探索数字货币在瑞典未来支付系统中的潜在应用。
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1. 金融体系效率提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应用有望提升金融体系的效率。
通过数字货币的发行,可以降低现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货币流通的便捷性和快捷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
2. 支付体系创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将对支付体系带来革新。
数字货币将加速传统支付方式向电子支付的转变,推动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体验。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探索和实践,为探寻新的货币形式和支付工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融合和应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路径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此展开深入探讨,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字货币是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为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减少金融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于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推动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将对金融体系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有助于提升我国的金融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开展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央行数字货币概念解析央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的电子形式货币,也称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
它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或其他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数字化货币,与传统的现金货币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追溯性。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权由中央银行负责,可以视为一种央行发行的数字化现金,与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有所不同。
持有央行数字货币的个人或机构可以直接在中央银行账户间进行交易,无需经过商业银行的中介,从而实现去中心化和更高效的交易方式。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受到了政府监管和监督,可以有效避免虚拟货币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为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改善支付体系和促进跨境支付便利化等方面。
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数字化货币形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是未来货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

2019年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分析报告目录1 央行频吹风,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 (3)1.1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闭环测试,“亮相在即” (3)1.2 央行5年前已开始数字货币的研究 (3)2 央行数字货币概述:央行负债、双层运营体系、可控匿名、有使用限制 (5)2.1 目标:顺应数字经济浪潮,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2.1.1 顺应数字经济浪潮 (6)2.1.2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6)2.1.3 捍卫国家货币主权 (6)2.1.4 为负利率创造空间 (6)2.2 定位:数字M0 (7)2.3 运营体系:“央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双层 (7)2.4 技术路线:不预设;考虑区块链技术;可加载智能合约 (8)2.5 账户与匿名性:松耦合;仅对央行披露交易数据 (8)2.6 使用限制:有时间、金额、交易费用限制 (9)2.7 目标使用场景:小额零售业务 (9)3 从DCEP的M0属性比较其与其他”货币” (9)3.1 DCEP与法币的其他形态 (10)3.1.1 DCEP比实物现金便携 (11)3.1.2 DCEP比银行存款安全 (11)3.1.3 DCEP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余额相似 (11)3.2 DCEP与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 (12)3.3 DCEP与Libra (12)3.4 DCEP与其他央行数字货币 (15)4 DCEP可能有哪些影响? (16)4.1 宏观:负利率成为可能,需防范场外交易市场风险 (16)4.2 微观:无现金社会或将到来,消费者生活更便利 (16)5 DCEP产业链上,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17)6 风险提示 (18)图表图表1:央行频吹风,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3)图表2:2014年以来,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上动作频频 (4)图表3:央行官员多次就法定数字货币发声 (5)图表4:部分国家与地区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实施概况 (7)图表5: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图表6:DCEP与其他货币形态的区别 (10)图表7:Libra的愿景 (13)图表8:Libra协会目前公布的成员主要来自支付业、交易平台、电信业、风险投资业、区块链产业和非营利组织 (13)图表9:我国央行多位官员表达了对Libra或将威胁国家货币主权的担忧 (14)图表10:理事会是Libra协会的治理机构,由协会各成员的代表组成 (15)图表11:部分国家支持的法定数字货币概况 (16)1 央行频吹风,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1.1 央行数字货币已经闭环测试,“亮相在即”图表1:央行频吹风,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央行领导频频吹风,称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发展环境分析——基于PEST分析模型

货币的最初形态是牲畜、贝类等实物,早期原始社会过于简单的生产资料形式使得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规模扩张,货币形态也随之更迭,先后经历了金银、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货币形态。
1982年,David Chaum 提出了不可追踪密码学网络支付系统这一概念,打开了数字货币体系的大门。
2008年,中本聪又提出比特币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资本。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性质和配套不完备的法律监管措施使得投机浪潮反复出现,黑客入侵和黑市交易现象不断,给世界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社会安定带来了剧烈冲击,因而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公开交易和使用。
近十年,互联网通讯和移动支付业务的迅猛发展加速货币电子化进程,数字货币概念应运而生。
数字货币是基于区块链等技术,以电子化形式存在并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加密数字串。
广义的数字货币既包括公交储值卡、财付通等机构数字化货币、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也包括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
在我国,根据发行主体的差异,可分为由私人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和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
其中,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因其部分中心化的特性而获得了比私人数字货币更高的安全系数和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
早在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开始了法定数字货币体系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以韩、印、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多个国家相继公布了本国即将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说明了法定货币数字化趋势已不可阻挡。
这不仅关系到本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关乎国家经济环境安全性和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正处于测试阶段,能否从实践层面应用相关理论,还需进一步的检验。
一、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法定数字货币这一新的货币形态给予了高度关注,从货币政策、供求机制、风险防控等方面入手,对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的M0替代品,核心是“一币、二库、三中心”,即以央行数字货币为主体,依托“央行-商业银行”二元发行模式,通过认证、登记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在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库和个人数字货币钱包之间流通(姚前,2017)。
2019年数字货币行业调查分析报告

