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碘基CT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碘基CT造影剂的研究进展王伟;张沛【摘要】As a classical tissue imagination method, CT was widely used for research work and clinical testing. Iodine was a kind of historical X-ray attenuation atom and introduced to CT contrast agents which was widely utilized for most clinical application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as gathered to obtain the iodinated contrast agents with higher water solubility, lower osmolality, lower viscosity and targeting delivery. Recently, a lot of works about the iodinated CT contrast agents were researched for developing their low bio-toxicity and tissue specificity. The developments of iodinated CT contrast agent were summarized.%作为一种成熟的组织成像手段, CT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临床检测。
碘作为一种经典的X-ray衰减原子,将其引入而得到的CT造影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含碘CT造影剂在增加水溶性、降低渗透压和粘度、赋予靶向功能等多方面的研究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含碘造影剂在低生物毒性和组织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被报道。
本文就近年来含碘造影剂的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研究

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2T02:30:23.36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4期作者:龚理花[导读] 研究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研究。
龚理花(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江苏海门 226100)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研究。
方法:将我院2020年8月到2020年 12月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碘对比剂易引起的不良反应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
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综合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积极的预防及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行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做检查时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综合护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增强扫描逐渐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1]。
CT增强扫描期间,需给予受检者注射碘对比剂,但碘对比剂的使用容易导致部分受检者出现不良反应[2]。
随着碘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多,不良反应成为CT 增强检查的新难题,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
在临床工作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诊疗的顺利完成已经成为噬待解决的问题。
有许多资料显示,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3]。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0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分析,来探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8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
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Dushyant V. Sahani, MD, Gilles Soulez, MD, Ke-min Chen, MD, Luigi Lepanto, MD, Jian-rong Xu, MD, Rendon C. Nelson, MD, Luigi Grazioli, MD, Angelo Vanzulli, MD, Jay P. Heiken, MD 及参加IMP ACT研究的研究者目的:在对比增强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E-MDCT)检查中,前瞻性地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对患者心率(HR)和对比增强有效性的影响。
方法:IMPACT是一项多中心、双盲研究,包括166例经随机化分配,按4 mL/秒静脉注射等碘剂量(40 gI)的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进行肝脏(n = 121)或外周动脉(n = 45)CE-MDCT检查的患者。
