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病变综合征.
脑干综合症

临床表现: 1)多由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源性 或动脉源性栓塞引起,也可见于造影后可逆 性的TOBS,对于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中 脑年出现发作性的意识丧失,但又无运动、感 觉障碍,但有瞳孔改变。眼球活动改变和眼震 者应考虑此病,特别是有皮质盲、偏盲、严重 记忆障碍者更有可能是此病。 2) MRI显示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 及枕叶有2个及以旁正中动脉闭塞: 供应延髓内侧旁中线结构,包括锥体束、内 侧丘系、舌下神经核、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 闭塞后出现病灶侧舌下神经周围神经损害和 对侧中枢性偏瘫(Jackson综合症)。
脑干梗死
2、小脑下后动脉梗死: 该动脉供应延髓中上部背外侧、小脑半球底部 小脑蚓部下后部。该动脉从椎动脉上部分出, 是椎动脉最大的分支。向后上走行到小脑底面 分出内支和侧支,终支供应延髓背外侧。 Wallenberg综合症:由wallenberg于1895年 提出,因此而得名。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TOBS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
脑干梗死
5、中脑脚间支(为大脑后动脉的深穿支)闭塞: 表现: 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Weber综合征) 或/和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不自主运动 (Benedikt综合征)
脑干梗死
6、双侧基底动脉分支闭塞:
闭锁综合征表现为:双侧皮质脊髓束、皮质 延髓束、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传出功能丧失, 而脑桥被盖网状结构未受损,中脑的动眼神 经、滑车神经功能保留,表现为病人面部肌 肉、咽喉、舌肌麻痹,不能讲话和吞咽,面 无表情,不能转头和耸肩、四肢瘫痪。但意 识清楚,听力正常,能感知疼痛。能通过视、 听及眼球运动示意和交流。
脑干部位病变相关综合征
后
后循环的解剖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起自锁骨下动脉, 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沿途 分支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 在脑桥和延髓交界处,左右椎动脉汇合成基底 动脉(basilar artery)。在此起始部发出小脑下 前动脉;基底动脉沿脑桥腹侧面的基底沟上行, 先后分出迷路动脉(内听动脉)、脑桥动脉、小 脑上动脉、在脑桥上缘分为两大终支------左右大 脑后 动脉。
这十大常见脑干综合征你都了解吗?

这十大常见脑干综合征你都了解吗?这次为大家总结神经科常见的十大脑干综合征,逐一介绍其病变位置、临床表现、常见病因,跟神外君一起来复习下吧。
一、Weber 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或大脑脚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大脑脚脚底部髓内。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常见病因:颞叶肿瘤或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大脑脚;中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所致。
二、Benedit 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征、红核综合征)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病变部位:病灶位于大脑脚后方的黑质、中脑红核。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锥体外系综合征,如半身舞蹈病、半身徐动症和半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强直等类似半身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对侧内侧丘系损害造成触觉、振动觉、位置觉及辨别觉减退。
常见病因: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阻塞,或两者均阻塞;中脑肿瘤。
三、Claude 综合征(即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征、红核下部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动眼神经及小脑结合臂。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
常见病因:中脑肿瘤;血栓形成、外伤。
四、Parinaud 综合征(即四叠体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
临床表现:特征为两眼垂直运动不能、两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应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双眼垂直运动障碍,有以下三种情况:1. 双眼上视瘫痪;2. 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3. 双眼下视瘫痪。
常见病因:颅内肿瘤,如松果体肿瘤、胼胝体肿瘤、中脑肿瘤,以及血管病变损害皮质顶盖束等引起。
五、Fovil 综合征(即桥脑基底内侧综合征、桥脑下部被盖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桥脑被盖部、基底内侧。
临床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脑干综合征记忆技巧

脑干综合征记忆技巧脑干综合征是由大脑干的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种病症,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丧失、眼肌麻痹、吞咽障碍等,同时也有可能对记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忆技巧训练。
