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生态安全与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

合集下载

青岛市胶州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青岛市胶州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

青岛市胶州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作者:吴芮莹来源:《现代园艺·综合版》2020年第05期摘要:结合胶州少海湿地公园的总体概况,对公园出入口、交通、功能分区、动植物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主要从生态角度分析探讨该湿地公园的优缺点,井提出相应问题和改善措施。

关键词:胶州;少海湿地;公园;生态1 少海湿地公园简介1.1概况青岛市唯一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占地面积612.5hm2,其中湿地面积513.9hm2,属我国北方沿海区域典型浅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内生物物种多样,景观特色以湖泊、草本沼泽以及沿湖生态带等复合生态系统为主,是胶州市的标志性景区,也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37个旅游项目之一。

目前已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

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以少海南湖、北湖为主,是胶州湾大沽河水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汇人湿地公园的云溪河、三里河是贯穿胶州市城区最重要的河流,是胶州重要的城市泄洪通道和景观廊道。

1.2 区位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香港路1号,胶州少海新城区域内,地处胶州湾畔,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37”~120°5’46",北纬36°13’51”~36°16’30.。

公园东西长约2.4km,南北长约4.7km,规划总面积612.5hm2,其中湿地面积513.9hm2。

1.3定位充分利用山东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景观文化资源,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我国城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管理示范基地;胶州湾沿岸是重要水禽栖息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建设示范点;山东湿地科普宣教基地;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科普教育与休闲娱乐兼备,具有浓郁地方湿地文化特色的山东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山东省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示范工程;山东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旅游的示范工程。

1.4设计理念将依托大型水体建设成为集蓄水滞洪、自然生态、滨水休闲、高档居住、度假旅游、商业文化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通过建立良好的城市景观生态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建设新理念。

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研究

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研究

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措施研究胶州湾是中国东海沿岸的一个大型海湾,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

长期以来,胶州湾一直是重要的渔业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胶州湾的海洋生态环境逐渐受到威胁。

本文将探讨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治理措施。

一、水质污染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质污染。

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被排入胶州湾,造成水体污染。

污染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畜禽养殖的废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治理措施:针对水质污染问题,应加强污水处理和管理工作。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和农户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每个人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二、海岸带生态破坏胶州湾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是该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土地填海造地、开发房地产项目等导致海岸带的生态破坏。

这种破坏不仅影响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还会引发海岸线退化和沿海生态失衡等问题。

治理措施:保护胶州湾的海岸带生态系统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限制填海造地的行为,并通过立法等手段保护海岸带的生态环境。

公众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绿化行动,共同保护和恢复海岸带的生态系统。

三、渔业资源过度开发胶州湾一直以来是重要的渔业区域,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然而,随着渔业技术的进步和渔船数量的增加,渔业资源面临过度开发的压力。

过度捕捞不仅会导致渔业资源的枯竭,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治理措施:为了保护胶州湾的渔业资源,需要实施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

政府应加强监测和监管,限制渔船数量和渔获物捕捞数量,建立科学的渔业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渔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认识,并鼓励渔民转变传统渔业方式,发展水产品养殖等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胶州湾海域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齐衍萍;杨晓飞;宋文鹏;尹维翰【摘要】分析2010~2014年胶州湾海洋环境监测及文献数据,发现胶州湾海水质量下降主要由陆源排污及突发污染事件引起;四类和劣四类水质主要集中在胶州湾底部;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与人均 GDP 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胶州湾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自然岸线消失、海域面积萎缩、湿地功能退化和生态灾害风险高,并提出胶州湾海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立法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实施严格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海洋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In this paper,based on marin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literature data in 2010~2014,the decrease of sea water quality in Jiaozhou Bay is due to the land sewage emission and sudden polluted accidents.Grade Ⅳ and inferior Ⅳ mainly exist on the bottom of Jiaozhou Bay.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pollutants and GDP per capit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On the basis of results,the major ecological problems in Jiaozhou Bay include disap-pearing nature shoreline,shrinking sea area,degraded wetland function and high risk of eco-logical disaster.The countermeasures for establishment of Ba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il-lustrated including legislative protection,designated ecological red line,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ict pollution prevention policies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94-96)【关键词】胶州湾;生态文明;海湾环境;生态问题【作者】齐衍萍;杨晓飞;宋文鹏;尹维翰【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033; 国家海洋局海洋溢油鉴别与损害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03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50 引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都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海洋生态也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

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

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水生植物、陆地植物、浮游生物及动物等生物群体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我国是一个湿地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的国家,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4%左右,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生态系统功能较为完整的优质湿地。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使得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普遍不佳,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也遭到了破坏。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其评价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可以清晰地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而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这也就意味着,评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旅游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主要针对山东省部分优质湿地,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旨在通过对山东省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了解其健康状况,并分析旅游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为科学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区域选择和湿地分类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质湿地进行研究,并按照其湿地类型进行分类。

