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描述
核医学分子影像概论

生理 生化改变
受体变化
?
功能代谢异常
CT,MR
PET/CT MR
解剖结构异常 临床症状体征
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
• 核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和相互融 合而形成的新的核医学分支。
• 应用核医学的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阐明病变组织受体密度与功能的变化、基因的 异常表达、生化代谢变化及细胞信息传导等。
• Antisense probe—carcinoma gene
(Complementary nucleotide核苷酸碱基互补)
• Enzyme—substrate
分子识别是分子核医学重要理论依据
分子核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 分子核医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最 重要的研究领域有两个方面: 一是受体研究,二是基因研究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 生物技术
受体与配体 免疫学技术 基因技术 细胞功能与代谢
受体显像 受体放射分析
放射免疫显像 反义显像 基因显像
代谢显像 凋亡显像
受体功能 异常抗 基因异 显示报 代谢增高 细胞活性 分布密度 原表达 常表达 告基因 与减低 与凋亡
分子核医学起源
• 1995年Reba在美国核医学杂志“分子核医学” 增刊序言中写道:“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从现在 起将生动地影响今后的医学实践”。
Micro-MRI
Gene expression
Micro-PET
Molecule-anatomy fusion imaging
Optical imaging
PET-CT
医学影像发展
Biology
分子影像为观察机体某一特定病变部 位的生化过程变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核医学分子影像概要

分子影像
早期诊断 早期定性 准确分期 准确预后 更早疗效判断 了解更多生物活性
乏氧 增殖 凋亡 受体 代谢……
早期治疗 早期干预 选择准确治疗方案 早期预防治疗 及时改变治疗方案 给予更多靶向治疗
增氧 超分隔放疗 诱导凋亡 受体调理 代谢抑制……
个体化治疗
分子影像的现状及与学科关系
临床分子影像 设备:
核医学分子影像概要
章英剑 2013.5.10
1).分子影像( molecule imaging) 2).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实质:个体化治疗
提供的技术 分子影像诊断 分子影像指导下的治疗
影像学检查种类
光学
PET
分 子
影
SPECT
像
传
US(部分技术)
统
影 像
MR (部分技术)
各种影像的专长和分子探测的灵敏度
分子影像的三大要素
靶向物质 分子影像探针
示踪剂
探测工具
发光物质 正电子核素 单光子核素 磁性物质 含气微球
……
光学成像仪
PET SPECT MRI、MRS US 光声成像仪
高亲和力
高信号扩增
敏感、快速、高分辨率
分子影像的核心
分子影像探针(俗称显像剂)
分子影像的现状 90%用于肿瘤研究,少部分在脑神经和心脏
没有一个学科能像核医学那样 筛选、研究和推出那么多的探针
为什么要个体化治疗?