首先是有效的分组记忆法。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分为若干个有联系的组,将同一组的信息进行关联记忆,这样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需要记忆的内容为公司人员和部门,可以将不同部门的人员分为不同组,如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等等,这样就可以将每个部门的员工名单分别记忆。
其次是留下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关联到一个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上,这样可以通过连接的方式达到记忆的效果。
例如,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人名和职位,可以将每个人对应的职位关联到一个印象深刻的关键词上,如刘主任可以关联到“负责人”的关键词上。
另外,有效的记忆技巧也包括多次反复复习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可以巩固已经记忆的信息,并且加强信息之间的联系和提高记忆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每天通过写下已经记忆的人名和职位,并且进行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就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效果。
最后,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
大脑的综合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等等,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可以提高大脑的适应性和记忆效率。
例如,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参与一些智力训练游戏等,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大脑,提高大脑的综合能力和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干综合征患者的记忆训练需要注意分组记忆法,留下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多次反复复习和练习,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应对脑干综合征带来的记忆问题。
脑干病变症状及综合征

征病灶一侧病损的症状同侧对侧中脑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Weber)横枕1 动眼神经根2皮质延髓束3皮质脊髓束1动眼神经麻痹2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3中枢性偏瘫克洛德综合征(Claude)红核区1动眼神经髓内纤维2红核1动眼神经麻痹2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性震颤本尼迪特综合征(Benedikt)红核下部1动眼神经髓内纤维2黑质1动眼神经麻痹2震颤、半侧舞蹈、手足徐动四叠体综合征四叠体区的上丘两眼早期垂直性眼震,晚期垂直注视麻痹,两眼会聚麻痹桥脑外展、面神经交叉型偏瘫桥脑腹外侧1外展神经髓内纤维或(和)核2面神经根或(和)核3 皮质延髓束4皮质脊髓束1外展神经麻痹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中枢性舌下神经瘫4中枢性偏瘫(轻)外展神经交叉性偏瘫桥脑内侧1 外展神经髓内纤维或(和)核2 外展旁核3 皮质延髓束4皮质脊髓束5皮质脊髓束1外展神经麻痹2两眼向患侧注视麻痹3前型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眼注视健侧4中枢性舌下神经瘫5中枢性偏瘫(轻)Raymond-Cestan综合征桥脑被盖部的背侧部1 外展神经2 外展旁核3 内侧纵束4桥脑臂(桥脑-小脑束)5内侧丘系1外展神经麻痹2两眼向患侧注视麻痹3前型核间性眼肌麻痹4小脑性共济失调两眼注视健侧5偏瘫深感觉障碍侧综合征(小脑上动脉综合征)桥脑上外侧部束2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神经纤维3脊髓丘脑束4结合臂2何纳征4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温觉消失3偏侧痛温觉消失桥脑外侧综合征桥脑外侧1三叉神经运动核2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神经纤维3 Guillain-Mollaret三角(中央背盖束、橄榄小脑束、小脑红核束组成三边)4脊髓丘脑束5皮质延髓束6皮质脊髓束7桥脑臂1三叉神经瘫痪2何纳征3软腭及咽部肌阵挛7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4偏侧痛温觉消失5中枢性舌下神经瘫6中枢性偏瘫(轻)面肌痉挛交叉性瘫(Rrissa ud)桥脑背部的下部1面神经受刺激2皮质延髓束3皮质脊髓束1面肌痉挛2中枢性舌下神经瘫3中枢性偏瘫(轻)交叉性感觉障碍桥脑背部内侧1三叉神经髓内根2脊髓丘脑束3内侧丘系(病灶扩大即可受累)1面部痛温觉消失2偏侧痛温觉消失3偏侧深感觉消失延髓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延髓前部或橄榄核间综合征)(Jackson)延髓前橄榄体内侧1舌下神经髓内根2内侧丘系3皮质脊髓束1周围性舌下神经瘫、舌肌萎缩及纤颤2偏侧深感觉消失3中枢性偏瘫综合征(Wallen berg)延髓外侧部(内侧)核2 舌咽神经髓内根和(或)核3 迷走神经髓内根和(或)核4 三叉神经脊束核5三叉神经Ⅱ级前束6脊髓丘脑束7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8小脑下脚转性眼震2软腭麻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缺失)3恶心、呕吐、咽喉麻痹4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7何纳征8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低,运动性震颤5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6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延髓后部综合征延髓后部一侧近中线1 舌咽神经核和(或)根2 迷走神经核和(或)根3 