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
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研究

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人口流动也日益活跃。
如何降低区域间的交通成本,提升交通效率,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研究迫在眉睫。
一、背景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三地各自发展,相互之间的联系制约较大,形成了两难局面:一方面,在市场和资源的角度考虑,区域发展必须协作;另一方面,一些历史和文化上的因素,使得三地协作非常困难。
而交通一体化则成为了缓解这种矛盾的关键。
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方案研究,作为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国际承载功能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京津冀跨界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交通一体化已经成为三地合作的迫切需求,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此,确立实施方案,建立交通一体化机制,是当前重要的议题。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实施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其最基本的任务是三地间交通信息的互通性和高效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机制建设、技术优化、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实质性操作。
首先,在机制建设方面,需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促进三地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
由于交通一体化涉及到很多方面,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不同领域,因此机制建设要在实施方面进行多方面探索。
例如,在货运运输上,可以依托天津港口和北京市的航空港口,完善一个货物运输集成和转运平台,增强一体化的货物运输能力。
此外,还需要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让不同领域的运输信息实现有机的结合,为垂直性和水平性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其次,在技术优化方面,需要发挥国家级中心城市的作用,提升区域交通流转度,把不同的交通方式融合在一起,构建“点线网”相结合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
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其车辆通行效率和安全系数;通过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提升城市公交的能动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通过高铁的连接,完善京津冀之间的客运交通,实现交通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作者:李国平来源:《前线》2020年第01期[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
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非首都功能疏解; 一核两翼; 十四五[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0)01-0059-04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筹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三大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等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协同发展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开始进入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第二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望如期完成主要战略目标。
之后,将进入的“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第三个阶段的第一个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17年、2020年、2030年三个目标年),也是实现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五年。
过去五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认真分析这五年的经验,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新形势和新要求,对于把握“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的重点任务,牢记使命责任,携手稳步前行,推动京津冀更好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与现状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省市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区域空间格局显著优化,以试点示范平台建设为代表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协同发展成效初显。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范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篇一京津冀协同发展_挑战与困境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文化优势。
然而,其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三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
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挑战1. 经济发展不平衡:京津两地经济发达,而河北部分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导致协同发展难度增加。
2. 资源环境压力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如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
3. 交通拥堵问题:随着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京津冀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效率。
4. 政策协同不够:三地政策差异大,政策协同不够,影响了区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境1. 产业结构调整难题:如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
2. 创新驱动发展不足:尽管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但创新驱动发展仍然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中心。
3. 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三地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政策协调、资源整合和利益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五、解决策略与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引导和规划,推动三地实现更高层次的协同发展。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的互联互通水平。
4.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分析与优化

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分析与优化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区域联动发展的基础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各自省市之间的经济协同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优化。
一、高速公路建设不均衡的问题京津冀地区的高速公路确实紧密连接各大城市,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例如,天津城区可以说是高速公路密集的地区之一,而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的高速公路网却不如天津发达。
在未来的规划中,建设高速公路要做到合理连接各大城市,而不是着重在某些城市的发展上。
二、铁路交通的瓶颈京津冀地区的铁路交通是连接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但在实际运输中,仍存在着瓶颈问题。
相对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铁路的维修、改造工程上存在相对较重的限制。
另外,在高速铁路建设上还不足完善,对于京津冀地区的人民出行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因此,京津冀地区在铁路交通上需要更多的投入,建设更现代化、更高效的铁路系统。
三、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
交通高峰时期,道路的拥堵程度已经对居民的日常出行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多地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
天津市推行高峰拥堵收费,北京市开始治理城市道路板块经济,河北省在房地产布局上开始从交通整体考虑等。
四、大气污染问题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量的机动车辆使得空气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京津冀地区许多城市也联合起来推出了重大污染治理工程计划,例如对运输业进一步治污,控制车辆数量、控制低排放措施等。
总的来说,京津冀地区正在朝着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发展的方向前进。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区域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需要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优化交通规划、适当加大投资等措施,来推动更加合理、更加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文档资料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随着我国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在交通、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相继开展实质合作与战略设计,由于交通体系在功能疏解、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备受瞩目。
交通一体化涉及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拨款等诸多环节,其直接关乎三个地区的核心利益。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探索共赢模式,寻求交通一体化切入点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文献回顾2004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提出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战略与目标,从而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区域交通一体化不仅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还应涵盖市场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殷惠,2007)。
曾青(2006)从以上几个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是基础;市场一体化是核心;运营一体化是具体体现;信息一体化是技术保障;政策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是保证。
周凌云(2009)进一步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发展阶段进行了界定,并给出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关联度的测算方式。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肖昭升(2005)率先提出了“加密一网、突出二轴、协调三中心和建设四系统”的建设设想,而后吴相利(2006)、舒适(2007)、朱桃杏(2011)、欧阳杰(2008)分别从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通道、铁路交通网络、核心枢纽建设等方面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思路进行了探讨。
上述文献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但并未指明具体的实施路径。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政府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所以仅通过行政权力即可完成上述工作。
时至今日,政府投资更加理性,如何以市场化的手段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与完善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市场、管理、信息等方面的配套。
沈文(2009)从交通系统资源整体优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以及与外部关联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交通一体化的实施途径与发展策略。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姚君虹 天津天狮学院摘要: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无论是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地位或者是文化地位都非常重要。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程度也日益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推动经济朝着更加快速,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
国家对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视,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获得更好的发展,对其周边城市的发展也有着强有效的推动作用,甚至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对提升国家的国际地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战略角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分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深入的探究。
首先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以及发展状态,然后明确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1-0476-02一、前言时代在进步,在发展,全球经济化的进程日以推进,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城市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大城市圈集中程度逐渐加深。
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增强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城市的发展。
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版图,大城市集中圈主要有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珠江三角洲城市带,京津冀地区。