2019年数字货币行业调查分析报告2019年11月目录1. 货币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从体系上支持社会效率提升 (5)1.1. 数字货币短期意义在于改进支付,但长期可能带来体系改变 (5)1.2. 国际社会开始关注,我国有望成为首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 (6)2. 数字货币将在央行、商业银行、用户三个层面产生改变 (8)3. 功能梳理:央行端承担主要归属结算职责 (11)3.1. 数字货币的发行 (11)3.2. 数字货币的支付流程 (12)3.3. 数字货币的存款流程 (14)4. 产业链建设情况梳理 (15)4.1. 发行端系统中,认证系统将是建设的关键154.2. 预计商业银行系统将是民资主要参与的基础设施部分 (20)4.3. 流通端短期变化在ToC 端,长期来看ToB 端可能出现现象级应用 (22)5. 投资建议 (28)6. 风险提示 (29)图表目录图表1: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与进程 (6)图表2:数字货币体系系统简览 (10)图表3:数字货币产业链关键建设/改造点一览 (11)图表4:数字货币的发行流程 (12)图表5:终端设备间的数字货币支付 (13)图表6:由商业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作为中介的数字货币支付 (14)图表7:数字货币存款流程 (15)图表8:此前央行构思的“一币两库三中心”原型架构16图表9:双离线支付的交易流程 (17)图表10:ECC(SM2 的基础理论)与RSA 密钥长度对比 (18)图表11:ECC(SM2 的基础理论)和RSA 的服务器响应时间对比 (19)图表12:商业银行数字货币核心系统对应约120 亿元市场空间 (21)图表13:商业银行数字货币验证系统对应约60 亿元市场空间 (22)图表14:我国联网POS 机具和联网商户数量情况 (23)图表15:智能POS 市场迅速增长 (23)图表16:三方支付体系的连接结构 (25)图表17:三方支付的服务流程 (25)图表18: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条件支付的流程 (27)图表19:供应链金融预付款模式 (28)图表20:数字货币支付合约实现扶贫资金定向使用 .. 28报告正文:1. 货币数字化的意义在于从体系上支持社会效率提升1.1. 数字货币短期意义在于改进支付,但长期可能带来体系改变短期来看,DCEP 聚焦于小额高频支付,主要意义在于改进当前支付体系中实体货币流通中的问题:⚫降低实体货币发行与流通过程中的高成本:实体货币的流通过程中,存在着污损、伪造等问题,同时印刷铸造实体货币的过程本身也有成本,数字货币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成本;⚫增强对货币交易过程中信息的把握:实体货币的交易是完全匿名的,监管无法追踪交易的情况;数字货币在保证一定程度的匿名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可控匿名,满足 KYC 和 AMI 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央行数字货币
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4)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设计框架 (4)
1、本质与流通纸币相同,具有法偿性,归属M0范畴 (4)
2、运行框架将采取“央行—商行”的二元体系,商业机构将是重要的参与主体
(5)
3、央行数字货币核心要素构成是“一币两库三中心” (6)
三、央行数字货币是金融体系升级的必然趋势 (7)
1、Libra敲响国家货币主权的警钟,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势在必行 (7)
2、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 (8)
3、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 (9)
四、央行数字货币生态体系下的潜在商业机会 (10)
1、发行环节:关注银行IT升级改造机会 (10)
2、流通环节:关注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 (11)
3、管理环节:关注安全加密、KYC认证需求升级的机会 (12)
五、相关企业 (12)
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根据官方近期密集的表态判断——央行数字货币预计将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我国有望成为率先发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
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设计框架。
央行数字货币的本质与流通纸币相同,具有法偿性,归属M0范畴。
其运行框架将采取“央行—商行”的二元体系,商业机构将是重要的参与主体。
考虑到央行数字货币生态的完整性,阿里巴巴、腾讯、银联等产业巨头作为体系重要一员参与其中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央行数字货币是金融体系升级的必然趋势。
1)外部因素:Libra 敲响国家货币主权的警钟,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势在必行。
2)内部考量: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可以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手段。
央行数字货币生态体系下的潜在商业机会。
1)发行环节:关注银行IT 升级改造机会。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将带动银行核心系统升级。
2)流通环节:关注钱包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
钱包服务提供商将有望从数字货币交易、存管乃至增值服务中收取部分管理费用。
预计央行数字货币的投放体系中仍然大概率会应用目前现有的清算结算体系,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受益于线下的现金交易逐步向基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支付体系转移的产业趋势。
3)管理环节:关注安全加密、KYC 认证需求升级的机会。
央行数字货币驱动了安全加密、KYC 认证需求的升级。
一、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根据官方近期密集的表态判断,央行数字货币预计将正式进入落地阶段。
根据央行新任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8 月召开的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的最新表态:“从2014 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从去年开始,数字货币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就已经是996 了,做相关系统开发,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我国有望成为率先发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总体设计框架
1、本质与流通纸币相同,具有法偿性,归属M0范畴
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缩写为D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