恶性肿瘤个体化差异无处不在
异质性 多中心性 变异性
肿块内部不同部位,不同的转移灶 不同的病灶 转移灶与原发灶不同
葡萄糖、蛋白质、酶、增殖、氧饱和度、受体….. 恶性、侵润、播撒、转移、复发、预后 治疗方法、治疗敏感性、治疗方法差异
医疗设备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

医疗设备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近年来,医疗设备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在医疗行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种技术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并提供精确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探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定义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医学技术。
它主要包括核素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等方法。
与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相比,核医学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诊断结果。
分子影像技术是一种将分子水平的信息转化为图像来帮助诊断的技术。
它主要利用的方法有PET、SPE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等。
分子影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还可以研究分子的生物过程,如代谢、蛋白质活性等。
二、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原理核医学和分子影像技术主要基于同位素的原理。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元素,其中一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
在核医学和分子影像技术中,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将其注射到患者体内或与体内特定分子进行结合,然后使用专用的仪器来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射线,进而生成影像。
对于PET技术而言,放射性同位素会与体内特定的分子如葡萄糖进行结合,然后通过PET扫描仪检测出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正电子,生成详细的葡萄糖代谢图像。
而对于SPECT技术而言,则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发射的γ射线来生成影像。
三、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的应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癌症的筛查和诊断。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PET和SPECT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癌细胞的存在和分布,从而提供更加精确的诊断。
其次,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还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与治疗。
例如,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PET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的血液灌注情况,检测心肌缺血和坏死区域。
此外,该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领域。
分子影像学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分子影像学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分子影像学的概述•分子影像学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体内分子及其功能的影像学方法,通过检测和可视化分子的动态行为,揭示生命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二、分子影像学的原理分子影像学主要依靠以下几种原理实现:1. 核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通过检测核素在磁场中的行为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各种组织或器官的高分辨率图像。
•应用:MRI在分子影像学中主要用于观察神经递质的变化、研究肿瘤的增殖过程等。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时释放正电子,正电子与体内的电子相遇发生湮没,产生一对伽马射线,利用伽玛射线的辐射来进行成像。
•应用:PET在分子影像学方面主要用于观察代谢过程、鉴别肿瘤性病变等。
3.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原理:通过X射线的透射与吸收,利用计算机重建出体内的断层结构,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应用:CT在分子影像学中主要用于检测肺结节、鉴别器官和组织等。
4.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原理: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发出一束射线,被探测器探测到,形成一幅图像。
•应用:SPECT在分子影像学中主要用于心肌灌注显像、脑功能成像等。
三、分子影像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分子影像学在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疾病诊断•利用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可以更早地检测出疾病的存在,使得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极大地提高了疗效及生存率。