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3. 旅游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分析旅游活动对研究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重点研究旅游活动对湿地水质、湿地植被、湿地动物和湿地土壤的影响等。

4. 测算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根据研究结果,测算研究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并对其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最终的目标是为山东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湿地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方案和设计思路。

三、研究方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查阅和分析,形成研究的理论依据。

2. 采取“实地调查法”和“实验分析法”,对山东省湿地资源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绘制相应的图表和空间分布图。

《2024年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范文

《2024年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范文

《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以青岛市为例》篇一一、引言青岛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标志性城市,具有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海洋经济地位。

在全球环境日益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并增强其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程度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研究将以青岛市为案例,针对其海洋生态承载力展开详细研究,为沿海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青岛市海洋生态概述青岛市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复杂的海岛、海底生态系统。

包括丰富的渔业资源、重要的港口设施、复杂的海洋地貌等,这些都是青岛市的独特优势。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海洋生态保护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三、海洋生态承载力的定义与评估海洋生态承载力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海域在维持其生态系统健康和稳定的同时,能够承受人类活动的最大能力。

评估海洋生态承载力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对于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估,我们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个维度对青岛市进行评估和分析。

四、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研究1. 数据收集:我们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生物资源、人类活动等数据,以获得全面的研究信息。

2. 评估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方法,如生物多样性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对青岛市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估。

3.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和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青岛市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五、提升青岛市海洋生态承载力的策略建议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建议:1. 强化法规监管: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科学利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和过度开发,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 提升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海洋保护行动。

青岛湾环境质量现状与生物生态调查评价方案

青岛湾环境质量现状与生物生态调查评价方案

青岛湾环境质量现状与生物生态调查评价方案一、调查意义综合运用《环境监测》课程所学知识与方法,对青岛市海湾生态系统进行野外观测,阐明海湾水质状况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并对海湾环境与生态现状做出评价。

二、相关资料搜集1.地质与生物分布资料青岛湾栈桥附近属岩石海滩,潮间带各个潮带之间分界明显。

高潮带生物以藤壶、滨螺为主,短滨螺个体较小、分布广泛;藤壶为高潮带优势种,密集分布于岩石上部,有的地方覆盖率高达100%。

中潮带生物附着于岩石上,以牡蛎(褶牡蛎)、笠贝、贻贝为主,也有少量滨螺分布。

牡蛎为中潮带优势种,有的地方覆盖率达100%。

笠贝个体较小,附着在岩石上或牡蛎壳上。

低潮带生物种类丰富,多种藻类和动物分布在岩石低洼处及水石临界处。

鼠尾藻低潮带为优势种,广泛分布。

叉枝藻、角叉藻、酸藻等也有分布。

动物有朝鲜花冠小月螺、石鳖、贻贝等。

2..历年的水质资料200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一、二类海水为主。

其中一类海水测点占27.0%,二类海水测点占58.0%,三类、四类海水测点分别占10.0%和2.0%,劣四类海水测点占3.0%。

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83.7%,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

与2006年相比,全省近岸海域水质基本持平。

三、工作思路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采样a.两个排污口取样,容积法、浮标法测流量。

b.以排污口为放射中心,按扇形布设。

水质站位:与排污口距离由近到远取6组。

沉积物质量站位:从水质站位中选取3组。

海洋生物站位:从沉积物质量站位中选取3组。

c.同时,在附近未受污染海域设2个对照站位。

(2)检测项目特征污染物;水质:水温、盐度、pH、 SS、 DO、 COD(碱性高锰酸钾法)、BOD(碘量瓶法)、氨氮(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硝酸盐(锌镉还原法)、亚硝酸盐(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活性磷酸盐(磷钼蓝法)海洋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沉积物质量:沉积物类型、石油类(荧光分光光度法)、重金属(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

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郑伟【期刊名称】《科技导报》【年(卷),期】2009(0)13【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海岸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对胶州湾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湿地生物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禽和湿地维管束植物5大类。

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的浮游植物中广布种和暖温带种种类最多,以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为主的浮游动物中近岸低盐种最多,底栖动物中温带种和广温广布种最多。

以2003、2004年的调查结果与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胶州湾海岸湿地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游泳生物种类都有明显地减少。

胶州湾海岸湿地水禽包括游禽和涉禽2类,水禽区系的地理分布成分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季节型成分以旅鸟和候鸟为主。

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的生活型成分以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为主,生态类群成分以水生植物和盐生植物为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成分以世界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为主。