CE-MDCT检查采用16排MDCT扫描仪,按照预定成像方案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在注射对比剂前测量心率并持续监测至给药后5分钟。
比较两组患者的HR均值和峰值增加量、以及HR增加量达到预定范围(>5且<10、≥10且<15、≥15且<20、>20 bpm)的受试者比例。
由两位处于盲态的独立阅片人评估肝脏图像,通过预设定感兴趣区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表现评价对比增强[Hounsfield单位(HU)]。
结果:对HR的影响:84例患者使用碘帕醇-370,82例接受碘克沙醇-320。
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总碘剂量、剂量/体重、合并用药及β阻滞剂使用情况均可比。
两组的基线HR平均值(碘帕醇-370组:72.3 ±12.5 bpm;碘克沙醇-320组:74.5 ±11.9 bpm)和给药后峰值HR较基线值的平均变化量(碘帕醇-370组:8.0 ±9.3 bpm,而碘克沙醇-320组为8.4 ±14.7 bpm,P = 0.72)均相似。
不同对比剂造影剂特点及应用选择

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 (Hou et al. Am J Med 1983. Nash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2 ) 25%的患者遗留肾功能不全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增加呼衰、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危险 发生CIN的病死率比未发生CIN患者的病死率高出4倍 ( Levy EM, Viscoli CM, Horwitz RI. JAMA, 1996, 275:1489~1494)
III
II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
I
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
I
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
I
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Ia
IIa
IIa
IIb
IIb
IIb
III
III
III
Iodixanol(威视派克)
Ioxaglate(海赛显)
Coronary, CKD, 46%DM
No difference
Hardiek (2008)
Iodixanol(威视派克)
Iopamidol(碘比乐)
Coronary, 100%DM
No difference
CONTRAST 2008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领域运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正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下面形成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希望能为临床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作用。
二、碘对比剂及其不良反应1. 碘对比剂的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 trast media)”。
1碘对比剂是X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心血管X线显影的基本药物。
目前用于CT检查和心血管系统造影检查的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含三个碘的苯环(3-乙酰-2,4,6-三苯甲酸),根据所含苯环的个数,可以将碘对比剂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可以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渗透压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
含碘对比剂的发展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相对低渗直至等渗的过程。
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7倍;低渗对比剂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高渗对比剂相比已明显降低,但高于血浆渗透压2倍左右;等渗对比剂为非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高渗对比剂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已很少使用。
目前常用的含碘对比剂以低渗或等渗对比剂为主,1具体分类详见表1(按单体到二聚体和市场占有率排序)3。
表1 国内上市的常用原研碘对比剂明细碘海醇欧乃派克®非离子低渗单体8213003506728446.310.4碘帕醇典比乐®非离子低渗单体7773003706167964.79.4碘佛醇安射力®非离子低渗单体8073203507027905.89.0碘克酸海赛显®离子低渗二聚体1270 320 600 7.5碘克沙醇威视派克®非离子等渗二1550 320 290 11.8·参考ACR对比剂手册对于低渗对比剂的定义是相对于最初的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而提出的,因为渗透压比高渗对比剂低而命名。