但是京津冀地区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北京、天津、河北这几个地区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联系,也就是没有真正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还是经济未来的发展态势都不是非常理想,其发展情况不如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带,所以剖析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破解区域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实现三地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区域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破解。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长期以来,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天津侧重于制造业和港口经济,河北则以传统产业为支撑。
这导致了产业同构和竞争,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为了破解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
根据三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明确各自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
北京可以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天津发挥制造业基础和港口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河北则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
同时,要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税收分成、GDP 核算等方式,激发各地参与产业协同的积极性。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
虽然近年来京津冀的交通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断头路、瓶颈路依然存在,区域交通网络的密度和便捷性有待提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加大对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优化交通枢纽的布局和功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
此外,还应加强交通管理的协同,统一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标准,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生态环境的联防联控。
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监测体系,共同治理环境污染。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同时,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供应,以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三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然而,目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经济协同程度有待提高。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河北等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较落后。
在加强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河北等地的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其竞争力,让其与北京、天津等地形成协调发展的态势。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
京津冀区域是全国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空气、水质等环境指标均处于严重污染状态,这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各地正在加强环保治理,加强协同行动,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型经济模式,努力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交通和交通设施存在不足。
尽管京津冀三地被称为华北交通中心,但三地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仍需解决,以便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
另外,地铁、轻轨等现代交通设施在河北等地的普及率不高,这影响了当地的商业环境和发展潜力。
要加强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布局,形成良好的交通运营机制。
第四,社会服务平衡有待调整。
不同地区的社会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存在差异,例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为了更好地实现协同发展,需进行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合作,并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三地之间的优势互补。
最后,文化交流和融合也需要加强。
京津冀三地有着不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需要进行深度适应和融合,促进社会共识和共同发展。
这需要加强文化交流、教育交流、青年交流等各方面的合作。
总体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
未来,在逐步推进区域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制度建设和规划设计,推动经济社会的并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国或一地间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交通一体化。
近几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间大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整个交通体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着不少“断头路”、“瓶颈路”,严重影响三地间的经济发展。
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有很大差距。
京津冀三地间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之一是构建现代交通网络系统,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三地间如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无论从政界还是学术界都是关注的焦点。
此刻,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对加速实现京津冀三地间交通一体化发展,很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整体方向、规划平台、现代综合体系和资金投资四个角度提出推进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智能交通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ne country or one plac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the integration of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ordina 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between a huge increase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the traffic system have improved a lot, but there are a lot of "deadend highway", "bottleneck", seriously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hree. Compar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the "third economic growth pole" in China, is far behi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One of its core elements is to build a moder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build "beijing-tianjin-hebei on orbit". How to form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three regions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both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At the mo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ory as the basi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comparative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n jing-jin-ji three traffic,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from the overall direction, planning platform, a comprehensive modern system and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four angles push traffic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raffic integration;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913.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 133.2.1 陆路交通——“断头路”现象严重 13343.2.4 三地间智能交通发展悬殊 15第4章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的原因 16 4.1 地方利益驱使 164.2 缺乏统一规划平台 164.3 各地交通政策缺乏联系 174.4 三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17第5章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效果的对策 19 5.1 把握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 195.2 构建统一交通规划平台 199结论 21参考文献 23致谢 25第1章绪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首都经济圈包括两大直辖市与11个地级市,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基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1年就开始启动首都经济圈相关工作,对其进行规划和编制,包括经济圈范围内基础设施、医疗、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的建设。
其中,交通规划和建设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问题。
如今,京津冀地区占地约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1205万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是完成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对京津冀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它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1.1.2 研究意义本文针对交通这一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研究。
由于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三地的交通状况以及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必须通过研究分析,深入了解现状。
优化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增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硬件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2.1 理论意义交通一体化问题一直以来是公共管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问题更是热点研究问题。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定要与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京津冀交通现状的分析,找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明确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高效的运输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性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明确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政府方面的职责,为政府接下来进一步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标指明方向,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才国伟,张学志(2012)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完善,对两者之间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一项新课题,同时将这两方面与政府效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之间的影响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切入点。
[1]胡鹏等(2012)对发达国家的交通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公路建设大致分为产生、发展和成熟等阶段。
[2]胡鹏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影响该区域公路建设发展状态的重要因素。
曾青(2013)认为,交通管理体制不合理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对目前的交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强调要在法律的监督下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各种交通方式综合协调发展,同时改革投资方式和融资模式,扩大资金流入。
[3]单飞,李旭宏(2014)分析珠江三角洲交通一体化进程,找出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当前的战略措施需求 [4]段进,陈晓东(2016)在研究时,建立了一个运输经济模型。
该模型对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非线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5]1.2.2 国外研究现状Jules Dupuit(2004)在题为“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中,提出了“消费比”的概念。
他将高效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认定为促进区域间或国家间经济交流的有利保障。
[6] 在现有的综合运输网络基础上,项目计划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评估已被广泛用作项目选择方法,同时也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投资决策和评估。
[7]Reg Harman(2014)研究表明法国高铁的开通,使商务人士和游客在某两地之间的当日往返成为现实,减少了过夜率。
同时为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选择一日游的人数大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游习惯。
[8]Alessio Brancolini(2015) 根据国家铁道局提供的官方数据,预测2030年高速铁路将如何影响加利福尼亚湾的就业和人口变化,表明交通建设将推动沿线的旅游收入和就业增长线。
[9]Kager,L 和Bertolini (2016)通过高铁对地中海地区旅游业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高铁会游客数量增长,因为高铁的带来的便利缩短了路途的时间,更能激发普通游客对于旅游的渴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