副神经核和(或)根4舌下神经核和(或)根5脊髓丘脑束1软腭麻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减退)2咽喉麻痹3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麻痹、萎缩4周围性舌下神经瘫、肌萎缩及纤颤5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Chenais综合征延髓的外侧和(或)核2 迷走神经髓内根和(或)核3 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4三叉神经脊束核5脊髓丘脑束6皮质脊髓束7小脑下脚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减退)2咽喉麻痹3何纳征4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7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5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6中枢性偏瘫(轻)延髓外侧交叉性偏瘫(Babins ki-Nageotte )延髓的外侧1 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2小脑下脚3三叉神经脊束核4脊髓丘脑束5皮质脊髓束1何纳征2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3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4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小脑交感神经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1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2小脑下脚1何纳征2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交叉性上下肢瘫痪锥体交叉的外侧1已交叉的下肢皮质脊髓束2未交叉的上肢皮质脊髓束1下肢中枢性瘫痪2上肢中枢性瘫痪。
特殊的脑干血管病变综合症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病例分析
患者为60岁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 初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饮水呛咳一天 神经查体:意识清醒,构音清,双瞳L/R2mm:3mm,光反应 (+)。鼻唇沟左侧浅,伸舌左偏,左侧软侧上提无力,左 侧咽反射消失。双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 左侧共济不稳,左侧面部及右侧肢体痛觉减退。双侧巴氏征 未引出。心肺腹(—)
Thanks
Vertigo眩晕 Dysequilibrium平衡失调 nausea vomiting恶心呕
吐
Nystagmus眼球震颤
相应症状
ipsilateral loss of pain and temperatue perception on face同侧面部的温痛觉缺失 contralateral
hypoeathaesia for pain and temperature of trunk and extremities对侧躯干和肢 体末端的温痛觉缺失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延髓内侧综合征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 脑桥外侧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 脑桥内侧部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 脑桥中部基底综合征 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Raymond-Cestan综合征 中脑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综合征 红核综合症Benedikt Syndrome 中脑背侧部综合征Claude综合征 中脑顶盖综合征Parinaud综合征
相应症状
gait and ipsilateral limb ataxia 步态不稳以及同侧共济失调
Typical features:
vertigo, nystagmus眩晕,眼球震颤 sensory impairment感觉损伤 dysphagia 吞咽困难
脑干的解剖及临床综合征(1)

2024/7/19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2024/7/19
脑神经核
1. 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2024/7/19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2024/7/19
内侧丘系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2024/7/19
2024/7/19
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 丘系的主要成份
传递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2024/7/19
脑桥综合征
三.脑桥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 内侧丘系;
脑干病变综合征参考PPT

脑干病变综合征
脑干病变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yndrome,又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责任血管:小脑下前动脉或基底动脉脑桥支(短旋动脉) 临床表现: 1、同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纤维) 2、同侧眼球不能外展,复视(展神经核及展神经纤维) 3、对侧中枢性轻偏瘫(皮质脊髓束) 4、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
该综合症表现多样,诊断必须具备以下两点 1.提示病变必须在延髓,构音障碍和吞咽苦难两者必具其一 2.提示损害必须在延髓背外侧,痛温觉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三
者必具其一。 部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开始时临床状况良好或已有恢复,却