碘对比剂临床应用指南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临床应用规范指南概述 (2)碘对比剂 (2)一、碘对比剂的定义及分类 (2)二、碘对比剂使用原则 (3)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4)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分类 (4)二、临床可能出现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4)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 (6)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流程 (6)二、使用碘对比剂前的准备工作 (7)三、使用碘对比剂的禁忌证 (10)四、碘对比剂非肾毒性反应的预防 (11)五、碘对比剂肾毒性反应的预防 (11)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处理 (14)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识别 (14)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处理 (15)(一)影像科CT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二)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及基本原则 (16)(三)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具体处理措施 (17)三、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上报 (20)附录一:具有CIN高危因素患者血管内使用碘对比剂的注意事项 (23)附录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26)概述CT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诸多帮助,临床应用广泛,其检查范围几乎包括人体的任何部位。
相对CT普通扫描,CT增强扫描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且能更为准确地判断病灶范围及临床分期;对于肿瘤及血管性病变的检出和诊断,增强扫描更是不可或缺。
CT增强扫描是经血管内注入对比剂后再行CT扫描的检查方法。
对比剂的注入可改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增加了其间对比,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增强检查还可使不同病变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强化,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前,临床常用的对比剂为碘对比剂,随着碘对比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影像科医生、技师、护士和其他成员及相关科室医生,深入了解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冠脉介入治疗对比剂应用的安全性

随着冠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 全性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
2010年10月《冠心病介入诊 疗对比剂专家共识》公布。共 识工作小组通过对现有循证医 学证据系统性地回顾,并结合 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共同制 定了此共识,以期规范和指导 对比剂的临床使用。
分类
结构
通用名
分子量 (MW)
第一代 (高渗对比剂)
离子型单体
Ditriazoate 碘酞酸盐
Ioxithalamat e
碘海醇
第二代 (低渗对比剂)
非离子型单体
碘帕醇 碘普罗胺
碘佛醇
离子型二聚体
第三代 (等渗对比剂) 非离子型二聚体
碘克酸 碘克沙醇
636 636 643 821 777 791 807 1270 1550
CIN的预防措施—控制对比剂剂量
对肾功能不全患者,CAG和PCI时对比剂用量应更为严格, 接受对比剂的总量不应超过其基础GFR毫升数的2倍。
根据Cigarroa公式:[ 5 ml×体重(kg)/Cr(mg/dl) ]计算对比 剂应用总量。
CIN的预防措施 — 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N-乙酰半胱氨酸(NAC)、抗氧化剂(抗坏血 酸)、他汀、前列腺素E1、腺苷受体抑制剂(茶碱)、多巴胺-1受 体激动剂、小剂量多巴胺、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尚无证据表明上述 药物的预防和治疗CIN的效果。
移入组织液
3: 电解质与其病理生理影响
心肌细胞周围Na/Ca离子浓度降 低后会造成:
特殊人群的对比剂使用策略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CIN的独立预测因子,急性血糖升高是CIN的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毕晓丽;李艳明;戟星辉;马永金【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trast agents on the CTA images of coronary artery vessels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solution of the contrast agent. Method 360 cases of eligible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different injection rates and different doses of contrast agent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TA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 P>0 . 05 ) . Conclusion The CTA scan was performed with 320 mg/mL concentration and the image effect was the best.%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冠状动脉血管CTA图像的效果,以期找到最佳的对比剂给药方案.方法选择3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浓度、不同的注射速度、不同的剂量进行分组.结果对比剂浓度不同的3组患者CTA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20 mg/mL浓度的等渗对比剂进行CTA扫描图像效果最佳.