【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海岸湿地;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禽;维管束植物【作者】张绪良;张朝晖;徐宗军;郑伟【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J], 张绪良;夏东兴2.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价研究——以天津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张峥;刘爽;朱琳;冯颖3.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J], 张绪良4.胶州湾滨海湿地的水禽多样性特征及保护 [J], 张绪良;谷东起;付炳中;王希明5.胶州湾海岸湿地维管束植物的区系特征与保护 [J], 张绪良;丰爱平;隋玉柱;夏东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以胶州湾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以胶州湾为例的开题报告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以胶州湾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海岸带作为陆海交界带,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为复杂和脆弱的地带之一,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直被广泛认可,但随着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海岸带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问题,如土地利用变化、水体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因此,建立有利于海岸带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生态系统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海岸带管理的目标,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作为中国较为典型的海岸带区域,胶州湾是研究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的重要案例。

胶州湾海岸带区域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典型,如海洋性扰动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资源禀赋不均等。

因此,本论文将以胶州湾作为研究案例,探索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该模式。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文将以生态系统方法为核心,分析胶州湾海岸带区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土地利用、渔业开发、建筑环境等方面。

并综合运用SWOT分析方法和可持续性评价理论,设计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社会公平稳定三大策略,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最后,结合实践经验,对本研究提出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应用评估。

三、研究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对胶州湾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将给出以下预期结果:一是能够为海岸带地区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是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岸带地区的深入实践。

三是为其他环境问题区域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并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可借鉴和实用性的方法和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生态安全与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3叶立国(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摘 要] 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青岛生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

青岛生态安全是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恢复和保护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维护青岛生态安全,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切实加强水源恢复和保护,加大系统实施生态建设的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作为保障。

[关键词] 青岛生态安全 胶州湾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中图分类号] X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08)11—0081—043本文为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岛生态安全与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QDSK L080107)成果。

收稿日期:2008209222作者简介:叶立国,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讲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

从上世纪末始,青岛市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国内前十位。

青岛市环胶州湾而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周边环境系统形成巨大压力。

胶州湾湿地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健康状况正日趋恶化,正在威胁着青岛的生态安全。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青岛生态安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青岛生态安全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一)“青岛生态安全”理念之内涵生态安全已经成为21世纪的挑战,[1]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安全、社会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2]“青岛生态安全”是整个青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效保障。

必须把“青岛生态安全”理念上升为青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使之成为青岛市制定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石,方可保证青岛地区可持续发展。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青岛生态安全是整个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不能以危及青岛生态安全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第二,青岛生态安全包括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安全、食物安全、人体安全等诸多方面,生态系统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为“生态系统安全”可以为人类提供其他多种安全的保障。

第三,青岛“生态系统安全”重点包含三个方面: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河流生态系统安全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

城市生态系统安全可以为市民提供舒适的栖居环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河流生态系统安全可以为青岛地区提供重要的、也是短缺的淡水资源和优雅的城市环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关乎整个青岛市的未来发展,青岛市历来以美丽的市内滨海景观著称,“世界知名特色城市”是其奋斗目标,港口、旅游、海洋是其三大特色,这些都要以其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安全作为支撑。

第四,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是青岛生态安全的瓶颈。

如果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一旦突破其所能承受的能力,整个胶州湾将成为一18片“死”海湾,不仅不能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势必会危机整个青岛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青岛生态安全之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青岛生态安全、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008年上半年,青岛市政府提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整体战略,突出体现着胶州湾对于青岛市发展的重要地位。

在青岛市这一总体发展的战略体系中,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三个子系统之间具有整体性特征,即任一子系统的运转必将影响到其他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各个子系统间处于内在联系之中。

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青岛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如果健康状况下降,生态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如果胶州湾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状态,即可维护青岛生态安全。

青岛生态安全状况良好,则可以促进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护,实现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反之,生态安全受损,生态系统缺乏健康的外部环境必将进一步恶化,病态加重,阻碍其服务功能的发挥。

青岛生态安全可以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发挥其优越性,可以更好的吸引投资,发展青岛经济;反之,生态安全受损,不仅优势不复存在,还必将破坏青岛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致使发展资金大量外流,危及青岛经济社会发展。

三个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之中,随着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演化形成一个闭合的反馈环相互影响。

如果充分认识其内在关系,按规律办事,可以发挥正反馈作用,恢复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健康,提高青岛生态安全,促进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同时也可以发挥负反馈作用,保护健康的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反之,以破坏生态系统健康为代价发展经济,这一反馈环必将把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推向死亡的边缘。

正反馈作用会加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的生态系统的退化速度,负反馈作用会阻碍生态系统健康的恢复。

作为三个子系统之一的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必将直接危及青岛生态安全,破坏整个系统的和谐,严重阻碍青岛经济社会发展。

二、胶州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健康状况胶州湾是山东半岛面积最大的河口海湾,总面积37414km 2。