突然意外死于呼吸或心搏骤停,可能与呼吸循环中枢受累有关,因此 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密切监测时必要的。
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及动眼神经。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半身共济失调。 病因:大脑后动脉至中脑的穿通支分布区梗死。
脑干病变综合征
Parinaud综合症:或称背侧中脑综合症、顶盖前综合症、中脑水管综 合症
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 临床表现:以核上性垂直凝视,伴有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
调节反射消失; 病因:大脑后动脉穿通支的中脑供血区梗死
脑干病变综合征
1.脑干内病变 :脑神经瘫与对侧肢体交叉瘫或交叉型感觉障碍几乎同 时出现;脑干外病变:脑神经瘫出现较早且明显。
2.面部感觉障碍可分为核性和周围性 :核性感觉障碍提示脑干内病变 ,周围性感觉障碍提示脑干外病变。
3.脑干内病变常伴脑干内结构受损特点,如锥体束征、Horner征、核 性及核间性眼肌麻痹等。
脑干病变综合征
Benedikt综合症,又称①红核综合征;②旁中心中脑综合征;③被盖 综合征;④被盖一中脑麻痹;⑤中脑被盖瘫痪综合征;⑥中脑被盖综 合征;⑦顶盖综合征;⑧顶盖一中脑麻痹综合征;⑨动眼神经与锥体 外系交叉综合征。
脑干综合征大全干货分享

•2020-12-17
•6
脑干综合征(8)
• 红核综合症(Benedikt Syndrome): (1)同侧动眼神经瘫痪伴瞳孔散大; (2)对侧触觉、震动觉、位置觉及辨别觉
减退 (3)对侧运动过度、强直
•2020-12-17
•7
脑干综合征(9)
中脑背侧部综合征又称Claude综合征。 (1)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脑内根丝受累。 (2)对侧肢体共济失调。红核受累。 (3)可出现半侧舞蹈症、手足徐动症或震颤。黑质及其联系
脑干综合征(2)
延髓内侧综合征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又称延髓前部综合征或橄榄前综合 征。
•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受累。
• 同侧舌的内、外在肌麻痹。伸舌偏向患侧,舌肌萎缩及肌纤维震颤、舌下 神经脑内根丝受累。
•2020-12-17
•1
脑干综合征(3)
• 对侧偏瘫。锥体束受累。
• 同侧眼外直肌麻痹。展神经脑内根丝受累。
• 两眼向病灶侧的水平联合运动麻痹,表现为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同时对侧眼球不能内收。 内侧纵束受累。
•2020-12-17
•3
脑干综合征(5)
脑桥被盖部综合征 tegmental pontine syndrome又称Raymond-Cestan综合征。 (1) 对侧偏身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受累。 (2) 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累。 (3) 同侧眼外直肌麻痹。展神经核受累。 (4) 同侧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受累。 (5) 两眼向病灶侧的水平联合运动麻痹。内侧纵束受累。
结构基底核受累。
•2020-12-17
•8
感谢您的阅览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东院区
神经内科 王东
脑干的解剖特点及血液供应
脑干由上至下分为: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 脑干内神经核团及传导束排列密集,较小的病变亦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 、体征。 脑干病变可出现典型的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 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脑干病变在背盖部易出现交叉性感觉障碍,在基底部病变易出现交叉性 瘫痪。 脑干网状结构内分布有重要的植物调节中枢,如心脏、循环、血压、呼 吸中枢等,较大的病变易引起生命体征改变。 脑干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
Parinaud综合症(帕瑞纳德综合征 )
Parinaud综合症:或称背侧中脑综合症、顶盖前综合症、中脑水管综合 症 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 临床表现:以核上性垂直凝视,伴有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调 节反射消失;
病因:大脑后动脉穿通支的中脑供血区梗死
脑干内病变与脑干外病变的鉴别诊断
1.脑干内病变 :脑神经瘫与对侧肢体交叉瘫或交叉型感觉障碍几乎同时 出现;脑干外病变:脑神经瘫出现较早且明显。 2.面部感觉障碍可分为核性和周围性 :核性感觉障碍提示脑干内病变, 周围性感觉障碍提示脑干外病变。 3.脑干内病变常伴脑干内结构受损特点,如锥体束征、Horner征、核性及 核间性眼肌麻痹等。 4.脑神经组合方式:例如,面神经与外展神经同时受累多见于脑干内、 可见于桥脑旁正中征群(Foville综合征) ;三叉、面和听神经合并受损 为脑桥小脑角病变 5.脑脊液改变 :脑干内病变脑脊液改变较少见,脑干外病变较多见,尤 以蛋白增多明显。
、肿瘤和炎性脱髓鞘。
闭锁综合征(二)
症状:
大脑皮层和脑干被盖部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因此意识保持清醒, 对语言的理解无障碍。 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与周围环境建立 联系。 因双侧皮质脑干束与皮质脊髓束均被阻断,外展神经核以下运动性传出 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不能讲话,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双侧面瘫、舌瘫 ,咽及构因、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 双侧病理反射。 患者常被误认为昏迷,脑电图正常或轻度慢波有助于与真正的意识障碍 鉴别。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二)
该综合症表现多样,诊断必须具备以下两点