【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18)003【总页数】3页(P379-381)【关键词】对比剂;浓度;冠状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毕晓丽;李艳明;戟星辉;马永金【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北华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吉林132013;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不同于常规的CT扫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TA)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造影剂.扫描过程、造影剂的类别、混合浓度、注射剂量、注射速率、注射模式等均会通过改变血管内造影剂填充水平与图像质量,最终会影响到疾病的诊治[1].造影剂选择注射剂量过少会降低和周围结构的对比效果,检查效果不明显,影响诊断;反之,造影剂注射过量容易形成高密度的伪影,使得微小高密度斑块易漏诊.造影剂的速度过快易造成血管渗漏,加重患者身体负担;速度过慢会产生不清晰图像[2].本项研究旨在寻找最佳的造影剂个性化应用方案,实现低辐射剂量和良好的图像质量个性化扫描,以减少造影剂造成的身体损害以及形成伪影等,最大限度地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合理使用造影剂提供参考依据.1.1 临床资料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行CTA检查的患者共360例,检查后随访,均确诊为冠心病.入选标准:1)年龄20~75 岁;2)患者均为窦性心率,心律正常;3)能一次屏气达 15 s 以上者;4)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对碘造影剂过敏者;2)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者;3)肾功能损害者(血肌酐>1.5 mg/dL);4)孕妇;5)甲状腺病;6)憋气不能持续 15 s 者;7)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做过植入手术者.1.2 分组方法1)将360例患者随机分 A,B,C 3组,120例/组.A 组:对比剂320 mg/mL,B 组:对比剂350 mg/mL,C组:对比剂370 mg/mL,再将 A,B,C 3组又各自随机分成 A1,A2;B1,B2;C1,C2 6组,每组60例.A1,B1,C1 3组患者注射的速度为4.5 mL/s;A2,B2,C2 3组患者注射的速度为 5.0 mL/s.1.3 检查仪器和试剂德国第二代双源 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图像处理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ion 4.2,GE Mcdical System;后处理软件:Cardical IQ,GE Medical System;心电监护仪:Cardical Monitor 3150;IVY BioMedical system INC(USA);碘造影剂:碘克沙醇(320 mg/mL)、碘海醇(350 mg/mL)、碘帕醇(370 mg/mL);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双筒高压注射器:Ulrich(GER).2.1 患者准备在进行检查前要耐心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放松其心情,提醒注意事项.为防止心率过快,嘱咐患者在扫描前4 h开始禁食固体食物,检查前1~2 h禁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嘱患者提前30 min进入检查室,以平复心情,保持心率稳定.若患者心率>65次/min需服用美托洛尔,以快速降低心率,确保患者心率 45~65 次/min.2.2 扫描条件扫描过程中患者平躺,脚的方向朝向螺旋线圈,双手高举过头.扫描前给患者先安装好心电导联,以保障心率的稳定,并告知扫描步骤,得到患者配合.造影剂的注射部位选择患者的前臂静脉或者肘静脉,留置针和双筒高压注射器相连,一切准备完毕,先扫描胸部正、侧位定位图像,并将扫描范围定为气管隆嵴下1 cm到横膈下2~3 cm,层厚5.0 cm,覆盖所有冠脉进行平扫.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同时给予患者造影剂与生理盐水各 20 mL,在主动脉根部层面扫描横断面,直到造影剂充盈到高峰.应用DynEva 动态分析软件得出患者个体化的时间-密度曲线,计算出患者个人的循环时间,以便精准扫描,然后进行CTA扫描,层厚0.625 mm,电压120 kV,电流500~550 mA.3组患者均应用设定的速度注入不同的造影剂,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追加40 mL生理盐水.检查完后应用软件对获得的原始数据处理,获取需要的图像.2.3 CT值测量和图像质量评分CT值的测量:分别选择升主动脉根部(AO)、同一水平降主动脉(DA)、冠状动脉左主干(LM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近端平面;感兴趣区面积(ROI)的选择各不相同,在AO和DA层面选择10 mm2的ROI,冠脉各分支在近端直径>1.5 mm的管腔分别选取面积为2 mm2 和1 mm2的ROI,测量选定的感兴趣区CT值,每一血管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图像质量评分:分别对冠状动脉各分支(LMA,LAD,LCX,RCA)近端直径>1.5 mm管腔的图像质量采用主观分析方式,请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分为5级,具体标准[3]:5分: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良好,对比度好,血管分界清晰、锐利,没有因造影剂浓度过高产生伪影,VR图像上血管壁显示光滑柔和,颗粒细小,MPR,CPR和横断面图像上的血管显示良好,造影剂充盈均匀;4分:介于5分和3分之间;3分:血管内造影剂充盈尚可,和周围对比良好,边缘稍粗糙,或者出现少许的伪影,VR图像上血管壁显示粗糙,颗粒大小不一,MPR,CPR和横断面图像上血管显影良好;2分:介于1分和3分之间;1分:血管和周围分界不清,对比不明显,VR图像上血管壁凹凸不平,MPR,CPR和横断面图像上显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欠佳,伪影多见.2.