2. 疾病分期与评估•分子影像学可以观察疾病的发展进程,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药物研发与评估•分子影像学可以帮助研发人员观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4. 个体化医疗•通过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体的分子水平信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核医学:03-分子影像、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优秀医学PPT课件

直接分子影像
代谢显像 受体显像 反义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 凋亡显像
间接分子影像
通过直接分子影像间接显示分子靶标 报告基因显像:报告基因+报告探针 放射基因组:CT、MRI增强扫描---VEGF ……
报告基因显像
Reporter Gene: Gene whose phenotypic expression is easy to monitor.
PET、PET/CT、PET/MR SPECT、SPECT/CT
PET/SPECT/CT 光学(荧光、生物发光)
光学/CT、光声/CT MR、CT、超声
BIOSCAN Nano SPECT/CT Nano PET/CT
Siemens Inveon PET/SPECT/CT
Gamma Medical Triumph PET/SPECT/CT
活体内分子生物学过程的可视化和定量分析
声
光
热
磁
分子影像各种技术方法的进展
物理:光、声、电、磁、核 化学:合成、标记、分子作用 信息工程:设备、图像处理、信息网络 生物医学: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光成像
超声成像
CT
基础研究
MRI
SPECT
临床应用
PET/CT
基本分子成像技术
• 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 • 磁共振成像技术 • 光学成像技术 • 超声成像技术 • CT成像技术 • 多模态成像技术
15O2 15O-H2O 13N-NH3 11C-CO
16O2 16O-H2O 14N-NH3 12C-CO
正电子标记化合物 天然化合物
氧代谢 血流灌注 氨代谢 血容量
生理功能
正电子标记化合物性质基本不变
基础篇核医疗分子影像讲义

第五章
核医学分子影像
作者 : 田梅
单位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第一节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概念 第二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与影像组学
重点难点
掌握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概念、特点 及主要内容
熟悉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主要临床应用
第二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应用实例
• 核医学(第9版)
一、核医学分子影像在精准医学中的支撑作用
美国医学界在2011年首次提出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概念。 精准医疗计划是指根据患者的临床信息和人群队列信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实现精准的疾 病分类及诊断,制定具有个性化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案。 现代医学离不开先进的影像医学,分子影像是精准医学的重要标志。
• 核医学(第9版)
2. 放射免疫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是一种将放射性核素标记某些特定的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 特异地与相应的靶抗原结合使其显影的显像方法,具有肿瘤高亲和性。
关于抗体的研究是放射免疫显像的热点,其中Affibody、微型抗体、纳 米抗体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放射免疫显像具有高特异性、高成像对比率、高血液清除速度等特点,主 要应用于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的成像。
凋亡显像指通过体外显像的方法检测细胞自发及诱发性凋亡的位置及程度。 凋亡显像对于肿瘤治疗疗效的监测、心脏移植排异反应监测、急性心肌梗死 与心肌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 核医学(第9版)
显像种类 代谢显像
放射免疫显像 受体显像
反义基因显像 凋亡显像 乏氧显像
核医学分子影像显像剂概览
第九版核医学课件核医学分子影像

➢ 64Cu-DOTA标记的曲妥珠单抗PET分子影像能显影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 移病灶。18F-FES PET分子影像高代谢灶往往提示ER阳性的乳腺癌原发灶 或转移灶。这些受体显像的不断发展将使无创实现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在 不久的将来成为可能。
➢ 影像组学包含以下几个步骤:数据采集,病灶检测,病灶分割,特征提 取和信息挖掘。
核医学(第9版)
影像组学处理流程
核医学(第9版)
二、核医学分子影像在影像组学的应用
PET-CT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
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
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
核医学(第9版)
2. 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监测
质子和重离子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质 子和碳离子。重离子具有深度剂量分布 特征和横向散射优势,对癌细胞有强杀 伤作用,并对癌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内 氧浓度及癌细胞的损伤修复依赖性很低, 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是目前最先进的 放射治疗技术。
各种放射线体内剂量分布
核医学(第9版)
核பைடு நூலகம்学(第9版)
3. 干细胞治疗疗效评估
➢ 干细胞治疗是把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达到修复或替换受损细胞 或组织,从而达到治愈目的的治疗手段。干细胞治疗过程中,移植后干细胞 在体内的植入、分布、存活、迁移等,需要分子影像方法进行时空动态示踪 和评估。