[3]青岛市环胶州湾而建,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青岛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青岛市城市发展规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4]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健康的胶州湾湿地可以为青岛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提供丰富、洁净的动植物产品;强大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巨大的净化水质的功能;调蓄水量功能,使青岛地区降低或免受海洋自然灾害的攻击;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由于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以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了青岛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但是,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正在遭受严重威胁,破坏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服务功能将不复存在,青岛生态安全将严重受损。

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近五年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而且存在逐年加剧的趋势。

海湾生态系统由于其半封闭特征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类型,[5]极易受到多方面的生态胁迫。

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不健康状况的体现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湿地面积急剧减少。

面积是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自20世纪末以来,胶州湾湿地面积正在迅速减少,从1988的508183km 2减少到2002年的471183km 2,到2005年更是降到了436179km 2。

[6]胶州湾沿岸又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因此,成为了商业、工业用地的重要来源。

湿地面积减少的直接途径主要两种:填海造地和湿地的直接利用。

第二,工业污水、生活垃圾的大量排放,导致胶州湾湿地健康状况下降。

胶州湾沿岸有十余条河流经湾入海,河流沿岸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导致入海水质很差,进入胶州湾,使水体污染严重,几乎所有入海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胶州湾赤潮频发,严重影响渔业、沿海工商业以及旅游业发展,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多处沿海湿地出现“生态系统危机综合症”症状,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几近丧失,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第三,由于胶州湾沿岸独特、优28越的地理位置,使各商家、开发商、旅行社等趋之若鹜,大量人口向胶州湾沿岸湿地聚集,已经大大超过湿地生态系统人口承载力。

结果必然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湿地遭到逐渐破坏,进而使生态承载力进一步下降,超载严重,破坏加重,进入恶性循环。

三、维护青岛生态安全,保护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一)恢复和保护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维护青岛生态安全必须成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切不可以牺牲生态系统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青岛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胶州湾地区又是青岛市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中共青岛市委十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城市发展战略。

2008年9月24日市规划局公示了《胶州湾东岸青岛新客站及周边地区概念规划》,将在胶州湾东岸北起白沙河,南至海泊河68公里滨海沿岸建设融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城区。

这两项具体决策都突出体现着胶州湾在未来青岛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从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经验考察,粗放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对胶州湾及沿岸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巨大生态胁迫,使原本处于不健康状态的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雪上加霜,最终危及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未来胶州湾地区的根本指导宗旨,切不可再一次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在以保障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必须坚持四条原则:第一,“拥湾发展”过程中不可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占用”胶州湾湿地及海域,干扰或破坏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青岛市发展过程中,土地是最稀缺资源,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向大海征地”。

胶州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海湾,湾口狭窄,宽度仅为3138km,[7](P847)海湾面积是其生存的生命线,但是近年来面积在迅速减少,必然导致胶州湾“纳潮量下降和潮流流速降低,湾口流通量减少,与黄海水交换量减少,不利于污染物向外海排放,削弱了自净能力”,[7](P850)势必严重影响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

第二,“拥湾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污染源。

控制污染源是恢复和保守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必经途径。

坚持“纵横结合”的原则:“纵”是指胶州湾入海河流沿岸污染源控制。

胶州湾沿岸有十余条河流入海,据笔者实际考察发现,几乎每条河流水质都很差,诸如李村河、张村河等均已成为污水和垃圾排放的积聚地,必将直接威胁入海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影响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横”是指胶州湾滨海沿线污染源控制。

胶州湾近三百公里海岸沿线是未来青岛城市发展的重要阵地,大量工商企业、城市居民聚居于此,工商业及生活污染排放量巨大,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必将直接威胁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第三,利用多种途径保护胶州湾沿线尚处于健康状态的湿地生态系统。

胶州湾沿岸多数地区尚处于开发阶段,还存在大量沿海滩涂人类未予破坏,保存尚未破坏地区的健康状态可以为已破坏地区提供典范和生态影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

笔者认为这些地区未来发展应主打生态特色,进行原生态旅游等的开发和建设,提倡生态休闲和生态经济,[8]使之成为打造滨海特色城市的先锋典范。

第四,尽可能使工商业及居住区适当远离滨海沿线,降低对滨海湿地的生态压力,保护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沿海特色经常成为开发商的宣传卖点,但是大量人口向海滨积聚,不可避免的会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施予巨大压力。

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使工商业和城市居住区适当远离滨海一线,或使滨海沿线居住人口密度降低,形成一层缓冲带,缓解人口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保护其不受破坏。

(二)切实加强水源恢复和保护,以维持胶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湿地水文特征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决定性因素,[9]水健康也是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指标,恢复胶州湾水健康相当于恢复胶州湾血脉,可以成为维护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的最重要力量。

但是当前,胶州湾生态系统水质较差,欲恢复其健康状态,笔者认为必须实施立体化水质保护与恢复工程:第一,严格控制海上污染源,保障胶州湾水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