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不同浓度、注射剂量和注射速度采用析因分析,对不同浓度组、剂量组采用LSD检验和t检验,对不同速度组进行t检验.3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评分A1组的总体得分和冠状动脉各分支都高于B1组及C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冠脉造影的最佳强化状态是心室与主动脉内造影剂充填完全且一致,能很好地显示脂质斑块,且能产生良好的对比作用,辅助临床诊断[4].若强化程度较轻则对比效果差,血管与周围结构对比不明显,不利于诊断;若强化程度过高,则会因伪影明显、图像质量欠佳而漏诊钙化斑块.冠状动脉走形迂曲,管径较小,管壁易发生粥样硬化等病变,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图像质量,必须保证血管的强化程度,这对造影检查尤其是造影剂方面的要求极高[5],冠状动脉CTA受到诸多因素约束.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冠脉CTA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造影剂浓度.在冠脉CT造影中应用合理的造影剂,选择合适的浓度可提高对比效果,增加分支小血管检出率,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小血管病变漏诊率[6].本研究结果发现:320mg/mL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会成为冠状动脉CT造影的最佳选择.等渗的对比剂在注射时患者不适感如血管疼痛、发热概率明显降低;2)注射剂量.本研究采用个体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其中造影剂剂量=扫描时间×流率+10 mL,流率通过患者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计算获得[7].通过这个公式获得的造影剂剂量可以很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心脏结构以及肺动脉,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3)注射速率.本研究以注射剂量和扫描时间的比值作为造影剂注射速率[8],其中注射剂量依据体质量得出.结果显示:应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注射速率形成的冠状动脉CTA图像无明显差异;4)心率.本研究在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中分别对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和Flash低剂量扫描模式[9],结果采用Flash低剂量扫描模式扫描,保证了用于诊断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5)注射模式.本研究采用高压双筒注射器的双相注射方式[10].它的注射顺序为先注射造影剂,后追加生理盐水.对液体用量、比例、注射速率及注射时间等均需个性化设定,结果显示:稀释造影剂的方式可提高图像质量,明确心腔结构、功能,降低造影剂用量;6)造影剂影响肾功能.造影剂损害肾组织主要与造影剂类别、浓度、注射剂量和速率等相关,这些决定了受检查者承受不良反应程度[11],当然也决定了图像质量.应用大剂量高浓度的造影剂,成像强化程度显著,图像质量良好.综上所述,冠状动脉CTA的成像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间相互关联,特别是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应用合理的扫描参数、调整造影剂的最佳注射方案均对成像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合理选择造影剂注射方案一方面可保证冠状动脉的增强效果,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另一方面还可保障患者减少CIN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文献】[1] 王朝霞,张月英.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造影剂使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42-1444.[2] 黄继康,李成.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A临床应用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5,10(4):470-472.[3] 余美,马跃,王玉科,等.不同低对比剂注射方案对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11):779-783.[4] Annemarieke R,Matthijs F,Alexander M,et al.Biphasic contrast medium injection in cardiac CT:moderate versus high concentration contrast material at identical iodine flux and iodine dose[J].Eur Radiol,2010,20(8):1917-1925.[5] 孔艳红,王克扬,贺文,等.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4):2080-2082.[6] 赵春龙,殷少龙,冯庆韬,等.不同浓度及不同渗透压对比剂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7):2258-2260.[7] H Seifarth,M Puesken,J F Kalafut,et al.Introduction of an individually optimized protocol for the injection of contrast medium for coronary CT angiography[J].Int J Med Radiol,2009,19(10):2363-2372.