➢ PET分子影像方法发现了体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移植后神经修复与 功能恢复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第五章
核医学分子影像
第一节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分子影像的概念 第二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应用实例 第三节 核医学分子影像与影像组学
影像科技师的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培训课件

不同类型肿瘤核医学检查策略
01
02
03
神经内分泌肿瘤
采用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剂 进行PET/CT或PET/MR检 查,评估肿瘤负荷和转移 情况。
淋巴瘤
采用FDG PET/CT进行肿 瘤分期和疗效评估,有助 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 调整。
骨转移瘤
采用骨扫描、FDG PET/CT或PET/MR等方法 ,评估骨转移的范围和程 度,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
影像科技师的核医学与分子 影像技术培训课件
汇报人:
2023-12-25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概述 • 影像科技师必备基础知识 • 核医学检查方法与临床应用 • 分子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应用
• 治疗过程中监测和评估方法探讨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应对策略
01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技术概述
核医学定义及发展历程
放射性碘治疗甲亢效果评价
放射性碘治疗甲亢的原理
通过摄入放射性碘元素,利用其在甲 状腺内的聚集和释放出的β射线,破 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监测方法
通过定期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 甲状腺体积变化,结合患者症状改善 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包括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体积、 症状缓解程度等。
04
分子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应用
基因表达异常相关疾病诊断
基因突变与疾病关系
阐述基因突变如何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疾病的过程。
基因表达检测技术
介绍基因芯片、RNA测序等用于检测基因表达异常的技术。
分子影像技术在基因表达异常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详述PET、SPECT等分子影像技术如何应用于基因表达异常相关疾病的诊断。
人工智能在核医学中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识别
• • • • Antigen—antibody Ligand—receptor Polypeptide—target cell Antisense probe—carcinoma gene (Complementary nucleotide核苷酸碱基互补) • Enzyme—substrate 分子识别是分子核医学重要理论依据
• 凋亡可以由于细胞核受到严重损伤,如或X 射线照射或线粒体内受到各种病毒侵袭等 诱导产生,此外,也可通过外部的信号诱 导,如fas配体与fas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诱导。
Apoptosis imaging
• 流式细胞仪在体外监测与活体组织凋亡显像 • 凋亡显像对某些疾病治疗药物的设计与研究、治 疗效果监测是非常有用的,用于肿瘤治疗效果、 心脏移植排异反应监测、急性心梗与心肌炎的评 价等 • 细胞膜上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的异常表达是用于凋亡监测目的的靶物质,而35 KD的生理蛋白磷脂蛋白(Annexin V,又称膜联蛋 白)对细胞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微分子具有很高 的亲和力。
Normal saline 24 h 生理盐水24h
Cyclophosphamide 1 h 环磷酰胺1h
Cyclop. 24h 环磷酰胺24h
6 h after I.V. 99mTc-HYNIC-ANNEXIN V
核医学分子影像的主要技术问题
• • • • molecular biology rad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labeling technique research Improve resolution of imaging instrument
• 代谢显像是分子核医学最 成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 于临床诊断。 • 18 氟 - 脱 氧 葡 萄 糖 ( 18FFDG)。 • Wagner 教 授 将 18F-FDG 命 名为世纪分子。 • DNA名为“千年分子”。
18F-FDG作为葡萄糖代谢显像剂原理
• FDG第二位碳原子相连的羟基脱氧后剩下的H 被18F取代生成18F-FDG。 • 18F-FDG的结构类似于天然葡萄糖
• 设计与该靶点特异、高亲和力结合的标记 探针,且具备足够的放大信号便于实现高 灵敏的探测。 • 灵敏度高、分辨率好的成像仪器。
分子探针要求
• 生物学兼容性:在体内参与正常生理代谢 过程 • 能克服体内的生理屏障(血脑屏障,血管 壁,细胞膜等) • 与靶分子结合有高度灵敏、特异性 • 有适当的扩增能力 小分子探针:受体配体,生物酶等 大分子探针:单抗等
心肌活性
Early diagnosis, staging,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efficacy
神经、精神疾病、 脑功能研究,不同 生理刺激或思维活 动状态脑皮质的代 谢,脑行为研究
区别心肌坏死、冬 眠心肌,为冠心病 血运重建治疗提供 依据,是判断心肌 细胞活性的“金标 准”
反义显像
antisense imaging
人工合成反义寡核苷酸 Labeled I.V
与病变组织过度表达 的目标DNA或mRNA以 碱基互补特异性结合
C-myc
显示特异性癌 基因过度表达 的组织
imaging
antisense Imaging