1.提示病变必须在延髓,构音障碍和吞咽苦难两者必具其一 2.提示损害必须在延髓背外侧,痛温觉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三者 必具其一。 部分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开始时临床状况良好或已有恢复,却 突然意外死于呼吸或心搏骤停,可能与呼吸循环中枢受累有关,因此 对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密切监测时必要的。
脑干网状结构
Brain stem
脑干的血液供应
脑 干 交 叉 性 瘫 痪 解 剖 学 基 础
脑干的血液供应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一)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外侧部综合征) 病因: 椎动脉或其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症状:a 病灶侧面部痛温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 b 病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 c 病灶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或小脑) d 眩晕、呕吐和眼球震颤(前庭核) e 同侧软腭及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疑核) f 病灶侧Horner征(脑干网状结构中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g 个别患者出现同侧肢体深感觉障碍(薄束核、楔束核)
闭锁综合征(三)
桥脑腹外侧综合征(一)
Millard-Gubler syndrome,又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责任血管:小脑下前动脉或基底动脉脑桥支(短旋动脉) 临床表现: 1、同侧周围复视(展神经核及展神经纤维) 3、对侧中枢性轻偏瘫(皮质脊髓束) 4、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
大脑脚综合症(一)
Weber syndrome,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 责任血管:大脑后动脉脚间支或脉络膜后动脉。 临床表现: 1、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复视,瞳孔散大(动 眼神经) 2、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对侧中枢性偏瘫(皮质核束及皮 质脊髓束)
大脑脚综合症(二)
大脑脚综合症(三)
Benedikt综合症(本尼迪特综合征 )(一)
Benedikt综合症,又称①红核综合征;②旁中心中脑综合征;③被盖综合 征;④被盖一中脑麻痹;⑤中脑被盖瘫痪综合征;⑥中脑被盖综合征 ;⑦顶盖综合征;⑧顶盖一中脑麻痹综合征;⑨动眼神经与锥体外系 交叉综合征。 病变位于中脑,侵犯了动眼神经、黑质、红核,而锥体束未受影响。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震颤、强直(黑质) 或对侧---肢体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红核) 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 责任血管: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
桥脑腹外侧综合征(二)
桥脑腹外侧综合征(三)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四)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Foville syndrome,又称脑桥腹内侧综合征。 责任血管:脑桥旁正中支 临床表现 1、与脑桥腹外侧综合征基本相同。 2、双眼向病灶侧凝视麻痹,(看向病灶对侧,及看向瘫痪 侧肢体)(脑桥侧视中枢及内侧纵束) 3、可不伴有感觉障碍。
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症(二)
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症(三)
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症
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症, 即Claude综合症,比Benedit综合症更靠背 侧的顶盖病变引起。因红核背侧损伤导致明显的小脑体征,如共济失 调、协调动作不能,轮替运动障碍。 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及动眼神经。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半身共济失调。 病因:大脑后动脉至中脑的穿通支分布区梗死。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三)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四)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五)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六)
延髓内侧综合征(一)
Dejerine syndrome,延髓内侧综合征,又称延髓旁正中综合征 临床表现:舌下神经交叉瘫 舌下神经损害:病灶侧舌下神经瘫痪 锥体束损害: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内侧丘系损害: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 责任血管:椎动脉远端动脉粥硬化、椎基底延长扩张、椎动脉夹层、或 椎动脉栓塞。
延髓内侧综合征(二)
延髓内侧综合征(三)
延髓内侧综合征(四)
闭锁综合征(一)
闭锁综合征:(Locked-in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
病灶:脑桥基底部腹侧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病因: 主要见于脑干的血管病变,多为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
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所致。少见原因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