[8] 周令飞.造影剂不同注射速率对冠状动脉CT 血管成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11):94-95.[9] 黄波,黄伟兰,刘彪.双源 Flash CT 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127-2129.[10] 赵新雁.个性化注射方案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2):3433-3434.[11] 俞岗,宣昶永,汪年松,等.487例冠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34-3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在多排CT检查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Dushyant V. Sahani, MD, Gilles Soulez, MD, Ke-min Chen, MD, Luigi Lepanto, MD, Jian-rong Xu, MD, Rendon C. Nelson, MD, Luigi Grazioli, MD, Angelo Vanzulli, MD, Jay P. Heiken, MD 及参加IMP ACT研究的研究者目的:在对比增强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E-MDCT)检查中,前瞻性地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对患者心率(HR)和对比增强有效性的影响。
方法:IMPACT是一项多中心、双盲研究,包括166例经随机化分配,按4 mL/秒静脉注射等碘剂量(40 gI)的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进行肝脏(n = 121)或外周动脉(n = 45)CE-MDCT检查的患者。
CE-MDCT检查采用16排MDCT扫描仪,按照预定成像方案进行。
患者取仰卧位,在注射对比剂前测量心率并持续监测至给药后5分钟。
比较两组患者的HR均值和峰值增加量、以及HR增加量达到预定范围(>5且<10、≥10且<15、≥15且<20、>20 bpm)的受试者比例。
由两位处于盲态的独立阅片人评估肝脏图像,通过预设定感兴趣区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表现评价对比增强[Hounsfield单位(HU)]。
结果:对HR的影响:84例患者使用碘帕醇-370,82例接受碘克沙醇-320。
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总碘剂量、剂量/体重、合并用药及β阻滞剂使用情况均可比。
两组的基线HR平均值(碘帕醇-370组:72.3 ±12.5 bpm;碘克沙醇-320组:74.5 ±11.9 bpm)和给药后峰值HR较基线值的平均变化量(碘帕醇-370组:8.0 ±9.3 bpm,而碘克沙醇-320组为8.4 ±14.7 bpm,P = 0.72)均相似。
两组中HR增加量<5、>5且<10、≥10且<15、≥15且<20或>20 bpm的受试者比例可比(P = 0.87)。
有2例受试者对比剂注射后发生心动过速(HR上升>70 bpm,给药后峰值HR分别为146 bpm 和164 bpm),均出现在碘克沙醇-320组(2.4%)。
对比增强:接受肝脏CT检查的121例患者中,60例使用碘帕醇-370,61例使用碘克沙醇-320。
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总碘剂量和剂量/体重均可比。
在动脉期,碘帕醇-370组的腹主动脉HU值显著高于碘克沙醇-320组,两位阅片人的测定结果一致[阅片人1:301.3 ±80.2 HU:273.6 ±65.9 HU,95% 可信区间(6.1-56.8),P = 0.02;阅片人2:302.0 ±73.6 HU:275.1 ±62.9HU,95%可信区间(2.3-51.3),P = 0.03]。
在门脉期,两对比剂组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结论:当碘剂量和注射速度相同时,静脉团注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对患者HR的作用相似。
碘帕醇-370提供的动脉期增强显著优于碘克沙醇-320,但两者在门脉期的增强相似。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比剂,心率,肝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图像质量受到几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与患者、扫描采集和对比剂注射参数相关的因素。
在最后一类因素中,目前公认碘流速(mgI/秒)是CT血管造影检查中决定动脉增强程度的关键因素,而实质增强的延迟期受该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给定碘浓度下加快对比剂(CM)注射速度,或在保持注射速度不变时提高对比剂的碘浓度,均可达到较高的碘流速。
已经有几项研究证实,注射速度不变时,与碘浓度较低的溶液相比,碘浓度较高的溶液能提供更明显的动脉增强1-6。
然而,一项近期的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当注射速度均为2 mL/秒时,尽管碘流速不同,碘克沙醇-320(威视派克320, GE Healthcare, Princetion, NJ)和碘海醇-350(欧乃派克350, GE Healthcare)提供的血管衰减相等,原因可能在于非离子型二聚体的粘度较高而渗透压较低7。
与之相反,在一项使用碘克沙醇-270(威视派克270, GE Healthcare)或碘海醇-240(欧乃派克240, GE Healthcare)对患者进行肺血管CT造影的研究中,当静脉注射(IV)速度均为3mL/秒时,尽管非离子型单体的碘流速和粘度较低而渗透压较高,但两种对比剂的平均动脉衰减并无差异8。
除碘流速和可能具有影响的不同对比剂的理化特性之外,心率(HR)控制已经在CT检查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使用多排CT(MDCT),尤其是采用8排或16排CT扫描仪获取无运动冠脉血管造影图像的关键因素9,10。
但就我们所知,目前尚无直接比较静脉团注不同对比剂对HR影响的报道。