脂质体包裹99mTc-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鼠肿瘤模型显像 (A为反义显像,肿瘤区呈异常浓聚;B为非标记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后对照影像)
正常多巴胺转运体显像
PD的多巴胺D2受体显像
Estrogen receptor imaging of breast Cancer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显像
Carcinoid 18F-DOPA
反义与基因显像 antisense & gene imaging
• 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人工合成的反义寡核苷酸 • 引入体内后与相应的靶基因结合 • 应用显像仪器观察其与病变组织中过度表达的目 标DNA或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过程 • 显示特异性癌基因过度表达的癌组织,从而达到 在基因水平早期、定性诊断 • 反义显像使肿瘤显像进入了基因水平,有可能成 为未来“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radioimmunoimaging, RII
• 放射免疫显像(RII)与放射免疫治疗(RIT) • 面临的技术难题:产生HAMA、分子量大血液清除慢 、T/NT比值低、穿透能力差。 • Affibody、微型抗体或纳米体为核医学分子探针研 究的新靶点。
肝癌
肝脏胶体显像
131I-AFP-Ab显像
凋亡显像(apoptosis imaging)
核医学分子影像
• 核医学分子影像(molecular nuclear medicine)是当今最成熟的分子影像学。 • 核医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融合而形成的新 的核医学分支。
核医学分子影像理论基础
• 分子识别是这一新兴领域发展的重要理 论基础。 • 在分子核医学有关的各种技术中,尽管 不同的技术和研究手段,依据方法学原 理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理论基础就是“ 分子识别,molecular Recognise ”。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
PPT文章主标题位置
分子影像概论
Anatomy
Density
X-ray CT
Contrast kinetics Function
Angiography Gamma Gamera Echocardiography
Perfusion Metablism
SPECT MRI PET
Receptor function
。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maging
Image device Signal γ γ Visible light Visible light Space resolution 1-2mm 1-2mm 3-5mm 2-3mm Depth No-limit No-limit 1-2cm < 1cm No-limit No-limit cm Sensitivity 10-11-10-12mol/L 10-10-10-11mol/L 10-15-10-17mol/L 10-9-10-12mol/L 10-3-10-5mol/L Not measurement Not measurement unused Probe quantity ng ng mg ug
Cell Membrane Alteration
normal cell apoptotic cell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蛋白
99mTc-Annexin
V
apoptosis imaging
30 min after I.V. 99mTc-HYNIC-ANNEXIN V
Normal saline 1 h 生理盐水1h
相关医学分子影像
• • • • 磁共振分子成像 荧光分子成像 超声分子成像(超声微泡等) 临床前分子影像设备 Micro-PET、Micro-CT、 Micro-MRI、Micro-PET/CT • 临床前分子影像研究为分子影像学逐步走向成 熟,并真正应用到新药的开发研究、生物治疗 的临床前期研究及疾病的分子诊断有重要作用
分子核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 分子核医学研究内容广泛,最重要的研 究领域有两个方面: • 一是受体研究,二是基因研究 • 临床上以代谢、功能以及解剖学结构异 常为表现的各种疾病几乎都是在受体或 基因水平变化基础上的具体表现。
• 病人的基因型总是可以由生化过程来表 达的,分子核医学利用放射性示踪药物 不仅可以观察到体内生化过程的变化( Wagner教授称之为“化学型” )。 • 且将这种以某种生化过程的变化为表型 的疾病与其相关的基因型联系起来,从 而使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以及诊断和治 疗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 程序性细胞死亡又称细胞凋亡,是近些年 人们关注的话题 • 凋亡细胞的死亡与细胞坏死不同,凋亡是 一种可诱导的有机组织死亡的能量需求形 式,其细胞的消失不伴有炎症反应出现, 而坏死则是混乱无序的,没有能量需求, 导致局部炎性改变,常常继发于突发的细 胞内成份释放
诱导凋亡 Induced apoptosis
MRI spectroscopy Micro-MRI
Gene expression
Molecule-anatomy fusion imaging
Micro-PET
Optical imaging
PET-CT
医学影像发展
Biology
分子影像为观察机体某一特定病变部 位的生化过程变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Disease
重组治疗基因-HSV1-tk
感染机体 机体细胞 染色体DNA 转录mRNA
report gene
核素显像探测 体内报告基因
标记报告探针 18F或124I标记tk底物(如嘌 呤核苷衍生物,FIAU)被 tk磷酸化停留于细胞内
感染成功?
转染成功?
治疗基因、报 告基因共表达
转录位置 表达活性 持续时间
制造特殊蛋白质
受体显像(receptor imaging)
• 受体显像是核医学分子显像基础,利用放 射性配体显示受体的分布与功能,为观察 细胞间、细胞内的生物学过程提供窗口。
• 是目前活体内能安全、无创、获得受体功 能与分布在生理情况下,研究人体受体的 分布(定位)、数量(密度)和功能(亲 和力)提供了唯一的、无创伤性手段。 • 神经受体显像已成为某些神经精神疾病 (如Parkinson病)诊断和研究重要手段。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Imaging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
Control
Tumor
Control
Tumor
未治疗的肿瘤动物 模型P53未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