IMPACT(Isovue-370 and Visipaque-320 in renally IM paired P A tients undergoing C omputed T omography)研究的目标之一,是使用等碘剂量(40 gI)的碘帕醇-370(Isovue 370, Bracco Diagnostics Inc., Princeton, NJ)和碘克沙醇-320,按4 mL/秒的速度静脉注射,前瞻性地观测两种对比剂在碘浓度、渗透压和粘度的差异,是否会在MDCT检查中对患者HR,以及肝实质结构和血管水平的衰减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IMPACT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双盲、平行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的多中心研究,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在北美的11家研究中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4家研究中心进行11。
研究方案得到各研究中心的机构审查委员会或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及其后续修正案执行。
所有受试者在参加研究前均提供了书面知情同意。
与研究相关的所有小组及个人在数据库被锁定前均保持盲态。
由一位不参与任何研究评估的第三方人员依照编码分配方案,负责试验用药品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的准备、发放及计数,以确保各研究中心的盲态。
受试者各研究中心相继共入组166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18岁,临床上需要行肝脏或外周动脉对比增强MDCT检查。
由于本研究目标之一在于评估对比剂诱发肾病,因此所有受试者均患有中度至重度慢性肾脏病[血清肌酐(SCr)≥ 1.5 mg/dL (133 μmol/L)或CrCl 介于10-59 mL/min]11。
如果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则被排除:在参加研究前30天内接受过其它试验用药品、在接受试验用对比剂前72小时至给药后7天内已经或计划使用X线对比剂进行其它放射学检查、患有严重充血性心衰(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功能为III或IV级)、具有使获取可靠数据的机会显著降低的任何医学状况或其它情况(如:对含碘化合物过敏、患有甲亢或甲状腺恶性肿瘤、无法控制的糖尿病、肾功能不稳定、药物依赖、精神疾病、痴呆)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对比剂注射方案为各临床研究中心提供一份由计算机生成的均衡随机表,同时提供药品计数日志。
患者通过随机化分配,使用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
所有患者的总碘剂量均定为40 gI (相当于108 mL碘帕醇-370或125mL碘克沙醇-320),使用18-20 G的静脉导管按4 mL/秒注射对比剂。
给药完毕后按同一速度推注20 mL盐水冲洗。
成像方案图像采集使用16排MDCT扫描仪进行,采用的成像参数:140 kVp、有效mA为250-380mA、旋转时间0.5秒、螺距1.75、床速17.5mm /转。
动脉期CT图像采集的扫描延迟时间按照半自动团注追踪仪器分别设定,各研究中心有所不同。
门脉期的图像采集始于动脉期成像开始后20秒。
采集的CT投影数据,按2.5mm层厚、5mm间距进行图像重建。
HR监测患者于CT床上取仰卧位进行HR监测。
在对比剂注射前5分钟内测量基线HR(bpm),持续监测HR直至给药后5分钟,并记录给药后的峰值HR。
盲法阅片肝脏MDCT检查的图像由两位放射学专家(L.G., A.V.)独立进行评估,这两位专家均具有超过15年的腹部影像工作经验,他们不隶属于任何参加研究的中心,对每例患者所使用的对比剂毫不知情。
图像管理和显示采用AETMed DICOMed Review 软件3.0.6版(AET, Genoa, Italy),该软件在必要时能进行常规图像处理(window, level, zoom, pan等)。
在技术充分性评估完成后,由处于盲态的阅片人对4个提前设定的感兴趣区(ROI)独立进行Hounsfield单位(HU)定量测定,4个ROI包括动脉期的腹主动脉近端,门脉期的门脉主干、下腔静脉和正常肝实质。
在每一ROI分别进行4次测定,所有数据分析和比较采用平均值。
动脉期在腹腔干水平的腹主动脉管腔中央取1cm ROI。
在门脉主干的管腔中央、中部取1cm(或相当于椭圆形)ROI,下腔静脉则在管腔中央和门脉主干的中部水平取1cm ROI。
对于正常肝实质,在肝右叶中部无明显门脉或血管结构处取约1cm ROI。
统计分析采用SAS 8.2版(SAS Institute, Cary, NC)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统计表。
汇总两对比剂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基线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
对于连续变量如年龄、体重、体重指数和总碘剂量采用非配对t检验分析。
而分类变量如性别、种族、有无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则采用x2检验分析。
使用描述性统计量按对比剂组汇总CT密度(HU)值。
采用协方差模型分析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两组间4个ROI(动脉期腹主动脉近端,门脉期门脉主干、下腔静脉和正常肝实质)的对比密度,模型中每一ROI的标准差都被作为1个协变量纳入。
根据模型估计最小二乘均数(LS means)、标准误、两组LS means的差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s)。
按对比剂组汇总基线HR、给药后峰值HR和给药前后HR变化。
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基线HR作为协变量比较碘帕醇-370和碘克沙醇-320两组给药前后的HR变化。
每组中给药后HR变化达到预定范围(<5 或负值、>5且<10、≥10且<15、≥15且<20、>20 bpm)的受试者比例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11月,15个研究中心共计入组166例患者。
所有患者经随机化分配接受碘帕醇-370或碘克沙醇-320,其中84例接受碘帕醇-370,82例接受碘克沙醇-320。